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bt議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lgbt議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克里斯豪斯寫的 戲如人生 和MurrayStein的 男人‧英雄‧智者:男性自性追尋的五個階段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媒體如何正確報導同志(LGBT)族群議題 - YouTube也說明:LGBTQ+這些字母背後代表的意思是什麼?媒體在使用「同志」一詞做為新聞報導時該注意那些細節?報導同志 議題 時,如何進行平衡報導,才不會讓當事人造成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 和心靈工坊所出版 。

世新大學 性別研究所 李淑菁所指導 何挺嫣的 遊園擎夢:一位多元性別「教師」被邊緣化歷程之敘事研究 (2021),提出lgbt議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多元性別、非二元教師、邊緣教師、敘事研究。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吳秀玲所指導 黃宜蘋的 國中校園生師性騷擾與防治教育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生師性騷擾、防治教育、組織內權力理論、性別角色溢出理論、陽剛文化獎勵理論的重點而找出了 lgbt議題的解答。

最後網站LGBT議題科學研究文摘則補充:LGBT議題 科學研究文摘 ... 圖片取自http://news.ltn.com.tw/photo/life/paper/784446(記者楊綿傑攝) 常常聽到一種說法:「同志議題不重要,專心拚經濟!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lgbt議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戲如人生

為了解決lgbt議題的問題,作者克里斯豪斯 這樣論述:

  主角袁子君的劇團透過「一間房間、一張桌子、一名演員與一位觀眾」,將四個故事縮影至舞台製成實境節目,使讀者窺見一位青年喜歡上同性朋友的擔憂、身為跨性別孩子母親的迷惘、伴侶逝世的中年同志,以及主角袁子君與戀人顧封。 本書特色   ★ 文策院影視媒合候選作品名單作家   ★ ptt BBLove 熱榜,BL治癒系網路作家   ★ 四段LGBT故事的實境演出,戲裡戲外賺人熱淚   ★ 社運青年與深櫃上班族,一次轉角遇見愛的賺人熱淚相遇   作者簡介 克里斯豪斯   「心硬不起來的小作者,希望寫出各種差異和傷痕都能被包容的世界,願虛構的理想終能成為現實。」   著有作品《綠洲與海洋》、

《戲如人生》、《倘若你被世界拋棄》 設計者簡介 一木工作室   出版設計工作室。   溫柔對待每一部作品。透過裝幀,讓讀者可以從書封的撫觸與翻閱間再次體驗故事。   正文 番外〈跨年〉、〈作客〉 〈鄰居〉 、〈夏晏〉、〈沐晨〉、〈過往〉、〈求婚〉、〈婚禮〉、〈結婚夜〉   作者後記   戲如人生是我完成的第一篇中長篇(對我這個只寫過萬字單篇的人來說算長),當初正文在連載時有點瘋狂地挑戰自己日更,那一個月我幾乎沒出過門,除了工作以外的時間都在寫稿,對我來說真的是人生一大創舉。要感謝當時在各平台留言支持的讀者,雖然怎麼樣都想寫完這個故事,但感謝各位的陪伴,讓我中文

原創第一次的連載之路能走得穩當一點。   一對一劇場是我好幾年前就想過要寫的點子,不過當時構思的其實是犯罪故事;之後會轉成這個走向有一部份是因為最近LGBT議題在台灣的發展,尤其是同婚衍生出的各種討論。雖然LGBT社群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經驗,卻又因為社會中的主流價值,使得許多人有類似的境遇。在公投之前看到很多認識或不認識的人鼓起勇氣說服家中保守的長輩,即便最後結果不理想,但那段時間產生的對話,我想要相信是有價值的。   當然,我自己的經驗有限,所以並沒有代表哪個群體的意思。   必須承認幾位主要角色一開始是依照想討論的議題設定的,但在書寫過程中他們在我腦中的形象慢慢具體起來,我也越來

越喜歡他們;最後也許是太喜歡了,忍不住打亂自己原本幾乎全員不HE的計畫,讓大家都有了好結局。我其實也知道現實中的發展很少這樣理想,但我依舊希望總有一天,看似不可及的理想能成為新的現實,沒有人會因為主流價值的壓力造成遺憾。   雖然偶爾還是會覺得自己應該心狠一點,哈哈。   在幾位主要角色中,子君和顧封的故事是我寫得最糾結的(分手好難),天佑和夏晏是寫起來最開心的(春天過後就一直很歡樂),陳淑惠和陳昱婷最接近我自己的掙扎(只是我比較被動),張仲禮則是最讓我感到意外(不受我控制的張仙人)。他們每個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子君是其他人故事的旁觀者、見證者,但也因此和他們產生了交集,我自己很喜歡這樣

