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美展得獎作品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宜蘭美展得獎作品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鴻堯寫的 輕輕鬆鬆學會彩色鉛筆畫(二版) 和謝里法的 臺灣美術研究講義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2021宜蘭獎- 繪畫比賽 - 獎金獵人也說明:2021宜蘭獎一、 宗旨:為拓展宜蘭美術發展,提升美術創作能量,豐富在地文化內涵, ... 近3年內之獨立創作,且未曾在公開徵選競賽獲優選( 或等同獎項)以上得獎作品。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聯經 和藝術家所出版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 江明親所指導 陳韻文的 臺灣「籃胎漆器」的形成與發展 (2020),提出宜蘭美展得獎作品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籃胎漆器、漆籃、篾胎漆器。

而第二篇論文南華大學 宗教學研究所 李芝瑩所指導 王元枏的 從佛光緣美術館探討星雲大師的藝文弘法 (2019),提出因為有 星雲大師、佛法藝文化、佛光緣美術館、人間佛教、藝術文化、展示詮釋的重點而找出了 宜蘭美展得獎作品的解答。

最後網站2020宜蘭獎初審入選名單公布 :: 2021全台活動資訊網則補充:2021全台活動資訊網,2020宜蘭獎作品將於109年10月3日至25日於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展覽室展出;此外,今年為了增加宜蘭獎得主與在地藝術家創作交流,優選以上得獎作品將移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宜蘭美展得獎作品,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輕輕鬆鬆學會彩色鉛筆畫(二版)

為了解決宜蘭美展得獎作品的問題,作者林鴻堯 這樣論述:

想畫出逼真如照片的作品嗎?只要一盒簡單的色鉛筆就能完成!   市面上的色鉛筆教學書那麼多,到底該如何選擇?   本書由知名的插畫老師暨繪本作家林鴻堯親自示範指導,   在簡明的步驟解說中,引導學習者仔細的去觀察與修正,   讓您的繪畫技法大為精進,從成就感中獲得繼續創作的動力,   是一本是初學者或是進階者都適用的實用色鉛筆學習書!   容易取得、攜帶方便、可隨時隨地作畫的色鉛筆,   是近年來十分受到大眾喜愛的繪畫材料。   然而使用彩色鉛筆畫出來的圖畫,   看起來總是簡單、幼稚又缺乏變化嗎?   那是因為沒能掌握色鉛筆的特性及使用訣竅。   本書帶您深入了解色鉛筆的使用技巧、配合材料

及特色,   您將會發現彩色鉛筆展現的驚人效果,   並進一步享受使用彩色鉛筆作畫帶來的樂趣!   內容包含: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您如何選擇材料、準備繪畫用具。   ‧作畫前的準備說明,讓您在舒適、準備充足的環境下輕鬆作畫。   ‧色鉛筆的用法示範,教您如何握筆、平塗、做出漸層、疊色、刷色、白線等效果。   ‧解說如何定稿描圖,將線稿描繪在畫紙上,而不會破壞到紙張表面。   ‧豐富的題材,包含花卉、果實、人物、食物、器皿等。   ‧每篇有重點教學及技巧小叮嚀,深入淺出介紹色鉛筆的應用技巧。   ‧清楚的圖片步驟解說,讓您一步步跟著練習,成功率超高!   ‧每個單元主題均附上實物

照片,教您如何觀察臨摹,畫出寫實的圖畫。   ‧附錄有黑白線稿,可放大或縮小影印,方便描繪到畫紙上練習。   ‧附上購物指南,告訴你哪裡買得到材料,不必四處奔波!   作者簡介 林鴻堯   ‧1965年生,台灣省宜蘭縣人,現今居住於台北。   ‧從事繪本插畫近二十年,出版各類文學作品插畫至今約百餘冊,1995年開始致力於插畫技法教學,目前為社會大學、台北縣婦女學苑及各私人公司單位之插畫技法班講師。   ‧2008年起應大陸台商之邀於廣東省東莞市講授插畫技法,希望將此新興的繪畫技巧帶入廣大的華人世界裡,讓喜愛繪畫的學習者輕輕鬆鬆的學會插畫藝術。   ‧得獎記錄:   第46屆台陽美

展油畫入選   第39屆全省美展油畫優選   《會飛的雲》榮獲省教育廳金書獎最佳插圖   《老奶奶的木盒子》榮獲洪健全兒童文學獎優勝、福爾摩沙兒童圖書插畫展入選   《傳統中國》榮獲金書獎優良插圖   《走迷宮》榮獲金書獎最佳幼兒圖畫書   推薦序/林煥彰――彩色鉛筆畫的細緻魅力 序/林鴻堯――等待美麗的浮現 使用說明 ※材料介紹 ※作畫前的準備說明 技巧與練習 ※繪畫技巧 ※如何定稿描圖 1.蝴蝶蘭/如何表現明暗 2.果實/飽滿的色彩 3.鬱金香/紋路的呈現 4.青花瓷/光澤的畫法 5.櫻花/光線的投射 6.喜餅/食物的描摹 7.香水蓮/如何柔化色彩 8.女孩/寫實的

