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波會員登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煙波會員登入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衛平,沙永玲,陳美燕寫的 說給兒童的中國歷史: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和弗雷德瑞克.馬泰爾的 全球網路戰爭:全球化vs在地化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煙波大飯店會員權益說明也說明:已登錄的累計夜數,不得要求轉讓給他人。 餐飲消費: 餐廳一般現金、信用卡消費適用給點範圍。 扣除餐券折抵或任何形式之折價券/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天衛文化 和稻田所出版 。

元智大學 文化產業與文化政策博士學位學程 丘昌泰、劉宜君所指導 楊澤之的 臺灣文博會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 設計思維的反思 (2020),提出煙波會員登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設計思維、臺灣文博會、文化創意產業、杭州文博會、開普敦設計博覽會。

最後網站煙波大飯店 - Line則補充:煙波 大飯店's LINE official account profile page. Add them as a friend for the latest news.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煙波會員登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說給兒童的中國歷史:書+有聲故事 超值組

為了解決煙波會員登入的問題,作者陳衛平,沙永玲,陳美燕 這樣論述:

  ★你教孩子用什麼角度看歷史?用什麼故事讀歷史?用什麼聲音聽歷史?   把握記憶力發展的黃金時期,從小培養好腦力,明史、知己、知世界!   ★10書+10組互動學習指南+60則有聲故事+60張歷史知識卡,讓你讀歷史、聽歷史、懂歷史!   《說給兒童的中國歷史》套書介紹   「歷史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思維方式。」   本套書共10冊,選出自史前神話到近代,影響中國歷史的傑出人物及事件,淺白精鍊的文字,讓孩子在學齡前就開始建立初步的歷史概念。書後特別企畫「互動學習指南」,激發孩子的無窮潛力,訓練認知理解、聯想應用、分析評估、想像創新的能力,在遊戲中輕鬆學歷史

!   第一冊:從天地一片混沌說起,歷經古老傳說,社會型態從部落慢慢發展成國家,談及夏、商、周朝,一步一步橫跨幾千年的時光。   第二冊:談及春秋戰國時代,各個諸侯國之間爭戰不休,都想當天下的霸主,認識諸侯王國紛亂的五百年間。   第三冊:說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全國的秦朝與劉邦建立的漢朝,跟著秦漢的朝代更迭認識英雄豪傑。   第四冊:接著說漢光武帝開始的東漢與魏晉南北朝,東漢末年──三國時代精采絕倫的軍事謀略,看中國再度陷入群雄爭霸的分裂時期。   第五冊:來到隋唐時代,看明君如何令國家強盛,也看昏君如何令國家衰敗,有血有淚的歷史讓人深受感動。   第六冊:講述北宋時期,有許多英勇的忠臣烈

士縱橫沙場,拋頭顱、灑熱血,看諸多忠貞名士抵抗外族侵略。   第七冊:說勢不可擋的蒙古迅速崛起,元朝建立,蒙古大帝國橫跨歐亞兩洲,也促使西方人來到東方世界,中國迎來外族高壓統治漢人的百年。   第八冊:朝代來到明朝,有軼事頗多的皇帝、權傾朝野的佞臣、保家衛國的將士,還有大航海家和旅行家,看奇人留下的精采事蹟。   第九冊:介紹清朝,令人尊敬的民族英雄、各具魅力的文人雅士,了解中俄兩國曾經簽訂的條約……見證大清帝國的輝煌與頹敗。   第十冊:歷史故事回到了近代,民國初建,有人利慾薰心,也有人堅守崗位,連年的戰亂與動盪,讓我們體會如今的和平得來不易。 本書特色   1親子討論促進思考   每一

篇故事後,皆附【從古看今】賞析,引導孩子共讀與討論;藉由閱讀過去,思考現在與未來。   2語文知識大觀園   除了中國歷史年代歌,故事字裡行間更有大量成語、俗諺、歇後語和節日習俗等,讓語文知識不知不覺內化進孩子的腦中。   3小故事,大道理   書中所選的歷史人物遍及各個層面,有帝王、英雄將相、藝術家、發明家、教育家……使孩子接觸到多元的價值觀,思考環境保護、忠心、誠信等議題。   4培養多面向深入思考的補充教材   特別邀請悅讀學堂執行長葛琦霞老師指導,帶領10位閱讀推廣名師共同企畫,設計每冊故事的互動學習指南,利用連連看、走迷宮、心智圖、思考帽、故事梯、5W1H提問等創意遊戲促進孩子

