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豫 的歌聲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齊豫 的歌聲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宇文正寫的 我們的歌:五年級點唱機 和胡德夫的 時光洄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有鹿文化 和長江文藝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音樂學研究所 沈冬所指導 蔣浩然的 再探校園民歌——以唱片音樂學、華語語系為視角 (2019),提出齊豫 的歌聲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臺灣校園民歌、華語語系、唱片音樂學、抒情傳統、中國性。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歷史學系碩士班 林呈蓉所指導 姜振豐的 從校園民歌的興衰探討八○年代台灣的社會文化 (2007),提出因為有 校園民歌、陶曉清、楊弦、李雙澤、楊祖珺、金韻獎、羅大佑的重點而找出了 齊豫 的歌聲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齊豫 的歌聲,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們的歌:五年級點唱機

為了解決齊豫 的歌聲的問題,作者宇文正 這樣論述:

♪♪ 一本寫給五年級世代的情歌之書 ♪♪ 時間是公平的,青春總會離開你,也會離開我 所以,唱歌吧!在忘記之前 一首歌一首歌地唱寫入回憶   「歌聲,是打開這每一樁記憶的鑰匙。」——宇文正   每個年代都有屬於自己的一首歌。五年級的宇文正在《我們的歌》,寫下成長中影響她最深刻的首首歌曲,也訪談身邊同樣在民國五○年代出生、長大的「五年級生」,那些烙印在心裡最深處,牢牢與回憶相繫相絆的曲目。   這是一本有歌聲的書。收有四十九首歌,也是四十九種生命的片段:也許是青春年少時〈你在日落深處等我〉,戀情而傷逝的〈戀曲1990〉,初出職場而惶惶不知心之所向的〈張三的歌〉;也許是悟得當下即永恆的〈

如果還有明天〉,是記起某個轉瞬消逝的生命〈恰似你的溫柔〉,是航行在生命谷底時遇到〈Yellow Submarine〉……經典的歌曲在時間指縫留下,沉澱出每一代人各自的心事。   宇文正以溫婉的細筆,或遺憾,或困惑,或純然快樂,在一波波來了又去的時間大浪,沖刷,翻捲,捕捉那些猶如在沙灘上的腳印,即將消失的記憶之歌。   【好文導聆】   ♬〈你在日落深處等我〉   我就這樣開始聽校園民歌了。這也可以說是我「錄音帶年代」的開始。……多年多年後,我仍可以一字不漏唱出來,好像它一直在某處等我,等我的回憶來認領它。我也會用氣音唱歌了。   ♬〈楚留香〉   我安然渡過了那個可怕的龍子龍女大會考…

…啊,就讓浮生煩惱,輕拋劍外!這首主題曲我至今心煩時仍會從腦海裡翻出來唱一唱。   ♬〈橄欖樹〉   所有五年級的人都會唱。它誕生於一九七八年,三毛作詞、李泰祥作曲,齊豫演唱。它是所有五年級孩子的「遠方」,即使沒有人知道「橄欖樹」長什麼樣子。   ♬〈戀曲1990〉   其實撇開愛情,一九八○到一九九○是台灣文化活力大爆炸的年代,而後似乎過早地進入了長長的懷舊隧道,這首戀曲,也可以說是寫給台灣社會的呢。   ♬〈Reality〉   「Dreams are my reality, the only kind of real fantasy......」竟在夢的邊沿滾下淚水。不需要任何原由

的眼淚。這首歌本身,就象徵了青春。我那遠走了的青春。   ♬〈梵谷之歌 Vincent〉   ……那如雷轟頂般地感受到靈魂可以被文學、音樂、藝術深深震撼、著迷的覺知,卻是如此的難忘。唐.麥克林的音樂,教導我如何去愛和歌唱。 名家推薦   ♬ 郭強生|作家——專文推薦   ♬ 李 律|作家、廣播人   ♬ 馬世芳|廣播人、作家   ♬ 陳文玲|政治大學廣告學系教授   ♬ 陳克華|醫生詩人   ♬ 陳德政|作家   ♬ 張小虹|台大外文系特聘教授   ♬ 張鐵志|VERSE創辦人暨總編輯   ♬ 許悔之|有鹿文化社長   ♬ 焦元溥|倫敦國王學院音樂學博士   ♬ 熊一蘋|作家   ——跨

