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ageband自動混音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臺北市立大學 音樂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歐遠帆所指導 陳士美的 應用程式運用在九年級音樂創作教學之行動研究 (2020),提出garageband自動混音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應用程式、音樂創作教學、行動研究、Launchpad、GarageBand、iMovie。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garageband自動混音,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應用程式運用在九年級音樂創作教學之行動研究

為了解決garageband自動混音的問題,作者陳士美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以應用程式運用在九年級音樂創作教學之行動研究,研究目的有三:第一探討應用程式運用在九年級音樂創作教學之目標與內容。第二、探討應用程式運用在九年級音樂創作教學之教學歷程。第三、探討應用程式運用在九年級音樂創作教學之學生學習成果。本研究對象為九年級學生,女生13人;男生15人學生人數共28人,進行三個循環十二堂課之課程。研究過程中透過研究工具教學觀察紀錄、教學日誌、學生學習成果評量、學生同儕互評、學生回饋單等紀錄並以此結果,彙集資料分析與修正教學策略,得到以下結論:1.運用應用程式在音樂創作教學可提升學生的音樂能力。第一循環使用Launchpad進行創作,前奏、主題、尾奏,並設計具

織度概念之樂曲。第二循環使用GarageBand創作音樂,繼續在音樂織度上建構強弱、節奏、簡單的配器等,更增強自動混音概念。第三循環使用iMovie創作以畢業季離別為主題的影音作品,並為自己的影像搭配適合的音效與音樂,學生均能達到教學目標。2. 運用應用程式於音樂創作教學有助於教學流程更順暢。藉由視覺與聽覺輔助讓學習更加輕鬆簡單,使用行動載具代替紙筆進行音樂創作較環保也節省反覆批改作業的時間,使用雲端硬碟存放作業與影像讓學生及教師可隨時觀察與評量。3. 針對不同年齡層與教學目標設計的應用程式具多元化的特質。依據學校與學生選擇最合適的應用程式進行音樂創作教學,且學習時間與場域不會因其他外在因素而

有所限制。運用應用程式在音樂創作教學可進行個別差異化教學,而善用同儕互評則可激勵未達成學習目標的同學,達到合作學習的效果。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對於未來音樂教學相關研究者提出建議,期盼能作為音樂創作教學之參考。關鍵詞:應用程式、音樂創作教學、行動研究、Launchpad、GarageBand、i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