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是什麼年天干地支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2020是什麼年天干地支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胡塗醫寫的 醫易閑話:古傳中醫傳人胡塗醫,貫通醫道與易學的88堂醫易合一課(附「常見疾病象數方參考」書衣海報) 和何丹徐鑫的 中國基本盤:雙迴圈下的經濟新空間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2020天干地支是什么年是庚子年 - 易会算命网也說明:2020天干地支是什么年 是庚子年. 我们都知道,天干地支纪年一直是风水命理学的精华之一。未来在人们眼中是一片迷雾,当你想要试着看清雾里的事物时,却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三采 和浙江大學出版社所出版 。

最後網站西元2020年|民國109年則補充:西元2020年即為(民國109年),距離今日約2年,該年天干地支為:庚子,此頁面主要放置西元2020年當年,本知識服務平台所紀錄之相關直接或間接知識。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2020是什麼年天干地支,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醫易閑話:古傳中醫傳人胡塗醫,貫通醫道與易學的88堂醫易合一課(附「常見疾病象數方參考」書衣海報)

為了解決2020是什麼年天干地支的問題,作者胡塗醫 這樣論述:

★古傳中醫傳人胡塗醫 ★繼全球熱銷300萬冊《問道中醫》後再創經典 ★首度公開出版,結合「古傳中醫」與「易學」的鉅作 ★醫道同理‧象數診治,深入淺出道醫養生之祕     /隨書加贈/   ☆【書衣海報】常見疾病象數方參考,隨時唸常養生。   「本書把易經的基本八卦架構用來與中醫診病斷病環環相扣。   胡塗醫在本書仍然保持一貫喜怒笑貶的風格,常讓人會心一笑,   不知不覺中把中醫及易經的學問吸收入大腦知識庫,   真是名家一本書,勝讀萬卷書。」   ──台大榮譽教授 李嗣涔  獨家力薦     ◎貫通古今中西,第一本以古傳中醫深入解析「醫易同源」之理   八卦所涵蓋的「象數」,把宇

宙萬物看成一個「天人合一」的整體。   醫易同理,通達術數、象數之理者,可養生修道,也可測病、診病。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藥王孫思邈   自古以來,真正的醫者通達「醫易同源」之說,   中醫聖典《黃帝內經》,更是處處體現著易學的思想。   古傳中醫傳人──胡塗醫,   他是道醫,以身證道,通過「返觀內察」,回歸生命本源。   他傳承自500年來醫家祕傳之養生精要,以淵源學識、幽默筆調、大量案例,   深入淺出演繹了易學與古傳中醫相結合的核心理念,例如為何易經八卦象數能夠治病?   為何真正的中醫開藥是「一劑知,二劑已」?古傳中醫不必「四診八綱」就能診病?   中醫與西醫

到底有什麼根本上的差異?都能在本書找到解答。   本書特色   1.八卦象數、陰平陽秘,古傳中醫的醫易養生大道   象數,源自大易之理。天人合一、醫易同理,如何運用先天易數的能量,   影響人體後天陰陽變化,使人體達到陰陽平衡的狀態。   2.探悉術數、八卦,讀懂養生及整體信息   「法於陰陽,和於術數」,術數,既用易理來知天地陰陽變化,趨吉避凶,   自然能用來調理身心疾病,甚至應用於哲學、天文氣象,   通達象數之理,便能讀懂養生及通達天人合一的整體信息。     3.從卦象洞悉五運六氣,融會貫通養生之道   五運即每年的五行年運,六氣即寒、暑、燥、濕、風、火,六種天氣變化所帶來的「氣

」,   懂得順應自然變化來調養,方能達到身心健康之效。     4. 辨別體質、藥膳食療,防治百病就從吃開始   「先食療,後藥物」是中醫養生治病之道。   中醫其實就是生活,天人合一,不懂吃,身體不會好。   從人的九種體質、食物的四氣五味,到常見疾病食療方,絕不藏私。     5.特別收錄〈醫易解惑QA〉   彙整大眾的問答精華集,無論是經書解惑、大道修行或各種疾病,   都能透過胡塗醫的回覆得到解答。 強力推薦   台大榮譽教授  李嗣涔   前深圳發展銀行分行長   黃振東

2020是什麼年天干地支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陳寗嚴選兩聲道進階組:https://lihi1.com/W5Yu0
陳寗嚴選除濕機:https://lihi1.cc/iIdRI
陳寗嚴選空氣清淨機:https://lihi1.cc/uXuie

全世界的華人都會在每年的一月~二月之間過年,這段時間全世界的華人在職場上都會像是集體失蹤一樣,所有的銷售、出貨、服務等非緊急的業務都會通通停擺;而這種情況在西方世界卻是在每年年底聖誕節左右,一路到元旦之後的幾天裡發生。為什麼「過年」這個每年一度放長假的日子會發生在不同的時間點呢?

