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老歌500首歌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台語老歌500首歌詞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葉子華寫的 難忘的心愛的人:金枝演社的胡撇仔美學 和蕭青陽黃俊隆的 原來,我的時代現在才開始-蕭青陽:得人如得魚的唱片人生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旅法台師力推台語課盼陪伴歐洲學子走向台灣也說明:這天下午,巴黎被奧斯曼建築包圍的大學教室裡傳出一首經典台語老歌,然而以 ... 有些同學架勢不凡、熟記歌詞,有些則是略帶靦腆、自備小抄,但無論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  和自轉星球文化所出版 。

國立成功大學 歷史學系 鄭梓所指導 劉柏毅的 台灣黑金屬音樂對本土主體的建構與闡述─以閃靈樂團的「母島認同」為例(1996-2016) (2015),提出台語老歌500首歌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台灣認同、國家認同、閃靈樂團、重金屬音樂、黑金屬音樂、母島認同。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設計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 張柏舟所指導 林樂鈞的 台語歌謠「四季紅」主題情境之插畫創作與研究 (2012),提出因為有 插畫、歌謠、四季紅、主題情境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語老歌500首歌詞的解答。

最後網站旅法華語教師劉展岳教台語推寶島文化 - 關鍵評論網則補充:這天下午,巴黎被奧斯曼建築包圍的大學教室裡傳出一首經典台語老歌,然而以清澈嗓音、清晰咬字唱歌的竟是位來法國唸書的拉脫維亞女學生。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語老歌500首歌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難忘的心愛的人:金枝演社的胡撇仔美學

為了解決台語老歌500首歌詞的問題,作者葉子華 這樣論述:

  窖藏18冬,醞釀500天,金枝演社X 國藝會X發言權出版跨界大合作!   台灣出版史「首次」完整紀錄金枝演社劇團美學 & 文化脈絡 & 生命歷程故事之全心力作!!   林懷民、黃明川、紀蔚然、蕭青陽、張四十三、黃淑文、吳耿禎等名家一致力薦;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中央社、台灣醒報、蕃薯藤、鳳凰網等媒體同時狂推!2011年冬,《難忘的心愛的人—金枝演社的胡撇仔美學》鄭重推出!!!   時序回到1993年春,兩個對表演執著的傻子,用一張A4影印紙寫了戲劇符咒,拐騙一群傻子探索生命,在一間名為「人性空間」的角落,就這麼搞起了戲,當時,這群人連劇團叫什麼名字都不清楚,後來,

有了一個俗得很到味的團名—「金枝演社」。   18年來,金枝演社演過鄉野廟埕、古蹟、廢地、高樓頂、穹蒼下,也走進了國家劇院殿堂,儘管團裡多少傻子上台下台,但不變的是—搬演著這塊土地生命的悲歡離合。最終,化為觀眾心中永難忘懷的悸動與幸福。18年後,金枝演社將這超過6,500多個日子裡的感動與回憶,悉數記錄在《難忘的心愛的人》之中,作者葉子華參與劇團演出前後逾6年,所有的歡笑與淚水,一次地、頂真地、詳盡地燦爛呈現! 作者簡介 葉子華   我喜歡旅行,占星分類上說雙子對生命總是好奇,這樣說來性格與出生剎那遠方星宿排列是有些關聯性的。自幼行游於台南烏山頭鄉村林野間,18歲堅持到台北,拎著母親特意至棉被

行「打」來的被子及簡單行李隻身北上讀書。生命的行李日益堆疊,我的世界在台北城裡膨脹長大。大學唸的是台師大特教系,大二時發覺自己不想也不適合當老師,但問我真正想做什麼?茫然。於是繼續做一位特教教師。沈潛多年發現自己突然想學表演,決定戲夢人生,加入牛古演劇團。2005年考上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2006年加入金枝演社,展開日夜世界分離又連結的生活,白天教書,晚上學表演,甚至後來有機會隨著劇團到處演出。我的旅行因著金枝演社的流浪戲班越走越遠,越走越深行入心底。旅行,帶來能量的匯聚轉換。與金枝演社共行的旅程,凝結成我人生的精神膠囊,開啟我不同的生命視野。後來的我,越來越喜歡在城市裡、島嶼邊緣、社會期