陌生人因緣際會成為彼此人生一部份的故事。   一木詢問我《戲如人生》的出版意願時我又在腦中狂奔了幾圈,很想反問「你們想出嗎!真的嗎!」再度激動了幾天。之前《綠洲與海洋》合作很愉快,很榮幸工作室願意再次出版我的作品,雖然還是要慣例不自信一下,但能讓更多人看見自己的故事依舊令人開心。   非常感謝一木從設計到宣傳到各種細節的用心,讓人能非常放心把故事交給他們。也要感謝大B、水裡、噗浪上支持我和這個故事的各位,讓創作的過程少了點孤獨。最後再度感謝讀到這裡的你,如果這本書能帶來些許溫暖或寬慰那就太好了。   希望總有一天「不同」不再是歧視的藉口,祝願各位都能找到自己的道路。 克里斯豪斯 試閱一

 「你還是不願意接受我這個女兒嗎?」袁子君垂著眼,輕輕地問。 陳淑惠拉開椅子的動作一頓,椅腳和地面摩擦發出尖銳的聲音,在寂靜的房間裡格外刺耳。 「我沒有女兒。」 袁子君抿起唇,如果當初她的語氣就如此生硬,也難怪她女兒會和她斷了聯繫。 「我解釋過我的狀況。」袁子君悶悶地說:「我解釋過我是跨性別女性。」 「醫生抱到我懷裡的是個男嬰兒。」陳淑惠坐定,眼神似乎停在袁子君的肩膀上,而不是看著他的臉,「我把屎把尿養大的是兒子,我天天送到小學的是兒子,我到高中參加畢業典禮的也是兒子。」 袁子君看著她,用哀戚的語氣問:「如果我出車禍死了,你在喪禮上也會說失去的是個兒子嗎?」 陳淑惠震了下,放在桌面上的雙手緊緊

握起,「別隨便說這種話!」 「你要怎麼樣才會相信我真的生錯了身體呢?」袁子君近乎強硬地說:「是不是要我忍不住把自己的生殖器給切下來,你才會相信呢?」 「你──!」陳淑惠抽了口氣,忿忿地抬起頭,卻在眼神接觸到袁子君時變得有些恍惚,袁子君知道她又再度出戲了。 他立即起身走到穿衣鏡前,背對著陳淑惠。 「你知道嗎?我以前每次看著鏡子,都會覺得自己不對。」 他伸手觸碰鏡面反射出的肩膀。 「太寬。」 手指移動到腰部。 「太壯。」 指了下鼠蹊部。 「噁心。」 掌心蓋住下半臉,只露出雙眼。 「太陽剛。」 他用套在手腕上的髮圈把頭髮綁起來,再把上衣脫下,露出底下的背心。 這是屬於男人的身體。 「你生下的是我的身

體和我的靈魂,但身體和靈魂不一致時,你到底更重視哪個?」袁子君側著臉,用眼角餘光看著陳淑惠的表情,「你說,我應該為了順應你心目中兒子的形象而鬱鬱寡歡,還是當一個你從來不想要的女兒?」 陳淑惠雙臂抱在胸前,彎著腰,雙眼無神地盯著桌面。 「我只是想要那個跌倒之後也不哭,而是看著我傻笑的兒子。」 「改成孩子不行嗎?」袁子君問,「我不求你把我當女兒看,就當成孩子不行嗎?我沒有變,我只是外表看起來不同了而已。」 「那你就不能在我死前當我的兒子嗎?」陳淑惠用顫抖的語氣反問,「也用不了多久,我的身體我知道──」 「這樣我這輩子都沒辦法釋懷。」袁子君回到桌邊坐下,把臉埋進掌心,「因為我知道你從沒有接受過真正的

我。」

lgbt議題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台灣領先全亞洲通過同性婚姻法已經一年了。大家的爸爸媽媽都還在嗎?
 
根據調查,支持同婚的民眾將近53%,而且有超過9成受訪者認為「同婚通過對個人沒有影響」。不過還是有大約3成認為同婚對社會有負面影響。以全球來看,在疫情下性少數的生活比起一般人更不容易,這次世界都在看我們就來聊聊台灣同婚一年和疫情下的全球性少數。
 
5月17日這一天是國際反恐同日,宣示說不論你是同性戀、雙性戀、變性人、雙性人、跨性別,也就是我們說LGBT等等不同的性少數,都不應受到暴力和歧視威脅;
灣在這天通過同婚,也就是一種宣示。
 
