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奇女士線上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驚奇女士線上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左卷健男,左卷惠美子,桝本輝樹,村山一將寫的 主宰人類興亡的推手 改變世界的微生物與傳染病 和祝勇的 故宮六百年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Captain marvel 電影女權自助餐2023也說明:長Captain Marvel 線上看《驚奇隊長》是一部於2019年上映的美國超級英雄電影,劇情改編自漫威漫畫角色卡蘿·丹佛斯。漫威工作室製片,華特迪士尼工作室電影負責發.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台灣東販 和人民文學所出版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 黃海鳴、倪明萃所指導 沈君儀的 時尚精品與藝術品神話技術的相互啟發:以2008年香奈兒流動藝術計劃為例 (2021),提出驚奇女士線上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香奈兒、時尚精品、神話學、文化資本、造神。

最後網站開心麻花則補充:凭借开心麻花舞台剧十年功力积累,以及近两年春晚小品收获持续好评,常远,艾伦,王宁等人继续在本剧中扮演这群热爱。線上看開心麻花團隊新作《夏洛特煩惱》在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驚奇女士線上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主宰人類興亡的推手 改變世界的微生物與傳染病

為了解決驚奇女士線上看的問題,作者左卷健男,左卷惠美子,桝本輝樹,村山一將 這樣論述:

推動歷史的不是偉人名將,而是看不見的微生物?! 中世紀的黑死病造成西歐崛起, 西班牙流感促進公共衛生進步, 新冠病毒則重組了全球供應鏈。 人類史可說是不斷受到傳染病威脅的歷史, 致勝關鍵就在於充分認識這群隱形的敵人, 並與其和平共處!   2019年底開始大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轉眼之間就改變了全世界人的生活。遠距教學、居家上班、線上娛樂、外送服務……,這些以往大家認為的非日常都已逐漸成為新常態,而造成這一切改變的,正是我們周遭無所不在的微生物(菌類、細菌類)。   人類自遠古以來便遭受無數傳染病的威脅。在原因不明,治療法也未被確立的時代,大流行病造成的影響幾乎每每改變世界歷史。13世紀

的漢生病、14世紀的鼠疫、16世紀的梅毒、17世紀的流感、18世紀的天花、19世紀的霍亂和結核病,不勝枚舉。一直要到19世紀中葉以後,人類才總算漸漸搞清楚引發傳染病的病原體真面目,以及對付傳染病的方法。那之後,傳染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數便大幅銳減。   傳染病具有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改變世界的力量,而理解傳染病是讓我們放心生活在這世界上的第一步。在地球的生態系中,人類要生存下去,微生物的存在非常重要。它既是我們的朋友也是敵人。事實上,多數的微生物和病毒並不會讓我們生病,幾乎都是無害的。然而我們卻害怕微生物,視它為可恨的東西。那是因為我們對微生物的世界幾乎一無所知。   本書從引發傳染病的病毒,到對

健康、生活有益的微生物,以淺顯易懂的方式逐一說明,即使是國中自然科程度的讀者也能全部看懂。唯有掌握正確的知識,我們才能沉著應對這些看不見的敵人,打贏往後的每一場「戰疫」!  

驚奇女士線上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00:00:00) 開場引言
(00:02:36) 【五分鐘新聞快報】
(00:11:09) 【專題報導】金球獎爭議風波持續延燒
(00:35:01) 【梗你聊八卦】詹姆斯法蘭科性侵疑雲,賽斯羅根宣布不再合作



【梗你報新聞】2021-MAY. WEEK 3
國內外影視新聞一週總整回顧
.


▶ 收看本篇YouTube版本:https://xxyfilmcritics.pros.si/3gebf2

▶ 收聽本篇PODCAST版本:https://pros.is/3gd7x6

▶ 【方格子】新聞圖文整理:https://pros.is/3hjvaa
.


