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賴耶識潛意識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阿賴耶識潛意識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蕭義崧寫的 優雅台文與心經:兩種極致之美 和香仁波切的 打造不「囧」人生黃金的鑰匙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夢中境界哪裡來的? - 社團法人佛教觀音慈善會也說明:也有人說,夢是潛意識起作用,在睡眠的時候我們不能控制,潛意識出現了。 ... 這也是一說,這個說法也不錯,意識在夢境當中決定離不開阿賴耶識。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白象文化 和善聞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所出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 夏允中所指導 陳秀紅的 人格特質、執著與死亡焦慮之相關研究 (2021),提出阿賴耶識潛意識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死亡焦慮、人格特質、神經質、外向性、執著。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新媒體藝術學系碩士班 王福瑞所指導 楊邵安的 煙花 - 聲音影像於意識中的敘事方式 (2020),提出因為有 聲音敘事、潛意識、虛實、距離的重點而找出了 阿賴耶識潛意識的解答。

最後網站辭典檢視[末那識: ㄇㄛˋ ㄋㄚˋ ㄕˋ] - 國語辭典則補充:... 或潛意識上的我執。同時它也是第六識的根。《大乘百法明門論》:「第一心法略有八種:一眼識、二耳識、三鼻識、四舌識、五身識、六意識、七末那識、八阿賴耶識。」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阿賴耶識潛意識,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優雅台文與心經:兩種極致之美

為了解決阿賴耶識潛意識的問題,作者蕭義崧 這樣論述:

  學會本書獨創的「漢日混用法」,優雅台文輕鬆就上手!   ◎以漢字、平假名「漢日混用法」書寫台文,充滿形式與靈性的極致之美。   ◎特別詳介〈心經〉,領悟菩薩慈悲的指引,使眾生遠離苦痛,生命因而更美好。   ◎書中同時也談科學、人文、藝術……,學優雅台文,更能獲取寶貴的知識。   以獨特的「漢日混用法」寫出來的台文,使用具有草書之美的平假名,看起來優雅,因此稱為優雅台文──散發草書之美,也是一種極致的美!   附四篇使用「漢日混用法」書寫的「優雅台文」,其中三篇是書友寫的,使用「漢日混用法」書寫台文真的很容易!   因著對台語之美的感動,蕭老師研擬出散發著草書之美的「優雅台文」來

書寫台語,是一種極致的美!   雖然坊間目前的台語書寫法有「漢文書寫法」、「羅馬字書寫法」和「漢羅混用法」等三種;但其中的「漢文書寫法」,有許多漢字卻在字典中找不到;「羅馬字書寫法」有轉音問題難以學習;「漢羅混用法」讓方塊字和蟹形字並列,並不雅觀,以致很少人願意使用。   為了讓台語有一個簡單而優美的書寫方法,致力推廣台文的蕭老師苦心鑽研出結合漢文與日文字母的「漢日混用法」,並曾發表在《教師會訊》。   「優雅台文」簡單易學,除了看起來優美,也是目前台語各種書寫法當中,唯一能讓台語上網的方法。藉由出版本書,盼望優雅台文能推廣到台灣的每一個角落,讓更多對台語文有興趣的人能進一步認識台文之美

,能讓目前逐漸衰微的台語振興起來。   書中,蕭老師也詳解了佛法中最殊勝、基本,卻常不為人了解的〈心經〉,心經朗朗讀來充滿了空靈之美,宣說世間的實相,眾生若能領悟則能減輕很多人生的苦痛,蕭老師的〈心經白話翻譯〉最為貼近心經原意,如能反覆讀誦,一定會有所領悟,領悟越深,越能減輕人生的種種苦痛。   本書對於天文、地理、社會、歷史、哲學、心理、科學、文學、藝術等皆無所不談,很多篇章的觀點很精彩,都能發人所未發。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3587026.pdf  

人格特質、執著與死亡焦慮之相關研究

為了解決阿賴耶識潛意識的問題,作者陳秀紅 這樣論述:

