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大成績單申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輔大成績單申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寫的 民主觀察:2018-2019回顧 和黃寶慧的 我和總統面對面:黃寶慧與世界領袖的十次對話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致 和時報所出版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輔大成績單申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民主觀察:2018-2019回顧

為了解決輔大成績單申請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本書不只是從人民的角度觀察民主,更重要的是由青年人體會民主,本書作者都是青壯年,因此可說是青年觀看民主。出版之後,則是願與青年分享,每一個世代都扮演著民主傳承接棒的角色,而青壯年的觀察心得,更可以得到多數青年人的共鳴。 本書特色   ★ 以青壯年的視角看台灣民主,透過民主傳承的角色來使更多青年人有所共鳴。   ★ 六篇精煉的文章,暢談反紅媒、假新聞、公投政治、轉型正義、婚姻平權等社會議題。   編者簡介 邱俊榮   青平台基金會董事長,現任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曾任中央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經濟學系系主任、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德明財經科技大學校長等。研究興趣在於國際經濟與產業經

濟相關議題,也關注台灣教育、青年發展、就業、分配等公共事務。 羅承宗   1973年台北市生,台大法律學士、碩士,輔大法律博士。現任南臺科大財經法律研究所教授兼所長。主要關心學術領域為財政法、行政法、地方自治與娛樂法。著有《新世紀財稅與預算法理論與課題》(2011)、《財稅法制的新視野》(2016)、《地方法制的理論與實踐》(2019)等學術專書。同時亦為 ACG、GUNPLA 與 Big Scooter 愛好者。   〈推薦序〉紅色滲透考驗台灣經濟民主/陳錦稷 〈序〉 我們的前途擁有一切,我們的前途一無所有/羅承宗 作者介紹 第一章 紅色滲透/張宇韶 第二章 虛假

訊息/楊盛安 第三章 經濟民主/傅馨儀 第四章 國會民主/鄭任汶 第五章 公投民主/黃崇祐 第六章 地方民主/郭俊麟   推薦序 紅色滲透考驗台灣經濟民主   自2014年開始青平台基金會每年都會出版民主觀察系列叢書,且從《民主觀察:2015回顧》專書開始討論了「經濟民主」的幾個面向,包括:貧富差距擴大、財政失衡與政府的失能、金融體系與不動產泡沫、經濟社會與土地民主等。經濟民主其實尚有諸多面向,例如:政商關係是否透明?運作機制是否受到監督制衡?不能只是政商利益集團主宰經濟運作,甚至不當支配經濟發展模式。尤其是管理大眾資金的金融業公司治理是否健全?或是公共化的特許產業是否淪為家族化、私

人化?防範紅色滲透的問題,中資是否能參股台灣金融業?進而管理臺灣的大眾資金,並取得相關個資?甚至具有中共統戰部外圍色彩的紅色資本,早已入主政黨高層所經營的銀行。這些經濟民主的面相直得長期持續關注。   《民主觀察:2015回顧》專書中「經濟民主」一文點出,台灣歷經政治民主化以來,經濟雖然也逐步自由化,但黨國經濟體系結構仍深,市場機制運作尚不健全,政治人物、技術官僚與資本家互相結盟,形成綿密的政商網絡,主宰經濟體系的運作。如果政商關係毫無節制的主導經濟發展模式,將導致經濟成長的果實未能全民共享,所得分配不均將持續惡化,貧富差距更加擴大,受薪階級薪資受到經濟制度的壓抑,薪資成長停滯,都會區房價飆

漲,走向低薪的年輕世代更買不起房子,公共政策制定偏向財團思維、忽視民生經濟與基層勞工,讓國家整體政治經濟體系偏向財團偏斜,讓國人對於社會民生層面的相對剝奪感與世代不正義感受強烈。   《民主觀察:2018-2019回顧》則更清晰剖析中國積極將銳實力運用在兩岸關係,透過「紅色滲透」、「虛假訊息」等手段,積極掌握台灣社會的輿論詮釋權,如同暗黑行銷術或數位版的木馬程式,潛伏於台灣的社會經濟體制之中,隨時進行資訊滲透、竊取情資、釋放假消息或是帶政治風向,製造社會秩序的衝突、內部勢力的對立以及經濟生產的損失。而「經濟民主」文中更從香港反送中事件與香港經濟的發展模式,深入剖析經濟與民主的密切關係。以此為

