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bation工作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probation工作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壽康余惠萍寫的 香港教育法:學生紀律、刑法及刑事程序篇 和林順昌的 觀護再論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什麼是試用期?如果試用期發現不適合這份工作怎麼辦? - Glints也說明:當然,這有好有壞:好處是一進公司就有本該屬於自己的薪資,而不是先以較低的薪資進入公司;壞處就是調薪的時間會被拉長。 probation salary. 3. 試用期的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印象文字InPress 和元照出版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犯罪防治研究所 邱獻輝所指導 陳思齊的 高齡家暴者再犯預防歷程中的社會支持 —觀護人觀點 (2021),提出probation工作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社會支持、高齡、家庭暴力、觀護人。

而第二篇論文臺北醫學大學 醫務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郭乃文所指導 江曉娟的 性侵害加害人社區處遇成效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性侵害加害人、社區處遇、處遇成效、疑似再犯的重點而找出了 probation工作的解答。

最後網站16 工作申請書-集團則補充:應徵工作性質. 應徵職位 ... 結核病或傷寒等疾病之傳染或帶菌期間,或有其他可能造成食品污染之疾病者,不得從事與食品接觸之工作。) ... Salary before Probation.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probation工作,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香港教育法:學生紀律、刑法及刑事程序篇

為了解決probation工作的問題,作者林壽康余惠萍 這樣論述:

  .刑事罪行是甚麼?疏忽能構成刑責嗎?   .萬一學生涉嫌犯案被捕,其家人及師長可如何介入?   .未成年學生歸少年法庭管轄,這法庭的運作有甚麼獨特之處?家長、校長及教師又能否參與?   .當學生在判刑階段,校方能提供甚麼協助?   .校規是否須受制於法律?若與法律發生衝突,校規還有效嗎?   .學校有權力對學生搜身嗎?又是否可查閱手機資料?假如學生不肯就範,學校會有甚麼法律風險?   .倘若學生觸犯刑事罪行,在法庭未有定罪之前,校方能否把學生停學?   .當遇到匿名投訴時,校方應如何處理而避免對投訴人產生不公?   .校內紀律程序與刑事訴訟出現不同的結論時該怎辦?     二○一九年夏秋,

香港社會經歷了「反修例運動」的洗禮,不少學子選擇走在反修例運動的前沿,寧靜的校園生態也起了巨大的變化。本書為「香港教育法系列」的第四本,以學生紀律為主軸,探討學生紀律的權力基礎,以及在學校落實所產生的種種問題。這議題又跟刑法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要先闡述刑法要則及刑事程序等課題;而除了校園一般常見的罪行外,本書亦觸及暴動、非法集結、蓄意傷人、刑事毀壞等罪行,務求幫助教育工作者在各方面給學生提供更貼地的援助,正切合教育界今天的迫切需要。     「香港教育法系列」是目前惟一關於香港教育法的華文原創系列書,向本地教育工作者及法律從業員,介紹與本地教育處境相關的法律原則和案例。此外,作者盼望能透過一

系列的出版,引導教育工作者認識我們一套行之有效的普通法法制,從而理性地辨識彼此的權責,好讓大家齊心協力來守護和建設一個開明的公民社會。   本系列特色   .目前惟一針對香港教育法的華文原創系列書,作者兼具法律及教育雙重專業背景,深度掌握業界狀況。   .針對香港本地教育處境,讓教育工作者認識並掌握與他們的日常工作有密切關係的法律知識。   .從具體案例帶出法律原則及其背後的思維,學術性與可讀性兼備。   .採用夾敍夾議寫作方式,力求把法律知識在教育界普及化;即使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也可以很快掌握相關原則和箇中爭議。   .提供案例索引,方便使用者查閱和深入研究。   作者簡介 林壽

康   前執業大律師,亦曾任職中學教師。曾任大專教授,主講香港法律;兼任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客座副教授,任教中小學教育文憑班法律課。近年專注於「香港教育法系列」寫作計劃,已出版的有《香港教育法:教師註冊及僱傭合約篇》、《香港教育法:疏忽侵權篇(增訂版)》及《香港教育法:終止僱傭及解僱訴訟篇》。   余惠萍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博士,資深中學教師,曾長期參與教協會及教育專業人員操守議會工作。現為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專業顧問及導師,致力在教育專業推行法律教育。近年專注於「香港教育法系列」寫作計劃,已出版的有《香港教育法:教師註冊及僱傭合約篇》、《香港教育法:疏忽侵權篇(增訂版)》及《香港教育法:終

