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原步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豐原步道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素真劉順汶許婉鈴周聖心周依禪蔡秉錡林家安羅于涵王蕙萱朱智豪寫的 這裡有玫瑰花,就在這裡跳舞吧:永和的故事,社大的故事 和陳琡分的 篤實夢想家:九族文化村創辦人張榮義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豐原公老坪步道徒步- 豐原區,臺中市,中國台灣 - Pacer也說明:豐原 公老坪步道是一條位於豐原區,臺中市,中國台灣的步道,他的長度為7.4km (大約11000步) ,爬升高度為372m,難度評級困難。用Pacer App發現更多優質路線吧!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開學文化 和天下文化所出版 。

中國科技大學 建築系 吳東昇所指導 李佳柔的 社會住宅設計影響因子之研究 (2021),提出豐原步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社會住宅、無障礙、安全性。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臺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 陳芷凡所指導 章雅琦的 瓦歷斯‧諾幹的雙崎文學與文學地景 (2020),提出因為有 瓦歷斯.諾幹、雙崎文學、文學地景、人文地理學、非地方、地方感、全球地方感的重點而找出了 豐原步道的解答。

最後網站2021台中爬山步道推薦/只去高美濕地就落伍啦!公開7大隱藏 ...則補充:交通:搭乘公車至豐原客運東勢站,轉乘253公車,於「下雙崎」站下車。登山口位於里長的家(東崎路二段100號)旁巷道內。 台中登山步道#2. 大坑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豐原步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這裡有玫瑰花,就在這裡跳舞吧:永和的故事,社大的故事

為了解決豐原步道的問題,作者張素真劉順汶許婉鈴周聖心周依禪蔡秉錡林家安羅于涵王蕙萱朱智豪 這樣論述:

  《這裡有玫瑰花,就在這裡跳舞吧-永和的故事,社大的故事》挖掘自1999–2018年,最貼近永和在地的生活記憶與生命故事,呈顯屬於永和的常民文化與公民社會發展歷程;回看這二十年來,永和在台灣歷史洪流中走出的軌跡、留下的印記、發生的改變,並以此展望這座城市與台灣社會的未來。 作者簡介 張素真   永和社大副主任、生態雙和社區師資班講師,編有《迷霧中的探索:社大辦學紀實》,負責第一章〈地震中誕生的新芽〉文稿撰寫。 劉順汶   永和社大福和濕地志工隊主責,負責第二章〈水泥叢林中的世外桃源〉文稿撰寫。 許婉鈴      永和社大樸門系列課程與香藥草花園營造主責,曾任大愛電視台《沒有黑板

的社會課》節目企劃;負責第二章〈水泥叢林中的世外桃源〉及第三章〈「不一樣大學」的畢業生〉文稿撰寫。 周聖心   永和社大特別助理、千里步道執行長,出版《千里步道環島慢行》、《到農漁村住一晚》,皆獲選為年度好書,負責第四章〈前所未有的「公共參與週」〉文稿撰寫。。 周依禪   永和社大生活藝能DIY及人文類課程主責,曾任記者、小農市集行銷企劃,負責第五章〈學習就是遊戲〉的文稿撰寫。 蔡秉錡   永和社大藝術及肢體類課程主責,負責第五章〈學習就是遊戲〉的文稿撰寫。 林家安   永和社大主任秘書,具寶藏巖文化空間營造經驗,亦為城市故事志工隊顧問,負責第六章〈走入社區巷弄〉文稿撰寫。

羅于涵   永和社大公共性社團及社會類、法律類、心理學課程主責,負責第七章〈生活在「地方」〉的文稿撰寫。 王蕙萱   本書責任編輯,負責第八章〈一起玩社團〉文稿撰寫。 朱智豪   永和社大音樂、語文、資訊課程主責,曾任體育記者;負責第九章〈解放知識,翻轉教室〉文稿撰寫。 編者簡介 策劃編輯 永和社區大學   這裡有玫瑰花,就在這裡跳舞吧!   這句黑格爾的名言,也是永和社大的Slogan:   不需捨近求遠,此地當下,   我們就在雙和落地生根,用心營造,唱歌跳舞吧!   在台大數學系黃武雄教授的倡議下,永和社區大學於1999年9月開辦,至今已將邁入20個年頭,累計近十萬人次

