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z族群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國立交通大學 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林淑芬所指導 李佳霖的 台灣愛滋治理與「治療作為預防」之生命政治的考察 (2019),提出poz族群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愛滋、治療作為預防、病毒量測不到、部署、治理、生命政治。

而第二篇論文嘉南藥理大學 醫務管理系 林為森、隋安莉所指導 施嘉鑫的 健康檢查尿液樣本於不同溫度與時間之穩定性探討 (2017),提出因為有 尿液十項法、尿沉渣檢查、溫度、時效的重點而找出了 poz族群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poz族群,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愛滋治理與「治療作為預防」之生命政治的考察

為了解決poz族群的問題,作者李佳霖 這樣論述:

本論文透過生命政治視角,援引部署與治理之概念框架,旨在探討愛滋「治療作為預防」此生物醫療預防典範在全球—在地維度的發展,並深入分析此典範所倚重的「治療」和「病毒量測不到」兩者帶給台灣本地愛滋治理的影響,以及該典範對感染者的性、身體、責任、主體化等面向引發的轉變與效應。篇章結構安排上,本論文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的分析主軸,放在治療作為預防如何在國際和台灣本地被奠定為當今的防治典範(第二、三章)。第二部分則透過我進行的研究訪談,分析這當中關鍵參與者(包含感染者、醫護專業工作者、機構社工)對於該生物醫療預防措施的詮釋、實踐與回應(第四、五章)。在第一部分,本論文探討國際層次上奠定治療作為預防的推

動驅力,點出該生物醫療預防技術的適用效度在男同志與無套性愛的範疇被擴充、深化的現象。而連帶著臨床科學知識的生產,醫療實踐的準則從過去的行為模式,轉為重視服藥之預防效力的生物醫療模式。知識以及醫護工作實踐兩者匯聚而成的權力,布置在感染者個體資訊,使其服藥狀態以及病毒量數值成為治理的核心目標,從而衍生出以數值為基底的國際防治議程和社群動員。在國際層面的探討之後,我將分析焦點拉回到治療作為預防在台灣的接軌及其發展,我以兩項穩固治療作為預防的根基破題:(一)確診即刻服藥;(二)治療準則標準化,並進一步檢視台灣愛滋防治的制度性條件的裝配及轉變,切入分析治療作為預防典範如何透過台灣官方政策、醫療機制、個案

管理等相互援引的網絡,得以被部署、組織和落實。在第二部分,我以服藥工作的座落性和治療意義/異議拉開序幕,分析治療作為預防帶給台灣感染者兩個層面的效應:(一)預防責任化;(二)性的重新組構。接續此分析脈絡,我將探究重心更聚焦在「病毒量」之微觀生命政治,透過觀察病毒量數值主體的生成,探究「病毒量測不到等於不具傳染力」(U=U)帶給感染者的正面影響或改變。然而,我也以問題化的路徑,對U=U本身的限制、再汙名化、正常化,以及新陰性主體難題等重要面向進行討論,並指出病毒量並非科學檢測的客觀數字,U=U也不該被視為一個中立的臨床研究結果。本論文強調,生物醫療預防典範的意義和效應,無論是治療或抑制病毒量,必

須在結構與個體層次對其翻譯至紛雜真實世界的動態進行剖析,才能較為清晰地看見它作用於感染者群體的雙向軌跡。

健康檢查尿液樣本於不同溫度與時間之穩定性探討

為了解決poz族群的問題,作者施嘉鑫 這樣論述:

尿液成分分析對腎臟及代謝性疾病之篩檢與追蹤均能提供良好的指標資訊,亦有助於泌尿系統感染診斷。尿液常規檢驗包括尿液十項法及顯微鏡尿沈渣檢查。依臨床檢驗標準制定機構(CLSI )GP16-A3建議未冷藏之尿液,應於2小時完成檢測。院外健檢存有冷藏保存困難性,而院內健診有於院外提早留取可能性,均具有影響報告正確性的風險,故對保存溫度(冷藏2-8℃與室溫20-28℃)及報告完成時效(0,3,4,5小時)等2項變數進行檢測結果比較評估。研究收集院外260件、院內62件樣本,使用Clinitek Atlas與Iris iQ200等尿液分析儀檢測。依CLSI EP12-A2一致性的90%信賴區間評估模式在

93.5-100%間,達到良好一致性。Spearman's 係數與Kendal等級係數檢定在0.639-1.000間,唯尿沉渣檢查紅血球第3小時(0.294)/5小時(0.437)相關性弱。Kappa統計量於0.623-0.932間,僅尿潛血第4小時(0.539)/5小時(0.400)一致性較弱。Wilcoxon符號等級檢定與Friedman二因子等級變異數分析檢定,pH值第5小時與Blood第4及5小時等3組檢測結果p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