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鑄工法造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預鑄工法造價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憲德寫的 綠色魔法學校:傻瓜兵團打造零碳建築(增訂版) 和陳冠華的 逐海而居:陳冠華花東海岸小住宅設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欽天監算房市2/花5億元建置BIM百人團隊「造價換勞力」解缺 ...也說明:欽天監算房市2/花5億元建置BIM百人團隊「造價換勞力」解缺工之患 ... 人力依賴;以鋁模取代板模,可重複使用、減少垃圾、符合環保;採預鑄工法和預組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新自然主義 和田園城市所出版 。

國立屏東大學 不動產經營學系碩士班 白金安所指導 楊濠嘉的 不動產開發業者營建成本價格變動風險管理模式之建立-以 AHP層級分析法評估 (2021),提出預鑄工法造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AHP層級分析法、不動產開發業、營建成本、風險管理。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土木系營建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王翰翔所指導 李培華的 逆打與雙順打工法應用於SRC結構之工期探討 (2019),提出因為有 高層建築、鋼骨鋼筋混凝土構造、順打工法、逆打工法、雙順打工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預鑄工法造價的解答。

最後網站既有建築物地下室拆除重建工法之研究則補充:第四章 建築物地下室拆除重建工期與造價案例分析. ... 本研究以文獻蒐集回顧分析、專家座談、案例工法、工期及造價 ... 基樁:預鑄、場鑄混凝土樁;鋼管樁.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預鑄工法造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綠色魔法學校:傻瓜兵團打造零碳建築(增訂版)

為了解決預鑄工法造價的問題,作者林憲德 這樣論述: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大誤解」: 綠建築,就是要有閃亮亮的太陽能光電板、嗡嗡作響的風力發電機? 綠建築,是造價更昂貴、更高科技的智慧建築,一般人住不起? 綠建築,是讓人住在「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休閒別墅?   本書作者為台灣的綠建築重量級推手——林憲德教授,嚴正指出:   綠建築的真精神,是營造自然通風的房子、儉樸的建築造型、無華的室內設計、重複使用的家具建材、最少管理的庭園景觀……。因此,綠建築絕非更貴的建築、更絕非高科技,而必須是更便宜、更自然、更本土的技術才行。   於是,一座推廣綠建築的環境教育基地——「綠色魔法學校」,在台達電鄭崇華董事長的美意之下催生了,由綠建

築大師林憲德教授負責全程的設計監造,並網羅了一群對建築的光、熱、風學有專精的頂尖研究團隊,以及來自台灣四面八方的企業綠達人,成功打造節能65%、節水50%、碳足跡減少52%,榮獲美國與台灣最高鑽石級綠建築標章雙認證,同時更是世界級的「零碳‧綠建築」。   「綠色魔法學校」以一座最符合亞熱帶氣候精神的綠建築自許,要以高超的學術研究、以最平凡的造價、以每個細節都是最好的綠建築教材,成為在台灣最值得推廣的「平民綠建築」。本書要帶領所有人身歷其境,親身感受百分百綠建築的魔法,是如何達成節能、生態、減廢、健康的最高境界,同時見證「Made in Taiwan」綠建材的優異和實用特點。   * 【節能

魔法】從設計與設備雙管齊下,節能省錢超簡單   一般建築耗能的主因,在於建築物規劃不良,造成空調、照明等超量設計。「綠色魔法學校」達成節能的驚人成果,是從設計與設備雙管齊下,輕鬆達成節能60%的效益。打造節能建築的秘訣很簡單,就是審慎規劃建築物外觀,提供深遮陽開窗、屋頂花園隔熱、利用通風塔、吊扇等來創造的自然通風,並徹底執行空調、照明等設備的減量設計;其次,善用高效率變頻空調、全熱交換器、高效率燈具、照明控制、高效率受電變壓器等設備硬體來節能,就可以不花錢或少花錢,同時換來每個月電費帳單的省錢驚喜。   *【生態魔法】營造生物多樣性,低維護又節水的生態景觀   你知道嗎?整齊畫一的行道樹、修