台灣同婚合法到現在有3553對同志登記結婚。不過不是同婚法過了就沒事,現在同志團體還在爭取跨國同婚跟平等收養的權利。而且調查裡面也發現,很多同志還是不敢跟職場主管出櫃,擔憂職場霸凌或是升遷機會受阻。同婚通過了,也不代表社會對同志就比較友善,大家還是要繼續加強性別平等教育。

其實台灣的狀況目前不算太差,根據一項針對歐盟27國的新的研究,歐洲大多數男女同志就算結婚後還是會避免在公共場合牽手,也有五分之一的人在工作場所感覺受到歧視。在歐盟和英國,每10名受訪者中就有1名受訪者表示,在過去5年中曾遭受過肢體或性攻擊。太多LGBT還是生活在陰影中,害怕被嘲笑、歧視甚至被攻擊。波蘭就甚至還建立了30個所謂LGBT free zone,告訴大家說,我們這裡沒有LGBT。
 
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國家在同婚合法後,還是要訂定反歧視法,不只對於性少數,對於少數族群、移民和移工或是身心障礙者的歧視都需要更多法律上的保護。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今年反恐同日就發表聲明說,在疫情大流行之下,LGBT等性少數族群變得更脆弱,也呼籲大家要團結反對歧視,支持所有人自由平等生活的權利。 
 
就以我們鄰近的南韓來說,這一陣子第二波疫情再啟,主要就是因為有一名29歲的男子,他不知道自己感染,就去了梨泰院的5家夜店,前後接觸了5千多人。後來就有媒體報導,特別強調他去了2家同志夜店,引發網路上仇恨同志的言論。南韓社會在同志議題上本來就比較傳統保守,因為這樣現在還有3千多人不敢出面或者是提供假資料,對防疫造成影響。
 
所以其實台灣在這方面真的是滿進步的。很多回教國家甚至都還有對同志的刑罰,像是伊朗、茅利塔尼亞、沙烏地阿拉伯、蘇丹和葉門甚至是直接判死刑。
 
最近北非的摩洛哥還有一件很離奇的事。這個同性性行為不合法的國家,最近出現了一樁對同志的仇恨犯罪。一個在IG上有60萬粉絲的網紅,他自己是男跨女的同志喔,但是他說為了揭穿摩洛哥男人虛偽的面紗,拍影片呼籲摩洛哥人下載同志app冒充成同志,去釣出自己的同志家人。
 
結果這起事件像滾雪球一樣演變成了一場仇恨運動,有一百多人被出櫃,其中一個人傳出自殺。更因為疫情,所以待在家沒事的人就照他的方法,利用app揪出同志家人,因為防疫封鎖,這些被出櫃的人也面臨家暴的風險。結果臉書和IG緊急刪除她的帳號,說不允許這種事。
 
台灣同婚只是一個起點,比起婚姻來說,更重要的還是平權,既然台灣在這個領域是亞洲第一,希望除了台灣的LGBT可以繼續爭取權利,也可以影響到周邊的國家。想要結婚的同志們,我以過來人的身分歡迎大家入坑,不要後悔就好!如果你對這台灣同婚一年和全球LGBT議題有什麼想法歡迎留言告訴我們喔。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遊園擎夢:一位多元性別「教師」被邊緣化歷程之敘事研究

為了解決lgbt議題的問題,作者何挺嫣 這樣論述:

自臺灣社會解嚴以來,社會急速變遷,性別意象也漸趨多元。然而,校園中具備多元性別形象之教師仍如鳳毛麟角。據此,本研究欲探究教育體制中是否存有使得多元性別教師難以進入教育場域的體制性困境,由個人時代背景及教育現場經驗出發,採敘事研究法,自批判教育學及後結構女性主義視角,觀看一位多元性別邊緣教師之生命敘事。試圖藉由性別及教師身分交織的視角切入,透過與理論的對話,挑戰現行教育的既有框架。 從非性別二元認同的邊緣教師小凱之敘事中發現:性別框架潛藏於教師身分符號之中,而受到威權知識體制的把持,形塑了以專業為尊的教師文化。這個教師文化,不但蔓延在學校教育當中,更向上滲透至學術研究與行政機構,

形塑了牢不可破的「教師文化霸權」。困住小凱的不僅是Tā非主流的性別特質及經驗,而是由內到外層層包裹於「傳統性別框架」、「教師身分符號」及「教師文化」的封閉體制。

男人‧英雄‧智者:男性自性追尋的五個階段

為了解決lgbt議題的問題,作者MurrayStein 這樣論述:

  個人內在發展的終極目的,是盡可能從限制中獲得自由,全面釋放自己內在的潛力。在通往自由的路上,陷阱、誘惑和錯覺,幾乎是無窮無盡的……──莫瑞‧史丹/本書作者     男人的一生是一場走向社會,返回心靈的旅程,途中種種艱難挑戰,時常令人停下成長腳步,含怨受挫。這本書理解、撫慰了男人的不滿與不安,不僅攸關人生的心靈去向──即所謂個體化歷程,更為身處父權崩解中的當代男性,提出如何立足、自處的重要啟示。     本書作者莫瑞‧史丹為知名榮格分析師,他將男人一生的心理發展歷程分為五分個階段:   一、母親的男孩   二、父親的兒子   三、拯救阿妮瑪的英雄   四、實踐自性的傳道人   五、探詢終

極存有的智者     這是一段從發展自我到連結自性的歷程,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成長課題,也都滿是危機陷阱。整個人生歷程中,我們必然一次次涉入當中的種種挑戰,但「……每次的通過都可以讓我們在意識上、自由上或整合上稍有斬穫……每一次過關都會讓我們多意識到一點真正的自我……」     本書共分為兩部。第一部陸續完成於八○、九○年代,除描繪了男性心理發展的五個階段,並延伸討論了男人間的友誼、父職的姿態等議題。第二部,則獨家收錄2020年史丹以「打造中的男人」為題,於台灣榮格心理學會的線上演講實錄。這兩部同樣主題、先後橫跨三十年的文本,不僅讓史丹觀點的跨時代價值不證自明,也令人看見他隨著歲月而愈加深邃的人

生智慧。   本書特色     ◎於當今榮格心理學界執牛耳的學者莫瑞‧史丹,以榮格觀點詮釋男性心理發展歷程,有警惕,有鼓舞,感動人心。     ◎有別於一般線性、聚焦前半生的心理發展理論,本書提出螺旋式發展觀,貼切描繪全人生的心理歷程,讓年輕人滿懷希望,讓中老年人感動莫名。     ◎獨家收錄2020年作者為台灣榮格社群作的線上演講實錄,精彩、鮮活又深入。 好評推薦   這本書的重要性相當不可思議……莫瑞以忠於榮格的觀點來討論男人如何面對當代的困境──一方面是如何面對自己的個體化問題;另一方面,也是如何面對包括女性運動等等的許多挑戰帶來的當代正義處境難題。──王浩威/作家、心理治療師;本書

譯者

國中校園生師性騷擾與防治教育之研究

為了解決lgbt議題的問題,作者黃宜蘋 這樣論述:

近幾年校園性騷擾問題逐漸廣被重視,相關文章亦聚焦於學生間和師對生的事件,關於生對師之性騷擾的研究極為缺乏,然而性騷擾的學術討論定義為權力關係的不平等,那為數不少,卻又與定義相悖的生師性騷擾是如何發生的?位於權力低位者的學生,是如何跨越生師間的權力鴻溝而對教師性騷擾?箇中原因頗值深入探究。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中教師們自擔任教職以來,是否有因教師身分而遭受學生性騷擾的狀況。透過質性研究,對曾經遭受學生性騷擾的教師進行深度訪談,描述受訪者主觀上對「生師」性騷擾的界定、歸因、因應策略和相關困境等,從組織環境、性別角力和文化因素探討生師性騷擾的經驗與看法,並分別以組織內權力理論、性別角色溢出理論和

陽剛文化獎勵理論為基礎進行研析,以期能填補現行校園防治教育疏漏之處。 針對研究發現,筆者提出以下建議:一、法規部分 建議〈性別平等教育法〉更重視教師受害之可能,以避免為數龐大的教師若遭遇生對師性騷擾時求助無門;訂定適合我國國情之法規判斷標準與基本原則,有助於減少教師與行政人員在處理此類案件時無所適從的窘況;強制通報之規定考量實務困境,給予特殊性案件之彈性處理的通融空間,並更新通報系統,以便與「兩小無猜」法規相應;設立簡易版性平機制,改善曠日廢時的冗長程序;建立後續懲處之標準提供性平會與會教師們參照,增加輔導介入之因事制宜的彈性,並加強懲處和教育之強制性。二、申訴管道 從源頭的

師資培育體系,增設調查性騷擾事件之課程培訓,並核發相關專業認證,以增進新進教師之相關調查能力;提供學校處理校園性騷擾事件所需人力,給予合宜之經費獎勵,或成立性平辦公室由專人負責處理相關業務,以避免學校行政人員的消極處置,並致力於申訴管道的多樣化;調查專業人員由主管機關指派與避免雙重關係,且除既定研習時數外,增設法院見習制度與淘汰制度,使其更具專業能力;性騷擾申訴管道納入校務評鑑之考核,定期針對校園性平工作進行調查,公告執行狀況,不佳者限期改善等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