諡號列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諡號列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國煜寫的 拆拆中國史:原來中國史可以這樣整理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谥号 - 中文维基百科也說明: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 ...

國立中央大學 歷史研究所 王成勉所指導 張朝舜的 馮銓(1595-1672 年)官宦生涯的研究 (2015),提出諡號列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馮銓、魏黨、貳臣、東林黨、明清鼎革之際。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歷史研究所 王成勉所指導 林祐伊的 龔鼎孳出仕三朝之研究 (2008),提出因為有 出處抉擇、明清鼎革、龔鼎孳、貳臣、仕宦、自我定位的重點而找出了 諡號列表的解答。

最後網站諡號_百度百科則補充:諡號 (posthumous title)是指社會地位相對較高人物死之後,後人按其生平事蹟進行評定後給予或褒或貶評價的文字,始於西周,曾廣泛通行於漢字文化圈。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諡號列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拆拆中國史:原來中國史可以這樣整理

為了解決諡號列表的問題,作者黃國煜 這樣論述:

  將中國地理文化、朝代、政治、皇帝、重要人物、后妃女子……   中國兩千餘年皇朝歷史,用最易懂的圖解方式告訴您!      是否覺得中國史雜亂繁多,有背沒有懂呢?   只要善用「插畫、表格、年表、地圖、條列重點」,讓你一看就懂中國歷史!      ★聰明的圖解方式,輕鬆理解中國歷史   ★有趣的人物造型,呈現古代名人的特色   ★最清楚的表格整理,一眼搞懂中國史重點   ★數十張歷代王朝疆域圖,掌握中國疆域進程   ★另收錄中國特殊小知識、表格、地圖      學歷史可以很有方法,中國史私藏整理大公開!      從秦始皇起,歷經2132年、59個朝代、331位帝王,昏君,明君,傻傻分不

清楚?   忠臣良將、亂臣賊子、女子治國、紅顏禍水……各種大知識小知識,一本書就掌握!      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只有中華民族將自己的歷史完整傳承紀錄下來。自秦始皇開始到清末溥儀,共計兩千餘年,期間共有59個朝代,出現了331位帝王。      閱讀中國史時,是否常會因朝代太多、同名;皇帝太多又有一堆帝號、年號感到困惑嗎?光是漢朝,就分成西漢、東漢、蜀漢、南漢、北漢、後漢;還有像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等多個朝代並存的時代。      作者黃國煜過去曾出版《圖解世界宗教》一書,其手繪插圖、表格、條列的方式,深受讀者歡迎。作者再次用其拿手的圖解方式,讓讀者一看就懂中國皇朝歷史。      手繪可愛

插圖,代替隨處可見的歷史圖片,不僅增加讀者閱讀上的新鮮感,也能使歷史文字跳脫艱深難懂的印象,使歷史不再是正經嚴肅的文字敘述,而是以輕鬆愉悅的圖文來呈現。    專家推薦      日本歷史作家 洪維揚   歷史作家、《一本就懂中國史》作者 廖彥博   撰文推薦!

馮銓(1595-1672 年)官宦生涯的研究

為了解決諡號列表的問題,作者張朝舜 這樣論述:

馮銓身跨明清兩朝,官職升遷始終至大學士。天啟年間,馮銓雖依附魏忠賢,但其動機是為父報仇。鼎革之際,馮銓主動選擇薙髮仕清。馮銓仕清後,為了改善清朝制度時常與洪承疇等人奏言,以及多次參與編修史書和選用人才等事務。乾隆四十六年(1781)十月,乾隆皇帝下令將馮銓列入《貳臣傳》乙編。乾隆皇帝在九年後更以罔顧名節,身事兩朝,降附後又無功績可紀,削奪馮銓諡號。馮銓雖親附魏忠賢,又被乾隆皇帝列為「貳臣」,然而他能活耀於明清官場,且得到明熹宗、多爾袞、順治皇帝對他宦績的肯定以及死後獲得康熙皇帝所賜予的殊榮,顯然他的仕宦之道有其特殊之處。

龔鼎孳出仕三朝之研究

為了解決諡號列表的問題,作者林祐伊 這樣論述:

龔鼎孳(1615-1673),安徽合肥人,字孝升,號芝麓,生於明萬曆四十四年,卒於清康熙十二年(1616-1673)。其生平不僅跨越明清二代,明清鼎革之際更曾分別在明、大順、清三個不同政權下任官。就政治上的表現而言,龔鼎孳無論是在明或清,皆受到君主與百姓的好評及肯定,同時還以自己的仕宦的優勢,庇護了相當多的落難漢人,在經濟上也援助許多出處立場、理念不同的士人。然而吊詭的是,乾隆四十一年(1776)時他被削除諡號,官方編輯的《貳臣傳》更指斥其道德不彰、大節有虧。此外,在龔鼎孳對遺民、舊友的交游與庇護,也被一些人士指為「好集令譽」使然。這些不同的觀點可以顯示對於龔鼎孳的政治作為的解讀上有重大的落

差。本文主要在討論龔鼎孳的仕宦生涯。首先檢視龔鼎孳家族的仕宦歷程及其在明代的仕宦狀況,以了解他政治理念的奠基與形成。接者比較龔鼎孳於易代之後的仕宦、交游情況,以呈現各時期仕宦之異同。最後則並以龔鼎孳在易代之際的遭遇,來討論其出處之選擇,並評價其之仕宦。事實上,經過對龔鼎孳仕宦之考察,不僅可深切了解到其在時代劇變中的為人、心態與仕途,並顯示學界以「出處抉擇」作為評價易代士人的侷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