止僱傭及解僱訴訟篇》。   序言 縮寫表 案例索引   第一部 刑法基本原則   第一章 刑法要則簡介 1.1 緒言 1.2 甚麼是刑事罪行? 1.3 刑事罪行與民事糾紛的區別 1.4 舉證責任(Persuasive Burden of Proof) 1.4.1 無罪推定(Presumption of Innocence) 1.4.2 提證責任(Evidential Burden) 1.5 舉證標準(Standard of Proof) 1.5.1 「毫無合理疑點」(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 1.5.2 「相對可能性的衡量」(On the Bal

ance of Probabilities)   第二章 刑事罪行 2.1 刑事罪行的定義 2.2 絕對法律責任罪行(Absolute Liability Offences) 2.3 「犯罪行為」(actus reus) 2.3.1 不行動(Omission) 2.3.2 合約責任 2.3.3 自願承擔照顧責任 2.3.4 親屬或親密關係 2.3.5 自製危險帶來的責任 2.3.6 明文法例責任 2.4 「 行為罪行」和「後果罪行」(Conduct Crime and Result Crime) 2.5 因果關係(Causation) 2.5.1 「事實成因」(Factual Causatio

n) 2.5.2 「法理成因」(Legal Causation) 2.5.3 「凌駕性原因」(novus actus interveniens) 2.6 行為的自主性(Voluntariness) 2.7 「 精神健全的無意識行為」(Sane Automatism) 2.8 「 精神失常的無意識行為」(Insane Automatism) 2.9 「無意識行為」抗辯的限制 2.10 犯罪心態(mens rea) 2.10.1 蓄意(Intention) 2.10.2 直接意圖(Direct Intent) 2.10.3 間接意圖(Oblique Intent) 2.10.4 罔顧(Reckle

ssness) 2.10.5 嚴重疏忽(Gross Negligence) 2.10.6 知情(Knowledge) 2.10.7 不誠實(Dishonesty)   第三章 刑事罪責(Criminal Liability) 3.1 緒言 3.2 犯罪能力(Capacity) 3.2.1 「無犯罪能力」原則(doli incapax) 3.2.2 《少年犯條例》(Juvenile Offenders Ordinance) 3.2.3 法律改革(Law Reform)   第二部 刑事訴訟程序   第四章 刑事檢控(Criminal Prosecution) 4.1 刑事程序 4.2 拘捕落案(

Arrest and Booking) 4.3 「 警司警誡」(Caution by Police Superintendent) 4.4 「警誡供詞」(Cautioned Statement) 4.4.1 警誡的意思 4.5 檢控政策(Prosecution Policy)   第五章 刑事訴訟程序(Criminal Proceedings) 5.1 緒言 5.2 少年法庭(Juvenile Court) 5.3 司法管轄權(Jurisdiction) 5.4 程序(Procedure) 5.5 過堂(Arraignment) 5.5.1 提堂(For Mention) 5.5.2 答辯(F

or Plea) 5.6 「意向不清的答辯」(Equivocal Plea) 5.7 「牛頓聆訊」(Newton Hearing) 5.8 不在場證據(Alibi Evidence) 5.9 保釋(Bail)   第六章 刑事審訊(Criminal Trial) 6.1 緒言 6.2 公平審訊(Fair Trial) 6.3 主審法官的角色 6.3.1 不偏不倚(Impartiality) 6.3.2 傳媒報導(Media Report) 6.4 法庭警誡(Bind-over) 6.5 控罪答辯(Plea) 6.6 開案陳詞(Opening) 6.7 同意案情(Agreed Facts) 6.

8 「案中案」的處理(Voir Dire) 6.9 控方證人作供(Prosecution's Case) 6.10 被告人毋須答辯(No Case to Answer) 6.11 緘默權(Right to Silence) 6.12 辯方作供(Defence's Case) 6.12.1 兒童和少年犯人或證人作供 6.13 結案陳詞(Closing Submissions) 6.14 裁決(Verdict)   第七章 判刑原則(Sentencing Principles) 7.1 緒言 7.2 減刑陳詞(Mitigation Plea) 7.3 初犯(Clear Record) 7.4 協助

警方(Assistance to Police) 7.5 悔意(Remorse) 7.6 判刑原則(Sentencing Principles) 7.7 違反誠信(Breach of Trust) 7.8 加刑因素(Aggravating Factors) 7.9 量刑準則(Sentencing Tariff) 7.10 背景及其他報告(Background and Other Reports) 7.10.1 報告內容   第八章 刑罰種類(Sentencing Options) 8.1 緒言 8.2 無條件釋放(Absolute Discharge) 8.3 有條件釋放(Conditiona

l Discharge) 8.4 其他刑罰 8.5 即時監禁(Imprisonment) 8.6 監禁緩刑令(Suspended Sentence Order) 8.7 感化令(Probation Order) 8.8 罰款(Fine) 8.9 社會服務令(Community Service Order) 8.10 感化院令(Reformatory School Order) 8.11 教導所令(Training Centre Order) 8.12 勞教中心令(Detention Centre Order) 8.13 更生中心令(Rehabilitation Centre Order) 8.