思考,培養發現、歸納、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邱怜惠/臺北市博愛國小教師   陳儀娉/新北市昌平國小教師   李欣蓉/基隆市深美國小教師   洪德惠/桃園市自強國小教師   張馨方/臺北市成德國小教師   傅宓慧/桃園市龍星國小教師   鄭潓妏/基隆市深美國小教師   梁丹齡/臺北市義方國小教師   張碧珊/新北市新市國小教師   顧翠琴/基隆市深美國小教師   《說給兒童的中國歷史》歷史知識卡介紹   這套歷史知識卡一共60張,包含59張歷史人物卡,及1張歷史事件卡,同樣的朝代會用同一種顏色標示。悅讀學堂執行長葛琦霞老師精心設計10種玩法,每種遊戲的人數不同,需要的知識卡也不一樣,但都會

讓大家對中國歷史更了解、更熟悉!   10種玩法包括眼明手快搶牌卡、朝代接龍、歷史人物心臟病、抽鬼牌、比手畫腳、3分鐘故事時間、人物訪談、故事接力我來了、猜猜我是誰、歷史達人大對抗等,培養孩子的分析力、表達力、記憶力、創造力、反應力等五大學習能力。 本書特色   1.精心設計多種玩法   同一套卡牌,能變出豐富多樣的玩法,讓孩子在遊戲中培養多方面的學習能力。   2.讓歷史課變得更有趣   卡牌可搭配課程作為輔助教材,讓「歷史」從課本上的文字,變成各式各樣有趣的遊戲。參與遊戲的過程中,孩子能在不知不覺中熟記中國歷史,培養對歷史的興趣與學習的熱情。   《說給兒童的中國歷史》有聲故事介

紹   精選60則中國歷史故事,以兒童戲劇的方式,將歷史故事精采呈現。讓較小的孩子也能輕鬆入戲,獲得聽故事的快樂與對歷史的啟發,並藉由聲音在腦中構築故事情節,強化孩子的邏輯與思考。   ★掃描QR Code,免費試聽,唱唱年代歌,簡單記歷史   本有聲故事僅限線上收聽   有聲故事【FunPark】平台兌換流程說明:   1.下載APP   請至APP store或Google Play商店搜尋並下載【FunPark童書夢工廠】APP。   2.加入會員   開啟APP,點選畫面左上角【設定】鈕,再點選【加入會員】,填寫會員資料。   3.填寫會員資料   APP加入會員:填寫會員資料

。   4.登入會員   若已有FunPark童書夢工廠或中華電信會員者,可直接選擇【登入】,輸入帳號與密碼。   5.兌換序號   選畫面左上角【設定】鈕,再點選【優惠兌換】,輸入兌換序號。   6.開始聆聽   兌換完畢後,將帳號登出並重新登入後,點選畫面左上角【設定】鈕,再選擇【已兌換書籍】,選擇已兌換的有聲故事。 本書特色   1.用「唱」的,歷史好好記   有聲故事包含中國歷史年代歌口白版、開場白、聰明寶貝歌、歷史故事及中國歷史年代歌演唱版,透過琅琅上口的節奏,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記憶中國歷史年代順序。   2.有聲故事,孩子最喜歡聽   每則故事長約25分鐘,由專業配音員

負責聲音演出,金鐘獎團隊負責音效製作。採用兒童戲劇手法說演這些歷史人物的精采事蹟,生動刻畫時代背景與人民生活,讓孩子提升口語表達、增進思考能力、建立宏遠史觀。   3.堅強卡司獻聲演出   于正昇、朱玲、余遠炫、李若梅、李香生、杜滿生、汪蓓、官志宏、周學禮、周寧、袁光麟、陳惠卿、馮友薇、郭如舜、張東光、劉敏娟、鄭仁麗、羅娟等專業配音員獻聲演出!   4.增進邏輯分析,提升口語表達   藉由聲音在腦中構築故事情節,讓歷史脈絡融入思考架構,強化孩子的邏輯與思考;在專業配音員豐富聲音表情的耳濡目染之下,讓孩子學會透過聲音傳達喜怒哀樂。   60則中國歷史有聲故事   1.    開天闢地   