待、家人關注中、職業責任間、自我期許、夢想天空裡…… 漫游著,看世界,學生活。

台語老歌500首歌詞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 青虫aoi 首張創作專輯《有你的故事 ū lí ê kòo-sū》
🎧 聽專輯 ➩https://aoi.lnk.to/firstalbum
🔔 訂閱青虫aoi 頻道➩https://youtube.com/c/Aoimushiband


《刺蝟悲歌 Tshì Uī Pi Kua》

這世界上有一種相愛,叫互相傷害

「我們的愛就像兩隻刺蝟,靠太近彷彿有針在刺
離太遠又冷到顫抖,不得已只好分開」

#刺蝟理論 #金童玉女 #七世戀人



◤ 青虫aoi 專場 ◢
⋄​【刺蝟悲歌 Tshì Uī Pi Kua】青虫aoi 專輯發行場 ⋄​
日 ​ ​ ​ ​ ​ ​ 期|2021/01/24(日)​
時 ​ ​ ​ ​ ​ ​ 間|19:00進場 · 19:30開演​
地 ​ ​ ​ ​ ​ ​ 點|小地方展演空間 APA mini
地 ​ ​ ​ ​ ​ ​ 址|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147號B1​
票  價|一蕊媠花預售票 500元/​我就是刁故意現場票 600元​
啟售時間|2020/12/16(三)12:00
購票連結|https://reurl.cc/Mdp4j3



#青虫aoi X #林柏宏 X #李沐

《刺蝟悲歌》原本在青虫創作中談的是「刺蝟理論」。哲學家叔本華以「刺蝟理論」比喻建立人際關係時的情境,如同在寒冷雪地中的兩隻刺蝟會忍不住想要靠近對方取暖,但是靠太近又會無法控制地刺傷彼此;就像人與人的親密關係總伴隨著不可避免的傷害。

陳健禾與順兩位導演以傳統「金童玉女」為故事骨幹,架起七世戀人時空,由林柏宏與李沐擔任男女主角。前傳《刺蝟悲歌》裡,兩人的工作為接引者,傳說中行善的人歸西後,會由金童玉女來接引他們前往西方極樂世界。工作中金童玉女各司其職,在精神上互相依戀,但因其特殊身份僅能依靠嗅覺感受對方,無法有身體的接觸,致使柏拉圖式的關係在玉女心中漸漸產生質變。故事最後玉女因同情亡者,而犯下縱放靈魂的罪過,導致兩人受到懲罰必須分開,東方的金童玉女與西方的刺蝟理論,透過音樂和影像的結合,編織出台語歌的新維度。

MV 中關鍵道具「蘋果」象徵兩人對愛的欲望,而總是拿著無法進食,不止揭示了兩人的神祉身份無法彼此親近,也隱喻了對愛的觸不可及。續集《無你的故事》中,林柏宏與李沐則飾演一對前世被迫分離的戀人,今世在三角關係中重逢,兩支MV並陳表現總是想彼此靠近卻又互相傷害的感情樣貌。


編織系 #都會民謠 暖聲 - 青虫 aoi
2020 首張 #台語 創作專輯《 有你的故事 ū lí ê kòo-sū》

「我的身軀變做一張一張紙,阮朋友的故事攏寫佇遮。」

這是青虫 aoi 的第一張專輯,也是他們嘗試跟這個世界建立連結的載具。《有你的故事》裡的每首創作都應對著一個「你」,這個「你」可以是一個對象,亦可以代表一種議題。

青虫 aoi 試圖把存於當下社會與個人日常的經驗反覆咀嚼,並雕琢著既熟悉但又不熟練的語言,吐出絲線,鋪陳在旋律之上--經線是自我、情緒、聲響;緯線則是語言、對象、情節,彼此緊密地交錯。如同這張作品的音樂風格,橫跨了醉心電氣、原聲搖滾與溫暖民謠等元素,帶出了更豐富的聽覺紋理,卻又不失純粹。

