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阿瑟 日本憲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麥克阿瑟 日本憲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古川隆久寫的 昭和史 和倉山滿的 日本天皇,原來如此!從生前退位問題探秘萬世一系天皇文化的歷史與發展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日本最后的神,麦克阿瑟,他也终结了神统治日本的时代 - 网易也說明:通过这部宪法,日本放弃了在解决国际争端时使用武力的权力,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也承诺不保持国家军队。除此之外,麦克阿瑟还在宪法里挖了个坑,这部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玉山社 和麥浩斯所出版 。

淡江大學 亞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胡慶山所指導 許偉德的 脫離日本國籍相關問題之研究--兼論日本國憲法與舊金山和約 (2010),提出麥克阿瑟 日本憲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脫離國籍、國籍單一原則。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日本研究所碩士班 胡慶山所指導 嚴熯軍的 日本國憲法國政調查權之研究─兼論中華民國憲法之國政調查權─ (2006),提出因為有 國政調查權、少數者調查權、議院證言法、行政統制權說、國會調查權的重點而找出了 麥克阿瑟 日本憲法的解答。

最後網站麥克阿瑟- 優惠推薦- 2022年10月| 蝦皮購物台灣則補充:買麥克阿瑟立即上蝦皮台灣商品專區享超低折扣優惠與運費補助,搭配賣家評價安心網購超 ... [日文書/二手] マッカーサーの日本国憲法麥克阿瑟的日本國憲法桐原書店kyoko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麥克阿瑟 日本憲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昭和史

為了解決麥克阿瑟 日本憲法的問題,作者古川隆久 這樣論述:

  理解昭和,也是理解台灣,   特別是日語世代無法言說的生命經驗,   我們或許可從作者描述的那些娛樂與生活習慣當中,   瞥見父祖輩的形影。   談到昭和史,總讓人想到那場對於近代世界局勢影響深遠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雖然本書也不免提到這場戰爭,卻是更全面地將觸角擴及當時代日本的歷史發展,包括憲法的制定、學校教育的演變、人民生活的樣貌,乃至於大眾娛樂文化的開展等……   作者古川隆久是正統的日本史學者,專研日本近現代史三十餘年,目前是第一線的昭和史研究權威,在這本教科書等級的昭和通史當中,他以三個觀點縱貫全書——   第一、側重庶民觀點,因歷史源自於眾多庶民日常生活的積累。   第二

、重視國際關係,因為昭和時代的日本,無論在政治、經濟還是文化上,都已經與世界的脈動緊密連結在一起。   第三、注重少數觀點,因為少數的質疑總是能讓社會轉變成適合更多人生活的樣態,日積月累之後就是現在的日本社會、國際社會。   透過這樣的書寫,帶領讀者放大看待昭和史的視野,也更透徹了解日本近代史的發展。 本書特色   1.打破昭和史只是戰爭史的刻板印象,從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生活、娛樂等全面看待日本昭和時代。   2.有別於以己身經歷作為書寫材料的昭和史,本書以歷史學角度,綜合研究成果與史料,轉化成淺顯易懂的文字,娓娓道來昭和時代64年間對日本影響重大的關鍵大事。   3.日本第一

線昭和史研究權威古川隆久寫給大家的昭和通史。  

麥克阿瑟 日本憲法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查良鏞、羅孚,百樂與千里馬。香港大學法律學系。習近平遇到了垓下之圍。貿易戰,美國加收懲罰性關稅,退出萬國郵政聯盟抵制中國。安倍訪華破冰,日本公布停止向中國提供「發展援助計劃」。中共的困境,日本的機遇。
#貿易戰 #安倍訪華 #習近平 #雙查方案
==========
如若你喜歡「易經講堂」節目,覺得內容有益世道人心,希望你能繼續收看、讚好、「訂閱及推介」易經講堂YouTube頻道,集腋可以成裘,謝謝支持與鼓勵。

