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典文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台灣經典文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孫梓評寫的 男身(二十年修訂珍藏版) 和孫梓評的 善遞饅頭【獨家簽名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推薦當代台灣文學作品,試試看你該從哪本開始? - M怪客也說明:本來就是經典作品,又因被翻拍「一把青」而更廣為人知的巨作《臺北人》,是作者白先勇集結60年代在《現代文學》發表的14篇短篇出版的單行本,每篇的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麥田 和木馬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圖文傳播藝術學系 戴孟宗所指導 紀錦嬑的 社群媒體連載輕小說使用動機對體驗行銷、體驗價值及顧客忠誠度之影響 (2021),提出台灣經典文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社群媒體、輕小說、體驗行銷、體驗價值、顧客忠誠度。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學系 林修澈所指導 周士煌的 台灣民族學的發展與意義 (2021),提出因為有 民族學、台灣民族學、台灣學、台灣國學、學術史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經典文學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灣文學史- 空間的凝視: 移動經驗與文化再現則補充:二)鼓勵研究生泛覽台灣文學作品及相關領域的史料、文獻、資料庫等,並於課堂分享台灣文學史的 ... (1)古典文學與現代文學資料庫的應用:「漢籍電子資料庫【臺灣文獻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經典文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男身(二十年修訂珍藏版)

為了解決台灣經典文學的問題,作者孫梓評 這樣論述:

一個男人旅途中的愛傷與自療, 一部真摯絕美的同志成長懺情書── 「因為,我們想愛,我們就別無選擇。」 ◎ 張曼娟、李桐豪藏愛作序,專文導讀開箱全見。 ◎ 人氣畫家川貝母跨刀繪圖,首刷海報限量收藏。 ◎ 新版獨家番外篇,直擊二十年後書中人物近況更新。 ◎ 激起無數同志共鳴,召喚甜美與苦味並行的情愛心事:青春曖昧的異男撩撥、成年後隱密潛行的無數次遇見、錯愛和失去;真實記錄身為同志的想望與心傷──「我們都有想要追求愛情的欲望,但又在相信自己的時候不夠勇敢。我們都願意用心去發現愛的甜美,卻忽略了每一份甜美都必須付出代價。」  / 我期待,總有一天,我也可以在陽光升起的剎那,無私面對浩

瀚往事, 放聲吶喊:你好嗎?我很好。你好嗎?我很好。你好嗎?我很好…… 直到聲嘶力竭。 直到淚流滿面。 直到,這世界上,還有更好的人,可以在別的地方,遇見你。 ──孫梓評 桂和啟程到了日本,為了理清泛潮的思緒。 他穿梭巷弄、沿著鴨川夜行,走訪書店、咖啡館,在寺廟與祭典中旋身。 那些將明而未明的記憶也跟著攤展開來…… 少時苦戀異男,越過那條節制曖昧線,親密的反面即是崩毀; 之後的人,林林總總與他擦身,在愛與非愛的隙縫中來回穿梭, 阿默身上的菸草味、倪笙房裡的古典樂、阿崇的深邃欲念、澤康的單向傾慕、荻原的貼心陪伴; 無論是友情或欲望宣洩,都彷彿泡沫似的幻影。 直到他遇見夏生,遇見一場真實戀愛

, 誰知抓得太緊卻斷裂得更快,愛情孱弱地連同他的自信一併垂萎, 那人走不出他心底,於是他只好踏向出走的路頭, 並對那一雙試著拉起他的溫柔手──哲生, 投遞一封又一封懺情自白書…… 《男身》作為孫梓評第一本長篇小說,真誠坦白地收攏所有男同志可能會面臨的情感面向。故事透過旅行回憶往昔,日本旅記和情感敘事交錯,密織溫柔繾綣的和式風情。出發時的期待、過程中浪漫踅行,直到告別時落下遺憾。旅程熨貼愛情的起飛降落,鋪展同一種想念與傷感。 二十多年前,沒有通訊軟體,手機還未普及,所有甜美與苦澀都隨著手寫信的筆跡暈開情意。相較今日,對當年的同志而言,「成家」是華麗夢想、昂貴的笑話,只能仰賴愛的過程和欲的渴

