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宸希家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劉宸希家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邱翊崴,邱翊宸,楊舒嵐,黃暐翔寫的 小作家出任務 ~ 玩轉奧地利! 和雷家驥的 武則天傳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新聞女主播穿起旗袍應節其中一位上年失婚IG性感相勁癢眼也說明:現時26歲的劉宸希是台灣新聞主播,除了靚之外更是學霸,於美國南加州大學畢業,用4年時間就獲得大眾傳播學士和傳播管理碩士學位,曾在2022年美國前國務卿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樂文化 和臺灣商務所出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客家文化研究所 洪馨蘭所指導 賴彥君的 屬於我這客家世代的「民歌」(民聲)採集與創作——從臺灣雲林詔安客來的田野訊息與歌曲製作 (2021),提出劉宸希家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客家、雲林詔安客、客家歌曲、詞曲創作、民族誌。

而第二篇論文東吳大學 歷史學系 蔣武雄所指導 歸思齊的 明末清初歸莊與顧炎武之交游 (2021),提出因為有 明、清、歸莊、顧炎武、遺民、交游的重點而找出了 劉宸希家世的解答。

最後網站美女主播劉宸希獻「主持處女秀」 驚人語言背景遭起底 - 好新聞則補充:三立新聞推出全新節目〈國際辯論社News World〉,將以新聞專題結合來賓訪談,主持人是擁有多國語言能力的新生代主播劉宸希,第一次主持節目的劉宸希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劉宸希家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小作家出任務 ~ 玩轉奧地利!

為了解決劉宸希家世的問題,作者邱翊崴,邱翊宸,楊舒嵐,黃暐翔 這樣論述:

【我們看見 奧地利 系列】首部曲 1. 小作家出任務 ~ 玩轉奧地利! 全世界年紀最小的旅遊作家群(4年級~9年級),要帶你玩透奧地利! 四個孩子,用他們的童真之眼,看見,最純粹的奧地利。     小作家出任務~奧地利寶藏大曝光   台灣零食超人 邱翊崴 (4年級)/ 帶你大口吃遍奧地利美食   玩法72變 邱翊宸 (6年級)/ 帶你深入奧地利大自然風光農場   嵐嵐公主 楊舒嵐 (6年級)/ 帶你潛入皇宮當王子與公主   探險活寶 黃暐翔 (9年級)/ 帶你上山體驗冰原歷險記     每一個孩子,都是創意大師,孩子有自己的觀點與視角,更應是一位小作家,只要他們相信自己只要家長願意看

見他們與生俱來的天賦與觀點,家長願意提供機會讓孩子表現天賦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創新力!   【視界旅校】帶孩子透過旅行,在一趟奧地利之旅中,孩子展現其天賦創意化身為小作家;旅行結束後全程自己構思、拍照、繪畫、採訪、執筆寫作,完成了這本,全世界第一本年紀最小旅遊作家書!   不一樣的眼睛,就看見不一樣的奧地利。一趟旅程中,如何看出嶄新的視野。同樣的航程,有各人的感受;相同的景點,有不同的觀點。     請跟著這群小作家獨特的視界,悠遊奧地利,除了著名的觀光地之外,他們走入奧地利人生活裡,和奧地利人們與文化互動學習,他們看到什麼?觀察到了什麼?反思台灣有何不同?   好吃的美食/好玩的足球/有

機的大農場/歷史裡的皇宮與公主/傳說中的莫札特   即使你去過奧地利,肯定有你沒吃過的美食、沒看過的風光、無法拍到的照片…,通通在這本《小作家視界任務 ~ 玩轉奧地利》,讓9歲的邱翊崴、11歲的邱翊宸&楊舒嵐、14歲的黃暐翔,告訴你小作家們的奧地利新視界!   ─薩爾斯堡莫札特出生地,大家都不能拍,只有小作家通通可以拍給大家看,說給大家聽,莫札特的童年   ─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共享莫札特音樂晚宴,多好吃?音樂家表演多精采?還有音樂家幕後採訪全記錄!   ─大鐘山冰川公路看到夏之雪.高山水壩.阿爾卑斯山旱獺與小白花   ─第一次曝光的兒童博物館變身王子與公主   ─奧地利美食排行榜告訴你哪些

