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樂十大名曲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國樂十大名曲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窈慈寫的 彈音論樂:聆聽律動的音符【修訂版】 和莊永平的 唐樂琵琶古譜考辨與校譯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君涵樂坊《世界名曲大賞》 -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也說明:時間:109年10月24日(六)晚上7時30分地點:文化局演藝廳入場方式:自由入場 ... 2012受邀參加「優秀青年國樂家音樂會」,於國家演奏廳演出。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新銳文創 和上海三聯書店所出版 。

中國文化大學 中國音樂學系 郭秀容所指導 鄭仕瑩的 笙作品《文成公主》之曲式分析與演奏詮釋 (2020),提出國樂十大名曲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笙、文成公主、創作、標題音樂、曲式分析、演奏詮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中國音樂學系 蔡佳璇、呂武恭所指導 熊仁岳的 中、西音樂語彙在竹笛演奏藝術的融合與實踐-以洪千惠竹笛協奏曲《Di-Day》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竹笛、竹笛協奏曲、Di-Day、洪千惠的重點而找出了 國樂十大名曲的解答。

最後網站與柏靈頓熊喝茶英女王幽默替白金禧演唱會開場 - 中央社則補充:2022/6/5 10:11(6/5 10:27 更新) ... 隨後窗外響起鼓聲,女王和柏靈頓熊也跟著傳奇搖滾樂團「皇后」(Queen)經典名曲We Will Rock You樂聲,用銀湯匙敲著杯盤打起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國樂十大名曲,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彈音論樂:聆聽律動的音符【修訂版】

為了解決國樂十大名曲的問題,作者張窈慈 這樣論述:

  經典曲目,全新詮釋!   曲調柔和,旋律寧靜溫潤的〈搖籃曲〉   聽來別具陰影與朦朧效果的〈月光〉   表現形式多元,故事美麗動人的〈梁山伯與祝英台〉   呈現胡漢關係,悲愁怨嘆的〈王昭君〉   日治時期台灣人心聲的作品代表〈望春風〉   新月派現代詩人的〈再別康橋〉   〈童年的回憶〉、動畫、音樂……   本書分為六個篇章:第一,西洋音樂小品;第二,西洋音樂歌劇;第三,中國音樂名曲;第四,台灣歌謠名曲;第五,新詩合唱名曲;第六,我的音樂論評。作者從曲式分析、歌辭賞析、音樂欣賞與音樂論評四方面點評賞析,考究樂曲的出處淵源、創作理念、流傳面向及論評唐代樂府詩所改編的清唱

劇和台灣新編的童話故事音樂劇,引領讀者進入音樂與文學的深度交流之中。不同作曲家的同名樂曲有何差異的表現方式?同一首樂曲透過不同的表演形式又呈現什麼樣的面貌?隨著本書,一起感受音符的律動! 本書特色   ★無論您是一位有音樂基礎或無音樂基礎的人,都可以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享受音樂帶來的美好,並啟發您對音樂的興趣。   ★本書針對西洋、中國、台灣等樂曲賞析,透過細膩的文字讓讀者與作者一起進入聆聽音樂的世界中。 各界推薦人   李時銘(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蔡振念(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李美燕(國立屏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國樂十大名曲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詞: 姚若龍
曲:曹俊鴻
在晨曦中擁著寂寞昏迷
一杯咖啡醒來的是曾經
賴在枕邊的耳語 嘴上的笑意
暖得讓空氣 都甜蜜

在星光下扛著孤獨背影
逃離朋友狂歡聚會才能喘息
變得不那麼容易 融入熱鬧裡
像失去開心 的能力

幸福是 和妳共同的回憶
快樂場景總更加想妳

我1920卻要默默隱藏
笑得多善良
讓妳不用歉疚 緊靠他肩膀

我1920變成暗暗的傷
照不到太陽
思念卻像煙火 在黑夜閃亮

---------------------------------------------------------------------------------------


每一個音符記錄著每一次悸動的心跳

每一首情歌療癒著每一道愛情的傷疤

這些年 那些歌 輾轉傳唱 成了經典

這些經典 到了今天

因為邰正宵開始雋永......



