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履安現況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陳履安現況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光芹寫的 戰疫:鐵人部長陳時中與台灣抗疫英雄們 和的 國史館現藏總統副總統檔案目錄:陳誠(二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陳履安的兒子 - 雅瑪黃頁網也說明:[現況] 現場有專業又熱心的店員小姐為您解說,銷售商品多達5000多種,大項商品包含嬰兒床、遊戲床、嬰幼兒手推車、汽車安全座椅、餐椅搖椅、學步車、助步車、平衡車、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時報出版 和國立臺灣大學中心所出版 。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黃朝義、周慶東所指導 王得志的 國際警察合作機制之法制研究 (2021),提出陳履安現況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國際警察合作、刑事司法互助、共同打擊犯罪、跨國犯罪、犯罪情資。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碩士班 洪雅鳳所指導 王瑞興的 建構性別友善的職場:以陰柔特質男性遭受職場霸凌的經驗敘說為基礎 (2021),提出因為有 性別友善、陰柔、多元性別、霸凌、職場霸凌的重點而找出了 陳履安現況的解答。

最後網站我國科技發展現況及展望 - Google Books則補充:我國科技發展現況及展望. Front Cover. 陳履安. 總統府, 1988 - 36 pages. 0 Reviews. What people are saying - Write a review. We haven't found any reviews in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陳履安現況,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戰疫:鐵人部長陳時中與台灣抗疫英雄們

為了解決陳履安現況的問題,作者黃光芹 這樣論述:

一場看不到敵人、也看不見盡頭的戰爭 2020武漢肺炎攻防最前線     全球數百萬例確診、死亡人數超過三十萬   為什麼台灣守得住?這令全球稱羨的祕密關鍵是什麼?   二○一九年十二月三十日,當聽到李文亮的哨音響了,台灣同步進入備戰狀態。從隱身幕後背水一戰、到衝鋒陷陣奮勇殺敵,經過半年的浴血抗戰,台灣戰隊終於圓滿凱旋。   資深媒體人黃光芹,集其三十年的調查採訪功力,以抒情的筆調,紀錄下台灣這一頁波瀾壯闊的戰疫史。   內容長達十萬字,除了紀錄破蛋傷感、白牌司機死亡之謎、院內感染時如何救亡圖存、歐美返鄉大軍壓境時的倉皇、磐石艦海上喋疫內幕;還詳細報導口罩國家隊、實驗室國家隊

和疫調柯南、IT福爾摩斯,和醫護戰士們,如何打下美好戰役。   更引人入勝的是,黃光芹重回現場,取得當事人和確診者口述,娓娓道來自寶瓶星號、鑽石公主號、武漢包機、到空中危機,當事人徘徊在生死之間的故事,並獨家解構陳時中與夫人孫琬玲的家世背景、首度曝光陳時中醫師兒的現況、揭露陳時中與侯友宜聯手出擊,以及陳時中令空姐心碎的內幕、張上淳請辭始末。 名人推薦   除夕夜,我和時中在疾管署渡過!――陳其邁 行政院副院長   我們還只能過「半正常」的生活!――莊銀清 柳營奇美醫院榮譽院長   感恩台灣有一個陳時中!――謝金河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   (依姓名筆劃排序)

國際警察合作機制之法制研究

為了解決陳履安現況的問題,作者王得志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在犯罪全球化的威脅下,如何聯手預防和打擊日益增多的跨國犯罪,成為各國政府必須共同面對的迫切問題;我國囿於特殊的國際地位及國際政治之現實,尚無法簽署相關國際公約,或與各主要國家締結相關條約。導致現行內國法中相關國際合作法制,甚為缺漏,尤以國際警察合作法制為甚。迄今整體法制觀點,仍停留在歐洲1980年代,視國際警察合作所涉及的情資交換等合作措施,僅屬於非正式的小司法互助或警察溝通管道,而無須適用法律保留原則。我國目前以警政署作為權責或執行機關,而與他國就涉及「預防與打擊跨國犯罪」所簽署之雙邊警察合作協議,均僅為原則性之框架規範;普遍存有要件不明、概念模糊且法律定位不明等情。而2009年與