年級共鳴推薦(按姓名筆劃排列)   讓我們一起回到那些歌聲裡,儘管年華易逝,但是歲月終究給了我們每個人最獨特的音色。如果我們都能懂得真正聆聽。——郭強生|作家   寫歌的那個我很年輕,以及苦悶。現在回頭看,覺得能夠擁有這些記憶甜美極了!——陳文玲|政治大學廣告學系教授  

齊豫 的歌聲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歡迎加入facebook:毛亮傑的空中隨想粉絲團 ☕🌹
https://www.facebook.com/989ALAN
IG:989alan☕️🌹
https://www.instagram.com/989alan/

三毛口述:三毛與荷西的愛情與訣別 💖

今世

作詞:三毛
作曲:李泰祥
編曲:李泰祥
演唱:齊豫

聽不見 狂吹的風沙中 在說什麼古老的故事
那一年 那個三月 又一次 地老天荒

花 又開了 花開成海
海 又昇起 讓水淹沒

你來了來了 一場生生世世的約會
我不再單獨走過秋天

不是跟你說過三次了嗎
我是你的天~~使
不在你身旁的時候
不可以不可以 跟永恆去拔河

你忘了忘了 忘了忘了
那一次又一次水邊的淚與盼
你忘了岸邊等你回家的女人

日已盡 潮水已去 皓月當空的夜晚
交出了 再不能看我 再不能說話的你

同一條手帕 擦你的血拭我的淚
同一條手帕 擦你的血拭我的淚
要這樣跟你 血淚交融
就這樣 跟你血淚交融
一如 萬年千年的初夜
一如 萬年千年的初夜

紀念1970、80年代,台灣最閃耀的作家 三毛!🌹(1943.03.26~1991.01.04)

三毛的本名是陳平,Echo「回聲」是她的英文名子,1976年,她寫了一本「撒哈拉的故事」,紀錄遠嫁異國的生活記趣,之後的作品「雨季不再來」、「哭泣的駱駝」、「夢裡花落知多少」、「萬水千山走遍」等,在那個戒嚴、保守,一般人沒有機會出國的年代,為大家開啟了一個全然不同、開闊的視野。1985年,三毛第15號作品「回聲」,以歌曲的形式,透過齊豫、潘越雲的歌聲,唱出了三毛前半生的故事。💕

「回聲」專輯的11首歌,從三毛小時候,被老師栽贓作弊,罹患憂鬱症,在家自學7年的「軌外」生活,心裡的愁苦,成了別人不懂的「謎」。初戀時,在男友掌心寫下電話號碼,相約「7點鐘」見面的雀躍。為了逼男友給出承諾,她故意申請去西班牙留學,希望對方能留下她,沒想到男友始終沒開口,只好拿著機票跟護照,真的「飛」了,愛情,從此成了可有可無的「曉夢蝴蝶」。之後,在「沙漠」與荷西相戀,無奈一場潛水意外,荷西去世,「今世」無法相守,從此「孀」居,什麼話,只能「說給自己聽」,只能讓心,跟著飛向「遠方」。最後一首「夢田」,則是三毛當下的夢想,希望心中的一畝田,能夠看見新芽!🌱

當荷西發生潛水意外,三毛為荷西守靈時,「同一條手帕,擦你的血,濕我的淚」,這首「今世」齊豫唱得蕩氣迴腸,催淚揪心。💕

回聲這張專輯,是三毛前半生的自傳,很遺憾的是,在留下了最後作品「滾滾紅塵」後,1991年1月4日,三毛離開了我們。也許,就像三毛說的:「陳平,扮演三毛這個角色,是越來越辛苦了。」三毛非常用力的,帶給人們正能量,而陳平自己呢?只是個平凡、纖弱、容易受傷的女人…💔

螢光幕前的大明星,回到家裡,其實也是一個平凡的人,也許,感情上會受挫,也許,在關係上,會有不周全的地方,就像三毛在「情字這條路」上,也是跌跌撞撞,但她的作品,帶給大家的溫暖,絲毫不減損我們對她的愛。我常常在想,如果我們這些在三毛生命中,短暫出現的「流星雨」,能讓她真切感受到「愛」與「關懷」,也許,也許,就能創造出另外一種實相。🌹


