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理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黑天鵝理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美)布羅克曼寫的 那些科學家們徹夜憂慮的問題 和(美)約翰·布羅克曼的 人類思維如何與互聯網共同進化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什麼是黑天鵝效應,什麼是灰犀牛效應 - 人人焦點也說明:直到歐洲人發現了澳洲,看到當地的黑天鵝後,人們認識天鵝的視野才打開,只需一個黑天鵝的觀察 ... 一旦釀成大禍,就把「黑天鵝」理論當成擋箭牌。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浙江人民出版社 和浙江人民所出版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企業管理系 翁鶯娟所指導 戴鈺娟的 家族涉入對創新的影響 -以併購與外部衝擊為干擾變數 (2021),提出黑天鵝理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家族涉入、創新、併購、外部衝擊。

最後網站中國的和世界的黑天鵝事件(上) - 新紀元周刊則補充:黑天鵝理論 (Black swan theory)很有意思,是一種比喻、隱喻、或者暗喻,是描述一種突如其來的事件,會產生巨大的作用,但來得很突然,人們往往事後才明白過來,成為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黑天鵝理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那些科學家們徹夜憂慮的問題

為了解決黑天鵝理論的問題,作者(美)布羅克曼 這樣論述:

近未來,我們需要憂慮哪些重大的科學問題?約 翰·布羅克曼編*的《那些科學家們徹夜憂慮的問題 /對話*偉大的頭腦大問題系列》,編者召集了152位 世界*名的科學家和思想家來回答這個「大問題」, 觸及物理宇宙、生命科學、人工智能、網絡趨勢、認 知神經和心理學等諸多領域的前沿。 這本書將帶你認識這些「*偉大的頭腦」,看他 們在思考什麼樣的問題,從而開啟你的腦力激盪。他 們都是各個領域的「科學明星」,包括*名語言學家 史蒂芬·平克、互聯網思想家凱文·凱利、超級暢銷 書作家威廉·龐德斯通、「技術領域的弗洛伊德」雪 莉·特克爾、「黑天鵝理論」的倡導者納西姆·尼古 拉斯·塔勒布、數字思想

家尼古拉斯·卡爾等。約翰·布羅克曼,美國*名的文化推動者、出版人,「第三種文化」領軍人。 「世界上*聰明的網站」(《衛報》贊譽)Edge的創始人。 他旗下匯集了一大批世界*名的科學家和思想家,每年就同一話題進行跨學科討論。

黑天鵝理論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0:00 今天我們要來介紹如何用選擇權的價差策略
來達到長期穩定獲利的方法

1:28 為什麼要做價差
a.已知最大風險,不會因為黑天鵝而被抬出場
期貨有可能會因為跳空,而出現無法預期的虧損
甚至不用談到跳空,有的時候你可能只是去忙一下
回來一看卻發現,怎麼豬羊變色了

但是垂直價差策略在你一開始建立好的時候
就已經知道最大虧損最大獲利是多少
以及損益兩平點在什麼位置
你可以抱著價差安心上班,安心睡覺
但如果是做期貨,你可能就三不五時會想要打開來看現在指數在哪

b.比起期貨,選擇權價差更能增加你的勝率
撇開技術分析不談(因為要談的話其實對期貨對選擇權都是同樣的影響)
期貨在進場之後,上漲下跌機率其實就50%50%
但是價差可以透過履約價的調整,來增加你的勝率
舉例來說,指數17000
期貨多單進場之後,就是以此為分水嶺,上漲賺錢下跌賠錢
但選擇權價差可以選
例如我作16800-16900看多價差,我會有一百點空間
結算在16900之上我都是獲利的

也就是說即使指數是下跌,但我最後也是獲利的
當然這個不能下跌太多啦,下跌太多跌破我看多價差做的履約價的話也還是會受傷的

當然,有一好沒兩好
選擇權也不是萬能的
如果我們要選擇更高勝率的履約價,最大獲利就會降低
反之,如果我們想要最大獲利高一些,勝率也就會低一些
(例如現在指數在17000,我想做多,
選擇16900這個履約價去做看多價差,我會有比較好的獲利,但勝率低
選擇16800這個履約價去做看多價差,獲利會比較差,但勝率高)