的社區民眾進入這個學習的大家庭。2010年起更推動「生態雙和」的願景,希望雙和不再只是個睡覺的臥房城市,而是我們生活、成長和記憶之所在。   這本書記錄了永和社大20年來在地實踐的成果,在分享、傳述這群夥伴與這座城市的故事時,也邀請更多人加入我們的行列,在社大一起學習、一起築夢。 責任編輯 王蕙萱   曾任出版社編輯,目前為社區大學工作者。   常覺得自己的嘴巴跟不上腦袋,所以喜歡用文字表述想法。   希望發掘更多,城市角落的家常滋味與故事。 繪圖設計 陳瑞秋   出生於臺中豐原,畢業於日本京都造形藝術大學研究所。   現居台北,從事插畫、繪本與設計工作。   喜歡留意都市中脫序的風

景 。   網站:itsdoseyes.tumblr.com   推薦序 玫瑰的芳香始終如此濃烈 園丁們的記憶 永和社大二十年 序 這裡有玫瑰花,就在這裡跳舞吧! 永和社區大學  大事紀 【學習,是一種革命】 第一章  地震中誕生的新芽——永和社區大學的創校故事 第二章  水泥叢林中的世外桃源 ——「福和濕地生態教育園區」與「樸門生態農園」 第三章  「不一樣大學」的畢業生——她/他的第二人生 第四章  前所未有的「公共參與週」——打破「自掃門前雪」的僵化思維 【學習,是一種生活】 第五章  學習就是遊戲——跳脫框架,玩出潛能 第六章  走入社區巷弄——在地實踐的社區行動 第七章  生

活在「地方」——創造在地好生活的可能性 【學習,是一種態度】 第八章  一起玩社團——公共性社團的多元面貌 第九章  解放知識,翻轉教室-來社大上課吧! 後記  社大的18:55   推薦序 園丁們的記憶   黃武雄 社區大學運動倡議者/永和社區大學創校主任/台大數學系退休教授   1、   20年忽焉而過。永和社大是一座大花園,無數的園丁曾在這裡用心耕耘。從墾地、鬆土、播種,到天天灌溉。當我寫下這幾句話時,許多熟悉的面容與身影,從記憶中湧現。   我無法一一描述每一位園丁為這座花園出過的心力,與他們留下的故事。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園丁。   永和社大自始就不是一批人在辦學

、在販售知識商品;另一批人來上課,或來消費。不是,自始就不是。   正好相反,這是一所由學員、講師與行政人員,三方面共同經營的民主學校。校務會議各佔三分之一的代表。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園丁。20年過去,每一位園丁的記憶裏,都為這座大花園留存好多故事。這些故事,構成一個圓圈;一個圓圈,代表一位園丁心中的那些記憶;所有這些圓圈的聯集,便是永和社大二十年的集體記憶。   當然,很多圓圈彼此會有交集。越多圓圈重疊的交集,越是大家的共同記憶。   2、   記憶本身,最是真實,無論是個人的,或是共同的。真實的記憶,是人間最珍貴的東西,其中有些形諸文字,有些沒有。但兩種都一樣珍貴。   只是形諸

文字的記憶,可能流傳久遠;沒有文字的,久了就變得模糊。但形諸文字本身,就是一道失真的關卡,因為文字的重構,就是一系列挑選、過濾、編排、詮釋,甚至是變造的過程。   沒有文字的記憶,雖然會漸漸模糊,但記憶者,例如我們的園丁,透過日常生活的實踐,把記憶轉化成不同形式,真實的印記在社會內部,並一代代流傳下去。   例如,某個園丁在社大的課程中,討論教育或性別的問題,與其他園丁相互激盪,有些感觸,有些改變,他(或她)把這些討論過的記憶,轉化成行動,重新對待他的家庭、他的孩子,影響他的親友。就這樣,記憶轉化,深深銘刻在相關的人身上,尤其孩子們,一代代傳遞下去。   這就是園丁們的記憶,如何介入社會

