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情緒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開心情緒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和田秀樹寫的 不被情緒勒索的51個方法 和草薙龍瞬的 煩躁時就去感覺腳掌心!:讓日子煥然一新的50個微修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笑口常開的你,是真的開心嗎?負面情緒隱忍不發非好事!也說明:即便假日跟朋友約去唱歌,也無法像之前那樣有開心的感覺…… 「醫師,我覺得自己最近的情緒怪怪的,好像面對很多以前感到開心的事情,都無法開心起來了…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三采 和究竟所出版 。

中原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 李明彥、丁姵元所指導 黃榆甯的 氣味對消費者認知價值的影響-情緒的中介觀點 (2020),提出開心情緒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嗅覺行銷、購買意願、參考價格、情緒、消費者認知價值。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工業工程與管理系 邱敏綺所指導 鍾宜珊的 情緒表徵對膚電、瞳孔和心率變化之影響 (2019),提出因為有 情緒表達、情緒辨識、瞳孔變化、臉部表情辨識、情緒貼圖的重點而找出了 開心情緒的解答。

最後網站來談談正面情緒|方格子vocus則補充:既然這套機制這麼明顯,人就是活在情緒中,所以人的意識很自然就會朝向正面情緒的方向去走,會去做讓自己開心高興的事,去做哪些事可以讓人類集體開心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開心情緒,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不被情緒勒索的51個方法

為了解決開心情緒的問題,作者和田秀樹 這樣論述:

看了《情緒勒索》後還是覺得被人勒索的人,就看這本! 漫畫+圖解的51個方法,讓你不再被自己或他人的「情緒」綁架。 每個人都可能為了一點小事而變得情緒敏感, 而情緒的整理不在於消除它,而是不被影響。   「日本最懂情緒的精神科醫生」和田秀樹用簡單的51個方法,幫助我們先找出「容易情緒化的理由」,接著學會「整理情緒」,如果還是被情緒勒索時的「對應法」,最後是「如何每天開心地過生活」。情緒控管成為現代人最在職場、家庭、人際關係中最常碰到的困擾,學著理解才是前進的開始。     內容搶先看:   1.「情緒整理」後才能拒絕「情緒勒索」?   2.是誰讓你不開心?一切都是「不想惹人討厭」?   3.為

什麼總是接到吃虧的工作?   4.別人沒有義務要察覺你的心情   5.放過自己!人生的難度沒這麼高   6.你懂得說「不」嗎?   7.社群媒體是情緒勒索的根源?   8.你該擁有許多「心靈支柱」   9.早晨的黃金時間是一天好心情的開始   10.不要模仿優秀的人,而是「情緒好」的人   11.誇獎自己,對自己施魔法   12.透過轉換心情來「覆蓋」情緒 作者簡介 和田秀樹   1960年生於大阪市。1985年畢業於東京大學醫學系。曾於東京大學醫學系附設醫院精神神經科、老人科與神經內科實習,先後擔任國立水戶醫院神經內科及急診中心住院醫師、東京大學醫學系附設醫院精神神經科助理、美國卡爾

梅寧格(Karl Menninger)精神醫學校國際研究員、專治高齡者之綜合醫院「浴風會醫院」精神科醫師,現為國際醫療福祉大學研究所教授(專攻臨床心理學)、川崎幸醫院精神科顧問、一橋大學經濟學系非常任講師、和田秀樹身心診所(專治抗老化與企業主管諮商)院長。台灣已經翻譯出版23本書,是知名度高的作者之一。   譯者簡介 伊之文   翻譯生涯邁入第八年,挑戰過的領域包括商業管理、親子教育、心理勵志、醫療保健、文學小說與童書,很想繼續挑戰文學、推理、懸疑、繪本、食譜與漫畫。   工作邀約與譯文賜教:[email protected]   噗浪:www.plurk.com/inohumi(

