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S 666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AES 666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朱文偉李建英寫的 Linux C與C++一線開發實踐 和鄭國經的 分析化學手冊(3A):原子光譜分析(第三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Public zoom codes reddit也說明:Nov 21, 2017 · Zoom IDs 619-666-1111 555-444-3322 374-511-4169 212-000-2017 ... Support UDP Connections with AES (using a Key negotiated over TLS) Apr 03,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清華大學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國立東華大學 物理學系 馬遠榮所指導 Vincent Masika Peheliwa的 Layer-Dependent Optical Properties of 2D SnS2 Layers (2021),提出AES 666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醫藥大學 公共衛生學系碩士班 許惠悰所指導 蔡誌宸的 重金屬、氧化壓力與肺功能的風險分析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阻塞性換氣障礙、限制性換氣障礙、重金屬、氧化壓力、發炎反應因子、肺功能指標的重點而找出了 AES 666的解答。

最後網站利用php的mcrypt模块加密解密(AES、DES等等) - CSDN博客則補充:利用php的mcrypt模块加密解密(AES、DES等等). 呦呦切克闹_666 2019-09-16 16:49:53 147 收藏. 分类专栏: 加密 PHP 文章标签: AES DES.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AES 666,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Linux C與C++一線開發實踐

為了解決AES 666的問題,作者朱文偉李建英 這樣論述:

LinuxC/C程式設計在Linux應用程式開發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掌握這項技能將在就業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本書是一本針對初、中級讀者的、貼近軟體公司一線開發實踐的書。   本書共分為19章,內容包括Linux概述、搭建開發環境、語言基礎、檔程式設計、多進程程式設計、進程間通信、Web程式設計、多執行緒程式設計、Linux下的庫、TCP/IP協定基礎、網路程式設計、網路性能測試工具iPerf簡析、版本控制和SVN工具、C跨平臺開發以及安全程式設計等。   本書適合想全面學習Linux環境下C/C語言程式設計的讀者,並可作為初中級開發人員的案頭查閱與參考手冊,也適合作為高等院校和培訓學校相關專業師

生的教學參考書。 朱文偉,電腦應用專業碩士,10多年CC 開發經驗。開發過晶片開發系統、網路單向傳輸系統、安全優盤應用系統、usbkey應用系統、密碼機評測系統等產品。精通Linux、Windows系統開發及資料庫開發技術。 第1章 Linux概述 1 1.1 什麼是Linux 1 1.2 Linux的簡史 2 1.3 Linux和Windows的比較 4 1.4 Linux主要應用領域 4 1.5 Linux的版本 5 1.6 使用哪個版本的Linux進行學習 5 1.7 Linux的特點 5 1.8 如何學習Linux 6 1.9 命令列還是圖形介面

6 1.10 電腦啟動的基本過程 6 1.10.1 按下電源 7 1.10.2 BIOS自檢 7 1.10.3 系統引導 8 1.10.4 真實模式和保護模式 10 1.11 啟動內核 11 1.12 認識Shell 11 1.13 常見的Shell 11 1.14 圖形介面和字元介面的切換 12 1.14.1 在不退出X-Window的情況下切換到字元介面 12 1.14.2 強行退出X-Window進入文字模式 12 1.14.3 設置每次開機進入字元介面 13 1.14.4 從字元介面進入圖形介面 14 1.15 Shell命令概述 14 1.16 環境變數 14 第2章 搭建Lin

ux C 開發環境 16 2.1 準備Linux虛擬機器 16 2.2 連接Linux虛擬機器 20 2.2.1 通過橋接模式連接虛擬機器 21 2.2.2 主機模式 24 2.2.3 通過NAT模式連接虛擬機器 25 2.3 通過終端工具連接Linux虛擬機器 27 2.4 搭建Linux下的C 開發環境 30 2.4.1 非集成開發方式 30 2.4.2 集成開發方式 31 2.5 搭建Windows下的Linux C 開發環境 37 2.5.1 搭建非集成式的Windows下的Linux C 開發環境 37 2.5.2 搭建集成式的Windows下的Linux C 開發環境 39 2.6

需要掌握的開發工具 49 2.7 vi編輯器的使用 50 2.7.1 vi編輯器概述 50 2.7.2 vi編輯器的工作模式 50 2.7.3 vi的基本操作 51 2.7.4 命令列模式下的基本操作 51 2.7.5 插入模式 55 2.7.6 末行模式操作 55 2.8 gcc編譯器的使用 57 2.8.1 gcc對C語言的編譯過程 57 2.8.2 gcc所支援的尾碼名檔 62 2.8.3 gcc的語法格式 62 2.8.4 gcc常見選項 64 2.9 g 的基本使用 75 2.10 gdb調試器的使用 77 2.10.1 為何要學習gdb調試器 77 2.10.2 gdb簡介 77

2.10.3 重要準備 77 2.10.4 啟動gdb 77 2.10.5 退出gdb 78 2.10.6 gdb的常用命令概述 79 2.10.7 file命令載入程式 80 2.10.8 list命令顯示原始程式碼 80 2.10.9 run命令運行程式 83 2.10.10 break命令設置中斷點 85 第3章 C 語言基礎 89 3.1 C 基礎知識 89 3.1.1 C 程式結構 89 3.1.2 注釋 91 3.1.3 變數和資料類型 92 3.1.4 標識 92 3.1.5 基底資料型別 93 3.1.6 變數的定義和C 11中的auto 94 3.1.7 變數的範圍 98