鏡,該文更提到台灣在世界經濟發展中不能缺席,必須積極與民主國家發展經濟貿易關係,並努力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並配合南向政策進入東南亞市場。   在美國與中國之間從貿易戰到科技戰的大國博弈中,台灣的經濟民主也受到很大挑戰。誠如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日前所提到「在這個混亂的世界中,台積電是非常重要的公司。我們在世界和平時,是IT供應鏈重要的一環,但現在台積電變成了地緣策略家的必爭之地。」這一席話道出台灣經濟與產業在國際政治中的重要性,更讓人擔心台灣的經濟發展如何在美中對峙中能保有台灣的主體性。   過去國際關係學者常以中國經濟產出規模大幅成長,而認為台灣在美中台的三角關係中逐

漸失衡。其實在經濟規模之外,台灣產業實力堅強,在美中經濟關係中可謂舉足輕重。尤其是台灣半導體等資通訊科技產業鏈完整,未來的科技不論是5G、人工智慧(AI)、物聯網、高速運算或生物科技的發展,台灣供應鏈將是不可或缺的關鍵所在,而成為各方拉攏結盟的對象,可見台灣的產業地位在國際中顯得舉足輕重。   或許美中之間能達成框架式的貿易協議,避免貿易戰對峙過於激烈,對全球經濟貿易體系產生嚴重干擾,激化世界經濟的不穩定因素。但美中互相加徵關稅的貿易戰之外,雙方在未來科技發展的競賽預期會持續,台灣的角色將更顯得關鍵。隨著5G、人工智慧(AI),與物聯網等三大科技發展,不但將改變人未來的生活,更將因科技技術的

更迭,帶來產業版圖與國際生產供應關係的轉變。台灣因擁有完整的科技產業而在國際競爭中顯得重要且關鍵。   美國已經開始對「中國製造2025」為核心的產業策略感到高度警覺。除了提高關稅來制裁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與智慧財產權的侵犯外,也對有資安疑慮的華為實施產品禁購,不但要求美國相關業者必須申請才能出貨給華為,更管制美國之外其他使用美國達一定比例的公司不應出貨給華為,同時也呼籲其他國家正視華為的資安漏洞問題。美國也擴大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對外來投資的國安審查範圍,防堵中國政府透過入主、併購或投資等方式而取得美國重要技術、參與美國基礎建設及取得敏感性個資。   這些美方關切議題,正好是一部台灣

產業長期抵抗中國覬覦的艱辛縮影。台灣並非要自外於中國市場,相反的台灣廠商過去積極投資中國,不但提供資金,更提供技術與人才,才有今天兩岸跨境管理的高度供應鏈整合關係。但隨著「中國製造2025」策略逐漸發展,台灣在半導體產業領先的關鍵技術與國際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成為中國覬覦對象。兩岸產業的垂直分工模式,逐漸轉變為水平競爭關係。尤其是近年來中國傾國家力量發展半導體產業,積極扶植本土紅色供應鏈,除了要求晶圓代工龍頭的台積電必須赴中設廠外,強迫廠商以技術授權來換取在中國設廠外,高薪挖角科技人才,中國的間諜竊取台灣廠商的商業機密,這已經形同是對台灣的經濟侵略。   伴隨美中貿易對峙,全球供應鏈重組與生

產基地挪移趨勢,台商也出現將生產基地遷徙回台的熱潮。隨著台商回台投資、將生產線移回台灣,自然挹注我國製造業生產、出口及就業,提振台灣的經濟成長動能。隨著貿易轉向與供應鏈重整之際,台灣更應積極扶植「非紅供應鏈」,才能確保台灣產業在國際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才能平衡近年來「中國製造2025」傾國家力量發展紅色供應鏈,對台灣科技產業的經濟侵略。   在美中貿易與科技對峙之下,台灣必須嚴肅思考如何保有主體性,才能在國際強權之間保持平衡。積極深化與國際連結的經貿關係,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等國際經貿整合,才能確保台灣產業持續享有經濟民主的國際同盟。台灣更應全面檢視經濟民主的各個面向,