不過我這邊想要跟大家分享一個觀念
你先求穩,再求多(先求有,再求好)
意思是如果你要做的話我會建議你先做勝率高的組合
雖然他最大獲利低,但你積少成多慢慢累積資金
後面慢慢增加你做的組數,整體獲利也會往上升

c.保證金比期貨低,可有效運用你的資金
小台的保證金要四萬多
但我們選擇權做價差,一組的保證金最低只要2500
因為他的保證金計算方式是用兩個不同的履約價之間的差去乘以50元
也就是說如果我今天做一組16850跟16900的價差
那我的保證金就要(16900-16850)*50=2500

不過通常我建議去做100點價差的組合,所以保證金要5000元
再高一點的150點價差或200點價差也可以,但相對來說保證金就會變貴
如果需要的保證金太高,小資族要去操作的話會比較難受一點
這樣對你後續部位的調整可能會比較沒有彈性空間

7:32 如何做價差
a.他其實就像是替賣方部位加一個保險
舉例來說,今天我認為指數不會跌破16900
那我就會在履約價16900的位置賣出賣權(不認為會下跌)
但畢竟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測未來
如果接下來跌破16900,我會有很大的風險
所以我在16900之下的履約價加買一個賣權
例如我在16800這個履約價買進賣權
那麼當指數下跌的時候
這個16800買進賣權的部位會獲利,也就會幫我cover我原本的虧損
以上的舉例把它們組合起來,就會變成是一個看多價差

b.看多價差與看空價差的組法
那其實你要組看多價差或看空價差呀,用買權或賣權都是可行的
重點在於你做的履約價
今天如果你想做看多價差,只要你買低履約價賣高履約價
就會成為看多價差
反之,如果你買高履約價賣低履約價,就會變成看空價差

不過今天介紹的這套方法,你做價差的話
我會建議用賣權去組看多價差
用買權去組看空價差
原因是流動性的問題,我們要挑選成交量大的履約價去做
不然理論上買權還是賣權組其實是沒有差異
詳細的細節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關於價差的文章或影片
在我的頻道裡面有一個關於選擇權策略,一系列的影片
其中有詳細介紹關於履約價對於價差策略流動性問題的部分
在這邊我們就不多贅述了

前面有提到,我會建議各位先求穩再求多
所以我會建議這種價差組合你要去做賺賠比低於1的
因為通常賺賠比低,也意味著他的勝率是比較高的
賺賠比就是最大獲利除以最大損失
通常我習慣做賺賠比0.1~0.3的組合
因為通常這樣的勝率其實蠻高的
而獲利嘛,雖然你可能會覺得一組5000元保證金只能賺幾百~一千多,感覺很少
但實際上我們把它換算成年報酬,你會發現這種東西的報酬率是高於其他投資工具的

c.要記得做複式單,或之後合併(保證金優化)
各位要記得,如果你要做這樣的策略
一開始要以複式單的形式進場

因為如果你是一個買方部位跟一個賣方部位分開下單的話
那個賣方部位會需要很多很多保證金
如果這樣的話就沒有我們一開始說的"有效運用你的資金"這個優勢

那如果你本來就是先做一口買方之後因情勢變化才多做一口賣方的話
我會建議你去把這兩口單合併成一組價差
保證金會從好幾萬變成只要幾千元,這樣能夠節省你的保證金

13:51 具體行動
以上大概介紹了一些你在做價差時需要注意的一些基本事項
那如果對於價差或者選擇權其他相關知識不瞭解的部分
可以參考我的YouTube頻道或者Blog文章
裡面有很多關於選擇權的知識補充

