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青花瓷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unknow寫的 2022文物拍賣大典 和RobertFinlay的 從景德鎮到Wedgwood瓷器:第一個全球化商品,影響人類歷史一千年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寶珀為鼠年首製青花瓷器錶盤也說明:寶珀為鼠年首製青花瓷器錶盤. 吉鼠攀禄,為慶祝象徵十二生肖之首的鼠年來到,寶珀的Métiers d'Art 工作坊將首度用. 上中國名聞天下的青花瓷技藝,精心應用在全球限量僅八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典藏藝術家庭 和貓頭鷹所出版 。

遠東科技大學 創新商品設計與創業管理系碩士班 余國訓所指導 李文欽的 元青花瓷源起、創新及賞鑑之研究 (2021),提出青花瓷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元青花瓷、文獻剖析、源起、創新、賞鑑。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歷史學系 陳玉女所指導 黃浩庭的 十七世紀東亞瓷器紋樣流通研究—以景德鎮和有田瓷器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十七世紀、景德鎮瓷器、有田瓷器、中國視覺風格、日本視覺風格的重點而找出了 青花瓷器的解答。

最後網站金門的青花瓷器則補充:近日在金門召開兩岸博物館青花瓷器文物典藏交流研討會,個人提出的是本地青花瓷原料與出水青花瓷二大課題。 金門所產的鈷料,俗稱碗青或碗藥,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青花瓷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2022文物拍賣大典

為了解決青花瓷器的問題,作者unknow 這樣論述:

逆勢而上,不錯過每一個收藏/投資的關鍵契機 華人藝術文物拍賣年鑑最優版本,收錄全球年度文物精品近5,150件!   延續自2020年起的疫情效應,人們逐漸摸索出與病毒和平共存之道,2021年國際間的互動趨於保守,但總算是在觀望中維持著穩定交流。儘管疫情打亂了人們生活中的一切秩序,投資市場的四季不再明確可掌握,卻也可視為全新的契機,任何時間點都是值得期待的進場時機。   中國文物拍賣市場亦不例外,保守氛圍下,原本就甚受追捧的骨董精品,如今依然且更是市場的人氣寵兒,其中,北京保利「清乾隆 御製洋彩胭脂紅地軋道雕瓷鏤空有鳳來儀百鳥朝鳳圖雙螭耳大轉心瓶」以成交價人民幣2億6,565萬元,奪得2

021年的文物Top 1,在歷年的破億文物拍品當中,成績也相當出色,並未因疫情而「打折」。其餘雜項雖不若瓷器成績亮眼,北京保利「清乾隆 欽定補刻端石蘭亭圖帖緙絲全卷」以成交價人民幣2億4,150萬元,一舉竄至歷年工藝品成交排行榜的第三名,引來各界驚嘆。   「拍賣大典編輯部」一本初衷,精心收錄2021年度全球文物拍賣精品近5,150件,協助讀者重點參透2021年拍賣市場的現況與展望。全書依宋元明清瓷器、高古陶、銅器、佛像雕塑、玉器、鼻煙壺、文房雜項…等共8大類排行榜與市場分析專文,理性分析全年度藝術市場亮點及未來趨勢,無論視為市場新鮮人的入門指南,或是資深藏家、學者、藝術投資業者及愛好者的輔

佐圖鑑,均是絕無僅有、精采絕倫的拍賣市場寶典。 本書特色   1.《2022文物拍賣大典》收錄全球67家拍賣公司精品近5,150件,數量最豐,取樣最廣:   收錄港台、大陸、歐美各大拍賣公司年度春秋季的拍賣精品,佐以圖表分析,完整呈現8大類近5,150筆拍品精美圖文紀錄。   同時收錄該年度「藝術文物市場解析」專文,由全球經濟動向切入,深入分析市場現象;以及年度〈中國瓷器十大賞析〉、〈中國工藝品十大賞析〉,詳盡介紹前十大頂級拍品;還有「歷年中國文物前十大排行榜」及該年度「中國文物分類排行榜」,為讀者提供多面向的參考資料。   2.拍品資訊中英對照。   3.附加各類排行榜佐以圖表與專文

解析。   4.全彩精編展露文物質感經典之美。   5.字級放大,閱讀更省力:《拍賣大典》自2019年起,將內文字體略為放大,令讀者查閱更省力!   6.EP同步,鑑藏研究都適宜:   實體書及電子書陸續上市,書體書厚重經典置於書房最為文雅大器,電子書安置網路雲端方便隨身查閱,紙電雙版本一次收藏,資訊一手掌握!   7.同場加映書畫十大排行:   《2022文物拍賣大典》也提供了古書畫、近現代書畫的十大排行榜,跨域查閱,更具鑑藏價值。

