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教甄 錄取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國立中正大學 教育學研究所 陳幸仁所指導 盧美伶的 代理教師與微觀政治策略的自我敘說 (2018),提出1111 教甄 錄取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代理教師、微觀政治策略、自我敘說。

而第二篇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在職專班 方志華所指導 張孟婷的 轉彎,回到夢想的起點:國小英語教師生涯發展之自我敘說探究 (2018),提出因為有 生涯發展、自我敘說探究的重點而找出了 1111 教甄 錄取率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1111 教甄 錄取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代理教師與微觀政治策略的自我敘說

為了解決1111 教甄 錄取率的問題,作者盧美伶 這樣論述:

本文為一位女性中學代理教師的生命故事,以敘說探究來闡述研究者六年的代理生涯,包含堅持考教甄、當代理老師的心路歷程,及在學校所遭受到事情,並以微觀政治策略的角度去探討一個代理教師如何在學校求生存,以說故事來療癒自我、並重新找到出發的力量。身為一名代理教師,我每年換學校工作,適應不熟悉的學校環境與不同的學校文化,而本研究從自我敘說與微觀政治觀點歸納出以下結論:一、 代理教師承受各種壓力二、 代理教師的確遭受校方不公平對待三、 代理教師與校方的互動充滿微觀政治策略 根據結論,則建議代理教師一、 努力增強自我實力二、 做自己最好的代言人三、 不卑不亢的與校方互動 期望本研究能帶

給還在各學校努力的代理教師不同的思維,學校如爭鬥的競技場,代理教師在此之下該找出其生存之道。

轉彎,回到夢想的起點:國小英語教師生涯發展之自我敘說探究

為了解決1111 教甄 錄取率的問題,作者張孟婷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敘說研究法之自我敘說方式進行探究,探討研究者成為公立國小正式英語教師的教師生涯過程,藉由對自己生命經驗的敘說和反思,了解自己的生命潛質,發現每一個生命故事代表一個心情轉折,都影響了研究者的教師生涯發展的分期,構築出個人獨有的教學觀與生命省思。本研究的結論如下:一、研究者的教師生涯發展,包括:自我成長期、教師專業奠基期、能力爆發期和職涯轉捩期。二、研究者的生命歷程之心情起伏,包括:實習教師的震撼教育、教甄落榜、私立小學菜鳥老師的辛酸、行政工作的委屈和不被諒解、導師職務倒吃甘蔗的過程、公小代理英語教師重新點燃教育熱忱、公小偏鄉正式教師見證自己的價值等生命經驗。三、研究者的生命潛質:堅毅的

小草、吸收力強的土壤和慢爬的蝸牛,這三種大自然的象徵正符合我的生命潛質。本研究的建議如下:一、給未來敘說研究者的建議:與人對話有助於回溯事件脈絡二、給有志於從事教職的準老師的建議:「積極」投入教學場域三、給師資培育機構的建議:就學期間即提供教甄和生涯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