好吃一定要吃去哪裡吃     讓全世界年紀最小的旅遊作家們娓娓道來,他們在奧地利多好玩還有新觀點:   台灣零食超人 奧地利.出任務/邱翊崴 4年級   奧地利玩法72 變!/邱翊宸 6年級   跟著嵐嵐公主玩奧地利/楊舒嵐 6年級   探險活寶奧地利旅行大豐收!/黃暐翔 9年級 本書特色   1.每位小作家透過文字、影像或繪畫表達所見奧地利的觀點。   2.全書文字不潤稿,呈現小作家真實的文字表達力。   3.全書照片均由HTC One mini2拍攝,孩子的視角看見奧地利真實的面貌&山光水色   4.小作家之眼,看見不同視界、視角的奧地利,呈現出每個人都應該尊重各自觀點。   5.奧地

利駐台商務代表親自撰文、影音推薦旅遊奧地利必讀的旅遊文化書 視界推薦   奧地利商務代表辦事處 代表 Christian Fuchssteiner 傅詩元   中華民國駐奧地利代表 前外交部常務次長 史亞平   HTC 北亞區總經理 董俊良   台灣歐洲商會聯合總會會長 吳輝舟   EETS歐洲之星董事長 張春娟     華航台北分公司 行銷策劃部 經理 劉婕綸   中天亞洲台新聞總監暨製作人&主播  盧秀芳   卡內基 大中華區負責人 黑幼龍   卡內基 副總經理親子共同推薦 朱媛 & 視界旅校小作家 黑筠珍   廣播金鐘得主與歌手 何方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普羅藝術家樂

團指揮 廖嘉弘   再興中學 校長 柯文柔   仁愛國小 校長 張文宏   仁愛國小 教務長 劉旭智   永安國小 梁瑋姍老師   台北市國中學生家長會聯合會總會長。仁愛國中家長會會長 許孝仁   前台北市教育局長 林奕華   前金華 吳興國小 校長  瞿德淵   前金華國小家長會長 林文姬     巨大旅行社 總經理 黃士元   東南旅行社 主題旅遊 總監 石素慧   大禹空間計劃總監&冬遊印象奧地利等書 暢銷作家 凌敬堯   我的京都 暢銷作家 黃思華   八小樂潮遊系列 暢銷作家  李欣霖   微醺浪漫義大利 暢銷作家 黃慧娟

屬於我這客家世代的「民歌」(民聲)採集與創作——從臺灣雲林詔安客來的田野訊息與歌曲製作

為了解決劉宸希家世的問題,作者賴彥君 這樣論述:

        當客家族群在臺灣這片土地,一面辨識自身的族群樣貌、一面建構屬於臺灣的在地認同,擁有臺灣客家意識的各類型創作成了作為描繪當代客家族群的另一種可能。屬於臺灣客家的音樂創作,已然自許多當代客家流行音樂的討論中得以窺見與聆聽。但回顧過去,屬於臺灣客家亞族群的雲林詔安客歌謠、歌曲的發展情形,卻顯得少數又隱形。        筆者藉由製作六首新創客家歌曲的過程認識當代雲林詔安客家族群,使用民族誌田野的方式進行音樂創作,並藉由本文將實踐過程與成果記錄下來。        藉由這項實踐探討何謂使用民族誌田野的方式進行音樂創作?如何從雲林詔安客來的田野訊息完成歌曲創作?採用民族誌田野創作的思索

與建議為何?        2000年起,有關臺灣詔安客的學術研究持續增加,主題不外乎關於詔安客語、臺灣詔安客認同等研究,在這些研究當中也能了解臺灣詔安客面臨了幾項困境:詔安客語嚴重流失、世代間嚴重的文化斷層、族群認同危機等,因此透過客家歌曲的創作實踐,希冀能增進大眾對臺灣客家亞族群議題的重視與行動。        雲林詔安客目前較多居住於雲林縣二崙、崙背一帶,本文以民族誌研究與田野調查的視野進行原始資料的採集,以參與觀察作為研究策略。本文透過在2020年夏季於二崙、崙背的實際田野,以及2021年離開田野後進行的創作歷程,彙整後完成本文的基本架構內容。        本文研究發現:1.    