譯恐遲遲龜) 【漫畫】案例介紹 產生「負面情緒」的4大狀況 1. 太過在意他人評價 2. 對自己的「情緒偏見」沒有自覺 3. 總是等著別人了解自己 4. 只在意輸贏,忘了為何而活   前言 / 從承認「情緒」開始 第1章 情緒影響身心的10大關鍵 情緒影響身心的10大關鍵 1 若無法控制情緒,人生就會變得不幸 2 負面情緒來時,學會接受並消化 3 情緒寫在臉上的人,會吃大虧 4 不滿足的人容易不開心 5 因為「不想被討厭」,才會不開心 6 忘不了過去的人,容易情緒低落 7 越是想太多,就越是不安 8 為什麼覺得被別人情緒勒索?因為你也正在勒索別人 9 情緒的惡循環,只會引

發更多惡循環 10 以為「標準答案只有一個」才會心情不好 情緒整理的練習題1   第2章 馬上做!保證不情緒化的8大思考法 不成為情緒勒索者的8大重點 1 先查覺自己的「情緒偏見」 2 人生沒這麼難,80分就夠 3 與其自己痛苦,不如勇敢說「不」 4 對自己好,別人才會對你好 5 懂得「珍惜」、學會「滿足」 6 誇獎自己,就是最好的情緒魔法 7 相信自己的人才有夢想 8 人生的重心要多樣化 情緒整理的練習題2   第3章 絕對不要做!這些會讓人增加壓力7大行為和想法 避免累積壓力與負面情緒的7大重點 1 不把「忌妒」或「怨恨」說出口 2 不跟別人一起說壞話或八卦 3 不要被社群媒體綁架 4 只

要說出口,就有人幫你 5 不要想著讓別人懂你,那就是情緒勒索 6 人生不是只有輸和贏 7 和別人保持適當的距離 情緒整理的練習題3   第4章 每天都有好心情的9大方法 每天,其實可以很開心的9大重點 1 只做自己能做的 2 有意識地「微笑」 3 承認錯誤並老實道歉 4 從喜歡的事開始做 5 充分休息 6 好好利用早晨的黃金時間 7 利用轉換心情來「覆蓋」情緒 8 試著來個新挑戰 9 模仿情緒好的人 情緒整理的練習題4   附錄 讓心情由負轉正的17招情緒整理術 1 深呼吸7秒 2 寫下自己的行為和情緒 3 稱讚別人 4 改變髮型和穿著 5 吃甜點 6 重視節慶和人生重要階段 7 謹慎應對 8

找出一本能鼓舞自己的書 9 「客觀報導」自己的情緒 10 說「謝謝」 11 事先準備好替代方案 12 索性看開吧! 13 先安排私人行程再想工作 14 把煩腦寫在紙上 15 只看好的一面 16 以自己的原則為優先 17 換位思考,想像自己是當事人   後記 / 情緒掌控是有技巧的! 前言 從承認「情緒」開始         你是否發現,控制不住內心情緒、心情不好的人變多了呢?證據就是市面上開始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情緒書籍和相關議題,大多都在探討「情緒調整」、「情緒控管」與「不情緒化」等等的訣竅。看到這些書籍,大家可能會覺得情緒化是一件不好的事,應該要像修行僧一樣,追求心如止水的境界。 老

實說,我是個容易情緒化的人,尤其是我個性很急,容易因為一點小事就煩躁,雖然我容易情緒化,卻很少出現問題行為。我有幾個祕訣,第一個是對於「自己比別人更急躁」這件事要有所自覺,先從承認自己的個性有偏差開始,就能壓抑怒氣。第二個是不把自己的想法視為絕對,承認還有其他的可能性,不堅持己見,就沒有壓力。第三個是重視結果,我希望得到對自己有益的結果,有時會不惜向別人低頭。這些方法的重點在於不是如何消除自己的情緒,而是如何不被情緒影響,因為我們是人,本來就會有心情不好的時候。     雖說如此,如果可以的話,與其心情不好,還是心情好的時間多一點比較好。如果一直心情不好,人體的免疫力會下降,也容易生病,相反地