根據文獻研究發現,神經質和外向型人格與死亡焦慮有關,執著也與死亡焦慮有關。因此,本研究探索人格特質、執著和死亡焦慮之間的關係,並測試中介模型。本研究對象為年齡18歲以上之成年人填答問卷,並且採用網路問卷方式,於網路社交平台(Facebook)以及網路通訊軟體(LINE)發出網路問卷填寫邀請,待問卷回收後,事先檢視每份問卷的作答情形,刪除作答不全或全部填答同一選項之問卷,留下有效問卷,因此本次研究共蒐集455份問卷,最後有效樣本為423名成年人(平均年齡為57歳,標準差=32.96)。其研究工具包含個人基本資料、艾氏人格量表、不執著量表及死亡焦慮量表。此外,由於諸如性別,年齡,宗教信仰等因素,

都可能會影響個人的人格特質,執著和死亡焦慮之間關係,因此,本研究針對上述影響因子,進行研究控制以排除這些因素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受訪者之人格特質之神經質與死亡焦慮達顯著正相關(r=.531,p<.001);且人格特質之神經質與執著達顯著正相關(r=.365,p<.001);受訪者之人格特質之外向性與死亡焦慮達顯著負相關(r=-.686,p<.001);且人格特質之外向性與執著達顯著負相關(r=-.551,p<.001)。再者依據人格外向性、執著和死亡焦慮中介關係之分析,顯示執著對於人格特質與死亡焦慮之中介效果有顯著關係。本文最後提出研究限制、未來研究方向與建議。關鍵詞:人格特質、神經質、外向

性、執著、死亡焦慮

打造不「囧」人生黃金的鑰匙

為了解決阿賴耶識潛意識的問題,作者香仁波切 這樣論述:

  繼《尋找生命中覺知的鑰匙》受到廣大關注及迴響後,香仁波切再度引領我們探取自心的黃金鑰匙,——生活中的煩惱都可以自結自解,這就是打造不囧人生的秘訣!   生活中當面對焦慮、沮喪及各種情緒的衝擊時,   如何轉化煩惱,擁有維摩詰大師般瀟灑自在的快意人生?   如何藉由人生的這場功課,修練六祖惠能「不思善、不思惡、自在而安」的禪宗口訣?   香仁波切將近半世紀來禪、淨、密宗的修持心法,以簡白雋永的心靈詩句,教您輕鬆打造不冏人生的黃金鑰匙! 關於不「冏」的人生   大多數的人擁有的是一顆閉塞的心,缺乏的是一個開放的靈魂。大多數的人無法接受且一直在抗拒的,是別人想要他們改變。在所有煩惱中,唯

一可以傷害自己最嚴重、最沒有抵抗力的就是我執。因此,隨時隨地去檢視每一個當下,有沒有被帶動,或被負面能量牽引,學習把心關注在每一個當下,是否都能夠清晰如同在太陽底下觀看掌紋一般,這是我們修行的功課。   要讓自己的心完全能夠自由奔放地敞開,唯一的途徑便是放下。並非每個人一出生就有完整的地圖可以參考,太陽底下不公平的事情時時刻刻都在發生。所謂嚴重事件,是足以讓你忘掉痛苦才叫嚴重;如果你一直覺得痛苦,那表示一點都不嚴重,只是你已經習慣了用軟弱來尋找慰藉,用無聲和消極的抗議來尋求另一種負面的救援。這時,與其搖頭嘆息,不如「過去不留」地迎接新生命。   改變自己唯一的方法,是不要過份地善待自己,要

絕對地替他人設想。如果我們可以很赤誠地對自己所有的習氣說抱歉,對自己所有的負面能量坦誠相見,對自己以往所有不合理的身心靈和行為、言語,做很深層的懺悔,你一定可以找到生命的光線,打造非同凡響的不冏人生! 啟動破「囧」而出的靈鑰 (編者)   人存活在這個世界上,永遠會和情緒捆綁在一起,不管是平常人或有特殊才情的人,都會面臨到恐懼、不安、絕望、沮喪種種「囧」境,甚至愈來愈多人覺得活著是一件很無趣的事!這些感受主要來自我們的大腦無法完全掌控情緒。   如何掌控自己的心理狀態,不受外境美醜好壞的干擾而讓情緒泛濫成災?光是依靠現代的心理分析乃至精神治療似乎已經捉襟見肘!作者 香仁波切希望我們身邊的

