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歷年人口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雲林縣歷年人口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鄭晃二寫的 做工的場所:工地認知心理與健康促進 和尹章義,林滿紅,林翠鳳,武之璋,孟祥瀚,洪健榮,張崑振,張勝彥,戚嘉林,許世融,連心豪,葉乃齊,趙祐志,賴志彰,闞正宗的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三編)》,(共十五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蘭臺網路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學程 江東亮所指導 劉晏孜的 社經發展與死亡:以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為例 (2016),提出雲林縣歷年人口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社經發展、年齡標準化死亡率、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健康不平等。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雲林縣歷年人口,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做工的場所:工地認知心理與健康促進

為了解決雲林縣歷年人口的問題,作者鄭晃二 這樣論述:

  帶您關注工地文化、辛勤工作的職人們最真實的一面,藉由歷年工地田野調查、行動計畫,用積極的角度與實際層面,尋求工地職場環境與心理、健康的扶持及支撐力道。     本書係根據認知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等相關理論的回顧,選取其中對應工地環境與工人行為的相關論述,再佐以歷年在工地田野調查與行動計畫回饋的心得編寫而成。     主要有兩個核心主題,一是營建業的「工人」,工人指的是「在營造職場的工地中付出勞動力的人」,並非個人身份的標籤。每個人長期在特定的環境中工作,都會出現這個社群特有的習慣。工地的環境是一個極為特殊的職場,在其中工作的人受到這個環境極大的影響,這方面的探討是屬於認知心理範疇。本書的

第二個主題是「健康」。根據勞動部110年的資料,全國營造工程業受僱的員工人數超過94萬人,他們的身心健康狀態直接關乎大約270萬的家戶人口。建築、醫療、公衛與護理專業,社會與支持團體對於職場工人健康的促進行動,是對社會與經濟的重要扶持力量。   做伙推薦     營造產業重要環節─工地場域的突破性研究    王本壯 國立聯合大學建築學系教授     具開創性且實用的著作,施政者須要傾聽工人的聲音    李明憲 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教授     對工地場域與勞動人口健康促進有重要貢獻   林金定 馬偕醫學院長期照護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切中產業環境人文與社會關懷的核心價值   邱英

浩 臺北市立大學代理校長     創造公衛服務進入工地有利的支持環境   胡益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教授     探討的問題與對策也是護理領域重要課題   苗迺芳 臺北醫學大學學士後護理學系副教授     處於產業環節弱勢的基層勞工能夠具體受益的好書   郭孟瑜 臺灣空間規劃設計產業工會理事長     長期支持職場健康促進的重要研究成果    賈淑麗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副署長     對於職場權利義務關係的側寫十分具參考價值   陳宇安 權麒法律事務所所長(巴毛律師)     企業社會責任發展社區議題的重要工具書   陳偉堅 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社

區營造理念在職場具體實踐的首創   黃世輝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教授兼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主任     有溫度,對公共政策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蔡培慧 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

社經發展與死亡:以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為例

為了解決雲林縣歷年人口的問題,作者劉晏孜 這樣論述:

背景與目的:臺灣歷經社會經濟發展與健康轉型,國民所得與平均餘命雖隨著時間雙雙提升,但臺灣的地理健康不平等現象,尤其在中臺灣之彰化縣、南投縣、與雲林縣仍缺乏深入研究。本研究有三個目的:(1)呈現彰化縣、南投縣、及雲林縣自2000年到2015年來,縣層級與轄下鄉鎮市層級之社經發展趨勢;(2)分析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指標與健康之關係;及(3)探討是否存在區域之間的健康不平等。方法:本研究屬於次級資料分析,自變項包括經濟與社會發展兩大面向。經濟發展選用四項指標:平均每報稅單位年度綜合所得、平均每戶每年家庭可支配所得、工商及服務業人均生產毛額、以及低收入戶比率;社會發展選用三項指標:15歲以上人口受高等教

育比率、自來水供水普及率、以及每萬人口執業西醫師數。依變項為縣層級及鄉鎮市層級之標準化死亡率。先以描述2000到2015年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及其轄下各鄉鎮市之社經發展與死亡率之變化趨勢,再以縱橫資料分析(panel data analysis)檢視社經發展與死亡率的關係,最後並以地理資訊系統視覺化呈現地區之死亡率變化。結果:(1) 2000-2015年期間,雲林縣與南投縣之間年標準化死亡率差異不大,但皆顯著高於彰化縣(p = 0.002);以2015年為例,雲林縣、南投縣、與彰化縣之年標準化死亡率分別為千分之5.07、千分之5.01、與千分之4.46。(2) 同一時期,各縣鄉鎮市之間年標準

化死亡率差異不但明顯,而且逐年擴大,彰化縣、南投縣、與雲林縣的最高與最低比值,分別由1.25、1.97、和1.27增加至1.31、2.10、和1.36;(2)迴歸分析顯示,無論縣市層級或鄉鎮市區層級,社經發展程度越高,死亡率越低,其中以高等教育比率及平均綜合所得與標準化死亡率的相關最高。結論:以彰化縣、南投縣、與雲林縣為例,無論在縣層級或鄉鎮市層級,標準化死亡率皆存在明顯差異。而社經發展程度越高,死亡率越低。其中又以教育程度與死亡率之相關性最高,顯示地區間存在健康不平等之現象。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三編)》,(共十五冊)

為了解決雲林縣歷年人口的問題,作者尹章義,林滿紅,林翠鳳,武之璋,孟祥瀚,洪健榮,張崑振,張勝彥,戚嘉林,許世融,連心豪,葉乃齊,趙祐志,賴志彰,闞正宗 這樣論述:

  本叢書收錄當代兩岸三地一流臺灣史權威歷史學家:尹章義、林滿紅、林翠鳳、武之璋、孟祥瀚、洪健榮、張崑振、張勝彥、戚嘉林、許世融、連心豪、葉乃齊、趙祐志、賴志彰、闞正宗共十五位名家著作精華出版,由卓克華教授任本叢書的總編輯。     蘭臺出版社以服務學術為出版宗旨,2016年推出《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初編)》、2018年推出《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二編)》,兩套書自上市以來,深獲兩岸的學術界好評,因而再度懇請十五位兩岸名家,貢獻出版其在臺灣史研究上最經典的論文。這三次編著叢書的出書作者,都是臺灣史各領域的研究權威,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為目標,教授們窮其一身學術研究之力,落

實在臺灣史方面的研究。期望本叢書的出版能夠開啟兩岸學子研究臺灣史更上一層樓,並為臺灣史研究創新的研究思潮。     1.《尹章義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2.《林滿紅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3.《林翠鳳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4.《武之璋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5.《孟祥瀚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6.《洪健榮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7.《張崑振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8.《張勝彥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9.《戚嘉林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10.《許世融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11.《連心豪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12.《葉乃齊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13.《趙祐志臺灣史研

究名家論集》   14.《賴志彰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   15.《闞正宗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