將「你」編織於故事之中,用輕盈的口吻說深刻的話題,刻劃出這個世代青年們的所思所想,唱出每一段「有你的故事」。

▶關於青虫 About Aoi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c/Aoimushiband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AOIMUSHIBAND/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aoimushiband/
StreetVoice|https://streetvoice.com/AOIMUSHIBAND/

🛒 [ 實體專輯 ] 購買通路
◈誠品:https://reurl.cc/3LbvAX
◈博客來:https://reurl.cc/x0Knbb
◈五大唱片:https://reurl.cc/A8boe8
◈佳佳唱片:https://reurl.cc/4mbZ7j
◈光南唱片:https://reurl.cc/GrGWRv

🎧 數位平台聆聽專輯 ➩https://aoi.lnk.to/firstalbum

🎬 MUSIC VIDEO
無你的故事_https://youtu.be/JGK5Z0h33NA
簡幼_https://youtu.be/aajufCLGiTQ
媠花_ https://youtu.be/VJ8CaDuYKOU
青鳥_https://youtu.be/DayZSsUtmUk
我毋是刁故意_https://youtu.be/7wtlmbDxVgM


刺蝟悲歌 Tshì Uī Pi Kua

Lyrics

一步一步 接近你 是自然 是身不由己
日日夜夜 思念你 每一暝 攏想欲夢著你
一擺一擺 傷害你 真失禮 我毋是刁故意
若是鬥陣顛倒無歡喜 不如放手

咱的愛親像兩隻刺蝟 倚傷近袂輸針咧揻
離傷遠又閣爍爍顫 不得已只好來分開
咱的愛親像兩隻刺蝟 鬥陣的歡喜總是有限
痛苦的感覺袂輸永遠 扯扯咧才是咱的圓滿

咱的愛親像一條悲歌 音樂那奏心那疼
過去的甜蜜袂輸電影 放煞就好清醒啦
咱的愛親像一條悲歌 音樂那奏心那疼
幸福愈唱是愈細聲 不如放手

咱的愛親像兩隻刺蝟 倚傷近袂輸針咧揻
離傷遠又閣爍爍顫 不得已只好來分開
咱的愛親像兩隻刺蝟 鬥陣的歡喜總是有限
痛苦的感覺袂輸永遠 扯扯咧才是咱的圓滿
咱的愛親像一條悲歌 音樂那奏心那疼
幸福愈唱愈細聲 心愛的就此再會啦

- - -

一步一步 接近你 是自然 是身不由己
日日夜夜思念你 每一晚 都想要夢到你
一次一次 傷害你 很抱歉 我不是有意的
如果在一起反而不開心 不如放手

我們的愛像兩隻刺蝟 靠太近彷彿有針在刺
離太遠又冷得顫抖 不得已只好分開
我們的愛像兩隻刺蝟 在一起的開心往往有限
痛苦的感覺彷彿永遠 切斷關係才是我們的圓滿

我們的愛像一首悲歌 音樂進行著心也痛著
過去的甜蜜就像電影 放映完就該清醒了
我們的愛像一首悲歌 音樂進行著心也痛著
幸福越唱越小聲 不如放手

我們的愛像兩隻刺蝟 靠太近彷彿針在刺
離太遠又冷得打顫 不得已只好分開
我們的愛像兩隻刺蝟 在一起的開心往往有限
痛苦的感覺彷彿永遠 切斷關係才是我們的圓滿
我們的愛像一首悲歌 音樂進行著心也痛著
幸福越唱越小聲 心愛的人 就此再會吧