青花瓷器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明 成化 鬥彩雞缸盃 / Wine cup with decoration of chicken in a garden outlined in underglaze blue and filled in with tou-ts’ai colors
Ming dynasty, Ch’eng-hua reign (1465-1487)

這件明代成化時期的瓷器鬥彩酒盃,瓷胎輕薄小巧、色彩鮮明豔麗,融合了前宣德時期創始的鬥彩技法及當時官窯新創的杯型。杯身外壁精細彩繪了兩組子母雞圖,並以牡丹、蘭草與湖石巧妙的將兩組圖案分隔。圖中公雞與母雞率領著小雞一同到野地覓食,公雞在前,或昂首護衛或回首關切,母雞在後,或低頭獵物或展翅奮戰,三隻小雞則圍繞在旁,或雀躍嬉戲或張口待哺,讓我們也能感受到牠們的溫馨喜樂。

明代青花瓷器的製作,到中期成化年間,技法更為細緻。這件雞缸酒盃所採用的鬥彩技法,是在素坯上,先用鈷料勾繪紋飾的輪廓,塗上透明釉料,以高溫燒成灰藍色調的青花紋飾;然後在青花輪廓紋飾內填入各種顏色釉料,再放入爐內以低溫燒製而成。這種技法巧妙的將高溫燒製的白釉青花與低溫處理的多種顏色釉料彩繪完美的拼鬥在一起。從這件作品中,我們可以發現釉上彩繪有紅、黃、褐、綠等多種色調,配色鮮明,描繪生動,架構了一幅活潑生動的天倫圖。

這件珍品深受帝王與文人雅士的喜愛和珍藏,據明晚期文獻記載 :「神宗時,御製成化鬥彩雞缸杯一雙,價值錢十萬。」 當時已如此貴重,今日其價值就更不在話下了!

元青花瓷源起、創新及賞鑑之研究

為了解決青花瓷器的問題,作者李文欽 這樣論述:

中國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透過老祖先們創造使用的玉石器、青銅器、陶瓷器、字畫等,體現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民族繁衍、創造文明、藝術傳承、科技發明的例證。本論文以元朝青花瓷為例,研究演變過程中,從「源起」系統化認識及剖析其「創新」科學觀點來佐證「賞鑑」,並以文獻剖析方法,運用考古文獻暨存世元青花文獻,根據唐、宋、元各代出土考古文獻及世界各地博物館典藏元青花瓷文物,進行系統、科學、理性的剖析研究。除此之外,以《源起、創新、賞鑑》三面向進行論述,深入元青花瓷進行詳細賞析。結果發現:從技術分析層面來看,燒製成功元青花瓷需具備「高溫燒成潔白瓷胎製作」、「透明釉的研究」、「鈷藍色料的應用」、「釉下彩繪技法

的發展」、「胎土「二元配方法」的創新」、「窯內溫度1,250度左右還原氣氛燒制」等六個必要條件。並建議國家管理單位應設立元青花瓷研究部門,建立科技檢測數據庫技術、並透過學界多實踐考古及文物市場考察,及邀請從事文物行業經營者及資深元青花瓷收藏家座談會,進一步強化元青花瓷的保存與深入了解。

從景德鎮到Wedgwood瓷器:第一個全球化商品,影響人類歷史一千年

為了解決青花瓷器的問題,作者RobertFinlay 這樣論述:

工業革命之前,影響世界最廣的器具,它的美麗與多變,讓世界為之瘋狂     ◎金鼎獎首屆翻譯獎得主鄭明萱一生顛峰譯作  ◎舊版書名為《青花瓷的故事》   西方世界爭相收藏 從太空艙到陶鍋,無處不見的陶瓷,發明於一千五百年前,一度是全世界貴族爭相購買的奢侈品。長達一千五百年,瓷器技術為中國獨占。與絲綢、茶葉等,都曾經讓整個西方世界為之瘋狂。而瓷器的精美、光滑、細膩,尤其讓歐洲人深深醉心,不但引發歐洲人的豔羨,更引發歐洲人的無限想像和嚮往。就連運送途中損壞的碎瓷片都可做成首飾出售,各國君王更紛紛成立實驗室或派出商業間諜,一心想破解中國獨霸千年的製瓷祕方。   天下第一瓷 當年「中華帝國」的天威之

