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黃色笑話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高階黃色笑話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三井寫的 八十文存:大時代中的史家與史學 和約翰.卡林的 打不倒的勇者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布林肯訪陸?郭正亮:美鷹派恐跟拜登翻臉也說明:但布林肯沒有那個硬氣啦,他就是一個對法國很瞭解的高階猶太人士嘛!”他要 ... 郭正亮爆黨內愛說黃色笑話 (2023-06-07 15:52:24); 顏志發涉性騷讓賴清德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秀威資訊 和遠流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勞工研究所 黃瑞明所指導 陳錦發的 論我國兩性工作平等法制之爭議問題─以美國兩性工作平等法制之相關立法與實施情況為比較對象 (2000),提出高階黃色笑話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性別歧視、就業歧視、兩性工作平等法草案、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EEOC)、就業歧視評議委員會。

最後網站十六週:來看橡皮擦則補充:而且這會嚴重地警告我,助我自我惕勵:林娘,請不要再跟學生大呼小叫、興奮亂喊,或隨便罵髒話、講黃色笑話了。橡皮擦通通聽得到......。 全站熱搜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階黃色笑話,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八十文存:大時代中的史家與史學

為了解決高階黃色笑話的問題,作者陳三井 這樣論述:

  ▍輕拂歷史塵埃,近現代史學者五十年研究菁華!   ▍看史學家如何寫歷史,讓歷史敘事躍然於紙上!   本書的文章,區分為史評、史譚、史述、史憶和史論五輯。「史評」乃讀他人撰史之作的心得;「史譚」係生活與工作中的偶得短文;「史述」則是參觀古蹟盛景之作;「史憶」為追憶前賢和師友的文章,包含郭廷以、曾祥和、李國祁、秦孝儀、劉紹唐、唐德剛等著名歷史學者。最後「史論」則是作者七十歲至八十歲之間寫的九篇學術性論文。全書評書、敘事、憶友又論史,反應了作者對近現代的時代感受,是一本瞭解近現代歷史的必讀專著。 本書特色   1.前中研院近史所所長──陳三井,五十年研究菁華!   2.記述多位著名史家治史

事蹟:郭廷以、曾祥和、李國祁、秦孝儀、劉紹唐、唐德剛! 作者簡介 陳三井   台灣彰化縣人。1937年6月生,台灣師範大學史地系畢業(1960),法國巴黎大學文學博士(1968),歷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組主任、副所長、所長,曾借調擔任淡江大學教授兼歷史學系主任、空中大學教授兼人文學系主任。退休後,曾任華僑協會總會理事長,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著有《近代外交史論集》、《現代法國問題論集》、《國民革命與台灣》、《台灣近代史事與人物》、《華工與歐戰》、《近代中法關係史論》、《勤工儉學的發展》、《近代中國變局下的上海》、《中山先生與法國》、《中山先生與美國

》、《舵手與菁英》、《中國躍向世界舞台:從參加歐戰到出席巴黎和會》、《迢迢密使路》等專書二十餘種暨學術論文逾百篇。 代序/歡歡喜喜 迎接八十 【第一輯 史評】 蔣介石的親情、愛情與友情 蔣中正總統五記 星星、月亮、太陽──胡適的情感世界 劍拔弩張的盟友 馬英九必修的十堂課 青史憑誰定是非──《李遠哲傳》讀後感 《外交生涯一甲子──陳雄飛訪問紀錄》讀後 世紀的餽贈──章開沅與池田大作的對話 百年銳於千載──介紹羅福惠等編著《辛亥革命的百年記憶與詮釋》 【第二輯 史譚】 「君子好逑」新篇 黎東方的四段回憶錄 高希均的冷漠論 「三票主義」取代「三民主義」 王作榮悔不當初 正港的「台灣之子」

「一邊一國」與「四不一沒有」新解 余光中的鄉愁 陳雄飛以「五小」自娛 沈大川為戴瑞明開拖車 劉紹唐的黃色笑話 陳立夫談養生之道 黃季陸點評當代政治人物 大陸學者明哲保身之道 唐德剛論毛澤東 【第三輯 史述】 再現世紀風華──香港「辛亥革命百周年展」一瞥 首義之城,魅力武漢──簡介武漢辛亥革命博物館 一艘軍艦的故事──從永豐艦到中山艦 南京新地標──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內蒙草原行 天下奇寨:抱犢寨──尋訪韓信「背水一戰」古蹟 毛澤東的1949──從西柏坡到雙清別墅 張學良在貴陽麒麟洞 輕拂歷史塵埃話延安 贛南有個「蔣青天」 「鄧小平遺囑」考 大陸旅遊拾趣 「華僑為革命之母」一詞釋疑 「度盡劫波兄