14 照顧及保護令(Care and Protection Order) 8.15 戒毒所令(Drug Addiction Treatment Centre Order) 8.16 賠償令(Compensation Order) 8.17 訟費(Costs) 8.18 覆核(Review) 8.19 上訴(Appeal) 8.20 重審(Retrial)   第三部 常見刑事罪行   第九章 學校今日常見的刑事罪行(Criminal Offences Commonly Faced by Schools Today) 9.1 緒言 9.2 《公安條例》(Public Order Ordinanc

e) 9.2.1 暴動(Riot) 9.2.2 非法集結(Unlawful Assembly) 9.3 《刑事罪行條例》(Crimes Ordinance) 9.3.1 汽油彈(Petrol Bomb) 9.3.2 縱火(Arson) 9.3.3 刑事毀壞(Criminal Damage) 9.3.4 不誠實取用電腦(Obtain Access to Computer with Dishonest or Criminal Intent) 9.3.5 性罪行(Sexual Offences) 9.3.6 虛假文書(False Instrument) 9.4 《侵害人身罪條例》(Offences

Against the Person Ordinance) 9.4.1 意圖造成身體嚴重傷害(Wounding with Intent to Occasion Grievous Bodily Harm) 9.4.2 傷人或對他人身體加以嚴重傷害(Wounding or Inflicting Grievous Bodily Harm) 9.4.3 襲擊致造成身體傷害(Assault Occasioning Actual Bodily Harm) 9.4.4 普通襲擊(Common Assault) 9.5 《盜竊條例》(Theft Ordinance) 9.5.1 盜竊犯罪行為 9.5.2 盜竊

犯罪心態 9.5.3 刑罰   第四部 學生紀律   第十章 學生紀律法理基礎(Student Discipline — Legal Basis) 10.1 緒言 10.2 學校管教學生的權力基礎(Legal Sources of Disciplinary Power) 10.3 普通法立場 10.3.1 「擬家長」(in loco parentis) 10.3.2 隱含權力(Implied Authority) 10.3.3 照顧責任(Duty of Care) 10.4 明文法例(Statute) 10.4.1 《教育條例》第58(1)條 10.4.2 第58(1)條的問題 10.4.3

調查權力   第十一章 學生紀律實務(Student Discipline — Practice) 11.1 學生紀律權力範圍 11.2 校規(School Rules) 11.3 「校外法權」(Extra-school Jurisdiction) 11.4 《學校行政手冊》(School Administration Guide) 11.5 《基本法》(The Basic Law) 11.6 《香港人權法案條例》(Hong Kong Bill of Rights Ordinance) 11.7 校規詮釋(Construction of School Rules) 11.8 校規內容(Cont

ents of School Rules) 11.8.1 校服 11.8.2 飾物髮型 11.8.3 口罩(Face Mask) 11.9 搜查(Search) 11.9.1 搜查財物 11.9.2 搜查手機、電腦 11.9.3 搜查貯物櫃 11.10 搜身(Body Search)   第十二章 學生紀律程序(Student Discipline Procedure) 12.1 緒言 12.2 自然公正原則(Rules of Natural Justice) 12.3 舉證責任及標準(Burden and Standard of Proof) 12.4 盤問證人(Cross Examinat

ion) 12.5 提供理由(Duty to Give Reason) 12.6 匿名投訴(Anonymous Complaint) 12.7 懲罰(Penalty) 12.7.1 原則 12.7.2 名譽權(Right to Reputation) 12.7.3 留堂(Detention) 12.7.4 體罰(Corporal Punishment) 12.7.5 停學(Suspension) 12.7.6 開除學籍(Expulsion) 12.7.7 上訴(Appeal) 12.8 學校紀律處分程序和刑事審訊的衝突 12.9 法律改革 12.10 英國法例 12.11 英國教育部指引  

延伸閱讀  

probation工作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公司要炒人,通常搵未過Probation嘅開刀,點解?唔洗賠錢啊!
如果你自問工作表現幾好,但腦細又唔多鍾意,仲要揀你嚟開刀!
唔好忍啦!學 Amanda Tann 咁大大聲同腦細講「#你大我啊?」~

