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spect Theory 例子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Prospect Theory 例子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RichardH.Thaler寫的 如何活用行為經濟學+贏家的詛咒 和大竹文雄的 如何活用行為經濟學:解讀人性,運用推力,引導人們做出更好的行為,設計出更有效的政策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經濟新潮社 和經濟新潮社所出版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應用英語系 史宗玲所指導 鍾明秀的 兒童文學翻譯改寫研究: 以《綠野仙蹤》為例 (2020),提出Prospect Theory 例子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兒童文學、改寫、翻譯策略、多元系統理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應用化學系碩博士班 李積琛所指導 王俊智的 前驅物導向新穎四元硒化物Ge7Sb18In6Se41與Ge6Sb8Bi4Se23的合成、晶體結構與熱電性質分析 (2020),提出因為有 硫族化合物、層狀結構、熱電材料、固態化學、前驅物、同系物系的重點而找出了 Prospect Theory 例子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Prospect Theory 例子,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如何活用行為經濟學+贏家的詛咒

為了解決Prospect Theory 例子的問題,作者RichardH.Thaler 這樣論述:

《如何活用行為經濟學:解讀人性,運用推力,引導人們做出更好的行為,設計出更有效的政策》 日本亞馬遜網站經濟類書第1名! 解決個人的煩惱,設計出更好的公共政策,鑰匙就在這裡!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獎理論——行為經濟學(Behavioral economics),確實是很有趣而實用的一門知識,因為它正視了我們不理性的一面! 本書教我們如何使用「推力」(nudge),來確保人們既有選擇的自由,還能做出更好的決定,或引導出更好的行為   經濟學的傳統假設是,人們都是「經濟人」(homo economicus)——他們是自利的,擁有很強的計算能力,能運用所有已知的資訊

,合乎邏輯地做出決定。 然而從1980年代開始,行為經濟學的研究指出,人類其實有各式各樣的偏誤(bias),因此人的行為並不總是合乎邏輯,經濟人的假設是有破綻的。而這些反常的、不合邏輯的行為,反映出人類的心理傾向,就成為行為經濟學的探討主題。 例如,大家都認為應該要儲蓄,為老後的生活做好準備,但實際上通常做不到;期限內必須完成的家庭作業、或是工作,常常拖到最後一刻才開始做;又例如,訂下了減重的計畫,但是往往堅持不下去,很快破功……這些都是典型的行為經濟學的特性,也是人性的一部分。 這本書將介紹最重要的行為經濟學的觀念: 1. 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包括確定性效應、損失趨避

、框架效應等 2. 現在偏誤(present bias):人們習於拖延該做的事 3. 社會偏好(social preferences):人們會受到他人的效用或行為的影響 4. 捷思法(heuristic):面對不熟悉的問題,人們往往會根據個人的經驗法則,用直覺推論方式去做出決策。 由於人的這種心理、行為的特性,行為經濟學不使用金錢的誘因或懲罰的手段,而是透過「推力」的設計(例如運用承諾機制、社會規範、同儕效應、人的規避損失的心理、利用基本設定值、強調互惠性等等),可以引導人們做出更好的行為,特別是在個人工作及生活上、健康醫療、公共政策等領域,本書會介紹一些應用的實例,可以反思,如何將這些想法運

用在自己切身的問題上,更有利於自身的發展與決定,也能在政策推展上更有效果。 《贏家的詛咒:不理性的行為,如何影響決策?》   2017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塞勒(Richard H. Thaler) 所寫的「行為經濟學」最佳入門書—— 一章一個概念,帶您一覽行為經濟學的重要成果! 書中還包括:他與康納曼(Daniel Kahneman)、特佛斯基(Amos Tversky)、羅文斯坦(George Loewenstein)、史列佛(Andrei Shleifer)等大師合著的經典文章   這本書探究人類不理性的一面, 心理學+經濟學,讓你更了解人性! 這就是行為經濟學——   本書為