接下來要介紹的這個策略
是你大部分的情況下都可以使用的策略
而且做法並不難,你只需要懂均線,會看支撐壓力表
這樣其實就足夠了

指數走勢長期是多頭,在月選做看多價差
如果你要我去猜下一秒指數是漲是跌,我會跟你說我不知道
我猜中的機率大概跟丟硬幣差不多
可是如果時間拉長一點,我就可以提升我猜對的機率
為甚麼?因為股市有所謂的趨勢
當股市趨勢是處於多頭趨勢的時候,要我猜明天是漲還是跌,我會選擇猜漲
也許不是100%穩贏,但至少也是贏多輸少
反之,在空頭趨勢,要我去猜明天漲跌,那我會猜明天下跌
打開K線圖來看你就會發現,在多頭趨勢看到的是紅多綠少,對吧

因此,我們要跟著趨勢去做,因為這樣的話勝率是站在我們這邊的
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發現股市的走勢長期來說是多頭趨勢
那我們的基本目標就出來了:
長期來看我們要做多頭價差
至於選擇權要做周選還是月選,我們要用月選來做多頭價差(周選存續時間太短)
利用均線作為基準,支撐壓力表作為輔助
所以打開K線圖,你會發現我們簡單用大家常看的5、10、20MA就能辨別趨勢
當現在是多頭排列時,股市為呈現多頭走勢
反之,變成空頭排列時,往往都是處於空頭走勢
所以我們在多頭走勢的情況之下
把我們多頭價差的履約價,建立在20MA的位置
也就完成了我們該做的事情

這邊可以看一下這三張圖
上面這張是多頭排列的樣子
下面這張是空頭排列的樣子
有的時候也有可能會出現糾結的狀況
像中間下面這張

但有時候也會遇到一個問題
就是指數可能離20MA太遠,這時候做的價差可能最大獲利太低
低到如果算上手續費跟稅,你可能還倒賠
那我們可以做一些修正
去看看當時的支撐壓力表的支撐在哪裡
並且以此作為基準去抓我們可以做的位置
下一張投影片我們來看一下支撐壓力表

支撐壓力表是一項很好用的工具,它可以幫助不會畫線抓支撐壓力的新手
找到現在市場上大家認定的支撐與壓力
解讀支撐壓力表,我們要站在賣方的角度去思考
因為賣方留倉會有壓力,但買方沒有
所以你看買權與賣權變化量最大的地方,搭配賣方角度思考
舉例來說
你看到買權是17650變化量最大,賣權17000變化量最大
搭配賣方角度思考
賣出買權在17650,表示市場上的大眾認為不會漲破17650
賣出賣權在17000,表示市場上的大眾認為不會跌破17000
那這樣我們的月選看多價差,就可以建立一個16900-17000的看多價差

這裡補充一下,雖然我們是去做月選看多價差
但支撐壓力表我們還是觀察該周的支撐壓力表,而不是該月的支撐壓力表
除非到第三個星期三

(當然,偶爾會有特別的例子,例如之前日誌影片中有提到
當兩大法人都在做買進賣權的時候,支撐壓力表的支撐其實就沒有支撐效果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2bwQXrZOPI)

偶爾會有回檔,在周選做看空價差
但股市也是有時晴有時雨
總是會有回檔下跌的時候
這時我們可以利用短均線5MA來作為判斷基準
如果指數跌破五日均線
那我們就可以在這個時候做空頭價差
履約價可以抓前面的高點作為參考基準
另外,由於我們是判斷回檔
所以不需要把這個空頭價差做在比較長期的月選
而是做在比較短期的周選
如此一來這個空頭價差就能替我們月選多頭價差沖銷方向上的風險

其實如果你對選擇權已經有接觸過的話
你應該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個變形的兀鷹
只是兀鷹策略會做在同個時間的契約裡面
又或者你也可以把它當作是時間價差或者對角價差
但上述兩者會有裸賣部位
但我們這個策略在周選與月選都是價差,風險是有保障的