--
▶音樂製作 Credit
詞曲 Lyrics&Co|黃如琦 Jeannie H
製作人 Producer |法蘭 Fran Chen
編曲 Arrangement|青虫aoi、法蘭 Fran Chen
主唱 Vocal|黃如琦 Jeannie H
電吉他 Electric Guitar|黃柏翰 Po Han Huang
貝斯 Bass|郭宏 Hung Kuo
鼓 Drum|蔡信展 Hsin Chan Tsai
和聲編寫 Backing Vocal Arrangement |黃如琦 Jeannie H、法蘭 Fran Chen
和聲 Backing Vocals|黃如琦 Jeannie H、法蘭 Fran Chen
主要錄音師 Main Recording Engineer|徐玉光 Isidore Hsu
主要錄音室 Main Recording Studio|輕鬆玩工作室 Studio-One
錄音室助理Recording Assistant|江昱澄 Allen Chiang、林彥慶 Yen
鼓共同監製&錄音師 Drum Co-Producer & Recording Engineer|單為明 Link Shan
鼓錄音室 Drum Recording Studio|Lights Up Studio
鼓錄音助理 Drum Recording Assistant|于世政 Shih Cheng Yu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李詠恩 Joshua Lee
混音室 Mixing Studio|荒原錄音室 The Wasteland Studio
母帶後期處理製作人 Mastering Producer|陳陸泰 LuTai Chen (A-Tai)
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 Mastering Engineer|陳陸泰 LuTai Chen (A-Tai)
母帶後期處理工作室 Mastering Studio|原艾母帶工程錄音室 Mugwort Mastering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毛琮文老師與他的tele


▶MV製作團隊
Production Company 製作公司 | 雞肉飯影像工作室
Director 導演 | 陳健禾
Assistant Director 副導演|李佳樺

Producer 製片 | 李光哲
Line Producer 執行製片 | 張丁文
Production Assistant 製片助理 | 周昀楓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攝影指導 | 順
Additional Camera B機攝影師 | 基奇
First Assistant Camera 攝影大助 | 何晟豪
Second Assistant Camera 攝影二助 |鄭傑中

Gaffer 燈光師 | 順
Best Boy Electric 燈光大助 | 曾鈺展
Electrician 燈光助理 | 楊育鈞

Art Director 美術指導 | 羅文璟
Set Decorator 執行美術 | 廖姿穎
Art Department Assistant 美術助理 | 林効賢、蘇立亞智

Costume Designer 造型師 | 花籽
Make-Up Artist 化妝師 | 蔣佳芸(李沐)、美少女工作室-偉文(林柏宏)
Hair Stylist 髮型師 | 林亞靜(定裝)、黃若宜(李沐) 、Zoom Hair Styling-Spud(林柏宏)
Cast 演員 | 林柏宏、李沐
Extras 群眾演員 | 張忠瑞

Still Photographer 劇照師 | 黃煌智 Yellow
Transportation 九巴司機 | 廖桑車隊

Editor 剪接師 | 陳健禾
Colorist 調光師 | 朱四郎(圈起來映畫)
VFX _Artist 特效師 | 江光健、王芳俊(動工設計)
Front Design 標準字設計|鄭麗華(動工設計)

Special Thanks 特別感謝 | Anita、Cheer Chou、陳柏言
視覺、唱片裝幀|Li-Hua Cheng 鄭麗華(動工設計 mokraft)
企劃|啟兒 Cheer Chou/黃如琦 Jeannie H/戴均叡 (戴居) Roy Dai
歌詞用字指導|陳豐惠Tân Hong Hūi@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Li Kang Khioh Taiwanese Foundation


-本專輯受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補助-

台灣黑金屬音樂對本土主體的建構與闡述─以閃靈樂團的「母島認同」為例(1996-2016)

為了解決台語老歌500首歌詞的問題,作者劉柏毅 這樣論述:

金屬樂是呈現社會面向的一種音樂風格,展現了社會某部分群體的共識,此一共識多為重金屬樂手們對社會的批判,於是這些批判透過音樂向大眾傳遞樂手們的想法。在台灣,金屬樂這種音樂形式並沒有受到主流音樂的注意與歡迎,因此台灣一直被視為金屬樂的沙漠,而閃靈樂團的「特異獨行」在這樣的音樂環境之下反而容易受到大眾所注視。此種不太接受其它曲風的社會風氣在剛解嚴的1990年代便已是如此,因此金屬樂這種「非大眾」的音樂形式傳入台灣之後,初期並沒有太多亮眼的表現,直到閃靈樂團的出現與成長,打破了此種社會的刻板印象而逐漸被人所知。本文將溯源閃靈樂團的發展歷程以及音樂風格,同時分析閃靈作品背後的社會意涵,證明閃靈樂團所代