2011年分別與中國大陸與美國所簽訂的「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與「臺美強化預防及打擊重大犯罪合作協定(PCSC)」;則均因未送請立法院審議通過,而未具有法律位階,導致警察機關在國際執法合作領域中,尚無具體法源依據。又2018年生效的「國際刑事司法互助法」,在全文38條的規範內容中,未有隻字片語提及警察機關;於國際合作領域之刑事或立法政策上,即相似1959年的歐洲刑事司法互助公約。仍視國際執法合作事項,係專屬於刑事司法部門之排他性任務,從而未於該法中,賦予國際警察合作措施相對應的法律依據。本文嘗試就歐盟警察合作法制變革進行探討,並介紹「德國與波蘭雙邊警察合作條約」與「日美強化預防及

打擊重大犯罪合作協定」之規範內容。嗣就我國現行國際警察合作機制之法制闕漏,進行討論後;藉由德日兩國警察合作法制之比較分析,進而提出我國未來國際警察合作機制內國法化之修訂方向,並研擬具體修法芻議,期之為各界分析比較或立法政策參考。本論文共計六章,其主要內容如次:第一章 緒論:首先就歐盟各成員國自1976年開展非正式警察合作以來,迄今已將警察合作領域正式獨立出刑事司法互助範疇,並創設出世界獨一無二的超國家警察合作機制之背景,以之闡明國際警察合作在國際執法合作領域所形成的典範轉移現象,其次說明本文問題意識與主要研究範圍,再接續論述研究方法與架構,以之為探討國際警察合作機制法制研究之端緒。第二章 國際

法律協助:主要內容在於說明法互助之類型,共包括「刑事、民(商)事及行政事項」等四大類,並探討其發展過程,藉以釐清法互助之定位;嗣就法律協助與司法互之概念進行探討,用以說明國際執法合作領域,並非僅專屬於司法機關排他性任務之「司法互助」單一範疇。並分別論述國際刑事司法互助之意義、發展類型與法互助原則等,據為本文探討國際警察合作機制之法理基礎。第三章 歐洲警察合作之進程:主要探討被稱為歐洲中心論的歐盟警察合作法制之進程,將分就歐洲警察與警務、警察合作發展歷程與背景、歐洲警察合作法框架等文獻進行歷史分析。再就歐盟超國家警察合作機制與新型態法互助之類型進行探討,繼而研析國際警察合作與刑事司法互助之區別與

界限,以之全面掌握歐洲警察合作法制之發展歷程與具體內涵。第四章 國際警察合作機制:依次就國際刑警組織及歐盟警察署進行介紹,並探討被稱為歐洲合作典範之申根警察合作機制;再擇定與我國雙邊警察合作協定具有強烈關聯性的「德波雙邊警察合作條約」及「日美強化預防及打擊重大犯罪合作協定」進行研析,以之呈現全球性、區域性及政府間警察合作機制之全貌。第五章 我國警察合作法制之商榷:主要分就我國現行雙邊警察合作協定之法效力、國際刑事司法互助法之闕漏、整體警察行政與刑事法律體系之爭議進行研析;其次就德國與日本國際警察合作法制與雙邊警察合作條約之法制設計與規劃,進行分析比較,並研議我國未來國際警察合作法制之修法方向。

第六章 結論與未來展望:綜合本文各章之研究結論,再就我國未來國際警察合作機制之法制化,提出具體修法芻議;並對於國際警察合作所涉及的個人資料保護法制方面,提出參考建議,終而展望未來國際警察合作之課題。關鍵字:國際警察合作、刑事司法互助、共同打擊犯罪、跨國犯罪、犯罪情資

國史館現藏總統副總統檔案目錄:陳誠(二冊)