01 金球獎爭議風波持續延燒 NBC拒絕轉播、湯姆克魯斯退回所有金球獎座

由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主辦的金球獎,近期因協會成員缺乏種族多樣性,前主席爆出種族仇恨不當言論後,遭到好萊塢眾星群起抵制;負責轉播頒獎典禮的NBC在上週宣布不再為金球獎轉播典禮。而曾憑藉《七月四日誕生》《征服情海》《心靈角落》等作品獲得三座金球獎的湯姆克魯斯,也在NBC發布聲明同時將三座金球獎座退回給協會。
.


02 超過18年的故事即將吹熄燈號 超人氣脫口秀《艾倫狄珍妮秀》明年收攤

去年在疫情重創好萊塢娛樂產業之際,知名脫口秀主持人 艾倫狄珍妮爆出疫情期間對旗下幕後員工職場霸凌、種族歧視言論、曾對來賓大小眼,以及公眾形象表裡不一等公關危機;上週艾倫所主持的《艾倫狄珍妮秀》,在與觀眾度過18個年頭後,決定在明年正式收攤。艾倫向THR強調,這項決定早在16季播畢時就有動念,與去年的風波事件無關。
.


03 《鋒迴路轉2》豪華陣容持續發光 戴夫巴蒂斯塔、艾德華諾頓、賈奈兒夢內、凱薩琳哈恩

根據THR的報導,繼戴夫巴蒂斯塔以及艾德華諾頓加入《鋒迴路轉2》卡司陣容後,曾演出《顫役輪迴》的女星賈奈兒夢內,以及近期演出漫威影集《汪達幻視》的凱薩琳哈恩,也都在上周陸續加入卡司行列。儘管目前卡司陣容豪華,首集的好口碑讓續集期待值爆表,但目前續集的劇情仍屬保密階段,暫時無法確定劇組未來的詳細計畫。
.


04 《寄生上流》奉俊昊將執導首部海洋動畫電影

根據Variety報導,去年以《寄生上流》風光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的奉俊昊,將著手開始製作一部有關人類與深海生物的韓國動畫電影,並與韓國視覺特效公司【4th Creative Party】合作。這是雙方繼《非常母親》《駭人怪物》《末日列車》《玉子》後的第五度合作;目前本片尚未確認配音卡司,以及正式片名。
.


05 防疫分組拍攝 漫威影集《驚奇女士》亞特蘭大順利殺青

根據Variety報導,全新漫威影集《驚奇女士》已在亞特蘭大片場完成拍攝作業;儘管泰國疫情嚴重,漫威仍在做好防疫措施的情況下,分成三組進行拍攝作業。如此一來,若是其中一個劇組傳出疫情,另外兩個劇組依舊能夠持續運作,分散風險。目前驚奇女士這個漫威全新角色,將會率先在《驚奇隊長2》中登場,排定2022年11月11日上映。
.


06 《黑豹2》《蟻人3》陸續展開選角作業

根據多家外媒報導,《黑豹2:瓦干達萬歲》《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已陸續展開選角作業;其中《黑豹2》正在徵求40到60歲的男女演員,扮演法國及荷蘭外交官;以及20到40歲的男女演員扮演法國及荷蘭雇傭兵。《黑豹2》目前預計在今年暑假開拍,從此選角看來可能與瓦干達在門戶開放後的外交關係有密切關聯。
.


07 迪士尼確認《叢林奇航》《尚氣與十環幫傳奇》《脫稿玩家》等多部電影發行方式

近期舉行第二季財務會議的迪士尼正式宣佈今年多部電影的發行方式;由巨石強森及艾蜜莉布朗所主演的《叢林奇航》,將於7月30日於院線串流同步發行;漫威的《尚氣與十環幫傳奇》,以及由萊恩雷諾斯所主演的《脫稿玩家》,則是在未來院線上映後45日,於Disney+上登場。另外,Disney+未來在6月1日及30日分別於馬來西亞和泰國上線服務。
.