的內涵 ,也是這座大花園不會褪色的價值。   3、   素真與蕙萱遞給我這本書稿,囑咐我寫一篇1500字的文章,兩週內交稿。我接收到的訊息就是:把我記憶圓圈中,關於園丁們那些故事,形諸文字。   當我翻閱書稿,第一幕場景出現。921大地震隔週,1999年9月28日夜,永和社大創校開學的第二天,上仟熱情的園丁們,湧入校園。那晚,電力還沒恢復,全校黑漆漆,人手一根蠟燭,四處游走。   我也手持蠟燭,走進教室。我的課是「數學人文與教育」。關於課程內容,我簡單說了幾句話,大家便在燭光搖曳中,相互認識,逐一說出自己走進這門課的心情。   就這樣學期開始。十八週之內,一半的時間,我談了一些有趣的知

識,包括數學,例如負負得正,為什麼?畢氏定理如何決定空間結構?、⋯還有一些數學史;另一半的時間,我們討論十幾本書,內含修伯里的《小王子》、卡薩爾斯的《白鳥之歌》、庫里士南的《教育與生命的意義》、徐四金的《夏先生的故事》⋯還有Forest Carter的《少年小樹之歌》⋯。   學期結束時,大家不肯散去。我自身的健康與工作安排,又不容許我繼續開課。於是決定組成「人文讀書社」。就這樣,讀書會一路進行了10幾年,未嘗中輟。書單的記錄顯示至少讀了兩、三百本書。   大家一起讀過、討論過很多經典作品,包括杜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瑪佐夫兄弟們》、卡繆的《瘟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還有馬奎茲、費滋

傑羅、安部公房、⋯加上其他包含斯賓諾莎、伏爾泰、台灣史、中國通史、明治大正昭和⋯的書籍。   為什麼要讀這些書?為了打開經驗世界。華人的精神世界,太單元太封閉。透過好的文學,深入不同時空之下,人複雜糾葛的處境;思考問題,重構價值,也因此慢慢看到自己。   謮書會的參與者,從一直盯著表面文字、盯著情節,停滯在看戲人的品頭論足,⋯到逐漸發展出一種探索背景條件、尋求普遍性的抽象觀點。   我從旁觀察,看到大家思考的層次,慢慢在提升、內心的改變慢慢在累積。   今年初春,大家來在我住的山上聚會,美麗的陽光照映身上,鈴鐺的笑語灑落草地。時光流逝,20年前園丁們在燭光下一張張的容顏,因歲月的痕跡,變

得更加柔和。   4、   書稿中一段段的文字,勾起一幕幕場景,從記憶中,召回園丁們一寸寸的耕耘:生態農場、颱風大水、文化夜市、公共論壇、通識選課規定、學位爭取、立院遊說、運動會、兒童文化、南洋姊妹、無車上學路、教育研究、千里步道、…。   每一幕場景浮現一批可愛的園丁、他們的故事、無數笑與涙的記憶。   光是我自己的記憶圓圈,就龐大到我沒有能力用15萬個字,形諸文字。更遑論1500個字?   我只好放棄一一書寫的企圖,把這些珍貴的記憶,交還給:與它重疊的圓圈們。這樣可以呼應書稿中的訪談文字;另一方面,那些沒有文字的,就透過園丁們各自的生活實踐流傳下去。   然後我從園丁們集體記憶的大

集合中跳出來,踏入另一個世界,這個世界叫社大的「理念世界」。   5、   傳聞有個老園丁,曽在看板上寫下創校的理念世界。   那麼,就譲這個老園丁借用這1500個字的殘餘篇幅,溫習這個理念世界的面貌。   看板上的字跡已經模糊,但它曾經有過這幾段文字:   據說,這座大花園的園丁們,要帶動1987年解除戒嚴之後的社會,進行全面學習。民主社會票票等值,每一個社會的成員心智成熟,擅于獨立思考,思想開明,視野廣闊,就會替這個社會打造出新文化。   據說,這座大花園的園丁們,要在這裡深入探討,從「集體主義、擴張主義、神秘主義」的慣性思維中解脫出來,愉快的討論自由與獨立,討論多元文化的價值。