2.    黃帝戰蚩尤   3.    最大方的人   4.    大禹治水   5.    囚犯變宰相   6.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7.    兩個好朋友     8.    老師中的老師    9.    白髮復仇者   10.    將相和   11.    李冰戰河神   12.    雞鳴狗盜   13.    東海求仙記   14.    鴻門宴   15.    爬過褲襠的大將軍   16.    緹縈救父   17.    響箭與飛將軍   18.    蘇武牧羊   19.    光武中興   20.    勇敢的外交家   21.    小太監與科學家   22

.    赤壁之戰   23.    書法換白鵝   24.    皇帝的妙計   25.    囚犯變貴客   26.    戴假面具的人   27.    狼的子孫   28.    文成公主   29.    一代女皇武則天   30.    絕世美女楊貴妃   31.    趙匡胤   32.    楊家將     33.    蠟燭少爺   34.    改變世界的印刷術   35.    包青天   36.    十二道金牌   37.    詞人俠客辛棄疾   38.    蒙古少年鐵木真   39.    正氣歌     40.    黃道婆的紡織機   41.    銅豆子關

漢卿   42.    西方來的小探險家   43.    和尚皇帝與大腳皇后   44.    鄭和下西洋   45.    祕密警察   46.    戚家軍   47.    天地一遊俠   48.    努爾哈赤   49.    鄭成功趕走紅毛鬼   50.    打羅剎   51.    畫家縣長與皇帝老頭兒   52.    向鴉片煙說「不」的林則徐   53.    上帝的兒子   54.    黑旗軍   55.    青龍橋車站旁的銅像   56.    少年孫中山   57.    皇帝夢   58.    八百壯士   59.    自己人打自己人   60.    紅

衛兵

煙波會員登入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歡迎免費【訂閱】支持,以觀看更多『頻道專屬』影片與播放清單!
➤Twitch直播➤ https://www.twitch.tv/Holiday1977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DrHoliday1977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r.holiday1977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 https://is.gd/xdy6sA
🔴Twitch訂閱:https://www.twitch.tv/subs/holiday1977
🔴歐付寶贊助:https://is.gd/cj2572
🔴Paypal海外贊助:https://streamelements.com/drholiday1977/tip
➤Twitch直播➤ https://www.twitch.tv/Holiday1977 #浪哥 #DrHoliday 九陰真經 全43首 播放清單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RGoA7iIIt4&list=PL2BFlt9DhY1gHNke1NaJo0ES1gIuaw86y
九陰真經 登入畫面(初代) 音樂 《九陰真經online》
故事背景取明朝初年,中原政權穩定,這個時期的江湖,不再僅僅是軍隊作戰的附庸,武學得到空前崇尚,各門派林立、廣召弟子,一個自由、鼎盛的江湖逐漸形成。

與江湖繁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皇權的集中,帝王勢力逐漸達到頂峰,東廠、錦衣衛設立,成爲有別于舊江湖實力的新興力量。明太祖朱元璋性格多疑,登基後正兩興大獄,誅殺功臣,爲控制日益興盛的江湖勢力,暗自布下衆多錦衣衛隱入江湖,搜集天下武學編撰《武定籍》。

隨著太祖去世和朱棣奪位,《九陰真經》等武學秘籍因此流落江湖,一時間,江湖風波暗湧,各勢力紛紛覬覦無上武學,一陣新的血雨腥風無可避免。與此同時不僅是傳統武學發生了演變而爲之精進,還湧現出了以專克中原武學的西域武學,及逆修任督的燕門密宗等諸多勢力,自此絢爛多彩的明朝武林展開序幕。

≋≋≋≋≋≋≋≋≋【一生划船不用槳 , 全靠浪】≋≋≋≋≋≋≋≋≋≋
各位好!
這個頻道裡,分享了♞浪哥♞各種喜愛遊戲之
直播存檔VOD、
自製剪輯影片、
最新遊戲大作消息追蹤,
以及遊戲音樂/配樂 與CG動畫!