🎬皇冠出版社:永遠的三毛
http://author.crown.com.tw/echo/

🎬皇冠出版社:三毛「典藏」作品
http://www.crown.com.tw/CodeList.aspx?lty=P&arg=%A4T%A4%F2%A8%E5%C2%C3

好事聯播網APP收聽
iOS: http://bit.ly/best_ios
Android: http://bit.ly/best_android
好事989電台 FM98.9線上收聽
https://hichannel.hinet.net/radio/index.do?id=212
好事聯播網
http://www.bestradio.com.tw/
八寶網路廣播
https://baabao.com/

Facebook:Alan毛亮傑🌹
https://www.facebook.com/989ALAN
Instagram:Alan毛亮傑🌹
https://www.instagram.com/989alan/
TikTok、YouTube、FB、IG:989Alan🌹
#三毛 #回聲 #今世

再探校園民歌——以唱片音樂學、華語語系為視角

為了解決齊豫 的歌聲的問題,作者蔣浩然 這樣論述:

目前,學界雖已出現了多篇校園民歌的研究論文,但其切入的角度多為社會學層面的「民歌運動史」或文學層面的歌詞研究,而缺乏對於唱片維度的深入探討。但唱片公司的介入在民歌作品經典化的過程中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與此同時,在解嚴後臺灣社會「告別中國」的情境中,民歌因其文本中流露出對中國大陸的鄉愁,而常常陷入「政治不正確」的處境,並出現了對民歌「風花雪月」、「貧血」、「缺乏對體制的反抗」之攻訐。但這些論述其實忽略了民歌作為「華語語系音樂」所蘊含的在地性,也忽略了「風花雪月」可能帶來的抵抗潛能。 鑒於此,本文以唱片音樂學和華語語系的論述框架對校園民歌展開再研究。一方面,對民歌唱片之生產、文本、接受三個

層面展開論析,檢視唱片與音樂、人和社會文化的互動。另方面,呈現唱片文本中國性、臺灣性交織的複雜狀態,並以「深層的中國性」為著眼,考掘「風花雪月」背後的文化傳統與抵抗潛能。另外,本文對民歌唱片的接受研究不僅涉及臺灣本土也延伸至中國大陸。 本文發現,唱片公司對校園民歌存在著清晰的產品圖像,並由此發展出一套特色的產製策略與推廣方式。唱片文本儘管被建構出強烈的中國性,卻是在地的、異質的中國性,且已經呈現出一定的臺灣性表達。至於「風花雪月」的特質,則可視作是中國文化史上的「抒情傳統」在七○年代臺灣現場的回聲,一方面繼承了溫柔敦厚、童心、性靈的美學特徵,另方面仍蘊含著對黨國體制、父權結構、資本主義、

美/日新殖民主義等的抵抗潛能。此外,在實際聆聽過程中,臺灣聽眾未必將文本結構中的中國性與地理上的「中國」做連結。而民歌在中國大陸的接受,儘管受到了主流/官方文化的政治收編,卻也通過溝通媒介與文化資本的角色,與中國大陸的社會文化、流行音樂工業以及兩岸地緣政治展開豐富的互動。

時光洄游

為了解決齊豫 的歌聲的問題,作者胡德夫 這樣論述:

本書為有「台灣民謠之父」之稱的著名歌手胡德夫的新作。胡德夫在書中坦誠講述了不為人知的人生軌跡,詳盡展現一段未曾公開過的「胡德夫歲月」。2017年,胡德夫發行的單曲《無涯》在感動了無數聽眾的同時,激發了人們對歌曲背后故事的好奇心。許多聽眾都想更多地了解這位傳奇歌者的人生。2017年,胡德夫以《時光洄游》為題,寫下了他所經歷的不為人知的故事。作為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台灣文化界的親歷者,胡德夫與蔣勛、林懷民、李泰祥、洪小喬、郭英男、王明輝、張艾嘉等朋友的故事傾情展現在書中。不僅在文化界,在台灣商界胡德夫也有不少莫逆之交,他與寒舍集團創辦人蔡辰洋、《總裁獅子心》作者、企業家嚴