為了解決陳履安現況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陳誠,字辭修,別號石叟,浙江青田人。生於西元1898年l月4日,卒於1965年3月5日,享年68歲。曾經參與東征、北伐、平亂、剿共、抗日、戡亂諸役。來臺以後擔任臺灣省政府主席、兩任行政院院長、兩任副總統等要職,著手推行幣制改革、軍隊整編、土地改革等重要措施,對國家的安全和社會的穩定有相當大的貢獻。   本目錄收錄之文件檔案年代起自1897年至1989年,分為石叟叢書、書函與日記、專著與講詞、行誼、政務、外交與國際事務、軍事國防、臺灣省政府、湖北省政府、國民黨黨務、邊政資料等11個副系列分類。   【第1冊】 石叟叢書 總目 文電 言論 專著 計畫 傳記 語錄 雜著 附存 續編 書函與

日記 家書 函電 手稿 日記 專著與講詞 講詞 專著 其他 行誼 傳略 大事記與日誌 行誼剪輯 陳誠追思剪輯 譚祥追思剪輯 其他 政務一 行政院 行政院設計委員會一 【第2冊】 政務二 行政院設計委員會二 行政院美援會 行政院僑務委員會 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 東北行轅 其他 外交與國際事務 外交事務 國際參考資料 國際輿論 其他 軍事國防 對日作戰 剿匪戡亂 軍事訓練 整軍建軍 軍事政策與制度 參考資料與研究調查 其他 臺灣省政府 工作報告 會議與紀錄 法規與政策 臺灣省政紀要 土地改革 八七水災 石門水庫 其他 湖北省政府 工作報告 會議與紀錄 法規與政策 省政資料 教育文化 其他 國民黨黨

務 工作報告 會議紀錄 其他 邊政 總類 蒙藏 東北(偽滿) 其他   導言   陳誠,字辭修,別號石叟,浙江青田人。生於西元1898年l月4日,卒於1965年3月5日,享年68歲。先生22歲投身軍旅,而立之年出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師師長,其後歷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警衛司令、第十一師師長、第十八軍軍長、集團軍總司令、武漢衛戍總司令、戰區司令長官、湖北省政府主席、軍政部部長、參謀總長、東北行轅主任等職務,曾經參與東征、北伐、平亂、剿共、抗日、戡亂諸役。來臺以後擔任臺灣省政府主席、兩任行政院院長、兩任副總統等要職,著手推行幣制改革、軍隊整編、土地改革等重要措施,對國家的安全和社會的穩定有

相當大的貢獻。   先生一生身處歷史的變局,雖在戎馬倥傯之際,對資料的蒐集和保存頗為留意,特設「石叟資料室」整理其治軍從政所蒐集之珍貴資料,1963、1964年更親自口述平生經歷,並於晚年彙編而成《石叟叢書》暨總目共73冊。1965年先生積勞病逝,哲嗣陳履安先生商請原編輯等續編叢書12冊,合前編共為85冊。《石叟叢書》為反映歷史變遷、紀錄國家發展的珍貴資料,更為研究先生及民國史的重要史料。   2003年12月3日,國史館與陳履安先生就《石叟叢書》及相關文物移轉事宜達成共識。2004年5月3日,雙方簽訂編印《石叟叢書》等相關事宜備忘錄,此後,國史館積極進行陳誠副總統文物點收工作,先後進行1

8次,共動員了82人次進行清點,至2005年3月9日完成所有文物的點交手續;並於3月5日,陳誠副總統逝世40周年,舉行「陳副總統辭修先生文物捐贈暨《石叟叢書》線上啟用發表會」,會上,陳履安先生代表家屬正式捐贈陳誠副總統文物予國史館,成為2004年1月20日「總統副總統文物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來,首批進入國史館典藏的總統副總統文物。   陳誠副總統文物區分為3大類,一為包括《石叟叢書》及「石叟資料室」所蒐藏的相關文件史料約7千7百餘冊(件),二為照片1萬7千6百餘張,三為包括軍服、刀槍、印信、勳章等器物共約4百餘件。   本全宗史料已全部完成初步整理,計:文件1,901卷、照片191卷、底片