弟在」──國共會談回顧之一 「相逢一笑泯恩仇」──國共會談回顧之二 【第四輯 史憶】 經師易得 人師難求:追憶中研院近史所創所人郭廷以先生 永懷曾祥和老師 懷念「南港學派」傳人李國祁教授 白崇禧在民國史上的定位 陳建中化敵為友的一段往事 論秦孝儀先生對近代史學界的貢獻 追思劉紹唐、唐德剛兩位先生 梅培德與華僑協會總會 如果那一天終於來到──追念僑史達人周南京教授 君子之交淡如水──我與周南京教授的學術情緣 從華人子弟到法蘭西學院藝術院士──朱德群的繪畫人生 【第五輯 史論】 濺淚民國──論清遺民的辛亥革命觀 從嚴復到孫中山:論國人對自由觀念的詮釋 留歐知識社群與孫中山革命 孫中山與北京湖廣

會館綜述 新論民初旅歐教育運動 書生報國,毛錐當寶刀──論中青對國民黨和蔣介石權力之挑戰 共識與歧見──論左舜生與蔣介石 蔣介石眼中的香港自由民主運動 乘桴浮於海:論1949年胡適的抉擇 作者歷年著作 代序 歡歡喜喜 迎接八十   我是一個務實而達觀的人,無論生活或工作總以「盡人事而後聽天命」為憑,常抱「船到橋頭自然直」、「水到渠成」的態度,較缺乏古代文士「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的襟懷。因為,論天下事、國事,自有政治人物去操心、去操煩、去操勞,何勞我們一般人微言輕的市井小民來置喙,甚至越俎代庖!當然,我也並不完全贊成時下若干「名嘴」在電視台節目中自以為是耍嘴皮式的治國高調。而家事有學

商的太座一肩獨挑,從開門七件小事至投資理財置產大規劃,她都比我高明,我也樂得清閒少過問。我唯一關心的是個人的治史研究工作和舞文弄墨的筆耕生涯。   做為一位需要不斷開發新題目、挖掘新材料的史學工作者,我給自己訂下的最低目標,那便是人生不留白。因此之故,不停地撰寫長短不拘的大小文章,努力不懈地發表論文,經常參加海內外學術研討會並提交報告,成為佔滿我這一生的日常功課,這也是個人自知別無一技之長勉強能做的唯一工作。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再怎麼說,拿筆桿的人(現在則是打電腦較快),甚少有人不珍惜自己過往一點一滴的辛苦成績,而不把這些不管能否登大雅之堂,能不能獲得讀者共鳴共賞的敝帚自珍之

作當成寶貝一樣,而適時的結集成書出版,並引為平生最快慰而有紀念意義的一件事。我曾說過,論文集的出版,一者便於今日同道以及後之來者查閱檢索和參考,一者也是為自己留下一面隨時可以省思、向上奮發的明鏡。   退休以來,我感到「諸法皆空,悠遊自在」,多輕鬆,多快意!在此,我要珍惜和感恩,提出四點感謝:   首先,我要感謝服務近四十年的近史所,讓我繼續保有書滿為患的一間研究室,還有一台可與外界互通聲氣的電腦,讓我有機會遊走在中研院幾個社會人文所圖書館、檔案館,和浩瀚如海的史料與堆積如山的書本常相為伍,心無旁騖的馳騁遨遊。年屆八十,仍然有班可上,有地方可去,一切要感恩,更要惜福!   其次,我要感謝