現今熱門的「行為經濟學」、「行為財務學」的經典之作,書中研究人類決策的不理性面,所造成的矛盾與反常現象,後來被許多經濟作者反覆討論,例如《誰說人是理性的》、《蘋果橘子經濟學》等等。 本書中用一些簡單、甚至很有趣的例子,來說明一些反常現象,例如: 拍賣競標的贏家,其實常常是輸家──「贏家的詛咒」現象; 賭徒在輸了一整天後,會孤注一擲,押在勝算最小(賠率最大)的標的上; 人們突然獲得一筆小錢,常常會花掉;但獲得一大筆意外之財,常常會存起來; 放棄一項物品所損失的效用,多於獲得它所帶來的效用──「損失趨避」現象; 足球迷最多願意付200美元買一張超級盃門票,但要他們出售手上的票,他們會開價至少40

0美元。   藉由許多有趣的實驗,行為經濟學大師——塞勒剖析了人類不理性決策及其原因,這些不理性自利、不效用極大化、邏輯不一致的行為,可能提供了套利機會,也引發了行為經濟學的研究。本書囊括許多重要主題,包括:合作與公平觀念、賽局、拍賣競標、不同產業的薪資差異、損失趨避、現狀偏誤、偏好反轉、跨期選擇、心理帳戶、樂透及賽馬投注、股市的日曆效應、股價能不能預測、外匯市場等等。 對於經濟學稍有涉獵的讀者,本書可以帶你進入經濟研究的廣闊世界。在實務上,也可提供企業行銷、個人消費與儲蓄決策、投資理財的深度思考。

兒童文學翻譯改寫研究: 以《綠野仙蹤》為例

為了解決Prospect Theory 例子的問題,作者鍾明秀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兒童文學《綠野仙蹤》中文譯本之改寫程度差異,並從詞彙、句構及情節三個層面來解析。作者援用埃文-佐哈爾 (Even-Zohar) 提出之多元系統理論進行質性分析,以審視不同社會文化背景對兒童文學翻譯策略及改寫程度之影響。此外,作者亦採用量化分析,以探究四本中文譯本中詞彙和句構翻譯策略及改寫程度之差異,與故事情節刪減程度。詞彙層面包含專有名詞(包括人名和地名);句構層面則包含 1) 被動句及 2) 倒裝句型。同時,作者採用七項翻譯策略,如:1) 口語化翻譯、2) 意譯、3) 省略、4) 調整、5) 改變語序、6) 直譯及 7) 音譯等,作為分析準繩,以檢視四本英譯本之改寫程度。

研究數據結果顯示,在專有名詞翻譯方面,1990以前版本之譯者採用較多的意譯策略(30%)、直譯策略(28%)及省略策略(23%),而1990以後譯本則多使用直譯策略(50%)、音譯策略(21%)及改變語序策略(17%)。綜合來說,1990年以前譯本改寫程度(76%)高於1990年以後出版之譯本(35%)。由此可見,早期譯者在翻譯時具有較高自由度,其譯本與原著內容相差較大;而晚期譯者則多偏向保留異質性,藉此吸引讀者,其潛在原因為翻譯兒童文學地位的改變。在被動句及倒裝句方面,1990年前出版之譯本傾向使用省略策略,分別為72%及64%;1990年後出版之譯本偏好採用調整策略,分別為67%及45%。

此結果亦顯示早期譯本改寫程度高於晚期譯本。在情節層面,1990年前出版之譯本共刪減的章節量為49%,而1990年後出版之譯本則保留所有章節內容。此差異可歸因於台灣社會1987年歷經解嚴,1988年報禁解除,且1990年出現第一位民選總統,至此民風趨向開放,出版業亦日漸蓬勃。有鑑於此,翻譯兒童文學之地位逐漸提升。此外,台灣生育率逐年降低而造成少子化現象,父母開始重視孩童的教育,且願意花費購買課外讀物,兒童文學地位慢慢崛起。總而言之,本研究藉由比較四本《綠野仙蹤》英譯本之翻譯策略及改寫程度,探究社會文化背景與改寫程度之關聯性。縱使本研究所收錄樣本為數不多,但其結果和例子可供翻譯教學及相關研究參考。

如何活用行為經濟學:解讀人性,運用推力,引導人們做出更好的行為,設計出更有效的政策

為了解決Prospect Theory 例子的問題,作者大竹文雄 這樣論述:

  日本亞馬遜網站經濟類書第1名! 解決個人的煩惱,設計出更好的公共政策,鑰匙就在這裡!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獎理論——行為經濟學(Behavioral economics),確實是很有趣而實用的一門知識,因為它正視了我們不理性的一面! 本書教我們如何使用「推力」(nudge),來確保人們既有選擇的自由,還能做出更好的決定,或引導出更好的行為   經濟學的傳統假設是,人們都是「經濟人」(homo economicus)——他們是自利的,擁有很強的計算能力,能運用所有已知的資訊,合乎邏輯地做出決定。 然而從1980年代開始,行為經濟學的研究指出,人類其實有各式各

樣的偏誤(bias),因此人的行為並不總是合乎邏輯,經濟人的假設是有破綻的。而這些反常的、不合邏輯的行為,反映出人類的心理傾向,就成為行為經濟學的探討主題。 例如,大家都認為應該要儲蓄,為老後的生活做好準備,但實際上通常做不到;期限內必須完成的家庭作業、或是工作,常常拖到最後一刻才開始做;又例如,訂下了減重的計畫,但是往往堅持不下去,很快破功……這些都是典型的行為經濟學的特性,也是人性的一部分。 這本書將介紹最重要的行為經濟學的觀念: 1. 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包括確定性效應、損失趨避、框架效應等 2. 現在偏誤(present bias):人們習於拖延該做的事 3.

社會偏好(social preferences):人們會受到他人的效用或行為的影響 4. 捷思法(heuristic):面對不熟悉的問題,人們往往會根據個人的經驗法則,用直覺推論方式去做出決策。 由於人的這種心理、行為的特性,行為經濟學不使用金錢的誘因或懲罰的手段,而是透過「推力」的設計(例如運用承諾機制、社會規範、同儕效應、人的規避損失的心理、利用基本設定值、強調互惠性等等),可以引導人們做出更好的行為,特別是在個人工作及生活上、健康醫療、公共政策等領域,本書會介紹一些應用的實例,可以反思,如何將這些想法運用在自己切身的問題上,更有利於自身的發展與決定,也能在政策推展上更有效果。

前驅物導向新穎四元硒化物Ge7Sb18In6Se41與Ge6Sb8Bi4Se23的合成、晶體結構與熱電性質分析

為了解決Prospect Theory 例子的問題,作者王俊智 這樣論述:

本論文利用本實驗室研發之新穎三元相硒化物GeSb2Se3當作前驅物與已知二元相固態化合物反應並分析其產物,其中最成功的例子為γ-In2Se3及Bi2Se3,我們在產物中發現兩新穎四元相硒化物Ge7In6Sb18Se41及Ge6Bi4Sb8Se23,此二化合物之晶系皆為單斜晶系,空間群分別為Cm與Pm,晶胞常數分別為a = 31.1311(11) Å、b =3.9906(1) Å、c = 29.9362(10) Å、β =95.434(1)°及a = 21.1702(15) Å、b =4.0457(3) Å、c = 25.8821(17) Å、β =100.241(3)°。兩者之結構皆具有Na

Cl100-type及NaCl111-type兩種型式的構造單元,其中NaCl100-type皆由[Sb1+2M3+11Se2-15]單元組成且都包含獨特的Sb-Sb鍵結之ㄧ維結構,而NaCl111-type則是分別由[M2+/3+18Se2-26](M=Ge/In/Sb)、[M2+/3+23Se2-31] (M=Ge/Bi/Sb)單元所組成。兩化合物皆必需使用GeSb2Se3與已知二元相硒化物(γ-In2Se3、Sb2Se3 或Bi2Se3、GeSe)作為反應起始物,依比例於773 K合成,重要的是其皆無法由元素態反應得到純相。兩化合物的X光電子能譜(XPS)顯示皆有低價態的Sb存在於結構中

,電阻值皆隨溫度上升而下降,且Seebeck係數皆為負值,顯示其為n型半導體,能隙分別約為0.3 eV及0.03 eV,符合漫反射光譜之結果。理論計算之能態密度(DOS)與能帶結構(Band Structure)顯示兩者為間接能隙半導體。兩化合物皆具有較低的導熱度,且都低於商業用的熱電材料Bi2Te3、PbTe及CsBi4Te6,而兩者之ZT值則分別為7.92×10-6及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