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ong durian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國立臺灣大學 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研究所 張上鎮所指導 陳盈如的 臺灣檜木葉子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之釋出特性 (2019),提出Monthong durian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生物源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紅檜、臺灣扁柏、葉子、季節變化、樹齡、蛋白質體。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園藝學研究所 陳右人、張祖亮所指導 羅健福的 ‘青尼’(‘Chanee’)和‘金枕頭’(‘Monthong’)榴槤 (2002),提出因為有 榴槤、自交不親和的重點而找出了 Monthong durian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Monthong durian,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Monthong durian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臺灣檜木葉子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之釋出特性

為了解決Monthong durian的問題,作者陳盈如 這樣論述:

植物所釋放的生物源揮發性有機化合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可作為植物抵抗環境逆境、外來侵襲及適應生長環境的保護機制,同時也是光化學反應的前驅化合物,對大氣空氣品質有重要的影響。迄今關於臺灣植物BVOCs釋放特性之了解仍十分有限。本研究以紅檜(Chamaecyparis formosensis)及臺灣扁柏(C. obtusa var. formosana)林木與幼木為題材,分別量測單萜類(Monoterpenoids,MTs)、倍半萜類(Sesquiterpenoids,STs)與二萜類(Diterpenoids,DTs)等化合物之

實際釋出速率(Actual emission rates,ERs)、標準釋出速率(Basal emission rates,Es)與相對釋出速率(Relative emission rates,RERs)等,並探討不同化合物釋出之季節變化,以及不同環境因子分別對林木與幼木BVOCs釋出之影響。首先,利用頂空萃取技術建立快速且準確鑑別三種扁柏屬(Chamaecyparis)植物的方法。本研究採集臺灣不同地區之紅檜、臺灣扁柏與日本扁柏(C. obtusa)葉子,分別以不同頂空萃取條件所獲得之樣本與其精油成分相互比較。試驗結果發現,150℃平衡50 min之頂空萃取法獲得之各樣本揮發成分與其精油成分

之相對量呈現良好之相關(r = 0.555 - 0.985;p < 0.01 - 0.001)。進一步以群團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比較其親緣相似度,三樹種分別根據其主要特徵成分可明顯區分為3個族群。研究結果顯示頂空萃取法是一種高效率且可行的化學分類策略,可作為針對特殊成分在不同環境中成分變化之追蹤與監測工具。此外,本研究以原位(in situ)採樣裝置搭配Tenax TA 60-80 mesh吸附劑監測林木與幼木活體葉子在不同季節釋出之BVOCs差異,由野外試驗結果顯示,紅檜共測得21種植株釋放之萜類化合物,其中包括13種MTs、4種STs與4種DTs化合物,無論林木或幼木,MTs皆為紅檜主要之釋出

類型,佔總釋出比例80%以上;臺灣扁柏之主要釋出BVOCs也以MTs為主,尤以夏(69.82 ± 6.03% - 84.69 ± 4.36%)、秋(84.65 ± 6.72% - 86.22 ± 1.40%)二季高於冬(60.71 ± 6.12% - 65.25 ± 2.28%)、春(67.31 ± 9.09% - 71.82 ± 7.03%)二季。DTs之釋出比例於冬季(21.72 ± 7.41% - 23.08 ± 3.69%)與春季(17.06 ± 8.06 - 20.83 ± 9.99%)較高。至於BVOCs之總釋出速率,林木與幼木在不同季節之釋出速率呈現相反之趨勢。紅檜與臺灣扁柏林木

在高溫季節具有較高的釋出速率,紅檜在高溫與低溫季節的釋出速率範圍分別為101.49 ± 12.29 -181.35 ± 80.15 ng g-1 h-1與35.32 ± 6.74 -40.15 ± 4.69 ng g-1 h-1;臺灣扁柏林木同樣以高溫季節(176.60 ± 62.68 - 198.52 ± 46.94 ng g-1 h-1)之釋出速率高於低溫季節(104.55 ± 18.90 - 111.59 ± 6.86 ng g-1 h-1);相反地,幼木於低溫季節之總釋出速率(TERs)(紅檜:64.44 ± 13.18 - 140.74 ± 18.90 ng g-1 h-1;臺灣扁柏

