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还是採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采还是採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國際紡織品流行趨勢·軟裝MOOK雜志社寫的 書香的軟裝--人與書籍的新式空間共處 和鄭重的 張春橋:1949及其後(簡體字)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江蘇文藝 和香港中文大學所出版 。

中國文化大學 觀光事業學系觀光休閒事業碩士在職專班 何慧儀教授所指導 鄭乃禎的 創新科技對觀光產業的影響與應用‐以AR/VR為例 (2021),提出采还是採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擴增實境、虛擬實境、創新擴散理論、創新抵制理論、鑽石模型理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大學 國際企業管理碩士學位學程 吳建興所指導 PHAM NGOC QUE TRAM的 採用線上教學/學習系統之決定因素 - 越南胡志明市大學教師與學生之比較分析 (2018),提出因為有 使用倾向、用户类型的重點而找出了 采还是採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采还是採,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書香的軟裝--人與書籍的新式空間共處

為了解決采还是採的問題,作者國際紡織品流行趨勢·軟裝MOOK雜志社 這樣論述:

本書集聚了國內外優秀的圖書空間案例,對安德魯•馬丁國際室內設計大獎獲獎作品進行解讀,並分版塊介紹了書店、圖書館、圖書空間等空間的設計風格和手法,其中書店部分詳解了「鍾書閣」5個案例中書籍元素的創新運用,希望給讀者以啟發。這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圖書空間不僅是知識的傳播地,也是優秀空間設計的范例,走進它們會發現,用來充實頭腦的書籍也可以是空間中重要的設計元素,它們與整個空間和諧共生,完美融合。 「插花教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看待自然界的花花草草,充分展現了插花人的浪漫情懷;「色彩教程」則是對空間色彩的解讀,10個褐色空間的軟裝經典搭配讓人大飽眼福;「編輯推薦」部分為大家推薦了9款設計感十足

的家具產品、3本圖書作為設計元素的實用書以及1個產品豐富、口碑良好的網店。本書旨在全方位展現書籍元素在設計中的重要地位。 國際紡織品流行趨勢•軟裝mook雜志社是一支獨立的編輯團隊,隸屬天津鳳凰空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雜志社依托鳳凰空間之前積累的豐富國內外設計資源,通過與多家極具國際影響力的專業機構深度協作及自主采編,全方位介紹國內外優秀軟裝案例、系統普及軟裝知識,傳播生活美學理念。 國際紡織品流行趨勢•軟裝mook雜誌社是一支獨立的編輯團隊,隸屬天津鳳凰空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雜誌社依託鳳凰空間之前積累的豐富國內外設計資源,通過與多家極具國際影響力的專業機構深度協作及自主採

編,全方位介紹國內外優秀軟裝案例、系統普及軟裝知識,傳播生活美學理念。 1 圖書空間流行趨勢 1.1 兩本書教你看透「書房空間的軟裝」 ——《室內設計奧斯卡獎:第19 屆安德魯•馬丁國際室內設計大獎獲獎作品》解讀 ——《室內設計奧斯卡獎:第20 屆安德魯•馬丁國際室內設計大獎獲獎作品》解讀 1.2 書店 —— 精神的寄所 成都方所書店 —— 思想的國度 榮寶齋 —— 古色咖香館 新華書店 —— 新鮮空氣書店 言幾又( 成都IFS 旗艦店) —— 星空下的黑白 曲江書城 —— 書香伴花香的暖城 1.3「醉美」鍾書閣 閔行鍾書閣 —— 木色之美 泰晤士小鎮的鍾書閣 —— 星空下

的穹頂 上海芮歐鍾書閣 —— 轉角間的未來 揚州鍾書閣 —— 碎裂的時空穿越 杭州鍾書閣 —— 輪轉時光的異空間 1.4「庄嚴」的圖書館 社區圖書館 —— 中鐵售樓中心 達拉納媒體圖書館 —— 不一樣的閱讀空間 法國國家藝術歷史圖書館 —— 黎塞留方院改造 卡宴新大學圖書館 —— 多彩的閱讀空間 1.5 獨特的圖書間 Casa Andrea —— 度假屋 童心塑造玩趣空間 —— 目心設計研究室 萬科雲朵童書Club —— 雲朵下的溫暖 花園圖書館 —— Garden library 位於兵工廠的家 —— 家展示住宅理念的策展圖書館 樓梯書櫃 —— 住宅的私人定制 青山村小學圖書室 —— 愛的閱