3.1.8 變數初始化 98 3.1.9 常量 99 3.1.10 操作符/運算子 103 3.1.11 控制台交互 110 3.2 控制結構 115 3.2.1 條件結構 115 3.2.2 迴圈結構 116 3.2.3 分支控制和跳轉 120 3.2.4 選擇結構語句switch 122 3.3 函數 123 3.4 函數高級話題 127 3.4.1 參數按數值傳遞和按地址傳遞 127 3.4.2 函數重載 130 3.4.3 內聯函數 131 3.4.4 遞迴 132 3.4.5 函數的聲明 133 3.5 高級資料類型 134 3.5.1 陣列 134 3.5.2 指針 145 3.

5.3 動態分配記憶體 155 3.5.4 結構體 159 3.5.5 自訂資料類型 165 3.6 物件導向程式設計 168 3.6.1 類 168 3.6.2 構造函數和析構函數 171 3.6.3 構造函數重載 173 3.6.4 類的指針 175 3.6.5 由關鍵字struct和union定義的類 176 3.6.6 操作符重載 176 3.6.7 關鍵字 this 179 3.6.8 靜態成員 180 3.6.9 類之間的關係 182 3.6.10 多態 189 3.7 C 物件導向小結 195 3.8 C 高級知識 199 3.8.1 範本 199 3.8.2 命名空間 205

3.8.3 異常處理 209 3.8.4 預處理指令 213 3.8.5 預定義宏 215 3.8.6 C 11中的預定義宏 216 3.9 字串 218 3.9.1 字串基礎 218 3.9.2 搜索與查找 227 3.10 再論異常處理 233 3.10.1 基本概念 233 3.10.2 拋出異常 234 3.10.3 捕獲異常 234 3.10.4 C 標準異常 235 3.10.5 定義新的異常 236 3.11 再論函數範本 237 3.12 字元集 239 3.12.1 電腦上的3種字元集 239 3.12.2 查看Linux系統的字元集 241 3.12.3 修改Linux系統

的字元集 242 3.12.4 Unicode編碼的實現 242 3.12.5 C運行時庫對Unicode的支援 246 3.12.6 C 標準庫對Unicode的支援 247 3.12.7 字元集相關實例 248 第4章 Linux檔程式設計 249 4.1 檔案系統 249 4.1.1 基本概念 249 4.1.2 檔案系統層次結構標準 249 4.2 檔的屬性資訊 250 4.3 i節點 251 4.3.1 基本概念 251 4.3.2 i節點的內容 251 4.3.3 i節點的使用狀況 253 4.4 檔案類型 254 4.4.1 普通檔 255 4.4.2 目錄 255 4.4.3

塊設備檔 256 4.4.4 字元設備檔 257 4.4.5 連結檔 257 4.5 文件許可權 259 4.6 Linux檔I/O程式設計的基本方式 260 4.7 什麼是I/O 260 4.8 Linux系統調用下的檔I/O程式設計 261 4.8.1 檔描述符 261 4.8.2 打開或創建文件 262 4.8.3 創建文件 263 4.8.4 關閉文件 264 4.8.5 讀取檔中的資料 266 4.8.6 向檔寫入資料 268 4.8.7 設定文件偏移量 269 4.8.8 獲取檔狀態 271 4.8.9 文件鎖定 272 4.8.10 建立檔和記憶體映射 276 4.8.11 m

map和共用記憶體對比 279 4.9 C 方式下的檔I/O程式設計 280 4.9.1 流的概念 280 4.9.2 流的類庫 280 4.9.3 打開文件 281 4.9.4 關閉文件 283 4.9.5 寫入文件 283 4.9.6 讀取文件 283 4.9.7 檔位置指針 285 4.9.8 狀態標誌符的驗證 287 4.9.9 讀寫文件資料塊 288 4.10 檔程式設計中的其他操作 290 4.10.1 獲取檔有關資訊 290 4.10.2 創建和刪除檔目錄項 293 第5章 多進程程式設計 296 5.1 進程的基本概念 296 5.2 進程的描述 296 5.2.1 進程的識

別字 299 5.2.2 PID文件 301 5.3 進程的創建 303 5.3.1 使用fork創建進程 303 5.3.2 使用exec創建進程 305 5.3.3 使用system創建進程 311 5.4 進程調度 312 5.5 進程的分類 315 5.5.1 前臺進程 315 5.5.2 後臺進程 315 5.6 守護進程 316 5.6.1 守護進程的概念 316 5.6.2 守護進程的特點 317 5.6.3 查看守護進程 317 5.6.4 守護進程的分類 318 5.6.5 守護進程的啟動方式 319 5.6.6 編寫守護進程的步驟 319 第6章 Linux進程間的通信

323 6.1 信號 323 6.1.1 信號的基本概念 323 6.1.2 與信號相關的系統調用 328 6.2 管道 336 6.2.1 管道的基本概念 336 6.2.2 管道讀寫的特點 337 6.2.3 管道的局限性 337 6.2.4 創建管道函數pipe 338 6.2.5 讀寫管道函數read/write 338 6.2.6 等待子進程中斷或結束的函數wait 338 6.2.7 使用管道的特殊情況 342 6.3 訊息佇列 342 6.3.1 創建和打開訊息佇列函數msgget 343 6.3.2 獲取和設置訊息佇列的屬性函數msgctl 343 6.3.3 將消息送入訊息佇

