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國立 大學招生名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臺北市立大學 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吳清山、張國保所指導 王娜玲的 兩岸高等教育卓越政策之比較研究 (2016),提出112 國立 大學招生名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卓越政策、創新。

而第二篇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企業管理系高階產業經營碩士在職專班 劉定焜所指導 吳志榮的 補習班學生學習成效影響因素探討-國內某國、高中文理補習班之實證研究 (2014),提出因為有 補習班、學習成效、問卷調查、順序機率模型的重點而找出了 112 國立 大學招生名額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112 國立 大學招生名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兩岸高等教育卓越政策之比較研究

為了解決112 國立 大學招生名額的問題,作者王娜玲 這樣論述:

  高等教育與國家競爭力密切相關。本研究旨在探討兩岸高等教育卓越政策差異之處,本研究以兩岸高等教育卓越政策為對象,透過文獻分析與比較研究法,以瞭解兩岸高等教育卓越政策的現況與發展,並分析其相似與差異處。研究結論為:一、兩岸均扶植優質大學追求卓越;臺灣係以「競爭型計畫」獎勵大學,要求「績效責任」,大陸往往「直接指定」具條件之大學,無明確評選指標。二、兩岸高教卓越政策規劃均受政治因素影響;另外,臺灣的大學,對「大學評鑑」影響「競爭型計畫名單」存有疑慮。三、兩岸相關法規均以「創新」為目標,制定卓越政策時,趨向「參與意見模式」發展;惟臺灣由教育部長發布之,大陸則由國家領導人整合並力求目標達成四、兩岸

卓越政策均獎勵大學「特色發展」;但,臺灣側重「學校整體建設」、「頂尖基礎力」及「優秀相對論」,大陸偏重「重點領域」及「尖端科技」,同步推動「學校整體建設」和「學科建設」。五、大陸建置的「國際人才團隊」陣容堅強;臺灣的「創新教學」別樹一幟。六、大陸的新政策採「小規模實驗」,修正調整後,再推行全國的模式可供臺灣借鑑。七、大陸以國家層級「創新中心」整合資源的做法可供臺灣效法。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對政府、大學及未來研究之建議,作為後續政策規劃與研究之參考。

補習班學生學習成效影響因素探討-國內某國、高中文理補習班之實證研究

為了解決112 國立 大學招生名額的問題,作者吳志榮 這樣論述:

國民義務教育由早期的六年延長至九年,近期更將期限延長至十二年,雖然政府的政策在於減少學生升學的壓力,並增加學生多元升學的管道,藉以減少學生補習的需求,然而學生補習的風氣並未隨著政府政策或時代的演變而減少。特別在國民所得提高及少子化的衝擊下,家長對於下一代教育的重視程度亦有增無減,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一開始就輸在起跑點,除了接受在學校的正規教育外,亦會讓子女們到各類補習班進行補習教育,也造就台灣補習王國之盛況。 以往文獻多針對補習文化、補習班教師教學行為對學生學習影響予以探討,但對補習班學生補習後學習成效之研究仍嫌不足,以及區分學生學習態度、師資、教學、課程與補習環境等因素,對補習班

學生補習後學習成效影響之實證亦不多見。有鑑於此,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建構本文之變數與資料,除對補習學生之基本統計變數與學習成效加以討論,另外也針對學生學習態度、動機、師資、教學、課程與補習環境等因素進行區分與詳細剖析,對補習班學生補習後學習成效之影響因素予以深入探究。進一步建構488位高中與146位國中補習學生的各項變數資料,包括性別、教育程度、父母親職業、補習科目、補習年限與學習成效等樣本資料,藉由運用 Ordered Probit 迴歸模式,進行相關的實證分析,結果顯示: 若以全樣本634人分析,有10個變項達顯著水準。學生並非因為父母親要求或為了和同學一起才參加補習班,可見其對學校成

績是相當重視的。此外,結果顯示學生對老師上課內容能結合時事表示贊同,學生也認為老師能引發學生動機,對學習成效具正向顯著水準。 若按國、高中兩族群區分,高中學生的補習年限、因為父母的要求才補習(負向顯著)、老師能將課程與時事結合、老師引起我的學習動機、在學校考試成績有明顯進步等因素達到顯著水準,顯示高中學生並不會因為父母的要求不得已才參加補習班的課程。而國中補習學生中,成績不理想會多用功使成績提升、補習老師能將課程與時事結合、補習班提供的課程符合學生需求。 按補習年限區分,補習1-2年學生族群,影響學習成效的8個變項都達到統計10%的顯著水準,補習數理科的學生學習成效較語文科補習學生

成效差。補習2-3年學生顯示出幾項結果,影響學習成效的11個變項都達到統計10%的顯著水準。若學生主動訂正錯誤、成績不理想會多用功,則學習成效就相對愈高。至於學生在補習時感到厭煩,其學習成效亦會降低。 藉由學生的上課感受和學習結果,蒐集相關資料,加以分析和解讀,希望能獲得寶貴的經驗,提供給授課教師及補教機構,做為改進教學技巧的依據,以提高學生學習動機和成效,並作為政府擬定相關教育政策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