華僑協會和《僑協雜誌》,在我與它結緣的三十多年間,承歷屆編輯委員的鞭策和鼓勵,雜誌變成我傾吐心聲、發表文章的最佳園地。   再其次,我要感謝林弘毅先生,他在政大攻讀史學博士期間,願意屈就我的兼職研究助理,一手承擔輸入、校訂、編排、電傳所有文稿的工作,既熟練又盡職,功德圓滿。在我退休之後能夠年年有成果,繳出自己尚稱滿意的成績單,弘毅功不可沒。   最後,我還要感謝秀威資訊公司和它的傑出編輯群。一個偶然的機緣認識了秀威主編蔡登山,透過他的推薦和成全,十幾年來秀威為我出版了九本性質不同的書籍,從專書、資料彙編、論文集到開會旅遊小品,堪稱琳瑯滿目。秀威擁有最先進的POD印刷機器,出書快而兼具品質,

雖然行銷網可能不及若干知名且具規模的出版社,卻滿足了我不必捧著豬頭到處找廟祭拜的痛苦。除個人的作品外,秀威也為華僑協會總會出版了《吳鐵城與近代中國》、《海外華人之公民地位與人權》、《何宜武與華僑經濟》、《吳鐵城重要史料彙編》(上下兩冊)等書,雙方合作愉快。   轉瞬年滿八十。自知爬梳原始材料的精力已不再,現在所能做的只是拭拂歷史塵埃的一些輕鬆工作。收在本書的文章,區分為史評、史譚、史述、史憶和史論五輯。望文生義,「史評」乃讀他人撰史之作的心得,可視為《四分溪畔讀史》的續篇;「史譚」係生活與工作中的偶得戲作,難登大雅之堂,或可博讀者茶餘飯後一粲!「史述」則是參觀古蹟盛景之作,旨在存真留念!「史

憶」多為個人追憶前賢、師友的文章,結集在一起,可以擺在案頭,隨時見面增加思念,彷彿他們並未離開塵世一樣。最後「史論」的九篇嚴肅的學術性論文,都是七十歲之後至八十歲之前的新作,其所以一並收錄,用意在便於隨時查閱,不致有日久散佚之虞!     本書內容既以「五史」(史評、史譚、史述、史憶、史論)為主軸,亦摘取若干位名史學家的部分剪影,故為順應潮流,書名乃大膽的冠上《大時代中的史家與史學》,以彰其盛,並做為筆者八十初度之紀念。   出書,對個人而言,永遠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最後,敬祈海內外諸同道友好暨知己不吝賜正。是為序。 陳三井謹識於南港中研院近史所 2017年3月 【經師易得 人師難求:追憶

中研院近史所創所人郭廷以先生】 一、引言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籌備處)創設於1955年2月,轉眼間已將屆一甲子。撫今追昔,感慨萬千,令人低迴。今天的近史所,擁有新研究大樓一棟,輔以藏書豐富的專業圖書館暨深具特色的檔案館,可謂設備齊全,研究條件海內外稱羨,其結果真是繁花似錦,碩果纍纍,前程無可限量。這一切都是歷任所長和全體同仁慘澹經營、心血努力的成果,但何嘗不也是當年郭廷以(量宇)先生創所時高瞻遠矚,實事求是,忍辱負重,辛勤開拓所奠下的基礎。  郭廷以先生(1904-1975),河南省舞陽縣人,東南大學(前身為南京高師,後改名中央大學)歷史系畢業,在大陸時期先後執教於清華大學、河南大學、中

央政治學校、中央大學,來台後主要任教於師範大學(曾兼任文學院院長),於1955年出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籌備處主任,1965年4月近史所獲准正式設所,出任首任所長,直至1970年6月辭職,前後在任約十五年。  二、不拘門戶,培育人才  創所伊始,除研究計畫之擬訂,檔案資料之徵集和編纂,口述歷史訪問之展開外,亦積極進行研究人員之羅致和訓練。  人才之羅致,除高階所謂「一等公」之張貴永、陶振譽、胡秋原、楊紹震四人與中階之王聿均、李毓澍、黃嘉謨所謂「二等公」,在此不論外,其羅致人才之方式大致有兩個管道:  一是他在台灣師大所教過的學生,主要名單如下:  呂實強、陸寶千、王爾敏、李國祁、鄧汝言、李作

華、李恩涵、張朋園、兀冰峯、張玉法、陳三井、林明德、黃福慶、陳存恭、魏秀梅、林泉、林忠勝等。  二是台大、政大等校畢業生,主要名單如下:  呂士朋、賀凌虛、王樹槐、王璽、李念萱、劉鳳翰、趙中孚、夏沛然、謝文孫、胡耀恆、吳章銓、魏廷朝、陶英惠、馬天綱、郭正昭、史靜波、許大川、李本唐、張俊宏、藍旭男、賈廷詩等人。 雙方旗鼓相當,無分軒輊。