確保政治自由、社會多元與經濟民主,才是台灣保有主體性之道。   青平台基金會董事/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教授  陳錦稷 序 我們的前途擁有一切,我們的前途一無所有—狄更斯《雙城記》   借用查理‧狄更斯(Charles Dickens)《雙城記》的開場白。從2016年1月民主進步黨首次取得完全執政之際作為起點算起迄今,民主兩字,對台灣人民乃至於香港市民來說,都有相當深刻且沉重的體驗。其實,學院派老早就警告,民主從來就不是一路直線向前邁進,也要提防「民主倒退」現象。很不幸的,這個世代的我們,集體見證了令人深刻沮喪的景象。   青平台基金會的民主觀察系列叢書從2014年一路走來至今,《民主觀察:

2018-2019回顧》結構基本上雖仍延續前作章節安排,臺北城市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鄭任汶為讀者們彙整第9屆立法院的成績單以及未來面臨的挑戰;臺灣師範大學博士生黃崇祐探討2018年與九合一地方大選合併舉行的10項全國性公投案,並剖析箇中諸多癥結;南臺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郭俊麟則回顧了2018年地方大選乃至於令人無法忽略的「韓國瑜現象」。這三部分,是《民主觀察》叢書傳統的延續。   《民主觀察:2018-2019回顧》最大的特色,在於將「紅色滲透」、「虛假訊息」與「經濟民主」三個嶄新章節,作為本書開頭,這個安排,也忠實地反映了我們對台灣民主能否持續健全發展的最大擔憂。無可諱言的,阻礙台灣民主發展得最大

的障礙,已漸漸從國境內的黨國威權遺緒,移轉為企圖「解放台灣」的境外敵對勢力。而更令人嘆息的是,境外敵對勢力巧妙機靈地利用台灣做為民主社會的開放特性,逐步執行「入島、入戶、入心」計畫。在智慧手機已成為人體不可分割一部份的新時代,紅色滲透與虛假訊息,正深刻地每分每秒干擾台灣民主的正常營運。民主國家公民該有的理性與思辨力,能跟得上行動通訊網路技術的飛躍提升嗎?會被如海嘯般刻意操弄的虛假訊息所毀滅淹沒嗎?這些沒有答案的問題,我們是該好好嚴肅以對。   最後,談到經濟與民主的關係,律師傅馨儀一方面剖析了經濟與民主的密切聯繫。另一方面,並將關懷的視角從香港反送中事件延伸到香港經濟,的確誠如傅馨儀所觀察的

,從歷史脈絡來看,香港終究還是要保有民主與自由,其經濟才能發揮最大利益。只是,真實世界的政治,會朝這個方向發展嗎?   「香港人正在用某種方式告訴台灣人,二二八都是真的」,這句話雖寥寥數字,卻讓人沉痛無語。台灣民主的前途,將會擁有一切,抑或一無所有?值得我們在閱讀本書後,歇息滑動手機螢幕的手指,靜下心來,思索再三。   南臺科大財法所教授兼所長  羅承宗 § 第一章 紅色滲透/張宇韶◆ 中國積極將銳實力運用在兩岸關係對於習近平近年來所推動的攻勢外交作為,美國民主基金會在去年的一份報告中,以「銳實力」(Sharp Power)概括了這些政策內容,終於讓世人對中國威權政體的性質有了新的

認識。相較於客觀可量化的硬實力(如軍事與經濟),銳實力更像是暗黑行銷術或升級的木馬程式,平時潛伏於體制之下,但隨時可以進行資訊滲透、竊取情資、釋放假消息或是帶政治風向,目的就是製造對手形象的崩壞、社會秩序的衝突、內部勢力的對立以及經濟生產的損失。對比以價值理念、公共議題、國際建置作為訴求內容的軟實力來看,銳實力並不期待國際社會與他國人民發自內心,由衷認同讚嘆中國世人特色社會主義政經制度的精神象徵,而是希望透過物質誘因、威懾恐懼、情感投射感受到「中國夢」的可畏;或者說至少將西方世界所標榜的「普世價值」進行碎裂切割的政治加工,只要有人相信外在於民主人權價值外的「中國模式」或是「北京共識」,也是現代