剪乾淨的樹形、開闊的草坪、幾何排列的灌木叢、百花綻放的花海,其實是生態上貧瘠的象徵。「綠色魔法學校」有的是天生天養的野生森林與用心復育的亞熱帶雨林;有的是一座節水、低維護、不施肥、無農藥的「屋頂野生花園」;有一個能夠處理廁所污水的「生態水池」;有一處讓大家體驗務農之苦的都市菜園;還有一棵百年金龜樹成為鎮館之寶……。更特別的是,周邊廣場鋪面採用國人自行研發的JW生態工法,堅固得可以開上坦克車,但又可以透水、透氣;如果能全面採用,就能讓大地水循環通行無阻,讓蚯蚓、微生物在都市中活動了。   *【減廢魔法】賦予廢棄物新生命,實踐「從搖籃到搖籃」的精神   建築產業是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其一磚、一

瓦、一鋼筋、一玻璃都是環境破壞之源。「綠色魔法學校」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秘訣:一是採用高爐水泥做成的鋼筋混凝土,減少了大量爐渣、空氣污染,也減少水泥用量;二是拒絕使用高碳排放的磁磚,尤其台灣磁磚用量為世界的四倍,原因在於誤信磁磚有良好的防水功能,事實上磁磚只會讓建築外牆漏水不斷且抓漏不易。三是內部隔間牆使用淤泥製成的「預鑄輕質鋼筋混凝土版」,可達到廢棄物再利用與結構輕量化的雙重目的。另外,室內使用的地毯和窗簾,都是以回收尼龍和回收寶特瓶製造的;而庭園內外牆也以工地原址拆除的廢棄磚頭、水泥塊、枯木、竹片砌成……,成為小生物的棲最佳息處。「綠色魔法學校」賦予這些廢棄物新生命,實踐的正是「從搖籃到搖籃

」的精神。   *【健康魔法】綠建築看得見,健康百分百   室內健康問題之禍首,首推油漆、黏著劑等化學物質所釋放的甲醛及揮發性有機物質!「綠色魔法學校」採用無臭、無味、輕鬆無負擔的最健康裝潢塗料,不含甲醛與重金屬,還擁有防霉抗菌、防污自潔、調濕健康的功能。其次,杜絕最容易結露、發霉、累積塵埃、滋生細菌的空調系統,採用「抗菌健康環保鋼版」做為空調風管系統的材料,可長久有效抑制細菌生長繁殖,提供健康的空氣品質。另外,在石材的選用上,採用台灣出產的蛇紋玉石和新港化石,不但沒有進口石材的核輻射線、氡氣污染的危機,還是有益健康的礦石。就連廁所也採用以腳踩式水龍頭出水,不用電源、省水、手免接觸,可輕鬆調

控水量,並可避免細菌傳播與交叉感染。   「綠色魔法學校」無論在節能成果、生態多樣性設計、減廢環保、健康建材選用,可說是台灣建築史上振奮人心的綠建築,因為從鋼筋水泥的骨骼肌肉、電線的神經系統、到牆面塗料的皮膚,幾乎處處是綠設計、綠建材,參與者更是綠建築領域的優秀綠領人材。有如此經典的「超級平價綠建築」的範例,從浩瀚科技中去蕪存菁,挑選出經濟實惠的綠建築技術,相信非常值得建築營造業、公部門執行者、建材供應者、建築師、室內設計師、景觀園藝師,以及想住健康好宅的民眾借境取法。 本書特色   1.破除綠建築標榜取法歐美的的迷思:   建築產業是人類文明的必要之惡,綠建築的推廣正是要降低對環境的影

響。然而,位在濕熱氣候的台灣,居住者所需要的綠建築,絕對和溫帶歐美國家不一樣,不會是閃閃發亮的玻璃帷幕、浪費能源的高科技管理形式,更不迷信昂貴的綠色科技,更不鼓勵盲目的綠色建材採購……。也就是說,綠建築必須因地置宜,而且環保又便宜。   2.一座符合熱濕氣候的綠建築取法典範:   「綠色魔法學校」是一座充分展現亞洲的儉樸生活哲學、熱濕型氣候的綠建築造型,開口適中、自然通風、遮陽又遮雨、樸實無華……,不但保有先進的全球建築觀,同時善用本土特色、本土技術、本土氣候、本土建材的優勢來發展建築產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樣高品質的綠建築,造價是最經濟實惠的,證明綠建築不必花大錢,可推廣且落實到每棟建築