每一個人都能啟動心中自我療癒的源頭,以開放的態度來修正自己的心理行為。會陷入囧境者,多半是由於執著和不斷循環的習氣所造成,所以 香仁波切為大眾打造了一把黃金鑰匙,用它來開啟更高度的智慧,運用這個智慧將外界的負面影響轉化成為心理的正面能量──過程中不執著和放下是啟動黃金之鑰的口訣。   人道因果業力的形成,是自己也無法改變的無奈, 香仁波切除了引導眾人做察覺內心功夫的方法外,對於願意進一步對自己的心性做改變和轉化的人,也提供了實修的建議,讓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這些法門去修心、練心,達到安心,最後就能到達「任運自在」的境界。 名人推薦   ◎徐重仁 全聯福利中心總裁:   歷經商場數十年,深

深覺得香仁波切所講的「慎言和圓融,再配合百操不煩的耐心」,足堪作為經營事業者的座右銘;說到做人處事,仁波切開示的「包容與謙讓」值得為大家所奉行。   ◎陶傳正  奇哥公司董事長,曾2度入圍金鐘獎最佳男主角:   在現實生活場景,我是一齣齣人生戲劇的演員;但在娑婆世界這個大舞台,香仁波切是指引眾生心靈方向的黃金導演,尊崇的導師。   ◎陳世杰  金鐘獎最佳編劇(「名揚四海」和「愛殺十七」)、亞太影展最佳編劇(「徵婚啟事」):   香仁波切的文章常讓我重新思考生命中最重要東西是什麼,   並在困惑絕望時,鼓勵我自內而外探索,是我繼續前進的力量與勇氣。   ◎鍾文音 知名文學作家(《豔歌行》《

短歌行》《傷歌行》三部曲之作者):   當你拿起這本書時,你已經走在智慧之路,開始擦拭被蒙塵的心,被遮蓋的眼了。這本書是人類精神荒原的繁花勝景,是煩惱熾盛的一帖良方!   香仁波切搖醒眾生沈睡已久的靈性,喚醒眾生本有的自性。這是一本我生命中途的啟蒙書,也是我生命終途的引光者。我心中的煩惱暗影或愚癡無明,都在智者的慈悲靈光裡,被一掃而空了。如雷鳴巨響的名言,是眾生在滾滾紅塵的明燈。   這些方法與其說是運用古老而傳統的宗教智慧,不如說是激發每個人內在意識中潛藏的能量,將它導入正向,甚至運用這個心創造出更大的生命能量,將智慧、愛與布施心,散播給這個社會、這個世界,這樣才是最圓滿的人生。   香

仁波切以宏觀的科學角度,將佛教的「萬法唯心」運用在提昇現代人的內心覺知上,這是宗教意識上整合了自然界與精神界的宇宙觀,也是釋迦牟尼佛在兩千多年前,就為現代人類所面臨的知識爆炸、價值混淆,預留的一把打通心靈渠道、直達清淨國土的黃金鑰匙。 作者簡介         香仁波切   尊貴的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是一位具足慈慧威德的現代導師,平時教導弟子把握每個當下與真實的自我相處、解決實際生活煩惱,同時提醒弟子隨時掌握清明的自心。其法教充滿啟發性且具創造力,讓每一個弟子在最自然安適的狀態中契入解脫之道,獲得身心真正的安穩,並從根本上解決生命中的紛擾及迷惘,是21世紀最具深度與寬度的現代心靈導師。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自年少時即開始了解脫之道的追尋,求法多年,曾由印度、西藏、尼泊爾、不丹等諸多當代大成就者與法王處獲得佛教金剛乘四大派(寧瑪、噶舉、薩迦、格魯)的直接法要傳承,是一位具足灌頂、口傳及引導的合格金剛上師,並由多位當代成就上師、法王所認證。   仁波切繼承了12世紀香.尊珠扎巴仁波切直接傳承,以及從根本上師大伏藏師塔千多傑林巴法王的轉世處,領受所有多傑林巴的灌頂、口訣和法要,具有多傑林巴之完整傳承。   除了金剛乘殊勝的傳承,更稀有難得的是,仁波切也擁有臨濟宗、曹洞宗之直接傳承,獲得近代偉大禪師虛雲和尚的法脈,並同時擁有道家南宗傳承。   身為尊貴殊勝傳承法脈的繼承者,