  據說,這座大花園的園丁們,要在這裡白話知識、從根本問題出發,重新認識社會、認識歷史。還有,認識自己。然後,重建「屬於自己的」世界觀,不再人云亦云。   據說,這座大花園的園丁們,要在這裡學習十八般生活藝能,開展種種創造活動,注滿生命的漿汁。   據說…據說…。   6、   1999年夏天,在那些 “據說”的分頁,我用蠟筆手繪這麼一張圙A:   三個小精靈,代表三個園丁。他們一起在校園中庭,討論事情,一起墾地、一起播種、一起灌溉大花園。   三個園丁,塗上緑、紅、紫三色。   緑代表環境保護、重視生態、保留主義;   紅代表階級意識、尊重弱勢、平等對待;   紫代表真實知識、回歸根本、

重視獨立自由與多元價值。   這張圖,一度是社大的LOGO,做成社大的提袋:   相信嗎?二十年了,我還拎著這個舊提袋。這圖B是今午剛拍的,裡頭放著近月要出版的幾何手稿。   7、   衆多 “據說”構築成創校時期的理念世界。然後,園丁們默認這樣的理念世界,以此為基礎,動手開創,並灌溉這座大花園。   20年過去,一代代的園丁,在這裡注入心血,帶著珍貴的記憶回到生活:帶著笑與淚;把記憶當作種子,透過日常生活的實踐,自覺或不自覺的,散播在社會的各個角落。   這些言語行動,看似無形,卻鑲入於社會深層,流傳久遠,為較好的未來鋪路。   這是社大不會褪色的價值。   —謹此,寫給在這座大花園耕

耘與灌溉的園丁們,曾經與未來的園丁們。   黃武雄 於新店山上 2018年9月19日

豐原步道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影片主題
1.白毛山登山心得
2.如何了解前往登山步道是否開放?
3.健行鞋體驗分享
4.抽獎說明

▎步道資訊
地點:台中市和平區
標高:1,522公尺
搭乘客運:「豐原客運」153、207、266、267、850
開車前往:白鹿吊橋https://g.page/?share

▎原錄音bussola為美式發音,後續原廠希望是發音為義式發音,發音稍有不正確請見諒😅

▶秋天剩旅行【cts.travel】IG
https://www.instagram.com/danny_gmfm/

▶秋天剩旅行【cts.travel】FB
https://www.facebook.com/Danny_GMFM%E7%A7%8B%E5%A4%A9%E5%89%A9%E6%97%85%E8%A1%8C-106134681794823

▎【活動獎項與名額】
🎁Vibram Pallet 黃金大底 綁帶耐磨戶外健行鞋((市價$6,780) / 共計1名。
https://reurl.cc/j8KjAM
※恕不挑款式及尺寸
-
📍得獎名單於2021/9/9 於原貼文下方留言處公佈。
📍活動規則詳見貼文下方留言處