易經講堂有限公司
香港上環郵政局郵政信箱33249號

I Ching Consultancy Limited
Sheung Wan Post Office P.O. Box 33249, 1/F West Exchange Tower, 322-324 Des Voeux Road Central, Sheung Wan, Hong Kong

網頁 Website: https://wmwong730.wordpress.com/gift
電郵 Gmail: IChingConsultancyLtd
==========
Wong Wai Man 2018年10月30日星期二下午5:00

日本國旗在天安門廣場飄揚,「打倒小日本,還我釣魚島」的口號,不合時宜了。

習近平遇到了垓下之圍。

美國對大陸的懲罰性關稅在不斷加強,歐洲、加拿大等國一呼百應。非洲那些窮黑小的國家,都表態北京在搵他們笨,幾十年老兄弟巴基斯坦都唔聽佢支笛。

為了打擊大陸的翻版廉價網購工業,美國不惜退出萬國郵政聯盟;
美國的戰艦在台海穿梭,等待解放軍發第一炮;
組織國際聯軍,在南海演習;
兩架B52重型轟炸機,在中共人造島上飛翔,表示有能力將中共人造島軍事基地炸毀……

特朗普明言:
一百八十萬中共官員子女,就是北京政權的癌細胞群。

楚歌唱,四方八面同。

習近平舉頭四顧,心中茫然,擺得平中共體制內的各路山頭,放眼世界,原來是舉目無親。

這時候,安倍訪華。

他應李克強的邀請,訪問大陸。

時隔七年,在中日冰冷的兩國關係中,日本領導人再臨大陸。

安倍訪華前,先做兩大不尋常動作。

日本公布停止向中國提供「發展援助計劃」。

自七九年開始,日本向華發放天文數字的金錢援助。

北京的地鐵,首都的國際機場,都是在日本的特惠貸款下興建。日本的援助,佔中國大陸所有外來援助的66.9%。

日本經濟衰退四十年,中日關係因釣魚台鬧僵,發動大陸民眾火燒本田汽車時,這個發展援助,都沒有停止。

今日,由於李克強的邀請,再臨北京前,安倍先公布了終止這項近四十年的援助計劃,向日本國民交待。

日本外務大臣河野太郎說:
考慮到中國當前的經濟水平,這種援助不再有必要。

跟著接受印度總理莫迪來訪,在安倍訪華回國後立即接見莫迪,商討日本印度的聯手,抗衡中共在印太地區的強勢擴張。

安倍訪華,是破冰,在東海南海、尖閣列島等領土領海主權爭議上希望能緩和兩國矛盾,但他也需要表明立場,向國民交待,向世界交待。

安倍的政治總目標,在於日本修憲,建軍,重現大和民族的聲威。

日本現今的憲法,是二次大戰後,基於戰敗國,由美軍佔領,憲法是由美國統帥麥克阿瑟將軍撰寫的。最關鍵的一項,是不能擁有軍隊,以防軍國主義復辟。

但此一時彼一時,美軍世界警察的戰線太長,各地火頭也多,中共在亞洲又以強秦之姿崛起。亞洲不寧,美國希望日本能分擔亞洲防務責任。

日本方面,國民開始覺得戰敗屈辱半世紀,對區域有責無權,應該修改戰後憲法,重建軍隊,回復一個正常國家。

日本人對台灣有特別感情,除了曾統治五十年,近年兩地的天災禍患,兩地人民的關切援手,都看得見血濃於水;但對於中國大陸,無論官方或民間,都透出輕視憎厭。

安倍訪華,純是尋找機遇。習近平墮水而四周冷笑,無人援手,這是談判的最好時候。如果能解習困,叫他租借東三省殖民一百年,可能他都願意。

明治維新之後,百年來日本人對中國人都充滿疑惑。