論我國兩性工作平等法制之爭議問題─以美國兩性工作平等法制之相關立法與實施情況為比較對象

為了解決高階黃色笑話的問題,作者陳錦發 這樣論述:

本文旨在探討我國當前勞動力市場所存在有關兩性工作平等之問題,並以美國發展兩性工作平等相關法制經驗作為參考比較之對象。本文所探討國內部份,係分析現行法令有關兩性工作平等之規定,以及剖析兩性工作平等法之草案內容,並藉由文獻蒐集以及訪談方式,檢視目前國內所存在影響兩性工作平等之問題。美國部份則將其三十多年來所發展形成兩性工作平等法制之重要法律以及保障內容作一簡介,並探究目前美國兩性工作平等法制之最新發展。 本研究發現,以國內對於兩性工作之相關立法而言,雖然憲法已有對於性別平等以及婦女保護之規定,但卻未落實至一般法之制定保護之中。另外,由於我國現今已非國際組織之成員,因此國際組織

有關女性特別保護之規定,我國亦無被要求遵守之必要。再就目前立法院所欲通過之兩性工作平等法草案而言,雖有補充現行法令有關兩性工作平等之闕漏部份,但該草案有關促進工作平等措施之規定卻備受企業反對,因而也使得草案至今依然無法三讀通過。 就美國的兩性工作平等法制而言,政府在消除就業上之性別歧視、建立申訴及救濟管道以及提供優惠差別待遇等作法,提供了女性勞動者相當充分的保護,這些作法值得我國在建立相關法制時之參考。 目前影響兩性工作平等的問題,如就業上之性別歧視現象、職場性騷擾以及母性保護等爭議,仍明顯存在於國內職場當中。由於現行法令並不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因此兩性

工作平等法草案的立法設計,就應補足現行法令所缺少的功能。然而,即使該法案能順利通過,仍會有一些法令無法解決的問題,如性別分工的傳統社會觀念及刻板印象的改善等,都尚待吾人未來面對並改善。綜論之,我國目前有關兩性工作平等之立法保護,尚無積極之作為,處於停滯狀態。兩性工作平等法之立法通過,可以對於增進國內兩性工作平等環境產生助益,所以吾人必須積極促進該法案之立法通過,以作為兩性工作平等之開端。

打不倒的勇者

為了解決高階黃色笑話的問題,作者約翰.卡林 這樣論述:

  一位被看衰的總統,一隊被噓爆的球員,如何創造出讓60億人感動的奇蹟?   1994年,黑人領袖曼德拉當選南非首任民選總統,全世界媒體都看衰他,因為他面對的是最險惡的局勢:政治動盪、經濟蕭條、治安敗壞,以及嚴重的種族對立等。他知道他必須找到一個方法,重新喚起人民對國家的認同,忘記膚色與隔閡,站在同一陣線,去感受共有的榮辱。   於是他看上了即將在南非舉辦的世界盃橄欖球賽。雖然南非代表隊是一支實力很弱,而且被黑人仇恨的白人球隊,曼德拉仍沒放棄。他相信只要「跳羚隊」獲勝,全國民心就能團結一致。   但該怎麼做,才能讓「跳羚隊」逆轉勝?   這是一個真實發生的故事,也是後來被全世界傳誦的「南非奇蹟

」。作者卡林在得到曼德拉親自授權和祝福之後,訪問了南非各派系政治領袖、球員、中下階層小人物,完成這部劇力萬鈞、精采絕倫的著作。出版後不僅成為紐約時報與亞馬遜網路書店暢銷書,更被拍攝成電影,由金獎導演克林伊斯威特執導,摩根費里曼飾演曼德拉,麥特戴蒙飾演跳羚隊隊長皮納爾。   書中不僅有令人熱血沸騰的故事情節,更剖析了當年南非錯綜複雜的政治局勢,見證曼德拉如何運用政治智慧、對人性的寬容,以細膩手段化敵為友。 作者簡介 約翰.卡林(John Carlin, 1956.5.12~)   出生於英國倫敦,目前為西班牙大報《鄉村報》(El Pais)的資深國際作家,先前曾擔任英國《獨立報》(The Ind