人像畫 9.布偶/布面肌理的表現 10.甜桃/光影的變化 11.俄羅斯藍貓/動物皮毛的紋理 12.泰迪熊/長毛玩偶的質感 作品賞析 附錄線稿 資料提供   推薦序 彩色鉛筆畫的細緻魅力/林煥彰(詩人、畫家、兒童文學工作者)   從電子檔,乍看這本書書名頁的甜桃,以為是剛從甜桃樹上摘下來拍照的;再仔細看,也不覺得是畫出來的一般畫作;作者到底是怎麼辦到的?再看書名,本書明明說的就是《輕輕鬆鬆學會彩色鉛筆畫》,當然它的圖片也一定是用彩色鉛筆畫成的。呃……那它就是使用彩色鉛筆畫成的畫作囉?沒錯,它是百分之百的彩色鉛筆畫,神奇吧!   繼2010年6月,兒童讀物專業插畫家林鴻堯出版《輕輕鬆鬆

學會彩色墨水畫》,半年後再推出這本專著,這是他近幾年來,在兩岸從事兒童讀物插畫教學一項重要的具體成果和亮麗的呈獻,令人感佩。   在教學之前,林鴻堯從事兒童讀物插畫專業創作,已有十多年豐富經驗,他的插畫創作技巧,一直不斷在鑽研創新,已出版插畫作品超過百部,各種體裁都已畫過,並且嘗試以多種不同媒材、不同方式,呈現不同質感,在在都掌握到他所繪製的體裁特質,表現各種傳神的韻味;而不僅止於具象、寫實之作而已。   從事教學與自己創作有極大不同;自己創作可以憑著感覺走,可以不知所以然也能做塗鴉的繪畫活動,可是要從事教學,就得知其然,說出一番所以然,而又是方便、可行、有效的步驟,讓學習者能輕易看到,有

跡可循、有技可用,才能有效學習到可以應用、可以帶著走的繪畫技巧和秘訣。這一點,從《輕輕鬆鬆學會彩色墨水畫》到這本《輕輕鬆鬆學會彩色鉛筆畫》,可以更進一步證明他教學的用心、獨到和成功之處。   的確,這兩本專著,對插畫學習者都非常實用;從插畫使用的材料、工具、說明、塗繪技巧等,到各類不同素材的處理、不同質感的表現,都簡明扼要,有步驟,有提示,有具體成果展現在讀者眼前,和在課堂上上課幾乎是一樣的,可從中獲得獨家的技巧和秘訣,相當簡便。能有這樣的專著出版,在台灣兒童讀物插畫界,林鴻堯是創作和教學的佼佼者。我很榮幸有機會為他這本專著寫序、推薦。也要特別向他道賀。 序 等待美麗的浮現/林鴻堯  

 隨著時代的進步,繪畫材料的研發不斷推陳出新,畫家們也因此創造出許多新奇而多樣的繪畫技法;回顧過去色鉛筆這個大家所熟悉的材料,至今一直很低調的存在著,雖然沒有被淘汰,但在多數人心目中,也似乎沒有被太重視過。近年來,由於繪本插畫的風行,許多插畫學習者紛紛開始使用色鉛筆來創作;因為色鉛筆容易購得,攜帶方便,在創作表現上,既可精緻、寫實,也能簡單速寫,尤其繪製特殊素材的肌理與質感,經常讓學習者感到驚訝與讚嘆。因此,長久以來,色鉛筆也成為插畫家喜歡使用的重要材料之一。   本書的製作示範,主要是引導學習者在每個步驟中,仔細的去觀察與修正,讓自己更有耐心的去體會:從白紙到完成,感受每一筆的輕重,欣賞著

畫面上的作品,猶如實物呈現在眼前,那份莫名的喜悅與成就感,將會是再創作下一張作品最大的動力;我認為學習使用色鉛筆已不只是一種繪畫創作,因為在塗繪的過程中,除了讓自己的心靈思考紙與筆之間的使用技巧外,也讓自己沉浸在等待美麗畫面的浮現。這是一種樂趣,也是一種腦力激盪的練習和享受。所以,無論您是初學者或是進階者,本書將帶領您輕鬆的走入色鉛筆的美麗新世界,讓您認識並體會色鉛筆的趣味與獨特性,感受色鉛筆的獨特之美。  

臺灣「籃胎漆器」的形成與發展

為了解決宜蘭美展得獎作品的問題,作者陳韻文 這樣論述:

摘要 「籃胎漆器」一詞最早出現於日本,另日本文化財之重要無形文化財討論範疇中,僅見「籃胎漆器」一詞被運用於器物名稱而非技術名稱。臺灣則於2016年依據臺灣《文化資產保存法》,將「籃胎漆器」登錄為重要傳統工藝「竹工藝-籃胎漆器」,此後逐漸被大眾認識。回溯討論「籃胎漆器」作為器物的定義,乃運用編製技術製成的漆器胎體而稱「籃胎」,本為漆工藝品之一類,如今卻被運用於工藝項目名稱中,而其中將「籃胎漆器」置於竹工藝而非漆工藝的原因為何?又如此的登錄方式是否能使「籃胎漆器」被真正的認知與瞭解呢?因此本研究欲重新梳理「籃胎漆器」的出現與使用原意。臺灣籃胎漆器同時受閩粵文化與日本殖民之影響,在豐富而多元的漆

器流通下形塑出臺灣籃胎漆器之脈絡。對於影響臺灣文化根源的中國閩粵地區,本研究爬梳中國漆工藝脈絡,歸納中國漆工藝長期發展中,有哪些籃胎漆器的樣式出現,其中運用編製胎體製作的漆器,又稱之為篾胎漆器;並梳理日治時期,臺灣竹工藝塗裝技術改良,從而助長漆工藝質的發展脈絡。故本研究從日治時期臺灣漆工藝的發展開始,討論籃胎漆器在臺灣的發展歷程,將其分為四個階段:一、1924-1945 年「籃胎漆器」出現,二、1945-1978年閩粵樣式「籃胎漆器」,三、1978-1996 年臺灣「籃胎漆器」設計產品,四、1996-迄今(2019)年臺灣「籃胎漆器」教學,釐清臺灣「籃胎漆器」發展歷程;並針對不同時期出現之籃胎

漆器,分析其漆工藝裝飾技巧運用,瞭解籃胎漆器除了編製紋樣的變化之外,豐富漆飾應用的可能性。關鍵字:籃胎漆器、漆籃、篾胎漆器

臺灣美術研究講義

為了解決宜蘭美展得獎作品的問題,作者謝里法 這樣論述:

  美術史不停往前寫,又不忘回頭去寫,寫到沒有文字的時代……      美術史,顧名思義是記錄美術作品、藝術風格和藝術家等和美術相關的發展歷史。臺灣當然也有屬於自己的美術史,大多是從日治時期開始說起,著重在對臺展、府展、省展等得獎大師的研究,是以藝術家風格為主要枝幹支撐的美術史研究,與法國美術史側重於詮釋藝術思潮之演變的研究方法截然不同。如此一來,臺灣的美術研究受限於前輩大師們的權威,或出於對他們的尊敬因而難以有突破性的歷史思維。     以「這代人」的角度,去剖析「上代人」!本書所呈現的不僅是討論美術問題,亦是歷史問題,說明歷史在代代之間相傳,不斷被轉譯、書寫!   全

書內容從對美術史概念的釐清開始論述,進而將歷史斷代,之後便著手於比較臺灣美術史中的「人、事、時、地」,於每個章節中不時提出加假設性的疑問,引導讀者做辯證性的思考,建構出從「自我文化主體」所延伸的史觀,理解臺灣本是世界的一員,人類美術史上曾發生的,於臺灣也無可例外。     「生動」、「幽默」、「精選近百位台灣美術家的傑出作品」   本書亦製作了圖版、內文藝術家姓名關鍵字索引,使讀者在閱讀時能直接將「圖」、「文」輕易連結、吸收且流暢。本書透過作者謝里法親身的美術經歷和其一貫幽默的敘事風格,將他於師大美術研究所的課堂講義加以融合、整析,其中更為了彰顯與讀者間的互動性,於最終章提出「臺灣美術問卷」

,使讀者在閱讀時,彷彿如坐在課堂上與作者面對面討論一般生動。

從佛光緣美術館探討星雲大師的藝文弘法

為了解決宜蘭美展得獎作品的問題,作者王元枏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位於高雄佛光山寺的「佛光緣美術館總館」為研究對象,探討星雲大師「以藝文弘揚佛法」的理念。  第二章針對「佛光緣美術館」整體組織的營運與發展,作為其人間佛教理念在實踐面上的探討,呈現出符合現代社會的佛教精神與意義。  在第三章從星雲大師的著作中整理出有關藝文化弘法的看法與理念;分為三個方向做歸納,分別為:結合佛法之真、蘊集文化之善、傳播藝術之美。  第四章藉由佛光緣美術館總館的常設展-「星雲大師著作藏書特展」、換展區的藝術展覽及兒童美術為主的展覽與教育推廣活動,體現藝文化弘法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