,心情愉快時,免疫力會跟著提升,身體更健康。因此,本書除了消除負面情緒與壓力的訣竅之外,還會大量介紹能讓心情愉快的方法,而且每一個都可以馬上實踐。     我以精神科醫師的身分撰寫了好幾本著作,提出許多不受情緒影響、讓工作和人際關係更順利的方法。在這本書中,我把那些精華整理得簡單易懂,並搭配豐富的插圖。我有自信,這是一本能完全「讓心情由負轉正的情緒之書」光是讀這本書,就能讓心情愉悅,衷心希望本書能為各位讀者帶來快樂的人生。 和田秀樹 第1章 情緒影響身心的10大關鍵 1. 若無法控制情緒,人生就會變得不幸 ★把情緒表現出來,會更討人喜歡。★喜怒哀樂等情緒會讓人變得更年輕。★若不克制情緒,人

際關係就會惡化。 把情緒表現出來,會更討人喜歡   人擁有各種情緒,經歷幸運的體驗會感到開心,有了不愉快的體驗會發怒,是在理所當然不過的事。群體生活時,比起不顯露情緒、從表情看不出在想什麼的人,人們會對展露出情緒的人更有好感。在電影或連續劇中,情感豐富的人物經常被描寫成容易親近的角色,例如,電影《男人真命苦》的主角阿寅就是個喜怒哀樂起伏很大的人物,有時候跟人吵架而情緒激動,有時候又因為失戀而垂頭喪氣,這就是他的魅力所在。   「把情緒表現出來」並不是壞事,特別是表現出「開心」情緒的人,會令人心情愉快,擁有好心情的人看在旁人眼中也覺得舒服,自然討人喜歡。當我們感覺到喜怒哀樂時,位於大腦新皮質(i

socortex)的額葉(frontal lobe)會運作,具有提高精力、刺激智力和常保年輕的效果。問題並不在於把情緒表現出來,而是放任情緒失控而產生的問題行為。 何謂「控制情緒」?   無法控制情緒的人,內心經常感到不安、憤怒、陰鬱或苦悶,因此累積許多壓力。當累積的情緒爆發出來時,很可能會做出問題行為,例如,因為憤怒而毆打別人,或是說出傷害對方的話而引發糾紛,人際關係進而惡化,讓團體生活變得難過。「控制情緒」並不是指「不可以有情緒」,而是在情緒來時自我克制,不做出問題行為。   能夠控制情緒的人不僅擅長與人交往,還能夠在精神集中的狀態下投入工作或學業,因此總會拿出穩定的成果。能否控制情緒,會

對人生產生很大的差別,請各位要先理解這一點。 【POINT】積極地表現出正面情緒吧! 2. 負面情緒來時,學會接受並消化 ★有負面情緒也無妨。★把負面情緒化為動力。★一旦受到情緒支配,事情就不會順利。 負面情緒是成長的原動力      「我聽說同期進公司的同事升官,內心超嫉妒。」      「一想到自己就這樣單身一輩子,就突然覺得好寂寞。」

開心情緒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傷心」了呢?
你也習慣「壓抑悲傷」了嗎?

一起用《腦筋急轉彎》這部神作動畫電影,
來看看「悲傷剝奪」這個應該被更多人知道的概念吧!