    使用民族誌田野的方式進行音樂創作是進入田野對當地文化與民聲進行採集,並透過田野訊息分析進行音樂創作的方法。這個創作方式能夠瞭解族群樣貌、記錄族群聲響,也能使創作者貼近相對陌生的亞族群議題。2.        由雲林詔安客來的田野訊息創作,描繪當代雲林詔安客家元素的存在場景,是以歌曲再現當代雲林詔安客真實的樣貌與記憶,建構具有在地性、異質化客家表徵的雲林詔安客家新創歌曲。也藉由這樣的歌曲創作歷程「將個人置身於當地,書寫歌謠民族誌的方式」視為當代客家文化的一種社會實踐。3.        民族誌田野創作歷程是研究者透過「看見族群差異、與族群差異對話」來參與「雲林詔安客找尋自身當代意義」的現

場,進行「突顯差異的傳統—歌謠民族誌創作」的過程。

武則天傳

為了解決劉宸希家世的問題,作者雷家驥 這樣論述:

集嚴苛、慈愛、殘虐於一身 最富傳奇與爭議的中國女帝     武則天,中國唯一女皇,也是千年來備受注目的女人   當她奉詔入宮,便逐步翻轉大唐國祚   武媚娘悄悄地步上歷史舞臺   書寫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一頁     武則天(六二四-七○五),中國歷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認的女皇帝。唐高宗時為皇后(六五五-六八三),尊號為天后,與唐高宗天皇李治並稱二聖。後做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六八三-六九○),之後更自立為武周皇帝(六九○-七○五),西元七○五年退位以後,更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同年崩逝於洛陽,享年八十二歲。     她美麗溫柔的外表看似纖弱,內心卻比任何男子剛毅堅強,在

惡毒的宮廷權力鬥爭中,用智慧、謀略,從後宮嬪妃的爭寵奪愛,到朝廷男性權力的角力,一路邁向權力中心,開創屬於她的大周帝國。     本書作者親訪對岸蒐羅第一手史料、歷時二年時間,以全傳式的構想書寫,除了從性格分析她的成長過程與心理發展,也就她如何處理對外的國際戰略、國家安全及對內的財政經濟、文化教育、宗教關係做了完整理介紹,廓清了許多研究中錯誤的觀點,是一本極具權威的歷史著作。 關鍵特色   ★作者以嚴謹的態度,細緻的考辨,流暢的文筆,敘述出武則天那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歷程。尤其對於她的性格特徵、家庭關係及統治風格做了細緻的分析,廓清了以往研究中的許多錯誤觀點。   ★作者很有歷史責任感,史料

翔實、言辭中肯,行文又不枯燥,即便當作休閒的讀物也是不錯的,同時還可以引導讀者去查實史料,是本值得閱讀的好書。   ★以羅列各種史料為主,再加之簡單解釋,推理論證比較客觀、合理,雖然讀起來困難一些,但不像其他很多寫武則天的書,充滿主觀極端牽強的個人臆測。   ★本書完全是站在心理學的角度來解讀武則天。 作者簡介 雷家驥   祖籍廣東順德,1979年獲得教育部頒文學博士。先後在中國文化大學、東吳大學、中正大學歷史系所專任教授,也曾在兩岸著名大學兼任教席或短期講座。現任中正大學歷史系專任教授、《中國中古史研究》創刊人兼總編輯。發表過期刊論文六十餘篇、會議論文十餘篇、專書九本,新近主編完成