。   3.堅持台灣建造,百分百綠建材:   「綠色魔法學校」從水泥、石材、玻璃、油漆、地毯、電線、鋼板到空調設備等由裡到外,都是來自國內最高水準的的綠色產品或綠色科技,打造全球最高品質的綠建築經典大作。也就是說,等於是台灣綠建材發展至今的成果大展,也是全台綠色商品的展示空間,將有助於營建產業、甚至一般人善用的這些綠設計、綠建材、綠點子,融入成為一般住商大樓或是居家裝修之中。   4.從觀念、技術到建材等一氣喝成的經典案例:   作者林憲德教授堪稱國內最具影響力的綠建築研究者,對於建築省能、綠色建築的研究與推廣不遺餘力,更是「綠色魔法學校」經典綠建築的設計監造者,在書中他毫不保留地分享是如

何以科學實證的精神,將綠建築的理念、技述及建材一氣喝成,完整落實到建築物之中的實踐過程,讓有綠建築粗淺概念的人、讓想運用綠建材的實踐者,甚至是有志打造綠建築的追隨者,可以更了解且不必自行摸索,反而可以踩在巨人的肩膀上,蓋出更人性、更自然的綠建築。

不動產開發業者營建成本價格變動風險管理模式之建立-以 AHP層級分析法評估

為了解決預鑄工法造價的問題,作者楊濠嘉 這樣論述:

  不動產開發業產品生產過程需要龐大的人力及資本投入,面對建材及工資的不斷上漲下,如何尋求降低經營風險的管理模式,是經營上的核心議題。故本文擬由分析營建數據、營建成本、風險管理等文獻後,建立不動產開發業者於營建成本價格變動下,其風險管理模式的AHP架構,其中主要評估準則為增進工務管理品質、強化採購發包能力、提升規劃設計價值、明確保固維修責任及十七項次要評估準則,再透過Expert Choice Comparion 軟體進行分析計算出各指標的權重,以利協助選出最適決策方案。本文以屏東地區不動產開發業者為研究母體,問卷調查對象為十八位不動產開發業主管,經由研究發現營建成本在主構面之優先次序與權重

值,依序為1.增進工務管理品質(0.4382)、2.強化採購發包能力(0.3012)、3.提升規劃設計價值(0.1514)、4.明確保固維修責任(0.1092)。而次構面之權重值與優先次序分析,依序為1.預先安排的能力(0.1569)、2工序掌握及人力運用(0.0934)、3.設計圖說的瞭解(0.0857)、4.開發材料運用及替換能力(0.0764)、5.落實工程進度管理(0.0697)、6.物價波動的敏感度(0.0666)、7.工序的明確提升議價籌碼(0.0583)、8.清楚的保固內容(0.0556)、9.合理的保固年限(0.0536)、10.施工面的考量與簡化(0.0530)、11.完整的

細部圖說(0.0444)、12.以遠期交易契約採購建材設備(0.0434)、13.合約的周延(0.0388)、14提升公司內部教育訓練(0.0324)、15.建物結構與機電之整合(0.0316)、16.考慮未來施工作業的模組化(0.0224)、17.同業聯合採購(0.0176)。

逐海而居:陳冠華花東海岸小住宅設計

為了解決預鑄工法造價的問題,作者陳冠華 這樣論述:

  有的在海濱,日日聽到太平洋的浪濤,   有的在海岸山脈的山坡,仰頭就是大山,   每個房間的日照、風,都如此飽滿沉靜。   他「做」出了一個一個空間,成為一個一個居住者的家。   那不只是他們的「房子」,那是他們的「家」。 ──蔣勳<東海岸「做」家>   那粗礦表面如電吉他音牆,那厚實結構如爵士鼓節奏,   它同時讚美了又顛覆了建築的歷史與演化。   冠華老師是最搖滾的建築師,創作了全世界最搖滾的「盒子」。 ──第五屆冠華組學生/五月天主唱 阿信   花東海岸公路旁,矗立數棟牆面未經修飾的混凝土建築,這些屋主有陶藝家、醫生、國中老師、民宿經營者,他們先後來到海岸邊定居,透過陳冠