專輯選錄10首1972~1995 歷年天后女伶經典名曲重新詮釋+2首全新創作新歌

讓你重溫昔日膾炙人口的經典
讓你享受經典之外的另一種風情
讓你體驗新的編曲與科技帶來的新感受

收錄兩首原創新歌:
【1920】曹俊鴻+姚若龍打造2013年最具震憾邰式數字情歌
【23個情人節】特邀新聲帶實力女唱將-亦帆共赴甜蜜邀約,續訂下個23年的幸福承諾



和「1920」一樣;這也是為了這張專輯而全新的創作歌曲,不久前剛在網路上發表過。由於邰正宵在偶然的機會裡聽見吳亦帆的歌聲,被她的歌聲打動,決定邀請她擔任專輯中一首合唱歌曲的女聲主部分。吳亦帆出道有一陣子,是著名原住民團體「北原山貓」中杜嵐。瓦旦之女,從2002年起便開始參加各類的的歌唱比賽,實力堅強、成績不俗卻總是離真正的成功一步。然而皇天不負苦心人,最近因為有機會演唱了「後宮甄嬛傳」的片尾曲「淚崩了」,讓她終於嚐到了真正走紅滋味。
這首歌曲同樣有個「數字」的歌名,風格與整張專輯較為不同。但是曲頗風明亮,編曲亦十分簡潔,兩人的演唱誠懇而不做作,是專輯中一首清新的小品。




專輯推薦曲:

『零下幾度C』原唱:楊林
由梁弘志創作的「零下幾度C」,是收錄在楊林出版于1993年的專輯「傾心」裡面的一首歌曲。詞曲清新簡潔,仍然帶有些許的民歌風,如今聽起來,讓人再度肯定它的經典地位。邰正宵的版本在編曲上與詮釋上,都較原曲來得更為活潑也更為激情,展示出這首歌曲的另一種面貌。

『問』原唱:陳淑樺
由陳淑樺唱紅的原曲無疑的是一首經典,算算它距離現在
也已經有19個年頭了。
重新的編曲加入了較為明顯的節奏,同時加入的弦樂與國
樂器,呈現了原唱婉約柔情,也多了一些東方的氣質與西方節奏交織成的衝突感。

『執迷不悔』原唱:王靖雯
出自天后的重量級的名曲,於1993年初次以粵語版問世。
此曲的國語版由王靖雯親自填詞
邰正宵以男人的心情來詮釋這首歌,在編曲上作了較大改變。
相較於原曲,邰正宵的版本有著另外一種屬於男人的悲情,貫穿全曲的吉他融合著弦樂,邰正宵唱來更加的傷心感人。

『23個情人節』原唱:邰正宵 x 亦帆
邰正宵在偶然的機會裡聽見亦帆的歌聲,被她的歌聲打動,決定邀請她擔任專輯中一首合唱歌曲的女聲部分。
這首歌曲同樣有個「數字」的歌名,風格與整張專輯較為不同。但是曲風頗為明亮,編曲亦十分簡潔,兩人的演唱誠懇而不做作,是專輯中一首清新的小品。




邰正宵官方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amueltaimillions

亦帆官方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4%BA%A6%E5%B8%86/432634476781368

米樂士娛樂官方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Millions-%E7%B1%B3%E6%A8%82%E5%A3%AB%E5%A8%9B%E6%A8%82/166873443332657




來電答鈴下載方式:
中華用戶:手機直撥760→按1→輸入代碼,即可完成
台哥大用戶:手機直撥803→按4→輸入代碼,即可完成
遠傳用戶:手機直撥900→按4→輸入代碼,即可完成
亞太用戶:手機直撥560→按2→按6選擇快速點歌→輸入代碼,即可完成
威寶用戶:手機直撥700→按4→輸入代碼,即可完成

810232 問
810233 執迷不悔
810234 情難枕
810235 零下幾度C
810236 追夢人
810237 最後的戀人
810238 溫柔的慈悲
810239 鐵窗
810240 魯冰花
810241 千言萬語
810242 1920 邰正宵
718797 23個情人節
810243 男懂女人心

笙作品《文成公主》之曲式分析與演奏詮釋

為了解決國樂十大名曲的問題,作者鄭仕瑩 這樣論述:

「笙作品《文成公主》之曲式分析與演奏詮釋」論文當中笙作品《文成公主》(笙協奏曲)為高揚、張式功、唐富三位作曲家共同創作完成的標題音樂樂曲。作品是根據歷史人物故事《文成公主》為標題,採用傳統民間素材融入現代的作曲手法作為樂曲的特色,融合中西的創作特點以凸顯地方戲曲的音樂主體互相貫穿作為音樂主題之素材,將中國文化特質與中西作曲手法交融形成另一嶄新的音樂聲響,全曲導向濃郁東北地域特色的音樂風格。本論文以信仰、文獻史料、音樂知識三方面觀點出發,透過學術系統化的整理與歸納,經由歷史人物的文化時空背景、作曲家的探究、曲式分析、演奏詮釋等四個部分展開,以同位思考的角度對樂曲中欲傳達之風格與點特加以論述,藉