列的函數msgsnd 344 6.3.4 從訊息佇列中讀取一條新消息的函數msgrcv 345 6.3.5 生成鍵值函數ftok 346 第7章 C Web程式設計 354 7.1 CGI程式的工作方式 354 7.2 架設Web伺服器Apache 354 第8章 多執行緒基本程式設計 358 8.1 使用多執行緒的好處 358 8.2 多執行緒程式設計的基本概念 359 8.2.1 作業系統和多執行緒 359 8.2.2 執行緒的基本概念 359 8.2.3 執行緒的狀態 360 8.2.4 執行緒函數 361 8.2.5 執行緒標識 361 8.2.6 C 多執行緒開發的兩種方式 36

1 8.3 利用POSIX多執行緒API函數進行多執行緒開發 362 8.3.1 執行緒的創建 362 8.3.2 執行緒的屬性 367 8.3.3 執行緒的結束 379 8.3.4 執行緒退出時的清理機會 387 8.4 C 11中的執行緒類 392 8.4.1 執行緒的創建 393 8.4.2 執行緒的識別字 401 8.4.3 當前執行緒this_thread 402 第9章 多執行緒高級程式設計 406 9.1 多執行緒的同步和非同步 406 9.2 執行緒同步 406 9.3 利用POSIX多執行緒API函數進行執行緒同步 411 9.3.1 互斥鎖 411 9.3.2 讀寫鎖 4

17 9.3.3 條件變數 424 9.4 C 11/14中的執行緒同步 431 9.5 執行緒池 434 9.5.1 執行緒池的定義 434 9.5.2 使用執行緒池的原因 435 9.5.3 用C 實現一個簡單的執行緒池 435 第10章 Linux下的庫 441 10.1 庫的基本概念 441 10.2 庫的分類 441 10.3 靜態程式庫 442 10.3.1 靜態程式庫的基本概念 442 10.3.2 靜態程式庫的創建和使用 442 10.4 動態庫 445 10.4.1 動態庫的基本概念 445 10.4.2 動態庫的創建和使用 445 第11章 TCP/IP協議基礎 450

11.1 什麼是TCP/IP 450 11.2 TCP/IP協定的分層結構 450 11.3 應用層 453 11.3.1 DNS 454 11.3.2 埠的概念 454 11.4 傳輸層 455 11.4.1 TCP協議 455 11.4.2 UDP協議 456 11.5 網路層 456 11.5.1 IP協議 456 11.5.2 ARP協議 462 11.5.3 RARP協議 464 11.5.4 ICMP協議 465 11.6 資料連結層 474 11.6.1 資料連結層的基本概念 474 11.6.2 資料連結層的主要功能 474 第12章 通訊端基礎 476 12.1 網路程式

的架構 477 12.2 通訊端的類型 478 12.3 通訊端的位址結構 478 12.4 主機位元組序和網路位元組序 479 12.5 出錯資訊的獲取 481 第13章 TCP通訊端程式設計 483 13.1 TCP通訊端程式設計的基本步驟 483 13.2 協議簇和位址簇 484 13.3 socket地址 487 13.3.1 通用socket地址 487 13.3.2 專用socket位址 488 13.3.3 IP位址的轉換 489 13.4 TCP通訊端程式設計的相關函數 491 13.4.1 socket函數 491 13.4.2 bind函數 492 13.4.3 list

en函數 494 13.4.4 accept函數 494 13.4.5 connect函數 495 13.4.6 write函數 497 13.4.7 read函數 498 13.4.8 send函數 498 13.4.9 recv函數 499 13.4.10 close函數 499 13.4.11 獲得通訊端地址 499 13.4.12 阻塞通訊端的使用 504 13.4.13 非阻塞通訊端的使用 511 第14章 UDP通訊端程式設計 525 14.1 UDP通訊端程式設計的基本步驟 525 14.2 TCP通訊端程式設計的相關函數 526 14.2.1 消息發送函數sendto和sen

dmsg 526 14.2.2 消息接收函數recvfrom和recvmsg 527 14.3 實戰UDP通訊端 529 14.4 UDP丟包及無序問題 538 第15章 原始通訊端程式設計 539 15.1 原始通訊端概述 539 15.2 與標準通訊端的區別 539 15.3 原始通訊端的程式設計方法 540 15.4 面向鏈路層的原始通訊端程式設計函數 540 15.4.1 創建原始通訊端函數 540 15.4.2 接收函數recvfrom 541 15.4.3 發送函數sendto 542 15.5 乙太網框架格式 545 15.6 獲取網路介面的資訊 547 15.7 實戰鏈路層的

原始通訊端 550 15.7.1 常見的應用場景 550 15.7.2 混雜模式 577 15.7.3 鏈路層原始通訊端開發注意事項 596 15.8 面向IP層的原始通訊端程式設計 597 第16章 C 網路性能測試工具iPerf的簡析 605 16.1 iPerf概述 605 16.2 iPerf的特點 605 16.3 iPerf的工作原理 605 16.4 iPerf的主要功能 606 16.5 在Linux下安裝iPerf 607 16.6 iPerf的簡單使用 608 16.7 iPerf原始程式碼概述 609 16.8 Thread類 610 16.8.1 資料成員說明 611