26:02 總結
這裡我們就給明確定義

a.在均線多頭排列時,做這樣的策略
每個禮拜固定做一組看多價差,我推薦星期五做
而在做這樣策略期間,如果遇到空頭排列,看多價差要停損出場
(空頭排列:5MA,10MA,20MA)
如果均線糾結在一起,則暫停動作(10MA,5MA,20MA,or 20MA,5MA,10MA)

b.做月選多頭價差,位置做20MA
若獲利空間不大(指數位置離20MA太遠),參考支撐壓力表的支撐
(to新手:如果要談技術分析的話,支撐通常會是前面的低點)

c.跌破5MA,在周選做看空價差,位置選在跌破五日均線前的高點
(這裡注意,不是做在5MA喔!是做在前面的高點)

補充:
a.新手的話我建議本金5萬來做這樣的策略
雖然說你其實不需要這麼多資金,但至少你一開始輸的話
比較不會有壓力

b.逆向的月選看空價差,周選看多價差這種做法並不建議
因為空頭走勢又急又兇
這樣做可能討不到甜頭,倒不如直接做買進賣權

▼凱文的選擇權課程,適合新手、小資族,讓你瞭解如何運用選擇權獲利!▼
https://optionplayerkevin.teachable.com/

▼歡迎加入會員▼
小額贊助,可以在留言區使用特別的專屬貼圖
鐵粉會員,除了貼圖,每天我會與你分享我對盤勢的想法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2JKimITPdd37tEzJrHPAg/join

▼底下有各種資訊,歡迎點開參考▼
✅選擇權討論社團:http://optionplayerkevin.pros.is/groupkevin
✅IG:http://optionplayerkevin.pros.is/instagramkevin
✅FB:http://optionplayerkevin.pros.is/facebookkevin
✅line社群:https://lihi.tv/YcKVl

這個頻道專注在選擇權的話題上
股票、期貨、基金也歡迎大家來討論
希望大家都能變得更有錢,邁向財務自由

本集節目由蝦皮贊助播出
https://shp.ee/2dues3k
----------
***重要申明:影片主要為分享我個人的想法,並非投資建議,請觀眾在操作前仍需三思。***

家族涉入對創新的影響 -以併購與外部衝擊為干擾變數

為了解決黑天鵝理論的問題,作者戴鈺娟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2006-2019年台灣上市家族公司為樣本,利用迴歸分析探討上市家族企業之家族涉入對創新的影響,並加入併購、外部衝擊為干擾變數,進一步檢視干擾變數如何影響家族涉入與創新之間的關係。本研究實證結果顯示,家族涉入負向影響創新;併購正向影響創新;併購則會增強家族涉入對創新之負向影響;外部衝擊正向影響創新。

人類思維如何與互聯網共同進化

為了解決黑天鵝理論的問題,作者(美)約翰·布羅克曼 這樣論述:

人類是否因互聯網的誕生進入了公平競爭的場域?「黑天鵝事件」頻頻發生,我們的預測能力是否正在退化?智人的第四階段有哪些特征?全球腦會使人類成為「超級英雄」嗎?虛擬現實技術會不會滅絕人類的真實體驗?還有更多不可預知答案的問題,你將在本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我們的心智正和互聯網發生着永無止境的共振,人類思維會因此產生怎樣的進化效應?本書編者約翰•布羅克曼召集了149位世界科學家、思想家及藝術家來回答這個「大問題」,觸及物理宇宙、生命科學、人工智能、科技趨勢、心理認知及人文藝術等方面的前沿概念與思考框架。這本書將帶你認識這些「最偉大的頭腦」,看他們在思考什麼樣的問題,從而開啟你的腦力激盪。他們都是

各自領域的「思想巔峰」,包括人類學家斯科特•阿特蘭、全球復雜網絡研究權威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兒童發展心理學家艾莉森•高普尼克、積極心理學的奠基人米哈里•希斯贊特米哈伊、世界語言學家及認知心理學家史蒂芬•平克、哲學家及認知科學家丹尼爾•丹尼特、宇宙物理學家馬丁•里斯、「黑天鵝理論」的倡導者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等等。約翰•布羅克曼 美國著名的文化推動者、出版人,「第三種文化」領軍人。「世界上最聰明的網站」(《衛報》贊譽)Edge的創始人。他旗下匯集了一大批世界頂尖的科學家和思想家,每年就同一話題進行跨學科討論。 各方贊譽 總 序 推薦序 Edge年度問題01 克萊•