ependent)駐美國與南非辦事處主任。他也曾為多家重要媒體如《紐約時報》、英國《觀察家報》撰稿。他同時也是電影《終極警探4.0》的編劇之一,該電影是根據他在美國《Wired》雜誌發表的文章改編而來。   除了《打不倒的勇者》,卡林的作品還有《火爆英雄》(Heroica Tierra Cruel),是他在南非期間,採訪曼德拉、屠圖樞機主教等重要人物的文章集結;另一本作品《白天使》(White Angels)介紹知名球隊皇家馬德里隊,並在英國、西班牙、中國、美國及日本出版。卡林也是2004年英國新聞獎年度最佳美食報導獎得主。 譯者簡介 黃逸華   台大新聞所碩士,曾任報社政治線記者及電子媒體高

階主管。採訪經驗包括政治、外交、國防。除媒體工作經驗之外,亦曾赴中國任管理職,對中國整體政策與經濟發展有著第一手觀察及理解。現擔任外商公司策略主管。   譯有多本商業、管理書籍:《願景的實踐》、《行動商務大未來》、《eBusiness 八大原則五步驟》、《思考軟體》等。 作者序   剛動念要寫這本書時,第一個與我討論的人,就是尼爾森.曼德拉(Nelson Mandela)。二○○一年八月,我們在他約翰尼斯堡寓所的客廳裡見面,那時,他卸下南非總統職務已經兩年了。我們隨意談笑了幾句(這他可拿手了),也聊了一會兒當年南非政權轉移時,驚濤駭浪般的往事。當時,我在一家英國報紙擔任記者,我也身在其中,做

了我該做的事。   我將整篇大綱交給曼德拉過目,對他說,社會大眾正在期盼著偉大烏托邦的降臨,不論他們自己是否知道。政治家們推銷給人民的是無窮的希望,告訴他們即將在人間建起屬於自己的天堂。因為凡人的脆弱生命,不過就是在追尋夢想路途上的無盡掙扎,但國家的生命並非如此。就以曼德拉自己的親身體驗來說,在二十七年苦牢歲月裡不斷支持著他的夢想,正和金恩博士的夢想一模一樣:終究會有那麼一天,在自己的國家裡,人們評斷的依據是人格與品質,而非皮膚的顏色。   當我說得口沫橫飛時,曼德拉靜靜地坐著,心中真正的想法難以預測,宛若沙漠上盤坐千年的人面獅身像。每當對話轉為嚴肅時,他總是露出這樣的神情,靜靜傾聽。當你繼續

喋喋不休時,你還是無法確定,曼德拉到底是正在專注傾聽,還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之中。但是,當我引述金恩博士的話時,他抿緊嘴唇並明顯地點了點頭。   被他無言的表情所鼓勵,我繼續說道,我計畫撰寫的這本書將會討論到南非政權的和平轉移,從白人執政變成多數執政,從種族隔離轉變成民主政體。這本書將會跨過關鍵的十個年頭,從一九八五年,曼德拉與當時政府簽訂的第一個政治協議開始——當時他還是執政者的階下囚(我又看到曼德拉點了點頭)。在這個主題下,還會牽涉到當時遍地爆發的衝突局面,這些衝突來自於無法理解與不信任,再加上人類與生俱來的「部落主義」(tribalism)。   我所謂的部落主義,採用的是最廣泛的定義,可

以引申到種族、宗教、國家主義,甚至政治。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將部落主義定義為,「習於認定人類可以像昆蟲一般被分類,而且可以自信而輕易地將數以百萬、千萬計的人群標示為『好人』、『壞人』。」   自從納粹失敗之後,從沒有任何地方像南非這樣,將這種毫無人性的習慣轉換成制度,並執行得這麼徹底。曼德拉自己就曾將種族隔離政策描述成「道德上的種族屠殺」---不是透過死亡集中營,而是陰險地殲滅人們的自尊。   基於這個理由,在冷戰時期最高峰時,美國、蘇聯、阿爾巴尼亞、中國、法國、北韓、西班牙與古巴在內的許多國家都認定,種族隔離制度已經符合了聯合國定義的「危害人類罪」1。然而,在這罄竹難書