《嘉義縣志》十三冊。 正體版序 自  序  導  讀 第一章  武氏家世 文水武氏的家世 武士彠傳奇性的發跡和發展 武、楊家族與婚姻 第二章  武氏的人格與初入宮 武氏的生卒與名諱 武氏的早期經驗與人格發展 入宮後的人格成長與成熟 貞觀皇帝的情感世界及其與武才人的關係   第三章  二度入宮及初期發展 二度入宮的原因與背景 「穢亂春宮」如何說 二度入宮的真相 第四章  皇后之路 狐媚偏能惑主,蛾眉不肯讓人 後貞觀時代—永徽政局的危機 永徽政局的陰暗面和皇后廢立的賄賂關說 皇后的廢立 第五章  從皇后到二聖:武后個人權威的發展 初馴師子驄:清除內宮隱憂 再馴師子驄:外朝初整肅 從皇后

到二聖:三馴師子驄的結果 從二聖到天后 第六章  武后的家庭角色和母儀 武后與本家親戚 武后在夫家的母權伸張與母儀 家庭虐待:武后與她的非親生子女 武后支配慾下的親子關係 第七章  天皇晚年局面與太后臨朝 天皇晚年局面與天后的權力焦慮 天皇之死與授權之變 太后專權與廢帝殺子 第八章  政權鬥爭:臨朝與肅反 太后初改制與反對運動的第一波:揚州兵變與裴炎之獄 告密風起與反對運動的鎮壓 反對運動第二波:宗室聯反與燕啄皇孫 第九章  大周革命 天意與符瑞:革命的意識形態與行動 佛教、群眾運動與革命措施 舊王室的處置 反對力量的沉潛 第十章  女皇的治術:神道設教 天人感應致太平 佛教政治:彌

勒降生和輪王統治 神道教化的設施 第十一章  女皇的統治風格 威權獨任 揮舞革命刑柄及其後果 眯目聖神皇:賞柄的運用 第十二章  大周的政治、經濟與財政 大周政治、人才與與政風 大周的戶口與經濟 大周的財政 第十三章  大周的國防外交 女皇統治前的國家形勢 大周西邊、西北邊的外交、戰略與軍事行動 大周北邊的國防與外交 大周國防外交的檢討 第十四章  大周的社會與文化 重役下的吏治腐敗、人口流動及社會安全 社會衝擊的其他因素和後續發展 女皇與禮俗、教育及其他社會文化 女皇與宗教 第十五章  情夫、親子與姪子:女皇晚年的感情與危機 女皇的第一個情夫 張氏兄弟與控鶴奉宸 親情的糾纏:一家兩

系的繼承問題與情夫的介入 情夫與家屬危機以及政治危機 第十六章,神龍政變與大周覆亡 危機爆發:情夫惹禍與女皇引火 是誰反女皇 神龍擺尾:女皇的末路 附 錄  武則天大事年表 正體版序     這本書因緣意外而寫,卻自2001年發表以來即獲好評,並先後收入「中國文庫」及「人民文庫」,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此次之所以授權其他書局再版,主要是因港臺的師友親戚希望能看到正體字版,而又值與北京人民出版社的期約已屆,故而委由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正體版本,其他出版社出版簡體本。       本書既是改版,一些平時即已注意到可能有錯誤的小地方,當然再予查證、修訂或補充,不在話下;不過有些讀者的意見,則似宜在

此作一總回應,以免辜負他們的善意和指教。       第一是關於武則天本人及其家屬的名字問題。筆者思考再三,仍然以為原來之研究結論可以成立,並為此而分別在《中國中古史研究》創刊號與第七期,發表了〈武則天外家及其生母的名諱〉、〈從唐人命名取字習慣論武則天及其親戚的名字〉兩文,以回報善意指教。其中有一佚名人,於網路指教筆者,謂太平公主之名不應是令月,認為筆者的駢文解讀標點有誤。筆者亦為之思考再三,竊意若從文體論而言,該讀者的高見實可成立,本人對之致上敬意!但若從則天為其自己與親子的命名習慣,以及用駢體書寫表奏時起首未必就須講究駢儷整齊的慣例言,則筆者仍宜維持原來的判斷,僅在第六章提及公主的名諱處,