舍基(Clay Shirky)無形學院02 尼古拉斯•卡爾(Nicholas G.Carr)無書的圖書館03 理查德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網絡收益04 弗蘭克•維爾切克(Frank Wilczek)讓我們算筆賬05 凱文•凱利(Kevin Kelly)白日夢06 理查德德•沃爾曼(Richard Saul Wurman)白日夢的新花樣07 伊恩•戈爾德(Ian Gold)喬爾•戈爾德(Joel Gold)推我點好消息08 理查德德•福爾曼(Richard Foreman)頭暈目眩09 馬修•里奇(Matthew Ritchie)這兒缺了什麼?10 諾加•阿里卡(Noga

Arikha)互聯網與寧靜的失落11 丹尼爾•丹尼特(Daniel C. Dennett)權力的腐敗12 瓊•科恩(June Cohen)社會媒體的崛起真的不新鮮13 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火的再發現14 利奧•夏盧帕(Leo M.Chalupa)自電視發明以來對嚴肅思考最厲害的詆毀者15 保羅•科德羅斯基(Paul Kedrosky)大型信息對撞機、批量數據傳輸系統與周二的萬有引力日16 埃里克•德雷克斯勒(Eric Drexler)互聯網幫助我們看清什麼不存在17 戴維•達爾林普爾(David Dalrymple)知識在外,焦點在內,人無處不在18 塞思•勞埃德(S

eth Lloyd)性,靠邊站19 約翰•托比(John Tooby)對抗古登堡20 威廉•卡爾文(William Calvin)巨人的肩膀21 馬丁•里斯(Martin Rees)公平競爭的場域22 馬克•帕格爾(Mark Pagel)大腦糖果與糟糕的運算23 羅伯特•夏皮羅(Robert Shapiro)出版物行將就木24 弗蘭克•蒂普勒(Frank J. Tipler)偉大的平等主義者將毀掉思想的多元性嗎?25 李•斯莫林(Lee Smolin)我們成了影像和信息的狩獵—采集者26 喬恩•克萊因貝格(Jon Kleinberg)人類的信息構造27 特倫斯•謝諾沃斯基(Terrence S

ejnowski)這是你的互聯網大腦28 唐納德•霍夫曼(Donald D.Hoffman)雕刻人類思想29 安迪•克拉克(Andy Clark)這是什麼樣的蠢問題?30 托馬斯•梅青格爾(Thomas Metzinger)公共夢境31 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並非如此32 安東•蔡林格(Anton Zeilinger)量子信息時代?33 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Edge,以偏概全的回答34 肖恩•卡羅爾(Sean Carroll)回應你的廢話35 萊拉•博格迪特斯基(Lera Boroditsky)我如何思考我的思考方式36 喬納•

梅卡斯(Jonas Mekas)思想非我所長——我是個詩人37 喬治•戴森(George Dyson)皮艇與獨木舟38 薩姆•哈里斯(Sam Harris)上傳已經開始39 格雷戈里•保羅(Gregory Paul)鬼才知道40 瑪麗薩•邁耶(Marissa Mayer)你知道什麼不如你能找到什麼41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 Taleb)可預測性(和知識)的退化42 布萊恩•伊諾(Brian Eno)我注意到的事情43 安德里安•克雷耶(Andrian Kreye)互聯網已變得無趣44 喬舒亞•格林(Joshua Greene)沉默的管家45 霍華德•萊茵戈德(Howar

d Rheingold)注意力、發現廢話與網絡意識46 埃絲特•戴森(Esther Dyson)信息的新陳代謝47 喬治•丘奇(George Church)Ctrl+點擊,進入鏈接48 埃里克•菲施爾(Eric Fischl)阿普里爾•戈爾尼克(April Gornik)用復制品代替真實體驗49 格爾德•吉仁澤(Gerd Gigerenzer)外包思想50 蒂莫西•泰勒(Timothy Taylor)一個史前史學者的觀點51 菲利普•坎貝爾(Philip Campbell)找材料依然是個挑戰52 道格拉斯•庫普蘭(Douglas Coupland)瞬時成為永恆53 傑西•貝林(Jesse Be