讀所 麥尖青年藝術酒店 —— 簡約書吧 4.1 奇特的書架 動物書架 人體書架 曲折書架 水豚小桌 美洲豹小桌 金猴小桌 鱷魚桌子 澳洲小桌 新古典家具 4.2 書中的「書店」 《島上書店》 《如此書房(第二季)》 《遇見怦然心動的小書店》 4.3 奇居良品家居體驗館 奇居良品家居體驗館 復古花盒 荷塘月色 色彩輕松搭 —— 褐色的運用 1.1 两本书教你看透“书房空间的软装” 安德鲁•马丁奖是室内设计界的风向标。这个国际奖项收录了国际上众多名家的设计案例,在艺术性、生活性 上不仅具有很高的水平,也极具权威性。安德鲁•马丁奖被《时代周刊》《星期日泰晤士报》等主流媒体推举为室

内设计行业的“奥斯卡”。安德鲁•马丁国际室内 设计大奖由英国著名家居品牌安德鲁•马丁的创始人马丁•沃勒设立,迄今已成功举办20 届。…… 安德鲁•马丁奖的案例每年都会以图书、画册的形式对外发布,但有部分读者反映,案例很好,图片很好,但是具体为什么好却看不懂。所以,我们将定期拆解安德鲁•马丁奖的获奖案例,对其中一个方面进行解读。 今天,我们解读第19 届和第20 届安德鲁•马丁国际室内设计大奖获奖作品中“书籍在空间中的装饰元素”的运用。通过这些作品,了解国际大奖获得者们如何将书籍元素演绎成有趣的软装元素。 强调对称美感的英式优雅 开放式的空间结构 、精细的家具陈列和优雅的花色布艺一直都是英式风

格的设计特点。空间中沉稳的格调透露 出鲜活的气息,整体对称的布置格局营造了饱满的视觉效果。左右对称、整齐码放的书籍,书格调划分均衡的书柜(这样的空间比较适合大尺度的书柜),我们将其称为强调对称美感的英式空间。传统而优雅,就像英国的绅士一般深沉含蓄。 贴地的书柜让阅读“随时随地”自由惬意 一块地毯,一捆麻袋似的懒人沙发,一组低矮的沙发,随手可触的靠垫,落在地上的书柜,温暖的壁炉……一个“书虫”的自在世界,你可以躺着看书、坐着看书……那就用淡淡的色彩来装点墙壁吧!!! 跨越东西方的“古”卷情怀 不管是西方精装烫金的牛皮读本,还是东方的手卷、竹简、线装书,只需一点点元素,即可带你穿古越今, 联通

千百年来的文人情愫……地球仪和航海地图也是与空间极为相衬的两样物品。 何为古?东方有东方的 古,西方有西方的古,每个民族、每个地域都有属于自己的古。这里所说的复古,只是一种怀旧的情愫, 而很多时候,一卷旧书,一缕灯光都能把你带到属于你的“古”中去。 被书密集环绕的“文字王国” 分隔形状布局乱序,物品与图书混排,围塞的密不透风,书密集环绕,甚至成捆地码在地上,自行车飞上了天花板,花盆养在大书上……一切不按规矩出牌,却混搭出“我的王国我说了算”的王者风范!

采还是採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对武汉来说,2020年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一年。在这一年的年尾,我就来到了这座英雄城市看看,凌晨三点还在马路上的人对今年的想法还有对2021的愿望。

大家记得订阅哦 Please subscribe! https://goo.gl/yp7i1g
为了更多更优质的视频欢迎大家加入阿福大家庭: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89uDf0ryZniKpuSK9ESTw/join
▬▬▬▬▬▬▬▬▬▬▬▬▬▬▬▬▬▬▬▬▬▬▬▬▬▬▬

你们喜欢看看文化不同吗?你们喜欢旅游?喜欢世界各地的美食?你们想了解老外在中国的生活吗?你们对外国文化感兴趣吗?那你们没走错地方了!欢迎订阅我的频道!