盛,不光是風靡歐洲大陸,鄰近的東北亞、東南亞地區,無一不為之心悅誠服。「天下第一瓷都」景德鎮,在十八世紀初更是全球最大的工業複合生產區,三千座窯密密麻麻遍布全鎮,每天得消耗掉一萬擔白米和一千頭豬,不但為朝廷燒製奇珍異件,為中國百姓生產家常器皿,更為江戶、馬尼拉、巴達維亞、德里、伊斯法罕、開羅、威尼斯、阿姆斯特丹和巴黎等世界各地的客戶,特製符合當地品味和需求的瓷器。景德鎮的分工之細,工業化之精,不但比亞當斯密的工業分工理論還早出現,更比福特的汽車生產線足足早了一個世紀以上!   第一件「全球化」商品與中國的衰落 瓷器流入歐洲,除了激發十四世紀商業冒險活動的興起,亦與地理大發現、海上霸權的興起,環

環相扣、息息相關。十八世紀中國瓷器行銷各地數量之巨,遍布之廣,已首度充分證明:一種世界級、永續性的文化接觸已然形成,所謂真正的「全球性文化」,首次於世界史中隆重登場。   不過,弔詭的是,當歐洲人發現製瓷祕方的那一刻起,中華帝國的命運也從康雍乾三朝的豐華盛世,悄悄步向近代三百年的動盪不安與衰頹。英國瓷Wedgewood(瑋緻伍德)超越中國瓷在歐洲與世界各地的市場占比,也讓荷蘭臺夫特瓷器工場關門大吉,甚至成為馬戛爾尼獻給乾隆皇帝的禮物。   不一樣的物質文化史 世界史的探討雖已從多種不同貨品切入:茶、咖啡、香料、絲綢等,但比起香料吃下肚,絲綢穿上身,終而褪色或消失,瓷器最特別的是以完整成品形式外

銷,不僅歷時常在,而且成為媒介,跨越遙遠的距離,藉由貿易形式在世界各地流通,促成不同文化的交互影響。   本書深入探討瓷器的多種面向,瓷器的外型與花樣反映了各時期的中國對外來文化的態度,唐代陶器的多彩反映廣納多種文化的姿態,宋代的青瓷的素樸是內縮心態的投射,元明轉向青花,瓷器上那來自異域的圖樣,是再次張開雙臂接受外來文化與技術的表徵。此外,本書更透過瓷器探討朝鮮與日本文化的性格特徵,及歷史對各自文化面形塑的過程,以及描繪東南亞、印度、西南亞的瓷器發展。處處展現作者深厚的知識學養與對物質文化的精采解讀。   青花瓷的寰宇之旅,是全球化首次真正興起的濫觴。讀者可從本書看見中國青花瓷如何發揮驚人的影

響力,以關鍵樞鈕的角色帶動整個世界體系運轉,雄霸世界一千五百年!     【各界推薦】(按姓名筆畫排序)   施靜菲(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陳玉慧(旅歐作家、《CHINA》作者)、陳國棟(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員)、游冉琪(前鶯歌陶瓷博物館館長)、楊莉莉(青花瓷皇后)     【專業好評】   我們必須讀這本書,才能知道,中國瓷器在世界文明史上扮演什麼角色,而中國瓷器做為文化符號,挾其美學及實用價值,又如何在幾世紀內征服全世界……羅伯特.芬雷告訴我們的是有關中國的第一次全球化故事,驚天動地!──《CHINA》作者、旅歐作家陳玉慧   這是一本具綜觀全局視野的出色作品。透過瓷器作為焦點,中國

、印度、伊斯蘭、歐洲、日本、韓國、東南亞以及東非的歷史,在本書進行時空對話。作者著墨這些地區之間的互動、交流和影響,以及因此而產生的串連,促進我們對全球過往發展的認識理解,貢獻極為重大。生產、分配與消費的歷史,科技、貿易與藝術的歷史,以及社會、商品、文化、政治與識讀的歷史,在作者手中揉合成為一體。內容豐富、分析深入、行文優美,既關注於細節,又清楚聚焦於全球主題。《青花瓷的故事》是世界史當代論述的最佳範例。──《世界史學報》編輯傑瑞.賓利   作者追溯中國瓷的興衰,沿著人類欲望、藝術風格、創新發明、工業間諜、商業競爭和殖民勢力,進行全球觀的溯源探討。商品的歷史,就是應該如此書寫──令人激動又引人