全世界的文明都有各自的曆法,這些曆法有的隨著太陽位置變化而定,有些則以月亮為準,還有一些則是同時結合太陽與月亮來訂定。不同文明的曆法計算方式不同、開始方式不同、側重點不同,連帶著也讓世界各地的過年時間也有所差異。

今天是 2020 年,歲次庚子年的大年初一,哥就來跟大家談談華人的「農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以及我們今天使用的農曆到底從何而來。希望大家在愉快過年的同時,也能理解我們的「年」到底是什麼囉~大家新年快樂!

#農曆 #過年 #西曆
──────
喜歡這支影片嗎?
本影片採用 AI 字幕,目前已開啟社群字幕,邀請你一起來讓字幕更趨完美:
http://bit.ly/SubtitleNing
感謝你的協力!
──────

本頻道幾個原則跟你約定好:

1. 開箱零業配:
真實使用過後才發表心得,通常試用至少 1 個月,所以你通常不會看到我最早發表,但哥真性情的評論,保證值得你的等待。

2. 理性討論:
我有自己的偏好,你也有自己的好惡,我們互相尊重,時時用大腦,刻刻存善念,不謾罵,不矯情。可以辯論,不可以沒邏輯。

3. 我團購我驕傲:
我很愛買東西,也很愛比較產品,我自己使用過、多方比較過,還是覺得喜歡的東西,我才會辦團購。(簡單說就是挑品很嚴格,至今 80% 廠商找上門都被我打槍。)辦團購我一定有賺,但我跟廠商拿到提供給你的團購價,也會讓你一定有划算感。所以如果你品味跟我相近,或是剛好有需要,就跟我團購,我們互惠。如果你覺得跟我團購,你就是我乾爹,說話不懂得互相尊重,那就慢走不送,你可以去找一般店家買貴一點。

看了以上,覺得可以接受就請你訂閱,訂閱順便開鈴鐺。我們每天晚上 6:00 見。

我的網站連結在這:https://ningselect.com/
也別忘了幫我的 FB 粉絲專頁按讚:http://bit.ly/ningfb

如果有任何問題,包括團購等問題,都可以在影片下方留言問我,同一支影片下很多人都想知道的問題會優先用留言回答,如果是比較大的題目,則有機會拍成 QA 影片回答~如果你想問的是針對個人的音響選購、配置問題,可以直接傳 Line 問我:http://bit.ly/ningline

廠商合作請先了解相關原則:http://bit.ly/coopning

中國基本盤:雙迴圈下的經濟新空間

為了解決2020是什麼年天干地支的問題,作者何丹徐鑫 這樣論述: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構建國際國內雙迴圈正當其時。新一輪的產業分佈、城市格局洗牌運動已經開啟。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空間在哪?誰能抓住新一輪增長的風口?這是每個個體都關注的時代命題。 本書通過分析區域發展的經典模式,探討中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如何推動大國復興,在新發展格局下從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到世界製造強國之路如何演進等命題,包括互聯網平臺經濟的崛起與反思,中國製造升級之路,產城競合模式的變革,等等。這些始終離不開對五種關係的思考——中國與世界,政府與市場,中央與地方,邊緣與中心,獨立與依附,這也是中國現代化進程裡避無可避的主題。 時間維度的工業化演進,空間層面的區域模式創新和個體創變