望。他們穿戴著單薄的愛情,背負來自四面八方質疑,社會綱常像是垂晾的藤蔓,遮蔽窗外成瀑陽光。孫梓評的文字彷彿他書中搭起的一方草蓬,溫柔地帶領我們,尋找自己,尋找記憶中一起「下雨躲雨、風大避風」的那個人。「一段戀情的失去,純粹是愛的本質問題,而非關性別的。」當界線不再筆直劃分,或許才更敢於實踐,關於種種愛的可能。  

台灣經典文學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雙母語講話都不會混亂嗎?今天訪問撒醬關於他的雙母語腦內世界,有回答到你的疑問嗎?
▶蒂芬泥的日文課
全日文口說讀書會:https://tiffany.pros.is/3knxqb
線上文法課「換成日文腦,輕鬆打好從0到N3日文基礎」:http://go.sat.cool/3k4hwg


follow Tiffany: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iffanysjapanese/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g/TiffanySpeaksJapanese
Twitter(內容全日文)▶https://twitter.com/TiffanyTWJP
Blog▶https://tiffanysjapanese.wordpress.com/
Weibo▶https://weibo.com/p/1005055238360227/


◇講日文的台灣女生◇
我是Tiffany 蒂芬泥,泥巴的泥。
100%的台灣人,從2013年進入日文系開始學日文的道路。
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東京交換留學一年,目前定居台灣從事口譯的工作,同時在日商金融業負責對日溝通。
這個頻道主要是分享我最近學到的日文,還有我怎麼去理解日文的各式文法和用語。
立志成為帶動大家一起學日文的勵志演說家!

這不是一個日文教學頻道,只是把我曾經搞不懂的東西爬梳一下,再用我的語言分享出來而已。目前累積的影片都是在大家的鼓勵與回饋下完成的。

這裡的分享都是我自己消化之後的產出,可能會有講錯的地方
還要麻煩大家多多跟我討論和提醒了~
大家糾正我的地方都會補充在影片的更多資訊裡
(也就是這個欄位)
那麼就請多多指教了。
一起在學日文的道路上拔腿狂奔吧!

■□■□■□■□■□■□
每週一晚上9點 上傳新影片
■□■□■□■□■□■□

如果你願意協助我上影片字幕,我會非常感謝你!
字幕協力:https://www.youtube.com/timedtext_cs_panel?c=UCiQ4DB-7pv-fZgRoLO6sjsw&tab=2


今天的影片內容▶

【蒂芬泥的其他影片】

我的日文學習歷程
https://tiffany.pros.si/G8W52

跟我去工作!口譯工作的一天
https://tiffany.pros.si/FUK75

日劇「法醫女王 Unnatural」經典台詞日文解析:
https://tiffany.pros.si/H35KJ

不會做菜的我跑去日本做滷肉飯 feat. 強運少女RU
https://tiffany.pros.si/G4K9S

從日文程度0到在日本工作 日本就職經驗談 feat.阿倫 Alan Channel
https://tiffany.pros.si/H3T26

女生注意⚠️這些日文只有男生可以用! feat. 撒醬x日初
https://tiffany.pros.si/EBZN9

改掉這個發音日文變得好標準!台式發音矯正室 feat. IKU老師
https://tiffany.pros.si/ED3M5

不要這樣講日文!日本人糾正台灣人的台式日語發音 feat Kyon&Ai 
https://tiffany.pros.si/DTHS6

變態卻有效的背單字方法 feat.王可樂老師
https://tiffany.pros.si/GT2PD

只有日本人懂的英文?salary man, jet coaster 和製英文英日意思比一比 feat.英文易開罐
https://tiffany.pros.si/GQBTV

日本情侶10天才見一次面?台日戀愛觀大調查! feat. D-saki
https://tiffany.pros.si/F6W9Q



本週關鍵字:

社群媒體連載輕小說使用動機對體驗行銷、體驗價值及顧客忠誠度之影響

為了解決台灣經典文學的問題,作者紀錦嬑 這樣論述:

因數位科技產業發達、出版業的式微、民眾普遍環保意識提升,再加上人們的互動模式轉變,如今紙本文字與圖像大多跳出傳統紙本書頁的框架,逐漸轉以數位化(如電子書、有聲書、影音動畫等)形式呈現,其中含有「萌要素」與「遊戲式寫實主義」(ゲーム的リアリズム)的輕小說是青少年們重點購買的讀物,且大多以連載的方式吸引讀者持續關注;出版業者透過複合式媒體的方式將商品書籍對消費者進行體驗行銷,進而達到與不同階段的顧客及潛在顧客的開發與溝通。本研究以社群媒體連載輕小說進行分析,探討社群媒體使用者的使用動機,對於社群媒體連載輕小說的體驗是否會影響讀者的忠誠度。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透過Schmitt提出的體驗行銷概念與