ring)返回紅字大草原54 海倫•費雪(Helen Fisher)奪愛55 戴維•巴斯(David M. Buss)網上婚配策略56 羅伯特•普羅文(Robert R. Provine)網絡社會57 奧布里•德格雷(Aubrey de Grey)別給我打電話58 西蒙•巴倫-科恩(Simon Baron-Cohen)1年1 000小時59 奈基爾•戈爾登菲爾德(Nigel Goldenfeld)像互聯網一樣思考,像生物一樣思考60 道格拉斯•洛西科夫(Douglas Rushkoff)互聯網讓我用現在時思考61 斯科特•阿特蘭(Scott Atran)智人的第四階段62 史蒂芬•科斯林(St

ephen M. Kosslyn)社會假肢系統63 魯迪•拉克(Rudy Rucker)探索與涌現64 詹姆斯•奧唐奈(James O』Donnell)我的手指成了大腦的一部分65 約翰•馬爾科夫(John Markoff)一面找出世界弱點的鏡子66 特倫斯•柯(Terence Koh)全新的感知形式67 塞利安•薩姆納(Seirian Sumner)互聯網改變了我的行為68 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思(Nicholas A. Christakis)全新的自我並不存在69 奈麗•奧克斯曼(Neri Oxman)我已迷途知返,我如何憑借記憶地圖航行70 阿倫•安德森(Alun Anderson)「最

棒」的色情作家71 特庫姆塞•菲奇(W. Tecumseh Fitch)全球腦的進化72 湯姆•麥卡錫(Tom McCarthy)互聯網具化了一個古老的邏輯73 彼得•戴曼迪斯(Peter H. Diamandis)瞬間滿足74 戴維•邁爾斯(David G.Myers)互聯網是一個社會放大器75 琳達•斯通(Linda Stone)穿梭於現實與虛擬生活之間76 巴里•史密斯(Barry C. Smith)不是世上的所有人、所有事都在網上77 克里斯•迪博納(Chris DiBona)曇花一現78 葉夫根尼•莫羅佐夫(Evgeny Morozov)我們在思考什麼?誰來負責思考?79 弗吉尼亞•

赫弗南(Virginia Heffernan)互聯網是一種文化形式80 彼得•施瓦茨(Peter Schwartz)沉湎於知識的世界81 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Albert-László Barabási)我的第六感82 斯圖爾特•布蘭德(Stewart Brand)我的行業協會83 賈森•卡拉卡尼斯(Jason Calacanis)質疑一切,辯論一切84 哈伊姆•哈拉里(Haim Harari)有害的笑話,事實的海洋和重構的心智85 馬蒂•赫斯特(Marti Hearst)別人在想什麼?86 馬特•里德利(Matt Ridley)人類智慧的共同本質87 大衛•伊格曼(David Eagl

eman)互聯網拯救文明的6種方法88 塞繆爾•巴倫德斯(Samuel Barondes)互聯網上的「頭腦復印」89 馬塞爾•金斯波蘭尼(Marcel Kinsbourne)送給世界各地的陰謀論者和恐怖主義者最 好的禮物90 伊娃•維森(Eva Wisten)蟻丘91 斯科特•桑普森(Scott D. Sampson)真實體驗的滅絕92 布魯斯•胡德(Bruce Hood)我因互聯網而不同93 埃里克•溫斯坦(Eric R. Weinstein)年輕人,進入虛擬世界吧94 托馬斯•巴斯(Thomas A. Bass)我的互聯網心智95 卡爾•薩巴格(Karl Sabbagh)你如果得了癌症,就