化的另一種選擇,那麼北京業已達成目標。深刻地說,美國夢之所以讓人心神嚮往,在於累積各項軟硬實力的豐富內涵;中國夢則讓人心生恐懼,因為那是挑戰人性弱點的切入銳角,只是各種物質力量的聚集而已。深入探討,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十九大)後隨即採取一系列侵略性的銳實力作為,這些政策表現在打壓台灣國際參與以及邦交國斷交、兩岸經濟交流的緊縮、軍事上的恫嚇、提出類似「準國民待遇」的作為,其用意就是徹底改變兩岸關係的現狀,並試圖透過紅色媒體與代理人轉移「加害人與被害人」的關係。換言之,若不接受北京提出的「兩岸同屬一中」的前提,北京就可以肆意對台灣進行無差別的文攻武嚇與打壓,國民黨不僅對北京的蠻橫

視而不見,反而主張兩岸必須簽署和平協議。不客氣地說,這不僅是邏輯上倒果為因的謬誤,而且表現出重度「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傾向。值得關切的是,中國更在去年九合一大選進行演練,透過各項銳實力的操作,直接介入台灣的輿論市場與政治日常,這種類似「政治宗主/經濟利益」的扈從或代理人模式,已經嚴重影響國家安全與民主政治的運作。

我和總統面對面:黃寶慧與世界領袖的十次對話

為了解決輔大成績單申請的問題,作者黃寶慧 這樣論述:

  在台灣身處的國際環境中,這是一個無比艱難的挑戰,也是無比成就感的任務!   黃寶慧和世界領袖對話的經歷,是台灣唯一,絶無僅有。   她用獨特的視角觀寰宇,用寬廣的維度寫時勢,用0.1%的差異,造就與眾不同的無冕人生!   每一次,都是超越自我的顛峰!   黃寶慧與世界領袖的十次對話:   包括:   美國總統老布希   巴拿馬總統巴雅達雷斯   新加坡國父建國總理李光耀   菲律賓總統羅慕斯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   美國總統柯林頓   薩爾瓦多副總統艾絲柯芭與中華民國副總統呂秀蓮   南非總統戴克拉克   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   (依訪問時間順序) 名人推薦   前總統 李登輝

  前總統 馬英九   前副總統吳敦義   前行政院長 唐飛   前立法院長 王金平   前司法院副院長 城仲模   前民進黨秘書長 吳乃仁   肯定推薦 作者簡介 黃寶慧   ■學歷: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公共行政碩士   Harvard University, 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       加州聖荷西州立大學大眾傳播碩士   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Mass Communications   輔大外語學院德文系   ■經歷:   東森新聞雲ETtoda

y              執行董事   中天亞洲台                      台長                                                     中天電視                        董事     香港亞洲電視                    董事                                                     寶立旺國際媒體廣告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森鼎國際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東森電視全資子公司) 董事 

               東森電視海外事業部              副總經理                                         東森亞洲衛視/亞洲新聞台         營運長/ 台長                              香港東風電視台                  副總經理                                                 TVBS 無線衛星電視台             主播/ 資深記者 推薦序1     媒體後進學習的標竿/唐飛 推薦序2     過人的毅力X

全力以赴的努力/王令麟 自序        一條艱難卻充滿成就的道路/黃寶慧 1.這隻老狐狸,讓我得了世紀大獨家!/專訪新加坡內閣資政 李光耀 2.他成就了我的人生/專訪美國總統 柯林頓 3.讓人如沐春風的暖男/再訪美國總統 柯林頓 4.這頭「公牛」 讓我望眼欲穿/專訪巴拿馬總統 巴雅達雷斯 5.我與老布希的山水相逢/與美國總統  喬治‧H‧W‧布希的獨家訪談 6.女副總統相對論/薩爾瓦多副總統 艾絲柯芭 vs中華民國副總統 呂秀蓮 7.遇見馬國強人/與馬來西亞首相 馬哈迪對談 8.愛情與政治革命家/與南非總統 戴克拉克的晚宴 9.在軍帽與雪茄之間/與菲律賓總統 羅慕斯共進早餐 10.卸任總統