表的聲音仍是屬於社會的一部分,而非獨立於社會之外。為了達到該目的,本文以金屬樂的發展歷史為開頭。做為搖滾樂底下的一種曲風,金屬樂在搖滾樂發展之下,發現搖滾樂逐漸失去「批判社會」的特色,導致樂手們開始反省搖滾樂的意義,金屬樂便由此誕生,並承繼了搖滾樂批判社會的精神。然而金屬樂的發展也產生質疑自身的聲浪。金屬樂逐漸走上搖滾樂的後塵,在失去批判社會的精神之前,金屬樂產生一股反省的力量,這股力量便是多元的金屬樂曲風,如:歌德金屬、力量金屬、民謠金屬、死亡金屬、黑金屬等等不同的種類,「金屬樂」儼然成為一個大的母集,底下包含著許多不同風格的子集。金屬樂批判社會是以激烈的方式展現出來,其中一種灰暗、晦澀甚至

邪惡的曲風便是閃靈樂團所採用的黑金屬音樂風格。閃靈樂團使用了「黑金屬」的音樂風格作為創作方向,這在90年代的台灣可以說是非常「前衛」,他們所面臨的是對「新的音樂」不太接受的台灣社會,更何況「黑金屬」是一種極端的音樂形式,接受者更為稀少。隨著樂團發展漸上軌道,閃靈樂團的作品於2003年獲得金曲獎肯定,在這個大眾所矚目的頒獎舞台上,其「台獨樂團」的身分就此被大眾所知。之後,閃靈樂團持續的成長,團員於2005年之後也不再有大幅變化,然而該樂團的形象卻逐漸受到大眾質疑。2007年,閃靈樂團於歐美巡迴的同時,宣傳了台灣被聯合國打壓一事而備受外國矚目,卻受到「扁政府」威信低落的影響,使得台灣大眾對該樂團的

形象是負面的。2008年選舉,結果由親中的國民黨取得執政權,台灣社會的選擇儼然與閃靈所堅定的認同相反,因此閃靈展現了他們對政治的憤怒,於是他們將「憤怒」表現在作品上,藉由作品的故事內容大肆發洩,進而達到對閃靈樂團認同的再現。2012年的選舉結果,雖然仍由國民黨繼續執政,但閃靈樂團對於選舉結果所呈現的社會氛圍感到樂觀,並表現在2013年的作品上。2013年的作品藉由描寫許多抵抗威權者的故事,傳遞給大眾閃靈認同的方向以及他們所傳遞的歷史故事。最後於2015年,樂團主唱直接參與選舉,終將自身的認同帶進政治圈。透過上述的爬梳,將閃靈樂團的發展與社會政治連結,說明該樂團與社會互動的結果,進而產生自身認同

在呈現上的變化。本論文同時聚焦於閃靈樂團「母島認同」的形塑與轉折,藉由其歷年專輯的歌詞,地毯式地拆解歌詞中所代表的「母島認同」意涵,並由此方式建構樂團與社會互動之下所呈現的「母島認同」,進一步勾勒出「母島認同」的形塑與轉折,以及其所代表的社會意義等。

原來,我的時代現在才開始-蕭青陽:得人如得魚的唱片人生

為了解決台語老歌500首歌詞的問題,作者蕭青陽黃俊隆 這樣論述:

賀 蕭青陽二度入圍葛萊美最佳唱片設計獎 紀念書衣版 2005年 華人第一位入圍葛萊美獎的唱片設計師2008年 破天荒三年內第二度入圍 18年的青春歲月 800張的唱片容顏在12x12公分裡 每一張臉都是他的回憶蕭青陽的人生故事與唱片設計創意精選輯 ◎在39歲通往78歲的旅途中 再次美夢成真的感動2005年,蕭青陽以王雁盟《飄浮手風琴》專輯入圍葛萊美最佳唱片設計獎,原本許願再花39年的人生,希望可以拿下葛萊美獎座的蕭青陽,僅花了三年的時間,便再度以《我身騎白馬》專輯,破天荒地再度入圍,成為台灣設計界首趨一指的華人之光,同時讓我們再度看見台灣設計在世界舞台發光的希望。   ◎本書收錄蕭青陽成長與學

