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有線電視費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北都有線電視費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莎拉‧加特弗萊德寫的 哈佛醫師 紐約時報暢銷書【賀爾蒙完全調理套書】:終結肥胖+賀爾蒙調理+抗老聖經,共三冊 和馬克.湯普森的 為什麼我們要懂公眾語言:公民教育的核心,從思辨、論述到說服的藝術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信用卡繳費] 2023年第二季水電/瓦斯/電信/第四台/健保費10 ...也說明:本文針對公共事業費用中最適合的電費信用卡、水費信用卡、瓦斯信用卡、電信費信用卡進行整理,告訴你繳費有額外現金回饋作法,讓你一次看就懂要如何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高寶 和臉譜所出版 。

國立聯合大學 管理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羅乾鐘所指導 劉秋萍的 應用PZB理論探討醫院採購與供應管理之服 務品質與滿意度-以苗栗D 醫院為例 (2021),提出北都有線電視費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醫院採購與供應管理之服務品質與滿意度。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廣播電視學系碩士班 單文婷所指導 李念穎的 媒介生態學視野下 臺灣OTT TV產業發展策略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媒介生態學、OTT TV、共生關係的重點而找出了 北都有線電視費用的解答。

最後網站北都有線電視費用2022. 與「北都數位有線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則補充:北都 TAIPEINET 擁有穩定、快速的1G光纖上網,真正實現「光纖到府」。還提供寬頻上網、數位有線電視、影音服務,完美你的生活體驗。 北都網路評價的評價和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北都有線電視費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哈佛醫師 紐約時報暢銷書【賀爾蒙完全調理套書】:終結肥胖+賀爾蒙調理+抗老聖經,共三冊

為了解決北都有線電視費用的問題,作者莎拉‧加特弗萊德 這樣論述:

  ★紐約時報暢銷書   ★《終結肥胖!哈佛醫師的賀爾蒙重整飲食法》、《賀爾蒙調理聖經》、《抗老聖經》暢銷作者莎拉‧加特弗萊德醫師,女性全方位調理專書     ■哈佛醫師 紐約時報暢銷書【賀爾蒙完全調理套書】,全套共三冊,含:   《終結肥胖!哈佛醫師的賀爾蒙重整飲食法》    《賀爾蒙調理聖經》   《抗老聖經》     ◆《終結肥胖!哈佛醫師的賀爾蒙重整飲食法:無需少吃多動,只要改變吃法,3週輕鬆瘦下7公斤》     紐約時報暢銷書,哈佛醫生的20年實證減肥法   只需3週、重設7種賀爾蒙、輕鬆瘦下7公斤   她是畢業於哈佛的產科醫生,也和肥胖奮戰多年,   超過千名患者採用她創造的這

套療程而成功瘦身   雌激素、胰島素、瘦體素、皮質醇、甲狀腺、睪丸素,和生長賀爾蒙,   這些賀爾蒙都可能是害你發胖的主因,重設它們,就能獲得不復胖的人生     如果你很難瘦下來或是維持苗條,我保證你的賀爾蒙一定是罪魁禍首!     哈佛醫生兼MIT醫學科學家莎拉‧加特弗萊德雖然是受過嚴謹訓練的婦產科醫生,但多年來也飽受肥胖和食物上癮之苦。她試過了幾乎每一種方法,例如低碳水化合物、低脂、高脂、低蛋白、阿金減肥法,以及地中海式飲食減肥法,但她發現,這些減肥法對大多數的女性是無效的,因為它們並沒有解決賀爾蒙方面的根本原因。而賀爾蒙歸零瘦身法則是她多年臨床和自身經驗的有效總結。     她的20年

臨床實驗顯示,如果患者瘦不下來或很難維持苗條,賀爾蒙一定是罪魁禍首。女性賀爾蒙主掌著和減脂相關的幾乎所有層面,從儲存脂肪的部位(以及多少)到對食物的渴望、食慾、腸道菌叢,甚至是對食物的成癮模式。   專業推薦     劉博仁醫師(台北菁英診所基因營養功能醫學門診營運長)、羅珮琳醫師(璽悅中醫診所院長、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兼任主治醫師)   推薦書評     你手上拿著的這本書,也許正是終結女性節食的利器。肥胖率在過去五十年中暴增了三倍,但原因並非是缺乏意志力,而是因為你的賀爾蒙被「大食品商」劫持了,也就是那些類似「大菸草商」使手段讓人們染上菸癮的巨型食品企業。——美國自然醫學權威、柯林頓御醫,馬克

‧海曼(Mark Hyman)醫師     ◆《賀爾蒙調理聖經:哈佛醫師的全方位賀爾蒙療癒法,西方醫學╳漢方草藥,告別老化、肥胖、憂鬱,有效平衡身心》     美國婦科權威針對全年齡女性,歸納出五大常見賀爾蒙失調,   為妳量身訂做「飲食╳作息╳運動」的賀爾蒙療癒方案,   教妳以最自然、安全、有效的方式,找回年輕時的活力與熱情!     莎拉.加特弗萊德醫師深入分析女性常見六大賀爾蒙失調:   ● 皮質醇過高或過低(沒有咖啡因活不下去?)   ● 黃體素過低和黃體素阻抗(經血量多、經前症候群、失眠,以及不孕?)   ● 雌激素過多(憂鬱又變胖?)   ● 雌激素過低(又乾又暴躁?)   ●

雄激素過多(痤瘡、卵巢囊腫,還長出長毛?)   ● 甲狀腺低下(體重增加、疲勞,和情緒問題?)   ● 賀爾蒙失調組合(大多數女性都不只有一個賀爾蒙失調)     從今天開始,重整妳的賀爾蒙,找回活力與精力,不再為發胖、失眠、憂鬱、老化而煩惱!   專業推薦     台中市科博特診所院長、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會理事長|劉博仁醫師/博士   璽悅中醫診所院長|羅珮琳醫師   美人魚時尚婦產科診所院長、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醫師   中央廣播電台「健康知識家」主持人|黎慧芝   推薦書評     「以卓越科學進展為基礎,但又非常人性化的賀爾蒙健康指南。」——《出版周刊》(Publisher

s Weekly)     「這本書是為全世界女性所寫的突破性賀爾蒙指南!有趣且具說服力,告訴妳它們為什麼會失調,以及最重要的,如何以自然的方式治療失調的賀爾蒙。」——《快樂,不用理由》作者瑪西.許莫芙(Marci Shimoff)       ◆《抗老聖經:哈佛醫師的七週療程,優化基因表現、預防疾病,讓妳控制體重,重返青春》     90%的老化跡象和疾病是由生活方式所引起!     《抗老聖經》是一本關於DNA、表觀遺傳學與老化的突破之作。與其害怕不知何時會出現的可怕疾病,不如立刻執行書中的抗老療程!——美國自然醫學權威、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馬克‧海曼 (Mark Hyman)     ◆

