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影響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辛亥革命影響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功安寫的 辛亥首義精神通論 和蘇慶華的 中山先生與檳榔嶼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辛亥革命也說明:孫中山建立的興中會和同盟會,劃清革命與改良的思想界線,民主革命思想日益深入 ... 辛亥革命的導火線。10月10日湖北革命團體文學社、共進會在同盟會的影響和推動下,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崧燁文化 和獨立作家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趙永茂、周陽山、邱榮舉所指導 黃玫瑄的 孫中山革命與東亞客家之關聯 (2020),提出辛亥革命影響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孫中山革命、東亞華人社會、客家人、菁英。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歷史學系碩士班 楊肅献所指導 莊淑琳的 香港的反對蓄婢運動,1919-1941 (2018),提出因為有 反蓄婢、廢奴主義、奴隸制、香港的重點而找出了 辛亥革命影響的解答。

最後網站看待辛亥革命正反兩面意義兼具則補充:辛亥革命 推翻滿清,過去總被詮釋為正面意義;不過戚嘉林客觀分析其負面影響,指出辛亥革命也使得持續260餘年的中央政府解體,中國陷於長期內亂,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辛亥革命影響,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辛亥首義精神通論

為了解決辛亥革命影響的問題,作者王功安 這樣論述:

  本書以高屋建瓴的氣勢,從理論與史實相結合、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高度,並在深刻揭示辛亥首義精神形成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條件的基礎上,系統性地闡釋了辛亥首義精神的內涵和特質,全面敘述首義精神在辛亥革命中的展現,並論述了辛亥首義精神的歷史作用,總結了百年來中國人民對辛亥首義精神的繼承與弘揚。本書作者透過追憶辛亥首義歷史,傳承辛亥首義文化,弘揚辛亥首義精神,來迎接辛亥首義百年的構想,是非常有意義、非常有價值的一本著作。

辛亥革命影響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市井小民大企劃 !
邀請民眾齊唱【塔綠班之歌】
歡迎投稿至:[email protected]

贊助專區
Paypal傳送門: https://paypal.me/HsuehHeng
綠界傳送門: https://p.ecpay.com.tw/706363D
歐付寶傳送門: https://reurl.cc/eENAEm

今天要談談國防外交議題,但不會強迫國防部長說台語噢,還有中國的能源狀況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ft.不傳美女圖給我的耶魯政治學博士 #郭正亮

根據中央社的報導:【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今天關切戰時的後備能量, #國防部 全民防衛動員室主任韓岡明表示,緊急命令發布後,第一波將在24小時內動員21.5萬名後備軍人,另有第二波的戰爭耗損補充部隊,約7.8萬人待命中。
國防部實施4個月軍事訓練役制度後,曾實施役男下部隊制度,但民國107年起又改成僅接受入伍訓和專長訓即可,不用下部隊。為了讓役男能有立即作戰能力,國防部9月起恢復軍事訓練役男在5週新兵訓練後,實施11週下部隊、並落實抽外島籤,以熟悉部隊運作與戰備整備,達成「常後一體、訓戰合一」的目標,這項政策已在8月19日入伍的軍事訓練役132梯實施。】這又要討論到我們之前經常說的肉醬後備役,就是這些後備軍人跟第二波的補充部隊,目的就是在灘岸上為國擋子彈,能多擋一顆是一顆,讓主力部隊可以逃走。但這看起來就很奇妙了,四個月還抽外島,很多專長訓時間根本不夠,這種半調子改革是為了騙美國人嗎?還是為了要悄悄恢復徵兵制?(等等我收回這句話,哪有政治人物敢這樣做哈哈哈)