習美術設計,及歷年來設計胡德夫、五月天、張震嶽、陳綺貞、陳建年……等專輯過程中不為人知的動人故事。同時也見證了台灣近二十年來,流行音樂文化演變的軌跡。 本書重點   1、蕭青陽--華人第一位入圍葛萊美獎的唱片設計師,在這本書裡,我們看見了他18年來對藝術與創意的堅持;藉由書中與音樂人互動精彩的故事,更讓我們間接看見了台灣近二十年來,流行音樂文化演變的軌跡。   2、18年的青春歲月,800張的唱片容顏--蕭青陽的人生、創意精選輯。收錄五月天、張震嶽、自然捲、陳綺貞、陳建年……等專輯設計不為人知的精彩故事。   3、華人出版界首屈一指的美術設計水準,費工費錢,挑戰書籍設計的最高極限本書繼《日常v

s.荒島的一天》後,再次由設計師蕭青陽親自操刀,經過近一年的設計時間,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精神與成本,最後所完成呈現的作品,讓所有出版相關工作者看到的無不眼睛為之一亮,束起大拇指稱讚不已。書中最後所收錄的16則蕭青陽歷年來唱片封面設計創意解析欣賞,書邊不裁切的「萬花筒」式作法,更是讓許多人拍案叫絕,意猶未盡。 書中收錄了近二十年來不為人知的唱片幕後故事   本書收錄這十八年來蕭青陽唱片設計幕後不為人知的祕密與故事。由蕭青陽口述,自轉星球文化社長,同時擔任本書編輯及企劃工作的黃俊隆親自執筆。為了這本書,兩個人整整互動執行耗費了近一年的時間。   書中許多動人的故事,連藝人及當初該唱片的幕後企劃等相

關人讀到,均表示萬分感動。例如:當初他老婆懷孕時,為了紀念自己女兒的出生與陳綺貞第一張專輯的誕生,蕭青陽將自己老婆的孕婦裝掃描放進陳綺貞專輯的內頁當做底紋,如今每當陳綺貞看到蕭青陽時總不經意問起蕭青陽女兒幾歲了,只因為那年齡便是她出道的年紀。   而胡德夫專輯,消費者打開專輯內頁可以看見他躺在石頭上的畫面,主要靈感來自於胡德夫曾告訴蕭青陽,清晨四五點福和橋下的大石頭留著的白畫餘溫,躺在上面,總讓它想起家鄉部落的溫度。於是胡德夫總是習慣在清晨到福和橋下躺在巨石上。蕭青陽希望藉由專輯內頁設計,讓自己減低對於一個長輩夜裡隻身睡在大石上不忍的畫面想像。 ◎Intro vocal/夏瑞紅、胡德夫、吳武

璋 00’10”◎Disc One-Day Dream 白日夢1、盛夏的海洋 vocal/陳建年 01’20”2、天使紀念日 vocal/陳綺貞 01’30”3、500 Miles vocal/胡德夫、陳永淘 01’40”4、在夢的旅途上 vocal/李欣芸 01’50”5、唱歌,只是為了生活 vocal/紀曉君 01’60”6、至大寶貝 vocal/許德仁 01’70”◎Disc Two-Starry Night 夢遊人 1、彷彿在天堂vocal/獨立音樂人 02’10”2、搖滾青春 vocal/五月天、張震嶽

、四分衛、董事長、夾子 02’20”3、Forever Young vocal/巴奈 02’30”4、有天我會和我的偶像一同老去 vocal/葉啟田、陳一朗、阿吉仔 02’40”5、在唱片封面裡夢遊 vocal/蕭青陽 02’50”6、永遠的一天 vocal/蕭青陽 02’60”◎Outro(Hidden Track)1、Encorevocal/黃俊隆 03’10”2、Staff Crew vocal/蕭青陽、黃俊隆、陳建維、徐慧利、毛毛蟲 03’20”3、潘朵拉的萬花筒 vocal/Creation、Art 03’30” 預約一座花園 ◎夏瑞紅

