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高普考分發結果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另外網站107 高普考分發結果 - Apublsh也說明:107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暨普通考試同分正額錄取人員、增額錄取人員及各年度正額申請補訓人員、增額申請分配訓練人員分配結果https: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 110,10 ...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董祥開所指導 高于涵的 國考分發與類科對資淺公務人員轉調傾向之影響-公共服務動機為調節變項 (2021),提出110高普考分發結果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資淺公務人員轉調傾向、分發方式、報考類科、公共服務動機。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國際貿易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劉子年所指導 朱昱儒的 報考國家公職考試動機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公務人員、公職考試、報考動機、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110高普考分發結果的解答。

最後網站111年(2022)統測四技二專甄選入學-落點分析-www.com.tw則補充:111年(2022)學測、統測、指考,落點分析-交叉查榜www.com.tw ... 大學指考. 110年指考 ... 高苑科技大學, 文藻外語大學, 美和科技大學. 東方設計大學, 大仁科技大學.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110高普考分發結果,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國考分發與類科對資淺公務人員轉調傾向之影響-公共服務動機為調節變項

為了解決110高普考分發結果的問題,作者高于涵 這樣論述:

我國舉辦公務人員考試已長達60餘年,迄今始終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用人宗旨,已建立起全國民眾及考生的信任感,成為政府單位取才用人的重要途徑。然而現行考選制度普遍不足以讓機關的職位及工作需求能與個人的能力及特質取得相對應的平衡。就考選的核心價值來說,似有失衡現象,可能導致單位內部人事不穩、人員流動率偏高的現象。故本研究主要以公部門年資10年以下的初任公務人員為核心主軸,希望透過量化研究的方式瞭解不同「分發方式」、「報考類科」及「公共服務動機」的公務人員對於「轉調傾向」的影響強度為何,最後再探究「公共服務動機」能否在現行考選制度普遍不足以選拔出適任性人才的負面用人需求中發揮影響效果,改變公務人員轉調

傾向。本研究的分析資料來源為臺灣政經傳播研究中心「2020年文官定群追蹤網路調查」,主要研究對象為我國現職公務人員。經篩選符合本研究議題之變項並排除遺漏值後,分析樣本數為648份。研究結果發現,若公務人員採用國考成績分發,其轉調傾向會顯著高於受訓成績分發。其次,轉調傾向最高的職組為報考經建職組及綜合職組的公務人員。除此之外,政策制定關注、公共利益承諾與轉調傾向呈現負向顯著影響;反之,同情心、自我犧牲與轉調傾向則呈現正向顯著影響。最後,公共服務動機在分發方式、報考類科對於轉調傾向的影響過程中,有部分變項達到顯著的調節效果。本研究依據上述研究發現進行討論並提出國考制度相關之實務建議。

報考國家公職考試動機之研究

為了解決110高普考分發結果的問題,作者朱昱儒 這樣論述:

  中華民國的公務人員考試自2020年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公務人員考試競爭人數及媒體關注程度皆大幅提升,公務人員穩定的薪資保障與特有的福利制度為許多大眾所羨慕、嚮往。隨著近年高等教育的擴充、高學歷者低度就業的狀況屢見不鮮,使得大專院校學子們的自我評估就業能力影響其選擇就業心態、目標。為了深入瞭解大學生的個人背景與自評就業力和報考公職態度、行為因素的關係,於是有了本研究題目的構想。  本論文以考選部公布了近六年來,公務人員高普考試的報名人數及錄取率等統計資料,民國105年至110年之間以及109年受全球新冠肺炎等因素影響,我國失業率大增,但報考人數呈現持續上升的情形,雖然沒有研究直接證明年

金改革風潮,和報考公職考試人數下滑之間有直接關係,但是在年金改革確定的前提下,當前報考公職考試的考慮因素有哪些?在總體經濟不景氣之下,對於公職考試是否有影響,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本研究量化部分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作為研究方法,針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結果的具體建議,包括認為未來應針對改善公部門形象、吸引更多具有較高公共服務精神的民眾報考公職考試。也建議透過汲取多元知識與技能的方式,來加強自評就業力達到自我認識及肯定,以免報考公職考生陷於茫然地嚮往、長年追求公職極少名額的循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