16.8.2 主要函數成員 611 16.9 SocketAddr類 615 16.10 Socket 類 617 16.10.1 Listen 函數 618 16.10.2 Accept函數 620 16.10.3 Connect函數 620 第17章 版本控制和SVN工具 623 17.1 SVN簡介 623 17.1.1 什麼是SVN 623 17.1.2 使用SVN的好處 624 17.1.3 使用SVN的基本流程 624 17.2 SVN伺服器的安裝和配置 624 17.2.1 VisualSVN 伺服器的安裝和配置 624 17.2.2 SVN用戶端在Windows上的使用 6

29 第18章 C 跨平臺開發 634 18.1 什麼是跨平臺 634 18.2 C 的可攜性 634 18.2.1 可攜性的概念 634 18.2.2 影響C 語言可攜性的因素 635 18.3 設計跨平臺軟體的原則 638 18.3.1 避免語言的擴展特性 638 18.3.2 實現動態的處理 638 18.3.3 使用指令檔進行管理 639 18.3.4 使用安全的資料序列化 640 18.3.5 跨平臺開發中的編譯及測試 641 18.3.6 實現抽象 641 18.4 建立跨平臺的開發環境 642 18.4.1 跨平臺開發編譯器的選擇 642 18.4.2 建立跨平臺的Make系統

643 18.5 C 語言跨平臺軟體發展的實現 648 18.6 C 語言跨平臺的開發策略 649 18.7 建立統一的工程包 650 18.8 建立跨平臺的代碼庫 650 18.9 工廠模式與單例模式的實現 651 18.10 利用平臺依賴庫封裝平臺相關代碼 651 18.11 處理器的差異控制 652 18.11.1 記憶體對齊 652 18.11.2 位元組順序 653 18.11.3 類型的大小 654 18.11.4 使用預編譯處理類型差異 654 18.12 編譯器的差異控制 655 18.12.1 實現平臺無關的代碼 655 18.12.2 記憶體管理 657 18.12.3

容錯性的影響 657 18.12.4 利用日誌管理異常 657 18.13 作業系統和介面庫 658 18.13.1 檔描述符的限制 659 18.13.2 進程和執行緒的限制 659 18.13.3 作業系統抽象層 659 18.14 使用者介面 660 18.14.1 跨平臺軟體圖形介面的設計 660 18.14.2 wxWidgets 簡介 661 18.14.3 使用wxWidgets開發跨平臺軟體的介面 661 第19章 Linux下的安全程式設計 663 19.1 本章概述 663 19.2 密碼學基礎知識 665 19.2.1 密碼學概述 665 19.2.2 對稱式金鑰密碼編

譯技術 665 19.2.3 公開金鑰加密技術 666 19.2.4 單向散列函數演算法 667 19.2.5 數位簽章基礎知識 667 19.3 身份認證基礎知識 668 19.3.1 身份認證概述 668 19.3.2 身份認證的方式 669 19.4 密碼程式設計的兩個重要庫 670 19.5 OpenSSL的簡介 671 19.6 OpenSSL模組分析 671 19.6.1 OpenSSL原始程式碼模組結構 671 19.6.2 OpenSSL加密庫調用方式 672 19.6.3 OpenSSL支援的對稱加密演算法 673 19.6.4 OpenSSL支援的非對稱加密演算法 673

19.6.5 OpenSSL支援的資訊摘要演算法 673 19.6.6 OpenSSL金鑰和證書管理 673 19.7 物件導向與OpenSSL 674 19.7.1 BIO介面 675 19.7.2 EVP介面 676 19.8 OpenSSL的下載、編譯和升級安裝 677 19.9 對稱加解密演算法的分類 680 19.9.1 流對稱演算法 680 19.9.2 分組對稱演算法 680 19.9.3 瞭解庫和標頭檔 684 19.10 利用OpenSSL進行對稱加解密 686 19.10.1 一些基本概念 686 19.10.2 對稱加解密相關函數 687 19.11 Crypto 的簡介

695 19.12 Crypto 的編譯 696 19.13 Crypto 進行AES加解密 696

Layer-Dependent Optical Properties of 2D SnS2 Layers

為了解決AES 666的問題,作者Vincent Masika Peheliwa 這樣論述:

Tin disulphide (SnS2) is a two dimensional semiconductor which has applications in electronics, optoelectonics and photonics. SnS2 single crystals were synthesized using chemical vapour transport (CVT) method with pure Sn and S powder as precursors and Iodine as the transport agent. The precursors

with the transport agent were sealed in a quarts tube and annealed for seven days in a tube furnace. The morphological studies were done by Optical Microscopy (OM) and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ESEM).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stoichiometry of SnS2 flakes were confirmed qualitativ

ely and quantitatively by Energy Dispersed Spectrometry (EDS)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Crystallographic studies of 2D SnS2 flakes were done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Raman Spectroscopy. The SnS2 flakes were exfoliated to find few layers which were studied by UV-Vis-NIR spectr

oscopy and 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 (SHG). It is observed that SnS2 has an indirect bandgap which is maintained from bilayers until bulk. The bilayer and trilayer SnS2 flakes show an increase in bandgap compared to the thicker SnS2 flakes due to the increase in the exciton binding energy in the bi