(中國時報副刊浮世繪版主編)  其實,我跟蕭青陽先生只因工作匆匆見過一面,而且,也不是他的每件作品都喜歡。前陣子他因作品入圍美國葛萊美獎,突然「爆紅」,被各方人馬「捧上天」的時候,我還曾邊看報邊碎碎唸:「拜託!有這麼嚴重嗎?」  但是,讀完這本工作心路歷程告白書,老實說我滿感動的,有股衝動想把他的作品全找出來好好端詳一番,否則好像有點對不起他似的。  蕭青陽做的CD包裝,給我的印象簡單一個字說就是「酷」,一副「管你喜不喜歡、舒不舒服,我就是愛這樣」的脾氣。他常用超小級數的字,行長行數也任隨他想要的版面擺佈,有時還加花濛濛的照片襯底,完全不同情「讀者」的辛苦。偏偏我有點「編輯職業病」,有幾次讀歌

詞讀到「怒火中燒」,氣沖沖翻到末頁想看看到底是哪個傢伙搞的怪?結果一看又是:美術設計/蕭青陽工作室。  如此這般,次數一多,我竟然看到「美術設計/蕭青陽工作室」幾個字,氣就「消風」了。並非我「偏心」給他「搞怪」特權,而是我不得不「認了」──認了那就是蕭青陽選擇的風格,煞有介事的一截截意識停格、一段段夢遊光景。  讀過這本書,我才恍然知道那些意識停格、夢遊光景原來都是「有道理」的,它們記錄著蕭青陽對歌手許多獨特的觀察與感受,甚至是他自己成長歲月的一份秘密紀念。  例如,他決定以「一個人的蘭嶼午后」概念來包裝《大地》專輯,是因為看到陳建年自製的手工竹琴,又曾親赴蘭嶼和陳建年一起生活幾日;他選擇用新

竹山邊一座廢墟和迷離的夕陽烘托側面全身,來為原住民歌手巴奈的封面定影,是因為巴奈的歌和生活給他的感覺都是一種「一般人難以輕易碰觸、面對的情境」,讓他想到自己年少時最恐懼的黃昏氣氛;陳綺貞第一張專輯內頁的花紋,竟是他要老婆脫下孕婦裝拿去掃瞄而成的,只因構思當時,老婆正穿著孕婦裝在工作室走來走去,讓他把「懷第一個小孩」和「出第一張專輯」聯想在一起;四分衛樂團《W》專輯裡的一張張賽璐璐片,原來是他完稿前因骨折開刀住院,不斷注視燈箱上的X光片而來的突發奇想,藉以表達「看見那個從未見識過的最原始、清純、潔白的自己」。  讀著蕭青陽的新書,也讓我一直想起早期曾擔任唱片線記者那一兩年的時光。真言社的倪重華、

滾石的黃韻玲、魔岩的張培仁、飛碟的陳樂融----,一個個名字和一張張充滿探險精神的青春容顏,不斷在心中翻飛。誠如蕭青陽所說:「很少人會抱持欣賞研究的心態去看一張唱片封面,因此鮮少人能注意到專輯設計中的趣味與奧妙所在」,回想當年的我真的對唱片包裝無所用心,所以難怪對那時已經一邊幫朋友賣麵一邊接唱片設計案的蕭青陽渾然不覺。而後,我離開唱片線,也和那個圈子漸漸疏遠,但蕭青陽卻越投入越深,如今已在這圈子工作整整十八年,作品已累積到八百多張唱片!這十八年來,台灣流行音樂市場上絕大多數非主流音樂都是經他梳妝打扮才登場的。  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張讓人由衷尊敬的工作成績單。他說把音樂創作者李欣芸的滄桑浮沉記錄