Sheth, Newman and Gross 所提出的消費價值模型概念與作社群媒體連載輕小說問卷構面,探討社群媒體連載輕小說的體驗行銷、體驗價值及顧客忠誠度的相互關係。結果顯示多數的受測者為娛樂目的而使用社群媒體,有多年數位閱讀經驗與閱讀頻率高的受測者,皆認同社群媒體連載輕小說是良好的娛樂工具;讀者對於社群媒體連載輕小說的體驗行銷、體驗價值與忠誠度有顯著相關,影響讀者是否願意訂閱或閱讀社群媒體連載輕小說的關鍵來自於在閱讀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情緒」,以及作品是否能夠讓讀者產生「社會性的連結」。本研究結果可作為出版業者或是創作者對作品的行銷企劃略之參考。

善遞饅頭【獨家簽名版】

為了解決台灣經典文學的問題,作者孫梓評 這樣論述:

你像蜜一樣緩慢注入/身體的縫線於是無法負荷   善遞饅頭,sentimental諧音:傷感,剛好是整本詩的伏流。   此為孫梓評第四本詩集,收錄2003年至2012年詩作集結,以流年編排,有別於上一冊《你不在那兒》的短詩型式,啣接自《法蘭克學派》後的長、短詩作,短僅三行,長則百行。藉由偶爾凜冽,偶爾幽默,有時敘事,有時寫生的殊異風格,暴露不知如何對他人訴說的心室風景。細究傷感之所從來,並非因為時間流逝,而是,日子總不可避免地逝去了,在那當然之中,是否也有什麼原可避免的傷害靜靜發生?   好好過日子,就像「善遞饅頭」。   我認為孫梓評超前的氛圍,是將原本無可掌握的靈視,藉由字詞本身的氤

氳,將其物質性(字音、字義、字形等)揮發到極致,以實現的。那些專屬當代的字彙,怎會沒有社會意識呢?每首詩每個字都在與這個島嶼此時代喊話互動,指涉匯流無數的文本海洋;唯讀者可能或被酷炫的節奏韻腳所欺騙,或被甜美趣味的技藝所遮蔽,而無從覺察。在那些幽深的無法理解的跳躍之間支撐著的是怎樣的張力?可能就是那意義潛藏之所在了。——詩人 鯨向海   孫梓評是用火製冰的人,用感應熱烈的直覺,寫出能瓦解文字表面張力的詩。——詩人 湖南蟲 名人推薦   鯨向海專序推薦 作者簡介 孫梓評   一九七六年生。東吳大學中文系,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   著有詩集《如果敵人來了》、《法蘭克學派

》、《你不在那兒》、《善遞饅頭》。   散文集《甜鋼琴》、《除以一》、《知影》。   短篇小說集《星星遊樂場》、《女館》。   長篇小說《男身》、《傷心童話》。   軍旅劄記《綠色遊牧民族》。   以台灣經典文學作品為經緯所寫成的報導文學《飛翔之島》。   為已故版畫家蔡宏達作傳:《打開火盒子》。   另有童書與少年小說《花開了》、《爺爺泡的茶》、《星星壞掉了》、《邊邊》等四冊。   與香港插畫家bubi合作圖文書《我愛樹仔》。   與吳岱穎合編《生活的證據:國民新詩讀本》。 繪者簡介 郭鑒予   一九八二年生,英國愛丁堡大學插畫碩士,作品散見各類型媒體,以及獨立出版刊物。   chie

[email protected];www.chienyukuo.com。 序 夢遊人俱樂部 鯨向海 【2003】 乏術 時間送給夜晚的禮物 夜晚送給鐵塔的禮物 房間送給時間的禮物 【2004】 置身 合成照片 無預警黑夜 你的摺痕和上一個摺痕 我們在星星平原上轉彎 百舌鳥 釋迦模擬 晴日煙火 黑鏡 愛上地下停車場 遇可疑人物 聽說他問起我 都放棄了 【2005】 性學校 快樂很硬 月亮來的人 安東尼拯救下雨天 嘴裡沒有名字 疑似遺失遭竊的明信片 【2006】 有縫 心兵 生病的刀 我們儘量不交談 荊棘下嚥 關係油漆 【2007】 想像就是侵犯 Glosoli 愛

