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經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道家經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上海書畫出版社寫的 經典碑帖全本放大:靈飛經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國文研究所 林文欽所指導 陳敏祥的 陳顯微《周易參同契解》研究 (2008),提出道家經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內丹、陳顯微、周易參同契、性命雙修、周易參同契解、南宋。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道家經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經典碑帖全本放大:靈飛經

為了解決道家經書的問題,作者上海書畫出版社 這樣論述:

《靈飛經》,全名《靈飛六甲經》,是道家經書之一。此小楷書於開元二十六年(七三八)二月初一,唐玉真長公主奉敕檢校寫。是唐代小楷名作。    此作為明代《渤海藏真帖》所收錄,刊刻精良,為世所重。刻於明崇禎三年(一六三〇),浙江海甯陳甫伸(元瑞)自董其昌家借出墨蹟,摹刻上石。最初麗家似有抵押手續,後董氏又贖歸轉賣,其中或有糾紛。《渤海藏真帖》摹刻時,此作並非全本,少十二行,可能為初次抵押時董氏扣留,陳氏所未見。後此作又合又分,至最終董氏贖回時,陳氏扣留了四十三行,也便是現在所能見得到的《四十三行墨蹟本靈飛經》了。墨蹟本乾隆初年曾在無錫秦蕙田處,嘉慶時嘉善謝恭銘刻入《望雲樓帖》,刻法與《渤海藏真帖》不

同。後輾轉為常熟翁氏所得,至翁同穌已曆三代。《靈飛經》筆勢圓勁,字體精妙,雖為楷書,卻有行書的流暢與飄逸,後人學習小楷多以此為範本。    元代袁桷、明代董其昌皆以《靈飛經》乃唐鐘紹京書,此說雖有臆測之嫌,然影響較大。今以敦煌所出唐代寫經觀之,傑靈飛經》亦應為唐代經生所書,惜未留下姓名。本次選用《渤海藏真帖》初拓本馬朵雲軒所藏,本次出版系首次原色全本放大影印。墨蹟本為翁氏後人所藏,珍貴異常,今原色原大影印,刻本墨蹟可對照監賞、學習。 對於一切有志於從事藝術的學習者與創作者來說,取法物件的選擇極其重要,尤其中國書法藝術的學習更是如此。書法學習的唯一途徑就是臨摹歷代大師名碑名帖

,並在此基礎上不斷擴充視野,吸取與自己情性相合的營養,形成自己的認識。經典的書法名作,蘊含著最馬豐富的營養;無論何種取法,傳歷久速而聲名昭彰的經典之作都是繞不過去的‘而今天的攝影和印製技術,為我們獲取和精細觀摩古代大師之作,提供自古未有的便利條件。用好這些條件,並從不同角度對這些名作進行臨習研究,方是今人的合轍取便之法。本套《經典碑帖全本放大》便是本社出於這方面的審視而策劃出版的。 本系列聚焦歷代經典之作,本著“盡精微”的原則,大開本原色全本放大精印,為讀者呈現了原大碑帖不易為人察覺的精微處。同時,又以“致廣大”的理路,將原作縮小而全貌呈現,以啟引學書者重視對原作的整體把握’這些工作或許都有

益於學習者進一步認識經典碑帖的神采。本社一直在探索為讀者提供高品質有針對性的臨習出版物,希望本系列的出版能為大家學習經典、師法古人帶來有益幫助。  

陳顯微《周易參同契解》研究

為了解決道家經書的問題,作者陳敏祥 這樣論述:

道教神仙信仰的思想在時代遞嬗之際,促成內外丹修煉理論之形成與發展,東漢魏伯陽《參同契》一書的丹道思想理論,為內外丹思想各自提供了可供發揮闡述的養分,因此在後代陸續出現詮釋《參同契》的註本,在宋代四本《參同契》註本中,陳顯微的《周易參同契解》,正是此時期以內丹思想註解《參同契》的一部重要著作。有關陳顯微《周易參同契解》一書的相關研究十分有限,因此只能從《道藏》、史書、地方志及陳顯微交遊對象之相關作品進行梳理分析,另從宋代煉丹風潮的社會現象方面做橫向的延伸與探索。在進入主題研究之前,先就宋前道教內丹學之發展做一陳述,作為了解陳顯微以內丹註解《參同契》的思想背景。其次,在陳顯微個人生平方面,就其籍

貫維揚、淮陽二說之釐清與其人生平活動年代與上下限做一論斷;在《周易參同契解》的成書方面,對於其成書過程做一陳述。陳顯微《周易參同契解》一書內容兼攝儒道釋三家思想,因此,在第四章就《周易參同契解》與儒道釋之關係進行探述。第五章談《周易參同契解》在體例上對前人註本的承繼與開創之處。第六章則以唐宋註本之丹道思想與《周易參同契解》內丹思想在承先啟後上的內容與特色析述。本論文研究的結果,得到在註解《參同契》的體例的上,陳顯微《周易參同契解》中有兩項新創的特色,其一是更動《參同契》經文「象彼仲冬節」的次序,陳顯微的更動文序是在整個錯簡說的盛行下,丹道學者進行正誤的一項作為。其二,陳顯微在註解時大量地加入圖

示,以圖輔說,是《參同契》詮釋史上的一大創舉,對後世註本的體例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就陳顯微註解《參同契》的丹道內容而言,則有五項特點,其一,他以「先天一炁」指稱金丹,內丹學的發展史上具有指標性的重要意義。其二,在三教思想融合之下,陳顯微提出「大丹之道乃《易》之宗祖」獨特的命題,將儒家大《易》之道置於大丹之道之下,提升了道教內丹道的地位。其三,在煉丹最關鍵的火候說法上,強調機與時掌握之重要。其四,在內丹學的性命雙修理論方面,陳顯微認為要延命養性,須先知性本正與命可正,修持心性之圓明則可與道合一,超脫成仙。其五,陳顯微以鍾呂神仙思想的「身外有身」言內丹修煉的還丹境界。陳顯微《周易參同契解》的丹道

思想,在守成之餘,亦有所新創,為「參同學」注入了豐富的思想內涵,對道教內丹學思想內容的充實,有十分值得肯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