08 回不去的死黨?詹姆斯法蘭科性侵疑雲,賽斯羅根不再合作

曾經合作過《大明星世界末日》《名嘴出任務》《青蜂俠》《大災難家》等多部喜劇大片的好萊塢難兄難弟 賽斯羅根、詹姆斯法蘭柯,似乎因詹姆斯法蘭科的多起性侵指控後而變得漸行漸遠。賽斯羅根近期在《週日夜現場》上坦言,已經不再與詹姆斯法蘭科合作,並強烈指責一切有關虐待和騷擾行為。
.
.
.


不知道看到這些影視新聞,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與我們討論唷!

新聞編輯:XXY、Jericho
新聞提供:影劇好有梗、Screen Fandom

#新聞 #電影 #影視 #梗你報新聞

**************
別忘了追蹤XXY的電影相關文字、影像、聲音創作唷!
📣 https://linktr.ee/XXY_filmcrtics

時尚精品與藝術品神話技術的相互啟發:以2008年香奈兒流動藝術計劃為例

為了解決驚奇女士線上看的問題,作者沈君儀 這樣論述:

近年,時尚精品品牌旗艦店與知名美術館/博物館,逐漸予人愈益近似之感,一向被認為具批判主流、挑戰各種霸權的公立藝術機構,偶而也會宣揚某種國家政策、大眾主流價值,或有意無意進行各種偶像與品牌的神話操作。本文並不特別專注藝術品與時尚精品,或藝術家與時尚偶像的關係與區分,而更專注在神話塑造手法上的雷同,而這套操作或許亦已進入整套策展標案之中。2008年香奈兒流動藝術的操作,即可視為此風潮中一個較為極致的作為,本論文以該計劃為研究對象,以自身臨場體驗為基石,探查品牌如何透過神話人物──教主(香奈兒女士)、祭司/牧師(拉格斐)、執事(策展人)、神諭(藝術家與委任創作)、聖殿(展館),輔以貫穿全場的導覽女

聲,共構神人合一的奧妙神驗,未臨現場者則透過各式媒體,看見時尚精品與藝術品在特定的社交圈中被展示,以此查驗精品品牌如何成為新神話的啟動者。在此並沒有必要去否定頂尖時尚偶像以及品牌的地位與價值,卻特別注意到藝術家、藝術作品的交織網絡,有服務於高階時尚偶像以及品牌神話的實質。透過實地考察,本研究嘗試指出在限縮的觀展時間與不可返還的動線中,流動藝術並未給予觀眾參觀美術館時自由欣賞作品的時間,也就是說這場展演並不在意作品被觀看的程度,亦不鼓勵觀眾擁有任意解讀作品的權力與可能性,凡此種種,正說明了在消費與文化資本間的糾纏過程裡,藝術家與藝術品只是作為神話操作的有效手段,而非根本目的。最後,本文撰寫實際上

具雙軌目的──在作為建構神話者操作手冊的同時,由於深入各種具催眠引導作用的細節操作,更期許成為破除藝術神話的檢驗工具書。

故宮六百年

為了解決驚奇女士線上看的問題,作者祝勇 這樣論述:

本書以紫禁城建築的空間次序橫坐標,以紫禁城歷史的時間次序為縱坐標,立體、全景式地反映紫禁城的歷史與文化內涵,通過對紫禁城六百年歷史的回顧,揭示定都北京的歷史意義,展現中華文明在宮殿建築、園林、繪畫、讀書藏書等各個方面的巨大成就。   在故宮(紫禁城),絕大部分建築空間都容納了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的歷史風雲,弱水三千,我只能取一瓢飲,面對每一個建築空間,我也只能選取了一個時間的片段(當然是我認為重要的片段),讓這些時間的碎片,依附在不同的空間上,銜接成一幅較為完整的歷史拼圖。這樣,當大家跟隨著我的文字,走完了故宮的主要區域,從神武門出來,我們也不知不覺地,完成了對故宮六百年歷史的回望與重溫。  