無論三十五歲或六十五歲都來得及   厭倦了看著自己一天天越變越老、越慢和越胖的絕望感?事實上,老化速度的快慢,取決於身體在掃除日常生活危害方面的能力。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莎拉‧加特弗萊德醫生,根據親身經驗與千人實證,設計了一套為期七週的抗老療程:詮釋體內老化的警示跡象——衰退的視力、日益稀疏的頭髮、逐漸衰弱的肺部、欠佳的記憶——然後徹底改變。     療程的目標並非一次解決一種疾病(例如阿茲海默症、糖尿病或年老伴隨而來的癌症),而是要延緩並預防所有這些病症,因為它們的根本病因很相似:那就是任何形式的老化。這表示藉由延緩一種病症的發生,你就能延緩所有病症。     ◆徹底改變身體老化過程

,延長健康壽命   老化雖是無可避免的,但你可以讓這個歷程發生得更慢更精彩。只要七週,就能重新編寫基因和調整身體,解除、預防和逆轉五種老化因素,並改變影響這些因素的的基因表現。     ‧第一週|飲食:讓身體製造更多酵素、賀爾蒙及其他必需物質。   ‧第二週|睡眠:保持體內的計時基因運作良好。   ‧第三週|活動: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運動量、運動形式與強度。   ‧第四週|釋放:啟動體內的能量鎖印,學習自我調整。   ‧第五週|暴露:證實有效的環境影響能啟動長壽基因、改善肌膚、優化免疫功能。   ‧第六週|舒緩:關閉壓力反應,啟動幸福基因。   ‧第七週|思考:重新訓練大腦、攝取營養補充品,改善認

知能力。     七週之後,抗老療程將幫助細胞分裂維持在最佳狀態、維護DNA修復機制、降低罹患癌症或失智等可怕疾病的風險,並且減少去拉皮的費用或使用助行器的可能,活得更長久、更強健、更美好。   專業推薦     丁綺文醫師|榮新診所副院長   呂美寶|功能醫學營養師、聯新營養總營養師、「食物的力量」部落格作者     郭安妮醫師|美人魚時尚婦產科診所院長   陳心湄|菁英功能營養醫學醫師    陳俊旭|台灣全民健康促進協會榮譽理事長   趙函穎|晨光健康營養專科諮詢中心院長    劉博仁醫師|博士,台中市科博特診所院長   羅珮琳醫師|璽悅中醫診所院長

北都有線電視費用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行動支付 #ApplePay #信用卡
合作信箱✉️ : [email protected]
❗️影片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二次搬運、寫成新聞稿
❗️每月45元幫助我創作更多影片|https://shinli.pse.is/PD4Q5
————————————————————————————
LINEPay
📌消費方式|綁定信用卡/簽帳金融卡
📌付款方式|掃碼/掃描QRCode付款
📌回饋方式|LINEPOINTS (特定信用卡/活動時享回饋) 1點=1元
📌支援功能|消費
📌特色|通路多、網購也可使用
📌推薦信用卡|
花旗現金回饋PLUS卡 10% [-12/31] |https://pse.is/3al9qa (指定通路10%)
永豐幣倍卡 9% [-6/30]
賴點卡假日7% [-6/30]|https://pse.is/3b4lj5 (國內2%/週六7%)

LINE Pay Money
📌消費方式|綁定銀行帳戶儲值
📌付款方式|掃碼/掃描QRCode付款
📌回饋方式|LINEPOINTS (特定信用卡/活動時享回饋) 1點=1元
📌支援功能|消費、繳費、轉帳
-健保費、有線電視、學雜費、停車費、電費、水費、瓦斯、地方
稅、電信費(台哥大)、信用卡費(聯邦、富邦、台新)
📌特色|4/1前符合條件繳費享2%
-https://web-tw-pay.line.me/cms/event/template1/bc012feb-b789-45e9-a8b9-16ab2db4d963
📌近期活動|綁定指定銀行消費最高20% [-2/28]
-https://web-tw-pay.line.me/cms/event/template1.3/7e540b73-8dee-44ba-acc2-65c82545af0a

街口
📌消費方式|綁定銀行帳戶/信用卡
-無法綁定簽帳金融卡
📌付款方式|掃碼/掃描QRCode付款
📌回饋方式|街口幣 (特定信用卡/活動時享回饋) 1點=1元
-每筆消費最高折抵30%
📌特色|通路多、網購也可使用
📌支援功能|消費、繳費、轉帳、外送、叫車、捐款
-利用儲值功能省去轉帳費用
-在APP內交易(繳費、捐款...),部分信用卡享回饋
-停車費、電費、水費、瓦斯費、北市地方稅、台北市聯合醫院醫療
費、健保費
-部分繳費可利用點數折抵 ex.水電費
📌近期活動|綁定聯名卡隨機反現最高66% [2/22-2/26]
📌推薦信用卡|
花旗現金回饋PLUS卡 10% [-12/31]
凱基魔Buy卡 8% [-12/31]|https://shinli.pse.is/3amq3r (指定行動支付享8%)

橘子
📌消費方式|綁定銀行帳戶/信用卡
📌付款方式|掃碼/掃描QRCode付款
📌回饋方式|零用金 (特定信用卡/活動時享回饋)
📌支援功能|消費、繳費、轉帳
-停車費、電費、水費、瓦斯、台北市立學雜費、台北市聯合醫院醫

📌特色|1.超商繳費享回饋
2.偶爾會有限時快閃活動 ex.加油/美廉社高回饋
3. 於7-11利用掃碼方式繳費可享有信用卡自身回饋
-https://www.gamapay.com.tw/news_a151-3.html
📌近期活動| 7-11消費單筆199以下8% / 200以上20% [-3/31]
-https://www.gamapay.com.tw/news_a192.html
📌推薦信用卡|
富邦J卡3%[-6/30]|https://shinli.pse.is/U8UWP (國內3%無上限)
凱基魔Buy卡 8% [-12/31]
玉山UBear 3.8% [-2/28]


Pi錢包
📌消費方式|綁定信用卡/簽帳金融卡消費
📌付款方式|掃碼/掃描QRCode付款
📌回饋方式|P幣 (特定信用卡/活動時享回饋) 1點=1元
📌支援功能|消費、繳費、轉帳
-停車費、電費、水費、電信費、信用卡費
-繳費可利用點數折抵
📌推薦信用卡|
Richart GOGO 6% [-2/28]|https://shinli.pse.is/V29G4 (行動支付/網購6%)
花旗現金回饋PLUS卡 10% [-12/31]


台灣Pay
📌消費方式|綁定信用卡/簽帳金融卡消費 (官股銀行居多)
📌付款方式|掃碼/掃描QRCode付款/NFC感應
-iPhone無法使用感應支付
📌回饋方式|儲值金 (特定信用卡/活動時享回饋)
📌支援功能|消費、繳費、轉帳
-轉帳免手續費
-ebill上可繳費的費用都可繳,水電、瓦斯、學雜費、稅務
-https://ebill.ba.org.tw/
📌特色|政府相關繳費、繳稅常享有額外回饋
📌近期活動|1. NFC感應消費享2%加碼 [-12/31]
-https://www.twmp.com.tw/actions/act209/
📌推薦信用卡|
台新玫瑰Giving 3% [-12/31]|https://pse.is/3cjgtb (假日3%)
彰銀My樂平均 4.5% [-6/30]