Music used
Quiet Place by Jonny Easton
Link: https://youtu.be/coPASWZf0wg
Check out his channel
Link: https://www.youtube.com/jonnyeaston

喜歡別忘了訂閱、分享及開啟小鈴鐺喔!
追蹤SKimmy粉絲團:http://bit.ly/SKimmyFB
生活動態盡在Instagram:http://bit.ly/SKimmyIG
合作/授權請洽:[email protected]

氣味對消費者認知價值的影響-情緒的中介觀點

為了解決開心情緒的問題,作者黃榆甯 這樣論述:

自二十一世紀以來,感官行銷中的嗅覺行銷漸漸被大眾認識且有正面的回應。產學界紛紛嘗試了解及研究嗅覺行銷的脈絡,目前氣味在管理意涵相關研究以記憶、環境及品牌方面切入進而影響購買意願、品牌態度、行為意象、停留時間。這些部分影響結果,也與消費者情緒有正向關係,但較少同時討論並比較其相互關係。本研究目的即探討氣味影響變項是否是透過引起消費者低階正向情緒,而影響消費者認知價值。本研究選擇最直接反應消費者態度的購買意願及參考價格作為變項討論,以及討論是否存在中介效果。本研究為驗證上述假設,採用包含 FaceReader 臉部表情分析軟體及 PAD 情緒問卷 的實驗設計與問卷調查。共 126 人進行前導研究

及 120 人進行正式實驗。本研究結果 發現,氣味操弄確實會影響人們的情緒,而自主不可控的低階情緒與購買意願和參考 價格有正向影響。此外,消費者的低階情緒會中介氣味對消費者認知價值(購買意 願、參考價格)的影響。

煩躁時就去感覺腳掌心!:讓日子煥然一新的50個微修行

為了解決開心情緒的問題,作者草薙龍瞬 這樣論述:

難受想哭的時候,請把注意力集中在其中一件事 「閉眼吃東西」「泡大眾池」「想想腳掌心」「吸一口冰養樂多」「把貓咪抱緊」      踏進辦公室、打開家門、滑開手機,一不小心就被負能量攻擊……   馬上進行「微修行」,當下刷新成輕快揚起頭的自己!      用50個微修行調整生活習慣,展開輕盈自在的人生!   職場、家中、通勤途中、咖啡館,任何「心靈練習場」都能有效運用!      每天都能實踐的「情緒微修行」清單      微修行25 用「飲料禪」一下子達到極樂心   泡完熱水澡,喝下一杯冰涼的果昔,大聲說:「太爽了!」   開一罐啤酒,咕嚕咕嚕痛快暢飲。   用吸管把養樂多一點一點吸入嘴裡細細品

嘗。      微修行26 用「暖暖禪」一下子抱住幸福感   冬季的寒冷夜裡,先在被窩裡預先準備好電毯或熱水袋。   然後走出門外感受一下室外的冷冽,再回屋內鑽入被窩中。      微修行27 用「涼涼禪」一下子刷新鈍腦袋   在炎熱的盛夏,到室外感受一下:「這樣的天氣還真熱啊!」   接著,進入冷氣強勁的室內感受一下「啊,好涼快!」的感動。      我們的注意力常被多餘的「反應」奪去,過著漫不經心又一心多用的生活。   這是「讓自己集中意識」「使感覺更加敏銳」的心靈使用術。   排除雜念,以純淨的心靈專注於感覺之上,會成為一種終極的「快」。   練習專注在「快」,從最坦率的開心情緒開始,恢

復有力量的自己。      「感覺」的微修行──心理壓力大時,正是練習「心靈使用術」的時機      「情緒」的微修行──使容易陷入憂鬱的生活變得「有張有弛」      「思考方式」的微修行──光是改變「使用的語言」就能讓煩惱消失無蹤      「意欲」的微修行──心情盪到谷底時,可以「試著做工」      運用書中的50個小練習,讓我們不論遇到任何事,都視為是對自己有幫助的經驗。   即使發生惱人的事,或遭遇苦難,也能告訴自己「這也是一種修行」!   不對日常發生的事件做出多餘反應,不沉溺在心理壓力與煩惱中。   進入一種不累積心理壓力、快速切換心情、懂得享受人生、提升做事速度、不被周遭牽著