我叫阿福Thomas,我是一枚生活在中国上海的德国人。我会在中国,欧洲,德国各地拍各种各样的视频。如果你们喜欢看世界各地美景,美食和人文,那你们肯定会喜欢看我的视频。
我在德国出生,从小我父母就喜欢带我去旅游,我欧洲,美国,澳洲,非洲和亚洲都去过了。认识了我中国老婆以后我就搬到上海了。
现在德国和中国两边跑!

希望你们可以通过我的视频学到新的东西,可以快乐,可以开心!

我的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futhomas/
工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

? 我最爱的一个视频!https://youtu.be/e3ID4qONNiM
? 我最新的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rJcfIwQln8&list=UU689uDf0ryZniKpuSK9ESTw
▬▬▬▬▬▬▬▬▬▬▬▬▬▬▬▬▬▬▬▬▬▬▬▬▬▬▬

我的德文书(德国):https://www.amazon.de/dp/3453605004/
我的德文书的电子版(美国):https://amzn.to/36JTHb0
我的电脑(用了三年了,真的超好用):https://amzn.to/2uo4DgM
我用Final Cut Pro剪辑我的视频,用Windows系统的人一般都会用Premiere。
我的照相机:https://amzn.to/2tPG4sq
我的小镜头:https://amzn.to/3bpGZRt
我的大镜头:https://amzn.to/2UEZQly
小的三脚架:https://amzn.to/38dhcKt
大的三脚架:https://amzn.to/37af0ll
我的硬盘(到目前为止用下来最好用的):https://amzn.to/2HlLBdP
我们家里用的俄罗斯饺子神器:https://amzn.to/2Nnhiql
我的温柔太阳闹钟:https://amzn.to/2OH318D
我的音乐都是从这里来的:https://www.epidemicsound.com/referral/g94o4d/

創新科技對觀光產業的影響與應用‐以AR/VR為例

為了解決采还是採的問題,作者鄭乃禎 這樣論述:

台灣觀光產業已經達到成熟,而要如何持續保持現有的旅客並且吸引更多潛在旅客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近年來,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AR)和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VR)的技術及其應用從各個角度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儘管對於AR/VR的技術及不同目的之應用的研究數量激增;但是,AR/VR創新科技的實際應用在旅遊行業卻是被忽略的領域。本研究以文獻回顧及專家訪談,對AR/VR創新科技應用於觀光旅遊產業的實際案例有所描繪;同時採用創新擴散與創新抵制理論,解釋AR/VR創新科技在旅遊行業受到侷限的原因;最後,用鑽石模型理論分析,對台灣觀光旅遊業者及政府相關單位提出實際可行的

建議。本研究發現: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和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的創新科技是一種激發真實旅行和提升體驗的技術。AR/VR提供新的體驗價值方式,增進旅遊動機,為觀光旅遊行業長期保持競爭力。最後,本研究根據結果提出建議方案以及未來研究方向之建議。

張春橋:1949及其後(簡體字)

為了解決采还是採的問題,作者鄭重 這樣論述:

  「要說我有什麼野心的話,我這一生最大的野心,也就是寫一部《毛澤東傳》。 」──張春橋   張春橋(1917–2005)是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共產黨的重要領導人,在文革後與江青、姚文元、王洪文作為「四人幫」被公開審判。長期以來,官方出版物和主流媒體將其定義為「陰謀家」和「野心家」。本書作者試圖脫離歷史審判者的角色,採用平視的態度,通過整理浩繁的史料和採訪眾多相關人士,從共和國錯綜複雜的歷史中尋找真實的張春橋。   本書是迄今為止最詳備的張春橋傳記,以豐富的細節講述1949 年後的張春橋如何從一位小文人、小記者成為深受毛澤東信任的筆桿子,對長期被妖魔化的毛張關係進行了梳理和解讀。作為「四人幫