補充一個較長的腳註以為說明。       第二是一位同行學者在《唐研究》發表一篇正式書評,文中對本書內容謬賞有加,但亦指出一個數據有誤。不過,該同行稍後電郵給我,說明是他弄錯了。對此同行閱讀之仔細以及不吝賜教,筆者亦區區致上敬意!       如今正體字本即將發行,竊思宜對此次出版有所說明,以奉告於讀者,是用略為之序。   導讀     唐太宗李世民目睹隋朝二代亡國的慘劇,又鑑於自己啟動兵變取得帝位引發皇子的野心,因此在他死前念念不忘,無非希望皇位傳承順利,國家長治久安。於是大唐的第三任皇帝高宗在父親妥善的安排下即位,但不到五年、十年,太宗為兒子所娶的皇后,以及兩位接受遺詔託付的資深大臣先後被

廢。在政治舞台上,反而意外出現了一位身份地位只算中上的入宮女子武則天,竟然絕地逢生、峰迴路轉,從尼觀到後宮到朝廷逐步掌握越來越大的政治權力,最後纂奪大唐。當我們回顧這個古往今來僅此一例的歷史時,不禁要問她究竟緣何開創此一局面?中國史上不曾有女性出身一介宮人,最後竟然登上政治權力的頂峰。一路上多少凶險、障礙與反對者,竟然都被化解。難道這一切單憑她個人的手腕與心機,就能輕易找出最佳的策略與手段,加以執行,達成目標?   在唐朝,人們常從漢高祖之妻呂后執掌朝政,扶植本家勢力的歷史前例來看待武則天的崛起。實際上,兩漢太后在皇帝死後臨朝稱制、任用外戚的事例很多,除了呂后差點危及劉氏政權,真正纂奪成功者

是王莽。但從來也不曾像武則天這樣由皇后成為太后,然後自己稱帝。而且,武則天在她邁向權力頂峰的路途上,剛開始反而沒有充份借助本家男性的力量,所以武則天走出來的權力之路與過去的歷史不同。   相較於唐朝人多比附武則天為漢代的呂后,現在學者比較注意北朝以來女主握有大權的現象,比如北魏孝文帝之祖母文明太后,以及北方家族中「一家之婦」舉足輕重的角色,從這兩點論證武則天的權勢來自胡人家風的影響。李唐皇室確實頗有胡人風格。但漢代以外,即便是被認為具有漢人本色的宋朝,同樣也有皇后、太后影響政局的現象。總之,在帝制時代的政治構造中,皇后、太后具有相當程度的地位,所以晚清末年還出現了慈禧太后這個著名的例子。即使

在帝制結束之後,讀者依然可以在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的歷史上,看到最高領導人的妻子在政壇中舉足輕重,甚至掀起政爭的權能。所以,雖然中國政治被認為一向由男性掌控,但女性在許多地方或明或顯扮演重要的角色。   從當時家庭的風俗來看,喪夫的主婦主持家政,培養子女,同時照顧本家的父母與兄弟姊妹等,兩個家庭維持良好的關係,彼此照應扶持,這其實是唐代一般士大夫家庭的常態。但隨著子女成長,開啟了家庭的世代轉換,原本辛苦撐持門戶的主婦交棒給下一代的兒子和媳婦來主家。如果把這個家庭史的常態放進武則天的處境中,有兩個特殊之處:一是這個家庭擁有整個天下,即唐帝國。二是武則天在喪夫之後成為整個家族最高的領導者,但此

時她已經六十歲了,卻依舊牢牢掌握權力。任何違逆她意思的人,都將遭到處罰。   皇帝與其後宮、子女,在許多方面和一般臣民的家庭有非常大的差異,但也有和一般普通家庭的共通性。所以本文作者花費了許多篇幅,嘗試從一個家庭、家族的角度來呈現唐高宗、武則天與其子女之間的關係。透過這樣的解說,我們不會只把他們當作特殊情境下的皇室家庭,而是從北朝以降家族生活的型態與親子關係來理解。從而讀者將更深刻感受到,帝制時代的許多政治現象,看似費解,但其實應從家庭、家族的角度來理解。在本質上,帝國的某些層面仍然只是個家。因此武則天掌權之路的基礎,究竟是鋪在「嫡妻」之權(即皇后)或太子的「母權」(即太后)上?還是訴諸廣大

