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尾青竹絲保育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赤尾青竹絲保育類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楊維晟寫的 賞蟲365天:春夏篇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活體教學毒蛇傷人專家籲替代方案 - 國語日報社也說明:... 蛇類,這次帶了八條蛇上課,其中眼鏡蛇、龜殼花、雨傘節及赤尾青竹絲均為毒蛇。 ... 龜殼花、雨傘節今年一月經農委會公告,已從保育類降等為一般類。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物研究所 杜銘章所指導 王緒昂的 造橋地區赤尾青竹絲Trimeresurusstejnegeri族群性別比之探討 (1998),提出赤尾青竹絲保育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赤尾青竹絲、性別比偏離。

最後網站問答集 -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則補充:一般稱的青竹絲有兩種:一為有毒的赤尾青竹絲學名為:Trimeresurusstejnegeri、另一為無毒的青竹絲,一般又稱青蛇學名Cyclophiopsmajor無毒、性溫馴,有時在夜市可以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赤尾青竹絲保育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賞蟲365天:春夏篇

為了解決赤尾青竹絲保育類的問題,作者楊維晟 這樣論述:

  以一天介紹一種蟲的方式,配合其出現的季節和地點,方便讀者學習有關蟲的有趣生態,而且不同於一般的昆蟲圖鑑以科別劃分,『賞蟲365天』更富親和力,同時使用也更容易。   賞蟲365天記錄的不只是常見或特殊的昆蟲,更擴大蟲的涵蓋範圍,包括了蜘蛛、馬陸、蜈蚣、壁虎等,同時除了台灣的種類之外,也擴及婆羅洲熱帶雨林和中國雲南、北京等地,讓整套書的內容更形豐盛。   作者記錄昆蟲生態多年,累積許多攝影傑作,讓整套書除了豐富的生態、行為知識之外,也極富欣賞價值。 作者簡介 楊維晟   1975年生於台北,淡江大學水資源與環境工程系畢業。就學時期即著迷法布爾的『昆蟲記』,是個不折不扣的昆蟲迷。1994年

開始接觸攝影,1997年開始拍攝昆蟲生態。1998年自願前往東沙島當兵,退伍後一直從事自然生態電視與平面影像相關工作。近幾年以昆蟲生態攝影為主,尤其甲蟲更是他的最愛,累積了無數優異出色的攝影作品。為了拍攝昆蟲,走訪了法國普羅旺斯與馬來西亞熱帶雨林多次,同時也擔任中華民國自然與生態攝影學會、富邦文教基金會等攝影講師。著有『甲蟲放大鏡』、『台灣甲蟲生態大圖鑑』上下冊、『野蜂放大鏡』、『蝶蛾放大鏡』、『賞蟲365天春夏篇』、『賞蟲365天秋冬篇』﹝以上均由天下文化出版﹞。

赤尾青竹絲保育類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跟柳丁哥哥探索大自然!看更多【好好玩自然】►►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1M5nuSRzV5AX6HOdrb6fxN
在湍急河流在流經不平整的底岩會產生渦蝕作用,經過長久的鑽蝕後河床被鑽出圓形、橢圓形、葫蘆形、卵形等各種奇形怪狀的洞穴,這樣的地貌便被稱做「壼穴」。位於台北市文山區的貓空正有著這樣的特殊地形,也因為這個緣故而有著與眾不同的生態。

1.腹斑蛙:腹斑蛙因為淺褐色的身體在腹側上有些大黑斑而得名。身長大約6到7公分,肥肥短短的模樣非常可愛。雄蛙有一對外鳴囊,叫聲非常響亮,而且牠們喜歡一隻接著一隻鳴叫,形成此起彼落的大合唱。
2.貢德氏赤蛙:在台灣是屬於保育類動物,分布於平地及低海拔山區的稻田、水池及草澤環境。頭部扁平,身體兩側各有一條明顯的褶痕。莫約6~8公分,屬於大型的蛙類。生性隱密而怕羞,平時很難看到,繁殖期時才會成群活動。「茍、茍、茍」的叫聲如同狗吠,因此又被稱為「狗蛙」。
3.雨傘節:雨傘節屬於保育類,是夜行性動物,大多棲息在水邊,身長約60~120公分,背上有一節一節的白色環帶,因此又稱銀環蛇。雨傘節是台灣地區毒蛇中毒性最強的一種,除此之外,在世界上所有陸生毒蛇中,雨傘節毒液強度僅次於澳洲毒蛇。聽起來雖然很恐怖,但其實牠們性情非常溫和而且膽小,受驚擾的時後只會迅速逃走,或者是把頭藏在蛇身下,呈現一個八字型,偶而偷看一下敵人離開了沒有,除非遭受嚴重威脅,否則牠是不會主動攻擊人的。
4.青竹絲:俗稱赤尾鮐,是台灣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毒蛇。牠的特色是通體翠綠,有著紅色的眼睛與三角形的頭部,尾巴帶了一點磚紅色。牠身體的保護色與植物很
相近,農夫或是野外工作者常會因為觸動到休息中的青竹絲而被咬。雖然青竹絲咬人的發生率最高,但牠的毒性是台灣六大毒蛇中最弱的。在野外只要坐好打草驚蛇的動作,基本上是不會遭「蛇吻」的。
5.日本棘竹節蟲:因為身體有急狀物而得名,牠的腹部末端有一個細而長的呼吸管,可藉以伸到水面上呼吸。會用鐮刀狀的前足在水中捕食小魚及蝌蚪,抓到之後再以刺吸式的口器吸食獵物的體液。牠很特別的是,牠是孤雌生殖,也就是說牠的卵子不必受精就能發育為成蟲。
6.黑眶蟾蜍:牠最大的特徵就是自吻部開始有黑色骨質脊棱,一直沿眼鼻腺延伸至上眼瞼並直達鼓膜上方,形成一個黑色的眼眶。牠的皮膚粗糙,除了頭頂之外,全身佈滿大小不等的疣粒。屬於中大型的蛙類,身長5~8公分。每當到了春夏繁殖季節,牠們會成群出現在水源地,雄蟾會發出「咯咯咯咯……」的求偶叫聲,並且上前擁抱雌蟾,進行抱卵、產卵。
7.翡翠樹蛙:是台灣特有種,因為在翡翠水庫附近發現而且背部又是鮮豔的翠綠色而得名。翡翠樹蛙在台灣五種綠色樹蛙中,為比較大型的種類,體長5至8公分。牠們在背腹相接處有一條不太明顯的白色條紋,腹部、腹側及股部常有大型的黑斑,眼睛有一條黃褐色過眼線,這些是牠們和其他五種綠色區分的最主要特徵。雌蛙受雄蛙叫聲吸引後會主動接近,雄蛙並且在樹上形成配對,然後雌蛙帶著雄蛙到樹上產卵,有時候雌蛙產卵產到一半的時候,會跳到水中吸水補充水分,然後再回到原地點繼續產卵。