的歷史罪惡裡,卻也讓一場史詩般的巨大和解緩緩站起。   我向曼德拉提到,在我的記者生涯裡,曾經遇見過許多人終身為著和平事業貢獻心力,不管是在中東、拉丁美洲、非洲或是亞洲,對於這些人來說,南非都是他們終身企求的理想典範。冷戰時期結束以後,以解決衝突為目的的產業開始迅速萌芽,每當全球因為區域衝突開始動盪不安時,南非的「協商式革命」(negotiated revolution)便浮現在人們腦海裡,成為以政治手段獲致和平的教科書,而人們也開始這樣稱呼南非模式。從來沒有一個國家能夠以如此巧妙而充滿人道主義的方式讓自己脫離獨裁政體,走向民主。就我所知,描寫「南非奇蹟」種種細節的書籍可說汗牛充棟,但是,我心

中深知,仍然有一塊失落的拼圖,這應該是一本探討人性的書——在南非奇蹟之中最不可思議的部分。   我可以預見一本描述無比正面故事的書,探討著人類至善至美的一面。我可以預見這本書述說著身為多數族群的黑人們,原本大可以高舉著復仇的怒火,但他們卻放下歷史仇恨,跟隨著曼德拉,為世界帶來充滿光明寬恕的一課。   在我的書中,許多角色將會陸續出場,包括黑人與白人,而他們的故事將足以代表南非這場盛大寬恕儀式中各個鮮明的面孔。然而,當你回顧歷史,環視著世界各個領袖人物時,卻會愕然發現,其中多數領袖不過是道德上的侏儒(希臘神話裡的人面獅身獸可不會這般畏首畏尾)。我的書則以曼德拉為主角。這本書絕對不是他的生平傳記,

而是一個描述他如何讓自己的政治智慧發光的故事,也是一個他如何發揮聰明才智,從人們最細膩的特質切入,而能贏得人們信任,跟隨他前進的故事。用美國林肯總統的話來說,就是「引導出人們天性中最善良的天使」。   我先前跟曼德拉提到,我有意讓這本書環繞著一場特定的運動賽事而發展。運動可以是用來鼓動群眾情緒、塑造政治認知的強大工具(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是簡潔而明晰)。以一九三六年的柏林奧運為例,當時希特勒利用奧運來宣揚亞利安種族優越論,然而美國短跑健將傑西.歐文斯(Jesse Owens)卻一連贏得四面金牌,而讓希特勒的計畫為之失色。傑基.羅賓森(Jackie Robinson)則是第一位打進美國職棒大聯盟

的黑人球員,此一事實也讓美國社會的認知為之轉變,進而協助推動了美國社會的關鍵質變。美國在一九八○年冬季奧運的冰上曲棍球比賽中,也意外打敗蘇聯,因為是在自己的家中打敗宿敵,這份勝利的滋味更加甜美。   我還提起了曼德拉在一、兩年前說過的一句話,當時他正要頒發終身成就獎給巴西球王比利(Pele Eterno)。他當時說的話,被我寫在筆記裡,「運動足以改變世界,也足以激動人心。運動也具備無與倫比的力量,可以將人民團結在一起。比起政府的力量,運動更能打破種族藩籬。」   終於到了最後關頭,我告訴曼德拉這本書真正想要述說的核心,以及我需要他支持的理由。這樣的賽事場景已經足以傳達我剛剛說明的一切概念,也正

是這樣的一個故事,足以碰觸方才提到的所有主題;這樣的故事將能神奇地激發金恩博士夢想中「以同胞情感編織的交響曲」2;這個事件將成為曼德拉一生苦難與折磨的縮影。而這一切都將總結在……   突然間,曼德拉臉上浮現一朵笑容,幾乎要照亮整個室內,他的巨大手掌交握,看來極為開心。他接著我的話說了下去,「總結在一九九五年的世界盃橄欖球賽!」我的笑容解答了他的疑問,曼德拉繼續熱情地說道,「當然應該是這樣,也絕對是這樣,我完全瞭解你心裡構想的那本書會是什麼樣子。」他朗聲說道,彷彿他不是年高八十二歲的老人,而是瞬間年輕了四十歲,變成他當年加入非洲民族議會(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時的熱