」中毛最倚重的幹將,張春橋是文革時期的關鍵人物,直面真實的張春橋,正是理性面對及深刻理解文革不可或缺的一步。 名人推薦   張春橋非但在文革中不遺餘力地推行毛的路線,更至死不渝地忠實于自己的信仰。因此,他成了一個真正的悲劇人物。任何一個文革史的研究者,不管是否贊同張春橋的理念和信仰,都應當給他以一個歷史人物的尊重和公正的評價。──宋永毅(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圖書館教授)   江青、張春橋、姚文元三人中,毛澤東最倚重、最看好的,就是能夠 按照他的意圖、指示始終沖在最前面因而成為矛盾的聚焦點、中槍中 箭也最多的張春橋。──蕭木(原上海市委寫作組成員、王洪文讀書輔導員)   作者簡介

鄭重   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在上海《文匯報》擔任記者、編輯工作四十餘年,著有《風雨文 匯,1938–1947》、《毛澤東與文匯報》等。 自序   vii 第一章  重返大上海   1 第二章  执掌《解放日报》   27 第三章  走近毛泽东   59 第四章  特殊历史时期的序幕   107 第五章  批判《海瑞罢官》   143 第六章  毛泽东棋盘上的一粒棋子   183 第七章  安亭事件   225 第八章  市委心脏爆炸:写作班造反   261 第九章  实践毛泽东夺权理论(上):一月革命   297 第十章  实践毛泽东夺权理论(下):短命的上海人民公

社   343 第十一章  夺权之后   383 第十二章  大批判:思想领域的夺权   419 第十三章  “四•一二炮打”和秋后算账   457 第十四章  九大前后   497 第十五章  难识庐山真面目   529 第十六章  对垒周恩来   561 第十七章  管好自家的后院   595 第十八章  最大的野心:写一部《毛泽东传》   645 第十九章  毛泽东战略调整:批评“四人帮”、支持邓小平   673 第二十章  邓小平下课及四五运动   707 第二十一章  一九七六年十月事件   741 第二十二章  现在还不是说话的时候   777 代跋  海燕与太阳──张春桥心路轨

迹试探  萧木   813 自序   2008年完成《毛泽东与文汇报》的写作,感到言犹未尽,还有一些文化大革命的资料未能用上,浪费了可惜,我就想写当年的中共上海市委写作组,写作组的一些人和《文汇报》多少还有些关系。在整理写作组资料时,无论怎样都绕不开张春桥和姚文元,他们是写作组的灵魂人物。要了解张春桥和姚文元,也无法离开写作组。张、姚和《文汇报》的关系更密切、也更深入一些,我对他们也有些感性印象。这样,我就改变了写作的初衷,写起张春桥传来了。   按照过去一边倒的历史,张春桥已经是被钉在历史耻辱架上的人物了。什么“篡党夺权”、“武装动乱”、“叛徒”、“特务”、“阴谋家”、“野心家”,他

简直就成了魔鬼的化身,似乎已经盖棺定论了。但一边倒只能带来历史偏见,历史偏见又必然会把人带入误区。张春桥案距今已有四十年,张春桥和与之利害相关的人物都已去世,随着政治风云的淡化和一些历史真情的显现,人们看待以往事件的视角也在逐渐多元化,开始用历史的眼光重新审视张春桥。凝固的看法打破了,张春桥成了有着颇多争论的历史人物。这些都为走近张春桥创造了条件。   我无法看到和张春桥有关的文献档案,只能穿行在官方已经公布的文献和已出版的书籍、文章中,从字里行间寻找张春桥。但这些文献不完整,而且多是向他问罪的,这些都无助于全面地认识张春桥,也没有打动我想去做深入的探究。直到我了解到在北京元老派的眼里,张春

桥只不过是个“小文人”、“小记者”,或者如他自己所说“我是个小人物,人家哪里把我放在眼里”,我才觉着触摸到了一些东西。   寻找张春桥,特别是寻找真实的张春桥,可以说我寻找得很苦。张春桥给人的印象,在大会上讲话出口成章,洋洋万言;在小会上,他常常是后发制人,出语尖刻;平时沉默寡言,高深莫测,给人留下“阴谋家”的印象。张春桥本来就性格内向,不善交往,知心朋友也少,使人无法进入他的内心世界。幸好我做了一些采访,其中有他的孩子、秘书、部下及一些知道真实情况的人。还有当年在工作的地方听到他的一些讲话,看到他的一些批示,都还残留在我的记忆中。尽管如此,我也不敢认为就找到了真实的张春桥。应该说本书的写作

