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年度 鄉鎮 市 代表 選舉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國立中正大學 政治學系政府與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蔡榮祥所指導 王宣貿的 侍從主義和派系運作:以嘉義縣為例 (2021),提出111 年度 鄉鎮 市 代表 選舉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侍從主義、地方派系、地方選舉、派系政治、政黨政治。

而第二篇論文東海大學 政治學系 紀俊臣、張峻豪所指導 姚德輝的 臺灣地方首長選舉中間選民之研究:以臺中市2014年與2018年二次選舉比較 (2020),提出因為有 中間選民、候選人取向、議題取向、網路傳播媒介、政治知識的重點而找出了 111 年度 鄉鎮 市 代表 選舉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111 年度 鄉鎮 市 代表 選舉,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侍從主義和派系運作:以嘉義縣為例

為了解決111 年度 鄉鎮 市 代表 選舉的問題,作者王宣貿 這樣論述:

  本研究挑選嘉義縣作為個案分析,探討侍從主義的模式中,恩寵者與侍從者是如何交換政治商品,並解析嘉義縣地方派系的演變與其現況。大致上此地區目前以民進黨獨大,國民黨勢力已削弱很多,因此民進黨有更多的資源針對支持者進行肉桶政治的分配,但國民黨則因為接連在立法委員、縣長、縣議員選舉中失利,因而相對較沒有能力執行侍從主義中的資源分配。如今嘉義縣已從典型的派系政治,蛻變為政黨政治。然而進行資源分配時,仍需特別注意地方領袖,因該領袖依然有動員的影響力。除此之外,民進黨也是因為地方派系給予支持,且林派全數加入民進黨,民進黨才能夠持續在嘉義茁壯。爰此,嘉義縣派系對於地方政治的影響仍然持續存在。  不過201

8年林派翁章梁縣長上任後,有別以往專注在地方派系等團體上,其將施政重心逐漸轉向讓更多選民有感的諸多政策,藉此提升大眾對政黨的認同感,而不再是單純依賴人際關係網絡,或依靠地方派系的支持。由此可見,地方政治涉及面向眾多,因而本研究將從地方派系、公職人員、政策、政黨、歷史等角度,闡釋嘉義縣的現況。根據文獻與訪談結果,可在政府體系內觀察到垂直的侍從主義運作,針對政府外部團體或個人則是以水平的模式進行互惠。

臺灣地方首長選舉中間選民之研究:以臺中市2014年與2018年二次選舉比較

為了解決111 年度 鄉鎮 市 代表 選舉的問題,作者姚德輝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三項主題,首先是臺灣地方選民結構變遷及中間選民崛起成因;其次是在地方首長選舉中扮演關鍵角色族群的中間選民,影響其投票行為之具體變項因素及其關聯性;最後是探討影響中間選民投票行為之背後具體成因,期能建構一個具體可行臺灣地方首長選舉中間選民投票行為模型。針對研究之主要旨趣所獲得之發現,提出研究發現及具體建議,以供為學界、政黨選舉實務運作上之參考及未來研究者酌參,以下略加說明:一、中間選民在地方首長選舉的關鍵性 由於地方自治下的地方選舉,對地方選民結構變遷,造成地方派系選民萎縮、政黨選民劇烈波動及中間選民的崛起,地方中間選民已成為地方選民結構中最關鍵的板塊。二、政策議題對地方中間選民

的影響性 本研究經網路問卷調查後,發現網路傳播媒介對於中間選民候選人取向、議題取向與政治知識是具有明顯中介效果,尤其議題取向在網路傳播媒介下對臺中市中間選民之投票行為最具影響力,整體解釋力可達38.4%。三、網路結構變革對中間選民投票行為的成因性。 本研究藉深度訪談資料之驗證,發現影響臺灣地方首長選舉中間選民投票行為背後具體成因,主要是地方中間選民的投票行為能動性已受網際網路此一新形態社會結構的變化影響。 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研究發現及具體建議,以供為學界、政黨選舉實務運作上之參考及未來研究者酌參,如下:一、對學界選舉研究之建議(一)宜結合各研究觀點,多元地方首長選舉的研究廣度。(二

)宜納入各相關領域研究途徑,以提昇中間選民之研究深度。二、對政黨選舉實務運作的建議(一)宜爭取中間選民認同,以獲得競選勝利。(二)宜善用網路傳播媒介,以強化政策議題論述。三、對未來的建議(一)在研究對象方面建議未來的研究可考慮將研究範圍擴展加以檢驗,能使研究結果更具外在效度且更深入,讓研究結果更具有價值與代表性。(二)在研究工具方面 本研究所用的研究工具係自編的調查問卷,,對於影響臺灣地方中間選民投票行為的各具體因素代表性上或有所欠缺,建議未來有興趣的研究就者可以從此方面再加以著墨。(三)在研究方法方面 建議未來研究者在時間、經費許可下,可以採行長期調查與更多深度訪談,以質量並重的方式進行,再

做進一步深入的探討。關鍵字:中間選民、候選人取向、議題取向、網路傳播媒介、政治 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