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fruit由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食品科學系所 吳美莉所指導 賴怡君的 逆境下香味水稻2-acetyl-1-pyrroline生合成機制之探討 (2008),提出jackfruit由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香味水稻、2-acetyl-1-pyrroline、△1-pyrroline-5-carboxylate (P5C)、methylglyoxal (MG)。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jackfruit由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逆境下香味水稻2-acetyl-1-pyrroline生合成機制之探討

為了解決jackfruit由來的問題,作者賴怡君 這樣論述:

芋香香米(台農71號;益全香米和台農72號)主要香氣成份為2-Acetyl-1-Pyrroline (2-AP),在同位素實驗的結果指出2-AP的含氮五圓環是由脯胺酸提供,而乙醯基部份的碳源則尚未被確定。本實驗室利用胞外模式系統證實2-AP可由△1-pyrroline-5-carboxylate (P5C)與methylglyoxal (MG)結合所產生。因此本研究假設P5C與MG亦為合成香味水稻中2-AP之前驅物。初步結果顯示,香味水稻台農71號與台農72號,其2-AP生成量與P5C及MG之含量呈現正相關。於水稻中,P5C可藉由P5C合成酶 (P5CS) 催化麩胺酸而形成,為了探討P5C之

生成量與P5CS表現量之關係,本研究進行P5CS之RT-PCR分析。結果發現,香味水稻之P5CS1 及P5CS2 mRNA表現量高於一般水稻。另一方面,香味水稻癒傷組織經逆境處理,亦會誘導P5CS1及P5CS2 mRNA之表現及2-AP生成。綜合上述實驗結果證實,P5C及MG在香味水稻2-AP之生合成扮演著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