还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在寻找张春桥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我不是审判者,张春桥也不是受审判的人,他是这本传记的主人,在材料的基础上,我和他进行平等的对话。我是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历史素材,更是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张春桥。   张春桥曾是个热爱文学的青年,十七岁就带着“俺们山东人”的豪情来到上海滩。他受到左联影响,追求进步,奔向延安,进了抗大,听了毛泽东的报告,还没有参加延安整风运动,就去了晋察冀边区,开始了报人生涯。他从延安带走的是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写了《毛泽东之歌》。可能是由于革命的火候不到,对毛泽东理解得不深,《毛泽东之歌》受到批评,说他用小资产阶级情调写伟大的革命领袖。从此,他努力锤炼革命精神,

带着这种精神去理解毛泽东。1949年之后,张春桥作为掌管意识形态的地方官员,贯彻毛泽东的指示,跟上毛泽东的步伐,一直在理解毛泽东的精神上下功夫。   张春桥所走的这条道路,是没有参加过红军长征的中国革命知识分子以及一部分从延安走出来的知识分子共同的人生经历,有着普遍意义。在毛泽东驾驭的革命列车上,每当列车急转弯时,有许多人被甩了下来,变成不革命的、甚至反革命的知识分子。而张春桥则不同,随着列车的颠簸、变速或急转弯,他调整自己的姿态,始终没有被毛泽东驾驭的革命列车甩出去。随着对毛泽东理解的加深,张春桥和毛泽东的距离越来越近,最后走到毛泽东的身边,取得了毛泽东的欢喜、信任和重用。张春桥所以能做到

这样,靠的并不是对毛泽东的高调歌颂,而是对自己的准确定位:毛泽东思想的诠释者。他目不旁视,坚定地跟着毛泽东,以写一本《毛泽东传》作为一生的最高理想。毛泽东身边的笔杆子一个个被淘汰出局,毛却和张春桥相始终。毛对张有着知遇之恩,视其为知音。   张春桥和毛泽东的关系是本书的主线,这也是我写张春桥传记的出发点。如果说毛泽东伟大,张春桥的影响还存在;如果说毛泽东渺小,张春桥也只好尘飞烟灭。离开毛泽东,张春桥也就从历史上消失了。他只不过是毛泽东棋盘上的一颗棋子,没有这颗棋子,毛泽东晚年的棋就可能是另一种下法。探讨张春桥的错误,也只能从毛泽东那里找根源,我没有能力在这方面作出合理的评论,只能记述张春桥在

毛泽东的棋盘上走了哪几步棋。   张春桥当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后,女儿维维问他:“你的感觉怎么样?”他回答说:“没有怎么样,哪一块革命根据地是我开辟的?哪一支军队是我带出来的?哪一个战役是我打下来的?”这句话极为重要,是张春桥的内心世界。他还当着众人之面说:“要说我有什么野心的话,我这一生最大的野心就是想写一部《毛泽东传》。”张春桥的这个理想和他给自己的定位很吻合。他只能充当一个摇笔杆子的人。从林彪开始,那些功臣宿将都不把他放在眼里,他只不过是个“小文人”、“小记者”。毛泽东借古人的话“随陆无武,绛灌无文”,不只是说给许世友听,也是针对张春桥的,他就是当代的随何、陆贾,毛泽东虽然让他穿上军装

,置诸高位,但在军队里没人听他的。要是没有毛泽东的庇护,他根本不是功臣宿将的对手,所以,他以疏远、警惕、批判的态度对待元勋们,把军队系统的人都得罪光了。张春桥有这样的自知之明,还会有什么非分之想吗?当然也就成不了什么“野心家”。他把自己定位为毛泽东的秘书、毛泽东思想的阐释者,想在理论上制胜,或许认为理论比权力的寿命更长。   在调查、写作的过程中,除了那些接受我访谈的人,对我推心置腹,以诚相待,还有书稿评审专家和我的几位朋友,都对本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编辑们更是付出了心血,特别是责任编辑叶敏磊小姐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和精致的编辑风格,助成此书。画家徐唯辛教授慷慨提供封面图片,影像收藏家周铁