芥川龍之介熟讀唐詩宋詞,抱著幻想遊訪神州大地,懷著尋找李白、杜甫、蘇東坡的人物,誰知碰到的,盡是西門慶之流。

日本人多年來都無法明白,為什麼這麼豐厚的中華文化底蘊,不能變作成就這個民族偉大的資產,卻成為壓斷中國人的負擔。

近一百年,保護、珍惜、承傳中華文化的,是日本人,不是中國人。

壯麗的山河大地,住著一群奇怪的大陸人,破壞、污染,毫不留戀的離開。偏偏優秀的大和民族,卻只能生活在四個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小島上,飽受地震、海嘯、颱風等摧殘,生命脆弱如櫻花。

所以,明治維新後,整個民族的焦點都放在中華大地上。甲午一役,確定以侵華為基本國策,九一八、一二八、逐步實踐他們的理念,七七正式侵華。不是擴大戰線到太平洋珍珠港,招來美國兩枚原子彈,歷史未必如此發展。所以,到今日,日本人都不承認戰敗給中國。

安倍是愛國主義者,要復興大和民族,修憲建軍,眼睛又盯在中華大地上。

習近平的困境,就是安倍的機遇。一雙冷手訪華,能否執到熱煎堆?

中共是實用主義者,只重權力和事功,沒有原則和高尚價值追求。愚弄群眾,鼓吹愛國主義時就借釣魚台來「打倒小日本」,今日舉目無親,安倍肯來就百年中日友誼。

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政治領袖的價值取向,就影響一個時代的興衰。歷史上,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為政,是道德教化,所以有三王之治。秦漢之後,五霸之志旨在事功。當人人重視的,只在權力鬥爭,社會秩序必然混亂,文化必然衰敗。

孔子說:

為政的關鍵,在於領袖的內心。內心有道,以身作則,表現出來的一切行為,就無懈可擊了。

好像天上星系的北斗星,有了中心思想,以道德感化,天下為公,社會上,國際間,自會圍著你的信念旋轉。

管治就易如反掌了。

#貿易戰 #安倍訪華 #習近平 #雙查方案

2018年10月30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脫離日本國籍相關問題之研究--兼論日本國憲法與舊金山和約

為了解決麥克阿瑟 日本憲法的問題,作者許偉德 這樣論述:

國際法原則上要求每一個人都要是屬於某一個國家之國民,此既所謂「國籍單一原則」,國籍影響到國際法上國家與個人之間的管轄與保護問題。隨著兩岸交流的頻繁,僅管目前政府對兩岸政策採取「不統不獨,維持現狀」的方式,但就歷史的長期演進而言,所謂不統亦只是暫時的不統,所謂不獨亦只是暫時的不獨,兩岸問題終究非統即獨,不論未來兩岸係採「聯邦」、「邦聯」、或「獨立建國」,居住在台灣島上的人,必將面臨國籍的選擇問題。茲以清廷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為例,日本在處理台灣領域變動時,有關台灣住民的國籍變更係採兩年內台灣住民得自由攜帶財產離開台灣,選擇不做日本國民,但未離開者即視同為日本國民的方式處理。未來生活在台灣的住

民亦會面臨選擇國籍與脫離國籍之自由,而日本國憲法第22條第2項載明:「任何人遷往外國或脫離國籍之自由,不得侵犯之。」之內容,正可提供有關國籍變更時的論證依據與思考空間。

日本天皇,原來如此!從生前退位問題探秘萬世一系天皇文化的歷史與發展

為了解決麥克阿瑟 日本憲法的問題,作者倉山滿 這樣論述:

‧萬世一系的天皇體制為何能傳承125代而未發生易姓革命? ‧為什麼沒有政經實權的天皇能夠成為日本人心中最尊貴的存在,   連權傾一時的武家或戰後主掌日本命運的麥克阿瑟都不敢擅動皇室? ‧為何天皇想生前退位會引起如此軒然大波?  ※日本研究專家蔡增家、蔡亦竹專文推薦 「無論是想要了解日本文化或需要研究參考資料的專業人士,本書都有絕對的閱讀價值!」 沒有天皇,日本將不再是日本! 台灣第一本徹底探討天皇歷史與制度的專書! ※收錄現任天皇明仁於2016年8月8日發表的講話內容 2016年8月8日,日本現任天皇明仁發表了「有關生前退位的電視講話」,由於明治時代起實施天皇終身在位制, 前一次天皇讓位

可追溯到江戶時代光格上皇讓位給仁孝天皇,因此以「睽違兩百年的大事件」引發了全日本的熱烈議論。  說起來,為什麼日本需要天皇? 為什麼皇室能夠延續至今從未中斷? 到底天皇、皇室是什麼? 這些問題恐怕連多數日本人都無法確切回答。藉由探討上述問題,作者回顧日本長達兩千六百多年的歷史, 自《古事記》所載第一代神武天皇的事蹟開始到近現代共125代天皇,從各種先例中找出關於天皇制傳承及演變至今的關鍵, 更探討現任天皇表達退位意願引發的各種爭論及見解,從中梳理天皇在日本史中的角色變化, 是第一本全方位理解天皇的著作,凡是對日本史有興趣的讀者,都不容錯過。 【書封設計理念】 書封的底色使用黃櫨染,是用黃

櫨的心材及蘇芳染成的高雅赤茶色, 從平安時代前期開始,便是天皇舉行儀式時穿著的袍子色彩; 而主視覺用的是日本皇室的家徽「十六瓣八重表菊紋」。 作者簡介倉山滿1973年出生於香川縣。憲政史研究家。1996年,中央大學文學部史學科畢業後,同大學博士前期課程結業。在學期間便以國士館大學日本政教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的身分,在同大學教導日本國憲法,直到2015年為止。2012年,擔任希望日本研究所所長,同年於電子報「倉山塾」開講,翌年開創「Kurara頻道」,積極展開大日本帝國憲法、日本近現代史、政治外交的言論活動。主要著作包括暢銷書「謊言系列」六部曲的《充滿謊言的日美近代史》、《充滿謊言的日中近代史》

、《充滿謊言的日韓近代史》、《充滿謊言的日俄近代史》、《充滿謊言的日英近代史》、《充滿謊言的日法近代史》,還有《保守的心得》、《帝國憲法的真相》(皆由扶桑社出版)等。譯者簡介陳心慧青山學院大學國際傳播學系碩士。現任專職中日筆譯、口譯人員。譯有《餐桌上的日本史》、《切腹的日本史》、《日本古都圖解事典:影響日本歷史的城市53問》、《世界史的誕生》、《日本史的誕生》等。 前言 第一章  天皇與先例 第一節「皇室」──世界最屹立不搖的國家是尊崇先例的 第二節《古事記》──記錄神話、傳說、歷史 第三節「推古天皇」──遵循神功皇后先例的女帝 第四節「皇極上皇」──史上第一位上皇 第五節

「天智天皇與天武天皇」──母系與女帝的區別 第六節「稱德天皇」──道鏡事件開啟「母系不可繼承」的先例 第七節「高野新笠妃」──百濟歸化者的子孫 第八節「嵯峨天皇」──打造至今皇室形態的明君 第九節「嵯峨天皇」──放手政治,「象徵天皇制」的源流 第十節「宇多天皇」──前皇族和舊皇族可以成為天皇 第十一節「後一條天皇」──有可能「死後退位」 第十二節「白河上皇」──上皇成為治天之君的弊害 第二章 天皇與武家 第一節 「源賴朝」──武家未篡奪皇室的理由 第二節「後鳥羽上皇」──「主上御謀叛」的原理 第三節「北條義時」──將三上皇流放外島的「逆賊」 第四節「後高倉上皇」──不登極帝的開始 第五節「後