祝勇 作家、紀錄片導演、藝術學博士。現任故宮博物院故宮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中國人權研究會理事、北京市作家協會理事。曾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駐校藝術家,第十屆全國青聯委員。 出版作品四百余萬字,代表作有《故宮的古物之美》《故宮的風花雪月》《故宮的隱秘角落》《在故宮尋找蘇東坡》《舊宮殿》《血朝廷》等。 任《辛亥》《歷史的拐點》《蘇東坡》等大型紀錄片總撰稿,大型紀錄片《天山腳下》總導演。   自 序 第 一 章 王者之城 第 二 章 天地人心 第 三 章 午門以深 第 四 章 太和千秋 第 五 章 青春文華 第 六 章 內閣長夜 第 七 章 乾清疑雲 第

八 章 傾城之戀 第 九 章 一座書城 第 十 章 人間草木 第十一章 秘境之秘 第十二章 天府永藏 第十三章 養心垂簾 第十四章 無限軍機 第十五章 皇極哀榮 第十六章 尋沿書屋 第十七章 樂壽悲喜 第十八章 永別神武 第十九章 故宮諾言 後 記 注 釋 一   面對故宮(舊稱紫禁城),我總會湧起一種言說的衝動。宏偉的事物總是讓我們心潮澎湃,無論自然的,還是人工的。但故宮又太龐大,一個人的生命丟進去,轉眼就沒了蹤影,我必須穿越層層疊疊的史料,才有可能把它找回來。那些密密實實、實實在在的歲月,最終變成了隻言片語,甚至,連一個字也沒留下。他的每一個飽滿的日子,他的歡笑和淚水

,全都消失了,被一陣陣風、一重重雨掃蕩乾淨了,就像一個俠客,身形被黑夜隱匿,我們看不見,也摸不著。 在故宮,生命的參照系太大,一個人置身其中,就像宮殿裡的一粒沙,不值一提。即使乾隆這位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坐擁中國歷史上第二大帝國(版圖面積僅次於元朝),在這深宮,依然會感到茫然無措。他也一定會像一個哲學家一樣自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因為這幾個問題,是內植於一個人的生命中的,在浩大的宮殿裡,更容易被喚醒。總之,作為一座建築,故宮顯然是太過龐大了,書上說,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古代宮殿建築群,同時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木結構建築群,但在我看來,它的功能已經

不限於皇帝工作和居住。一個人,對空間的需求不是無限的。巨大的空間,給人的生活帶來的不是便利,而是困難。清朝皇帝乾隆,在故宮裡一再大興土木,是故宮建築史中至關重要的角色,但他最愛的,還是八平米的三希堂。他為自己退休建造了宏偉的甯壽宮(故宮唯一的太上皇宮),但他退休後還是住在養心殿,挨著他的三希堂。   二   所以說,故宮不只是用來住的,更是用來嚇唬人的,如漢代丞相蕭何所說:“非壯麗無以重威”,以至於紫禁城肇建六百年後,每當我面對它,依然會感到心驚膽戰。這些建築氣勢壯闊、複雜深邃。在日本設計師原研哉看來,對複雜與宏大的追求是人類文明史上不可回避的階段,以至於“現存的人類文化遺產都是複雜的” ,而

不是簡約、低調的。因為在生產力相對落後的階段,只有複雜宏大的工程(比如中國的青銅器、長城、故宮),才能顯示出統治者的能力與力量,也才能有效地整合族群與國家。原研哉說:“如果中央君臨天下的霸者沒有具備強而有力的統率力的話,因著力量不足,將會被擁有更強力量的競爭者取而代之,也會被其他兵強馬壯的集團所吸收。” 而這些“超級工程”的出現,“就是為了讓敵人看了心生畏懼感,於是如此豪壯、絢爛、甚至怪奇的樣貌才會應運而生。” 偉大的建築都有實用性,但它們在本質上是超越實用的。就像艾菲爾鐵塔,幾乎沒有什麼實用性,以至於在法國為紀念大革命一百周年而建造它的時候,這一設計方案遭到了強烈的反對,包括小仲馬、莫泊桑