,講的笑話都好笑!/專訪中華民國總統 馬英九 推薦序1 媒體後進學習的標竿   黃寶慧能成功地完成對十餘位國家級領袖人物的電視訪問,非但已是台灣傳媒界的一位傑出的女性從業人物,放諸國際亦不多見。這些過程的困難程度可自本書中窺見,我家人也都還在記憶中,可說結果是得來不易的。   記得她第二次前往美國進修碩士學位,選的學校是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該碩士班入學條件需已有一個碩士學位,與七年以上的就業經驗。需要在一年內完成十二個學分,對外籍學生是一項嚴峻的挑戰,進修者公職或企業界都有。記得和她同時在校的還有一位我外交部的女性官員。   她選的科系是公共政策 媒體和政府關係,也選了一門「美

國國家安全政策」,教授曾是前美國防部副部長,若干年後再回任歐巴馬總統的國防部長。她選擇的科目應該與她擔任採訪記者時,接觸國防新聞時啓發的興趣有關。有一天她打電話回台北,問我有關若干國防事務的問題如恐怖攻擊、不對稱戰爭、核武、南北韓等問題供作業參考,這個越洋電話講了一個半小時,以後還繼續打過不止一次。待我退休後接受哈佛大學政府學院資深訪問學者的邀請,在我去旁聽這門課之後,證實了二點:一是哈佛大學教授授課態度的嚴謹、授課內容的實在,和學生不敢有絲毫鬆懈,是名校聲譽百年不墜的基礎。   二是黃寶慧能通這門課,說明「天下無難事」這句話不假。從她多年來一再克服諸多困難,尋求採訪國外現任或卸任領袖的機會

來看,她個性裡存有的不怕難,追求理想目標展示的積極企圖心,與她以後成功有絕對的關係。   要成功地完成採訪國際領袖的條件,必須具備的另一項條件,就是紮實的語文能力和學識水平。關於前者,直到現在她仍然在聘請老師,每周訓練英語口譯這件事來看,可見她的毅力和學無止境的態度。   至於面對超重量級的受訪者,心態的鎮靜和機敏、進退的恰當、適當應變,起始時或許天賦與修養參半,日久看來應是智慧累積超越天分的成果。   她早年喪母,雖是書香門弟子女,但家境己非寬裕,大學畢業後就業,能以工作能力表現和態度,二度獲得長官或長輩支持出國進修,回國後在傳媒界掙出了一片天地和前景來看,她的成就是謙虛和努力得來的。

  本書內涵非但可供同行後進們學習,也值得關心國際事務的朋友們一讀。也能鼓勵同業,和啟示傳媒界高層鼓勵和培養後進的重要。 唐飛(前行政院院長) 推薦序2 過人的毅力×全力以赴的努力   當年創辦東森電視,秉持著服務全球華人的理念,東森一直朝向國際化發展,期許能做為全球華文媒體的領航者,因此,在尋求國際化的媒體人才時,就有人向我推薦曾任TVBS主播、時任東風電視副總經理的黃寶慧,她哈佛碩士的學歷、以及多次專訪國家元首的資歷,讓我有著很高的期許,而延攬她加入東森團隊之後,她帶領東森亞洲台在內容和經營上的出色表現,果然沒讓我失望;當然,東森整體國際化的追求,也給予包括寶慧在內,很多優秀媒

體人一展長才的舞台,讓當年的東森電視能夠成為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副總統呂秀蓮與薩爾瓦多首位女副總統艾絲柯芭…等國際領導人特別指名接受獨家專訪的媒體。       寶慧從當年在東森電視擔任亞洲台台長,這一路走來,我深刻見識到她過人的毅力和不服輸的精神,當時我要求亞洲台要自負盈虧,所有的人事開銷、新聞採訪…等成本,都要亞洲台自己賺回來,而身為台長的寶慧,即使以新聞人、主播的專業背景,過去沒接觸過廣告業務,但為了達成亞洲台營收目標,她直接站到第一線,經常親自飛到中國大陸去跑業務,爭取各大台商企業的廣告,果然讓亞洲台不僅新聞內容充實、精彩,深受肯定,同時也交出亮眼的營收成績。       寶慧這種好強、