華設計的小住宅,實踐逐海而居的理想。   本書前半部Essay先回顧影響陳冠華至深的居住理論,並由傅柯的異質空間論出發,檢視其以建築思索這座島嶼的歷程;後半部Project則收錄8件重要作品的創作概念、設計圖面以及背後的故事。這20年來,陳冠華以當地的材料、低限的技法與造價、不破壞環境的原則,走出一條不同於業界主流的道路,為台灣當代建築帶來另一種貼近自然的風景。 名人推薦   蔣勳、阮慶岳、五月天主唱阿信    專文推薦 作者簡介 陳冠華   美國俄勒岡大學建築碩士。現任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助理教授,曾任教於實踐大學空間設計系與建築系,研究領域為建築設計、建築理論與建築史,並持

續進行建築與室內設計。1988年自組設計工作室,「花東海岸小住宅」是主要的建築代表作品,室內與住宅設計的代表作品則有陳映真宅、蔣勳宅、張曉風宅、詹偉雄宅、劉開工作室、賀澤珠寶與寬庭生活館等。   1993年起,他開始與大直設計團隊於花蓮、台東境內的沿海地區,陸續完成10件個人住宅設計,皆以台灣常見且低技的清水混凝土、預鑄鋼鐵與玻璃建造而成,呈現有如石塊般粗糙的表面質感。每件小住宅的設計時間都長達兩年以上,並透過露宿基地以深入觀察環境,期許以不模仿、不移植、長於斯為出發點,尋找屬於在地的建築形式。 推薦序/ 蔣勳:東海岸「做」家──陳冠華的建築哲學 阮慶岳:直行與迂迴的現代性

五月天阿信:最搖滾的盒子 作者序/ 根於斯地的建築語彙 Essay chapter 1開啟創作的學理基礎 定居與海德格 場所精神與諾伯舒茲 日夢與巴謝拉 重返使用者 chapter 2在地思索與實踐 追尋在地的設計理念 先於設計的居住體驗 低技的建築美學     在此地定居的意義 chapter 3異質的鄉愁 異質空間與傅柯 台北的異質空間 花東小住宅的異質性 總結/歸隱海岸、返回都市 Project 石梯坪高宅──沙漠風情 石梯坪陳宅──石梯灣118 長濱周宅──自用住宅 長濱張宅──光宿 長濱李宅──自用住宅 都歷郭宅──六號交響曲 長濱吳宅與李/江宅──灰黑橘黃、阿朵避

推薦序1 東海岸「做」家 ──陳冠華的建築哲學   認識陳冠華很久了,要追溯到1970年代末,我剛回國,在東海建築系帶一門課。陳冠華是逢甲建築系學生,每周固定跟幾個同學騎摩托車上大肚山,旁聽我的課。   我們慢慢熟起來了,東海下了課,他們就用摩托車載我去逢甲,一起做菜,一起談文學藝術,也一起喝酒。   有幾次徹夜談天,有逢甲建築系的老師王槑,周文吉,談美術,朗讀Winsburg  Ohio那本我喜愛的小說,談建築的夢想。清晨,陳冠華載我去搭車,趕回台北上淡江建築系的課。   那就是青春吧,也不覺得累,頭腦裡好像滿滿都是許多單純到可笑的夢想。   然而,並不是每一位建築系的師生都有這

麼多夢想吧!我後來才知道,當時大部分建築系的學生,許多是一頭鑽進考建築師執照的現實,或在老師事務所打工賺錢,一樣沒日沒夜,卻早早變成了職場機器,遺失了理想,心齡日漸憔悴困頓或貪婪鄙俗。   每個人的生命的追求,在年輕時,就可以如此不同啊。   陳冠華是建築系教育裡沒有把自己侷限在只是「營造」狹窄框架的一個,他廣泛閱讀文學,關心美術創作,跟他談日本舞踏的「白虎社」「山海塾」,跟他談電影裡的伯格曼或費里尼,他都不陌生。   如果沒有生活,怎麼會有建築?   如果沒有人的關心,怎麼會有建築?   有時候在一個現代城市,看著一棟一棟標奇立異粗糙醜陋的大樓,昂貴的造價,不在意環境的材料,沒有人