:57.52 ± 13.50 - 68.41 ± 15.76 ng g-1 h-1)高於溫暖季節(紅檜:55.63 ± 15.84 - 63.48 ± 11.85 ng g-1 h-1;臺灣扁柏:32.29 ± 3.12 - 40.62 ± 4.29 ng g-1 h-1)。根據迴歸分析統計結果顯示,溫度為影響林木BVOCs釋出速率之主要因子,而幼木BVOCs之釋出速率則主要受到光量之調控。此外,許多特定化合物之相對釋出速率也呈現出顯著的季節性變化,例如紅檜釋出之β-Myrcene、α-Terpinene、trans-β-Ocimene、Terpinen-4-ol、α-Cedrene及tran

s-β-Farnesene等化合物,以及臺灣扁柏釋出之δ-3-Carene、Terpinolene、β-Cedrene、(Z,Z)-α-Farnesene及Kaur-16-ene等化合物,上述成分之相對釋出速率在冬季皆呈現顯著較高的趨勢。進一步探討光量與溫度分別對紅檜與臺灣扁柏幼木BVOCs釋出之影響,在人工氣候室控制環境下,紅檜與臺灣扁柏幼木之BVOCs釋出速率皆隨光量之提升而增加,臺灣扁柏變化之幅度略小於紅檜,但其倍半萜與二萜類化合物之釋出速率在高光下明顯提升。當生長溫度自20℃提高至30℃時,二樹種之BVOCs釋出速率皆明顯下降。由蛋白質體之分析結果顯示,當溫度或光量改變時,紅檜與臺灣扁

柏分別有46與15個蛋白質之表現量具有顯著差異,這些蛋白質整體的表現量與釋出速率呈現相似的趨勢,光量增加時調升蛋白質之比例提高,而溫度提高時調降之蛋白質比例增加。他們主要參與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代謝、胺基酸和蛋白質代謝、信號傳導與防禦作用。紅檜幼木在環境條件改變時啟動一系列之蛋白質進行調控,而臺灣扁柏差異表現蛋白質數量較少,OEE2、RA A與TK等蛋白質在紅檜與臺灣扁柏幼木皆有共同的表現趨勢,可能是影響二者在不同環境條件下BVOCs釋出之主要調控因子;而影響臺灣扁柏在不同光量條件下萜類化合物組成的調控機制,則有待未來進一步探討。

‘青尼’(‘Chanee’)和‘金枕頭’(‘Monthong’)榴槤

為了解決Monthong durian的問題,作者羅健福 這樣論述:

摘要 本試驗調查自交低著果率的‘金枕頭’(‘Monthong’)榴槤和自交著果率嚴重偏低之‘青尼’(‘Chanee’)榴槤自交與異交授粉受精過程和其著果率。二品種自交和雜交的花粉均可在柱頭上正常萌芽,花粉管亦均可正常的長進花柱內部。花粉管生長速度則以雜交組合快於自交組合。所有授粉組合中,授粉後約24小時花粉管即可通過花柱基部,而且無明顯發生於花柱之自交不親和性的表現。 ‘青尼’和‘金枕頭’互交的所有組合,花粉管穿透珠孔的比率均大於40%;由胚珠之受精率可得知,胚珠所在位置並不影響受精的潛力。證實此二品種結實率低主要因子,並非配子體型自交不親和作用(G

ametophytic self-incompatibility)。然而,由‘青尼’自交著果率很低,且此二品種不論自交或雜交的落果皆非集中發生的現象看,供試的榴槤品種應可確定具後期作用之自交生殖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