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W 太陽能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10KW 太陽能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周志敏,紀愛華 等寫的 太陽能光伏系統設計與工程實例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清華大學 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 蘇朝墩所指導 彭韻軒的 運用集成深度神經網路於太陽能發電量之預測 (2020),提出10KW 太陽能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太陽能發電、發電量預測、深度神經網路、集成式學習。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聯合大學 材化博士學位學程 黃淑玲-博士所指導 陳宗聖的 新型氧化-還原液流儲能電池之開發 (2019),提出因為有 全釩氧化-還原液流電池、釩/碘氧化-還原液流電池的重點而找出了 10KW 太陽能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10KW 太陽能,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太陽能光伏系統設計與工程實例

為了解決10KW 太陽能的問題,作者周志敏,紀愛華 等 這樣論述:

本書結合我國節能減排工程計劃與國內外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的發展動態,系統、全面地講解了在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設計中,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必須掌握的設計方法,書中選取了國內外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典型應用實例,以供讀者在實際的設計工作中參考。 全書共分7章,包括太陽能光伏技術基礎知識、太陽能電池、光伏發電系統的蓄能裝置、光伏發電系統控制器、光伏發電系統逆變器、光伏發電系統設計方法及實例、光伏發電系統雷電防護設計等內容。 本書內容豐富、深入淺出、文字通俗,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第1章太陽能光伏技術基礎知識1.1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1.1.1太陽能及光伏技術1.1.2太陽能光伏發電

原理及優勢1.2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構成及應用1.2.1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構成1.2.2太陽能光伏發電的發展及特點第2章太陽能電池2.1太陽能電池原理及發展2.1.1太陽能電池原理2.1.2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發展2.2太陽能電池的分類及組件2.2.1太陽能電池的分類2.2.2太陽能電池組件第3章光伏發電系統的蓄能裝置3.1光伏發電蓄能技術及蓄電池3.1.1光伏發電系統中的蓄能技術3.1.2蓄電池3.2鉛酸蓄電池分類及故障原理3.2.1鉛酸蓄電池的分類及技術指標3.2.2鉛酸蓄電池的工作原理3.2.3鉛酸蓄電池的特性3.3VRLA蓄電池的充放電特性3.3.1VRLA蓄電池的充電特性3.3.2VRLA

蓄電池的放電特性3.4膠體鉛酸蓄電池3.4.1膠體鉛酸蓄電池的結構及優缺點3.4.2膠體鉛酸蓄電池電解質的特征與特性3.4.3GFL-VRLA蓄電池與AGM-VRLA蓄電池的比較第4章光伏發電系統控制器4.1光伏發電系統控制器工作原理及控制方式4.1.1光伏發電系統控制器工作原理及結構4.1.2光伏發電系統控制器的控制方式4.2光伏發電系統控制器選擇及數據采集器4.2.1光伏發電系統控制器分類及選擇4.2.2光伏發電系統數據采集器第5章光伏發電系統逆變器5.1光伏發電系統逆變器基本設計標准及選擇5.1.1光伏逆變器的基本設計標准及主要指標5.1.2光伏發電系統逆變器選擇5.2光伏發電系統對逆變

器的要求及電路結構5.2.1離網光伏發電系統對逆變器的要求及電路結構5.2.2並網光伏發電系統對逆變器的要求及電路結構5.3光伏並網微逆變器設計要素及控制技術5.3.1微逆變器優點及設計要素5.3.2微逆變器拓撲及控制技術5.3.3BIPV系統微逆變器解決方案第6章光伏發電系統設計方法及實例6.1光伏發電系統的設計要求及日照時數6.1.1光伏發電系統設計要求及影響設計的因素6.1.2全國各大城市標准日照時數及光伏發電系統設計要素6.2太陽能電池陣列及蓄電池組設計6.2.1太陽能電池陣列設計6.2.2蓄電池組設計6.3光伏發電系統設計方法6.3.1離網光伏發電系統設計方法6.3.2並網光伏發電系

統設計方法6.4離網光伏發電系統工程設計實例實例1:25W離網光伏發電系統設計實例2:25W離網光伏發電系統設計實例3:60W離網光伏發電系統設計實例4:90W離網光伏發電系統設計實例5:100W離網光伏發電系統設計實例6:25kW離網光伏發電系統設計6.5並網光伏發電系統工程設計實例實例1:10kW並網光伏發電系統設計實例2:50kW並網光伏發電系統設計實例3:60kW、100kW並網光伏發電系統設計實例4:300kW並網光伏發電系統設計實例5:1MW並網光伏發電系統設計實例6:2MW並網光伏發電系統設計實例7:10MW並網光伏發電系統設計第7章光伏發電系統雷電防護設計7.1光伏發電系統雷電