▎【活動規則】
1、公佈得獎名單後,得獎者請於公佈名單後3天內私訊Danny並填寫相關資料「真實姓名」、「電話」、「寄件地址」、「email」,若未於期限內回覆,視同放棄得獎資格。
2、活動對象僅限中華民國境內居民或居留超過183天之外籍人士。活動獎品寄送範圍僅限台灣本島。
3、參與本活動者保證參與活動提出之各項留言或資料均為本人所為,且內容真實無造假;每人僅有一次得獎資格,若不同帳號但收件地址相同亦視為同一人,另外同帳號重複留言者 ,僅取一次抽獎資格,且不得為人頭帳號、假帳號,同時若有電腦駭客程式等其他影響活動公平性之行為,經查證發現此類不實或可疑之情事,以及出現違反善良風俗之留言,皆視為違規且主辦方有權刪除其參與內容,取消活動參加資格並保留法律追訴權。
4、當您提出參加活動所需資料時,表示您已同意將您的真實姓名、郵寄地址、聯絡電話及E-mail等資料提供給bussola做為贈品寄發與比對資料處理之用;獎品將以「新竹物流公司」方式寄出,如於配送過程發生遺失、寄送物毀損等情事,bussola不負任何責任、得獎者亦不得主張更換或補發。
5、本活動如有任何因電腦、網路、電話、技術或其他不可歸責於主辦方之事由,而使參與本活動者所登錄之資料有所遺失、錯誤、無法辨識或毀損導致資料無效之狀況,主辦方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參加者與得獎者亦不得有異議。
6、依中華民國所得稅法及各類所得扣繳率標準規定,年度累積中獎價值若超過NT$1,000元,將列入個人年度累計所得;若年度累積中獎價值超過NT$20,000 元,得獎者須自行負擔10% 之機會中獎所得稅(非中華民國境內居住個人為20% )詳細規定,請參閱財政部稅務入口網。獎品之價值需併入得獎人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請得獎人配合繳交身份證影印本並填寫相關文件作為申報依據。得獎人需於主辦單位通知之期限內依規定完整填寫相關文件、繳交相關身份證明並完成所有稅務程序方可進行領獎。無論扣繳與否,均需列入活動得獎人當年度之個人機會中獎所得,並由本公司開立扣繳憑單予活動得獎人,若得獎者拒絕或逾期配合,則視為自動放棄得獎資格。
7、如遇不可抗力之因素,主辦方保有隨時修改活動辦法及獎項或終止本活動或變更同等價值商品之權利。
8、如本活動因不可抗拒之特殊原因無法執行時,bussola有權決定取消、終止、修改或暫停本活動與延遲得獎公告。
9、得獎者因資格不符或自願放棄中獎資格者,不另補抽亦不另行於頻道公告知。
10、本活動得獎結果之發送,將請得獎者提供相關資料,請提供正確資料並務必密切注意。參加者同意填寫或提出之資料均為真實,且未冒用任何第三人之資料,如未提供正確資訊,導致發佈後無法通知聯繫與寄送,視同放棄得獎資格。
11、獎品以實際庫存與最終主辦單位確認之商品為準,如遇缺貨將以等值商品為主,得獎人不得要求更換其他物品及轉讓他人。

▎影片段落
0:00 白毛山片頭
0:33 停車場
1:28 白鹿吊橋公車站牌
1:35 白鹿吊橋入口
2:48 白毛山登山口
3:52 白毛山步道0.5K
6:08 白毛山步道1.0K
6:22 白毛山步道1.5K
6:49 白毛山步道2.0K
7:59 白毛山登山經驗分享
13:23 如何查詢步道是否開放
13:54 健行鞋實穿分享與抽獎規則

#白毛山 #谷關七雄 #登山步道

社會住宅設計影響因子之研究

為了解決豐原步道的問題,作者李佳柔 這樣論述:

臺灣將由高齡社會邁向超高齡社會之際,探討社會住宅之居住環境是否足以因應未來之需求有其時代的意義。本研究就基本的居住、高齡族群身心變化與居住環境、社會住宅及老化概念與社會參與等面向歸納統整出室內、室外居住空間、公共設施、社會參與之影響因子。並將初擬之問項透過專家學者修正後進行問卷預測,再做探索式因素分析以汰除部分問項。正式問卷則以匿名;發放電子式問卷及實體問卷並行之方式調查;對象包含20歲以上之青、中壯年,以及65歲以上可自理之老年人。主要探討青、中壯年族群與老年族群對於公共設施及室內居家環境認知之異同,並提出高齡社會之社會住宅所重視的設計因子,以做為規劃設計時之參考。 正式問卷

之有效問卷共有378份。採無母數統計分析,並以描述性統計分析敘述變項群體特徵、獨立樣本Mann-Whitney U檢定及Kruskal-Wallis檢定。複選題則採用次數分配及交叉分析,藉以探討室內外公設、商業空間,及室內智慧系統選用之關係。 研究結果顯示:男女性在「大門出入口及廊道之安全性」、「裝設或設置無障礙設施設備」、「社會住宅租期、型態」等三構面之認知程度是相同的。而在「社會參與」及「社會住宅居住認知」二構面之其認知程度是有差異的;經檢定後發現女性在「社會參與」及「社會住宅居住認知」等構面,其平均認知程度皆大於男性。 青、中壯、高齡族群在六構面總分量表之檢定結果可看出漸進顯