悠遊付|M2F5657F9A0(首筆消費滿100享100回饋金)
📌消費方式|綁定信用卡/銀行帳戶
📌付款方式|掃碼/掃描QRCode付款
📌回饋方式|儲值金 (特定信用卡/活動時享回饋)
📌支援功能|消費、繳費、轉帳、嗶乘車(Android系統限定)、管理悠遊卡
-停車費、水費、台北市立學雜費、台北市聯合醫院醫療、台北市地
方稅
-透過手機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 (要有NFC功能)
📌特色|1.NFC感應進站
2.與PChome/momo時常推出網購高回饋
📌近期活動|1. Momo最高10%回饋 [-2/28]
-https://www.easycard.com.tw/offer?&id=1612146996
📌推薦信用卡|凱基魔Buy卡 8% [-12/31] / 玉山UBear 3.8% [-2/28]

—————————————————————
*信用卡專區*

💡網購信用卡💡
玉山Ubear |https://pse.is/KXJWW (網購/行動支付3.8%)
玉山Pi錢包|https://shinli.pse.is/PSTRY (PCHome 5%回饋無上限)
GOGO卡| http://comparegroup.go2cloud.org/SH1ju (行動支付/網購6%)
永豐JCB|https://shinli.pse.is/N4YCD (網購6%)
富邦momo|https://shinli.pse.is/RBJNF (網購3.5%回饋無上限)
樂天信用卡|https://shinli.pse.is/EUV7G (網購5%)

💡外送信用卡💡
中信英雄聯盟卡|https://ctbc.tw/dYTtRf (指定通路/網購10%)

💡一般消費信用卡💡
台新玫瑰Giving卡|https://pse.is/3cjgtb (假日3%)
花旗現金回饋PLUS鈦金卡|https://pse.is/3al9qa (指定通路10%)
聯邦賴點卡|https://pse.is/3b4lj5 (國內2%/週六7%)
富邦J卡|https://shinli.pse.is/U8UWP (國內3%無上限)
星展ECO永續卡|https://shinli.pse.is/RNHW6 (一般消費3%)
FlyGo卡| https://shinli.pse.is/UTMAF (高鐵/飯店6%)
匯豐現金回饋卡|https://shinli.pse.is/UYRCA (國內1.22%/海外2.22%)
匯豐匯鑽卡|https://pse.is/3aemhy (指定通路最高6%)

💡行動支付信用卡💡
台新街口聯名卡 |https://shinli.pse.is/V29G4 (指定通路6%)
GOGO卡| https://shinli.pse.is/V29G4 (行動支付/網購6%)
凱基魔Buy卡|https://shinli.pse.is/3amq3r (指定行動支付享8%)
花旗現金回饋PLUS鈦金卡|https://pse.is/3al9qa (指定行動支付10%)

💡里程信用卡💡
匯豐旅人-輕旅卡|https://shinli.pse.is/TRNK2
匯豐旅人-御璽卡|https://shinli.pse.is/UYM33
匯豐旅人-無限卡|https://shinli.pse.is/SWY28
玉山Only|https://pse.is/J668L (最高5.2%回饋無上限)

💡高活儲網銀專區💡
永豐大戶 推薦碼shinli|https://shinli.pse.is/TW36T (50萬內1.1% )
Richart 專屬代碼:SHINLI3| https://pse.is/PZ2AP (1%活存利息)
王道銀行|https://pse.is/KGYJB (享100現金回饋)
iLeo|https://pse.is/H4H8E (1.2%超高活存利息)
遠銀Bankee|https://pse.is/FDDA4 (2.6%活存利息)

APP推薦
富果帳戶|https://shinli.pse.is/M4Q9V (註冊享108元)
家樂福|A542GMO (輸入推薦碼享9,000點)
註冊Shopback👉https://shinli.pse.is/SR4UE (享100獎勵金)
玉山e.Fingo|2a5GCNHG (輸入推薦碼享優惠)
悠遊付|M2F5657F9A0(首筆消費滿100享100回饋金)

應用PZB理論探討醫院採購與供應管理之服 務品質與滿意度-以苗栗D 醫院為例

為了解決北都有線電視費用的問題,作者劉秋萍 這樣論述:

近年來因全民健康保險給付制度的限縮,各醫院都在積極尋求各種管理方法以降低營運成本。最有效的作法為控制各項採購專案費用。採購單位除了要節省院內各項成本費用以外,還需要滿足申購單位的需求,其溝通與應對是評價服務品質優劣的重要關鍵,採購單位的服務是否符合申購人員的需要,值得進一步衡量分析。本研究以PZB 服務品質缺口模型及SEVERQUAL 量表,探討醫院採購作業服務品質,以及採購與供應商供貨服務品質滿意度對採購作業整體滿意度的影響。研究對象是以苗栗D醫院各單位申購人員為對象。實證結果如下:1. 採購作業品質構面及供應商供貨服務品質滿意度與品質缺口影響採購作業整體滿意度。2. 有形性、反應性與可靠

性為採購作業服務品質缺口較大的前三個構面,且有九個品質要項在重要績效分析中列在改善區。同時有形性、反應性及可靠性構面品質滿意度與反應性及可靠性構面的品質缺口顯著影響採購作業整體滿意度。3. 採購作業及供應商供貨服務品質的滿意度與品質缺口,因申購人員的不同人口變數屬性而呈現部分差異。經由研究發現,本研究建議個案D 醫院對採購作業的有形性、可靠性及反應性品質構面與供應商供貨服務品質,應研擬對策優先進行改善,以提高單位申購人員滿意度。關鍵字: 服務品質、SERVQUAL 量表、採購、PZB

為什麼我們要懂公眾語言:公民教育的核心,從思辨、論述到說服的藝術

為了解決北都有線電視費用的問題,作者馬克.湯普森 這樣論述:

在幹話充斥的當下,我們更要洞悉公眾語言 《紐約時報》執行長、前BBC總裁馬克.湯普森剖析 為何走過一九八四的年代、數位革命之後,民主更顯脆弱,社會更冷漠?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作者邁可.桑德爾特別推薦   「從柏拉圖、伯里斯克利,談到川普的崛起與推特的效應,視野遼闊。這本書文采斐然、據理力爭,在欺騙、野蠻、謊言,橫行今日政界之際,這是眾所期盼的解藥。」 ――邁可.桑德爾(Michael Sandel)   ▌理性的公共論述,才能帶來優質的民主與建全的社會   在網路、自媒體時代,沒有比批判受眾崛起更重要的力量了   今天,我們接收了更多的資訊,擁有更多辯論重大課題的機會

。但是,政客、媒體與大眾之間的關係,卻充斥著猜忌、疑惑與冷漠。究竟出了什麼事情?   社會愈開放,公眾論述(修辭)越重要,無論是政策內容與價值的討論、追求正義公平的法庭辯論,或者在公眾領域裡說服他人,都需要客觀理性的檢視。但我們卻越來越不鼓勵價值觀不同的族群相互對話,陶冶共通的語言,反倒希望箝制異議。   政治人物為了擴張政黨勢力、圖牟私利;媒體為了突破營收窘境,一意媚俗。公眾語言,尤其是政治語言,難免意識形態、民粹主義的操弄,在數位科技的推波助瀾下,變得虛矯、混淆、模糊,充斥著謊言與扭曲,犧牲論述所需的從容解釋、引領思辨的複雜性,歧見幾無容身之地。新聞一發生,幾秒鐘內,立刻情緒炸裂,