深草天皇和龜山天皇」──兩統迭立的悲劇 第六節「後醍醐天皇」──南北朝的動亂 第七節「西園寺寧子」──成為治天之君的平民女性 第八節「足利義滿」──企圖篡奪皇位的平民 第九節「後花園天皇」──恢復皇室權威的治罰綸旨 第十節「後土御門天皇」──因為財政困難而五度讓位失敗 第十一節「織田信長」──將朝廷的權威利用到極限的戰國大名 第十二節「豐臣秀吉」──極度失禮的朝鮮出兵計畫 第十三節「後水尾天皇」──與德川幕府對決的天皇 第十四節「伏見宮貞致親王」──關於舊皇族恢復皇籍 第十五節「後櫻町天皇」──最後的女帝與創設宮家 第十六節「光格天皇」──英明的最後一任上皇 第十七節「孝明天皇」──幕末政治的

主角 第三章  天皇與近現代史 第一節「一世一元的制度」──根據神武創業的精神實施「新儀法」 第二節「皇室典範」──否定讓位的伊藤博文和他的考量 第三節「攝政」──具有缺陷的攝政制度 第四節「帝國憲法」──天皇的存在是「以備不時之需」 第五節「日本國憲法」──把天皇當成「機器人」的宮澤俊義 第六節「皇統」──如何跨越斷絕的危機 第四章  論讓位 第一節 保守派言論的現狀 第二節  「讓位」和「退位」有何不同? 第三節  解讀「天皇陛下的講話」 第四節  什麼是立憲君主? 第五節  並非是攝政或讓位的二擇一問題,選項共有四個 第六節  改正典範制定特別措施法 第七節  前法制局長官阪田雅裕的

見解 第八節  憲法之前先有天皇 結語 〈日本天皇,本是如此〉 蔡增家/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教授 二○一六年八月八日父親節當天下午,生為日本人的大家長──現任天皇明仁罕見的對日本國民發表一場電視講話。在談話中,他表示自己已經高齡八十二歲,同時在過去三年當中,歷經兩次外科大手術,體力恐將無法履行做為國家象徵的職責。由於日本憲法規定,天皇不能發表任何具有政治意涵的言論,因此,明仁只能以這種極為委婉的方式來暗示,表達他想在「生前退位」。 天皇的言語雖然曖昧,但卻已引發日本政壇的一場大震撼,就如同二次大戰時的「玉音放送」,天皇雖然沒有說出「投降」兩字,但日本士兵早已放下武器乖乖投降,而對

於天皇的暗示退位,自然成為安倍政府的燙手山芋,而天皇可不可以生前退位,也成為日本保守派與自由派爭論的焦點,最終日本政府做出妥協,在不修改皇室典範的大方向下,國會通過「天皇退位特別法」,並強調本法只適用明仁這一代,女性仍沒有繼承權的兩項原則。 日本皇室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皇室。根據日本《古事紀》記載,天皇並不是凡人,而是天照大神的後裔,而天皇身為神道教的最高主宰,在人神合一下,天皇被賦予神性。而日本皇室從神武天皇沿襲至今,已經一百二十五代了,都是由一個家族世襲一脈相傳,只是在二次大戰之後,盟軍統帥麥克阿瑟頒給日本一部和平憲法,確立君主立憲制度,才將天皇從神轉變為人。 過去我們對於日本天皇的刻

板印象,大多認為他是虛位元首,只是在每年的元旦、春祭、秋祭及廣島原爆紀念日公開露臉之外,其他時間應該可以在皇宮含飴弄孫、安養天年。其實,天皇做為日本國家象徵的最高領導人,是每位拜訪日本的國賓,都急欲想要拜會的對象。 例如在二○○九年,當時習近平以中共接班人的身份訪問日本,提出想要拜會天皇的要求,遭到日本宮內廳的拒絕,因為天皇的拜會行程相當密集,需要前一個月提出申請,而最後在中國大陸的政治壓力下,天皇才排出時間接見習近平,當時還引發中日兩國的外交糾紛,由此可見,拜會天皇似乎是每位外國元首到日本的例行公事。 另外,攤開日本宮內廳所安排天皇的行事曆,我們也發現在二○一五年一年當中,現任天皇明仁總