入勝,而且高度掌握區域性的脈絡特色,不論是法蘭西、日本、印度,或東非的斯瓦希里海岸,全都涵蓋在內。──《回顧「亞洲即世界」的年月》作者 史都華.戈登   本書讀起來一點也不艱澀。雖然故事裡的主角似乎只有瓷器,不過這其實也是部從貿易的觀點來看全球化的世界史好書,其可讀性甚至遠高過通俗的《貿易打造的世界》,加上譯者鄭明萱優異無比的譯文,讓這本書讀起來甚至就像是第一手就用中文寫成的。──「The Sky of Gene」(2011全球華文最佳部落格大獎──最佳訊息觀點部落格)

十七世紀東亞瓷器紋樣流通研究—以景德鎮和有田瓷器為例—

為了解決青花瓷器的問題,作者黃浩庭 這樣論述:

過去陶瓷史學者大多將焦點關注在景德鎮窯和有田窯外銷瓷的發展狀態,咸少討論十七世紀中日兩國瓷器紋樣如何受到自身國內消費市場影響,進而形成紋樣風格的差異。中日瓷器消費者審美觀差異極大,紋樣發展的模式也極為不同,本論文以景德鎮瓷器和有田瓷器為研究對象,聚焦於紋樣這一特殊的圖繪材料,運用風格分析的研究方法,比較十七世紀中國和日本各自面對內銷市場時所建構的視覺文化,提出「景德鎮模式」和「有田模式」兩種瓷器紋樣發展的途徑。一方面兼顧兩地文化主體性,而非片面的影響論,將有助於反省中日文化交流的互動關係;一方面放在東亞海洋貿易的背景下,思考異文化相互碰撞之際,如何回應各自政治經濟條件,從而形塑出具有在地色彩

的紋樣風格。日用瓷器不同於以賞鑒為主要趣味的藝術品,還身兼日常生活所需實用器具的功能,因此分析紋樣風格的時候,也必須考慮到使用者的器用習慣。明代御器廠從萬曆三十六年(1608)輟燒後,直至康熙十九年(1680)才又開始派遣官員「駐廠監督」,使得十七世紀景德鎮窯業以民間窯場為主體,並因應消費客群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紋樣風格。然而,十七世紀的中國卻極少有關消費者如何選用瓷器紋樣的文字史料,只有一部分景德鎮瓷器上書寫的款識和供養款,成為理解紋樣背後消費者身份和器用需求的重要依據。本論文第二、三章從兩種圖繪路徑探討景德鎮瓷器紋樣所形塑的視覺文化,一是延續代表官窯傳統青花瓷風格的供養款供奉瓷紋樣;二是深

受江南商品市場中的藝術品定式圖繪所影響的轉變期瓷器(Transitional period)紋樣。此兩種風格的發展,並不受明清鼎革戰亂的影響,皆有其相承的傳統,但是整體時代風格,仍以轉變期瓷器樣式為主流。景德鎮瓷器不僅是中國國內重要的瓷器商品,同時也因應十七世紀前期的日本消費者需求,製作大量符合日本市場所喜愛的輸日瓷樣式,因此其紋樣題材和圖繪樣式往往被轉換成一種文化符號,長期在中日兩國之間流通與衍變。本論文第四、五章以日本有田窯為例,其創立期(1610-1650)階段受景德鎮影響,採用朝鮮製瓷技術,藉以摹繪畫景德鎮輸日瓷樣式,生產具備「和樣中的唐樣」風格的內銷瓷商品。當景德鎮受到明末戰亂及清初

嚴格的海禁政策影響,外銷產量銳減之際,促使有田窯再進入發展期(1650-1670)和完成期(1670-1690)階段,獲得了獨立發展的契機。將過去流行於日本市場的景德鎮輸日瓷樣式轉化成在地樣式,同時因應日本消費者的審美意識,形塑出以日本視覺文化為主體的和樣風格。比較景德鎮與有田兩地瓷器紋樣風格的發展模式,有助於擺脫常見的「中國風格影響日本」的片面影響論,這往往忽略了有田瓷器紋樣發展過程中的文化主動權。在面對十七世紀中日文化交流時,必須正視日本文化主體性的選擇權,才有可能理解有田瓷器與景德鎮瓷器紋樣中截然不同的視覺風格,從而觀照更多元的互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