根據鏡周刊的報導,【不過,由於 #張亞中 此次黨魁選舉在台北市及高雄市開出紅盤,分別拿下42.63%及38.48%的得票率,已被外界點名可參選2022年縣市長,雖然他第一時間對此表示「還沒有規畫。」但似乎也未把話說死,甚至稱「黃花崗革命是失敗了,但接下來的就是辛亥革命的成功。」替下一步動向埋下伏筆。本刊調查,藍營內部分深藍黨員,已開始出現力拱張亞中代替蔣萬安出戰首都的聲浪。而張亞中過去曾批評 #蔣萬安 是「末代王孫」的言論,也在深藍群組內傳開。他當時投書媒體指出,蔣萬安領銜提出《威權統治時期人民權利受損恢復條例》,該其行為就是「末代王孫情結」的展現。】幹這是在開我玩笑是吧,我大台北天龍國還要被這些深藍老屁股再搞一次啊,亞中之亂一次不夠,還想再來亂我台北市,是不是玩上癮了啦!輸了還不洗洗睡,這些張粉是要鬧到宇宙探險世代嗎?

另外,補一下, #陳柏惟 是不是選戰不世出的天才,我跟郭正亮都太小看他了,所以我們不能理解他的做法。(笑)正常罷免時應該要低調順天愛人,造橋鋪路行善積德,結果陳柏惟大殺四方,瘋起來連執政黨的國防部長都打,忘記自己是側翼了嗎?根據中廣新聞網的報導:【國防部長邱國正昨天(27日)在立法院備詢時和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發生爭執,陳柏惟事前申請台語同步口譯,邱國正則堅持委任國防部官員傳譯並直指「語言是交通工具」,讓陳柏惟氣得痛罵「部長你有夠鴨霸」,他事後表示:「只是卑微的希望我能使用台語進行質詢」、「抱歉造成不必要的誤會。」對此,國民黨前立委顏寬恒在臉書直言:「母語是媽媽講的話,不是拿來炫耀和壓迫別人的工具,說台語我很驕傲,但推廣母語靠的不是在國會殿堂上做秀,你監督了什麼問題才重要。」】臉書上說很謙卑用台語,現場看影片只差沒把麥克風吃下去,柏惟啊柏惟,我不懂你啊!是挖坑給自己跳還是想要把整個基進黨埋下去?

湯瑪斯佛里曼:【中國上週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該貿易協定最初由貝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總統談判,其目的正是為了制衡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的經濟實力。不幸的是,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總統沒有去了解它的用意、讓國會批准它,反而迅速撕毀了它,此後,民主黨人沒有採取任何行動來恢復這項被稱為TPP的協議。
北京申請加入TPP,在外交上相當於美國申請加入中國在亞洲的「一帶一路」貿易和投資倡議,或者俄羅斯申請加入新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因為俄羅斯控制著加拿大以北部分北極圈地區。換句話說,這是一個巧妙的惡作劇。
但這一策略暴露了美國在對華外交政策制定方面的真正弱點,中國已成為美國在當今貿易和外交國際體系制定規則主導地位的最大挑戰者。】所以說真正奇妙的是,從去年日本擔任輪值主席的時候就應該申請加入的CPTPP,結果到了今年中國申請加入後六天,台灣才突然驚喜的申請,真的是在等美國回來嗎?可是美國真的有意願回來嗎?還是台灣又再度真心換絕情了?這到底是疏失還是政策上的安排,阿亮可以跟大家解釋一下啦!

但是,對岸忽然之間開始限電了,本來對台灣影響不大,但問題是如果影響到整個全球供應鏈,連台灣的股市也會受到影響啊,根據BBC的報導:【入夏以來,中國多個省份進入「用電荒」,尤其以廣東、浙江、江蘇、湖南和雲南等省,最為嚴重。
雲南省對高耗電的電解鋁產業進行限電——雲南神火因為限電估計年產能減少超過11%;雲鋁股份也披露因為限電而減產超過24%。
江蘇省也同樣將矛頭對凖高能耗產業,對綜合能耗超過5萬噸的企業進行節能監察,涉及323家企業和29個「兩高」項目。
湖南省電力公司在9月22日預警稱,電力缺口或將超過三成。同時廣東全省各市已啟動有序用電預案,多地工業企業「開三停四」甚至「開二停五」錯峰用電。
這一輪電荒一直持續了整個夏天,但在在9月23日,因為東三省對居民用電進行拉閘限電,輿論反應達到高潮——9月23日下午瀋陽大面積突發停電,持續到當晚陸續來電,有道路甚至因信號燈停電而擁堵;鄰省吉林在同一天也執行限電,省會長春以及延邊的部分地區停電。】

這個所謂的能耗雙控到底是在對岸控制一下的碳中和歷程中的一環,還是真的水力發電跟火力發電都遭遇到問題之後,又加上全球對製造業需求量大增所導致的必然結果呢?