酸言循環,壓縮理性對話的空間。公眾語言難敵機關算盡的「演算法」,擁有強大運算能力者,將握有最大的權力。   「我們的百姓於公於私,對政治都極感興趣。在一般勞工身上,你也會發現他們對於公共政策,不乏真知灼見……不像其他人,我們雅典公民會為我們自己共同決策,至少會設法獲致清晰的理解。我們並不相信辯論會阻擋行動── 反倒是未經充分辯論的施政,窒礙難行。」 ――修昔底德(Thucydides),歷史學家   《紐約時報》執行長,前BBC總裁、Channel 4執行長馬克.湯普森,2012年秋,赴牛津大學主持探討公共語言、政治與修辭的系列講座,獲得熱烈回響。本書是這位資深媒體人近身觀察政壇近四十

年的所見所聞與所思。他從兩千五百年前細數至今,旁徵博引修辭的重要性,以及玩弄公眾語言對國家及個人所帶來的災難與浩劫。   馬克.湯普森深切的提醒我們:如果沒有正確的修辭,理性對話將不存在,再好的法令也無法穩固脆弱的公眾領域。蓄積更厚實的批判能量、建立健全的公民社會,讓自己成為更好的民主政治主人,就必須緊追不捨的探究事實,把公眾語言放進公民教育的核心,讓每個人都有能力辨識在公共平台閱讀到的資訊,客觀理性的陳述意見。   ▌各界推薦 「馬克.湯普森精闢的分析了我們被過度簡化的公共語言。本書揭露了當今真相崩解、充斥著『仇恨、憤怒及謊言』的社會,令人驚喜,振奮人心。」 --哈洛德.伊凡斯,《

美國世紀》(The American Century)作者   「書中的每一頁,都可以看到馬克.湯普森的洞見。這本書試圖成為一個調查報告的典範、一段歷史記載、一本實用的說明手冊,以及一則警世寓言。」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 Weekly)   「一個中肯而深刻的揭露……如同喬治.歐威爾一般。」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一本重要的著作……論述得極為優雅。」 --《衛報》(The Guardian) 作者簡介 馬克.湯普森Mark Thompson 現任《紐約時報》執行長,曾任BBC總裁(2004~2012)與Channel

4執行長(2002~2004)。畢業於史東尼赫斯特學院(Stonyhurst College)與牛津大學墨頓學院(Merton College Oxford),專研英國文學。1979年進入BBC,曾任時事部門研究員、導播、新聞編輯,2003~2004年以製作人身分駐派紐約。在Channel 4擔任執行長兩年後,回到BBC接掌總裁,兼任執行長與總編輯,任內促成BBC由傳統到數位媒體的轉型。2012年,擔任牛津大學擔任修辭與公共說服藝術訪問學者。 譯者簡介 王審言 研讀新聞與國際關係,資深記者,現仍存活於新聞界,二十年來,目睹不少怪現象。 ▍各章簡介 第一章 迷失在字裡行間 世界各地

的民主國家,無一不陷入政治空轉、民粹橫行的窘境。儘管有很多嫌犯導致這種局面,例如:特定政客與政黨,甚至,媒體的失能,但,就作者來看,這是因為乘載政治訊息的語言出了狀況,變得強調張力、訴求極端,喪失包容諒解的能力。這個觀點可以解釋歐記健保為何遭到狙擊、川普因何崛起。 第二章 油腔滑調口是心非 分辨事實與意見的差別。許多論述義正辭嚴,其實僅是個人意見,並非事實。政治語言偷工減料,且有誇張的傾向。早在亞里斯多德時代,就有專著論及。政客含糊其詞,爭取基本盤,是西方政治的重大弊病。至於中國與俄羅斯這種素來缺乏公眾辯論傳統的文化,情況更難樂觀。 第三章 你又來了! 歐洲則進入共識年代,因應蘇聯陣營的挑

戰;卻陷入表面和諧的窘境,排擠無法進入戰後利益圈的人民,如美國黑人。政治人物以鮮活的字句,擺脫官僚口吻,卻掉入自己為是的陷阱,如英國的鐵娘子柴契爾夫人。美國雷根的應付就得宜得多。但傳統的政治論述難以對付接下來的挑戰。 第四章 選轉與反轉 川普以毫不演掩飾的庶民語言,迷惑選民。在英國,精算師布萊爾,則以「旋轉」的策略,操控媒體。所謂的旋轉,是利用科技,測試用字,選擇適當時機發佈,發揮訊息的最大力量。只是這樣一來,算計超過內涵,政治語言淪為幹話,百姓憤怒,更無從宣洩,為民粹主義崛起鋪路。 第五章 為什麼這個混帳騙子騙我? 懷疑是記者的天職,但推到極端,卻會引發不安。BBC一度偏好聲色俱厲的質疑

政客訪問,慢慢轉成持之有故的調查報導。各種發聲管道雨後春筍般興起,對於政客的懷疑更難消弭。傳統媒體獲利消減,各言爾志,各種意見頻頻衝撞,了無寧日。新媒爭取點閱率,內容務求刺激,公眾對話的願景,成為泡影。 第六章 不「保」證「健」康的辯論 民智已開。決策成本激增,資源投入卻在遞減。埋首政策制定的技術官僚著重邏輯與證據;政客強調動員,濫開支票。英國健保改革議題繁複至極,民眾無力瞭解,只能憑直覺,決定支持與有。政客只求一時之利,信口開河;民眾期望越高,失落越甚。情勢失控,就連脫歐公投,都在意外中通過。 第七章 如何修補破碎的公眾語言 從歐威爾到希特勒,再到川普各自用獨特的方式,修補破碎的公眾語言

。作者分辨出兩種不同的思維:理性主義與真實主義。前者是強調語言必須對應能描述、能分析的事物,去除虛妄的成分,缺點是不合人性;後者根本質疑事實,認為所有的敘述,都是故事,往往遭到濫用,川普就是玩弄真實主義的高手。 第八章 賣得掉的句子 廣告是一種獨特的公眾語言,目的是促銷,而非周延推理。而這也是政治行銷的邏輯 ─ 只求衝擊,無須理性。這種思維進入決策領域。新的資料科學帶動演算風潮,訊息甚至可以精準鎖定個人。民眾只能靠與生俱來的實踐智慧加以判斷,但許多人質疑,認為民眾只會受人操弄。 第九章 付之一炬 政治行銷的羅機,就是說故事,務求動人,強調衝擊,而非理性思考。這種思維傾向已經逐漸入侵決策領域

。新的資料科學更進一步帶動演算風潮,選民區隔更精準,訊息甚至能鎖定個人。幸好民眾仍有與生俱來的判斷力,這也是陪審制度的基礎。只是這種「實踐智慧」近年來招到許多質疑。 第十章 戰爭 驅策人民生死以之的戰爭,是政治人物終極的修辭考驗。邱吉爾允稱箇中高手,但後繼無人。布萊爾的伊拉克戰爭演說,力論薄弱,說服力大打折扣。現在戰爭論述起源於一世界大戰,宣揚為國犧牲,但戰爭正當性的辯論始終不足。現在戰爭更加殘酷,但理性辯論、誠實描述戰爭的公眾語言,至今難產。 第十一章 廢止公眾語言 表達自由是一種影響他人的自由,只有在極特殊的情況下,才得以限制。近年來,少數族裔常以文化敏感性壓抑表達空間,甚至導致查理週