layers and trilayers. Layer dependent 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 (SHG)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nonlinear optical effects in 2D SnS2 layers. SHG signal is not observed in bulk SnS2 due to broken inversion symmetry. In ultrathin SnS2 layers the SHG is observed due to the presence of nonzero surface su

sceptibility tensor which breaks the inversion symmetry in all the layers. The polarization dependent SHG shows a characteristic six-fold dependence for the SHG intensity from bilayer until eighty four layers. Furthermore, SnS2 flakes were artificially twisted and polarized SHG for the twisted flake

s was performed. From the polarization pattern, we observe a transition from six-fold to three-fold pattern from the thicker flake due to increase in layer number that leads to a phase transition at a critical thickness. The overlapping region has a threefold pattern with a degree of polarization sh

ift of 300 angle compared to the thicker flake. This polarization dependence pattern differs from those of either of the individual flakes due to different stacking orders of the flakes.

分析化學手冊(3A):原子光譜分析(第三版)

為了解決AES 666的問題,作者鄭國經 這樣論述:

本書是《分析化學手冊》(第三版)的3A分冊,按原子光譜分析技術及儀器類型編排,全書共分五篇,第一篇為光譜分析概論;第二篇為原子發射光譜分析,包括火花放電原子發射光譜分析、電弧原子發射光譜分析、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分析、微波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分析、輝光放電原子發射光譜分析、激光誘導擊穿光譜分析以及火焰原子發射光譜分析;第三篇為原子吸收光譜分析,包括火焰原子吸收光譜分析及無火焰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技術;第四篇為原子熒光光譜分析,包括蒸氣發生無色散原子熒光分析技術;第五篇為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包括波長色散X 射線熒光光譜、能量色散X射線熒光光譜及微區X 射線熒光光譜分析技術。 全書每門分析技

術均按分析特性、基本原理、儀器結構、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應用實例及參考文獻編撰,便於查閱。 本書給出了準確的概念和定義、翔實的分析方法、海量的數據和豐富的應用實例,在兼顧基礎的同時更加註重現代技術與儀器的應用,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本書為分析化學工作者的工具書,可供化學、化工、材料、冶金、地質、礦產、環境、生物等領域從事光譜分析的技術人員和科研人員閱讀參考,也可作為高等院校分析化學及相關專業師生的教學參考書。 鄭國經,原北京首鋼冶金研究院教授級高工,北京理化分析測試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光譜學會理事長,長期從事特種金屬材料化學檢測和分析方法研究及技術開發工作,承擔與新材料研發相關的化學方

面的研究任務和技術管理工作。在成分化學分析、痕量元素化學分析及原子吸收光譜、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器分析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研究經驗。著有《原子發射光譜分析技術及應用》。 第一篇 光譜分析概論 第一章光譜分析導論2 第一節有關物質的輻射和光學性能2 一、電磁輻射的基本性質2 二、電磁輻射與物質的作用4 三、電磁波譜6 四、光學性能的相關術語6 第二節光譜的分類及有關定律、定義9 一、光譜的形狀9 二、光譜類型10 三、光譜分析法10 四、光譜分析法的定律和定義11 第三節光譜分析法儀器概述及術語13 一、光譜分析法儀器概述13 二、特徵及一般性能14 三、光譜儀器組分部件的特徵及性能

14 第四節有關光譜分析的國內外期刊文獻介紹16 一、文獻檢索工具16 二、光譜分析的主要期刊18 三、光譜分析相關的工具書22 參考文獻24 第二章原子光譜分析基礎25 第一節原子光譜分析技術的分類與發展25 一、原子光譜分析技術的分類25 二、原子光譜分析技術的發展26 第二節原子光譜分析的基礎知識32 一、原子能級與原子光譜項32 二、原子光譜的規律性35 三、輻射躍遷51 四、譜線特性59 第三節原子光譜的定性及定量分析140 一、光譜定性分析140 二、光譜半定量分析141 三、光譜定量分析141 參考文獻142 第二篇 原子發射光譜分析 第三章原子發射光譜分析概述144 第一節原

子發射光譜分析方法的分類144 第二節原子發射光譜分析過程及儀器組成145 第三節原子發射光譜的分析方法146 一、定性分析146 二、光譜半定量分析181 三、定量分析方式182 參考文獻274 第四章火花放電原子發射光譜分析275 第一節火花放電原子發射光譜的分析特點275 一、火花放電原子發射光譜的激發光源275 二、火花放電原子發射光譜儀的結構275 三、火花放電原子發射光譜的使用方式276 第二節基本理論276 一、火花激發光源的特點276 二、火花放電的激發機理277 三、火花光源的激發能量與電路參數的關係278 第三節火花放電原子發射光譜儀器280 一、火花放電光源280 二、分

光系統285 三、測量系統287 四、儀器的使用與維護301 第四節定性及定量分析304 一、火花源原子發射光譜分析的操作與分析方法304 二、火花放電原子發射光譜分析樣品的要求306 三、標準化及標準樣品307 四、定量分析方法308 五、分析質量及其監控309 六、火花源原子發射光譜分析的誤差來源及乾擾校正310 七、常用發射光譜分析線311 八、常用火花放電光譜儀313 第五節火花放電光譜分析的應用315 一、金屬及合金的化學成分分析315 二、火花放電光譜分析技術的應用前景326 參考文獻329 第五章電弧原子發射光譜分析330 第一節電弧發射光譜分析的特點330 一、電弧原子發射光譜