臣民對「女權」的支持?還是她直接掌握的「皇帝」之權?   武則天從皇后到皇帝,都不可能獨理眾務,必須透過選用人才,即調整領導集團(宰相班子)的組成與運作方式來執行她的旨意。武后首先憑籍丈夫高宗對他的信任和依賴,扶植、收編中低階官員來抗衡反對她的力量,分散其他大臣的權力。從過去到現在,總是有人會選擇依附在掌權者之下,成為打手,享受榮華富貴。此外,她還仰賴兩種人來協理國政,一是宮中有才學的女性,比如上官婉兒或她自己的女兒太平公主,二是從科舉考試選拔出來,具有文學才華的文士提供參謀。最後,她在司法系統中起用酷吏,摧毀政敵,並在意識型態、禮儀祭典與文化象徵等層面上進行各種佈置,提昇自己的地位。  

 當我們細覽本書,可能會悚然心驚。因為中國史上,儘管改朝換代不免引起流血衝突,但很少在四十年間,發生如此頻繁的政治鬥爭與迫害。鬥爭的範圍從皇帝的后妃到舅舅,甚至不只李唐宗室,被整肅的對象包括她自己的親生子女與內外姻親,一直到朝廷的功臣與文武官員,一個又一個的家庭、家族都陷入被懷疑、投獄、刑求、流放、甚至處死的待遇。過去稱此為酷吏統治,用現在的話來說即「白色恐怖」。雖然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生殺大權,從太宗、高宗以降陸續都因為政爭而有所株連,而真正擴大到濫刑濫殺則是起於武則天。許多案件往往無中生有,小事化大,最後不但精確打擊目標,更牽連許多無辜的人。   不過,進行政治鬥爭難道是容易的事?大唐帝國

以律令格式的法制體系來運作,許多事務都必須按照規章來辦事。理論上,律令格式的法定程序有相當程度的嚴格性。上至皇帝、皇后,乃至大臣,都無法輕易隨心所欲以個人好惡來決定人事物的安排懲處。既然如此,武則天如何在律令法制的框架中進行恐怖統治?尤其帝制中國的政治文化向來強調傳統、慣例,尊重制度。但另一方面,理論上與實質上,皇帝也擁有絕對權力來打破慣例、創造傳統與建立新制度。當我們反省到法律體制與白色恐怖的共存時,不禁要問:是整個法制的結構原本來就比較鬆散?還是剛硬的權力具有無比的切割與破壞力?否則,白色恐怖如何施行?無論如何,武則天設法在政治機關與法制體系中找到管道和間隙來施展意志,鞏固政權,實為其最了

不起、也最可怕之處。   為什麼武則天的恐怖統治沒有引起許多反抗?她果真牢牢掌握宮城禁軍的向心力?只要最高統治者下令,不論內外文武官員與各級軍人對女皇是否心悅誠服,但命令就是命令,即便討伐的對象是興復唐朝的李唐宗室,或有功於國的忠臣名將,透過這個缺乏個人意志與判斷、但功能與運作良好的官僚系統與軍隊組織,女皇輕易啟動鎮壓機器,輾碎任何不服從的反抗者。這並非理所當然之事,也並非不會重演的歷史。因為在歷史上有許多獨裁權力引起眾多反抗而瞬間覆滅的例子,但也有高度集中的政治權力徹底迫害、撲滅任何微小、甚至沒有威脅的異議者。武則天的白色恐怖之所以成功,難道是內建於中國皇帝制度或中央集權這個操作系統的強大

功能嗎?   武則天邁向最高權力的路上,之所以一路履險為夷,沒有出現真正有力的反對者,或許是因為朝野士民久已習慣她作為政治權威的地位與形象。從西元655年她立為皇后;隔年舉行皇后專屬的盛大禮儀「先蠶禮」,強調皇后統領天下婦女;660年開始為身體不適的高宗提供政治意見;664年,武后在朝廷上垂簾,隱身於高宗身後,更進一步涉入朝政;隔年,高宗、武后前往泰山封禪,武后領導由女性組成的命婦群體,在封和禪兩大典禮中主持次要但不可或缺的儀式。674年,武后本人領銜提出十二項重大政策的建議書,獲得高宗採納並施行。還有其他許多正式盛大的場合,武后或與高宗一起,或她單獨一人,接見百官與各國使節。總之,直到68