在內的作家、畫家、雕塑家、建築師,趕在巴黎的天際線受到損毀之前聯名上書,表達他們“強烈的、憤怒的抗議”,稱“連商業化的美國都不想要的埃菲爾鐵塔,無疑將成為巴黎之恥”。羅蘭•巴特寫《埃菲爾鐵塔》,是從莫泊桑常在埃菲爾鐵塔上吃午飯開始的。這不是因為埃菲爾鐵塔上的午餐好吃,而是因為那裡是巴黎唯一看不到埃菲爾鐵塔的地方。在他們眼裡,埃菲爾鐵塔不僅醜陋,代表著庸俗的工業趣味,而且無用——連塔頂餐廳的菜肴都不那麼好吃。古斯塔夫•埃菲爾為了使它的設計更有合理性,曾給它賦予了若干實用功能,比如空氣動力測量、材料耐力研究、無線電研究等,但對具有深厚審美傳統的巴黎人而言,這樣的辯護太過無力。但幾十年後,劇情卻發生

了神奇的反轉,埃菲爾鐵塔不僅已為大多數人所接受,而且成了巴黎最重要的地標建築,它每年的遊客量比盧浮宮還多兩倍。與盧浮宮比起來,埃菲爾鐵塔無疑是一座空洞的紀念碑,裡面什麼都沒有,但它有高度(1929年紐約克萊斯勒大廈建成以前,它一直是世界建築的最高峰),有其他建築無法企及的體量,僅憑這些,就使它成為一個符號,罩在巴黎的頭上,揮之不去。就像故宮,它的象徵性,是通過它不近人情的宏大來實現的。   三   故宮的宏大,不僅使營造變得不可思議,連表達它都是困難的。這讓我的心底升起來的那股言說衝動,每次都刹羽而歸。它太大了,它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也講不完。我們常說,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講起。其實《二十

四史》有頭,也有尾,但故宮沒有。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古物遠達新石器時代,甚至比新石器時代還要早,像《紅樓夢》裡寫的,“不知過了幾世幾劫”。故宮裡藏過一部《二十四史》,那是《四庫全書》中《史》部的一部分,而三萬多卷的《四庫全書》,又只是故宮的一部分,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故宮有牆,但故宮又是沒有邊際的。我們說什麼,都是挂一漏萬,我們怎麼說,都如瞎子摸象。因此,故宮所帶來的那種話語衝動,帶來的只有失語。我的講述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在故宮面前,話語是那麼無能為力。 站在故宮巨大的廣場上,望著飛簷上面青藍的天空,我總是在想,故宮到底是什麼?歷史學家、建築學家給出的所有定義,都不足以解釋它的迷幻與神奇。

在我看來,故宮是那麼神奇的一個場域,是現實空間,卻又帶有神異色彩。它更像是一隻魔盒、一座迷宮,或者命運交叉的城堡。因為它的內部,人影重重,魑魅交疊,有多少故事,在這個空間裡發酵、交織、轉向。故宮是不可測的——它的建築空間是可測的,建築學家早已完成了對它的測繪,它的神秘性卻是不可測的,用深不可測、風雲莫測來形容它,在我眼中都比用具體的數字描述它更貼切。它用一個可測的空間,容納了太多不可測的事物,或許,這才是對故宮的真正定義。 簡單說,故宮就是一座城。它的週邊有城牆,在它的內部,有辦公場所(三大殿、養心殿等),有家屬宿舍(東西六宮等),有宗教設施(梵華樓等),有水利工程(內金水河等)、有圖書館(