刊屠殺。少數族裔處於主流社會,飽受歧視,固然值得同情;但作者強調,無人擁有不得冒犯的權力,更不得暴力相向。以法律制裁語言霸凌並非良方,只能與之公開辯論,尋求公評。 第十二章 保持冷靜,無須杞憂 作者的最後忠告,鼓勵政治人物揚棄誇張,而應說明基本的論述理念,終結惡鬥。審議是民主政治的本質,靠的是民眾的「實踐智慧」,分辨語言的能力,因此至關重要。幾乎所有民主社會都面臨了「川普考題」,選民無力分辨對話與胡謅的差別。幸好在文化的邊緣,如嘻哈音樂,還保留翻新公眾語言的動力。有關「公平」的討論,也蘊含能量,所以不必懷憂喪志,只需善用判斷力,挑戰虛偽的語言,等待適切公眾語言的復興。   譯序   這

苗頭實在不太妙。   從老牌民主國家到新興民主政權,十年前眉飛色舞,現在卻紛紛告急。英國脫歐、川普當選、民粹語言大行其道、年輕人普遍失落,從華爾街到香港中環逐一陷落,儘管理由不一而足。   在歐洲,梅克爾政府受困於難民處置,左支右絀。在南韓,歷屆總統卸任後率多官司纏身,無一倖免。在中國,習近平修改憲法,無限連任,大開倒車,但民主政治效能不彰,自身難保,也不好指著他,說三道四。   而在台灣…… 一言難盡,容後泣訴。   而這一切的緣起,僅僅是我們不好好說話嗎?乍聽之下匪夷所思的論述,就是這本書奇妙的起點。作者從哲學、歷史、文學、修辭、媒體諸般面向,逐一切入,總結到這句老話,「一言興邦,

一言喪邦」。   一團狐疑嗎?試舉其例。   在幹話如槍林彈雨的台灣,找出一句最讓人毛骨悚然的口號,不是做功德,不是哪塊最軟,而是「我是人,我反核」。   公共論述各抒己見、各有所本,理所當然,再怎麼不以為然,表面上也得維持「我不贊成你的意見,但我誓死維護你講話的權利」,這是民主的體面,也是面對真理(如果有的話)不敢擅自壟斷的謙虛。但這句口號,慷慨激昂之餘,卻不留任何餘地,打著民主旗號,卻把民主碎屍萬段,甚至將擁核者作為人的資格,一併剝除。不過是不贊成各位的意見,反核諸君,相煎何急?   這本書涉獵極廣、用力至深,翻譯起來不時青筋浮現,在化險為夷之際,對照台灣的紛擾,卻也不斷浮現心有戚

戚的趣味,頓時拉近時空,變成與現實的對話。作者以華文傳統極少論及的角度,異軍突起,因而開展出全新的閱讀視野。   「修辭」是作者的核心概念,卻也是儒家思想中無甚論述的空檔。「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仁者,其言也訒。」就連言詞便給的孟子被問到怎麼那樣好辯論,都慌不迭的撇清,「予豈好辯哉?」流風所及,導致在大學時期加入演辯社的同學,都不免招來油腔滑調、性喜逞口舌之利的輿論壓力。   但是,民主政治靠的便是以理折人,不辯論,道理難明,不說服,難成氣候,必須外顯,不能內斂。這種政體的原型,就是希臘公民的坐而論道,共同決策,演說、辯論是必備的元素;也因此,破解講者的話術,「他人有心,與忖度之」,

才有機會接近真正的資訊,獲致理性的決策。民主的品質繫之於此。   而這正是台灣民主短缺的那塊拼圖。歷經素人政治崛起、文青口號氾濫的台灣選民,變得日益冷誚,情緒橫衝直撞,只求短暫發洩。早在民主政治誕生之初,對於人心浮動,容易受到擺布,議論不定,難以形成高明決策的憂慮,如今,幾乎一一成真。伴隨著網路的無孔不入,發聲管道散入尋常百姓家,更是眾聲喧嘩,難以凝聚共識,還記得某位市長的承諾嗎?所謂的i-voting最終決定了什麼?   而原本應當引領風氣之先,作為社會防腐劑的媒體,表現更讓人搖頭。日益萎縮的廣告市場,迫使傳統媒體以求生為第一要務,台灣有全世界密度最高的新聞頻道,卻提供嚴重骨質疏鬆的訊息

,自行泯滅娛樂與新聞的界線,瑣碎粗陋,壓縮嚴肅思考的空間。方興未艾的網路媒體,也重拾小報作風,競相以聳動的標題博取點閱率。冷言冷語,罵聲不斷,執政者動輒得咎,莫衷一是。   略堪告慰的是,這倒不是台灣的特產,而是各地民主政體一致發出的警訊。政治學界也一反一九九○年代初期昂揚的語調,底氣逐步潰散。就拿知名的政治變遷學者法蘭西斯.福山的作品來看,從柏林圍牆倒塌、第一次波灣戰爭後推出的《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宣稱民主自由制度獲得最終的勝利到九一一恐攻後的《強國論》(State-Building),再到最近期的作品《政治秩序

的起源(下卷):從工業革命到民主全球化的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Political Order and Political Decay: From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o the Globalization of Democracy),儘管對於民主政治的樂觀不減,對於在民主之路上的波折,開始有更多的思考。   粗率來講,民主本來就是「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主旋律不是黨中央說了算。如果說,台灣第一個民主化階段是透過政黨競爭、言論自由,將權力下放到個人;那麼第二階段要提升的就是在不違反民主程序的前提下,凝聚共識,將施政的能量,再交還到執政者手上。只是在公民自主意

識增高、政治權力日趨微型化、體制設計跟不上時代變化的諸多限制下,做起來實在不容易。   本書作者馬克.湯普森可不是關在研究室裡的空談理論家。他先後出掌英文世界兩大媒體,BBC與《紐約時報》,橫跨大西洋兩岸,從傳統的電視環境,一路迎向數位時代的挑戰。針砭時政、力道千鈞,視野、厚度洵非常人可以企及。   他在BBC時代最酷的決定是:拒絕讓他崇拜至極的喬治.歐威爾(是的,就是《1984》的作者,也是BBC的老前輩)銅像,放進BBC的廣播大廳,免得破壞他堅持的「公平原則」。次酷的事情是:頂住保守派的壓力,秉持言論自由的精神,硬是讓訴諸民粹主義、滿口胡柴的英國國家黨代表登上BBC論壇,自曝其短,間接

導致這個偏激政黨的沒落。   尤其驚人的是:在他結束BBC最長的總裁任期後,帶領《紐約時報》,衝出全球付費數位訂戶超過兩百萬的佳績,跌破所有人眼鏡。二○一七年第四季,年增率還高達63%,在報業一片哀嚎的環境裡,繳出難以置信的成績單。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在這樣輝煌的工作成績裡,他還能完成這本書。從他每天看到的紛擾中,理出頭緒,旁徵博引,從亞里斯多德議論到習近平,勾勒出現代媒體的窘境與契機。還有更重要的:為建構一個更好的民主,公民該有怎樣的素養、如何分辨政治人物各有算計的語言,從泥沙俱下的諸多廢話、幹話中,撇去雜質,淘出具有含金量的訊息,作為決策的依據。   民主有百般不是,卻也有值得珍藏