朱學恒的表情包2.0上線拉 https://store.line.me/stickershop/product/16645010​

【Facebook傳送門】 https://www.facebook.com/Geekfirm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直播大綱:
00:00 開播
06:00 台灣後備能量足夠嗎?廢徵兵不要核電 台獨喊假的?
28:00 張亞中選高雄選首都 可能嗎?
36:00 罷免陳柏惟案/立院武鬥
56:00 不挺陳柏惟?立院暫停通譯
01:01:00 陳柏惟罷免案會是綠營的第一張骨牌?/朱立倫的立威之戰
01:13:00 台灣加入cptpp 分析利弊
01:34:00 對岸限電 能耗雙控

孫中山革命與東亞客家之關聯

為了解決辛亥革命影響的問題,作者黃玫瑄 這樣論述:

本論文旨在探討孫中山革命與東亞客家議題之關聯。主要研究目的有二:一、探討孫中山在推動中國革命運動中與日本、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華人社會中之客家關聯;二、分析孫中山與臺灣客家運動之關聯與影響。本論文主要的研究題旨有二:一、孫中山所推動的中國革命運動與日本、東南亞客家人有何關聯?二、孫中山與近代臺灣客家之關聯為何?孫中山對當代(1945年以後)臺灣客家運動之發展有何影響?本論文的主要研究途徑,一方面採取「歷史學研究途徑」與「政治學研究途徑」,另一方面也嘗試運用「客家研究途徑」的可能性,以探討孫中山革命與東亞客家之關聯。在研究方法,係以文獻分析為主,實地訪查為輔。本論文的主要重點可分為三項

:一、關於孫中山革命與客家人之關聯;二、關於孫中山革命與海外華人社會中客家因素之關係;三、關於孫中山革命與臺灣客家之關聯。本論文的主要觀點有五個:1. 孫中山既是客家人也是廣府人。2. 孫中山推動中國革命運動成功之重要背景,包括「客家因素」在內。3. 在孫中山中國革命成功因素中,丘逢甲與客家因素扮演重要的角色。4. 孫中山革命事業對當代「臺灣客家運動」有重大的啟迪意義,且對臺灣客家發展有深遠影響。5. 「客家研究途徑」與社會科學中的「菁英研究」,對於本論文有實質的研究貢獻。

中山先生與檳榔嶼

為了解決辛亥革命影響的問題,作者蘇慶華 這樣論述:

  孫中山是近代中國傑出的民主革命先驅、中國辛亥革命領袖。他所領導的辛亥革命不僅推翻了封建帝制統治,還建立了一個沒有皇帝專制的資產階級民主政體──共和國。   自一九○○年第一次到新加坡至一九二五年逝世為止,中山先生與整個南洋地區有著密切的關係。他曾多次到訪檳城,並促成中國同盟會檳城分會、檳城閱書報社,以及光華日報社三個革命團體的成立。本書專注於撰著中山先生與檳榔嶼的相關史蹟,全書共有十二個章節:分別敘述中山先生與檳榔嶼的點滴史實,及其所領導的辛亥革命於新、馬華人政治史上之歷史意義。書後附錄了十九名中山先生忠實革命擁護者之生平傳略及若干珍貴文獻。結合此二部分文字貫通讀之,讀者當會對書中的歷史

