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國語老歌歌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50年代國語老歌歌單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小樹寫的 關電台司令什麼事啊?樂評人小樹的音樂創意美學300擊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中国歌典50年代- 唱片 - 音乐- 豆瓣也說明:中国歌典50年代的曲目列表 · 01. 我的祖国- 郭兰英(电影"上甘岭"插曲) 歌词试听下载铃声收藏 · 02. 英雄赞歌- 郑莉(电影"英雄儿女"插曲) 歌词试听下载铃声收藏 · 03. 九九艳阳 ...

國立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郭良文、、吳泰毅所指導 羅文宜的 社群媒體時代的「厭世」情感: 以「草東沒有派對」之樂迷為例 (2020),提出50年代國語老歌歌單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迷、獨立音樂、厭世、草東沒有派對、搖滾樂、次文化。

而第二篇論文南華大學 文學系 張錫輝所指導 薛師婷的 樂迷對蘇打綠樂團的認同現象 (2012),提出因為有 愉悅、大眾文化、抵抗、迷、闡連的重點而找出了 50年代國語老歌歌單的解答。

最後網站50年代老歌– 經典老歌500首 - Betteeam則補充:Listen to 龍腔經典老歌50年代名曲[修復版] on Spotify, 龍飄飄, Album, 2015, ... 经典老歌500首汇聚年代经典好歌,精选50年代老歌曲目,组成了50年代老歌歌单列表,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50年代國語老歌歌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關電台司令什麼事啊?樂評人小樹的音樂創意美學300擊

為了解決50年代國語老歌歌單的問題,作者小樹 這樣論述:

第一本結合 音樂 + 創意 的樂評書300個超有FEEL的創意美學聯想力 如何在音樂中聽見創意?約翰.藍濃關【20世紀少年】這本漫畫什麼事?主角賢知自創的名曲,因為自嘲抄襲了Bob Dylan跟John Lennon,所以就叫〈鮑布.藍儂〉… 為什麼電影【JUNO】可以扯到Jarvis Cocker?電影(及電視)原聲帶,近年來成為行銷所謂非主流音樂的最佳工具… 蘇打綠如何與古典樂音畫上等號?平行的世界可以跨界,趣味與好作品顯然才是關鍵… 話題又是怎麼從Cat Power講到Brett Anderson去的?電台司令樂團為什麼需要彩虹?在這個創意奔騰的年代,有太多的人滿口創意,但真正掌握創

意精髓的人卻沒有幾個 – 遊走在獨立和主流邊緣,樂評人小樹就是少數能在音樂中聽見創意、發現創意、更能旁徵博引、抽絲剝繭談論音樂的樂評高手。 從音樂→電影→文學→流行文化→意識形態 = 跨越多重領域的音樂思考力音樂的世界裡沒有所謂的線性思考,在這裡邏輯失去價值、理性沒有道理,想要按照常理判斷前因後果,簡直是自討苦吃。小樹的跳躍思考,看事情的脈絡經常讓人摸不著頭緒,就好像是一張綿延不絕的放射狀網絡,在這個點跟那個點的中間,必須要曲折迂迴跳過好幾條線,才能構成一幅完整的面。 樂評人小樹的創意關鍵300擊這不只是一本音樂論述,更是(深+廣)度兼具的當代普普文化研究,在小樹的音樂創意關鍵300擊中,我們

發現有一種症狀叫做「概念併發症」,而所有偉大的「創意」都是源自於此。 作者簡介小樹曾任衛視音樂台音樂編排主任、Hit FM Chill-Out Zone DJ、台北之音內容中心副理,學學文創植樂空間總監、捷運盃熱門音樂大賽評審、第十六屆與第十七屆金曲獎評審。音樂文字作品散見各大報刊。首部搖滾樂小說作品【1982】(大塊出版)。現為北京酷樂時代科技有限公司內容總監、La Vie專欄作家。個人blog你把我的搖滾樂怎麼了台北總部 – blog.roodo.com/chillouttree北京分部 – chillouttree.blogbus.com/

社群媒體時代的「厭世」情感: 以「草東沒有派對」之樂迷為例

為了解決50年代國語老歌歌單的問題,作者羅文宜 這樣論述:

搖滾樂與當代的社會脈絡息息相關,構築當代次文化的形貌。近年,有鑑於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厭世」成為不同於主流價值的生活哲學,描繪年輕世代面對窮忙困境的無力姿態,以及其呈現焦慮、疲倦、失望卻無可奈何的情感。本研究從現象學取徑出發,在方法上,採取參與觀察與深度訪談,主要探討在社群媒體時代,當前台灣社會的獨立搖滾音樂迷如何展現與認同「厭世」情感,了解他們如何詮釋日常生活的聆聽經驗,並從中探析「厭世」在當代社會脈絡的意義建構與展演。研究發現「厭世」作為年輕世代面對當前困境的情感,在社群媒體的中介下,造就「厭世」意義的模糊。在這個過程中,樂迷一方面透過日常生活的「厭世」情感展演與抒發,逃離現實社會的束

縛與苦悶;另一方面也在其聆聽經驗中,重新扣連個人生命敘事,進行「厭世」情感的個人反思,促此「厭世」意涵的改變。而「厭世」作為一種流動性的情感,則與個人所處的當下情境有關係。

樂迷對蘇打綠樂團的認同現象

為了解決50年代國語老歌歌單的問題,作者薛師婷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大眾文化為理論立基,從使用者的角度來觀察打粉對蘇打綠文本的使用、詮釋與認同意義。蘇打綠樂團,由獨立樂界躋身主流樂壇,成為第一組在小巨蛋開唱的獨立音樂藝人,樂迷為何如此喜愛他們並對其忠誠,必有其因。因此,本研究利用打粉的深度訪談和迷社群網站的參與觀察,以打粉的行為、詮釋為主要分析素材,先分類歸納打粉的消費行為,探析打粉使用、挪用(appropriation)蘇打綠文本的實際情形,和這些使用連結至打粉生活中後所發生的功能,發現蘇打綠顯著融入了打粉的日常生活。接著轉換切入角度,藉由探查打粉的迷行為於自我和外界分別呈現的狂熱情感和行為改變,以窺見這些行為所展演的迷的熱情,帶有迷的主動性(

activitiness)、過度性(excessive)之特質。進一步再深入探討打粉對蘇打綠文本的詮釋,不僅顯示文本之於打粉內在自我世界,具有闡連(articulation)關係和自我認同的意義,也為置身外在現實世界的打粉,建築一個可供逃避的時空,帶來愉悅(pleasure)和抵抗的力量。而打粉所有的使用行為和詮釋向度,最終都指向了打粉對蘇打綠的認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