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d-r容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dvd-r容量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內山晟、海野和男、(木神)信康、諏訪光二、田中希美男、中野耕志、並木隆、沼澤茂美、根本TAK寫的 數位單眼相機的知識200+8 和PCuSER研究室的 光碟燒錄密技字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尖端 和PCuSER電腦人文化所出版 。

淡江大學 管理科學學系碩士班 林長青所指導 沈彣穎的 在環境基準不確定模式下運用GaBi LCA軟體探討水足跡計算方法─以DVD-R光碟片製造為例 (2011),提出dvd-r容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水足跡、生命週期評估、GaBi 5、DVD-R光碟片。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 謝宗雍所指導 麥宏全的 高密度一次寫入光記錄媒體之顯微結構及記錄機制之研究 (2010),提出因為有 高密度一次寫入光記錄媒體、無機記錄材料、AIST-SiO2奈米複合薄膜、鉍-鐵-氮記錄薄膜、矽/鋁-鈦雙層記錄薄膜的重點而找出了 dvd-r容量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dvd-r容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數位單眼相機的知識200+8

為了解決dvd-r容量的問題,作者內山晟、海野和男、(木神)信康、諏訪光二、田中希美男、中野耕志、並木隆、沼澤茂美、根本TAK 這樣論述:

  本書從「相機科技」、「技巧、鏡頭&配件」、「RAW顯像&修飾」等三方面,為您解開所有攝影的疑問。相機科技的問題,例如:「像素間距愈大的話,有什麼 優點?」「各家攝影器材廠商的動態範圍擴展功能有哪些?」「在開啟電源和關閉電源時,何時運作除塵功能會比較好?」「最低感光度的畫質是最好的嗎?」「使用高速快門時,手振補償要如何設定才好?」……   技巧、鏡頭&配件的疑問,包括:「判讀色階分佈圖的技巧」「使用自動包圍曝光的技巧」「使用白平衡的技巧」「反光鏡預鎖是在什麼時候使用?」「經常開啟∕關閉電源的話,可以讓電池的性能比較好嗎?」「可以在電腦上將記憶卡格式化嗎?」……   RAW 顯像&修飾的問題有

「輸出格式哪種比較好?TIFF和JPEG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各家的RAW檔案格式都不一樣?」「分別運用不同的顯像軟體有什麼優 點?」「以RAW顯像的調整為前提來拍攝好嗎?可適用在哪些場景?」「只想要調整高光與陰影的亮度時,要怎麼做才好?」「解晰度和列印尺寸要如何設定才好?」……   不管是在攝影器材使用,或是相片編修,本書的208個精采問答,將您對攝影的困惑一網打盡。想要多了解攝影知識,您絕對不可錯過《數位單眼相機的知識200+8》! 第1章 相機 科技篇 Q.1影像感應器有哪些種類?Q.2低通濾鏡是什麼?Q.3動態範圍是什麼意思?Q.4像素值和像素間距指的是什麼?Q.5雖然都是全片幅機

種但為什麼像素值會有很大的差異?Q.6像素間距愈大的話有什麼優點?Q.7請告訴我目前相機的影像感應器種類和像素值!Q.8若是全片幅機種的話散景會變得比較大嗎?Q.935mm片幅數位單眼相機的像素值會發展到什麼程度?Q.10擁有最高解像度的相機是哪一款?Q.11請告訴我哪些相機是搭載全片幅影像感應器!Q.12晶片雜訊減輕功能是什麼?Q.13影像處理引擎是什麼?Q.14影像感應器的○○通道讀取是指什麼?Q.15A∕D轉換的位元數是指什麼?Q.16請告訴我有關於各家廠商的動態範圍擴展功能Q.17請告訴我有關於各家廠商的色彩模式Q.18所謂影像感應器的防塵對策是什麼樣的架構?Q.19藉由除塵功能就能夠