關心的造型,閉塞的空間。彷彿看到的不是建築,而是現代惡質資本主義城市文明的心靈縮影,炫耀而又焦慮、誇張而又空虛、自以為是而又苦悶不堪,沒有出路,像無頭蒼蠅,像困在獸籠裡失心的動物。 建築還有不同的可能嗎?       博取著權力者的野心,討好富豪們的貪婪,土地不再是人民的土地,如此被掠奪,被霸占,被炒作,那麼,一個建築師還可以做什麼?   台灣,這個島嶼,是誰挖去了整片的山坡?是誰砍光了一個山頭上的樹木?是誰污染了清淨的自然?是誰在美麗的海岸沙灘製造恐怖的飯店?是誰讓學校的校園教室變得如此鄙俗?是誰讓公共的火車站、捷運站如此張揚霸道而難看?   建築師可以做什麼?建築,只是那個權力者與富

豪們勾結的行業嗎?   一個沒有文化底蘊的營造商,支使著多少建築師,在這島嶼上,處處破壞自然,破壞山,破壞海,破壞森林、溪流、稻田,支使建築師,為了炒作獲利,割裂土地,這樣的「建築」,到處都是,挖山、砍樹,破壞環境,數百億、數千億的資產「營造」的企業,官商勾結,建立龐大的王國,這王國中,有多少來自各個大學建築系的老師和學生,有多少建築師參與其間,使這島嶼的土地海洋變得面目全非。   建築,還有其它可能嗎?在官商勾結的罪惡裡,建築師,能夠清醒知道:土地應該是人民的土地嗎?   不尊重土地,不尊重自然,不尊重人,建築師,究竟要做什麼?   陳冠華在奧勒岡讀建築時,我去看他,我們開車走美國西

海岸一號公路,山與海澎湃壯闊。陳冠華告訴我他正研讀的亞歷山大學派的建築理論,一個建築師,不是急著表現自己,張揚自己設計的「偉大」,而是先了解周遭自然環境,了解自然生太氣候,了解社區文化的傳統記憶,了解居民生活裡的需要,了解人在空間裡的感覺──   我對亞歷山大學派了解不深,但是經過冠華的轉述,我開始思考:為什麼島嶼建築廣告上的「設計」常常讓我懷疑,那些在媒體上被過度渲染的建築師,像開佈道法會一樣在巨蛋中夸夸而談,那是建築嗎?那是建築師嗎?   冠華在這個一再被汙染扭曲的行業中,一定比我感觸更深吧!   但是我們偶然一起去看法國最古老的沙特爾大教堂,看到一千年來矗立在大地上的高塔尖頂,鐘聲

至今傳遍原野,黃昏時分,遠近農民,都還在鐘聲響起時停止工作,低頭祈禱,感謝一日所得。我們也常談起一千兩百年前鑑真和尚修建的唐招提寺,在奈良僻靜的角落,如此謙遜安靜,無視於眼前一切喧囂罷道的繁華。   我跟冠華說:那不只是建築,那是一種堅定不移的信仰。   是的,建築如果沒有信仰,會變成什麼?建築師,沒有信仰,會變成什麼?   建築,只是個人沽名釣譽的把戲嗎?建築師,只是在官商勾結的罪惡裡扮演穿針引線的伎倆的人嗎?   冠華長時間在大學建築教育裡工作,帶著學生上山下海,以近二十年的時間,共同試圖摸索這個島嶼的建築,有沒有可能走出一條不同於目前「業界」的道路。他持續在花東海岸實驗的亞歷山大