7卷、圖書2,635冊、視聽70件、器物429件。其中文件檔案已完成細部整編,共建置19,661筆目錄資料,掃描25萬7千餘頁影像圖檔。   文件檔案年代起自1897年至1989年,分為石叟叢書、書函與日記、專著與講詞、行誼、政務、外交與國際事務、軍事國防、臺灣省政府、湖北省政府、國民黨黨務、邊政等11個副系列分類。   一、石叟叢書   分為總目、文電、言論、專著、計畫、傳記、語錄、雜著、附存、續編等10個副副系列分類。   (一)總目:石叟叢書總目錄。   (二)文電:收錄陳誠呈蔣中正函電、簽呈及報告,陳誠與各界往來書函、電文以及致僚屬手令、條示等。   (三)言論:收錄192

8年起陳誠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警衛司令,至1963年任副總統兼行政院長時之講詞。   (四)專著:收錄抵禦外侮與復興民族,抗戰方略,總裁革命之理論與實踐,法令不能推行之研究,臺灣土地改革紀要。   (五)計畫:收錄國防建設計畫,新湖北建設計畫大綱,國家建設計畫大綱,大武漢建設計畫大綱,軍事委員會陸軍整理計畫,軍事委員會抗戰軍人及其家屬撫卹救助計畫。   (六)傳記:收錄陳辭修先生言行紀要,從政回憶──我與湖北、臺政一年、四年行政院長之回憶,從軍回憶──北伐、平亂、剿匪、抗戰。   (七)語錄:收錄湖北省政府委員會議主席指示摘鈔,臺灣省政府委員會議主席指示摘鈔,行政院院會院長指示摘鈔,革

命實踐研究院各期組座談會主任指示摘鈔,客座談話,隨感錄。   (八)雜著:收錄書告20篇、論著14篇,均係就其職責所發告勉所屬及軍民之詞,以及與所任職務有關的論述;雜文28篇,多為序跋及哀悼文字。   (九)附存:收錄蔣中正手書諭令及陳誠手稿影本,各方友好函電、建議及報告,及與陳誠有關之報章剪輯。   (十)續編:收錄石叟文集,石叟言論集,副總裁中常會指示彙編,行政院院會院長指示摘鈔,行政院施政報告,加速經濟發展計畫,八七水災,軍事會談重要發言摘鈔,反攻大陸準備工作督導委員會會議指示摘鈔,舊日記剿匪作戰有關問題之摘要類鈔,石叟筆記,談話錄,訪美、越、菲專輯,友聲集,輿情集。   二、書

函與日記   分為家書、函電與函件、手稿、日記等4個副副系列分類。   (一)家書:前20卷為陳誠與夫人譚祥30餘年的往來信函,第21至28卷,多為1960至1963年陳誠任副總統期間,致陳履碚、陳幸、陳平等子女及女婿余傳韜的書信。   (二)函電與函件:內容可分為簽呈、函電、建議3類,時間涵蓋1929至1963年。包括陳誠上蔣中正的簽呈、函電、建議,陳誠的重要電稿、函稿及文電。   (三)手稿:內容包括陳誠隨手所記行程表、工作提示等紙條,演講致詞的手稿,收錄於石叟叢書續集的函稿、簽呈、筆記、手令、電稿等原稿,蔣中正的函稿及手令。   (四)日記:包括淞滬戰役陣中日記,1931至19

33年、1935年、1937至1940年、1942至1946年、1949至1950年、1954至1964年陳誠日記。   三、專著與講詞   分為講詞、專著、其他等3個副副系列分類。   (一)講詞:包括除了依時間編排收錄的言論集、訓詞集、政論集、言行錄外,尚有其他主題性的講詞輯錄。   (二)專著:包括中日戰爭之始末與教訓,如何實施耕者有其田,青年的責任與國家的前途,軍事要覽,湖北省政府施政要旨,湖北教育—三民主義的文化建設與我們的責任。   (三)其他:收錄屬於他人的講詞或專著,包括東南亞地方自治,胡適講稿,中國古代兵學思想,孔孟治兵語錄,戚繼光先生語錄,中國戰時資源問題,日德意