分析法概況330 二、電弧光源的光譜分析特點330 三、電弧光譜分析的定量方式330 第二節電弧光源的基本理論331 一、直流電弧光源331 二、交流電弧光源333 三、交直流電弧光源335 四、電弧光源的分析特性336 第三節儀器裝置及測定方式338 一、電弧發射光譜分析裝置338 二、電弧光譜分析方法340 三、攝譜技術348 第四節分析方法及定量方式406 一、電弧發射光譜分析操作406 二、標準化及標準樣品411 三、電弧直讀法分析的誤差來源及注意事項412 第五節電弧發射光譜法的應用412 一、應用實例413 二、分析標準應用415 參考文獻415 第六章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

分析416 第一節概述416 一、等離子體的概念416 二、光譜分析中的等離子體概念417 三、等離子體光譜分析的類型及其特性417 第二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光源419 一、ICP—AES分析技術的發展與特點419 二、ICP—AES光源的獲得及其特點420 三、ICP光源的物理特性422 四、ICP光源的光譜特性425 第三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儀器的構成431 一、高頻發生器431 二、ICP炬管434 三、進樣系統436 四、分光系統448 五、光電轉換及測量系統456 六、幾種常見的ICP發射光譜儀結構464 七、商品儀器舉例471 第四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儀器使用與分

析操作473 一、ICP儀器工作參數的設定473 二、ICP—AES光譜儀的使用477 第五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分析的應用491 一、在黑色冶金分析中的應用491 二、在有色金屬材料分析上的應用496 三、在地質、礦產資源領域上的應用502 四、在石油化工及能源領域中的應用506 五、在水質、環境分析領域中的應用511 六、在食品分析上的應用514 七、在生物與植物樣品(包括中草藥)分析中的應用517 八、在電子電器、輕工產品分析中的應用519 九、在其他領域的標準分析方法520 十、在元素形態分析中的應用521 十一、ICP—AES分析常用譜線522 參考資料529 參考文獻529

第七章微波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分析530 第一節微波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分析法概述530 一、名詞術語530 二、發展概要530 三、應用範圍和發展532 第二節微波等離子體光源533 一、微波等離子體(MWP)的獲得及其類型533 二、MWP光源的物理化學特性535 三、MWP光源的光譜特性537 第三節微波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儀器構成539 一、微波等離子體發生系統540 二、進樣系統540 三、分光檢測系統541 四、商品儀器舉例541 第四節微波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分析技術的特點542 一、可獲得多種常壓等離子體激發光源542 二、MWP中主要組分的數目密度和能量542 三、MWP—

AES常用的元素發射光譜譜線543 第五節微波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的分析應用554 一、MWP—AES分析的應用領域554 二、HeMIP—AES用於色譜檢測556 三、HeMPT—AES用於大氣污染物連續實時監測558 四、MPT—AES用於合金材料分析559 五、MWP—AES用於臨床診斷559 六、常壓N2MP—AES的分析應用562 第六節技術展望565 參考文獻567 第八章輝光放電原子發射光譜分析567 第一節輝光放電原子發射光譜原理567 一、輝光放電的產生及過程567 二、輝光放電形成的發射光譜580 三、輝光放電的供能方式581 四、輝光放電發射光譜的成分和深度分析585

第二節輝光放電原子發射光譜的主要儀器設備589 一、輝光放電光譜儀的基本組成589 二、輝光放電光譜儀器的基本控制參數595 三、常用輝光放電發射光譜儀596 第三節輝光放電原子發射光譜的分析技術與方法598 一、樣品的選擇與準備598 二、輝光放電發射光譜分析參數的優化601 三、輝光放電發射光譜法的校準607 四、輝光放電發射光譜的分析應用614 五、輝光放電發射光譜分析線選擇625 六、輝光放電發射光譜分析國內外相關標準及參考資料640 第四節輝光放電原子發射光譜的應用641 一、在冶金行業中的應用641 二、在環境、有機物領域中的應用642 三、在其他成分分析領域中的應用643 四、在

材料表面分析中的應用643 參考文獻647 第九章激光誘導擊穿光譜分析652 第一節激光誘導擊穿光譜分析發展歷程與現狀652 第二節激光誘導擊穿光譜分析原理654 一、激光與物質相互作用機理654 二、LIBS等離子體光源參數診斷655 三、LIBS定性分析657 四、LIBS定量分析659 第三節激光誘導擊穿光譜儀器裝置659 一、LIBS儀器結構659 二、雙脈衝LIBS系統663 三、超短脈衝LIBS系統665 四、便攜式LIBS系統666 五、遠距離遙測LIBS系統667 第四節激光誘導擊穿光譜分析技術及方法669 一、LIBS成分分析669 二、LIBS表面微區分析672 第五節激光

誘導擊穿光譜的應用673 一、在工業生產領域中的應用673 二、在環境領域中的應用678 三、在生物醫學領域中的應用679 四、在空間探索及核工業領域中的應用680 五、在文物鑑定領域中的應用681 參考文獻682 第十章火焰原子發射光譜分析687 第一節火焰原子發射光譜分析的基礎687 一、火焰原子發射光譜法基本原理687 二、火焰成分與溫度689 三、火焰分析特性689 第二節儀器裝置718 一、激發光源718 二、分光器719 三、檢測器719 四、火焰發射光譜法儀器720 第三節火焰原子發射光譜法的誤差來源及消除方法720 一、FAES法的誤差來源及操作注意事項720 二、FAES法與