和人物有較深刻的認識和體會。 本書特色   *提供中山先生與檳榔嶼的相關史蹟   *收錄19名中山先生忠實革命擁護者之生平傳略及若干珍貴文獻 名人推薦   許水德 作者簡介 蘇慶華博士   馬來亞大學文學士一等榮譽學位、文學碩士學位。1989年9月起受聘為馬大中文系講師、副教授。1997年考取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哲學博士(亞洲研究專業)。著有:《普世價值的實踐:馬來西亞創價學會的和平、文化與教育運動》(與濮文起合著)、《代天巡狩:馬六甲勇全殿池王爺與王船》、《馬新華人研究——蘇慶華論文選集》第1~4卷、《東南亞華

人宗教與歷史論叢》。主編《慶賀傅吾康教授八秩晉六榮慶學術論文集》、《漢學研究學刊》第1~3卷等。譯有:《馬新德教會之發展及其分佈研究》,並在國內外學報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序/許水德 自序 第一章 孫中山與辛亥革命 一、青年革命家 二、孫中山的世界足跡 第二章 檳榔嶼史略 一、檳榔嶼被提昇為省及其建制進程 二、英國海峽殖民地「三州府」演進史略 第三章 辛亥革命前新加坡、馬來亞的華僑社會略述 星、馬華僑與秘密會黨 第四章  革命派於1906年前在海峽殖民地的活動略述 孫中山抵達馬宣傳前的當地革命團體和組織 第五章 孫中山對南洋間接與直接影響 清廷眼中的康、梁與孫中山

第六章  檳榔嶼(檳城)華僑與孫中山 第七章  檳城同盟會分會、閱書報社和光華日報社三大革命團體的關係 一、同盟會檳城分會 二、檳城閱書報社 三、創辦光華日報社 第八章 孫中山與檳榔嶼同盟會南洋總機關部 一、遷移同盟會南洋總機關部之始由 二、選擇檳城作為同盟會南洋支部新基地的主要考量 第九章 革命派於星、馬展開的宣傳活動 一、革命化劇團與戲劇表演 二、公開演講與群眾集會 第十章  維新派與革命派之首要競爭陣地─學校與其他社會機構 第十一章 辛亥革命前、後同盟會(及國民黨)於星、馬的革命運動 第十二章 辛亥革命在新、馬華人政治史上的歷史意義 小結 後記 附錄一 中山先生革命事業

忠實擁護者傳略選錄(馬來亞部分) 附錄二 同盟會時代南洋英荷各屬黨人題名錄 附錄三 孫中山於檳城的演說辭 附錄四 汪精衛在檳榔嶼的兩次演說辭 附錄五 慷慨資助革命事業的革命先烈與其商號 附錄六 丘樹宏主創《孫中山(組歌)─獻給偉大的辛亥革命週年》歌詞全文 參考資料 自序   誠如林家有教授所言:「講辛亥革命,離不開講孫中山。」孫中山作為近代中國傑出民主革命的先驅、中國辛亥革命的領袖,對中國社會百年變遷起了重大的作用。不同於中國歷史上以往的所有革命運動,孫中山所領導的辛亥革命不僅推翻了封建的帝制統治,還建立了一個沒有皇帝專制的資產階級民主政體―共和國。辛亥革命的意義,在於它結束了中國一個舊的

時代,開闢了一個新的時代。   章開沅教授甚至認為:「辛亥革命的影響已經超越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所謂超越時間的限制,那就是說,一百年,幾百年,都會感到辛亥革命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所謂超越空間的限制,就是指辛亥革命的意義和影響已經超越了國界。我們有一個深切的感覺,辛亥革命已經是一個國際的顯學了。」   隨著時間之推移,中外學者已出版有關孫中山與辛亥革命的著述,在種類和數量上不可謂不多。但專注於探討孫中山、辛亥革命與南洋華僑課題的著作,除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版的顏清湟著《星、馬華人與辛亥革命》和黃建淳著《新加坡華僑會黨對辛亥革命影響之研究》專書兩種外,單篇論文涉及此課題的、或零星散見於歷年各報