三國之農民運動,共黨威迫利誘下的中國大陸農村,社會革命與農民運動,對華北敵偽的觀察,Taiwan die Insel der Freiheit und der Hoffnung(臺灣──自由希望的寶島),The Vital Problem of China(中國存亡問題),民初及開國文獻等。   四、行誼   分為傳略、大事記與日誌、行誼剪輯、陳誠追思剪輯、譚祥追思剪輯、其他等6個副副系列分類。   (一)傳略:包括青田文史資料—陳誠專輯,集忠誠勇拙於一身—陳誠傳,陳誠畫傳,陳誠詳歷影本,China and the Chinese──Chen Cheng(中國與中國人──陳誠傳略)。

  (二)大事記與日誌:包括湖北省政府大事記,臺政紀要,1956至1964年副總統任內日誌。   (三)行誼剪輯:包括60壽誕各方賀詞集,參謀總長任內時期言行,行誼剪輯,治鄂政績紀念文,陳誠剪報輯,就任副總統前後新聞彙輯,榮登揆席各方賀辭,膺選第3任副總統剪報專輯,有關陳誠輿論剪報輯,萬里新聞—陳誠行誼剪輯。   (四)陳誠追思剪輯:包括陳誠紀念集、紀念文集、紀念文集選粹、逝世三週年紀念冊、逝世十週年忌辰剪報、殯葬典禮程序,黃朝琴懷念陳誠文,各報章雜誌悼念陳誠追思剪輯,海外人士悼念陳誠追思剪輯,海外僑報對陳誠逝世言論反應輯要。   (五)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包括陳誠對光復大陸設計研究

委員會各項問題之指示,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各區組等研擬工作表解,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方案處理表解,大陸光復後國家建設總方案分區建設方案草案等。   (六)東北行轅:包括陳誠兼東北行轅主任資料及附件。   (七)其他:包括政治會議工作報告,中央公務人員生活必需品配給概況,制憲提案,甘肅省民政報告等。   六、外交與國際事務   分為外交事務、國際參考資料、國際輿論、其他等4個副副系列分類。   (一)外交事務:包括雅爾達會議秘密文件,陳誠訪美剪報、紀實,美國總統艾森豪訪華資料,陳誠與美國軍援調查團談話要點,中華民國與美利堅合眾國間共同防禦條約暨有關資料彙編,中美外交關於共黨問題資料

彙輯,中華民國與日本國間和平條約,日本對各國賠償問題,中蘇問題重要資料彙輯等。   (二)國際參考資料:包括麥克阿瑟免職事件之研究,中美兩國在亞洲區域合作反共計畫資料彙編,中美關係資料彙編,日內瓦會議情報、參考資料,我與中東各國外交資料彙編,國際外交資料彙編,國際問題研究資料,國際問題參考資料,國際裁軍談判之概況,國聯調查團報告書,聯合國與臺灣問題等。   (三)國際輿論:包括斯坦因與毛澤東、朱德會見記,中美週報,北大西洋公約資料剪報,外國報紙關於臺灣之報導,英美報紙對於麥克阿瑟訪臺後之臆測,美國特使魏德邁來華之分析抉要,美國對華政策輿論輯要等。   (四)其他:包括麥克阿瑟向美國國會報

告辭,多哥共和國孟奧大勳章證書。   七、軍事國防   分為對日作戰、剿匪戡亂、軍事訓練、整軍建軍、軍事政策與制度、參考資料與研究調查、其他等7個副副系列分類。   (一)對日作戰:包括有關抗戰準備及其實施全般性,林蔚文抗戰日記節錄,陳誠答覆關於抗戰之問題,上海抗戰中日文宣傳資料,淞滬戰役陣中日記,淞滬戰役戰況副電集,淞滬戰役部署情形,武漢會戰戰鬥詳報,中日戰爭上海戰役回憶錄,中日戰爭武漢會戰回憶錄,中原之戰剪報集,南寧會戰經過,桂南作戰經驗與教訓,賓陽戰役經過,反攻南寧戰役經過,外籍記者團訪問湘北勝利戰蹟特輯,抗戰末期美援抗戰軍事損失及接收日本賠償資料,抗戰期中敵偽情報,抗戰叢刊,武漢

