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年代 校園民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60 年代 校園民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吳永吉寫的 最後一杯酒:董事長樂團的年少輕狂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靜宜大學 中國文學系 陳敬介所指導 陳怡津的 臺灣現代民歌(1970-2000)中現代詩入歌現象研究 (2021),提出60 年代 校園民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現代民歌、歌詞、現代詩、修辭。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行銷與流通管理碩士班 白凢芸所指導 林以哲的 以方法目的鏈探討台灣和韓國流行音樂價值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韓國流行音樂、台灣流行音樂、方法目的鏈、階梯法、價值階層圖的重點而找出了 60 年代 校園民歌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60 年代 校園民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最後一杯酒:董事長樂團的年少輕狂

為了解決60 年代 校園民歌的問題,作者吳永吉 這樣論述:

董事長樂團阿吉的青春事件簿 九○年代地下搖滾的集體記憶   這是搖滾阿吉抒情寫作的初體驗,從小時的蕃薯人生寫至董事長樂團發行首張專輯的宣傳初期。青春江湖的徬徨少年們,不打不相識地一起走上音樂這條路,歷經重金屬的歲月與LiveHouse的洗禮,穿越八○至九○年代吶喊的音符,刺客/直覺/骨肉皮/四分衛/閃靈/亂彈/脫拉庫/夾子/五月天……這些渾身樂魂的搖滾鐵金剛們,青澀的初登場,共同寫下地下搖滾的實驗、激盪,不斷奮起的集體記憶。 名人推薦   資深樂評人翁嘉銘 ──── 專文推薦      Freddy   ( 閃靈樂團主唱)/  怪獸  (五月天樂團吉他 手)/  李明道 

 ( 藝術大師)/ 馬世芳 (作家)/ 陳 文彬 (導演 )/張四十三   (角頭唱片負責人)/ 葉雲平 (資深樂評人)/蕭青陽(設計師)──── 跨界齊 聲吶喊   阿吉所描繪的故事,有荒唐的悲涼的機車的慘痛的義氣的豪爽的百般滋味,幾乎都是失敗的墮落的無奈的,沒有什麼是教科書會鼓勵的上進典型,卻是很多人的生命寫照,以僅剩的勇敢和夢想向殘酷的現實反撲,輸贏都沒關係,日子要繼續過下去。── 翁嘉銘   台灣真正的搖滾硬漢,勝利組的組長,我只能跟隨!─── Freddy   關於那些來不及參與的時代、一再錯過的酒攤聚會趣事、想知道又不好意思問的八掛、搖滾漢子的堅持與溫柔,我跟著吉董全部

補齊了,說的跟唱的,一樣好聽。──怪獸   吳永吉用文字帶我們回到他的過往,進入他的生活;原來這棵台灣音樂大樹的土壤是那麼豐富又營養。──李明道     交織的不只血淚,還有音符間各種才氣義氣酒氣鳥氣運氣,才得凝煉成阿吉與董事長們,如今這條沛然莫之能禦的命氣。很多事,不是唬弄「搖滾」、「漢子」或「堅持」,就能輕巧帶過;很多事,不是一聲「乎伊乾」就能輕易吞落腹內。很多很多事,都在裡頭了。──葉雲平

臺灣現代民歌(1970-2000)中現代詩入歌現象研究

為了解決60 年代 校園民歌的問題,作者陳怡津 這樣論述:

自古以來音樂與詩歌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歌詞就是音樂與文學激盪下的產物,本文將剖析臺灣現代民歌時期(1970-2000年)的時空背景下,現代詩入歌的特殊現象。臺灣從1970年代因政治環境陷入定位窘境,民族思潮湧起;以及社會情況,因外來文化衝擊,知識階層遂生發民族探尋的意識;繼而影響樂壇發展——流行歌曲退潮,民歌應運而生;至於詩壇情況,則因文學傳統失根,鄉土文學論戰發起,本文即從此四大面向講述臺灣現代民歌的脫胎與變種,進而暸解現代民歌由萌芽、醞釀至發展的概況。此外本文將以楊弦將余光中詩集譜曲入歌為開端,至李泰祥將鄭愁予、向陽、洛夫、羅青等眾多現代詩人作品譜曲入歌為巔峰;進而探究詩人們作品中譬

喻、映襯、誇飾、象徵、轉化等修辭在歌詞上的應用。同時釐清現代詩與歌詞間本質上的相同處,諸如兩者源頭相同、講求節奏、情志諧和、具有音樂性、繼承抒情傳統等特色。也分析現代詩與歌詞在語言、意象運用、服務受眾、視覺形式、題材、情感渲染性上的差異性。最後探究現代詩與歌詞間的交互作用、越界書寫及兩者應該如何相互借鑒並革新的意義。

以方法目的鏈探討台灣和韓國流行音樂價值之研究

為了解決60 年代 校園民歌的問題,作者林以哲 這樣論述:

隨著韓國流行音樂的刮起的大風,幾乎每個人都聽過至少一首韓國流行音樂。這現象猶如40-30年前的台灣流行音樂席捲亞洲華語圈的光景。台灣流行音樂也曾嘗試直接複製韓國流行音樂成功的元素,但並未受華語圈的消費者接受。透過文獻能發現,台灣流行音樂直接模仿韓國流行音樂之元素而忘了考慮自身原本的魅力。因此,有需要了解台灣和韓國流行音樂分別帶給消費者的價值,方能找出帶領台灣音樂前往更高一層樓之策略。本研究目的為了解聆聽台灣和韓國流行音樂時價值形成的歷程。首先本研究將透過方法目的鏈和階梯法找出消費者對重視之屬性 (如:新穎性、視覺性)、從中獲得的結果 (如:新鮮感、放鬆)和帶給消費者的價值 (如:好奇心、心靈

的愉悅)。不同屬性將造成不同之結果以及帶來不同之價值。本研究將依這些項目的鏈結關係次數製成蘊含矩陣,並按照鏈結關係強度繪出階層價值圖。最後,針對兩者之屬性、結果和價值進行比較,以找出台灣和韓國之間的表現差異性並給予建議。本研究共約訪了14位台灣流行音樂消費者和14位韓國流行音樂消費者兩個樣本群體,兩個樣本的屬性-結果-價值路徑並不一樣。台灣流行音樂消費者樣本分析結果顯示度最強之鏈結關係屬性-結果-價值路徑為歌詞→情感的共鳴→心靈的寄托;韓國流行音樂消費者樣本分析結果顯示強度最強之鏈結關係屬性-結果-價值路徑為視覺性→印象深刻→心靈的愉悅。最後本研究將依兩個樣本群體進行比較和提供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