別上網了96 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入鄉隨俗97 傑倫•拉尼爾(Jaron Lanier)早熟的極端化98 基思•德夫林(Keith Devlin)大眾的智慧99 羅伯特•薩波爾斯基(Robert Sapolsky)大眾的詭異100 賈姆希德•巴魯查(Jamshed Bharucha)心智同步101 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來自技術未來的奇異訪客102 傑弗里•米勒(Geoffrey Miller)我的判斷增強裝置103 艾倫•阿爾達(Alan Alda)速度加暴民104 艾琳•佩珀伯格(Irene M. Pepperberg)全副武裝的休戰105

伊曼紐爾•德曼(Emanuel Derman)效率更高,但目的何在?106 查爾斯•塞費(Charles Seife)我寄存了自己的記憶107 費爾瑞•庫什曼(Fiery Cushman)新平衡:更多過程,更少存儲108 安東尼•阿吉雷(Anthony Aguirre)遠見的敵人?109 朱迪斯•哈里斯(Judith Rich Harris)樂趣恰到好處110 克利福德•皮克奧弗(Clifford Pickover)網絡輔助大腦和孤立人格的興起111 丹尼爾•豪恩(Daniel Haun)重復、可得性與真相112 胡安•恩里克斯(Juan Enriquez)不朽113 蘇珊•布萊克莫爾(Su

san Blackmore)第三復制因子114 克里斯蒂娜•芬恩(Christine Finn)鍾聲與煙火115 陶•諾瑞錢德(Tor Nørretranders)勇氣、關心與分享116 斯圖爾特•皮莫(Stuart Pimm)靠近117 埃德•里吉斯(Ed Regis)奇跡與詛咒118 朱利奧•博卡萊蒂(Giulio Boccaletti)集體行動與全球大眾119 勞倫斯•史密斯(Laurence C. Smith)博學、吝嗇與人造120 酈安治(Andrew Lih)大規模合作121 麗莎•蘭道爾(Lisa Randal)疊加的逸事不是數據122 史蒂文•庫沃茨(Steven R. Qua

rtz)我們對思維了解得不夠多123 艾米麗•普羅寧(Emily Pronin)一台無法理解的機器124 托尼•康拉德(Tony Conrad)沒有答案的問題125 保羅•愛華德(Paul W. Ewald)多面手的概念指南126 詹姆斯•克羅克(James Croak)藝術創作走向鄉村127 羅傑•尚克(Roger Schank)人人都是專家128 尼爾•格申斐爾德(Neil Gershenfeld)新銳見解129 丹尼爾•埃弗里特(Daniel L. Everett)在亞馬孫叢林里思考130 戴維•蓋勒特(David Gelernter)世界虛擬化131 邁克斯•泰格馬克(Max Tegm

ark)泄密132 羅德尼•布魯克斯(Rodney Brooks)信息引發的注意力缺失障礙133 布萊恩•克努森(Brian Knutson)現在的自我與未來的自我134 保羅•布盧姆(Paul Bloom)我知道人們可以如此友善135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我對時間的感知136 斯坦尼斯拉斯•德阿納(Stanislas Dehaene)旋轉問題,我如何學會撥快自己的精神時鍾137 尤查•本科勒(Yochai Benkler)呈現科學家、調查記者和媒體批評家的習慣138 恩斯特•波佩爾(Ernst Pöppel)思維過剩的療法139 斯丹法諾•博埃里(Stef

ano Boeri)網絡如風140 加利亞•所羅門諾夫(Galia Solomonoff)論知識、內容、方位與空間141 米哈里•希斯贊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我承認我困惑了142 格洛麗亞•奧里吉(Gloria Origgi)對話的力量143 尼克•比爾頓(Nick Bilton)真實且永久的時間膠囊144 傑西•迪倫(Jesse Dylan)從傑克•凱魯亞克到五聲音階145 馬扎林•貝納基(Mahzarin R. Banaji)人類大規模心智教育的載體146 蒂姆•奧萊利(Tim O』Reilly)沙洲與大路147 Raqs媒體小組沒人能躲過這場震撼世界的

風暴148 潔妮•賈丁(Xeni Jardin)通過數據尋找149 拉里•桑格(Larry Sanger)抱怨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