衛戍總司令任內防守武漢,第一、六、九戰區司令長官任內資料,遠征軍司令長官任內資料,南昌附近會戰經過,永修南昌間作戰經過,粵北戰役經過概況,長沙會戰經過,鄂西會戰回憶錄,1944年第一戰區軍事概述,處理日本投降文件彙編,抗戰三年自我之檢討等。   (二)剿匪戡亂:包括國民革命軍討逆軍第十八軍援贛經過概略,第三路軍贛南剿匪作戰經過概要,贛粵閩湘鄂北路剿匪軍第三路軍五次進剿戰史,蛟湖戰役回憶錄,宜昌行轅剿匪經過紀實,剿匪軍第一路晉西剿匪作戰紀要,晉陝綏寧四省邊區剿匪總指揮任內資料,晉陝綏寧四省邊區剿匪經過,共軍關於進攻堅固陣地的戰鬥指示,共黨之電文與行為綜合表,收復華北及建軍與整編各項意見彙輯,參

謀總長兼東北行轅主任任內軍事資料,國防部作戰會報紀錄,處置共黨問題意見彙輯,湖北省綏靖會議記事錄,剿匪戰略戰術的總檢討,戡亂時期重要軍事統計,對戡亂軍事之總評及訓示等。   (三)軍事訓練:包括各國軍備概況,軍事委員會軍官訓練團將官研究班訓練大綱,軍事委員會戰時工作幹部訓練團訓練綱要,廬山軍官訓練團教育長任內資料,峨嵋軍官訓練團教育長任內資料,峨嵋訓練集選輯,中央訓練團教育長副團長任內資料,1937年盧山暑期訓練團第二期各組受訓人員職務統計表,廬山暑期訓練團有關文件彙編,國軍軍事訓練及國防諸準備實施方案等。   (四)整軍建軍:包括陸軍整理處整軍經過紀要,全國軍事整理草案各項方案目錄,東南

區軍費預算資料,整軍紀要,軍政部長、參謀總長任內有關整軍圖表,整軍參考資料。   (五)軍事政策與制度:包括南岳政工會議決議案,軍事委員會政治部設計草案彙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籌備草案,政治部長任內各屬人員工作報告,軍委會聯合業務會議紀錄,軍政部長任內補給資料,參謀總長任內參謀會報紀錄,軍政部長任內工作計畫施政大綱,軍政部長任內軍事復員計畫,軍政部長任內軍政部組織,參謀總長任內參謀會報紀錄,參謀總長任內部務會報紀錄,對於建國工作之研究,戰時編餘官兵復員官兵榮軍安置及退役制度資料等。   (六)參考資料與研究調查:包括人才調查資料,空軍年鑑,軍事統計月報,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史稿,日軍島嶼守備部隊

戰鬥教令,世界戰史資料,抗戰時期經濟參考資料,抗戰勝利後國內政治問題概觀,國民革命六大戰史輯要,剿匪戰史等。   (七)其他:包括徐中齊策反年達輪案,軍歌歌詞。   八、臺灣省政府   分為工作報告、會議與紀錄、法規與政策、臺灣省政紀要、土地改革、八七水災、石門水庫、其他等8個副副系列分類。   (一)工作報告:包括軍工協建臺北地區防洪治標計畫工程概況,實施耕者有其田前後承領耕地農戶收益負擔比較調查表,臺灣省政府工作考成報告,臺灣省政府施政報告,臺灣省農業組織調查報告書,臺灣省糧食政策推行情形之說明等。   (二)會議與紀錄:包括臺灣省1949、1950年度行政會議特輯,臺灣省政府委