完全去除塵埃嗎?Q.20藉由除塵功能能夠除去什麼樣的塵埃?Q.21在開啟電源時和關閉電源時何時運作除塵功能會比較好?Q.22想要防止塵埃進入時怎麼做才會比較好?Q.23請求原廠客服中心進行除塵要多少費用?Q.24影像感應器的除塵想要自己動手時要怎麼做?Q.25最低感光度的畫質是最好的嗎?Q.26常用感光度和擴展感光度有什麼差異?Q.27低感光度的擴展模式在什麼時候使用?Q.28最低感光度無法做到ISO50嗎?Q.29電子快門是指什麼?Q.30即時顯示功能是指什麼?Q.31請告訴我有關於即時顯示功能的運作原理Q.32即時顯示的AF是如何運作的?Q.33對比度偵測AF方式是指什麼?Q.34手振補償

是什麼樣的結構?Q.35手振補償的原理各家廠商都一樣嗎?Q.36為什麼不同的廠商會有不同的手振補償效果?Q.37必需要啟動手振補償是在什麼樣的時候?Q.38啟動手振補償的話電力會比較快耗盡嗎?Q.39使用三腳架時的手振補償應該要如何設定才好?Q.40使用高速快門的時候手振補償要如何設定才好?Q.41藉由手振補償功能手持拍攝可以到什麼程度?Q.42十字型AF感應器是指什麼?Q.43中央的自動對焦點是精準度最高的嗎?Q.44若是最大光圈值較小的鏡頭AF精準度就會比較差嗎?Q.45我想要知道相機的快門簾使用次數Q.46可以知道到目前為止快門簾的使用次數嗎?Q.47快門簾耗損的話會有什麼影響?Q.48

觀景器倍率和視野率是指什麼?Q.49五稜鏡和反光鏡有什麼不同?Q.50實現100%的觀景器為什麼難度較高?Q.51全片幅機種的觀景器倍率為什麼會比較低?Q.52有沒有什麼配件可提高觀景器倍率?Q.53視點愈長的話愈好?還是愈短的話愈好?Q.54屈光度調整是指什麼?Q.55防塵防撥水的相機是什麼意思?Q.56請告訴我哪些相機能夠進行高速連拍Q.57現今,最小最輕量的數位單眼相機是哪一款?Q.58請告訴我自由旋轉液晶螢幕的優點與缺點Q.59液晶螢幕規格的像素值是什麼?Q.60液晶螢幕的顯示方式聽說不一樣,是真的嗎?Q.61液晶螢幕可以不用保護嗎?Q.62數位單眼相機的最頂級機種與入門機種有什麼不同

?Q.63鎂合金有什麼優點?Q.64拍攝不同的被攝體檔案大小就會不同嗎?Q.65要如何確認目前韌體的版本?Q.66想要升級韌體應該要怎麼做才好?Q.67HDMI端子有什麼用途?Q.68請告訴我數位水平儀的原理?Q.69聽說可以下載相機的說明書是真的嗎? 第2章 技巧、鏡頭&配件篇 Q.70請告訴我判讀色階分佈圖的技巧Q.71請告訴我判讀高光警告的技巧Q.72請告訴我使用曝光補償的技巧Q.73死白與漆黑應該要優先防止何者?Q.74請告訴我使用自動包圍曝光的技巧Q.75自動對焦模式要如何運用比較好?Q.76請告訴我使用ISO感光度的技巧Q.77請告訴我使用測光模式的技巧Q.78請告訴我使用AE∕A

F鎖定的技巧Q.79請告訴我使用白平衡的技巧Q.80請告訴我手動曝光的優點Q.81全自動和程式自動曝光有什麼不同?Q.82程式偏移要如何運用?Q.83為什麼JPEG還分成好幾種影像品質?Q.84景深預覽按鍵是用來做什麼的?Q.852秒、5秒自拍功能是在什麼時候使用?Q.86反光鏡預鎖是在什麼時候使用?Q.87對焦限制是在什麼時候使用?Q.88有什麼方法可以在拍攝前檢視影像感應器上的入塵Q.89交換鏡頭的時候關閉相機電源比較好嗎?Q.90ND濾鏡最常使用的是幾號?Q.91使用數位相機時需要∕不需要保護鏡?Q.92使用數位相機時需要∕不需要偏光鏡?Q.93縮小一級光圈後畫質真的會變好嗎?Q.94把

