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寮天氣一週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中原大學 環境工程學系 王玉純所指導 袁佑偉的 探討氣象綜觀型態與細懸浮微粒濃度之關連性-以林口、麥寮及台西測站為例 (2018),提出麥寮天氣一週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細懸浮微粒PM2.5;氣象綜觀條件;大氣擴散條件;逆溫現象;傳輸型;滯留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 李育明所指導 張淳毅的 太陽熱能應用於海水淡化與再生水處理之永續性評估 (2017),提出因為有 海水淡化、再生水處理、太陽熱能、有機朗肯循環、生命週期永續性評估的重點而找出了 麥寮天氣一週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麥寮天氣一週,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探討氣象綜觀型態與細懸浮微粒濃度之關連性-以林口、麥寮及台西測站為例

為了解決麥寮天氣一週的問題,作者袁佑偉 這樣論述:

摘要 臺灣中南部以特定季節空污問題細懸浮微粒PM2.5污染最為嚴重,中南部地區於秋冬、春季時節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相較於北部濃度來的高出許多,冬春季出現霧霾天數的頻率高,從氣象的角度來分析,通常有霧霾時大氣狀況相較穩定,但缺點是大氣擴散條件不佳,容易使污染物聚累積,也因臺灣地理地形位置特殊相對的氣象條件也因季節變化就會有很大差異,現今臺灣許多地方的污染物排放量已處於臨界值或已超標,而這些狀況誠如上述所說與氣象綜觀條件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因此,本研究目標為探索2013至2017年間林口、麥寮及台西空氣品質監測站細懸浮微粒(particles less than 2.5 microme

ters in diameter, PM2.5)濃度與氣象綜觀資料之關聯性,整合分析PM2.5高濃度事件之氣象特徵。本研究收集行政院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站,林口、麥寮及台西細懸浮微粒之逐時濃度數據值來對應中央氣象局氣象綜觀系統(依季節性),以進行高濃度事件日做關聯性探討,研究中分別以三個測站所測得濃度(高於35μg/m³)及(≧54μg/m³)作為高濃度事件日之定義,並據以統計分析,亦選取研究期間三站高污染物濃度事件日之六大個案做分析(個案皆為當日最大PM2.5污染物濃度≧54μg/m³危險日來分析),並探討各層氣象綜觀條件與高濃度值之關聯性。評估結果發現傳輸型(東北季風及強烈東北季風型態)與滯

留型(高壓出海迴流)系統,滯留型相較傳輸型天氣型態更易發生PM2.5高濃度事件日,在六大個案部分,分析各空層氣象綜觀條件探討結果後發現,當面臨高壓出海迴流系統時,顯著的逆溫現象伴隨著發生高濃度PM2.5之發生,因臺灣中南部空氣品質長期不佳,期透過本研究期望未來能結合綜觀氣象預報作業,發展出更即時有效的空污預警模式系統。關鍵詞:細懸浮微粒PM2.5;氣象綜觀條件;大氣擴散條件;逆溫現象;傳輸型;滯留型

太陽熱能應用於海水淡化與再生水處理之永續性評估

為了解決麥寮天氣一週的問題,作者張淳毅 這樣論述:

  近年臺灣受氣候變遷影響導致降雨分布不均,以及用水需求增加致使未來缺水風險提高,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不確定性,應建立彈性的水資源調適策略,惟我國水庫、攔河堰、越域引水等傳統水源已難以再開發,因此開發新興水源將成水資源管理重要一環。新興水源包含民生污水及事業廢水經處理後再利用、海水淡化和雨水貯留共四大面向,當中再生水處理及海水淡化的水源較為穩定,於枯水期間可作為輔助水源,以減輕我國水資源調配壓力。  然而,再生水處理及海水淡化在處理過程中與傳統水源相較需使用較大量之能源,未來若大量使用可能又將面臨用電增加、溫室氣體增排和空氣污染等問題。爰此,本研究研擬四種假設情境,利用太陽熱能藉有機朗肯循環系

統提供逆滲透高壓泵機械能以取代傳統電力使用,並應用生命週期永續性評估概念,探討我國海水淡化與再生水處理之議題,同時與四種假設情境比較分析。  結果顯示使用傳統能源的再生水處理及海水淡化於單位產水能耗方面約為1.25 kWh/m3和4.18 kWh/m3,而以太陽能有機朗肯循環在日照時數6.7 h及5.36 h內,太陽熱能-機械能轉換效率為19%及23%,取代兩部再生水產水量5,000 CMD的逆滲透高壓泵用電下,單位產水能耗約降為1.21-1.22 kWh/m3,而太陽能場設置面積約需2,804.51 m2和2,316.77 m2;於單位產水成本方面,使用傳統能源再生水處理約為22.56 NT

$/m3,海水淡化約為29 NT$/m3,太陽熱能逆滲透再生水處理若不包含熱交換器、凝結器及馬達之投資資本和操作維護成本,則約為23.32-23.34 NT$/m3。  由於天氣會影響太陽能有機朗肯循環提供的機械能,進而使電力取代量降低,尤其我國西南部地區缺水期多為冬季,將增加利用太陽熱能逆滲透系統的困難,此外我國土地資源有限,若設置大面積的太陽能場亦實為不易,但在未來能源價格上漲,以及太陽能有機朗肯循環系統效率提升後,仍將具有開發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