(《經濟一週》聯同香港著名英文補習教師 Amanda Tann,拍片同大家分享十集Cap圖【職場串嘴英文】!
職場新鮮人啱啱踏入社會大學打工,對辦公室人、事、物都感到陌生,容易俾人蝦,尤其係職場老鬼。
大家一定要自強不息、自我增值,上位機會等緊你。第一步,先搞搞啲英文,學好英文,有得發圍。)

編劇.導演︰#Follow3be • 跟我走 (Facebook Page)

高齡家暴者再犯預防歷程中的社會支持 —觀護人觀點

為了解決probation工作的問題,作者陳思齊 這樣論述:

本研究由觀護人立場出發,旨在從觀護人之處遇過程著手,探討高齡家暴個案於觀護處遇中之社會支持經驗。採質性研究方式與建構主義,以立意取樣邀請六位曾處遇相關個案的觀護人分享他們的經驗和看法,再以半結構的訪談大綱與受訪者進行深度訪談,最後透過主題分析法整合研究結果。從研究結果歸納出三大主軸,第一部分「家暴案件所受觀護處遇現況」,是藉由訪談處遇過家暴加害人的觀護人,了解他們對於家暴個案的現行處遇模式;第二部分「高齡家暴個案之特性及社會支持」,則是從觀護人的處遇經驗中,了解高齡家暴個案這類族群在觀護處遇中需要特別被關注的部分,以及他們的家庭支持和社會支持情況;最後是「觀護人在高齡家暴個案處遇中的角色與難

題」,從觀護人的視角出發,整理及分析他們在處遇高齡家暴個案時的思維和模式,以及處遇時面臨的困境。本研究發現,「觀護人對於家暴加害人的處遇再加強」、「高齡家暴個案的特性需多加重視及統合」以及「高齡家暴個案的社區支持較家庭支持高」,並依結果及討論為基礎,為實務工作及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建議。

觀護再論

為了解決probation工作的問題,作者林順昌 這樣論述:

  本書之特色在於針砭近年社區矯正制度之各項熱門議題,同時蒐羅國外相關制度,並予以分析及轉化,擘畫整體制度未來發展的藍圖,為讀者提供國考可能之問題對策,以及目前實務操作機制改良方向之具體建言。內容概括社區矯正制度(觀護制度)之介紹與專研,末章更提出具體法案。除可做為刑事政策、刑事司法、犯罪防治、社會工作及犯罪者心理諮商等相關學術研究之參考資料,亦適於觀護從業者之實務參考,對於有意投入犯罪者矯正及社區處遇工作(例如監所教誨師、觀護人)之國考者,亦屬極佳之準備佐料,即使非相關科系背景亦能清晰的瞭解整體制度在應然面與實然面的差異。   世人皆知司法為正義的最後防線,卻鮮有人知觀

護乃司法的末端及底限,觀護成效不彰即註定司法制度之破敗!犯罪者矯正之於刑事司法,猶如圍牆之於宮殿,雖非主體卻屬必要。惜其專業冷門,長久未獲關注,洵非刑事法學之該然。

性侵害加害人社區處遇成效之研究

為了解決probation工作的問題,作者江曉娟 這樣論述:

性侵害犯罪問題一向為社會矚目,政府為有效抑止性侵害案件發生,在法規與處遇制度上作出多次修正,但犯罪情形仍維持在一定數量之上。本研究以某地方衛生主管機關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止參與「身心治療或輔導教育課程」者為研究對象,有效樣本共計269名(有效率93.08%)。透過系統化與客觀性的統計分析,以多元角度探討性侵害加害人處遇成效,進而提出相關建議。研究結果顯示:(1)平均犯案年齡34.5歲。(2)所犯刑名多集中在刑法第221條、第227條及性騷擾防治法第25條之1;司法判決以執行期滿者較多,宣告刑期以3年以上未滿5年者、5年以上未滿10年居多。(3)疑似再犯率為14.1%;

其中,再犯性侵害相關罪名及毒品罪居多;平均再犯時距為25個月。(4)個人特性對處遇成效具部分關聯性。(5)處遇方式對處遇成效具顯著關聯性。(6)評估等級對處遇成效具部分關聯性。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1)強化個別治療處遇模式。(2)延續獄中治療後續追蹤,採用分級分類社區處遇模式。(3)針對治療過程突生評估等級改變之個案,加強治療監督措施。(4)性騷擾納入強制治療法規,根本預防再犯。(5)持續追蹤調查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