鼻子走的狀態。   將心靈用於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事物上。    作者簡介 草薙龍瞬   佛教僧侶,有「東大名僧」美名,佛教學堂「興道之里」負責人。   1969年出生於日本奈良縣。國中中輟之後,16歲時離家遠赴東京。自修通過高中學力檢定,大學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院。他一面工作,一面探討「生存之道」,之後追隨印度佛教指導僧侶──佐佐井秀嶺師父,在印度剃度出家,皈依佛門。曾至緬甸和泰國的僧院及大學學習經典,於緬甸國立佛教大學修畢專修課程。   他的理念獨樹一格,將佛教宣揚為「有助於改善生活的方法」,而非一種宗教。多彩多姿的「佛教式生活」、談論各種主題的「成人私墊」、導入肢體動作的「坐禪練習

」等,開創各種掌握佛教本質的嶄新活動,極受歡迎。此外,淺顯易懂而且饒富趣味的佛教話題甚獲好評,邀請他演講或研習的文化機構以及企業、學校、地方政府不斷增加。   特色為:   ․沒有宗派、寺廟、家庭的單純「出家僧侶」。   ․不實際探討佛教,以不談論「屬於宗教的佛教」為方針。   ․思想的基礎為「原始佛教」(佛陀所傳播的合理的思想與冥想法)。   部落格:genuinedhammaintl.blogspot.jp   聯絡方式:[email protected]   著有《不反應的練習》(究竟出版)等多部暢銷著作。 譯者簡介  李璦祺   輔大翻譯所碩士課程修畢,現為專職日文

譯者。興趣廣泛,尤其酷愛文字、貓咪與知識。視翻譯為天職,期許自己用文字打開疆界,連結作者與讀者的世界。譯有《由我來改變!》《結果,立刻去做的人得到一切》等書。 前言    把「這也是一種修行」當做暗號 序章    讓每天煥然一新的「微入門」 心靈準備一    人生取決於「思考方式」 心靈準備二    以「不可能失敗的目標」為目標 心靈準備三    了解人生同行者─「自己的心靈」 這裡介紹的微修行是⋯⋯ 微修行1    用淋浴禪打起精神 第1章    「感覺」的微修行 ─心理壓力大時,正是練習「心靈使用術」的時機 基本要領    疲累時「回到感覺上」 實踐一   

念(覺察)的力量 實踐二    「標籤化」—養成「以語言確認」的習慣 這裡介紹的微修行是⋯⋯ 微修行2    讓「心靈的天線」接收全身的訊號 微修行3    工作前的「三十秒打禪」 微修行4    用標籤化為心靈「大掃除」 微修行5    靠「心靈的指認呼喚」解除對人生的迷惘 微修行6    利用「電車禪」&「室外散步禪」將內在歸零 微修行7    全心全力「做家事」 微修行8    試著為「溫度的落差」而感動 微修行9    利用鄰近的大眾澡堂「恢復年輕」 第2章 「情緒」的微修行 ─讓容易陷入憂鬱的生活變得「有張有弛」 基本要領    心靈的基本狀態是「中立」 實踐一    「從外在

觀察」不快的反應 實踐二    「慢慢減少」怒氣 實踐三    培養出「不發怒的心」 實踐四    「不累積」心理壓力的因應法 實踐五    總之「試著高興看看」 實踐六    提升「喜悅力」 這裡介紹的微修行是⋯⋯ 微修行10    用「自我覺察語」打造不為所動的自己 微修行11    從容看待即將產生的反應 微修行12    不評斷對方,理解事實的本質 微修行13    試著將「憤怒的程度」量化 微修行14    「倒數」憤怒的比例 微修行15    回憶「過去平靜的時候」 微修行16    抱持「能幫上忙就好」的想法 微修行17    抱持「對方也很辛苦」的想法 微修行18    用方