情模樣,「卡林,我將全心祝福你,你可以放手去做。」   我們在亢奮情緒中,彼此握手告別,並說好很快還要再次見面。第二次訪談時,曼德拉在錄音機前說明了自己身處監獄時,如何開始理解到運動賽事所可能具備的政治威力;他也說明了,身為南非首位經由民主選舉產生的總統,如何將一九九五年世界盃橄欖球賽轉化為他的政治大策略中的重要工具,要透過這場賽事,將黑人與白人團結起來,並創造出讓南非國內長久維持和平穩定的基礎條件。五年之前當他剛出獄時,整個南非還處於內戰之中,根本難以想像能有眼前這番局面。曼德拉告訴我,當他試圖說服與自己同陣營的黑人同胞們應該支持南非國家代表隊跳羚隊(Springboks)時,得到的回應不過

是幾聲嗤笑。提到南非白人之子、金髮藍眼的法蘭索瓦.皮納爾(Francois Pienaar)時,他則帶著尊敬與仰慕的神情,當時皮納爾身為跳羚隊隊長。曼德拉也提到另外一個奇壯無比的南非白人,莫內.杜普里西斯(Morne du Plessis),曼德拉用很老派而莊嚴的英語,將這人形容成「一個棒透了的傢伙」。   與曼德拉再次會談之後,所有相關人士開始接受我的訪問,讓我得以完成這本書。在一九八九年到一九九五年之間,我正在南非工作,擔任英國《獨立報》(Independent)南非辦事處的主任。這寶貴的六年之間,我蒐集到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其後的十年間,我也以記者的身分多次回到南非採訪,但直到我獲得曼德拉

的認可後,才真正開始為了這本書採訪相關人士,第一位受訪的就是跳羚隊的明星球員漢尼.勒羅斯(Hennie le Roux)。人們大概不會把溫暖與感性和橄欖球員聯想在一起,但我訪問勒羅斯時的感受就是這樣。勒羅斯談到曼德拉跟自己十年前的角色時,感慨萬千,因為當時正直有餘但卻對政治一無所知。身為南非白人的他,赫然發現自己居然在關係國家未來前途的關鍵事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我們在一間熙嚷嘈雜的辦公室裡談了兩個小時,直到夜幕低垂。在這段時間,幾次突如其來的啜泣,讓他不得不停下來,平復自己的情緒。   為了寫這一本書,我另外還進行了幾十次的訪問,都和訪問勒羅斯的經過相當類似。在許多次訪問中,總有個神秘的時刻

,受訪者,特別是當時親自到場觀賞球賽的人,眼睛會突然泛上水光。而且所有的受訪者---不管是屠圖樞機主教(Desmond Tutu),或是極右翼白人國家主義者前南非將領康士坦.菲爾耶恩(Constand Viljoen),或是與他政治立場完全相反的雙胞兄弟霸恩(Braam Viljoen),都是如此。在訪談進行時,他們都處於一種極為愉悅的情緒之中,彷彿又回到那個讓人極為興奮的時刻。   曾有人認為這本書將會是寓言、神話,或甚至是童話故事,此一說法對身處血淚政治事件中的真實主角們,簡直是個笑話。但這的確是事實。這件事只是碰巧發生在非洲,而且背景也碰巧是一場橄欖球賽,如果這件事發生在中國,把比賽變成

水牛賽跑,這個故事仍然會是在歷史上舉足輕重而且成為眾人傳頌的典範。因為這個故事符合了成功故事的兩大條件:本身確實具備豐富的故事性,而且也記取了當代的教訓。   當我蒐集完寫作本書所需要的全部資料後,突然間,有另外兩個想法閃過腦際。首先是曼德拉的政治智慧。說到底,政治就是說服民眾,並獲得他們的支持。所有的政治家都是專業的引導高手,他們靠取悅人民謀生。此外,如果這些政治人物夠聰明且善於引導人民,懂得激發人民的共鳴,他們就能成功。林肯擁有這樣的天分,羅斯福擁有這樣的天分,邱吉爾也是,戴高樂也是,甘迺迪、金恩博士、雷根、柯林頓也是,英國布萊爾首相也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首領阿拉法特也擁有這樣的天分。從