員會第82至127次會議紀錄,臺灣省政府委員會主席指示彙輯、指示備忘錄,臺灣省糧食座談會紀錄及有關參考資料等。   (三)法規與政策:包括臺灣省政府1949年度施政方針、1950年度施政方針草案,調整省區方案草案。   (四)臺灣省政紀要:包括機構調整概況,徵兵概述,合作事業與合作農場,實行三七五減租,穩定物價,對外貿易,防洪與灌溉,糧食增產,公地放租,交通建設,地方自治,勞工保險,臺灣水泥、煤炭、林業、肥料、紡織、茶葉、糖業及鐵路等。   (五)土地改革:包括土地改革之理論與實際,土地改革資料彙編,土地法,土地問題與土地行政,放領公地扶植自耕農手冊,都市平均地權法令彙編,實施耕者有其田

條例暨施行細則,臺灣土地改革之檢討改進方案,臺灣省三七五減租考察報告,臺灣省辦理公地放領地籍歸戶限田計畫工作概況等。   (六)八七水災:包括八七水災報告書,災區重建工作實施狀況檢討表,災區重建計畫、計畫綱要,災區重建工作報告,救濟暨重建工作報告書,災區重建工作有關規定彙編,災區住宅重建初步工作報告書。   (七)石門水庫:包括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全體委員會議及常務委員會議紀錄,水庫工程定案計畫報告,水庫工程計畫,水庫建設委員會報請備案資料彙編,石門水庫建設誌。   (八)其他:包括陳誠視察農村報導,今日之臺灣,資源委員會在臺灣各生產事業單位概況,臺灣省地方自治協會獻旗代表名單,臺灣省首屆

民選縣市長紀念冊,蘇俄之農業政策等。   九、湖北省政府   分為工作報告、會議與紀錄、法規與政策、省政資料、教育文化、其他等6個副副系列分類。   (一)工作報告:包括湖北省政府工作、施政報告,湖北省政府業務檢討參考資料,湖北各縣視察督導報告提要,湖北省政府收復失地後工作綱要,湖北省財政報告書,湖北省辦理農田水利有關重要文電彙輯,湖北省糧政資料等。   (二)會議與紀錄:包括全國第三次內政會議提案,湖北省行政會議決議案,湖北省政府委員會主席指示備忘錄,湖北省政府委員會會議議案全文彙輯,湖北省政府委員會談話會議案全文彙輯,湖北省1941年度黨政軍工作總檢討暨行政會議大會彙編,湖北省政府

委員會議事錄等。   (三)法規與政策:包括湖北省政府行政計畫、施政計畫及報告、施政計畫草案,大武漢市建設計畫草案、計畫大綱草案,新湖北建設計畫大綱、計畫大綱草案,湖北省縣各級組織法規彙編,武漢及收復區各縣緊急善後工作要點,湖北省自治財政法令彙編,湖北省平定物價紀實,湖北省物價管制之實施與平定物價辦法,湖北省憑物證物交換與分配法令彙編,湖北省平價物品供應處法令彙編等。   (四)省政資料:包括新湖北建設紀要,湖北省建設資料彙輯,湖北各縣徵收實物二五減租新縣制實施情況彙編,湖北省政資料彙輯,湖北省政資料彙輯續編,湖北省政府業務檢討參考資料,湖北省鹽政有關重要文電彙輯,湖北省管制物價重要文電彙

輯,鄂東鄂北問題有關重要文電彙輯,湖北省調整省縣級機構有關重要文電彙輯,湖北省普通考試有關重要文電彙輯,湖北省政府改革公文格式有關文電彙輯,天祜垸案。   (五)教育文化:包括新湖北教育紀實,計畫教育概論,計畫教育叢書稿,湖北省中等教育資料彙編,湖北省立教育學院及國立湖北師範學院一覽,湖北省立聯合中等以上學校相關統計,湖北省立聯合中等以上學校高工分校及農學院概況彙輯,湖北省各中等學校教職員暑期教學討論會重要文電彙輯等。   (六)其他:包括湖北省年鑑,湖北省政府大事紀,湖北省政府職員錄,湖北省臨時參議員候選人名單。   十、國民黨黨務   分為工作報告、會議紀錄、其他等3個副副系列分類