FAAS法的比較721 第四節火焰原子發射光譜法的應用721 參考文獻724 第三篇 原子吸收光譜分析 第十一章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概論728 第一節原子吸收光譜分析的特點728 第二節原子吸收光譜的基本術語和概念729 參考文獻731 第十二章原子吸收光譜分析的基本原理732 第一節原子吸收光譜732 一、不同能級原子的分佈732 二、原子吸收光譜的產生732 三、原子吸收光譜的譜線波長733 四、原子吸收光譜的譜線輪廓733 五、原子吸收光譜的譜線強度735 第二節原子吸收光譜分析中原子化方法735 一、火焰原子化735 二、無火焰原子化的基本過程和原子化機理737 三、氫化原子化法739

四、冷蒸氣發生火焰原子化法739 第三節原子吸收光譜法中的干擾及消除方法739 一、化學乾擾739 二、電離干擾741 三、光譜干擾743 四、物理干擾746 五、背景吸收乾擾747 第四節原子吸收光譜分析的定量關係750 一、吸光度與被測元素濃度關係750 二、原子吸收測量的基本關係式751 第五節原子吸收光譜法常用基本數據751 一、元素共振線的躍遷譜項751 二、部分原子吸收線的振子強度755 三、原子吸收光譜分析中元素主要吸收線及相對靈敏度756 四、譜線寬度數據757 五、原子化效率(β值)764 六、各種火焰性能766 參考文獻767 …… 第十三章原子吸收光譜儀器768 第十四章

原子吸收光譜分析的實驗技術801 第十五章原子吸收光譜法的分析方法823 第十六章原子吸收光譜分析的應用848 第四篇 原子熒光光譜分析 第十七章原子熒光光譜分析概述872 第十八章原子熒光光譜分析的基本原理875 第十九章原子熒光光譜分析儀器889 第二十章蒸氣發生—原子熒光光譜分析實驗技術942 第二十一章色譜—原子熒光光譜聯用技術及其應用948 第二十二章原子熒光光譜分析在各領域中的應用952 第五篇 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 第二十三章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原理973 第二十四章X射線熒光光譜儀982 第二十五章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樣品製備技術995 第二十六章X射線熒光光譜定量分析方法與數據

處理1004 第二十七章微區X射線光譜分析技術與應用1021 第二十八章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應用1040 第二十九章XRF分析標準物質與標準方法1070 附表1079 縮略語表1191 主題詞索引1195 表索引1201 光譜分析為歷史悠久的分析技術,以1666年牛頓首次引入“spectro”(光譜)一詞算起,至今已經歷了350年,不論是基礎理論研究還是實用技術都不斷發展,已經形成包含原子光譜及分子光譜分析在內,理論完善、技術成熟的分析技術,出現了多種應用於各種領域的光譜分析儀器,成為各個分析檢測實驗室必備的基礎分析手段。作為供化學工作者使用的分析技術專業工具書,《分析化學

手冊》從第二版起便將光譜分析單獨成冊,列為手冊的第三分冊《光譜分析》,匯集了原子光譜、分子光譜的各種分析技術和方法的資料,成為各行業中從事光譜分析的技術人員和分析化學工作者的案頭工具書。 第二版出版至今已經歷了18個年頭,這期間光譜分析在儀器設備、測量技術和應用領域又有很大發展,出現多種新的分析技術和新的儀器類別,使光譜分析發展形成了兩大門類(原子光譜和分子光譜)、四大分析類型(發射光譜分析、吸收光譜分析、熒光光譜分析和拉曼光譜分析)、多種分析儀器的完整體系。為了滿足這一發展所帶來的需求,本次再版將《分析化學手冊》第二版第三分冊《光譜分析》分成了兩冊——3A為《原子光譜分析》,3B為《分子光譜

分析》,重新編排改版,以反映21 世紀以來高新技術發展在光譜分析上的技術進步及應用拓展。 本書為《分析化學手冊》(第三版)3A分冊《原子光譜分析》。本分冊在第二版原子光譜分析相關內容的基礎上,按照原子光譜已自成體系的原子發射光譜(AES)、原子吸收光譜(AAS)、原子熒光光譜(AFS)及X 射線熒光光譜(XRF )四大部分,獨立成篇,原子發射光譜篇則按各類分析技術手段分章進行編撰。 第一篇光譜分析概論保持第二版的框架結構,保留光譜分析有關的基礎知識內容和原子光譜分析共通的基礎理論資料,作為光譜分析的基礎篇。 第二篇原子發射光譜分析按現代原子發射光譜分析技術類型分章編撰,包括火花放電/電弧直讀光

譜、電感耦合等離子體(ICP)/微波等離子體(MP)發射光譜、輝光放電光譜( GDS)、激光誘導擊穿光譜(LIBS)等分析技術,並保留了經典的攝譜法光譜分析技術、火焰發射光 譜分析技術的內容,以備參考查閱。章節安排和內容均有較大改變和補充,微波等離子體光譜分析、輝光放電光譜分析及激光誘導擊穿光譜分析均為新增內容。 第三篇原子吸收光譜分析將第二版中原子吸收與原子熒光光譜分析法分開,單獨成篇,在第二版的基礎上,增編了近十多年來AAS 的技術發展內容,增加連續光源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技術和新型儀器結構,以及近十幾年來的應用實例和標準分析方法,內容上有較大程度的更新。 第四篇原子熒光光譜分析對第二版中相關