★★寶貝學習推薦★★
YOYO熱門唱跳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0cB0juF4WI5P00JvTKmKCC
YOYO最新唱跳MV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3jfdrM6k3Rrhl7nKwtFiao
YOYO點點名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1_y1faazG7_6paODoAHwxZ
碰碰狐MV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2L-H5_Qw7QoIoYm8YfKuEn
超級總動員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cbvjX60EZ0y3aTkcYpbIe3m3kDCKlsuh
YOYO卡通綜合包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3JHRxCf93QGb3svALfuirk

【訂閱YOYOTV】►►https://www.youtube.com/user/yoyotvebc?sub_confirmation=1

造橋地區赤尾青竹絲Trimeresurusstejnegeri族群性別比之探討

為了解決赤尾青竹絲保育類的問題,作者王緒昂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 在造橋地區進行的赤尾青竹絲Trimeresurus stejnegeri長期研究中,明顯呈現較多雄蛇出現的現象。因此,我懷疑這樣的情形,可能是因為在生殖過程中,有較多的雄性個體誕生;兩性個體在活動模式、棲地選擇利用的差異,造成我們的取樣誤差;或是出生後雌性個體的高死亡率、高遷出率,導致族群內雌蛇數量的減少,因而得到性別比偏離 1的觀察結果。 於是,每月至少一晚,我沿樣區內固定穿越線進行夜間採樣記錄工作。在三年裡,於各季出現的雄蛇個體數顯然多於雌蛇,且達到顯著水準(t=-4.99, P<0.001),顯示雌蛇並無規則性的於特定季

節出現個體數量多過雄蛇;而兩性個體在清晨、正午、傍晚三個不同時段的出現情形,在為期一年的每月觀察中,無論在任何時段中,都以雄性個體的數量較多。但是,只有傍晚的兩性個體出現比例,到達顯著水準 (χ2=4.98; df=1; P<0.05);而在赤尾青竹絲的活動上,雌蛇也不比雄性強,因此不會有較高的雌蛇遷出率。 兩性個體的微棲地利用並無不同;且無論樹林內部(χ2=8.16, df=1, P<0.01),還是樹林邊緣的利用情形(χ2=31.14, df=1, P<0.001),都顯著的以雄蛇為多。同時,在造橋地區並未發現有區域性雌蛇數量較多的現象,顯示赤尾青竹絲性別比偏離

1的現象並非僅發生於研究樣區內部。 於兩個生殖季中,共在造橋地區得到17隻懷孕雌蛇,產下45隻雄性仔蛇、32隻雌性仔蛇。結果顯示,造橋地區赤尾青竹絲族群的初生性別比並未偏離 1(χ2=2.2, df=1, P>0.05)。因為兩性個體在活動性及棲地利用上,不會造成研究的取樣誤差,而實際標放個體資料中,樣區內赤尾青竹絲之族群整體性別比,也顯著偏離 1 (χ2=31.94, df=1, P<0.001)。因此,雌性赤尾青竹絲因生殖而導致的高死亡率,應是造成赤尾青竹絲族群性別比偏離 1的主因。 我將所有標放個體,以誕生幼蛇平均體長為依據,每間

隔10cm分為一個成長群,共分為一至四群。所得結果經分析後,僅第四群有顯著偏離1的現象(χ2=33.38, df=1, P<0.001),其餘三組均未達顯著水準。再將初生性別比一起併入,五組性別比數據相鄰兩組間進行比較。結果初生性別比與第一群、第一群與第二群、第二群與第三群間,性別比均無明顯不同,只有第三群與第四群間有顯著差異(χ2=12.14, df=1, P<0.001)。顯示當成長階段進入第四群後,也就是完全達到性成熟後,性別比偏離 1的現象才逐漸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