5年高宗過世,武后這三十年來已逐步成為高宗一人以下,遠高於宰相、萬人之上的至尊者。因此,儘管在皇帝制度的政治體系中,從來沒有為皇后安排如此突出的角色,但武則天長期以來已經在朝野士民的心中烙下她也是至尊的印象。這就是被統治者對掌權者的習慣與順服,信任與尊崇,以致於最後只能被權力擺佈,無法形成集體的抵抗能力。                                                     雷家驥 第一章 武氏家世 文水武氏的家世  平林漠漠煙如織,長安京城籠罩於黃昏冥色之中,使者一行來至應國公宅。應國夫人楊氏率其家人拜舞接旨。使者展開詔書宣讀: 「於戲!惟爾武士鑊第二

女,幼習禮訓,夙表幽閑,冑出鼎族,譽聞華閫,宜遵舊章,授以內職,是用命爾為才人。往欽哉,其光膺徽命,可不慎歟!」  這年是大唐貞觀十二年(638),武士鑊第二女明空,行年十四歲。她奉詔入宮,使大唐國祚改寫的命運,正悄悄地步上了歷史的舞臺,中國歷史也展開了空前絕後的一頁。唯一的女皇帝-是開國皇帝,同時也是亡國皇帝,而且是一個迄今仍有爭議的女皇帝,將從此揭開她自己乃至國史的新里程。  大唐開國至今已經二十一年,王室婚姻,皆取當世勳貴名臣的子女為對象。武明空的父親故利州都督.應國公武士彠是十六位「太原元謀勳效功臣」-唐朝開國功臣-之一。武士彠於隋朝煬帝大業十三年(617)追隨太原留守李淵起兵反隋,一

路攻入關中,佔領西京長安,建立了唐朝,年號武德。武德元年(618)八月六日,皇帝論功行賞,分太原起義幹部為兩等功臣,均賜以「太原元謀勳效功臣」的勳號。其中第一等功臣只有兩人,第二等功臣則有十四人,武士彠名列二等功臣,當時他的職官是中央最高行政機關尚書省兵部的庫部郎-亦即兵部四司之一庫部司的司長。庫部司職掌全國武器軍備設施的政令,司長位列正五品,屬於政府的清要官。當時國家初建,群雄并列,戰爭方殷,士彠掌管全國的武器軍備設施,位任可謂重要。

明末清初歸莊與顧炎武之交游

為了解決劉宸希家世的問題,作者歸思齊 這樣論述:

明末清初的江南地區有許多著名遺民,其中歸莊與顧炎武兩位頗具代表性,「歸奇顧怪」一詞即描述兩人青年時期在性格與志趣上的相投。兩人從早期於崇禎六年(1633年)訂交起,到顧炎武於順治十四年(1657年)開啟北遊的這段期間,「入則讀書作文,出則登山臨水」,也參加如驚隱詩社等文人結社,亦常有詩歌唱和與書信往來,甚至後來遭遇國破家亡的類似經歷,我們可以粗略地說這個階段,歸、顧兩人的心境與人生歷程是頗為相似的。但是兩人交游情形在顧炎武北遊後開始有顯著不同,以往學者研究此一史實多認為兩人於顧北遊後交游減少,其原因在於書信遺失、路途遙遠等。但是筆者提出除此之外,也應關注當時明朝勢力節節敗退的大環境背景下,帶

給歸、顧二人心境上的影響。另外值得關注的是,顧炎武北遊原因非常重要的部分來自於躲避仇家的追殺,而隨時間流逝,避仇是否也是導致顧炎武刻意減少與南方書信往來的重要原因,或許也應該被留意。最後不得不提者,當然是歸、顧二人進入中、晚年後心境上的歧異,尤其從顧炎武殺奴案因而入獄一事,即可看出歸、顧二人處事原則的不同。針對以上各種情形,筆者希冀藉由本論文重新找出原因,並以此分析明末清初遺民在人生道路上不同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