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跨年煙火施放地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國立中山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 佘健源所指導 余幸茱的 煙火活動是否真能帶來觀光人潮? (2016),提出高雄跨年煙火施放地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節慶活動、固定效果模型、隨機效果模型、追蹤資料、煙火。

而第二篇論文大葉大學 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黃怡芬所指導 周仕晃的 老人活動風險評估之研究-以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相關活動為例 (2016),提出因為有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長者、安全程序、風險管理、活動安全評核表、安全檢核的重點而找出了 高雄跨年煙火施放地點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雄跨年煙火施放地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煙火活動是否真能帶來觀光人潮?

為了解決高雄跨年煙火施放地點的問題,作者余幸茱 這樣論述:

近年來國內各地方政府紛紛舉辦大型煙火活動來促進觀光產業,企圖透過活動帶入人潮,並進而推動地方之經濟發展;然而,同時亦有反對意見認為,民眾的休閒娛樂和過去相比已有更多的選擇,且目前國內各地在不同時點皆有類似之煙火活動,此已演變成一種常態性之事件,故無法真正帶來人潮。本研究將以實證資料來探討,究竟哪種看法較接近事實。筆者收集近年來國內各地舉辦之所有大型煙火活動資料 (包括日期、地點、煙火次數),與觀光局所公布之國內主要觀光遊憩據點遊客人數統計 (共338個遊憩據點),資料時間為2009年1 月至2014年12月,並以追蹤資料隨機效果模型與固定效果模型進行分析,討論煙火慶典活動平均而言是否真能帶來

遊客人數的成長。有無舉辦煙火活動對遊客人數的成長是有顯著的關連,而在控制季節因素、連續假日、景氣、氣候等因素後發現,舉辦煙火活動的天數對遊客人數的成長在統計上仍然有顯著地正面關聯;易言之,各地舉辦煙火活動確實能帶來觀光人潮的,而施放較多天數之煙火,是會帶來更多的觀光人潮的,而此並非來自於其他的效應。

老人活動風險評估之研究-以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相關活動為例

為了解決高雄跨年煙火施放地點的問題,作者周仕晃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是以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4個長者活動為案例(包含室內、戶外、小型及中型活動),討論辦理長者活動時遇到的意外狀況與現場風險項目的關聯性。透過4個活動項目進行分析及調查,瞭解4項活動的相關內容,進而探討長者參與此類型的室內及戶外活動的安全考量及風險管理。經過分析及討論後,歸納出與安全程序相關的活動安全評核表,將做為未來活動辦理時的標準作業程序及安全控管的參考資料,並具體建立一套活動安全機制,不只可供未來老人活動安全程序之參考,亦可適用於其他各類大中小型活動的活動安全檢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