浪哥喜愛之遊戲類型:
■ MMORPG角色扮演網路遊戲 (如:魔獸世界/激戰2/戰鎚)
■ 特別喜愛東方武俠風格 (如:九陰真經/天涯明月刀/刀劍2)
■ 另外策略型/射擊類以及單機PC遊戲也會接觸

歡迎免費【訂閱】支持,
以觀看更多『頻道專屬』影片與播放清單! ➤ Youtube 影音台 ➤ https://goo.gl/bYXDpP
➤ Twitch 遊戲直播 ➤ https://www.twitch.tv/dr_holiday1977
➤ Youtube Gaming ➤ https://goo.gl/5NDbW4
➤ Facebook互動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r.holiday1977/ ➤Youtube 直播➤https://gaming.youtube.com/c/DrHoliday1977/live #浪哥 #holiday1977 #drholiday #1977 #魔獸世界 #wow #經典版 #CLASSIC #最 #經典舊世 #浪哥 #Holiday 九陰真經,九陰,九陰真經2,mmogpg,遊戲蝸牛,九陰真經Online,九陰真經Ol,九陰Online,角色扮演,奇遇,PC,PCgame,online,onlinegame,李連杰代言,3D,武俠,遊戲,游戲 ,雞鳴驛,煙雨庄,開放世界,沙盒,sandbox,openworld,內功,演武,團練,少林,武當,峨嵋,娥眉,蛾眉,唐門,丐幫,君子堂,門派,武學,江湖,輕功,線上遊戲,真武俠,網遊,網游,九陰2,重製,浪哥,wushu,wuxia,

臺灣文博會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 設計思維的反思

為了解決煙波會員登入的問題,作者楊澤之 這樣論述:

臺灣文博會歷經多年營運,已初具規模且獨樹一幟,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藝術與設計教育的推廣以及策展和會展產業人才培育貢獻殊偉。本研究主要探討臺灣文博會與文化創意產業兩者之間的發展關係。以設計思維理論為核心,提出以設計思維觀點檢討臺灣文博會於設計、服務與營運之問題和挑戰,並透過設計思維理論重構臺灣文博會的推動框架,以創造產業價值鏈效果。本研究以中國杭州文博會與南非開普敦Design Indaba兩個展會為案例,以本文所界定之設計思維理論,深入分析案例於會展規劃、營運、服務以及對相關產業之影響;同時針對臺灣文博會主辦單位、承辦單位、參展廠商及表演團體等利害關係人以及與本研究議題相關之學者和專家

、非營利組織等進行深度訪談,以受訪者之實務經驗納入本研究的定位設計、展場設計以及鏈結設計等進行分析與比較。研究發現,臺灣文博會存在品牌定位不明確、權責劃分不清晰、場館使用不合宜、資料存取不便利、學術專業不深入、產業鏈結不確實等六大待解問題,探究其原因實為文博會於展會規劃及會務發展的營運困局。據此,臺灣文博會可借鑑本文案例杭州文博會及Design Indaba各擅勝場的營運經驗,亦可透過本研究以設計思維理論為基礎所提出的政策建議,以期解決臺灣文博會現下營運之困境,進而帶動我國文化創意產業永續發展。

全球網路戰爭:全球化vs在地化

為了解決煙波會員登入的問題,作者弗雷德瑞克.馬泰爾 這樣論述:

「這是一場挑戰歷史與地理法則的革命, 我們現在不過還在這場數位轉變的開端而已。」   Facebook在全球擁有十三點五億個會員,Google每月的訪客數量超過十億,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網路具有高度行動性,數位世界似乎超越了空間與疆界。如果你認為數位化會加速全球統一化、日後會有「主流」網路產生、世界正因網路呈現一致的話,本書將顛覆你的觀點。   從矽谷到日本,從巴西、南非直到加薩,馬泰爾實際走訪五十多個國家,透過當地人使用網路的情況告訴你:網路並非全球化,而是在地化;它沒有打破地理限制、沒有消除語言上的隔閡、也沒有使文化趨於單一,相反的,只要有不同的領地,就會產生不同的網路使用方法──疆