影像的編號重新設定不知道好不好?Q.95寒冷的話電力的耗損就會變快,是真的嗎?Q.96經常開啟∕關閉電源的話可以讓電池的性能比較好嗎?Q.97失敗的相片在相機上刪除會比較好嗎?Q.98直幅的相片在螢幕上看起來比較小張Q.99重播模式時可以運用什麼樣的功能?Q.100液晶螢幕的亮度調整在什麼時候使用會比較好?Q.101像差還分成哪些種類?Q.102周邊失光是指什麼?Q.103繞射現象是指什麼?Q.104MTF曲線要如何來判讀?Q.105請告訴我光圈和被攝界深度的關係Q.106請告訴我散景和光圈葉片的關係Q.107請告訴我有關於焦距和視角的變化Q.108請告訴我成像圈和35mm換算值的關係Q.10

9數位專用鏡頭是什麼意思?Q.110數位對應和數位專用的鏡頭有什麼不同?Q.111超音波馬達有什麼優點?Q.112最大拍攝倍率代表什麼意思?Q.113定焦和變焦鏡頭哪個比較好?Q.114請告訴我鏡頭名稱如何判讀Q.115我想要馬上看到相機以及鏡頭的型錄Q.116GN指數是什麼意思?Q.117閃光同步速度愈快的話愈好嗎?Q.118使用閃光燈時哪種4號電池最好?Q.119有什麼電池是可用在好幾款相機上?Q.120想要將電池充飽電時大約要花多久?Q.121可以在電腦上將記憶卡格式化嗎?Q.122刪除掉的影像可以復原嗎?Q.123記錄卡的讀寫速度要如何判別呢?Q.124UDMA對應是什麼意思?Q.12

5SDHC卡和SD卡有什麼差別?Q.126CF和SD的高速款式誰比較快?Q.127記憶卡要購買多少容量就可以了?Q.128SD-CF轉接卡快速嗎?Q.129小容量的舊式記憶卡還有用處嗎?Q.130相機本身與讀卡機使用何者來傳送影像會比較好?Q.131雙記憶卡插槽有什麼優點?Q.132想要完美地綁上相機帶時要怎麼做才好?Q.133貴重的影像資料要如何保存會比較好?Q.134CD-R∕DVD-R的耐久性大約多久?Q.135請告訴我如何更換對焦屏 第3章 RAW顯像&修飾篇 Q.136RAW是什麼?與JPEG和TIFF有什麼不同?Q.137RAW有什麼優點?Q.138RAW和JPEG在檔案容量上有多

少差異?Q.139輸出格式哪種比較好?TIFF和JPEG有什麼不同?Q.140改變色域空間的話會有什麼不同?Q.141拍攝RAW的話不用管曝光補償也可以嗎?Q.142保存影像的時候要如何來設定dpi才好?Q.143改變位元數的話會有什麼不同?Q.144RAW的檔案容量大概有多少?Q.145壓縮RAW是指什麼?Q.146為什麼各家的RAW檔案格式都不一樣?Q.147DNG是什麼?Q.148RAW顯像軟體中有什麼軟體?Q.149相機一定會附贈RAW影像修飾軟體嗎?Q.150原廠軟體一定有原廠特有的優勢嗎?Q.151萬用軟體有什麼優勢?Q.152需購買的軟體性能還是比較好吧?Q.153為什麼無法看見

RAW影像的縮圖?Q.154換另一套顯像軟體的話成像也會跟著改變嗎?Q.155以萬用軟體來顯像時,不同的相機也會得到相同的成像嗎?Q.156利用最新的顯像軟體來處理舊機種的RAW檔可以有更好的畫質?Q.157分別運用不同的顯像軟體有什麼優點?Q.158顯像軟體似乎常常在更新版本Q.159想要輕鬆瀏覽RAW的時候有什麼軟體可以使用?Q.160RAW顯像時有什麼項目可調整?Q.161在拍攝時應該要注意的事情,請告訴我RAW顯像時要如何來挽救Q.162以RAW顯像的調整為前提來拍攝好嗎?可適用在哪些場景?Q.163RAW顯像時應該要調整的項目請告訴我修圖軟體更適任的事情是什麼?Q.164RAW顯像調