者不甘沉淪、永不屈服的精神,這就是中國崛起和中國模式的秘訣,也是中國發展的基本盤。   何丹 商業史學者、出版人。策劃“標杆100”中國著名企業書系,編著有“企業變革三部曲”——《新製造時代》《從+互聯網到互聯網+》《改革方法論》,以及《極簡企業史》《大國出行》等多部圖書,專注轉型史研究。 徐鑫 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國政系,曾供職於《財經天下週刊》、乙太資本、《廣州日報》,專注產業、財經及時政領域研究,曾獲廣東新聞獎及廣州新聞獎。已出版圖書《網紅經濟學》。   前言 第一章 夾縫裡的生存 01 向南通學習什麼:中國獨立探索工業化道路樣本 狀元開工廠

:瓜分危機下知識份子自救 開拓者的艱辛:先天不足與後天壓抑 南通模式:工農互補與縣域發展的先聲 第二章 計畫的勝利 02 荒地起油城:大慶精神和所改變的國運 石油關乎國運 苦難與激情:意志力的奇跡 政企合一:一切服從於生產 大慶的遺產和資源型城市的前路 03 鑄鋼為城:攀枝花和上海的兩種路徑 攀西的鋼鐵奇跡:三線建設的範本如何煉成 寶鋼樣本:從計劃經濟到市場化改革的演進 第三章 偉大的改革 04 “代工之王”與特區:深圳的製造業升級之路 一個商人的企圖心和一座新城市 成為”iphone之城”後的新增長點 深圳進化背後的中國崛起 05 溫州的奇跡與困境:草根式崛起和產業空心化反思 “溫州模式

”的崛起之路 遭遇困境:利潤“薄如刀片” 如何超越“溫州模式” 新形勢下反思與前行 第四章 中國創新力 06 南山余杭啟示錄:平臺經濟的崛起與外部效應 數字巨頭在中國誕生的土壤 從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 基礎設施與數字霸權 資料治理的困境及迷思 07 王慶坨小鎮的輪回:從互聯網資本吹向製造業的颶風 “流動的長城” “中國自行車第一鎮”的往事 共用單車帶來的短暫春天 當新科技的“野蠻人”來敲門 08 新國貨浪潮:供應鏈和10億消費者 難以忽視的本土力量 “學會工業化” 中產崛起與消費升級 決戰性價比市場 第五章 超越地理 09 從運河到中歐班列:重塑地理的基礎設施和供應網路 大運河:封閉農耕

文明的王朝生命線 中歐班列:超越政治和戰爭的新可能 流通格局變遷下的超級基礎設施 10 ZHI造城市:國內大循環與區域競合新時代 國際大循環戰略下的生產力佈局 製造,“質”造,“智”造 城市競合大洗牌 11 進擊的園區:產城競爭的基礎設施 園區40年:政府主導的改革試驗田 崛起的民資園區 園區在海外:輸出中國的工業化經驗 後記 參考文獻   近代以來的中國史,是中國逐步融入世界,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的歷史。 歷史學家唐德剛用“歷史的三峽”來解釋近代中國從帝制到民治這一驚濤駭浪的大轉型。大轉型中蘊含著數不清的變化,十年一變,連變二十變,“非二百年以上難見膚功也”。 且不論

這一理論框架的解釋力,從政治、經濟到社會生活諸多領域,“變化”的確是近代中國史的核心關鍵字。 從1840年到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數千年未有之變局”到“百年未有之變局”,中國的政治和經濟在激烈震盪中度過了180年。歷史學家和經濟學家習慣尋找社會和經濟運行的規律,並冠以週期之名。對中國人來說,天干地支,六十載一甲子,這是最顯性的週期。 仿佛是某種巧合,180多年的近代史也按三甲子被分割為不同的週期。從曾經的GDP世界第一到工業文明、資訊文明時代的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對中國人而言,三甲子的近代史是由一甲子步步沉淪的歷史,一甲子奮力抗爭的歷史和一甲子作為現代國家上下求索的歷史構成的。 184

0年,1900年,1960年,2020年,每一個新的週期都以庚子年開啟。大變之年,起始之年,庚子年湧現出的典型人物,區域發展模式抑或某種時代精神總會成為之後歲月裡的精神火種。它是預言,也是序章。 1840年後的農曆庚子年,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它開啟了晚清名臣李鴻章口中“三千年未有之大變”。 “三千年未有”,變在文明輪替。 英國遠征艦隊在廣東九龍的炮響和其後在南京下關江面擬定的條約,某種程度可以視作是對47年前的一樁公案的歷史迴響。1793年,英國使臣來華覲見乾隆帝要求貿易通商,卻被乾隆帝以“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而拒絕。 幾十年後,英國人以堅船利炮強硬叩開了中