計出席二百五十場公開會議及官方拜會,進行七十五次的國內外國事訪問,而從二○一六年七月一日至八月初,天皇幾乎每天行滿檔,在一個月當中,總共才休息三天,這也難怪天皇的身體無法負擔如此繁重的工作,而從二○一六年開始,皇太子德仁已經代替天皇參加過一百多場公開會議,這似乎早是一種警訊了。 只是,早已從「神」成為「人」的天皇,為何他的一言一行,仍然被視為政治風向球?而只是虛位象徵的天皇,為何又成為國外政要爭相會面的對象?《日本天皇,原來如此》這本書給了我們最好的解答。 它從政治的先例、武家的互動及近代的轉變等三個面向,分析天皇退位的真實面貌,也說明天皇制度雖然綿延千年,但一元一世、皇室典範及攝政,是維

持制度存在的三大儀法,並告訴我們天皇究竟不只是個會蓋章的「機器人」,而是天皇的存在,其實是以備非常時期的不及之需。 可以預知的是,二○一八年將會是平成時代的最後一年,只是,日本經濟是否就會因此擺脫長達二十餘年的「平成不況」?日本經濟會不會隨著天皇更替而復甦,尚不可知,但可以預見的是,天皇制度仍將在萬世一系下,繼續更迭。這也告訴我們,日本天皇,本是如此。 ------ 〈了解日本,必先認識天皇〉 蔡亦竹/實踐大學應用日文系助理教授 二○一九年四月,日本的今上天皇、也就是平成天皇即將讓位。對日本人來說,這是件讓人興奮的大事。興奮倒不是因為什麼天皇萬歲之類的右派思考,而是在江戶時代以來的兩百年

間,日本再也沒有出過正式稱號為「太上天皇」的上皇了。在明治維新之後,除了確立「一世一元」的制度之外,也規定新天皇的即位是在上一任天皇的崩御之後,而這也間接造成了明治之後天皇都必須「做到死」的狀況,而從明治到昭和為止的三代天皇也的確都是如此。但是在二○一六年現任天皇明仁明確表示自己的體力無法勝任之後,經過一陣審議討論之後才決定了重開兩百年來未見的上皇之路。對日本人來說,這是過去只在教科書上看過的名詞重新出現的新鮮時刻。 當然,體力無法勝任不是指那種四處巡視和外國訪問等外人看來是爽缺的任務。真正對已經是老人的天皇體力挑戰的,是天皇最大的任務「宮內祭祀」。天皇每年在皇居裏的「宮中三殿」所舉行的大小

祭祀儀式超過三百次,其中重要的元旦四方拝和新嘗祭等重要儀式,天皇甚至得穿著平安時代的傳統服裝,正座(跪坐)二到四個小時。這才是現任天皇明仁希望讓位的真正原因。 在敗戰之後,昭和天皇的「人間宣言」自我否定了戰前大日本帝國裏天皇的神格化地位,所以今日的日本天皇只具有象徵地位是許多讀者都知道的事。但是天皇除了國政上的象徵元首功能之外,天皇對於日本的存在意義,其實大半構築在上述「宮中祭祀」所代表的精神和泛信仰層面上。也因此,不管是戰前或戰後的日本,光看到「天皇」兩字,就把天皇家類比成中國或是西方歷史上的皇帝,都是不正確的解讀。也因為這種獨特性,所以要了解日本,就不能不認識天皇家所代表的深層文化。