章和學刊上。   本世紀初以來,出版的相關著作於數量上有所增加,其中包括張少寬著《孫中山與庇能會議:策動廣州三、二九之役》,邱思妮著、陳耀宗譯的《孫中山在檳榔嶼》,黃賢強、陳丁輝、潘宣輝主編《孫中山和革命志士:歷史、記憶與反思》暨《孫中山和革命志士:理想、實踐與新世紀展望》二冊,以及劉釗伊編著的《孫中山在馬、新》等數種。上述前後期出版的著作,在資料和參考方面,為作者撰寫本書時提供了不少方便。新加坡國大中文系歷史學者黃賢強教授先後發表的《孫中山在檳城的革命團體及其互動模式》、《同德書報社與孫中山精神在新加坡的傳承》諸鴻文,尤對作者本書的寫作參考甚有助益。此外,李恩涵撰〈南洋方面研究孫中山先生的

史料與史學〉及李金生撰〈同盟會、孫中山與東南亞華人(1906-1912):研究資料選目〉,亦起了重要的參考和牽引作用。   2013年,通過鐘靈校友陳是呈同學的介紹,並經前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陳三井教授的推薦,慶華受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之委託,撰寫題為「中山先生與檳榔嶼」一書,並將列入「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叢書」當中。應允承擔撰寫此書之後,發覺到特別是有關中山先生在檳榔嶼可依據的翔實史蹟和資料並不很多;就目前已先後發表或出版之研究成果而言,即令經有心人戮力結合,將既存文獻和口述歷史、傳說綴輯成章(冊),卻往往又因書中章節之內容零散,或採信相關史蹟、年份之出入,而難免產生某些這樣或那

樣的困惑。   需要指出的是,作者並非中國近、現代史學科班出身。自承擔撰寫本書任務以來,一則為補拙不惜花費不少金錢和時間進一步收集和閱讀近年來國內外學者發表和出版的許多論著,從中借鑒、摘引或匯集相關點滴資料,對相關史實進行貫通式的對比考察,試圖用整體的眼光探究辛亥時期中山先生與檳榔嶼的歷史。如今撰寫任務完成,呈諸方家、讀者面前。書中失當之處,尚祈有以教政。   就本書體例而言,除了序言和小結,全書共分篇幅長短不一之十二個章節,分別敘述中山先生與檳榔嶼方方面面的點滴史實,及孫中山所領導的辛亥革命於新、馬華人政治史上之歷史意義。書後附錄選輯了19名與檳榔嶼華人社會與歷史相關之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

命運動忠實擁護者之生平傳略及若干珍貴文獻,藉以補充本書行文中敘述之不足。結合此二部分之文字貫通讀之,或對拙著中的人、事與物有較具體的認識和體會。是為序。 第一章 孫中山與辛亥革命一、青年革命家孫中山,乳名帝象,本名孫文,字逸仙,1866年誕生於廣東省香山縣翠亨村的一個農民家庭。9歲時入讀鄉間的私塾。1879年,孫中山隨母楊太夫人前往夏威夷探望其胞兄孫眉,初次接觸到西方社會和文化,曾在當地入讀教會開設的意奧蘭尼書院和奧阿厚書院。1883年回翠亨村後,年僅17歲他為破除迷信而拆毀北極殿的神像,因觸怒鄉人而被迫離鄉來港,先後就讀於拔萃書室(今拔萃男書院)及中央書院(今皇仁書院),期間更在香港受洗為

基督徒。1886年夏,孫先生曾離港到廣州的博濟醫院習醫。翌年,得悉以香港雅麗氏利濟醫院為教學與實習場地的香港西醫書院成立,乃重返香港繼續學業,並於1892年以第一名成績畢業。畢業後,他在廣州與澳門行醫。1894年6月孫先生到天津上書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提出裕民強國的「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四大主張,未被採納,乃轉而致力以武裝推翻滿清統治。他於同年11月(光緒二十年十月)在檀香山(Honolulu,今夏威夷)創立興中會。翌年2月,在香港建立興中會總部。隨即在廣州發動了第一次起義,事敗後被清廷重金懸賞緝捕。於是他走避香港,乘船前往日本神戶。在那裡,他剪掉辮子,蓄起鬍鬚,穿上