國的大門,工業文明主導的新興國家迫不及待帶著成果向農業文明下的老牌帝國露出了獠牙。 新興的工業體系支撐著英國戰艦在中國的內河溯流而上,中國人的炮彈無法擊沉鐵甲蒸汽戰艦,中國人的防禦堡壘也無法抵抗英軍更遠射程的利炮。古老的帝國自此結束了封建王朝的統治和閉關鎖國的狀態。農業文明時期有著恢宏歷史的中國由此將製造業第一的寶座讓渡給了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 對中國而言,此後是國運不斷探底的60年。國家主權步步淪喪,中國的國門一一洞開,通商口岸在一甲子裡激增至10倍。列強憑陵,等到衰朽的帝國終於在與此前的追隨者日本的戰爭中也落敗,新一輪的瓜分狂潮降臨了。 1900年,庚子再臨。 此次大變,變在

國運觸底,中國的知識精英主動投身工業文明浪潮。 這一年對中國而言幾乎是近代以來國族命運最危險的時刻。3000年的沉屙疊加60年積弊,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城時,京師團練僅1500人,半是老弱殘兵。某種程度這是當時中國國力的印證——帝國已棄兵卸甲,日暮西山。 但1900年裡也隱藏著生機。此前的幾個月裡,在南通的鄉間農田裡,新建的紗廠紡輪已經轉動了起來。晚清狀元張謇走出書齋,拋棄了官員的頂戴,躬身入局,期望以地方自治和實業發展來拯救國家危亡。 張謇創辦的大生棉紡紗廠,取名自《易經》,天地之大德曰生——儒家知識份子的底色猶在,但工業實業家的自覺已生。這是新時代開啟的預言,作為從舊土壤裡生出的新人物,

張謇奠定了此後的中國工業化的基底——獨立自主之路,不甘沉淪之心。 南通毗鄰長三角,到上海三百里,一個離從海上而來的工業文明不近不遠的距離。中國人既能接觸外部世界,又得以形成相對封閉、不被外國資本侵擾的區域環境。從當時的現實境況來看,大生是近代民族資本與列強悍戰後為數不多的倖存品,它雖為工業文明之產物,某種程度上卻又是頑強的小農經濟的表徵。它的命運與近代民族工業的大多數參與者一樣,在山河破碎、國家主權淪喪的時代悲歌中走向終局。 張謇和此後的民族實業家們的行為,一言以蔽之,屬主權淪喪背景下的個體奮進。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其中飽含的救亡不屈之心,鼓舞了此後百年無數國人踏上自主發展工業之路。而他們命

運中的悲劇性,又讓國家安全和主權完整在此後60年,如同緊箍咒般時刻縈繞在中國大地上。 時間進入1960,又到庚子年。 經過一甲子的奮鬥,中國人終於建立起了主權獨立的民族國家,獨立自主和工業化成為不可偏廢的兩大主題。這是對此前60年的繼承和回應。當年春天在東北松遼盆地上開始的大慶油田開發,集中體現了中國人獨立自主發展工業這一時代主題。 外部世界環境兇險,美蘇爭霸兩強鼎立的格局已現,在起點極低的情況下,不依附戰略使得中國的工業化重啟既遭遇西方封鎖,也面臨蘇聯撤資撤援的困境。石油是工業的血液,在自己的國土上開發大油田,既有利於擺脫對外部的石油依賴,維護國家安全,又能為國內的工業發展奠定基礎。大

慶開發勢在必行,在艱難的外部環境下,大慶的發展因而展現了巨大的複雜性。改變產業和國家命運的堅定信念與計畫指令的高效,最終渲變為對個體的忽視和對其他產業的壓抑,此後60年,不同的區域發展模式某種程度上都是對這些特性的揚棄。 發展工業的執著毋庸多言。在一片了無人煙的荒原上用20年讓一座石油城拔地而起,大慶充分展示了從邊緣地帶躋身生產力中心所必須歷經的苦難與激情。正是在強烈的使命感驅動下,中國石油工業的奠基者們創造了連續27年年產5000萬噸的開發奇跡。從此,不甘沉淪,不屈從天然地理稟賦,以滿腔熱望改變命運的信念,出現在每一個創新創變的人身上,它是這一甲子中國區域工業進程中共同的母題。 而對計劃