學派的理想,跟業主溝通,用當地本土的材料,以低廉的造價,不破壞自然環境的原則,開始建造一棟一棟不顯眼、低調、樸素的建築。有的在海濱,日日聽到太平洋的浪濤,有的在海岸山脈的山坡,仰頭就是大山,每個房間的日照、風,都如此飽滿沉靜。他「做」出了一個一個空間,成為一個一個居住者的家,有做陶藝的,經營民宿的,退休的老師,他們沒有太多儲蓄資本,但是我去看他們,去住,都感覺到他們的滿足快樂,那不只是他們的「房子」,那是他們的「家」。   惡質的島嶼建築,使都市居民都失去了「家」,流離失所,只是用昂貴的金錢買一個讓自己痛苦的「殼」,把自己囚禁起來。   建築,使人無「家」可歸。   陳冠華持續的努力,在

東海岸為想落土生根的人「做」家,使她們不再流離失所。冠華的一棟一棟建築,是他帶著一屆一屆建築系學生做的實驗,是彌足珍貴的建築作品,也更是彌足珍貴的建築教育的理想。   多年來冠華在東海岸「做」的家,讓人安居下來,沒有太多人知道,也沒有太多報導,但是我想他實踐著自己相信的建築哲學,他帶著學生,實踐一場默默的革命,建築的革命,建築教育的革命。 美學評論家/蔣勳 2014年6月29日夏至後八日蔣勳於八里米倉村 推薦序2 最搖滾的盒子   很久很久以前,人類學會了製造一種「盒子」。   這種盒子,是能觸發很多感覺的製品,盒子為我們帶來安全感、歸屬感、愉悅感,當我們置身其中。盒子帶來的

不只是感受,事實上,也充滿了實用的機能,盒子改變了我們的生存方式,從此我們不必餐風露宿、幕天蓆地,這些盒子,上能遮蔽烈日與暴雨,下能遠離瘴癘與洪水,側能防禦牲禽獸與盜竊。於是人類再也離不開盒子,而盒子的進化史,便展開了。   不停進化的盒子,有了越來越多的機能,對應著天上的繁星,地表生長出無數的盒子。人們開始把盒子散落在鄉村,或堆疊在城市。製造盒子的工法技術與機能規模,漸漸龐大而繁複,所以設計與建造盒子的權力,也漸漸從平民百姓與地方匠師,集中到名為「建築師」的人手上。   上帝決定我們眼前的風景,需要經過地殼運動、風吹雨淋,動則花費百萬甚至千萬年,而居住在現代社會的我們,把決定風景地貌的權

力,交給了建築師。這群傳承西方菁英建築教育的勇敢實踐者,用短於上帝數百數千倍的時間,制定並建造了集合住宅、學校、醫院、水庫、別墅、市政府、辦公樓、體育場、遊樂場、百貨公司、和所有擁有華麗名稱的建案。   我們用一生的時間,穿梭在盒子與盒子之間。我們欣賞並評論盒子,用一輩子的時間賺錢購買盒子,我們甚至出國去看不同的盒子。我們在盒子裡出生、成長、相愛,在盒子裡生殖、衰老、死去。我們很少有那麼信任一種人,這樣決定我們的生命的品質,左右我們的命運,即使我們從不認識他們,不知道他們是否讀詩、是否旅行、是否鍾愛藝術、是否關心我們的生活,我們依然把自己交給了他們。   有幸認識「他們」其中的一位,他是建

築師,也是影響我最深的老師──陳冠華先生。他如何改變並重新建築我的生命,不在此贅述,因為那只是他數十年教學生涯其中的一小片段了。難能可貴的是至今他依然付出無限的時光,一年又一年陪伴終於從聯考中解脫的同學們,重新建築心靈、美感、經驗、與所有無以名狀的生命品質,如同當年的課堂,我們常與老師一起從午餐的福利社,不間斷上課到共迎晨光的美而美。   平克佛洛依德即將推出新作的這年,冠華老師也終於將他的思考與實踐付梓出版了,我們將看到一位建築師冒險、自省、實踐、突破的心路歷程。那年,有幸參與花東海岸的第一號建築,數次和老師與設計團隊在石梯坪海岸露營,我們親身體驗基地的風、光、夜空與海洋,讓基地不再只是基