香仁波切終生以弘法利生為職志,三十多年來,不分晝夜從未間斷,海外弟子遍及二十五個國家。仁波切深知佛法要和當代人結合,故教導人們利用世間法來學習六度萬行,並以自身實證功夫的經歷,契入生活要點,以心靈詩歌解開人的習氣與痛苦本質的迷惘,指引煩惱迷津的出路,所提之精闢的思索與省思,更展現清明的覺察力與佛法的睿智。 作者  尊貴的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前言  自己的煩惱最後一定可以解決 給自己與自己的靈魂和心有真正溝通的機會 給心一條開放的道路 為自己找到真正的快樂 立於不敗的秘方 如何突破自我 勿輕視細微言行 自省才是解脫的來源 堅持是為了什麼 學習把心關注在每一個當下,這是我們

修行的功課 正向的心 我們都應活在希望之中 以不變應萬變的竅訣 煩惱最怕的是什麼 心和腦的分別 如何讓自己重新站起來 散放從容自在、正面樂觀的向上能量 做自己心靈的導遊 找尋自性的方法 創造積極正向的人生 勇者無敵 真正的心靈Espresso 化頹廢為神奇 尋找信心的第二春 發明之神的啟示 用最誠懇的態度對待自己的生命,就是一種修行 你的生活中有太多開悟的機會 人人都可以成為自性的發明家 驚慌中最不能忘記的是什麼 心靈的潛力 成功與成就之所依 李白的啟發 老和尚的一則故事 時時刻刻觀察調整好自己心性的行為,便是最究竟的修行方法 要用提起,不用放下 科學佛學總是「心」 寬廣的心便是修煉的處

所 現代人的解脫妙寶 從最小最低處開始的才是正道 哪有痛苦這回事 黑白兩道通吃的修行法門 如何成為現代的維摩詰居士 生命天天都在變化之中,你永遠無法掌握可能發生的事情 明明白白我的心 面對自己的人生才是真正地掌握人生 如何贏過執著 從失敗中破蛹而出的口訣 好舌頭和壞舌頭的故事 當我們可以面對煩惱時,便已開悟一半 幾件大事要預防 仔細去觀察,貪、瞋、癡根本就是從妄念和幻想操弄出來的 什麼是究竟 禪房裡的獨白 怎樣度一切苦厄究竟解脫 釋迦牟尼佛為這個世間帶來什麼 信心是解脫的根本 「捨無量」是一切慈悲修行的起端 正確的自我療癒法 菩薩在人間 猴王的啟示 火焰中的菩薩 五洲四海本一家 啟動破

「囧」而出的靈鑰 (編者) 作者前言 「自己的煩惱最後一定可以解決」   在平日的生活當中,我們任何人都無法期待或掌控任何事情的發生與否;也沒有任何人,可以確定現在與未來會變成如何。時間與空間、環境與心靈都足以為自己的生活與生命添加或減少一些情事。即便是有神通的人,也沒有辦法為自己的下一秒做出任何定數,更何況是普羅大眾和芸芸眾生。   許許多多的人都曾經問過我:「上師,當我們沒有辦法掌握自己的情緒和未來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辦?而且我們經常會被一些未知的事物弄得心緒大亂,影響到自己現實的生活與修行,真的很痛苦,我們應該如何做才會減緩這些心理的狀態?」   這個答案只有一個:所有個人靈魂

心底,所有一切的過失,最後的成功與失敗,都必需經由自己的心去承擔,除了這個以外再也尋找不到其他的答案。換句話說,正如龐蘊大師的開悟警語:「我若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   總之,你要決斷這個世界所有的一切現象,不論是內在的心靈世界,或外在的聲色境界。會讓自己迷亂的,或傷害自己的原因只有一種,那便是不放棄對內在的追逐和貪圖外在一切的情境,以及如何讓自己的心過得舒適一點。同時,在內心不要再有期待的思緒,要完全地釋放掉自以為是的自我。   若你當真如此做的時候,你會逐漸清楚地看到,當你丟下所有包袱與垃圾的時候,你可以感覺到自身如同金蟬脫殼般,漸漸褪去不必要的皮囊,身心亦隨之輕安。最後,就連