上雨中藍球場 夜間製冰 使景遷 漸漸 黑眼圈 【2008、2009】 爛人 硬地(種音樂) 青春騎士 親愛的鬼 惡日 夢遊人俱樂部 空旅行 在別人的愛情裡 神都知道我們的祕密 你們 沒有詩也沒有關係 【2010】 謝謝關心此事 【2011】 分類作業 甜蜜生活 【2012】 午後的發生 暴力的幸運 推薦序 夢遊人俱樂部(節錄) 鯨向海        孫梓評散文作品的基底是優雅,然而,孫梓評的詩並非完全等於散文,他的詩還有優雅之外的什麼。譬如,孫梓評是使用雙關語諧(近)音字的愛好者(他曾在第三本詩集裡發明了「心寂如墳」這類驚人成語),此詩集最後一組詩〈暴力的幸運〉:「你是靜靜小湖泊

/我鹿過/揭穿一些苔痕」也十分慧黠地指「路」為「鹿」,竟獸身成動詞。諧音雙關本來就有點「暴力」,強迫更動字詞慣性原意,將其改頭換面,卻又讓人一眼認出受害者的樣貌,因此常常「幸運」地帶來中獎般的精準效果。又如寫〈遇可疑人物〉,最後卻是:「讓我們祕密扭轉他的臉/像對待一名可移人物般親切」——本色天真的孫梓評簡直是個好奇寶寶,拚命移動了宇宙裡可以懷疑的事物。       他還是個冷面笑匠。〈空旅行〉這首詩裡開頭便說:「舊金山很舊嗎,上海是哪一座海?」通篇籠罩於對各個地名令人發噱的不斷質疑之中:「鹿特丹有鹿嗎,慕尼黑是哪一種黑?」解構了時下對「旅行」的概念。甚至把這些地名異化成為品牌與物慾:「我坐在挪

威的森林,靠窗/翻開手中的里斯本/喝著牙買加」,微微嘲諷了這個消費時代的惡習。他也在貌似正常的詩中突然表明:「恐怕我將來不及向你坦承/我如何殘酷花朵/或者也曾淪為一盤醬油」。如此突梯滑稽的意象,讀完讓人果然忍俊不住抱怨「幹嘛醬」。他嘗說:「神祕一直沒來,神祕就成為了便祕。」他的詩句就是這樣在神祕之中大搞便祕,噗哧好笑吧。       孫梓評也比一般寫詩者更重視標點符號的運用。他詩中屢屢出現大量使用冒號的技法:「這些都:/被放棄了。」「在此之前:/陽光巡邏彼此的眼」「在此之後:/晨間的藍撫摸疲憊的窗」「用最靜默的喉嚨大喊:愛」等等等,冒號是潛台詞的欲言又止,承接的卻是一種結果宣布,答案揭曉之快感

。       其「不避韻」,趣味搞笑,諧音雙關與顛覆標點符號的等等技法,皆間接反應了當代日常正悄悄進行的詩意革命。孫梓評努力把這些一向被視為油滑平庸的雕蟲小技提升到詩學的層次,非僅玩玩而已。很少人把孫梓評拿來和唐捐或楊佳嫻比較,但他們確實都是中文系的(驚)。楊佳嫻和唐捐當然都是各自有所突破的學院詩人,孫梓評也不遑多讓。身為副刊編輯守門人原本應像是「真正的警察」,明辨許多文學上的正義;但他寫起詩來卻如同「業餘的罪犯」,尺度很大,忍不住就會出手搞破壞。這種反差簡直就是白天當警察,黃昏之後即變身為夜賊。另一個反映當代詩意的特色是:他的詩風一向裝置著大量物體,這本詩集也不例外。如「幾款甜美的礦物與黎

明」這樣簡單一句,輕巧改變了事物的性質,將抽象具體化。這樣的甜美是繁複的。「幾款」又有商品的意味。這些礦物與黎明是同一個品牌的事物呢。乃是神的製造了。他的詩就是這樣充盈著當代物質的精神狀態,彷彿專門收集那些物體的魂魄入詩。甚至乾脆大聲宣布:「我們終於也可以用物質互相安慰了」。從舊時代的眼光來讀,你當然可以說是一種反諷,不過我有時也懷疑他是認真的。   「壞掉了。」善於理解物的孫梓評,對於物體的各種故障狀態因此特別感傷:「雲朵是已逝去靈魂的形狀」;時常哀悼對那些壞掉的事情的無能為力:「煙火是天空唯一的剩餘∕晴朗過度使用」。相對於我個人物質生活的貧乏,孫梓評猶如一個帝王,他的聖諭是這樣的:「總會