下來就是「一部台灣音樂二十年演變史」,其實他這一本工作故事書又何嘗不是呢?  讀到蕭青陽說:「退伍後做的第一張台語專輯陳雷------以及後來的葉啟田,腦海總會浮現當兵弟兄的容顏,心想這些歌應該就是要做給他們聽的吧,應該要努力將設計做到最好,讓他們看了會很喜歡。」於是,我明白他已經把工作「做活了」;再讀到他說:「我更加篤定確信,這輩子再不可能離開唱片設計生活------一個人一生只要認真做好一件事,就已經是功德無量了。」我更為他歡喜,因為他已經開始在收穫長年耕耘換得的信心與幸福了。  據說即使是最小的一顆細胞,也包含那具人體身上所有的DNA。對一個社會來說,想來也是如此,即使只是一個小小行業裡

小小部門的一個小小工作者,他的工作生涯其實也連通一部完整的社會史。透過這本書,我們不只參與了一位設計工作者的成長歲月,更親切地貼近台灣流行音樂界奮鬥發展的歷史現場,也好像被帶進後台,去傾聽洗盡鉛華的歌星接力合唱這些年海海人生的悲歡離合。  對時下一般年輕工作者來說,不跳槽轉行已夠「不可思議」,更難領會那種已揮灑十八年青春去廝磨、還甘願纏綿到海枯石爛的對工作的愛情吧!我想,唯有深深、細細、密密地珍惜來時的足跡,我們才能實在認識今日所在之處,也才能真正對明天要往哪裡出發胸有成竹。如果台灣三百六十行都有人寫出這樣一本書,集合起來該是何等繁華燦爛的「本土文化花園」?   最後真想跟充滿夢想勇氣的年輕

出版社「自轉星球」預約那一座花園,也祝福這本書能讓隱?在各個行業背後的書寫者,都受到大大的鼓舞與召喚。

台語歌謠「四季紅」主題情境之插畫創作與研究

為了解決台語老歌500首歌詞的問題,作者林樂鈞 這樣論述:

  本創作研究旨在傳承台灣歌謠,以期提供文化從業人員更多創意來源,並希望藉由歌謠插畫化,將台灣文化的豐富性從不同觀點呈現出來。  首先探討台語歌謠產生的本意,著墨在台語歌謠於台灣發展歷史的文獻分析與比較,佐以鄧雨賢、李臨秋的生平故事,了解四○年代台灣的生活背景,剖析「四季紅」在曲調、歌詞形式及文化等方面所代表的時代意義。  本創作研究亦實際以歌謠本意作為插畫表現的內容與形式,其中以「如何將歌詞轉換為圖像」、「結合台灣風土民情」為插畫創作時的主要表現內涵。藉案例分析,比較鄧雨賢、李臨秋二人關於「四季」的曲目,有系統整理出二十四節氣在台灣農村所反映之民情、代表之特產、諺語等;另外,亦解讀日本、美

國在「四季」曲目中所蘊含之弦外之音,以求更深刻的描繪出四季與人文的景象。經過對文獻整理、案例分析以及創作脈絡的詳細記錄,可以清楚看出插畫對台語歌謠創作之可行性效益,其結果不僅可作為經典歌謠傳承之管道與媒介,亦可作為設計人表現台灣鄉土文化時,極為便利之參考資料。  研究者亦借鏡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 1872~1944)「百老匯爵士樂」(Broadway Boogie-Woogie)中,視覺與聽覺轉換的模式,探討如何彙整題材、安排構圖與色彩之應用,並透過「四季紅」歌謠表現2D閱讀性之插畫圖示的過程,呈現出插畫與歌謠在本質上的共通性-「反映風俗民情」,便於觀賞者產

生共鳴與聯想,使之能夠「看圖說故事,聽歌話台灣」。  以插畫表現出台語歌謠<四季紅>的本意與歌詞意境,使歌謠增加視覺化想像;從插畫圖像中台灣農村之生活圖像,便能理解台語歌謠<四季紅>中原創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藉插畫將<四季紅>的深度性傳達出來,並以不同的主要角色,表現人一生中最精華的時期,也就是「紅」字之於台灣的精神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