的價值。自由像是空氣,平素沒感覺;一旦進入大搞領袖崇拜,動輒祭出「傳習錄」的國度,又會念及它的呼吸順暢。只是要當好一個公民,挑兩句幹話嬉笑怒罵一番,卻絕對不夠。優質的民主,基礎一定是優質的公民。他或她,理性、容忍、開放,願意說服別人,也願意被人說服,懂得在道理面前,謙虛學習。沒人說當公民很容易、沒人斷定民主沒有崩潰的一天。但翻開歷史、看看周遭,如果找不到比民主更優越的體制,也只好打起精神,用知識作武裝,敞開心胸,面對挑戰。   邁向優質的台灣民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麻煩您翻開這本書,讓我們出發吧。   迷失在字裡行間   二○○九年七月十六日,前紐約州副州長貝希.麥考伊博士(Dr.

Betsy McCaughey),出現在佛雷德.湯普森(Fred Thompson)的廣播節目中,評論當年夏天最熱門的政治議題: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總統引發爭議的美國健保改革計畫。這個計畫試圖納入成千上萬沒有健保的老百姓。   二○一五年夏天過世的湯普森,始終是個旗幟鮮明的保守主義者,洞悉世情的老練與威風凜凜的氣質,跟著他從法律界一直到美國參議院。他忙裡偷閒,在好萊塢還客串過幾個角色,也頗獲好評。離開參議院之後,他主持廣播談話節目。二○○九年,歐巴馬健保被大卸八塊、惡言相向之際,他的廣播節目是保守陣營成千上百的宣洩口之一。   這其實不是麥考伊擅長的議題。她是哥倫比亞

的歷史學博士(讓她得到了Dr.頭銜,聽起來好像跟醫學界有關),靠著非凡的智慧,從匹茲堡的平民家庭出發,成為美國右翼重要的公眾人物,被認為是健保政策的專家。   一九九○年代,民主黨嘗試改革健保,出師不利,她猛烈抨擊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健保,展現法庭辯論的凶悍氣勢。歐巴馬健保卻是迥然不同的提議——基礎原則反而接近共和黨的設計,或者曾經施行過的政策。更尷尬的是,歐巴馬健保跟密特.羅姆尼(Mitt Romney)擔任麻塞諸塞州州長期間的做法,異常相似。麥考伊接受電台訪問的時候,羅姆尼已經開始爭取總統提名,準備在二○一二年迎戰歐巴馬。   但是,麥考伊卻悍然不顧歐巴馬健保跟共和

黨的主張,有思維上的血統關聯,仍然墨守意識形態的立場。在接受由律師轉任電台主持人的專訪時,她也不曾面對嚴謹的交叉檢驗。早在歐巴馬進入白宮之前,美國的政治已經向兩極分化,媒體議論政治,各有立場,選邊站。秉持反對意見的人,恕不邀請—但他們可能集結在另一邊的演播室,把自己帶進意識形態的舒適圈,作繭自縛,減輕面對衝突的危險。   就表面來看,這種遭遇戰也沒什麼——政治氛圍、名嘴、特定偏好與討論取向——罕見之處。但是在那一天,麥考伊卻發表了前所未聞的說詞。當時,歐巴馬健保計畫正送交國會審議,但她竟在草案的深處,找到了沒人注意卻暗藏凶險的提議:   草案爭議,不一而足,但我認為最駭人聽聞的規畫,出現在

第四二五頁,其中規定,國會有強制權力⋯⋯每五年,要求健保參與者接受諮詢會議,告訴他們如何提早結束生命、如何斷絕營養與水分、如何接受收容照顧⋯⋯這是生死攸關的神聖議題。政府不應該介入。   這段談話有兩個地方必須說明。第一,指控不實。麥考伊說的法案,應該指的是一二三三條,並不是召開諮詢會議,強制「終結生命」。諮詢會議必須由投保人主動要求才能召開。草案設計的目的是把諮詢會議納入健保,由聯邦保險項目支付相關費用。   雖然麥考伊的評論純屬虛構——事實上也招來立即與果決的否認——卻無法阻止它搜刮眼下的現實利益。這牽連到第二個更有趣的重點。終結生命諮詢條款,在先前,曾經短暫獲得兩黨的初步支持。但在麥

考伊語出驚人之後,美國最具影響力的保守派評論者與諸多共和黨知名政客,包括眾議院少數黨領袖約翰.貝納(John Boehner),便尾隨在她身後,展開一輪猛攻。論述開始膨脹。   電台主持人蘿拉.英葛翰(Laura Ingraham)引用她八十三歲老父親的反應,宣稱「我不想讓任何一個政府官僚告訴他,想當個好公民,就得接受怎樣的治療。越想越恐怖。」當部分右派評論者與政客,大肆嘲笑、揶揄一二三三條中的「神話」或是「騙局」成分——MSNBC的「早安,老周」(Morning Joe)談話節目—周.史卡波洛(Joe Scarborough)開始追進,將一二三三條說成「死神條款」——在政治光譜這一端的保守

陣營,自然不認為麥考伊的說法是神話,一口咬定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八月七日,裴林在臉書上,貼文加入戰局,其中包括了這樣的敘述:   我所知道與深愛的美國,不會讓我罹患唐氏綜合症(Down Syndrome)的父母或子女,站在歐巴馬的「死亡陪審團」(death panel)前,讓他的官僚根據主觀的判斷,決定他們在「社會中的生產水平」是否值得接受健康照顧。這種健保系統根本就是造孽。   接下來的發展眾所皆知。隔沒幾天,這個新鮮炮製出來的「死亡陪審團」,立刻滲入美國的每個角落;狂熱的敵對陣營大力駁斥,卻在無意中造就了難以避免的結果,導致這個名詞更加流行。八月中,皮尤(Pew)民意調查顯示,

有不少於86%的美國人聽過這個名詞,30%的人相信確有其事—其中共和黨人占了47%,另外20%的受訪者無法確定真假。   儘管一再否認,卻有越來越多的人執意相信,接受歐巴馬健保,等於接受強制性的「死亡陪審團」,蔓延趨勢難以遏止。幾個月之後,民主黨放棄了這項基本原則。二○一二年,歐巴馬政府再度觸及由健保支付「生命終結諮詢」的可能性,污名化的標籤頓時蠢蠢欲動,迫使提議迅速作罷。二○一五年夏天,當局宣布,經過深入的研究與諮商,健保傾向支付「生命終結諮詢」。可想而知的是:麥考伊立刻在《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上宣稱:「『死亡陪審團』捲土重來。」   一個誇大不實、極盡扭曲的名詞,完