再度織起的──織物般的我們∕離別後各自拖曳遙遠的線」。熟知許多特色的唱片光碟,奇妙的甜食飲料,材質美好的衣服鞋襪,他收集各式各樣的杯子,知道哪裡有適當的停車位,哪有可以去的餐廳與海岸,飽漲著對此世界的各類知識,既懂無印良品也懂紀念品,同時理解品牌與沒品。他的三首禮物詩:〈時間送給夜晚的禮物〉,〈夜晚送給鐵塔的禮物〉,〈房間送給時間的禮物〉可看出他在抽象概念之間遞送物體,或者物體本身之抽象化的敏銳靈光。所以他要我們「聆聽時間體內的金屬性」,並指出「你的沉默是金∕我的微笑是銀∕在計時器裡彼此祕密撞擊」;至於「她按下熟悉的號碼∕把自己傳真給遠方的花園」這種把人體物化的做法,是他與此時代的物共存的藝術

吧。他因此發現了「樹木和麻木一起∕尖叫的圓」,相信「安東尼」能夠「拯救句點,一鍋冷湯∕沒有保存期限的下雨天。」在〈夜間製冰〉這首詩裡表示:「堅固的友善∕是儲冰式空調系統」。他問「你是否仍懷念某人∕牢記某一杯熱茶的下午」,彷彿用物體的瀰漫擴散來取代人與時間;「他不是沒有信仰∕神,是他的隱藏檔」,這是他發明的雲端科技了。   他更是熱愛為萬物命名的人:「鹿面女孩」、「關係油漆」、「惡日」、「一種稱之為快樂的科學」、「遼闊的色情」、「海邊警局」、「寓言式嘶吼」、「一次性雲朵」……他夢遊的國境到處是稀奇古怪的新品種。他也偏愛扭轉、突變物件的狀態:「甜蜜的罪」、「生病的刀」、「沉默的湯匙般的擁抱」、「

指間彈奏的菸灰般的鍵」、「一個人靜靜歡呼的午夜球隊」、「鋒利的預感」、「後設的甜」、「波動的廢棄物」等等。此類名詞與形容詞的發明,並非只是記憶中素材的聯想,而更有創造性的思維,超越性之觀念。更不用說他「飛機莽撞過雲」或「等待一聲遙遠的霧笛∕輕輕割破海峽」所捕捉到的奇妙動詞了(這樣討論下去可能沒完沒了,在此打住)。或者有人質疑,這些創意算是個人遊戲嗎?我認為孫梓評超前的氛圍,是將原本無可掌握的靈視,藉由字詞本身的氤氳,將其物質性(字音、字義、字形等)揮發到極致,以實現的。那些專屬當代的字彙,怎會沒有社會意識呢?每首詩每個字都在與這個島嶼此時代喊話互動,指涉匯流無數的文本海洋;唯讀者可能或被酷炫的

節奏韻腳所欺騙,或被甜美趣味的技藝所遮蔽,而無從覺察。在那些幽深的無法理解的跳躍之間支撐著的是怎樣的張力?可能就是那意義潛藏之所在了。       以上可知孫梓評有命名癖,冒號癖,諧音癖,押韻癖,冷笑癖,也有戀物癖……他喜歡總結說:「我一定是有病的。」老覺得自己一定有病,也太有病識感(insight)了吧,他應該還有「覺得自己有病」的癖。我在醫院裡工作,屢屢遭遇那種試著說服我自己沒病的患者,難怪孫梓評不需要住院,因為他完全知道自己是有病的,那麼,他是怎樣治療自己的呢?       曾經有個同為創作者的朋友在線上問孫梓評:「你為何喜歡文學創作?」孫梓評淡定答:「我沒有喜歡文學創作啊。」對方只好說