這個角度來說,希特勒也是。他們都以自己的主張贏得人民的支持。   曼德拉更勝過其中的多數人(當然,他堅決反對希特勒),他的獨特來自於他巨大的企圖心。他不僅僅贏得自己人民的支持---對他而言,這不值一提,因為這些聚集在他號召之下的人(來自各個文化、傳統、膚色與部落),也都各有盤算;他還繼續向外跨步,贏得敵人的支持---即便這些人曾經為了他的入獄而歡聲雷動,這些人曾經熱烈期盼他被判處死刑,這些人曾經計畫發動戰爭來對抗他。但他如何完成這項巨大任務、他如何贏得人民的支持便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第二個閃過我腦際的想法,遠超乎歷史,甚至超越神話故事。人們在生活過程中,早已吸取許多經驗,並構成了一部巨大

的典籍,足以協助人們繼續追求更好的生活,而這本書或許將能成為這本巨大經典的小小註腳。跟當代人物比起來,曼德拉更能掌握友誼與影響力的藝術,與歷史上的人物相較,他也毫不遜色。不管人們原先立場為何,極左或極右,不管他們一開始對曼德拉抱持著的態度是恐懼、憎恨或是仰慕,我所訪問過的所有人都被他的人格典範所感召。所有人談到他的時候,神情都變得光亮起來。   期盼這本書能夠稍稍反射出曼德拉所帶來的光亮。 隊長與總統「你看看他,」曼德拉說,他回想起自己第一次和皮納爾見面時的樣子,「你還在想這個人是從哪個國家來的,結果是個不折不扣的南非白人。」曼德拉說得沒錯,如果當年主張種族隔離意識形態的人也懂得向蘇聯取經,

將藝術與政治結合,他們就會知道應該要挑選皮納爾當成南非白人的樣板——身高一百九十三公分,體重一百○八公斤,全身肌肉線條優美得直追米開朗基羅創造的大衛像。如果那時候你也真的像曼德拉一樣,思索著皮納爾的出身,你可能會想像著一個少年,在七、八○年代時的維若尼京慢慢長大成人,而且你也可以像曼德拉那樣,身歷其境地想像出當時的情境,大概超過九成的南非白人都有著極為類似的成長背景:人們生活在特定的時空,有著直爽、單純、勤奮、堅強、極少感傷的性格,是準時上教堂的橄欖球迷,被一大群黑人所圍繞,對這些黑人鄰居,心中充滿著輕視、無知與畏懼。然而,曼德拉從長久與南非白人打交道的經驗中學到,必須超越外表,「對我來說,皮

納爾完全不像是種族隔離社會下的典型產物,」曼德拉說,「事實上我覺得這人還滿討人喜歡的,我也感覺得到他很開明,而且啊,他是個受過教育的男孩,還有法律學位呢,和他坐在一起很愉快。」一九九四年六月十七日,當皮納爾站在聯合大廈石階上的時候,心中的感覺絕對不會是「愉快」,此時,他正要踏進這棟大廈,接受曼德拉總統邀請,參加一場聚會。已經廿七歲的皮納爾突然覺得自己年紀還很小,對一旁等候的記者承認,自己從來沒有這麼緊張過。等待總統的過程,比任何橄欖球賽都讓人畏懼。穿著一身黑西裝,打著領帶的皮納爾穿過一道狹窄的門,進到大廈的右翼,穿過一個金屬探測器,在一張鑲著防彈玻璃的綠色接待桌後,已經有兩位警察在等待他的到來

。這兩位警察都是白人,一看到他,馬上過來迎接他,彷彿就像是橄欖球賽裡的抄截一樣。其中一位帶著他走過中庭草地,穿過走廊,他還看到了一幅巨大的水彩畫,主題就是「大遷徙」,畫中有著牛拉篷車與騎在馬背上的人,背景則是一片廣大的土黃色草原,他當時還沒看出什麼不對勁的地方。警察將他留在一間小小的接待室裡,其中只有一張桌子,和幾張皮椅,沒多久,曼德拉的私人助理就進來了,是位個子很高、舉止合宜的黑人女性,名叫瑪莉,麥斯達納(Mary Mxadana)。瑪莉請他找個位子坐下,並稍候片刻。皮納爾在接待室裡獨坐了五分鐘,手心都是汗水。「當我正在等待曼德拉時,真是緊張得不得了,」他回憶道,「我真的很敬畏他,我不斷地想

著,我該說些什麼,我該問他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