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學出版社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香港文學出版社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蔡益懷寫的 創作,你也能 和蔡益懷的 南山夜語:藝文隨筆集(精裝)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從書影看香港文學 - 華藝DOI註冊中心也說明:從書影看香港文學. 作者 : 許定銘(著). DOI / ISBN-A:10.978.98879918/47. ISBN : 9789887991847. 出版機構 : 初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年 : 2019.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初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和初文出版社有限公司所出版 。

國立成功大學 中國文學系 蘇敏逸所指導 黃阡嬿的 凝望香港:劉以鬯香港小說中的城與人 (2021),提出香港文學出版社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劉以鬯、香港小說、1950、1960、1970。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陳立所指導 林音蕙的 鍾曉陽小說女性書寫之研究 (2016),提出因為有 鍾曉陽、女性書寫、香港作家、停車暫借問的重點而找出了 香港文學出版社的解答。

最後網站存在之難by 潘國靈, 香港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Paperback - Anobii則補充:Discover the story and reviews of 存在之難by 潘國靈published by 香港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Paperback on Anobii.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香港文學出版社,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創作,你也能

為了解決香港文學出版社的問題,作者蔡益懷 這樣論述:

這是一團文學的燭火,照亮自己,也為在暗黑隧道中摸索前行的人提供一點亮光。   《創作,你也能》是一部論述創意寫作之道的專著,既有古今中外文學義理的傳承,又有個人創作經驗、實用技法的分享。本書結合大量經典實例展開解說,如一把開啟文學之門的金鑰匙,有助文學愛好者領會、掌握藝文創作原理與方法,進入文學寫作殿堂。   作者長期從事文學創作與評論,此外在香港多間專上院校教授創意寫作,培育藝文新人,積累了豐富的創作與教學經驗。此書是作者沉潛多年的心血結晶,不乏真知灼見,也體現出一個香港文學人的藝文視野和理論建樹。全書內容深入淺出,文字平易明快,相信有助寫作者擴闊文學視野,掌握「我手寫我心」的要領,

創作出具備文學品質、觸動讀者心靈的佳品妙作。   全書從不同的方面講解藝文創作之道,分為「原理篇」、「詩歌篇」、「散文篇」、「小說篇」、「戲劇篇」,有基本原理與方法的論說,更有具體要領與竅門的傳授,有助藝文創作人,尤其是初學者,一窺文學創作的堂奧,掌握基本功。   「原理篇」表明文學寫作就是點燃心靈的火苗,展現「活的激情」;同時講解了境界與格調的關係,闡明「才情」與「趣味」在創作中的重要性;另外又分享了練就好文筆,成為「文字魔法師」的門道等。在分論篇,則具體講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的特質與創作方法。   「詩歌篇」的內容,包括「詩,文學皇冠上的鑽石」、「始於娛悅,終於智慧」、「一象入詩

,情理盡顯」、「隱喻的藝術」、「詩人是探索語言潛能的人」。   「散文篇」內容有,「文者,氣之所形」、「詩文同理說自己的話」、「展示真我見情見性」、「唯能立意方能造境」、「一等襟抱出一流文字」、「打開心窗 文思自來」、「文章之精妙在聲色字句間」等,另外專門講解了敍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的寫作方法。   「小說篇」的內容有,「小說,探究人的生命情態」、「創作有三界︰感性、智性、靈性」,以及人物塑造技巧的現身說法。   「戲劇篇」內容包括「沒有衝突就沒有戲劇——劇本創作關鍵詞」、「給時代演示社會人生模型——兼談《南海十三郎》」、「結與解——三幕劇創作要領」,也有具體的作品解讀。

香港文學出版社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書寫能留住記憶,傳承城巿裏每一代人的聲音。本地作者 #蔣曉薇 寫過舞台劇《家‧寶》,也改編電影《 #幻愛 》小說,早前出版新作《 #秋鯨擱淺 》,寫深刻的生活觀察,呈現當下香港人離開和擱淺狀態,作品更一度再版,深受港台讀者歡迎。因為閱讀香港文學,她建立了本土身份認同;因為想記錄這座城巿的聲音,她執筆寫作,傳承本地文學根基,「要書寫這個城巿的故事,你要肩負的更加多,好像脈絡傳承,我們的記憶斷了是不可以。」
-----------------------------------------------------------------------------------------
立即訂閱《明周》電子版:
https://bit.ly/3t1Jmmx

明周娛樂 Web/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Mewe / https://bit.ly/39s8vgS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凝望香港:劉以鬯香港小說中的城與人

為了解決香港文學出版社的問題,作者黃阡嬿 這樣論述:

1948年,為遠離第二次國共內戰的戰火,劉以鬯離開上海前往香港。但他僅在香港短居了三、四年。1952年,劉以鬯轉往新馬擔任編輯工作。直到1957年,他才再度返回香港。劉以鬯特殊的生命經驗,使得上海、香港、新馬三地成為他小說創作中的書寫題材。其中劉以鬯在香港居住的時間最長,因此對於香港小說的創作也最為豐富。本文以劉以鬯香港小說為討論對象,將其創作高峰1950-1970年代的香港小說作為研究範圍,依創作時間分為1950、1960、1970年代,分別討論劉以鬯三個時期對於香港不同的書寫與關懷。以《天堂與地獄》、《香港居》、《酒徒》、《吧女》、《他有一把鋒利的小刀》、《對倒》、《島與半島》等七本小說

作為本文討論的對象。1950年代,探討香港受到二戰戰爭波,以及戰後國際情勢牽動下的香港社會狀況。以《天堂與地獄》短篇小說集為討論對象,針對香港貧困問題、市儈與賭博風氣等面向探究戰後香港的社會情形;1960年代,以《香港居》、《酒徒》、《吧女》三本小說討論香港戰後移民面臨的問題與困境。分別探討香港住房不夠的居住問題、作家們面對香港重商文化的寫作困境,以及女性經濟無法自足而成為吧女的社會處境等;1970年代,討論香港市民的生活樣貌,以《他有一把鋒利的小刀》、《對倒》、《島與半島》探究1970年代香港嚴重敗壞的治安問題、人與人疏遠的社會情形,和香港市民與社會間密切而相互牽動的複雜關係。本文藉由劉以鬯

小說的進程,探查其與香港社會間的關係變化,如何從50、60年代外來者不熟悉的窺視與無法適應香港的苦悶,轉為70年代融入其中、與之共存的香港市民。討論劉以鬯與其香港小說,以及其筆下香港城市與小說人物的對話和呼應,探究劉以鬯香港小說中城與人的關係與狀態。

南山夜語:藝文隨筆集(精裝)

為了解決香港文學出版社的問題,作者蔡益懷 這樣論述:

  夜語心燈,拈花微笑,煥發自性光輝,照見自身,也溫暖人心。   中國古代有源遠流長的詩話傳統,文人學士談文說藝,寓學理於閒談中,隻言片語,微言大義,內容豐富多采,形式活潑多樣,蔚為大觀。本書作者於創作、著述、編輯之餘,以現代視角、今人筆法,隨事生說,積累了若干藝文心得感言,大有上承古風續寫現代詩話的意味。此書共收錄八十多篇藝文小品,為作者近十年間的隨筆精選。全書分兩輯,「藝文絮語」與「編後漫筆」,前者為求道心得與創作雜感,其中不乏對文化文學現象的現實回應;後者為文學雜誌的編後寄語,記錄了不同年代與社會時期的所思所想。二者各有側重,特點為一,都於隨性輕快的漫話中閃現卓識與

洞見。   文如其人,集中小品乃作者為人為學為文的心跡墨痕,所言所語皆不虛誑,一如作者所說︰此中有真言。   以心印心,心心相印,但願文友都能從這本小書中領受到作者的幽幽文心、拳拳盛意。

鍾曉陽小說女性書寫之研究

為了解決香港文學出版社的問題,作者林音蕙 這樣論述:

摘 要 本文主要是探討鍾曉陽小說中之女性書寫研究。在眾聲喧嘩的書寫場域之中,鍾曉陽所呈現女性書寫的閨秀氣韻,及小說中女性特有的細節和非線性的筆觸,都是文本中能指符號的另一層意義。首先,以西方和東方的「陰性書寫」來說明女性文學的意義和價值,並以此來探討其陰性書寫的敘事觀點和分析女性書寫自主權的視角眼界。接著,再從「張派」的香港傳人來說明鍾曉陽延續這個閨閣文學的脈絡,並和台灣三三諸子的相濡以沫,而有了「張腔胡調」之文學語彙。而從鍾曉陽前後期小說中的女性形象和視角,形塑了文本中所刻畫的意境,並可以指涉著女性不同的樣貌。最後,再從小說中的意象手法和內外文本的連串,逐漸地勾勒出鍾曉陽女性小說

的完整面貌。而透過本論文的爬梳剔抉,我們可看到鍾曉陽從年輕時花樣年華創作的《停車暫借問》到步入中年所描繪平淡自若的《哀傷紀》,如何的激盪出人生的起伏轉折和女性書寫的底層意蘊,並在回眸凝視之中刻畫出文本的敘事美學和藝術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