整時一定要照某些順序做嗎?Q.165RAW顯像時的曝光補償有多少範圍的調整極限?Q.166RGB是指什麼?Q.167HSB是指什麼?Q.168想要調整亮度和色調時要怎麼做才好?Q.169想要校正白平衡以及色偏時要怎麼做才好?Q.170想要調出喜好的色調時要怎麼做才好?Q.171想要校正變形時要怎麼做才好?Q.172想要校正色像差時要怎麼做才好?Q.173想要調整銳利度與雜訊時要怎麼做才好?Q.174聽說有預設定能夠決定好成像Q.175想要僅調整亮部與暗部的亮度時要怎麼做才好?Q.176想要針對特定的色彩來調整時要怎麼做才好?Q.177想要執行局部修正時要怎麼做才好?Q.178想要除掉影像感應器

上的塵埃時要怎麼做才好?Q.179色階分佈圖要如何運用才好?Q.180請告訴我如何識別死白、漆黑的技巧Q.181色調分離指的是什麼?Q.182請告訴我如何識別色飽和的技巧Q.183銳利度的效果套用太過度會是什麼狀態?Q.184想要更有效率地檢視修正前後的狀態時要怎麼做才好?Q.185在RAW的階段就進行剪裁比較好嗎?Q.186以超出相機原有像素值的高解晰度來進行顯像的話有意義嗎?Q.187顯像後想要保存的時候檔案格式哪一種比較好?Q.188參數值的功能要如何運用比較好?Q.189批次處理是什麼?Q.190在調整的過程中想要中斷作業可以嗎?Q.191有RAW顯像的需求時,推薦的電腦規格為何?Q.

192RAW顯像時依據記憶體容量會加快多少速度?Q.193適用於RAW顯像時的液晶螢幕為?Q.194有RAW顯像的需求時推薦的螢幕規格為何?Q.195硬體校正是什麼?Q.196顯像軟體和修圖軟體都有相同功能。使用何者比較好?Q.197要如何運用Exif資訊比較好?Q.198焦距的顯示似乎會隨著所使用的軟體而改變Q.199專業鏡頭廠的鏡頭名稱為何無法在Exif資訊中顯示?Q.200聽說旋轉JPEG的話畫質會變差。是真的嗎?Q.201請告訴我如何完美使用色調曲線Q.202顯像軟體的調整功能中有什麼項目?Q.203Adobe RGB和sRGB有什麼不同?Q.204想要除塵時只要使用什麼功能就好了?Q

.205染料墨水和顏料墨水有什麼不同?Q.206解晰度和列印尺寸要如何設定才好?Q.207列印的色彩描述檔是什麼?Q.208我想要列印出如同在螢幕上看到的色彩 208個不能不知道的數位單眼相機知識文∕DCPlayer數位玩家   這一兩年,各家相機廠商不管是在數位單眼相機或輕便型數位相機的設計理念,性能不斷向上提升,使得攝影愛好者在購買相機前,必須審慎評估哪一款相機是比較適合的,也因此,徹底了解相機器材、拍攝模式的知識是基本的條件。   最近出版的《數位單眼相機的知識200+8》,是一本攝影玩家在選購數位相機或是使用上所產生疑惑卻不知該去哪裡尋找答案的祕笈。例如,Canon近日發表入門級數位

單眼相機EOS 550D,媲美高階數位單眼相機的功能,價格卻平易近人,到底它好在哪裡?   這時候,我們心中有個疑問:數位單眼相機的最頂級機種與入門機種有什麼不同?影像處理引擎是什麼?晶片雜訊減輕功能是什麼?種種對數位單眼相機一知半解的困惑,都在這本書有了最詳盡正確的解答,內容不但包括相機廠商的說明,也邀集日本知名攝影師現身說法,讓讀者更清楚地學習相機知識。   不僅僅只有相機科技的常識,本書也完整地蒐集相機與鏡頭和配件的使用技巧、RAW檔案編修等問題,讓讀者看完後都能把自己以前在攝影上所面臨的問題迎刃而解,脫離似懂非懂的拍攝階段,慢慢地進入專業攝影領域。   更重要的是,《數位單眼相機的知識