防護要求及工程設計7.1.1光伏系統雷電防護要求7.1.2光伏發電系統雷電防護工程設計7.2光伏發電系統防雷器7.2.1光伏發電系統防雷器特點及分類7.2.2光伏發電系統防雷器主要參數及安裝7.3太陽能光伏系統防雷解決方案7.3.1光伏發電系統的浪涌過電壓保護7.3.2建築物中的光伏設備保護方案參考文獻

運用集成深度神經網路於太陽能發電量之預測

為了解決10KW 太陽能的問題,作者彭韻軒 這樣論述:

電力在現今人類生活中,已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目前的電能大多是仰賴石化燃料或核分裂過程進行能量轉換所產生,然而這些資源蘊藏量相當有限且分佈不均,在能源轉換的過程中,更會產生具有放射性的分裂產物,進而產生潛在性的環境汙染問題。有鑑於上述能源短缺以及環保相關的議題,許多國家也嘗試推行多種能源轉型,其中透過太陽能、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最為興盛,這些方式能有效降低碳足跡、二氧化碳,而目前台灣也積極地推廣設置地面型及屋頂型太陽能發電系統。欲快速且準確地預測太陽能即時發電量,本研究探討使用深度神經網路的模型所帶來的潛在優勢,並提出一個三階段的發電量預測程序,包括資料前處理,接著使用深度神經網路(Deep Ne

ural Networks)結合集成學習(Ensemble Learning)演算法,訓練出適合的配置模型,最終與多種機器學習模型比較並進行模型評估與最佳模型選取。經由一個真實個案之分析,本研究收集太陽能廠歷史發電量之數據進行預測。執行結果顯示最佳模型為基於深度神經網路的集成式學習,使用此模型能夠使太陽能發電量之預測準確率高達95%,也就是誤差低於10瓩。本研究聚焦於關鍵特徵之數據變化,快速且準確預測及時應有之發電量水準,以提升太陽能廠對於整體發電效能及穩定度之掌控。

新型氧化-還原液流儲能電池之開發

為了解決10KW 太陽能的問題,作者陳宗聖 這樣論述:

氧化-還原液流電池(Redox flow battery, RFB)是一種化學儲能系統,主要由兩個電極與一個隔離膜隔開兩正、負半電解液所組成。電解液由泵至儲存罐和電池堆間型成迴圈,與其中正、負極發生電化學反應,驅使電能與化學能的相互轉換。RFB是近幾十年來最受囑目與最接近產業化的大型儲能電池(KWh-MWh),具有大容量、高效率、壽命長、安全性和綠色環保等特性。因此於再生能源(風力發電或太陽能發電),光伏發電、通訊基站、UPS 電源等領域皆有著RFB的足跡。RFB系統之主要關鍵組件為離子交換膜、電極、電解質與流道元件。各關鍵材料之性質決定著電池的性能,彼此間層層相連亦環環相扣。在許多RFB當

中,全釩氧化-還原液流電池(all-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 All-VRFB),藉著快速地響應時間、低放電能力、設計靈活以及不可燃且無爆炸性等優點,使其被廣泛的研究及應用。但因成本高、強酸環境下組件易受腐蝕及釩鹽的沉澱等因素限制了大量商業化發展。因此尋找較廉價之電解質及致力於關鍵材料之改質,不但可提升電池效率,更能進一步降低成本,將是RFB儲能系統進一步突破的關鍵。本研究的第一部分為新型釩/碘氧化-還原液流電池(V/I RFB)之開發,使用硫酸氧釩和碘液為正、負極電解液組成RFB,再利用無電電鍍法、溶膠-凝膠法改質電極。經實驗發現C-TiO2-Pd複合電極於V

/I-RFB系統,可得到高的電池效率(庫倫效率:96%、電壓效率:87%、能量效率:83%)。第二部分為新型鐵鹽之氧化-還原液流電池(V/Fe RFB)關鍵材料之開發,使用硫酸氧釩和硫酸亞鐵銨為正、負極電解液組成RFB,分別進行電極、流道板及離子交換膜的改善,最後以C-TiO2-CoP觸媒電極、交錯型流道及Nafion117-SS (N-117/ SiO2-SO3H)膜所組成之RFB有較佳的電池效率(庫倫效率:96%、電壓效率:84%、能量效率:80%)。第三部分為V/Fe 與V/I RFB之充放電循環壽命的效能評估。其中,V / Fe RFB使用Nafion117-SS膜作為分離膜、C-Ti

O2-Co-P作為負極電極和交錯型為流道,在50個循環充放電耐久性試驗中具有優異的循環性能。在電流密度為60 mA / cm2時,庫侖效率仍保持在97%,並且放電容量的衰減百分比小於3%。因此,我們所開發之新的半釩型RFB不但可以減少釩鹽的用量,亦可獲得最大的庫侖效率; 未來將可為大型RFB儲能系統創造無限潛力。關鍵字:全釩氧化-還原液流電池,釩/碘氧化-還原液流電池、釩/鐵氧化-還原液流電池、複合電極、溶膠-凝膠法、無電電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