在天皇退位之前,過去日本另外一個關於皇室而引起大眾廣泛討論的話題,就是是否應該容許「女系天皇」的出現。因為在二○○六年之前,皇室已經有四十年以上沒有任何男丁出生。如果當時的情形繼續的話,勢必會遇上現在的皇太子繼位為天皇、然後再把皇位交給其女愛子內親王成為新天皇的狀況。雖然在日本的歷史上也出現過十次的女性天皇,但是過去這些天皇不是終身未婚不然就是寡婦,身後的繼承者也都交給具有天皇家血統的男性。但是如果愛子成為天皇後,其後代就會出現第一個天皇血統來自於母系的「女系天皇」。對於強調萬世一系的天皇家來講,只要皇家血統不是來自父系,就意味天皇家的血統斷絕。 當然,萬世一系是種接近信仰的說法,事實上二十

六代繼體天皇、四十代天武天皇就有許多學者質疑並非原來的皇室成員,也就是萬世一系的天皇家其實早就斷絕過兩次。但是史實和國民感情永遠不會畫上等號,而史實也永遠只存在於文獻裏的論爭,天皇家的萬世一系仍然是大多數日本國民相信的事實。這個危機在二○○六年的悠仁親王誕生之後暫時解決,但是不管是上述的天皇讓位問題或是皇位繼承問題,都顯示出已經不具任何政治權力的天皇家,仍然對今日的日本有著不可撼動的象徵意義。這也是為什麼對日本文化有興趣的讀者,必須認識天皇家所代表的各種事象的理由。 從神權與君權合一的上古時代到大權旁落的中世,甚至到明治維新以至民主時代的今天,天皇家的演進其實牽動了整個日本的政治和社會走向。

這本由日本右派活躍論客倉山滿所著的《日本天皇,原來如此!》內容深入淺出,可以讓讀者們用最簡潔的方式了解天皇家至今的歷史脈絡和天皇家對於日本的存在意義,以及天皇家在不同時代、不同領域所扮演的角色,尤其是在對現代關於天皇家的各種論爭整理,更是具有參考價值。 無論是想要了解日本文化的朋友,甚至是需要研究參考資料的專業人士,本書都有絕對的閱讀價值。 前言 本書主要探討三個疑問。 為什麼需要天皇?為什麼皇室能夠延續至今,從未中斷?歸根究柢,到底什麼是天皇?什麼是皇室? 這些應該是每一個日本人都曾想過的疑問。然而,究竟有多少人可以確實回答這些問題呢? 本書經過三年的反覆構思,我既無才又無德,

但想到如果現在不提筆,那要等到什麼時候呢?因此竭盡全力完成此書。 事情的契機發生在平成二十八年(二○一六年)八月八日。這一天,天皇陛下發表講話,也就是所謂的「有關生前退位的電視講話」。不知道有多少日本國民真正了解這段講話的含意呢?究竟什麼是「電視講話」?「生前退位」又是大家不熟悉的詞彙,相信很多人都一知半解。 說不定有人會認為:「陛下真的是太累了。既然如此,那麼請陛下隱居也無妨。」但這是天大的誤解。這一天,陛下沒有說過一句:「我累了,想休息了」。但不知為何,壓倒性多數的國民支持陛下的講話。 既然陛下這麼說,想必是對的。 做個奇怪的比喻。假設有人想要消滅日本、想要讓皇室滅亡、想讓皇室和國民吵架。

這些人要怎麼做才能達到目的呢?敗戰後經過七十年。與戰前相反,日本人戰後接受的一直都是苛刻的自虐式教育。 「說到底,日本不過是位於地球角落的一個小島國,日本民族在世界的歷史當中,對於人類的進步也沒有太大的貢獻。日本雖然在十九世紀末終於登上世界歷史的舞台,但因為得意忘形而不斷地侵略周邊亞洲國家,最後遭到以美國為首的白人諸國制裁。這全都是拜當時強制崇拜天皇的明治憲法所賜,既不承認國民的人權,也並非是民主主義。而軍部的惡人冒用天皇的名義,逼著國民上戰場。 因此,做為戰後反省,日本成為了重視『和平』、『人權』、『民主主義』的優秀國家」……」 戰後的教育就像這樣繼續下去。 直到最近,大家才慢慢發現這樣的說