昭仁殿等),有學校(上書房等),有醫院(太醫院等),有工廠(造辦處等),有花園(御花園等),除了沒有市場,故宮幾乎包含了一座城的所有要素。但故宮裡又是有市場的,故宮本身就是一個大市場,忠誠、信仰、仁義、道德,都可以標價出賣。這些交易在這座城裡一刻也未停止,因此,在史書裡,我常常聽到各種叫賣聲,這座城的內部成員,個個都是交易高手,漫天要價,坐地還錢。因此這座城,培養了許多商業奇才,比如萬曆皇帝,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企業家兼財迷,為了掙錢,他下令停止民間採礦,所有礦產只能由皇家專營,皇帝因此成為這一壟斷行業的最大老闆,試圖將天下財富集於一身。他賺錢太多,沒地方放,於是下令在養心殿后面挖了一個大大的銀

窖,把掙來的銀子統統藏在自己的銀窖裡。關於萬曆銀窖裡的“存款”總額,歷史學家說法不一。清代康熙皇帝說:“明代萬曆年間於養心殿后窖金二百萬金,我朝大兵至京,流寇(指李自成)聞風而逃,因追兵甚迫,棄之黃河……” 以上是從城市功能上說的,從建築形態來說,這座城裡,宮殿樓臺、亭閣軒館、庭院街道一應俱全,因此它具有著一座城應有的物質形態。在這個物質空間裡,也容納著各色人等,包括包括皇帝、後妃、太監、文臣、武士、醫生、老師(皇帝及皇子的講官)、廚師、匠人等等,他們在各種建築中生存和相遇,合縱連橫,沆瀣一氣,各種各樣的社會關係應運而生。故宮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城,是物質的城,也是人群的城。它是一個社會,是世界

的模型,是整個世界的縮影。   四   在我看來,故宮最根本的特性,在於它是一個生命體,猶如一株老樹,自種子落地那一刻起,它就沒有停止過生長。帝制終結了,但故宮沒有死,而且永遠不會死。2018年初秋時節拍攝《上新了,故宮》,我和演員蔡少芬、鄧倫和劇組其他成員在早上六點到達太和殿,若“穿越”回幾百年前,這正是大朝會的時間,但此時的太和殿前,不見排列成行的品級山(供官員們在廣場列隊的標誌物),也不見銅龜、銅鶴在腹中升起的嫋嫋的線香,只有攝像機、軌道和搖臂在無聲地運動,只有我們幾人的談話聲,在空闊的廣場上回蕩。七點半,太和殿廣場上的幾扇大門打開,先是各宮殿的值班員排著給進來,緊接著是上班的故宮員工紛

紛騎自行車從廣場前經過,有的還在太和殿台基下停下來,看看拍攝的現場。故宮博物院新的一天,就是這樣開始的。故宮有自己的“生物鐘”,它的聲與色,在每一分鐘都在發生著變化,讓我這個“老員工”,也感到興奮和驚奇。 時間無聲地流過故宮,卻在故宮中留下了鮮明的痕跡。故宮不是一個固體,永恆不變,而是一刻不停地在變,儘管那變化,可能極為細小,就像一個人的額頭生出的皺紋,只有敏感的人才能發現。這些具體的、細小的變化,帶動這座城,處於永不止息的生命律動中。這是故宮這件“古物”與其他古物最根本的不同。   五   2020年,故宮迎來建成六百周年,我自然不會沉默。我要寫故宮,寫故宮的十個甲子。只是故宮、六百年,無

論空間,還是時間,都過於龐大,這個題目把我嚇住,我在心裡盤桓了許多年,遲遲沒有落筆。 2014年,冬日來臨的時候,我終於寫下了第一行字。像一個旅人,整理好了行裝和心情,開始了遠行。由於其中交叉著其他書的寫作,使本書的寫作變得斷斷續續、遲遲疑疑,到2016年,因為我策劃大型紀錄片《紫禁城》的關係,才開始變成一項持續而穩定的工作。但它仍然是一部個人化的著作,與紀錄片無關。唯有個人化,我才能將個人的認知與情感發揮到極致。 寫作本書,前後用了將近五年,但集中寫作的時間,我用了三年多,我驚奇地發現,這個時間幾乎與當年集中建造故宮的時間一致。也就是說,我的寫作速度,是與營建故宮的速度一致的,這讓我對這