全與歐巴馬健保的核心理念沒有任何關係,卻改變了政治的軌跡。事實上,這是許多美國人在憶及健保辯論時,唯一有印象的焦點。老牌的保守派評論者派特.布坎南(Pat Buchanan)評論裴林的表現時,不減煽風點火本色:「這女士總是知道如何創造議題。」   ********** ™   在這齣政治鬧劇中,且把我們對於主角的觀點放在一邊,也暫且不管健保與政治,單從修辭學的角度來考慮「死亡陪審團」。什麼原因讓這個詞瞬間爆紅?為什麼這個名詞成功的形塑了健保辯論?更重要的是,這個現象能不能告訴我們,我們的公眾語言究竟怎麼了?   這個名詞的力量,很明顯的來自於它的壓縮(compression)。政治論點,只

用了兩個英文字就很有力的表述出來,對於推特或者其他媒體來講,實在非常完美。比方說,二○○九年夏天,你從美國某個機場走出來,看到一台電視,「死亡陪審團」這幾個字眼,就非常適合嵌在有線電視新聞頻道螢光幕下方的標題色塊裡。你可能不知道出現在電視上的人,是支持還是反對歐巴馬健保,但你看到而且會記得的,就是那兩個英文字。   我們還可以進一步的分析壓縮這個概念。「死亡陪審團」具有舉隅法(synecdoche)的效果。這種轉喻詞(metonym)是以部分代表全體。當我們聽到「死亡陪審團」這個詞,不單指一二三三條,也代表整體的歐巴馬健保。事實上,它還指涉了歐巴馬、他的政府以及他看待美國的視野。   你也

可以用預辯法(proleptic)來分析「壓縮」這個概念:它想像某種未來的場景,卻以當下的情況呈現。麥考伊僅僅誤解草案,裴林卻補充了政治預測,描繪如下走向:民主黨推動的立法,建議賦予聯邦政府控制你與你家人健康的權力——控制生與死—遲早他們會創設一個機構,判定誰可以得到什麼。這就是所謂的「滑坡謬論」(slippery-slope argument)——如果他們的立法通過,到頭來,政府就會決定人民的生死。   這當然不是完整的論述,而是一種浮誇的修辭,直接跳到地獄般的絕境,激發大家對於生命的鮮活想像。預辯法的力量可以讓你忽略緊接著該有的推論步驟,其實已經默默消失。   這個句子在初登場之後,衝

擊效應逐漸擴大的原因,得力於以下兩種似是而非的伎倆。   裴林在「死亡陪審團」前後,加了引號,好像她是從草案原文直接摘引出來的,「社會中的生產水平」亦復如是,一副是歐巴馬的用語,而不是她捏造出來的模樣,因此喚起大眾對於社會主義/官僚集團缺乏人性的恐懼。隨後因為同一陣營的保守派眾議員米歇爾.巴赫曼(Michele Bachmann),片面解釋以西結.伊曼紐爾(Ezekiel Emanuel,支持全面健保的狂熱生物科技專家)說法,更強化了打擊的力道。足足半個世紀以來,對於美國健保改革的攻擊,始終不曾中斷,現今的批評只是傳統的遺緒之一。   舉例來說,一九四○年代中期,美國醫學學會(Americ

anMedical Association)就形容杜魯門總統的全國健康保險是蘇聯版的「社會主義醫療」,但是「死亡陪審團」這個詞激發的卻是更黑暗的想像:二十世紀的優生學、安樂死計畫、死亡集中營裡的無奈選擇,而歐巴馬跟他的醫療官員,則是取代了納粹醫生。   如果我們側耳傾聽,不難聽到弦外之音。飽受煎熬的老年人,選擇放棄治療,於今看來,已經是相對保守的概念。裴林提起她罹患唐氏症的兒子崔格(Trig),標誌著她會把這個溫和的主張推到多遠、推到怎樣的極端:現在可好了,連年輕人都不放過。   這裡還有廣泛的意涵。面對公眾決策,一般美國選民或許可以很理智的歸納兩類問題:一種是牽涉到宗教、文化、倫理歧異的

核心問題—墮胎與同性婚姻就是最明顯的兩個例子——不過這些議題,基本上,是可以處理的。但我們要怎麼預防下一個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如何保護美國抵禦茲卡病毒(Zika virus)的侵襲?經過深思,你或許會做出結論:健保改革的議題,恰巧落在這為難的第二類。   裴林意在言外。先前,她公開提及崔格,為的是連結她反墮胎的主張;而攻擊歐巴馬健保,也是相同的手法,暗示這是一場善惡力量的角逐。把她唐氏症的孩子扯進來,是試圖把墮胎引發善惡對立的爭議,移植到歐巴馬健保改革的戰場上。一講到墮胎,正反兩邊都認定沒有妥協的可能。健保爭議也是相同的處境,她說,你怎麼能跟屠戮你孩子的人妥協?  

 講到「死亡陪審團」,還有最後一個重點要補充。這個詞具有無限上綱(maximal)的特性:不管從哪個層面,它都表達了最強烈的語意。裴林宣稱,她所揭露的是不折不扣的謀殺共犯,推翻了反對意見中也可能有善意的假設—這是生死相搏的政治競技場,動用任何語言武器,都是公平的遊戲。修辭學並沒有驅散反倒助長了對政客的不信任,而且還相當成功。   也許「死亡陪審團」這個名字讓你汗毛直豎。也許你會覺得這是一種妖魔化或者醜化的修辭概念,但發現一般人無力抵抗這種粗俗誇張的表達方式,還是會讓你大吃一驚。修辭學就是為了特殊的時間地點,更重要的是,特定的受眾而設計的——完全是一種高度策略性、情境式的(contextual

)藝術——訴求的對象未必是你。在特定的情境中,有特定的受眾喜歡聽,就會產生摧毀性的效果,就像是精密導引的攻擊武器,長程鎖定,一擊中的。   從某個角度來看,這樣的修辭法是全然的失敗。它過於刻意,脫離現實,無視健保拉拒中困難的決策與利益交換過程。敵對方的意見如此精於算計、暗藏玄機,一般民眾非但不能輕鬆了解歐巴馬健保的政策選項,反倒讓他們如墜五里霧中。為了追求修辭的衝擊力道,在有意無意間,只得犧牲解釋的功能。   **********   長久以來,領導者、評論者、行動家,或者理帶同情,或者能言善辯,不僅從人民的情緒中汲取養分,甚或影響情緒的形成。結果呢?和平、繁榮、進步、不平等、偏見、迫害

、戰爭,不一而足。公眾語言,因此,至關緊要。   而公眾語言、公眾論述(public speaking)早就有數百年研究、傳授、爭取的歷史,不過,過往絕不像今日能夠廣泛與輕易的散布。字句扔進虛擬空間,幾無秒差。他正在說這個、你正在貼那個、我正在回應。現在是數位資訊的年代,當然也是個公眾語言的時代,而且我們正歷經一場無與倫比、尚待開展、猶未定型的公眾語言蛻變。   我站在BBC與《紐約時報》的制高點上,看著全球金融危機逐步開展。我很訝異的發現,每個人—政客、記者、學者—都在解釋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某些人受到的衝擊特別嚴重?解決方案是提出來了,政客或者促銷,或者排拒。每個月都有經濟數據發布。