男先生也提供了若干幅珍贵的插图。在这里向那些为本书作出贡献的人一一表示谢忱。我是一个极为普通的人,“诗赋自惭称作者”,正是我此时的心境。也许有人读后会说我在为张春桥翻案,其实我毕竟是年藉八十的老翁,既没有为张春桥开脱翻案的精力,更没有这个胆量和能量。我不研治历史,只是一个吃新闻饭的人,多年的新闻生涯养成了遇事探真求实、捕捉细节的习惯,对同是报人出身的张春桥的经历,只不过是作了一番整理编辑的工作罢了,读者朋友们能从这里听到我真诚的心声,能对我提供的资料有着鉴证的兴味,此愿足矣。 郑重 2016年7月 第十五章  难识庐山真面目 用张春桥挑战林彪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评价

说是开了一个团结的大会。而实际上不但没有加强团结,反而加大了毛泽东和林彪之间的矛盾,在政治路线上的分歧已经公开化,其结果是周恩来支持林彪提出的发展生产力的路线,陈伯达更是从此完全倒向林彪。而林彪系统的军人想得到周恩来的支持,便企图用叛徒问题把张春桥搞倒。这一愿望没有实现,张春桥还是顺利地成为政治局委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张春桥等起草了政治报告,成为毛泽东继续革命路线的支持者,在毛泽东心中又赢得了一定的地位。 取消了中央文化革命小组,中央的工作班子由中央政治局集体领导,政治局常委周恩来主持日常工作,社会秩序和党内有了一段时期的平静。其实毛泽东心里很清楚,这种平静只是暂时的,斗争还在继续。平时林彪

对文革派就起着抑制作用,而九大把他作为法定接班人,他定会对文革派特别是对张春桥下手收拾。也可能是毛泽东为避开林彪的锋芒,才把张春桥放回上海,让他为整党建党工作做出一些经验来。 果不然,张春桥回上海之后,林彪就要他的几员干将向毛泽东告状,开始收拾江青了。林彪此时最大的合伙人是汪东兴。九大以后,汪东兴了解到林彪系统有反对江青的情绪,就有意和黄永胜、吴法宪、邱会作、李作鹏接近,他们先后在汪东兴家中谈过两次话,在中央军委所在地三座门也谈过话。每次谈话的时间都在五小时以上,谈话内容主要是围绕毛泽东与江青的关系问题。据汪东兴说,毛与江的夫妻生活早在1964年就结束了。汪的谈话使黄、吴、李、邱确信毛泽东早和

江青在生活上并无特殊关系,所以他们抵制江青就无所顾虑了。 由于汪东兴的误导,邱会作等的胆子就大了起来,开始搜集江青在平时讲话中对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批评攻击的话,他们要向毛泽东汇报,得到林彪的支持。汪东兴立即安排黄永胜、吴法宪某晚7时到毛泽东处。他们大胆地向毛泽东汇报了江青攻击政治局其他成员的话,但毛泽东对江青仅仅有些小责备,主要还是为江青开脱,他认为江青是随便说的,政治局委员之间谈些问题是可以的,但不能专搞攻击别人的活动。告状未成,邱会作认为上了汪东兴的当。

採用線上教學/學習系統之決定因素 - 越南胡志明市大學教師與學生之比較分析

為了解決采还是採的問題,作者PHAM NGOC QUE TRAM 這樣論述:

除非用户接受使用该系统,否则电子教学/学习系统(ET / LS)的好处将不会最大化。本研究是调查越南胡志明市大学ET / LS采用决定因素的少数尝试之一。这些模型综合了成熟的技术接受模型以及研究文献中引用的技术和心理方面的决定因素。还研究了使用倾向作为调节作用,以加深对ET / LS采用意图的理解。数据来自越南胡志明市十所大学的讲师和学生,进行假设检验和适度测试。根据299名受试者的问卷调查数据,得出的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意愿取决于采用态度,技术和心理都与用户使用ET / LS的态度和意图密切相关,(2)并非所有两个方面的单一因素都对采用态度有显着影响,(3)用户类型显着缓和了ET /

LS各因素对采用态度的影响。还讨论了理论构建,实际管理和未来研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