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工業區廠商名錄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另外網站工業區廠商名錄 - 經濟部工業局也說明:... 2020-12-22大發工業區廠商名錄已下載 7,076 次; 2021-10-12高雄臨海工業區廠商名錄已下載 2,299 次; 2021-10-12林園工業區廠商名錄已下載 2,135 次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 宋郁玲所指導 黃筱維的 大甲區南北不均衡發展下的空間生產與轉化 (2021),提出高雄工業區廠商名錄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大甲、溪北、媽祖文化節、空間三元論、大甲幼獅工業區、區域不均衡發展。

而第二篇論文崑山科技大學 房地產開發與管理研究所 陳肇堯所指導 周映慈的 未登記工廠遷廠之阻礙 ─以臺南市金屬製品製造業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工廠管理輔導法、未登記工廠、搬遷意願、遷廠阻礙的重點而找出了 高雄工業區廠商名錄的解答。

最後網站經貿透視雙周刊 426 大陸二線城巿 餐飲商機狂飆則補充: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工廠名錄、2013金屬製品業年鑑 △春雨以參展拓銷海外市場 ... 事實上,坐上汽車花個30分鐘,沿著本洲工業區繞一圈,螺絲界的相關廠商大部分都能找到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雄工業區廠商名錄,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大甲區南北不均衡發展下的空間生產與轉化

為了解決高雄工業區廠商名錄的問題,作者黃筱維 這樣論述:

受到大安溪溪水阻隔,台中市大甲區被區隔成大甲溪南、溪北兩地區,且各自發展出截然不同的景觀樣貌。大甲區全境早期以農業為主,惟溪南街面在清領時期已具備商業機能,至於溪北則至民國60年代設立工業區才有所改變,但整體發展不佳。八十年代以後媽祖信仰熱絡,政府政策規劃、資本投入,皆以溪南街面為主,甚少關注溪北的幼獅工業區,空間內部各自獨立社會生產,同一行政區下產生不均衡發展的兩大區塊。本研究先針對大甲溪南、溪北兩地區的歷史脈絡、都市計畫進行分析與討論,並透過列斐伏爾的空間三元論:空間的實踐、空間的再現、再現的空間,來探討大甲溪南、溪北各自的社會受到政府由上而下的支配,改變既有的空間。後續因資本投入,加劇

空間分配不均的情形,空間受到權力支配下,居民如何表現空間的真實樣貌與互動關係,最後談信仰轉變成文化節又如何影響空間。在空間三元論的交織互動下,形塑的不均衡空間中,分析居民的經驗感受與應對,透過質性研究的深度訪談,大甲溪南與溪北兩地區內的居民、文史工作者、文化節參與者與公部門人員等共計19位,梳理地方發展的處境與問題,探究區域不均衡發展背後的驅動力與樣貌。從居民的感受中了解,大甲的生活空間自古以來在環境影響下,具有獨立的樣貌與發展,經歷時代轉換與政策流變,空間內的產業也有所轉變,形成南邊商業、北邊工業、農業的景象,但是政府著重輔導地方傳統民俗信仰,融合多元文化,從地方走向國際,形成今日的「大甲媽

祖國際觀光文化節」,加劇南北的差異;幼獅工業區長期不受重視,在大環境的驅使下,近十年又重新發展,更見溪北與溪南差異顯著。最後,本研究從空間差異中看出空間發展的消長,皆受到政府的規劃藍圖與政策的影響(空間的再現),而影響地方內的社會生產與產物(空間的實踐),不僅改變整體大甲區的空間景觀,更讓生活在空間內的主角如居民、店家與廠商等(再現的空間),必須學習順應、配合與抵抗。最後,三個空間相互影響,不論空間如何轉變,權力與資本如何影響,最終地方的居民才是讓空間生產出具有價值的實質意義。

未登記工廠遷廠之阻礙 ─以臺南市金屬製品製造業為例

為了解決高雄工業區廠商名錄的問題,作者周映慈 這樣論述:

農地上的未登記工廠是長久以來的難解課題,從民國99年修法輔導未登記工廠合法經營,至今已逾十個年頭,已輔導合法經營業者數量甚少,且未登記工廠數量更無減少趨勢。民國108年修法拍板定案,民國105年05月20日後新增之未登記工廠即依法停止供水、供電及拆除,民國105年05月19日前既有未登記工廠輔導轉型、遷廠或關廠。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整理出未登記工廠業者當初設廠的考量原因、未登記工廠特性,瞭解不願遷廠的考量原因,或願意遷廠的需求、考量原因,以及工業區的現況,再透過問卷調查,分析業者合法化過程中所面臨到的問題,並探討可以吸引業者遷廠至合法用地的誘因,藉以提供政府機關作為政策規劃之參考,加速解決未登

記工廠的難題。在研究範圍及對象的選擇上,因臺南市為臨時工廠登記業者第三多的縣市,加上臺南市為農地資源較多之處,其中又以金屬製品製造業占比最高,故以臺南市的金屬製品製造業作為本研究之對象。符合本研究問卷發放對象共有230家業者,經過一次電話催收,最終共回收35份(15%)問卷,經整理後透過SPSS軟體進行敘述性統計分析、信度分析、因素分析、交叉分析與卡方檢定的分析。經過統計分析發現,有將近三成的業者有搬遷至合法工業用地的意願,且這些業者對政府輔導政策認同度都相當高,建議政府可積極輔導此類業者盡速搬遷,減少部分未登記工廠。沒有搬遷意願的業者,最主要的考量一是工業用地價格太高,另一則是希望就地合法,

而且這類業者對於政府輔導政策認同度皆很低,若這些業者有遷廠必要,政府又沒有積極處理,恐怕問題仍舊無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