章節進行調整補充和較大程度的更新,增添了無色散原子熒光光譜分析技術及其應用內容,並收列了在國內發展很快、應用廣泛的蒸氣發生-原子熒光光譜(VG-AFS)分析實驗技術,以及近期發展的色譜-原子熒光光譜聯用技術在形態分析上的應用內容。增加了具有我國特色的VG-AFS 分析儀器結構及其應用和分析標準 方法。 第五篇X 射線熒光光譜分析在第二版的基礎上,按波長色散X 射線熒光(WDXRF)光譜和能量色散X 射線熒光(EDXRF)光譜分析技術,兩大類型XRF 的儀器及其應用進行編撰。除保留第二版中有關X 射線熒光光譜分析的基本物理參數表格作為附表收列外,所有內容均重新編撰,加強基本理論、現代XRF 光譜

儀結構、定量分析方法和製樣技術等系統內容,增加了現代微區X 射線光譜分析及形態分析原理和技術章節,增加了XRF 分析標準物質與標準方法的內容。 本分冊由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光譜專業委員會組織修編,主編鄭國經,副主編羅立強、符斌、張錦茂。第一篇及第二篇第三、第五、第十章由鄭國經編寫,第四章由趙雷編寫,第六章由羅倩華和鄭國經編寫,第七章由金欽漢編寫,第八章由餘興編寫,第九章由張勇和余興編寫;第三篇由符斌、高介平、馮先進和唐凌天編寫;第四篇由張錦茂、梁敬編寫;第五篇由羅立強、詹秀春、卓尚軍、沈亞婷、曾遠、唐力君等編寫。全書由鄭國經統稿。 在修訂過程中本書責任編輯給予了大力協助,組織審稿,給出了十

分寶貴的修改意見,為本次修版的完成傾注了大量精力,在此對本書責任編輯及審稿者表示衷心感謝。 因編撰者在專業知識面及學術水平上的局限,本書的不足之處在所難免,尚祈分析化學界專家及廣大讀者批評指正,為所企盼。 編者 2016年5月於北京

重金屬、氧化壓力與肺功能的風險分析研究

為了解決AES 666的問題,作者蔡誌宸 這樣論述:

背景:重金屬是持久性環境污染物,因為它們可以被微生物分解,因此它們會在生態系統中累積和生物濃縮。人類會透過水、空氣、食物或工業環境接觸到重金屬。而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已開發國家發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並且正在成為發展中國家的主要疾病,影響全球10%的人口,並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品質和預期壽命。故本研究主要目的是為了探討體內重金屬濃度較高的人,是否氧化壓力有上升的趨勢,且罹患換氣障礙的風險是否較重金屬濃度低者風險為高。方法:本研究納入了民國100年至111年台中市后里區及大安區1133位參與者,蒐集了參與者

健康與環境暴露評估問卷、體內重金屬濃度、氧化壓力8-OHdG濃度及健康檢查資料,並依據FVC預估量(FVC pred)和FEV1/FVC的比值分為三組:(1)正常組(2)阻塞性換氣障礙組(3)限制性換氣障礙組,並使用SAS 9.4版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在阻塞性換氣障礙組中的鉻、砷及鎘的濃度比正常組顯著較高,但在經性別及年齡校正後,銅及鉻的濃度比正常組顯著較高;在限制性換氣障礙組中的鋅濃度比正常組顯著較低,而鉻及砷濃度比正常組顯著較高,但在經性別及年齡校正後,鉻及錳的濃度比正常組顯著較高。在校正完所有危險因子後,我們發現阻塞性換氣障礙與血液中的鉻及鎳有顯著正相關,與白血球濃度也呈現顯著正相關,他

們每上升1個標準差其有阻塞性換氣障礙的風險分別增加69%、31%及36%;限制性換氣障礙在校正性別、年齡及收案年後與血液中的鉻有顯著正相關,與白血球及高敏感度C反應蛋白濃度也呈現顯著正相關,他們每上升1個標準差其有限制性換氣障礙的風險分別增加22%、38%及56%。而進一步校正完重金屬後,阻塞性換氣障礙與血液中的銅、鉻及鎳呈現顯著正相關,他們每上升1個標準差其有阻塞性換氣障礙的風險分別增加31%、68%及32%;但限制性換氣障礙與血液中重金屬的相關性則消失了。在FVC偏低中沒有發現重金屬與其有相關,而白血球濃度及高敏感度C反應蛋白與其有正相關;在FEV1偏低中發現銅、鉻、鎳及鎘的濃度與其有正相

關,但在校正重金屬後剩銅、鎳及鎘濃度與其有正相關,而白血球濃度與其有正相關。結論:血液中的銅、鉻及鎳都與換氣障礙有一定程度的正相關,但血液中鉻的濃度對於換氣障礙都呈正相關,而且對阻塞性換氣障礙更加有風險,而不管是否經過校正,阻塞性換氣障礙組的血液中鉻濃度都顯著高於正常組,故需要對鉻及換氣障礙進行更深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