西服,從此與舊世界決裂。改變形象穿著,是他作為國際革命家所邁出的第一步。1896年,孫中山在倫敦遭清政府駐英使館人員挾持囚禁,幸蒙恩師康德黎博士(Dr. James Cantlie)多方營救,方才成功脫險。過後,他應劍橋大學教授之請撰文記述這段驚險經歷,並以《倫敦蒙難記》(Kidnapped in London)於1897年1月21日在英國出版。此書一出,孫中山更為人所知。日人平山周與宮崎寅藏均於讀此書後大受感動,不但成為孫中山的密友,宮崎更成為日本協助中國革命的重要關鍵人物。1897年7月孫中山離英經加拿大抵日本橫濱,繼續籌劃革命。他遍訪日本重要政治派系,結交了許多日本朝野的名流志士。翌年,

百日維新(1898年6月11日至9月20日)失敗後,宮崎及平山周等人保護康有為、梁啟超師徒至日本。此時日本的執政黨有意促成維新與革命兩派的合作,孫先生亦認為兩派的方法雖異,但欲致中國富強的目標相同,曾多次計劃與康有為會面,但遭到康之拒絕。自此以後,維新與革命兩派乃各自分道揚鑣,甚至互相敵對。

香港的反對蓄婢運動,1919-1941

為了解決辛亥革命影響的問題,作者莊淑琳 這樣論述:

蓄婢,在粵語中又稱「妹仔」,是華人社會的制度。「妹仔」指的是被賣予富有家庭的女童。這些女童在富有的家庭處理家務,沒有自由、薪金和假期,人生是附屬於她的主人。反蓄婢運動發生於1919,由在香港的英國人希士活夫婦(Hazelwoods)提倡。希士活夫婦認為蓄婢是奴隸制,隨後他們被港英政府調回英國,希士活夫婦將蓄婢問題帶回英國,引起英國國內要求廢除蓄婢。英國接管香港後其殖民地政策以經濟利益主導,對香港華人社會是盡量不干預。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英國極欲重申其帝國光榮。再加上,世界廢奴運動如火如荼,因而對華人社會中一些舊慣不能容忍,逐步實現廢蓄婢。香港華人社會方面,由於中國大陸同時處於變動的時期,香港

社會與中國大陸關係密切,香港某些華人被中國大陸新文化運動影響,認為要廢除蓄婢制。另一方面,香港華人精英認為蓄婢制行之有效。蓄婢制不但令窮苦家庭因賣女兒而有一筆收入,亦令這些女童有存活的機會,不致被溺死。香港華人精英對廢除蓄婢制的倡議感到不滿。他們以為只要將女性保護好,便可解決一切問題。港英政府被英國殖民地部多次要求廢除蓄婢,同時又害怕華人反彈,只好在1923年2月15日通過一條沒有實現時間的法案,直到1930年此條法例才真正實行。此篇文章希望借由反蓄婢運動來論述在不同背景的社會,對奴隸制的看法及廢除的想法。英國由於廢奴運動對人身自由的追求內化為英國人的價值,在美洲買賣奴隸的背景使他們將發生在香

港的蓄婢投射為奴隸制。港英政府雖也是由英國人組成,可是他們在香港與華人勾結共治,不希望得罪共治的華人,因而拖延廢除妹仔。與港英政府共治的華人稱為「香港華人精英」。這些香港華人精英是妹仔制中的得益者。清代以前華人社會階級是固定的。到了十九世紀,中國內地新文化運動及辛亥革命影響香港,部份香港華人進行了反思,他們對人在社會的定位更傾向於「人人平等」。再加上,傳教士來到香港,華人信教者漸多。華人教徒受到西方文化及傳教士影響,對妹仔制度不滿而在1922年成立了「反對蓄婢會」。反對蓄婢制的華人,除了以平等為出發點,還會引述聖經中的例子。不管是否支持蓄婢的華人,都認為妹仔低人一等。這不單是社會階級,他們還相

信成為妹仔會使人品性低落。筆者以為這是華人討論中特有的。本篇文章希望透過當時的出版刊物,來為以上論述作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