身心的覺知也消逝無存,終究你會知道你已不被任何世俗和非世俗所束縛,直到內外身心通透,如同無染的淨水一般。這個時候,你便可以知道即使問題來了,也不用尋找上師,因為你會自己看到答案的本身。 【內文節選一】 選自「正向的心」 人存活在這個世界上,永遠都會和情緒捆綁在一起。但矛盾的是,經常被情緒左右的人,他的理性也會被拋到自我的懸崖下,無法跳脫出來。只要是人,無論是平常人或有特殊才情的人皆同,都會面臨到恐懼不安、絕望、沮喪。這些感受不是自己願意造成,而是大腦無法完全掌控其情緒使然。若把大腦的重量跟身體做比較,它不過是我們身體重量的百分之一,但卻是全身所有的血液流通率消耗最多之處。學習佛法的人都知道,

影響我們業力最大的是阿賴耶識——潛意識,它和大腦之間的關係其實是直接的。但如何掌控自己的心理狀態,不受外境的美醜好壞等影響而變成一種情緒,那就是要不斷地去了解與練習,有智慧地把六塵轉化成為引導,變成證悟的所依,過程中不執著和放下很重要。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多少都會受到情緒的波及,而影響到自己的事業與命運。許多人也嘗試著想要去面對這個問題,因為情緒對人的影響力,就如同深埋在地下的管線一般,不小心去碰觸到引爆點就會帶來可怕的毀滅。怎樣去面對自己的情緒,和重新塑造自己正向的心理環境是非常重要的。 生命中最寶貝的物品,即便在我們的身上或呈現在眼前,我們通常是看不到或不予理會,重點在於大多數的人所擁有

的是一顆閉塞的心,缺乏的是一個開放的靈魂。所以從執著和不斷循環的習氣中,如何擁有高度智慧去體會與觀察,這便是我們所有修行人不可忽略的口訣。要注意心理學上的「我」是一個數學公式中的複數,不代表一,絕對不是單數,隨時隨地都可以創造出無量無數的煩惱出來。至於不好的習氣和情緒,恍如駭客一般隨時能入侵你的生活與生命,最後完完全全控制你的靈魂,這是很可怕的。 因此,隨時隨地去檢視每一個當下,有沒有被帶動?或被負面能量牽引?學習把心關注在每一個當下,是否都能夠清晰如同在太陽底下觀看我們的掌紋一般,這是我們修行的功課。人也要懂得如何開放地與逆境和絕望相處,雖然已到達谷底的困境,要有即便跳下懸崖,也許會幸運地跌

落在開悟的懷抱中與自己的自性會面,這般豁達與樂觀的想法,這才是正確的修心態度。 此是我香.隆立嘉措和幾位從高雄災區來的同修所勉勵的片段。

煙花 - 聲音影像於意識中的敘事方式

為了解決阿賴耶識潛意識的問題,作者楊邵安 這樣論述:

本創作論文由筆者以自身的人生經驗作為題材,嘗試以深入剖析自己的方式 來探索人類心理與潛意識之於聲音、影像之間的交互關係。本文的章節以闡述筆 者背景與心理狀態為出發點,解釋如何演變成此篇創作論文的動機,並透過聲音 影像的作品《浮動失重》作為論述的延伸探討。筆者藉由回顧自已過往作品的方 式,將過去作品的創作動機、理念、心理狀態、情感狀態匯集成一條時間脈絡, 並解釋這條脈與此篇創作論文理念之間的關係。透過聲音、影像創作的實驗來召喚過去記憶與經驗。討論如何挖掘人類潛意 識與真實世界的連結的方法所產出的作品《煙花》以夢境作為入徑,將真實世界 的錄像拆解、重組,透過聲音、視覺兩種感官經驗,試圖喚出潛意識

與表意識之 間的連結,在無從考據的情況下,模擬策劃夢境的景象,藉由實驗,那份距離是 否能由虛化為實?使用距離測量感應器對應人跟人之間的關係,創作出聲音影像 互動裝置。聲音,作為最具穿透性的媒介之一,以電子音樂與其他實驗類型的聲音形式 為例,在經過重組、解構後,被重新詮釋並賦予新的意義。透過不同的閱聽人, 藉由聲音在其心中所構成的想像,將充滿更多的可能性,也藉此尋找聲音與觀者 之間的連結,。由刺激的程度,亦以增加觀者的參與度,再以影像做配合來提高 傳達力。從聲音影像至潛意識,最終再到夢境,這一系列的關聯是否能夠發展並 存於意識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