界將會維持下去。   中國創造Google或Facebook的複製品,並結合審查系統建立屬於自己的網路;阿拉伯國家運用社群網路進行革命;以色列利用網路躍身為「新創企業之國」;巴西結合當地文化,使勒西菲港口重生為「數位港」。網路因區域、語言及文化的差異,具有地域性的特質;網路的未來將朝多元性發展,產生一個比我們想像中還要「聰明」(Smart)得多的數位世界。 本書特色   ★作者橫跨50多個國家,實地深入訪查。   ★顛覆人們普遍對數位化世界將超越空間與疆界的想法。   作者簡介 弗雷德瑞克.馬泰爾(Frédéric Martel)   出生於一九六七年,為法國記者及作家。他是法國

高等社會科學院(EHESS)的社會學博士,並擁有社會學、政治科學、公法及哲學這四個碩士學位,曾任美國及羅馬尼亞法國大使館的文化職,也以訪問學者的身分參訪哈佛大學及紐約大學。他曾在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及法國高等商業研究學院(HEC)的企管碩士班開課,現於巴黎政治學院(Sciences Po de Paris)任教,並在法國國際關係研究中心(IRIS)與法國文化部擔任研究者。   至今馬泰爾出版過九本書,其中包括《美國文化》(伽利瑪出版社,二○○六年,暫譯)和《全球文化戰爭》(弗拉馬利翁出版社,二○一○年)。這些書已在二十幾個國家,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另外,他每週在法國文化廣播電台(France

Culture)主持廣播節目《軟實力》(Soft Power),並在同集團的法國新聞廣播電台(France Info)有每週一次的短評節目《法國新聞觀點》(France Info Idées)。   編者的話 序言   第一章 河谷 「美國國家安全局竊聽著呢。」   第二章 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 「審查制度只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睡覺!」   第三章 行動電話 巴西中產階級的能動性   第四章 IT 代表的是印度科技 他們掃描了二十六億隻眼睛 中國是硬體,印度是軟體   第五章 智慧城市 非洲開始起步走 「這是毋庸置疑的,巴西前進得太快了」 新創企業之國   第六章 都市更新

貧民窟及「包容」 Twitter 槓上毒梟 419 騙局   第七章 我的伊斯蘭 黎巴嫩的數位戰爭 加薩歡迎您 「伊朗人民看得到你的推文嗎?」 清真式網路   第八章 主管機關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 綁手綁腳的主管機關   第九章 智慧策展 文化在非商業領域的延伸 創用CC 計劃(Creative Commons) 文化商品的末日 亞馬遜的雲端 文化批評已死!智慧策展萬歲! 「The Long Click」,以及我們所知的評論的末日 《哈利波特》和Booktubers 迷你歐普拉時代   第十章 社群電視 阿拉伯偶像 明日的電視 好萊塢的敗仗   第十一章 「.EU」 Ñ 西里爾字母的網際網路

. 魁北克(.quebec) 去Gengo 一下 歐洲的數位馬賽克   後 記 新興網路 主流網路 美國的特殊性 網際網路的巴爾幹化   詞彙表 資料來源   序言   《全球網路戰爭》(Smart)是一個關於數位全球化的調查。藉由深入田野,在舊金山、北京、約翰尼斯堡、加薩或特拉維夫—以及在總計五十幾個國家之中,試著描繪今日的數位轉變,以及其他來臨的數位世界。不管是從宏觀角度、或從膚淺的表面來看,科技的全球化似乎是一種統一化,我們都看得到類似的數位案例與日俱增。Facebook 有十三點五億會員,在這地球上每六個人,就有一人使用Facebook,其中還有半數是用手機登入的—而且「免費註