長壽之間的故事也將初次披露。 白岩松曾評論他——胡德夫的歌聲里,有歲月沉淀下來的驕傲和感傷,還有足以克服這個喧囂時代的安靜。胡德夫,台灣著名音樂人,有台灣民謠之父之稱。1973年胡德夫開創了台灣個人演唱會之先河。2005年4月,SHOU次出版個人音樂專輯《匆匆》,獲得台灣流行音樂百家專輯第二名。歌曲《太平洋的風》獲2006年金曲獎ZUI佳詞人獎、最佳年度歌曲。2017年,胡德夫現身《朗讀者》首期和末期現場,彈唱了他的作品《匆匆》《最最遙遠的路》,節目在胡德夫老師的歌聲中完美收官,也讓更多的觀眾記住了這位白發歌者。同年,胡德夫老師應邀為優酷視頻節目《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演唱主題歌——《無涯

》,這首塵封已久的作品又一次感動了聽眾。作為台灣民歌運動的先驅,胡德夫的歌聲影響了包括羅大佑、李宗盛、齊豫等台灣著名音樂人。

從校園民歌的興衰探討八○年代台灣的社會文化

為了解決齊豫 的歌聲的問題,作者姜振豐 這樣論述:

台灣自六○年代開始便出現思考本土意義的聲音,惟因政治因素影響而一直沈潛且不容見於當局;1971年台灣被迫退出聯合國後,台灣自我反省的聲音開始愈見高漲,在非政治方面,1973年的「雲門舞集」堪稱是第一個試圖尋找台灣本土價值的藝文團體,緊接著在文學、電影、音樂等也興起了類似的活動,以上無疑都是台灣在試圖重新建構自我精神價值的嘗試之一,而校園民歌也不例外。在1976、1977的兩次學生演唱事件後,台灣的年輕知識份子遂開始出現反對舊有國台語及西洋歌曲的情緒,而這股情緒構成了「校園民歌」的浪潮,但這樣的浪潮卻有如曇花一現;面對這樣的情形,本文遂試圖以校園民歌為例來瞭解台灣在戰後試圖建立自我意識的過程及

其意義。首章為緒論,筆者藉此敘述本文的研究動機目的、文獻回顧及研究方式。由於本文屬於現代史的範疇,文中所敘述到的人事物大都仍活躍於各個社會團體當中,因此筆者將盡力避免主觀批評以達學術客觀的標準。第一章為敘述校園民歌的產生背景、初期發展狀況、校園民歌中關於「民歌」一詞的定義論爭及初期的關鍵人物。第一節先作校園民歌的產生背景及1960、70年代台灣音樂的發展概況、第二節則是釐清校園民歌中「民歌」一詞的定義,第三、四節則敘述校園民歌發展中的重要關鍵人物及初期特質。第二章敘述校園民歌在商業媒體介入後的轉變、學者專家及民歌手自身對校園民歌的看法及校園民歌在發展後期之所以遭受到輿論抨擊與沈寂的種種原因。第

一節先以「金韻獎」民歌系列專輯分析校園民歌的轉變,第二節則敘述校園民歌在商業介入後的發展情形、學者討論校園民歌的過程、後期因為校園民歌而產生的次文化及在該文化下的校園民歌特色。第三節則是以校園民歌歌詞、民歌手、及政府制度等層面去分析校園民歌沈寂的原因。第四節則以「民風樂府」、「天水樂集」等為例子說明後期校園民歌的後續發展。第三章筆者則試圖以多層次的角度去理解校園民歌的歷史意義價值。第一節先以社會學的觀點分析校園民歌的意義。第二節則以國民教育為例來瞭解在當時的大環境下,校園民歌的意識來源。第三節則以同時期基於相似因素而發展起來的鄉土文學論戰與台灣新電影為例,將之與校園民歌作一分析比較來說明台灣在

戰後為了尋求自我意識而作的嘗試過程。第四節則以民歌手本身的立場、與同期流行音樂的比較、校園民歌的社會關懷等來瞭解其定位。第五節筆者試圖透過兩位歌手─王夢麟及羅大佑為例,試圖窺視在校園民歌之後台灣社會的發展樣貌。最後為結語,筆者將之分成校園民歌的文化本質、定位、存續及展望等來討論校園民歌的意義。校園民歌基於特殊的時代場域下而興起,雖然其意識不夠成熟而瞬起瞬滅,但其對台灣音樂的多樣化發展確有其功,但至今日,校園民歌因已完成其階段性的任務,所以它即使被重新提起也是意義有限,能否東山再起是有待觀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