法非常令人質疑。然而,敗戰後七十年間,日本人接受的都是這樣的教育,已經歷經了三個世代。接受戰前教育的人看到現在的日本人,不知道會怎麼想? 看到以前的電視劇,會發現戰前的日本人只要有人說到「天皇陛下」,所有人瞬間立正不動。聽說戰後的一段時間,只要電影出現天皇,所有看電影的人還是會立正站好。

日本國憲法國政調查權之研究─兼論中華民國憲法之國政調查權─

為了解決麥克阿瑟 日本憲法的問題,作者嚴熯軍 這樣論述:

戰後日本在盟軍總司令部占領下,實施以民主主義為方針的波茨坦體制。戰後日本國憲法之國政調查權即以麥克阿瑟草案國政調查權之條文為基礎,加以繼受、修改而成。最後,日本國憲法第六十二條全文為:「兩議院各得為關於國政之調查,並得因調查之必要,要求證人出席,及提出證言及記錄。」而國會另外又於一九四八年制定了「議院證人的宣誓及證言等相關法律」(議院證言法),將國會侮辱處罰權採法院科予刑罰之方式來行使。相較於戰前日本憲法並無任何國政調查權之條文規定且受議會法之限制,毫無實質效果,戰後日本國政調查權乃有憲法保障,並規定了實質的調查手段,然而此國政調查權可說偏向美國國政調查權制度。日本國憲法國政調查權法主體為兩

議院,國政調查權為議院之權限,排除議員為行使主體,但實際上,日本乃以常任委員會為中心實行國政調查權,亦得由議院議決設置特別委員會行使,並且針對政黨國家化之現象,亦有論者提出「少數者調查權」作為今日國政調查權的課題。其次,日本國憲法國政調查權法性質係指國會為適正行使其權限而收集必要資訊、確認事實之內在、固有權限,至於國政調查權的學說,戰後初期則以統治機關權力分配的角度來討論,遂有「獨立權能說」、「補助權能說」之對立。其後,國政調查權在面對日本政界接連的貪污瀆職醜聞,並無發揮作用及效果,故學者遂跳脫前述兩說之窠臼進而賦予國政調查權新意之下,展開新的學說,從議會與國民關係之角度來討論作為國民追究政治

責任手段之「知的權利說」、「國民主權說」以及強調行政國家下作為議會對行政統制權之「政府統制權說」。再者,關於日本國憲法國政調查權範圍與界限之爭議,國會行使國政調查權有其本身目的與手段上的制約。調查目的限於為行使憲法所賦予國會諸權限,調查手段禁止適用超過憲法所規定之強制手段。於此,特別是與司法權關係上,有來自司法權獨立調和之要求,一般是在目的與手段有嚴格制約之下得與司院並行調查;與行政權關係上國政調查的界限為公務員保秘義務,其依議院證言法之規定得拒絕國政調查,但學者對此多有批判。國政調查權與檢察權之關係上基於檢察權的準司法性質,則有一定之限制。此外,特別是與人權之關係上,不論調查目的與手段上,皆

有憲法保障人權之制約,不得侵害國民權利。日本國憲法國政調查權之手段之問題點則有是否可行使超過憲法所規定更強力之調查手段、證人的人權問題等。最後討論中華民國憲法下國政調查權的本質.檢討與展望,論述台灣在中華民國憲法第九十五、九十六條之監察院調查權;以及立法院之「文件調閱權」、「調查權」之問題點。其次,考察各界所提出台灣新憲法草案的各版本中對國政調查權之規定。將以上所考察之日本國會國政調查權之研究,提出對台灣制定新憲法之國政調查權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