冊」。然而,網路在全球的形象雖然看似一致,但它其實因地而異。這就是《全球網路戰爭》的主題。   本書依據的論點很簡單:和人們所想的相反,網路及數位問題並不全是放諸四海皆準的現象,它們紮根於當地,具有地域性的特質。和它最相關的人事物,其實就是男人和女人、新聞、電子商務、應用程式、地圖,和社群網路,而這些人事物之間原本就存在著有形的、實體的真實連結。它是一個「智慧型世界」,也是一個「渺小的世界」,但無論如何,它都是一個既不乏味、也不平坦的世界。   對那些直覺認為這個世界正在擴張、朝著單一網絡演變,並且認為文化及語言的差異正在消逝的人來說,這本反直覺的書帶來另外一種觀點,它打破了人們普遍對數位

化世界將超越空間與疆界的想法。這也許很令人驚訝,網路並沒有廢除傳統的地理限制、沒有使文化認同解體,也沒有消除語言上的相異—網路反而還促成了這些現象。   未來幾年內,由於網路使用及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網路區域化的一面甚至應該更加明顯。網路的未來並不是一個全球整體的概念,而是紮根於區域;它並不全球化,而是在地化。因此,我們應該停止探討以大寫I 開頭的「網路」(Internet),並用小寫複數的「網路」(internets)來取代—這也是我在本書中使用的寫法。這就是我的主題:網路的多元性。   這個思考網路的新方法催生了一個比我們想像的要「聰明」(Smart)得多的世界。網路的多元性、國家的獨特

性、語言及文化在數位世界中都各佔有一席之地。網路與身分認同、區域差異及語言不是對立的,它也不反對「文化例外」和多元性。這是好消息,也是本書的主要發現。數位轉變不是一個強化統一性的現象;它不會產生一個單一化的「主流」—不像文化全球化一樣。畢竟,我們所參與的是一個複雜得多的全球化現象,從這方面來看,它所引起的恐懼就值得討論,也許也必須換個角度思考。對那些生活在焦慮中,害怕因為全球化及科技大幅改變,而失去他們的身分認同的人—這是合理的擔憂─本書告訴他們不該如此悲觀,況且這也不是可能性最高的局面。   因此,網路比我們認為的還要「聰明」,這也就是本書命名的來由。原文書名的「Smart」(聰明)這個英

文字有好幾種用法,人們用它來指智慧型手機(smartphone)、智慧城市(smart city)、智慧電網(smart grid)、智慧經濟(smart economy)、智慧手錶(smart watch)、智慧型電視(smart TV),以及一個「更聰明」的世界。   由這些詞看來,人們想說什麼?「智慧」這個詞正成為單純的「網路」的同義詞,而且可以擴大到整個數位領域,包括可上網的行動電話、應用程式、科技,以及整體的數位範疇。當頗具盛名的紐約市警察局宣布他們成立了「智慧小組」時,代表的是該單位配有含影像監控、偵測器及審查系統的新巡邏車,以便記下車牌號碼後與罪犯資料庫即時比對。   然而,

在「智慧型」這個聽起來很酷的名稱下,其實還隱藏了更為可靠的安全用途—即使它不太引發這樣的聯想。它指的是現正來臨的網路的根本變化,也就是從資訊到傳播,以及現階段發生的、邁向知識網路的變化。有了web 2.0,與其上網接收資訊,網路使用者已經開始自己生產資訊,且從現在起,將網路視為人類發展的工具;在各大貧民窟裡,也不一定只將他們的時間花在「自拍」而已。在這方面,「智慧」是一個基本的字彙,它的意義宣告了網路的未來:知識的未來及區域化的未來。   這個我在各地都觀察到的網路區域化現象正在進行中,它並沒有排除全球化及加速化的現象。就像主流文化存在一樣,網路中當然也存在著一個整體統一的面向,但這些加速全

球化的現象並不顯著。當傳播溝通正在發展,而我們生活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時,有人質疑過嗎?此外,未來的投射仍然顯得氣喘吁吁,摩而定律(Moore's Law)預測微處理器的容量與性能每十八個月就會加倍(這個說法很虛假,其實這只是來自摩爾的推測),另一個光子學法則預測光纖線路的傳輸速度,則是每九個月就會加倍。在二○一三年,傳輸量達到每秒三百一十兆位元這個天文數字,在這種速度之下,只需要不到一分鐘,就能把美國國會圖書館—全世界最大圖書館—的所有藏書傳送完畢。即使將來,這些法則會無可避免的碰上它們在實體或經濟上的限制,對我們而言,數位世界仍會持續快速的成長,並且沒有終點。   最近,Google 的老闆