200+8》教導攝影玩家許多之前攝影書籍沒有教過的事,包括最大拍攝倍率代表什麼意思?閃光同步速度愈快的話愈好嗎?觀景器視點愈長愈好?還是愈短愈好?在相片後製處理上,色階分佈圖要如何運用?色調分離是什麼?聽說有預設定能夠決定好成像?這些問題都是在接觸攝影時都會發生的。   如果想要更進一步拍出好看的作品,不能沒有《數位單眼相機的知識200+8》!也許未來的日子,每一幅攝影作品都是漂亮佳作!

在環境基準不確定模式下運用GaBi LCA軟體探討水足跡計算方法─以DVD-R光碟片製造為例

為了解決dvd-r容量的問題,作者沈彣穎 這樣論述:

近代快速工業化造成全球氣候變化的結果使得環境議題普遍受注目,其中藉由許多統計資料顯示出水資源貧乏問題的擴大,表示政府應將管控用水的想法傳達給消費者,以減緩用水稀少性問題擴大。「水足跡」即為一項衡量淡水資源的指標,是企業逐漸關注的焦點之一,更是許多企業用以揭露用水資訊與提高本身綠色形象的工具。水足跡分為藍色水足跡、綠色水足跡與灰色水足跡三類,前兩項用來表示消耗用水部分,後者係考量生產過程排放汙染物到鄰近水體之最大可容許濃度所需付出的淡水稀釋量,計算方式相較於傳統用水量的差別在於需將無形的水汙染程度算到產品或服務中。結合生命週期架構及水足跡計算步驟,執行水足跡評估條件是必須取得排放汙染物至鄰近水

體本身的位置與標準,此為計算灰色水足跡的重點,但礙於資料不易取得,範疇界定往往僅及於企業中心廠本身且多半僅採取對企業有利之單一水質標準來評估計算整體水足跡,故本研究目的係應用GaBi 5 LCA軟體建立一套完整可操作的水足跡計算模式,此計算方式會納入環保署規定之保護生活環境及人體健康十四項標準,範疇界定考量到原物料投入的部分。本研究將以搖籃到大門階段之DVD光碟裸片為案例,考量上游原料供應商所屬位置之水體環境基準不確定性,嘗試解決此廠商所屬水體等級不確定之情況,運用分析方法,排除不確定情況,並評估最佳與最差之水足跡範圍。目前LCA軟體尚無內建水足跡指標計算模組,執行計算時本研究所建構之Gabi

5方法模組僅須輸入水體等級、環保法規訂定項目之排放總量值及水體本身自然背景濃度值,經本研究提供之方法計算結果,我們得到從原料開採、運輸、製造到廠內回收階段,一片容量為4.7 G之DVD光碟裸片在供應商所屬位置為陸域地面水體最高等級下,水足跡計算結果為235.5735公斤,再透過水體等級不確定之方法,分析最佳與最差之結果範圍縮小至117.1178 kg。

光碟燒錄密技字典

為了解決dvd-r容量的問題,作者PCuSER研究室 這樣論述:

轉檔燒錄一本速攻,帶著走?隨手查?馬上用 16種不同容量、機型的主流燒錄規格全揭露   DVD-R/RW、DVD+R/RW、DVD-RAM、Doubler Layer DVD、CD-R/RW、Blu-ray、HD DVD燒錄規格介紹?電影、遊戲最常使用哪種燒錄格式?DVD/CD燒錄光碟和燒錄機的選購技巧...... 11則力保燒錄品質測試密技   查詢燒錄機型號?測試燒錄機性能?燒錄機簡易測試?取得空白片的出廠資訊?測試空片的燒錄速度?測試光碟片品質?使用燒錄模擬功能檢測?調整資料緩衝區大小?取消複製光碟時的同步讀取?開啟DMA高速資料傳輸模式?關閉光碟自動開啟模式...... 15種以上