座城的建造,有了一種更真切的體驗。我還發現,寫故宮與建故宮在有些地方極為相似,它需要耐心,需要經驗,更需要時間。故宮是一塊磚一塊磚、一根木一根木搭建起來的,日久天長,它的輪廓才在地平線上顯現出來,寫作也是一樣,日子久了,作品才眉目清晰、結構健全。不同的是,建故宮的材料是木,是石,寫故宮的材料是文字,最多還要算上一些標點符號。我試圖用文字築起一座城,一如北島在散文集《城門開》的自序中寫下的第一句話:“我要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重建我的北京” 。 六百年的故宮,那麼沉重。我不想沉重,我想輕靈,想自由,像從故宮的天際線上劃過的飛鳥。為此,我找到我自己的方法。營建這座城是有方法的,否則,像這樣一座占地

72萬平方米的超級工程,在那個沒有起重機的年代,是不可能在十五年之內(主要工程在三年半內)完成的。表達故宮,必然也要找到方法,才有可能找到一根杠杆,撬動這個龐大的主題。雨果寫《巴黎聖母院》,羅蘭•巴特寫《埃菲爾鐵塔》,三島由紀夫寫《金閣寺》,都成為了世界文學的經典之作。當然,他們都是偉大的作家,我不可望其項背,但他們的作品,至少證明了寫作的可能性,即:通過文字來駕禦一座偉大的建築是完全可能的,甚至可以說,文字不僅是描述了一座建築,甚至是構成了一座建築。 寫城如同建城,首先要考慮結構問題。故宮(紫禁城)六百年,容納進了無數的人與事,史料浩繁,線索紛亂,在我眼裡是一片混沌,要講清它的六百年歷史,

實在不知從哪裡下手。歷史是一盤散沙,而所有可供閱讀的歷史,其實都是經過了人為組織的歷史。沒有這種人為組織,也就沒有歷史。比如《史記》開創的紀傳體(以本紀、列傳、表、志等形式,縱橫交錯,脈絡貫通),就是一種組織歷史的方式。自從司馬遷創造了這種組織方式,它貫穿了中國兩千年的歷史書寫,《二十四史》中後來的那些史書(加上後來的《清史稿》合稱《二十五史》)都採用了這種方式,這種標準的歷史寫作方式也被稱為“正史”。 歷史不是已逝時間的總和,歷史是我們認識過去的邏輯。因此,歷史如同建築,有感性的、具有審美性的一面,也有理性的、具有邏輯性的一面。 首先可以明確的是,我不準確把它寫成一部編年史,那樣太容易成

為一本流水帳。我要尋找一種更親切、更妥帖的敘事結構。經過一次次的嘗試,我還是決定採用以空間帶時間的結構。 這不僅因為我們對故宮的認識,首先是從空間開始的,我們會站在某一個位置上,看那浩瀚的宮殿,攜帶著它所有的往事,在我們面前一層層地展開。本書的講述,也像所有走進故宮(紫禁城)的人一樣,開始於午門,然後,越過一道道門,從一個空間走向另一個空間。全書共十九章,除了前兩章綜述了它的肇建過程和整體結構以外,在其餘的十七章裡,我把故宮(紫禁城)分割成許多個空間,然後,帶著讀者,依次領略這座宏偉宮殿。 其次,也是更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人的時間意識,最早是通過空間獲得的。在周代,中國人通過立表測影以知東

南西北,進而劃分出四季:正午日影最長的為冬至日,最短的為夏至日,那麼在這最長最短之間的中間值的兩個日子就是春分與秋分。除此,中國人還通過觀察星象(北斗星)來確認季節:“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分別對應著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中間日期,也就是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其他節氣的日子,也就可以推算出來。 根據表杆和北斗星斗柄的指示,把一年分成四個季節、十二個月,又同樣使用立表測影,把一天分成十二個時辰。太和殿前的日晷,晷面上刻劃著“二十四山地平方點陣圖”,在平面上分出四隅(東南西北)、八天干、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