。   (一)工作報告:包括對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施政報告、五院工作報告、黨務報告,戰時黨政三年計畫大綱草案,黨務工作會議資料彙編,中國國民黨對於共產黨應取之方針與態度,三民主義青年團團章草案,中央訓練委員會資料彙編,中央訓練團黨政訓練班相關資料等。   (二)會議紀錄:包括中央政策委員會、中央改造委員會、行政院從政黨員政治小組、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五中全會、全國代表大會等會議日程、會議紀錄暨參考資料、決議案彙編。(三)其他:包括革命實踐研究院國家建設研究班第三期同學錄,光復大陸政治行動綱領空投傳單等。   十一、邊政   分為總類、蒙藏、東北(偽滿)、其他等4個副副系列

分類。   (一)總類:包括邊政資料彙編,邊疆政治參考資料,邊疆資料彙輯,東北及內蒙現況研究週報。   (二)蒙藏:包括中俄間有關蒙古大事記,內蒙匪情概況續編,外蒙古40年來之政治動態,外蒙資料彙編,蒙古呼倫貝爾地方畜牧經營概況,蒙古盟旗制的意義和沿革,西藏大事記,西藏現勢,西藏與中印邊界問題,藏胞反共抗暴運動之研析,蒙藏工作應有之認識,蒙藏參考資料等。   (三)東北(偽滿):包括東北土地總檢討,東北工礦、水利、交通、郵政、電業、教育概況,東北涉外大事記,偽滿現狀,偽滿內政、司法、金融、財政、教育文化總檢討,偽滿商業概況。   (四)其他:國民參政會川康建設視察團報告書。   本書

由本館修纂同仁共同執行出版,除檢視和審訂各件的摘由描述、改正訛誤或新增內容或重新撰寫,並盡力查核檔案中所提及的人名,提升參考價值。這些經過仔細校訂的檔案目錄,除了出版成書本式目錄,亦將透過本館檔案目錄檢索系統提供閱覽者查詢。期望透過檔案目錄的出版與檔案圖像的公開,便利海內外研究者的運用,不僅提高檔案史料的信實基礎,更加強學術研究的深度與廣度。  

建構性別友善的職場:以陰柔特質男性遭受職場霸凌的經驗敘說為基礎

為了解決陳履安現況的問題,作者王瑞興 這樣論述:

陰柔特質男性屬於社會當中的性少數,在成長過程與工作職場中,由於與傳統性別刻板印象不符合,而常常遭遇各式各樣的壓力、污名、歧視、社會疏離、攻擊與霸凌。本研究使用半結構式深度訪談進行質性研究,透過訪談四位陰柔特質男性因為性別特質而遭受職場霸凌的經驗,發現以下結論:1.陰柔特質男性容易因為職場內存有強烈的性別刻板印象而遭受職場霸凌;2.性別霸凌可以同時複合在其他職場霸凌形式之內,過往的調查或是研究分析,將性別霸凌選項與其他霸凌形式同時分開條列,導致低估了職場中性別霸凌的嚴重程度;3.霸凌者多為男性,除了具有強烈的性別刻板印象,同時接納包容力不佳,團隊溝通能力也較差;4.職場空有性別友善的口號與規範

,並未確切地教育、宣導與執行,導致當事者困難求助;5.礙於職場的性別不友善,加上當事人從過往經驗中學習,多數採取隱忍、忽略或迴避等應對方式;6.落實性別教育並改善社會氛圍,可以影響職場性別友善程度。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議:在公司企業層面,除了落實法規設置申訴機制,還要彰顯決心並且加強宣導與落實,例如仿效學校三級輔導機制或國軍三級防處機制,提升主管對性別多元化敏感度,進而編制專責單位,提供諮商輔導資源。而在陰柔特質男性層面,建議可以多接觸相關族群,以瞭解、接納自身特質,發揮性別特質優勢,並且建立支持系統,善用專業諮商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