鍥而不捨的堅持與過人的毅力,透過這本書,看到她如何一一達成採訪到10個國家元首,寫下台灣媒體界唯一傲人資歷的過程,更是充分得到印證。像是為了採訪到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她可以持續多年不斷、不斷地,想方設法,透過各種管道提出採訪計畫,被拒絕也從不放棄,終於如願拿到世紀大獨家的專訪。      「不放棄」是很多人成功的要件,要取得國家元首的採訪,更是如此,從寶慧1997年獨家採訪到巴拿馬總統的歷程,我們看到她竟然能夠為了爭取到這樣的專訪機會,長達一年多持續接受巴拿馬駐台大使的「考試晚餐」,這種設立目標一定要採訪到、然後堅持到底的精神,我想不論是記者或是其他行業的人,都應該做為學習的榜樣。       

很多人常說進入職場之後「人脈存摺」很重要,寶慧書中對專訪到各國元首的過程,也有清楚的描述,不論是她哈佛同學、乾爹前行政院長唐飛為採訪李光耀牽線、觀察外事警官隊的朋友判斷出美國老布希總統來台可能下榻飯店的線索、哈佛同學幫助她採訪到馬國強人馬哈迪、甚至是考試晚餐一年下來和巴拿馬駐台大使結為忘年之交…,廣結善緣、多結交朋友,尤其是益友,絕對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我從擔任立委以來,也接受過非常多記者的採訪,但記者採訪前有沒有認真做功課,其實身為受訪者是很有感覺的,面對用功的記者,我們總會忍不住多透露一點,或是被用功的記者挖掘出一些原本不想透露的各種秘密,寶慧在採訪各國元首前用功的程度,可說不亞

於她申請進入一流學府哈佛深造前的準備功夫。當年柯林頓總統因為與我有私人情誼,訪台和陳水扁總統短暫會晤,卻特別來到東森電視接受一個小時獨家專訪,寶慧做足功課的表現,讓柯林頓在專訪結束即當面給予高度肯定,促成這難得的專訪,我除感到榮幸,也欣慰自己沒有挑錯專訪人選。       讀寶慧的這本書,除了佩服她過人的毅力與全力以赴的努力,透過她的描述,也讓人對許多國家元首,有不一樣、更深一層的認識,像是老布希總統溫暖的一面、菲律賓前總統羅慕斯私下竟調皮得如同老頑童,還有柯林頓總統暖男的個性、薩爾瓦多首位女副總統艾絲柯芭如何兼顧家庭…等等。     現在台灣的媒體常被批評缺乏國際化,因此,我特別要求ETto

day東森新聞雲一定要走出去,現在已有北美、東南亞、紐澳等國際分版,就像當年我帶領東森電視在全球52個國家落地播出一樣,未來ETtoday東森新聞雲將持續拓展國際版圖,服務全球華人,讓世界看見台灣。 王令麟(東森集團總裁暨執行策略長) 自序 一條艱難卻充滿成就的道路   在2000 年赴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研修第二個碩士學位,離開了台灣的電視主播台。畢業後到香港的東風電視台任職,往來大陸港澳之間。2004 年因為SARS 在香港爆發,我回到台灣並機縁巧合的進入東森電視擔任亞洲台長,負責電視台海外業務的推廣。這期間,我幾乎每月在大陸、台、港、澳、星、馬、泰和印尼等地飛行工作,在頻繁