估計:「現在在網路上,我們每四十八小時所創造的內容量,等於從人類誕生開始一直到二○○三年為止所創造的量。」而且據他所言,到了二○二五年,我們的電腦將會比現在快六十四倍。這是一個挑戰歷史與地理法則的革命,我們現在不過還在這場數位轉變的開端而已。   《全球網路戰爭》是我前一本關於文化全球化的著作:《全球文化戰爭》的續集。當《全球文化戰爭》的主題聚焦在全球化及美國化當下的創意產業情形,而故意將數位問題擱置於一旁時,《創意戰爭》則專注於網路及數位世界。和《全球文化戰爭》相同,我在本書中優先採用第一手資料:因此,我持續進行調查,大部分的訪談都是新的、未出版過的。   畢竟,《全球網路戰爭》是一本去

神話的作品,它讓讀者知道,如果我們能夠了解網路現象的動態是深深根植在一塊土地、一個社群中,具有強烈的鄰近性的話,就能重新控制數位時代—也能重新控制我們的生活。這樣的結論完全不是建立在任何意識形態的推理上,而是調查研究的結果。   在文章主旨牽扯到數位問題的情況下,研究者與記者該了解保有謙遜態度的重要性。網路加速的速度如此驚人,以致於所有我們堅信的事,都是靠不住的。   要是這本書是在五年前完成,那麼書裡大概幾乎不會提到平板電腦,也不會提到iPad(於二○一○年四月發售);然而,它們卻完全顛覆了文化中的數位領域。若在大約七年前完成,書中也不會提及現在在我們生活中,佔如此中心地位的智慧型手機與

應用程式(第一支iPhone 在二○○七年發表,而第一個應用程式商店:蘋果公司的App Store 則建立於二○○八年)。這本書若在九年前完成,書中甚至不會談到創立於二○○六年、且在那之後就一直具有決定性地位的Twitter;說到Facebook與YouTube,它們才剛要慶祝十二歲生日而已。要是這本書在十五年前寫成的話,書中幾乎不會有任何關於創立於二○○一年的維基百科的蛛絲馬跡,甚至也不會寫到在一九九八年時,仍只是一家新興公司的Google。我們也記得像芬蘭的諾基亞或加拿大的黑莓這種模範公司,他們錯過了轉型成智慧型手機的時機,結果只能顧影自憐;或是像微軟、戴爾、美國線上或雅虎這樣的數位巨人,

昨日它們還是所向無敵的,但今日必須再度自我創新。   視算科技(Silicon Graphics)這家具象徵性的新興公司失敗了,MySpace 的轉型不甚成功,輪盤聊天室(Chatroulette)搞砸了它的經濟模式,就連Google Reader 也離線了;更不用說那些幻想的城市、已經遭到遺棄且渺無人煙的現代龐貝古城了—例如第二人生。我們正經歷的科技與革命,進行速度快得令人目瞪口呆,想必能杜絕所有光說不練的景象。   然而,作為《全球文化戰爭》的續集,對我而言,解讀這個在到來的「後」世界,並且思考這股「未來潮流」,似乎是不可或缺的。該怎麼做呢?和每當談到「全球網路」時,只擔心「數量」的矽

谷精神領袖們相反,也不同於某些認為研究調查只需要操作辦公室裡的電腦就能完成的顧問專家,本書採用了迥異的研究方法:它假設網路在這裡與在別處是不同的,而且偏好的調查取徑範圍非常廣和深入(依照「broad and deep」這組當紅的詞)。   數位的對話在每個地方都是不同的,光連上線還不足以了解它們,我應該親身實地(IRL,所謂的in real life)拜訪網路的行動者,應該前進田野,走遍世界各地,沿著這些路線觀察,把網路瀏覽器拋諸腦後,這樣才能看見真正的網路;只有藉由質性田野研究調查,透過遍布五大洲的幾百次訪談,才可能漸漸了解這個正來臨的數位轉變的真實性與廣大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