言口音安慰對方 微修行19    製造「沉默時間」 微修行20    尋找抱怨的「正確對象」 微修行21    用「能得到理解是幸運」的想法使自己不為所動 微修行22    「了解自己」的人不怕孤獨 微修行23    「閉著眼睛」進食 微修行24    積極「高興」 微修行25    用「飲料禪」輕鬆達到極樂心情 微修行26    用「暖暖禪」感受幸福 微修行27    用「涼涼禪」使頭腦清晰 微修行28    出外走走,「為喜悅充電」 微修行29    與動物的可愛產生共感 微修行30    面對麻煩的對象,就「先來個喜」 第3章 「思考方式」的微修行 ─光是改變「使用的語言」,就能讓煩惱

消失無蹤 基本要領    自問「方向為何?」 實踐一    「拔除」多餘的思考 實踐二    對錯誤想法有所自覺 實踐三    利用「新語言」切換發想 實踐四    置換「心靈根源」 這裡介紹的微修行是⋯⋯ 微修行31    思考「開心的目標」 微修行32    將正在努力的人套在自己身上看看 微修行33    灰暗的妄想要「睜開眼睛」重新歸零 微修行34    默念「一定都會沒事的」 微修行35    自問「這個資訊是否有助益?」 微修行36    不接近數位反應 微修行37    祕訣是「拔除語句」 微修行38    察覺「感到不爽」的自己 微修行39    告別愛與人較勁的「孩子氣」

微修行40    告訴自己「縮小再縮小」以守護心靈 微修行41    過個使用「新語言」的一天 微修行42    用「發想的換裝」翻新自我 第4章 「意欲」的微修行 ─心情盪到谷底時,可以「試著做工」 基本要領    了解「幹勁的真正面貌」 實踐一    有效運用「幹勁的根源」 實踐二    為幹勁「點火」的練習 實踐三    保持新鮮心情的修行 實踐四    使人生「不停下腳步」的思考方式 實踐五    先試著「體驗」再說 這裡介紹的微修行是⋯⋯ 微修行43    「有效地調度」幹勁 微修行44    抱持「能有所貢獻就好了」的想法 微修行45    總之先從「做工」開始 微修行46

    煩躁時就想想「腳掌心」 微修行47    「不一一回想」 微修行48    人生的重大決定以「減法」來思考 微修行49    以「先體驗看看」來增加人生存款 微修行50    「細膩地步行」能提升人生的綜合能力 後記 圓滿所願─一切都是一種修行 附錄 「微修行」清單 前言 把「這也是一種修行」當做暗號      如果每天都能比現在更快樂一點、心情更輕鬆一點、過得更自在一點的話就好了—很多人一定都有這樣的想法。      但在現實生活中,工作與雜事接二連三地來,人際關係與心理壓力令人頭疼,未來不知該何去何從,又要「應付」網路、智慧型手機、媒體資訊等等,太多事物令我們疲憊不堪。

     如果可以豁達地看待每一天,把這些累人的事都想成「反正這也是一種修行」的話,那該有多輕鬆。      本書的主題,就是要幫助大家「實踐」可以達成上述目標的方法。      不想增加平日的煩惱的話,重點就在於「不做多餘反應」。「一切的煩惱都是由心靈的『反應』製造而出,只要不做多餘反應,多數的煩惱都將能得以解除」就是本書想傳達的基本訊息,內容將會特別針對如何培養「不反應的心靈」,介紹各種易於實踐的「練習項目」。      比方說,遇到「令人生氣的事」時,具體來說應該如何思考,才能徹底排解憤怒與不滿?或是陷入「不知未來該何去何從的焦慮與擔心」時,應該如何組織自己的想法、重整自己的心情,以集中