的海外出差行程中,還壓縮出每周錄影一小時主持電視節目在海外頻道播出。這些年來,我的心思都著眼在海外頻道的推展,和廣告業務的營利,將新聞記者主播的初衷與專業暫時擱置著,反正大部分台灣的新聞媒體被批評品質低落,我也剛好可以藉此自外於收视率考驗,全力追求經營電視频道獲利的目標。   2018 年,在睽違螢光幕10多年之後,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我蟄伏已久的初心終究還是浮現,決定要重出江湖,主持國際性的專欄節目,把我以往大型國際新聞採訪主持的經驗再度呈現。在籌畫的過程中,想到自己如何面對台灣的觀眾交代過往這十年的經歷,我想,就把過去這些年對十位國家元首專訪的歷程和與總統們的對談內容中英對照集结成書,當

作是我的名片吧!所以有今天這本書的面世。   置身於傳媒高度競爭的工作環境中,我選擇一條不一樣的道路。我的態度是 要有競爭力但不與人競爭,去做别人想不到,做不到的,那就是専訪外國元首。在台灣身處的國際環境中,這是一個無比艱難的挑戰,也是無比成就感的任務。這期間 我面對面正式對談訪問的國家領袖包括:   新加坡國父 建國總理李光耀   美國總統柯林頓   遠赴巴拿馬進入總統府專訪的巴拿馬總統巴雅達雷斯   開啟了我訪問世界領袖志願的美國總統老布希   薩爾瓦多副總統艾絲柯芭和呂秀蓮副總統   馬來西亞強人 在位三十多年的強勢總理馬哈迪   南非總統戴克拉克   菲律賓總統羅慕斯   這其中

還有一位,唯一用中文進行的是,在位和卸任後對談讓我看到不一樣的馬英九總統   憑藉一個記者的志願,歷經長年人脈的布線耕耘,和語言能力的訓練準備,一切都是長期努力積累的。而在機遇到來時,抓緊上天不負苦心人的一刻,水到渠成,開花結果。   當年,我立下訪問十位國家領袖的志願。這本書,就是我的成績單。 這隻老狐狸,讓我得了世紀大獨家專訪新加坡前內閣資政 李光耀 我到哈佛之前,和我服務的公司TVBS達成協議──如果我在美國遇到值得採訪的對象或新聞事件,都要做成新聞傳回台北。因此我臨行前帶了一個TVBS的麥克風牌,展開我在TVBS留職停薪、卻在美國擔任特派員的生活。 哈佛的課業繁重,我計畫在停留

的一年間,至少做三個大型採訪,對公司有所交代。 哈佛是世界學術研究重鎮,「甘迺迪政府學院(Harvard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 , KSG)」更是培育世界領導人的搖籃,前後共孕育出8位美國總統、40名諾貝爾獎得主和30名普立茲獎得獎者;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出自這個學院。因此,要物色值得採訪的對象,俯拾皆是;問題是,我擔心,萬一我真的碰上大新聞、大人物要採訪,自己是否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分身,來做好準備? 我們這一班,總共有三個來自新加坡的同學,早已位居政府要津。他們基本上都是公費留學,帶職、帶薪,還可以攜家帶眷,一路從英國牛津大學、倫敦政經學院、再到哈佛甘迺迪學

院進修,領全額獎學金,待遇好到令人羨慕。一次,我在與同學閒談間,得知新加坡政府高層,很多都是「哈佛幫」。時任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的首席祕書,就是我在甘迺迪學院的學長。 當「李光耀」三個字跳出來,我的精神為之一振。這是在我九年記者採訪生涯中,最想採訪的對象。 ■李光耀撞進我的腦海 李光耀1923年生於新加坡,是第四代的中國移民。1946年,他遠赴英國劍橋大學法學院進修,留學期間,參與馬來西亞獨立運動。1950年,他返國成為工運律師,奠定廣大群眾基礎。1954年,他與工會領袖共創「人民行動黨」,在1959年新加坡脫離英國政府自治後,於大選中贏得勝選,成為自治政府的首任總理。那一年,他只有35歲。 

1963年,新加坡脫離英國獨立,李光耀認為,新加坡難以獨立而生存,於是與馬來亞和沙勞越共組「馬來西亞聯邦」。聯邦運行後不久,彼此間即在政策上出現重大歧異;兩年後,新加坡即被逐出聯邦,索性在1965年8月9日,成立「新加坡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