地。而後,冠華老師以每兩年一個設計的步伐,結合在地工匠共同深耕,在亞洲與太平洋的交界點實現了九座搖滾史詩般的建築篇章。   這些年我隨著巡演,經歷了不同國度、無數華美或巨大的建築,但始終無法忘記第一次走入冠華老師作品的震撼與感動,它在那片山海的交界那麼特立獨行卻又如此融合天地,那粗礦表面如電吉他音牆,那厚實結構如爵士鼓節奏,它同時讚美了又顛覆了建築的歷史與演化。在我心中,冠華老師是最搖滾的建築師,創作了全世界最搖滾的「盒子」。 第五屆冠華組學生/五月天主唱  阿信 根於斯地的建築語彙從1993年開始,大直設計工作室的設計團隊於花蓮、台東境內的沿海地區,陸續完成了8件個人住宅建築設計,

它們全都位於海岸山脈與太平洋間的臨海基地上,有著十分厚重的量體,並以台灣常見且低技的清水混凝土、預鑄鋼鐵與玻璃建造而成,呈現出有如石塊般粗糙的表面質感。我們私底下稱這些地緣、風格與特色相近的作品為「花東海岸小住宅」(本書簡稱為花東小住宅)。和花東在地樸質、一致的聚落景觀相比,這些零星散佈在台11線兩旁、裸露著未經修飾牆面的水泥建築,常常因為其特殊的造型與風格,被行人誤認成廢墟或是未完工的建築。由此可以發現花東小住宅之於在地聚落,其實存在著某種異質的特性。只不過,我們並不是在一開始就認知到花東小住宅的異質性,而是直到近幾年才了解,探索此異質性是件極待努力的事情。在此系列花東小住宅的設計中,我們期

許可以不模仿、不移植、長於斯為出發點,跳脫西方主流的建築視野,尋找符合在地特色且屬於台灣本土建築形式,同時亦盡力讓業主的生活需要與想像契合,以協助使用者在東海岸定居,達到合於用之目的。為此我們刻意將每幢住宅的設計階段拉長至兩年以上,保留足夠時間對設計稿進行反覆辨證與調整,待作品有足夠的成熟度以後才開始施工,以確保其最終的空間品質。所以設計團隊需投注長期的時間與心力,熟悉基地與週遭環境,並反覆思考住宅空間的設計。因此在意識到花東小住宅的異質特性以前,我們其實認為目前所建立的建築語言及成果,雖不能算是盡善盡美,卻是我們在處理「台灣東部臨海理想住宅設計」時所能找到的最佳方案,並可以融洽地與東海岸的在

地景觀共存。

逆打與雙順打工法應用於SRC結構之工期探討

為了解決預鑄工法造價的問題,作者李培華 這樣論述:

台灣隨著經濟之繁榮發展,人口越往都市集中,建築開發商以有限之都市土地,創造最大之容積使用率,謀求最大之商業利益,致建築物越往高層建築發展,而鋼骨鋼筋混凝土構造(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以下簡稱SRC),其耐震性遠比鋼筋混凝土構造佳且構件斷面較小,可創造室內較佳之空間使用,是一種安全且適合台灣居民使用習慣之構造。一般常見之SRC結構施工法,包含順打工法、逆打工法與雙順打工法等,因構造為兩種不同材料之結合,工期為兩者之疊加,若採傳統之順打工法,工期將無法符合開發商之時程需求且無法滿足購屋者期望早日入住之期待。因逆打工法與雙順打工法是比較新的工法及技術,目前業界並未有一

套快速的推估方法得以正確估算其所需之工期,過往皆依賴估算者自身之經驗來約略估算,並據此選擇或搭配工法後,再依此估算其所需之工期,沒有一套系統化之論述或流程作為其估算之依據,所得之成果常與實際之差異過大,因此,不同工法之選擇或組合搭配,將產生不同之工期,而如何選擇正確之工法及妥善安排各作業項目之工序,將會是影響概估值之重要原因,亦是值得深入去探討與瞭解之課題。本研究擬建立一套工期概估之方法,以提供開發商或設計者於工法選擇上,有一定之依據,並對其所需之工期,有一快速準確之推估方法,期能改善過去推估值與實際值差異過大之缺點,以避免開發商因此產生不必之損失。關鍵字:高層建築、鋼骨鋼筋混凝土構造、順打工

法、逆打工法、雙順打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