在各種媒體上,充斥著過量的新聞、評論與辯論。   林林總總的措施與訊息,很明顯的跟公眾脫節。不僅僅是一般老百姓難以測量這次危機的幅度—多數的政治與媒體菁英也是霧裡看花。許多人索性放棄了解現況的努力。菁英之間的討論,充斥著華麗的學術用語,即便他們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懷疑政客、商業領袖以及自認是專家嘴裡冒出來的每一個字。   遇險訊號層出不窮、形式各異。在許多民主政體,無論是現任領導者或執政黨,無論政策或政治取向紛紛中箭落馬。有的國家,民粹主義、仇外與種族主義趁勢崛起。     在這本書裡,我要設法澄清:問題不是出在任何一組演員太過脆弱,真正核心的關鍵是語言本身。我當然不是說,修辭

學是策動政治與文化變遷的主要推手。但我們將會發現,修辭正是導致政治僵局力量交互作用的結果;修辭一旦改變,公眾語言也會跟著變動。政治的危機,就是政治語言的危機。   二○一六年五月,正當英國糾結在脫歐公投的痛苦抉擇中,下議院財政部專責委員會(Treasury Select Committee)譴責雙方誤導公眾,以不負責任的誇大語言,呈現他們所謂的「事實」;其實,在許多例證中,都暗藏了高度可疑的假設。   「我們必須制止雙方競相加碼渲染,以不實反擊不實的武器競賽。」委員會主席安德魯.泰利(Andrew Tyrie)這樣告訴BBC,「我認為這會誤導公眾,淘空政治辯論的基礎。」就這件事情來說,所謂

的「雙方」,指的是這個國家首相以下的政治權力機構。   幾個星期之後,英國公投決定脫歐。這個驚人的逆轉,不只是大衛.柯麥隆(David Cameron,他在第二天宣布辭去首相職位)大吃一驚,就連傳統的英國菁英也不敢置信。攻擊移民的情緒性語言、「重拾主導權」的可疑承諾,竟然輕易擊潰一旦脫歐將導致重大經濟惡果的嚴正警告。經濟弱勢、憤怒與資深的國人,壓倒經濟寬裕、受過良好教育以及年輕的選民。英格蘭、威爾斯投贏了蘇格蘭、北愛爾蘭與倫敦市。   這些趨勢也未必僅限於文字。除了書寫、敘述的語言被無限上綱之外,新聞與政治的影像修辭,也被壓縮進精心拍攝與編輯的畫面中,不斷重複、技巧嫻熟,且有特定傾向。

  我們可以把九一一大型攻擊事件,看成一件修辭的案例。在這個個案裡,飛機衝進摩天大樓,大樓隨即崩塌,也就是短短幾秒鐘的事情。雙子星代表西方的力量與價值,兩棟大樓的灰飛湮滅意味著某種可能性——力量可能瓦解,價格也會貶值。熊熊的火焰、崩裂的牆面、驚逃的人們、滾滾的煙塵,未來毀滅的場景,頓時搬到眼前。轉喻法(metonymy)、預辯法,無限上綱。   這種負面趨勢源自一股糾集了政治、文化與科技的力量——這力量超越單一意識形態、利益團體與國家機構。健康的公眾語言能夠把大眾與政治領袖連結在一起,是因為它有能力將老百姓拉進辯論中,導向更好、更受支持的政治決策。而公眾語言一旦喪失了解釋與激勵的力量,等於威

脅到人民跟政治領袖的廣泛聯繫。我相信我們的民主政體就是碰到了這個麻煩。   這也就是公眾語言危機迫在眉睫的理由。冷嘲熱諷、實質內容逐漸流失、表達方式粗糙低俗,本質上,是一種讓人失望的文化現象——證明嚴肅的討論已經瘖然無聲,無力再舉。就我來看,真正的危險並不在文化,而是在政治,特別是民主領域——危及它的合法性(legitimacy)、與歷史上其他政府體制相較的競爭優勢,最終破壞了民主的可持續性。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第三卷,修昔底德(Thucydides)就認為語言的變化,導致雅典民主政體失靈,由暴民政治(demagog

uery)進入僭主政治(tyranny)與無政府(anarchy)狀態的關鍵:人們用他們偏愛的方式界定事物,他說,「公認的字的定義」就此打破。在他的記述中,西元前六十三年的羅馬共和國喀特林(Catiline)危機,沙魯斯特(Sallust)請小加圖(Cato the Younger)指出哪些語言被誤用——特別是字與意義的聯繫,橫遭截斷——是對城邦的潛在威脅。社會,小加圖說,已經失去「事物的真名」(true names of things)。在十七世紀的英格蘭,經歷內戰的霍布斯,就相信這場戰爭的重要原因,源自於宗教的筆墨戰——由於印刷術盛行,使得小冊子滿天飛——最終產生了致命效果,侵蝕了國家秩序

賴以存在的共同語言基礎。   民主崩解、無政府、內戰。對於西方世界的我們來說,已經是遙遠的過去了——即便許多國家出現了分裂的、醜陋的徵兆,特別是關於移民、種族與國家主權的爭議;或者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烏克蘭、希臘與其他國家的景象,在在提醒我們:民間秩序與現代民主的結構與傳統,是如何的脆弱。決策者與大眾之間的誤解與不信任,也正逐步擴大。

媒介生態學視野下 臺灣OTT TV產業發展策略之研究

為了解決北都有線電視費用的問題,作者李念穎 這樣論述:

網際網路發展使得影視產業鏈面臨解構與重塑的動態過程,2016年臺灣進入OTT TV發展元年,Netflix、愛奇藝等境外影視平臺接連插旗臺灣,再加上國內業者也紛紛投入市場,短時間內即有多達20家國內外業者在臺灣遍地開花。面對產業生態如此飽和、競爭激烈的市場,加上境外巨頭業者的威脅,臺灣本土OTT TV業者要如何善用自己的核心資源,面對新舊媒體並存的衝突與挑戰,同時與產業中的其他業者建立起既競爭又合作的共生關係,使產業趨向於共生生態環境已成為影視產業的發展重點。本研究透過深度訪談法,與3家不同經營背景的臺灣OTT TV高層主管,包括民視四季線上4gTV、台灣大哥大myVideo、CATCHPL

AY+,以及1位前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委員,現任世新大學何吉森副教授進行訪問,以媒介生態學的視野,探究在多邊市場的平臺生態系統中,臺灣OTT TV業者如何面對其經營模式的轉變,並將業者與其所屬的環境,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科技技術等面向的互動關係進行討論,暸解臺灣OTT TV業者面對產業生態模式轉變的衝突與挑戰,並針對臺灣線上影視產業的發展提出建議。研究發現,臺灣整體產業環境發展的阻礙原因在於,社會環境與政府政策無法與時俱進地因應快速變遷的科技技術,以致產業生態產生失衡的狀況。而隨著產業界線日趨模糊,許多業者在生態鏈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再單一,並逐漸將企業重點策略朝向上游發展,同時在系統演化的過

程中,本身擁有寬頻及大量用戶優勢的電信業者將可能與有線電視有越來越多的整併與合作關係,成為OTT TV產業的發展前景。本研究期望透過媒介生態的視角,頗析當今仍變動發展中的OTT TV產業,並以此作為臺灣業者轉型方式與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提出參考建議,以期能使產業趨向於永續健全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