注意力於眼前事物上?每天在面對各種人事物時,要以什麼樣的心來面對,又要如何「使用」我們的心靈,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此時,我們需要的是「具體的心靈使用術」。只要了解使用術,我們就能利用生活中發生的一切大小事,來實踐「正確使用心靈的練習」。      實踐這些練習,能讓我們不論遇到任何事,都將其視為對自己有幫助的經驗,即使發生惱人的事,或遭遇苦難,也能告訴自己「這也是一種修行」。      本書特色在於:書中所介紹的各種「心靈練習」,在職場、家中、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通勤的途中,或待在咖啡廳的休閒時光中,都可以簡單地加以實踐。這些心靈練習就像是一種「微修行」。      不僅如此,這些練習還有一個重大

特色,那就是它雖是以兩千五百年前佛陀的教誨為基礎,但同時也從現代的角度,將「佛陀的心靈使用術」加以重新詮釋,使其成為「可使用於日常生活中的練習」。      本書的目的,是將一直以來被稱為「佛教」的「佛陀的心靈使用術」,轉換為能使用於現代社會裡的樣態,幫助各位讀者更輕鬆地創造出自己的自在生活。不是為了要宣傳「神佛」信仰,而是要讓讀者們直接利用佛陀教誨的「本質」,培育自己的心靈,並藉此找到自己獨一無二的幸福。      換言之,就是將原本佛教中門檻過高的「修行」,降轉成在俗世中努力生活的人們得以在日常中實踐的「微修行」,幫助各位讀者在工作、人生、人際關係上,達到「圓滿所願」。      學佛的好

處是,佛教會教導我們在面對「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有點令人厭煩的事」時,「應該保持何種心境」。也就是說,面對工作上的失誤和挫敗、無法溝通的主管、自己老是想太多而壓力大的個性、一成不變又沒有成就感的每一天時,「該如何使用我們的心靈」?      只要學會了心靈使用術,下次發生令人厭煩的事時,我們就能積極地想:「在這種狀況下,我該如何思考?⋯⋯好,就試試那個方法。」這麼一來,我們就能讓自己更快地從湧上心頭的不滿與焦慮等負面反應中抽離。      「這也是一種修行!」其實是一個如「護身咒語」般的關鍵句,它能幫助我們得到全新的生活。本書的各種「微修行」,就像是「佛陀智慧的實踐版」,各位不妨隨時隨地實踐這些

練習,讓自己在這個人世間,活得更遊刃有餘。      目標是不對日常發生的事件做出多餘的反應,不沉溺在心理壓力與煩惱中,讓我們每一天都能覺得「整體來說心情很美麗!(很好!)」      讓我們將「這也是一種修行」當做一種暗號,把接下來的每一天,都積極地視為實踐練習的道場吧。      預備,開始!      草薙龍瞬 第2章「情緒」的微修行 「不生氣」並不能解決問題 針對不快的反應(憤怒等),我們必須正確了解其真正本質。 我們經常會聽到「不可以生氣」「不發怒才是美德」等說法,但現實生活中,卻經常難以避免不滿、不快發生。 舉例來說,在同一個工作環境中,即使大家想對公司有所貢獻的動機是相同的,但

工作的進行方式或方針卻常常因人而異。有時,越是對工作投入的人,越容易產生「明明用我的方法更能做出成果」這類不甘心的想法。更不用說價值觀或個性迥異的人在相處時,時而產生誤解、時而缺乏共識,發生情緒上的衝突恐怕也是家常便飯。 每個人的心都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是完全不同的生物。在此情況下,能夠永遠保持怡然舒坦的關係,反而還比較不尋常吧。 冷靜看待現實就是如此後,我們會發現:一味抱持「不可以生氣(不可以做出不快的反應)」的念頭,其實是不足的。 以更貼近現實的角度來思考,我們需要的就是以下的兩段式心態: (1)不以憤怒做反應的心靈使用術。 (2)正在氣頭上和感到憤怒時,面對自身情緒的方法。 在理解上述說明