經濟的態度轉變,則攸關中國經濟體制變化與發展模式更迭。 “工業學大慶”是20世紀60年代的風潮。在時局推動下,以國防和國家安全為考量的區域工業化浪潮應時而興。中國的西南內陸腹地一大批工業城市如攀枝花、十堰等都借鑒學習大慶建設經驗。自上而下的國防工業化安排平衡了國土上的生產力的空間分佈,這是保衛獨立自主發展路線的產物,也是計劃經濟時代獨有的現象。 但隨著時間發展,計畫指令性經濟的弊端也愈加鮮明。到20世紀70年代末,僵化的體制和低下的效率讓國民經濟逐漸走向崩潰的邊緣。對大慶模式所代表的計劃經濟的揚棄成了20世紀80年代以後中國經濟生活的重心。 在東南沿海,在長三角的溫州農村和珠三角寶安出海

口的灘塗上,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已萌生。溫州的崛起顯示了民營經濟的活力和效率,浙東的農民在國有經濟最薄弱的區域,充分發揮了家庭個體經濟的靈活性,成功實現了區域發展的逆襲。 而深圳特區則是漸進式改革的典範。隨著國際形勢緩和,中國面臨的國際環境變化,重新打開的國門和毗鄰香港各一區位因素,讓引進外部資源成為可能。落後的鄉村由此一躍成了經濟發展的重鎮,東南沿海重新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心。 也正是從這一時期開始,中國走上了“大進大出、兩頭在外”的外向型經濟發展路線。憑藉國內豐富的廉價勞動力資源,敢幹敢拼的創變精神和世界製造業從“東亞四小龍”向外轉移的歷史機遇,中國製造實現了狂飆猛進式躍升。到2009年,

中國成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 這是獨立自主發展路線和堅定而長期的工業化戰略共同達成的勝利。在此之前,中國發展秉承獨立自主路線,對外不乏借鑒學習,處於學習工業化階段;2010年之後,中國發展越來越倚重內生動能,在一些領域已開始輸出中國經驗。 本土創新浪潮以全世界都難以忽視的方式閃耀登場,突出的案例有互聯網平臺型經濟、依託龐大國內市場而誕生的新消費品牌和新商業模式。這些新生事物並非空中樓閣,它們的根系深紮在中國經濟數十年積累的成果裡,基於特定環境快速成長,也各自面臨挑戰。 2020年,又到庚子,中國又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此次庚子,變在國際力量對比格局,中國發展動力轉軌。 新冠疫情和幾年前

開啟的中美貿易摩擦,讓國際局勢中的不確定性大增。中美國力差距縮小,守成大國對體系中的潛在挑戰者敵意加劇,中美雙方在貿易和外交領域的頻繁摩擦使得中國發展的國際環境與此前40年有極大差異。中國深度參與的全球產業分工鏈條因此面臨斷裂風險,高出口和外向型經濟拉動的增長也可能難以為繼。 正是在外部環境風雲變幻之際,中國提出了要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意味著產業分佈、城市格局洗牌在即,從出口、內需和基礎設施投資層面的生產力分佈將開啟新一輪板塊運動。 創變者們並未止步,他們的視線與佈局早已超出了狹隘的行政區域範疇。 以更積極地姿態參與國際合作,新的洲際

聯通基礎設施如中歐班列有望從陸地上實現與歐洲的高效貫通,中歐投資協定簽署,這都是新格局下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的表現。中歐班列這一新興洲際通道,還肩負著更多的使命——基礎設施出海,用中國龐大的製造業供應鏈來連結海洋貿易難以企及的世界心臟,從而輸出工業發展和文明,重塑地理。 大內需時代開啟。由於具備龐大的中等收入人群,中國此前在工業發展比較優勢上的豐富的廉價勞動力資源優勢漸消,但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凸顯,基於內需形成具備全球影響力的樞紐級製造品牌具備了可能性。從內需中挖掘經濟的發展空間和動能,產城競合模式也超越了原有的地理區位競爭範疇,誰有能力更好地構建與國內消費人群和產業鏈條之間的聯繫,誰就站在了城