、午、未、申、酉、戌、亥),然後根據晷針在十二地支的投影確認十二個時辰(二十四小時)。 古代中國人先有空間觀,後有時間觀。 時間產生於空間,空間就是時間。 在古代西方,並沒有產生時間和空間一體化的人文觀念。 故宮(紫禁城)是空間之城,同時也是時間之城。故宮的中軸線(從午門中心點到神武門中心點)是子午線,南為午,北為子,與夏至、冬至分別對應;而北京城的日壇與月壇的連線則剛好是卯酉線,與春分、秋分相對應——明清兩朝,春分行日壇之祭,迎日於東;秋分行月壇之祭,迎月於西。 我的同事王軍先生在2016年進行“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專題研究時發現了一個神奇的現象——故宮(以及整個北京城)子午線與卯酉

線的交叉點,剛好是太和殿前廣場。這表明三大殿所代表的帝王權力,不僅是空間的主宰,也是時間的起始。 自河姆渡文化以至明清,這套時空一體的意識形態貫徹始終,數千年不曾走樣,故宮也因此成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偉大見證。分別懸掛在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的三塊匾,內容都取自《尚書》,分別是:“建極綏猷”“允執厥中”“皇建有極”,皆象徵著三大殿乃立表之位。 故宮的平面圖裡,其實也包含著一個“二十四山地平方點陣圖”,可以分出四隅、八天干、十二地支。從某種意義上說,故宮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日晷。它的空間系統裡,暗含著一套完整的時間系統。故宮的歷史、人物活動,都圍繞著它特有的空間和時間秩序展開。 所以,講建

築,講空間,最終還是要講歷史,講時間。寫硬體(建築),目的也是為了寫軟體(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文化)。沒有了空間,所有的時間(歷史)都沒有了附著物,都會坍塌下來;而沒有了時間(歷史),所有的空間都會變成空洞。 在故宮(紫禁城),絕大部分建築空間都容納了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的歷史風雲,弱水三千,我只能取一飄飲,面對每一個建築空間,我也只能選取了一個時間的片斷(當然是我認為重要的片斷),讓這些時間的碎片,依附在不同的空間上,銜接成一幅較為完整的歷史拼圖。這樣,當大家跟隨著我的文字,走完了故宮的主要區域,從神武門出來,我們也不知不覺地,完成了對故宮六百年歷史的回望與重溫。   六   關於本書的書名,

出於慎重,我專門請教了曾任文化部副部長兼故宮博物院院長,現任故宮研究院院長的鄭欣淼先生,以及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兼故宮研究院副院長趙國英女士,他們一致認為無論叫《紫禁城六百年》還是叫《故宮六百年》都沒有問題,只是角度不同而已,紫禁城偏重於建築,故宮則側重於這座“舊宮殿”及後來的故宮博物院,它們的歷史都是六百年。反復思量,我覺得用《故宮六百年》作書名更切合我的本意。 三十多萬字的書稿完成了,並且在2019年國慶日之後交給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是我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第七部作品。我要感謝人民文學出版社臧永清社長、應紅總編輯,責任編輯趙萍、薛子俊,美術編輯崔欣曄,他們為此書能夠在故宮六百周年之際及時

出版而付出心血;感謝故宮博物院領導對我的寬容與支持,感謝李少白先生為本書提供了精美攝影照片;感謝香港《大公報》管樂女士,本書一邊寫作一邊在《大公報》上連載;還要感謝《當代》雜誌主編孔令燕,幾乎在本書出版的同時,用一整期的完整篇幅發表了本書全文,感謝《當代》編輯石一楓兄多年來一如既往地編發我的作品,這是我第一次在一期雜誌上發表一部長卷式的作品。此時我突然發現自己像一個初出茅廬的文學青年,在作品發表之前,既有按捺不住的期盼,又有難以控制的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