著性(雙尾)之值。研究顯示:青、中壯、高齡族群在「大門出入口及廊道之安全性」、「裝設或設置無障礙設施設備」、「社會參與」及「社會住宅居住認知」四構面之認知程度是相同的。而在「社會住宅租期、型態」構面,經統計,其認知程度是有差異的。 受試者認為最受喜愛之室外休閒公共設施項目依序為「活動廣場」、「公園」、「休閒步道」、「花園」、「草坪」;而室內之休閒公共設施項目則為「交誼聽」、「健身中心」、「閱覽室」、「多功能室」而「活動中心」及「親子空間」則並列第五;商業空間項目前三名為「便利商店」、「小型超市(包含生鮮蔬果)」及「洗衣/烘衣店」。社會福利設施項目則為「老人日照中心」、「托幼中心」與「幼兒

園」。智慧系統最受喜愛之依序為「瓦斯偵測」、「遠距居家照護系統」及「防跌倒系統」。

篤實夢想家:九族文化村創辦人張榮義

為了解決豐原步道的問題,作者陳琡分 這樣論述:

從牽牛囝仔變創業家 佃農之子勇敢追夢 璀璨人生從來不會太早或太晚   生命因何璀璨?那不是僅靠知名度或事業成就便能得到;更重要的,是有一顆追求夢想永不停歇的心,以及永不停歇的實行。不論二十歲、四十歲或九十歲,只要有心,年齡完全不是問題。這是對九族文化村創辦人張榮義最貼切的形容。   張榮義的創業起點相當單純,只是為了改善家人生活,但他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堅持凡事要做就要做到好,同時擁有知人善人的氣度與眼光,終於成就事業高峰。從開發龍谷觀光大飯店伊始,開啟台灣深度旅遊先河;九族文化村的誕生,不僅原汁原味保留原民文化,更是台灣第一座主題樂園。   如今,九十高齡的他,對於九族文化村的經營,

依舊持續關心,但已不必再事必躬親,而是轉往新戰場,在台中地區規劃嶄新的「龍富案」。他的創業精神,始終未曾稍歇。  

瓦歷斯‧諾幹的雙崎文學與文學地景

為了解決豐原步道的問題,作者章雅琦 這樣論述:

本論文討論瓦歷斯.諾幹環繞其家鄉部落雙崎(M’ihu)所發展出的文學作品及其文學地景作者創作歷程可劃分為三階段:原運時期(1985-1994年)、部落回歸時期(1994-2000年)、後九二一大地震時期(2000-2016年)。本文將採用人文地理學概念作為分析工具,探究作者各階段部落書寫與文學地景建構的特色與重點,及其與作者文化認同、族群意識的關聯。第一階段:原運時期(1985-1994),援引馬克.歐傑(Marc Augé)的非地方(non-places)概念探究東崎路、自由國小。此二處具有的「通道」特質加速人員移動往來,威脅作者欲鞏固的根植感。藉由抗拒這兩個非地方,作者敘寫空間越界致使的

認同衝突,批判都市化與文化霸權。第二階段:部落回歸時期(1994-2000年),採用大衛.哈維( David Harvey)的地方感(sense of place)與戰鬥性批判主義(militant particularism)觀點,析論瓦歷斯形塑雙崎特殊性的方法——包括將非地方轉換地方,分別由重構歷史、描繪日常空間等途徑建構地方感。此時期孕育大量部落山川景貌、新舊地名對照的地誌描寫,伴隨大安溪共享流域區域認同的浮現。第三階段:後九二一大地震時期(2000-2016年),運用朵林.瑪西(Doreen Massey)提出的全球地方感(A Global Sense of Place),討論《七日讀

》的部落風災地景書寫如何與拉美文學互文參照。作者描寫有「靈」大自然的創傷與憤怒,說明原住民生態智慧與土地倫理的當代重要性。此外,亦探究《戰爭殘酷》如何將雙崎描繪為眾多族群、文化交匯之地,以該處的社會關係說明地方與世界的連結,並列雙崎與世界各地受壓迫民族,以該地對戰爭遺緒的正向轉化為普世性暴力提供出口。從雙崎文學與文學地景的歷時性演變,可發現瓦歷斯將其族群意識與身分認同投注於在地化素材的書寫,成就山林、溪流、聚落等,處處有情感與記憶的廣闊文學地景。作者對世界歷史與局勢的敏於覺察,讓雙崎文學跳脫原住民族文學鏤刻山海的既定印象,成就全球在地化,在地全球化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