市競合更有利的位置上。 對國內大循環的強調,也在呼喚對內開放和統一的國內市場。從區域均衡發展層面看,內陸腹地的廣袤空間迎來了發展契機。產業園區這一為中國工業化的方案發揮著重要作用的經濟組織形式,既呼喚更為專業的運營者,也日益成為城市產業競爭的重要基礎設施。 回顧180年的現代化演變歷程,可以發現中國從沉淪到復興之路,其中隱藏著不可忽視的三重因數——獨立自主之路,區域經濟模式多樣性,不甘沉淪之心。 ——獨立自主之路,確保了中國作為工業化後發國家,在國家工業政策和產業發展層面,擁有長期的、科學合理的產業政策引導。 ——區域經濟模式的多樣性,使得中國的崛起是多地驅動式的崛起,此起彼伏,如同滿

天星斗。中國經濟的活力並不由單一地域、單一要素左右。它意味著自下而上的能動性得以發揮,不同區域的發展模式之間形成良性競爭,中國因而成為新經濟絕佳的試煉場。在充分的試錯空間裡,工業化進程、現代化發展和改革能以漸進的方式進行,由此,中國經濟得以實現接力式的長期穩定增長。 ——而這種區域經濟滿天星斗、百花齊放的格局之所以得以形成,離不開人的主觀能動性。正是有從張謇開始的不同時期的創變者們對國家命運的強烈使命感,在一腔熱血和一顆不甘沉淪之心的驅動下,才有眾多的生產力邊緣地帶擺脫區位發展劣勢,讓區域崛起從可能性、偶然性,成為現實必然性的可歌可泣故事。 時間維度的工業化推進,空間層面的區域發展創新和個

體創變者不甘沉淪、永不屈服的靈魂,這就是中國崛起和中國模式的秘訣,也是中國發展的基本盤。正是有了這一中國基本盤,區域創新風起雲湧,各領當時風騷,中國實現了強勁而穩定的長期增長,擺脫了落後與貧窮,一步步走向復興。 本書的主題就圍繞中國基本盤的三重因數展開,按照時間和空間維度相疊加的區域工業化模式創變演進謀篇。主體分為五大章節,分別論述了近代民族資本在夾縫裡的艱難騰挪,計劃經濟時期創造的工業奇跡,改革開放帶來的生機和活力,以互聯網平臺經濟、新國貨浪潮等新商業現象為代表的中國創新力,新發展格局下超越地理的新變數等主題。 全書共收錄了11種地理或超越地理層面的區域生產力演進模式,包括:張謇在南通的

工業化實踐,計劃經濟時期大慶模式的輝煌與局限,三線建設樣本攀枝花鋼鐵與從計畫往市場轉軌的上海寶鋼在建設模式上的異同,溫州民營經濟的崛起與後來的困境,中國最偉大的城市深圳和最強的代工巨頭富士康如何實現共同升級互相成就,過去10年間中國互聯網平臺經濟的崛起與反思,互聯網資本貪婪短視特質對製造業小鎮王慶坨的衝擊,新國貨浪潮崛起背後的中國製造升級之路,迴圈格局變更背景下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代表洲際聯通設施中歐班列所承載的雄心和它面臨的考驗,中國製造業大升級之際產城競合模式的變革,被視作改革開放試驗田的園區經濟在新發展格局下的機遇與挑戰,等等。 這11個案例雖發生在不同歷史時期,但始終離不開對5種關係

的思考——中國與世界,政府與市場,中央與地方,邊緣與中心,獨立與依附.這也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避無可避的主題,案例的價值和典型意義也正是在不同的參考座標裡反復被審視而得以確認。 通過分析和總結經濟空間演變軌跡裡的典型模式,探尋工業化進程裡的歷史現場,我們期望逼近那些在歷史大模型中將某種模式由可能性變為必然性的驚險瞬間。人是歷史的創造者,中國的現代化進程除了是工業化城市化在不同地理空間演進的歷史,更是中國人應對內外挑戰的主動奮鬥史。它並非被動承受的產物,而是中國精英分子主動求索的成果。 因而,本書中所有的模式的本質都是以腳下的土地為試驗場的中國創新創變者的故事。 謹以此書,致敬中國的創新創變

者和守護中國創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