後,就能列出以下三項日常生活中理想的情緒狀態: (1)「中立」才是基本狀態; (2)「快」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3)雖然應該避免「不快」,但對此做出反應是人與人之間相處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感到不快時,就該巧妙地加以排解。 接下來,就讓我們進入具體練習吧。 「情緒」的修行實踐四「不累積」心理壓力的因應法 大家應該都有很多「忍不住想抱怨」的經驗吧?不平、不滿、感到「實在難以接受」的想法在心中盤旋時,我們就會想找個人說:「我跟你說哦⋯⋯」藉此將自己的想法發洩出來。遇到這種狀況時,怎麼做才能算是「有效的心靈使用術」呢? 微修行19製造「沉默時間」 若將「佛教」套入死規矩中,恐怕會變成一味地要人「不可

抱怨」吧,因為傳統的教義會告訴我們「說壞話和批評都不是『正確的語言』」,而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只不過,如果更進一步思考,我們就會知道,之所以不能說批判性的語言,是因為那樣會對「心靈的清淨(打造純淨的心靈)」造成妨礙。換言之,說出那些語言,會使我們自身的憤怒與慢心等「煩惱」(心靈的痛苦)增加。

情緒表徵對膚電、瞳孔和心率變化之影響

為了解決開心情緒的問題,作者鍾宜珊 這樣論述:

近年來隨著智慧型手機的廣泛使用,行動即時通訊成為電腦輔助溝通(CMC)的主要工具,文字與圖片溝通取代原有的電話聯繫及面對面交談,成為人們溝通的主要工具。在溝通過程中情緒變化,除了使用文字圖片傳遞,在生理訊號變化是否亦能同步反應出情緒變化,需要更多研究來討論。本研究招募30名自願受試者,男女各半,年齡分布20-24歲,研究目的為透過公開視頻的選取,誘發受試者情緒變化,過程中使用客觀與主觀量測工具,包括臉部表情辨識、瞳孔反應、心率變化和皮膚電導反應與主觀情緒貼圖選取,探討六種(開心、難過、生氣、驚訝、恐懼、厭惡)情緒反應時生理量測與心理感受之關係,此外,性別差異對情緒反應的影響亦被討論。

結果顯示,在情緒影片誘發情緒過程,臉部表情辨識率最高準確率約85%,表示臉部表情在情緒變化時有同步反應。情緒變化時,左、右眼瞳孔變化量、最大值與雙眼瞳孔缺失持續時間最大值皆達顯著性(p<.05),此外,心率變化與皮膚電導反應在六種情緒變化時皆達顯著性(p<.05)。在主觀情緒貼圖感受部分,情緒表達在主觀貼圖選取之間皆達顯著性(p<.05)。在性別差異部分,對各情緒的反應,男、女臉部表情辨識率最大值皆達到80%,瞳孔量測中左、右眼瞳孔變化量、雙眼瞳孔缺失持續時間比率與雙眼瞳孔缺失持續時間最大值皆達顯著性(p<.05),男性在左、右眼瞳孔變化量平均值高於女性,雙眼瞳孔缺失持續時間比率與雙眼瞳孔缺失

持續時間最大值平均值則是女性高於男性;男、女心率變化達顯著性(p<.05),女性心率變化平均值高於男性;男、女皮膚電導反應達顯著性(p<.05),男性皮膚電導反應平均值高於女性。結果顯示,在各情緒反應之下,臉部表情辨識與貼圖選用能明確表達該情緒,瞳孔反應、心率變化和皮膚電導反應可通過事後比較進行情緒的定義與分類,開心在雙眼瞳孔缺失持續時間最大值、心率變化最大、皮膚電導反應變化最大;驚訝在左、右眼瞳孔變化量負向變化量最大;恐懼在左、右眼瞳孔變化量正向變化量最大、左、右眼瞳孔最大值。 其研究結果可作為以主觀行為、主觀感受、生理訊號初步分辨情緒,並使用在未來智慧型穿戴式儀器或智慧家庭發展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