聲:「真是失敬了。」然後匆匆結束了話題。孫梓評如此徹底遠離詩學傳統,古典氛圍,他只是不贊成把詩當成信仰吧。雖然著作繁多,他強調自己更喜歡閱讀,睡覺,吃飯,聽音樂與看電影——或許不過是想逃避「創作對他來說確實不是最愉快的,但卻又明明是他最擅長的」之窘境?此其中許多的猶豫與矛盾,孫梓評的姿態是擺很低的,他寫作的領域雖強大地橫跨小說散文與詩,但他仍難免偶爾示弱,悲觀,感到厭煩與徒勞。讚美他時,他會虛虛地說:「我不長進的人生,也只能藉此得寸進尺了」。〈夢遊人小抄〉(他第二本詩集的另一首詩)上都是這樣記載的嗎?在夢中善遞饅頭(sentimental)地率千軍萬馬,統馭另一世界,乃百尺竿頭,咫尺天涯之王,

卻總是知道如何「沉默地對彼此尖叫」,從同一個枕頭上醒來面對現實:那數著饅頭(物)遞嬗的日子。   且讀他二〇一二年收入詩集唯二的兩首詩之一:   山谷懷憂的午後   相思樹警戒   溪的傷口乾涸   身體適合被穿越   因為 霧是沒有道路的   真的沒有道路了嗎?孫梓評正式邀請讀者們加入他的夢遊人俱樂部。 〈在別人的愛情裡〉 你是否仍懷念某人牢記某一杯熱茶的下午一再複習一雙鞋的身世以為他住在記憶窄巷某弄某號某樓沒有搬離過。供你任性召喚每一次,都復原如同最初儲存的樣子 你是否喜歡那份懷念像一片寒天裡最後的葉子準確墜落。配合一次不嚴重的歎息而地球的鐘面上當你啟動倒退的敘述其實某人正往另

一處移動 某人正喝一杯新的茶,戴一副新的眼鏡。搭乘某班次前往陌生的餐點(哦這不具任何控訴氣味)只是某人與新同伴們一齊進行新動作:他離開了你的書頁擦去了那一行成功脫離你所儲存的各種檔案類型 就像你們會分別參與同一個電視節目前前後後使用同一場電影在同一個深夜被同一本雜誌裡的同一段報導字眼觸摸闔上夜,一個睡去一個失眠在一個季節之後偶然印證以上的一切 竟然沒有一點異味或,眼淚 你是否竟仍以為其實應該是你跟某人一起出發,抵達,拍照留念親密地在月光與大象旁邊使用較為害羞的稱謂或者早該如新同伴般易撕不黏,沒有習慣性存檔的壞病 反正(同一部)電影裡有你們要的遠方錯過的時代,都有最政治正確的故事──他們免於衰老

,免於製造後果免於在一個微涼的夜發現某人只能稱為某人因為在同一秒他正移動往另一處戴一副新的眼鏡,喝一杯新的冷茶 反正散場時分,你們都能在別人的愛情裡找到自己的愛情 〈分類作業〉 我們派最美的人偷東西我們派強壯的人從樓頂墜落我們派幽默的人默誦哀歌我們派青春的人接受囚禁我們派傷心的人傷害別人我們派貧窮的人善待貧窮我們派憤怒的人邏輯重考我們派有空的人吃糖果我們派真正的人重生

台灣民族學的發展與意義

為了解決台灣經典文學的問題,作者周士煌 這樣論述:

民族學ethnology研究「民族ethnos,及附著於其身的文化」,台灣的民族學,研究對象是台灣諸民族/民族集團:原住民族、客家、Lán-lâng/Holo、外省人。其中,學科傳統領域研究的首為台灣原住民族,在政策的支持下,客家研究亦開始展現成果。原住民族研究和客家研究,已有整體性「知識體系」的建構。台灣其餘民族的學問,則以民俗學或地方學來表達,其體系尚待發展。作為近代學術的民族學,在台灣有其特別的歷史發展過程。由日本治理台灣時,為了施政所進行的大規模調查、與稍後的學術研究開始,累積成果。國民政府來台之後,以誌書的編寫及審查圈錮地方知識份子,確立「以本土為地方」,以台灣為學科的練習場,並橫

殖入文獻學研究的中國邊疆民族史。民主化之後,台灣主體性漸漸展現,本土研究開始興盛,教育系統與學術系統對台灣的觀點也開始正常化。對自身生活環境的興趣,則以「地方學」的樣態出現。台灣為一多民族的國家,清楚了解諸民族及其文化,為「屬族」的學問,以國家的文化主體性為學問的對象,可以稱為「台灣學」。台灣學為「屬國」的學問,為台灣的國學,其核心應該為台灣的民族學。台灣學或國學的發展,尚待觀察,但並非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