數位音樂格式轉檔、燒錄一氣呵成   將MP3/RM/WAV/OGG/AAC/MP4/APE/FLAC...製作成音樂CD?燒出無間斷的音樂CD?消除燒錄CD的雜音?統一所有音軌音量?音軌間加入淡入/淡出效果?將錄音帶轉燒成CD...... 19招媲美好萊塢電影的DVD/VCD後製加工   Nero備份影片檔?DVD/VCD影片載入/擷取?轉場效果?加入背景音樂和錄製旁白?選單製作?編輯燒錄清單?解決影片檔案無法新增到DVD燒錄編輯清單問題?一鍵自動備份DVD影片?完美備份DVD9影片?DVD9影片快速備份到DVD5?解除DVD保護機制...... 24種全方位燒錄解決方案,克服各種環境因素  

 備份/還原硬碟?製作自動播放的投影片光碟?將DVD空片變成硬碟?移掉Nero Scout圖示?徹底將Nero移除乾淨?精用光碟燒錄空間?救回燒錄失敗的空白片?救回損壞光碟片內的資料?在PC讀取Mac光碟?PC燒錄Mac格式光碟映像檔?增加Windows對InCD的支援度?從電腦中找回遺失的Nero序號...... 11種多功能資料備份、虛擬光碟技巧   製作一般資料光碟?光碟對拷備份?使用Nero製作nrg格式映像檔?將光碟製作成ISO映像檔?一台燒錄機也能燒錄光碟?Nero ImageDrive模擬虛擬光碟?如何續燒光碟?製作混合光碟?抹除可複寫光碟?製作開機光碟?光碟超燒...... 7

套熱門用途燒錄最佳兵器完全收錄   ALO CD & DVD Burner?DVD錄錄燒-輕便型影片燒錄工具?會聲會影-易上手的視訊編輯燒錄工具?The FilmMachine影片轉燒DVD?Windows Unattended CD Creator重灌光碟製作專家?MagicDirector全自動影音編輯軟體......

高密度一次寫入光記錄媒體之顯微結構及記錄機制之研究

為了解決dvd-r容量的問題,作者麥宏全 這樣論述:

光碟具有高儲存容量、可交換性和攜帶便利性,對個人資料管理、多媒體等是重要的外部儲存的元件。一次寫入(Write-once)光碟是所有光碟產品中生產比例最高的一種,其記錄層材料可為有機或無機材料,有機染料在藍光系統中有較低的光吸收率、環境污染等困難,本論文研究新穎無機記錄材料、微觀結構與記錄機制等,以供次世代一次寫入光碟之應用。 傳統的的光碟為4至8層的複雜結構,本研究分別以貼靶濺鍍技術及銀銦銻碲(AgInSbTe,AIST)複合靶材製備AIST-SiO2奈米複合薄膜以開發單層HD DVD藍光光碟,此奈米複合薄膜可藉由晶粒粗化而達成記錄目的,研究驗證奈米複合材料應用於光記錄媒體之可行

性,也建立一種新穎性的次世代藍光記錄媒體。 以不互溶之鉍-鐵(Bi-Fe)合金系統為記錄層為另一研究重點,先以Bi-Fe靶在氮氣環境中製成Bi-Fe-(N)記錄薄膜,研究發現雷射寫入造成富鉍相與富鐵相之分離,也同時形成晶粒粗化,而提供足夠的訊號區與非訊號區的反射率差異達到記錄的目的,此記錄機制不同於傳統相變化材料系統之結晶與非晶的轉變,亦成功製成超過HD DVD規格書規範的藍光光碟。 本論文亦研究矽/鋁-鈦(Si/Al-Ti)雙層記錄薄膜於HD DVD光碟之應用,經由調整最佳化的膜層結構及燒寫策略,最佳測值測值均已超過HD DVD規格書的規範,記錄機制研究顯示Si/Al-Ti雙層記錄薄

膜係藉由界面擴散形成Al3.21Si0.47結晶相而達成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