由演奏作品來傳遞作曲家的創作原意以及筆者的生命情懷,對欲表現真實意念與音樂本質精神加以闡述,同時對於傳統與現代之間的音樂傳承文化提出觀點與建議。

唐樂琵琶古譜考辨與校譯

為了解決國樂十大名曲的問題,作者莊永平 這樣論述:

中國古代音樂史上有兩大樂器形成過“文化群落”,一個是古琴,另一個就是琵琶。而在當代,更因出現劉德海這樣的琵琶國手,使中國的琵琶藝術成為一種卓越的“中國民樂文化”標誌而享譽世界。古琴因被確立為世界文化遺產,近年來文化總結和傳承得到迅猛發展,但關於琵琶藝術與文化的完整的總結,卻比較缺乏。因此,原上海藝術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莊永平先生所研究並撰寫的這部《琵琶文化類編》的誕生就顯得很有必要。   這部類編,文化視域廣,可謂是對千百年來中國琵琶藝術與文化做了整體性研究;學理性強,解讀深入透徹;還具有相當的應用價值,譬如書中講到有關琵琶的技術性問題時,分析與論述也是很精到與細緻的。這在“類編”類書稿中實不多見

。此書的出版對傳承與發展整個民族音樂文化,提供了一個極其重要的研究課題與案例。應該說,這部書稿為完善整個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研究,從一個方面,做出了新的獨到的貢獻。 莊永平:中國音樂家協會上海分會、戲曲音樂學會會員、琵琶專業委員會會員、廣東音樂研究會會員、上海東方國樂團副團長。出版有《京胡演奏法》、《琵琶彈奏法》、《戲曲音樂史概述》、《京劇唱腔音樂研究》、《青少年學琵琶》等著作,同時在多種音樂專業期刊上發表了論文百餘篇。主編我國第一部《中國音樂主題辭典·器樂卷》,參加《中國音樂集成上海卷》、《上海京劇志》、《上海百年文化史冊音樂的百年迴響》、《上海藝術史·音樂史》的撰寫。

第一章 歷史與沿革 第二章 樂器介紹 第三章 演奏姿勢 第四章 定弦法 第五章 把位 第六章 記譜與標記 第七章演奏方法 第八章 演奏技巧 第九章 練習步驟與要點 第十章 技巧設置與即興伴奏 第十一章 樂譜概要 第十二章 名曲解說 第十三章 琵琶音樂家

中、西音樂語彙在竹笛演奏藝術的融合與實踐-以洪千惠竹笛協奏曲《Di-Day》為例

為了解決國樂十大名曲的問題,作者熊仁岳 這樣論述:

中、西音樂語彙的融合與交流是二十一世紀國樂作品創作趨勢之一,以竹笛作品而言,自1981年首演馬水龍《梆笛協奏曲》開始,激發了許多具有西樂背景的專職作曲家為竹笛進行創作,使用的創作手法與音樂素材也趨於多元。竹笛協奏曲《Di-Day》為臺灣作曲家洪千惠創作完成於2016年,由臺北市立國樂團主辦之2017年臺北市民族器樂大賽的委約作品。該曲透過小笛、梆笛及曲笛,表現大自然中晨、午、夜之風貌與變遷之美。也因其作為比賽之決賽指定曲,在曲中充分發揮了竹笛的器樂化,演奏技術網羅了較為全面性的竹笛音樂特質,具有當代竹笛音樂之代表性。此曲使用了西洋音樂結構與套環式動機發展,並融會了中、西方音樂語彙,使主奏部與

協奏部有鮮明且具效果的音樂互動,並讓笛子有高度的舞臺演奏說服力。本篇論文採用分析法、樂曲詮釋、訪談法。透過資料整理與歸納分析,了解洪千惠的音樂創作理念,並對《Di-Day》一曲由曲式結構與動機鋪陳、主奏部與協奏部作深入分析,並探討其中、西音樂語彙的結合表現,期望藉由本文的研究與探討,為往後研究此曲者,以及竹笛演奏者提供一份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