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實主義代表人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寫實主義代表人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尾崎紅葉寫的 金色夜叉(三島由紀夫讚譽劃時代之作‧十九世紀末日本最暢銷「國民小說」‧全新中譯本)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中國寫實主義油畫的收藏與市場考察也說明:王沂東的作品多以描繪沂蒙山區的人物為主 他是中國較早成名的寫實人物 ... 艾軒描繪的藏族女孩筆觸細膩 同樣作為寫實主義風格的代表 他的畫作受到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林玫君所指導 李鳳然的 漫話‧視界:臺灣棒球漫畫的圖像敘事 (2021),提出寫實主義代表人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運動傳播、棒球文化、漫畫審查制度、圖像研究。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設計學系 伊彬所指導 洪于茜的 臺灣2016至2019年進口兒童圖畫書插畫風格分析 (2021),提出因為有 風格、兒童圖畫書、插畫、進口圖畫書的重點而找出了 寫實主義代表人物的解答。

最後網站第六冊復習則補充:由此看來,貝多芬應該可被歸於哪一種思潮的代表人物? ? 理性主義 ? 浪漫主義 ? 寫實主義 ? 社會主義.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寫實主義代表人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金色夜叉(三島由紀夫讚譽劃時代之作‧十九世紀末日本最暢銷「國民小說」‧全新中譯本)

為了解決寫實主義代表人物的問題,作者尾崎紅葉 這樣論述:

日本近代轟動全國的連載小說 寫實反映金權主義社會 名列文壇四大名家,大眾文學創作先驅尾崎紅葉 以江戶文學為本,借鑑西方小說技法 融合文學與娛樂的雅俗共賞之作   楊照專文導讀.譯者章蓓蕾專文撰序   § 為愛情發瘋、為金錢墮落,人,成了如魔鬼般追逐私欲的夜叉 §   =本書特色= ◎小說連載長達5年.問世以來120年,25度改編電影、8度改編電視劇。 ◎二度在台改編為風靡人心的同名台語電影、電視劇。 ◎歐美書評喻為一部宛如《咆哮山莊》的精采作品。 ◎本書附有楊照專文導讀、譯者章蓓蕾專文撰序。 ◎二〇一七年至二〇一八年間,日本作家橋本治根據《金色夜叉》所改寫的小說《金色夜界》讓這部小說再度

在日本引起討論風潮。 ◎小說情節高潮迭起,描繪日本社會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功利主義掛帥、嫌貧愛富社會的眾生相,是細膩刻劃人物心思的雅俗共賞之作。 ◎管窺當時日本女性所受的種種社會規範其困境,一部當代必讀的性別反思文本。 ◎作者尾崎紅葉是日本近代文學的重要作家,對後世浪漫主義與唯美主義的發展皆有深遠的影響。人們將他與幸田露伴,坪內逍遙和森鷗外並稱「紅、露、逍、鷗」。 =內容簡介= 寫實主義代表人物尾崎紅葉畢生之作 失去愛情後,他一步步變成只為金錢勞動的魔鬼…… 儘管貫一與阿宮是自小互許終身的青梅竹馬,愛情終究敵不過鑽石的誘惑。富商唯繼對美麗的阿宮展開熱烈追求,隨著阿宮的動搖,貫一的世界也一

點一點崩塌。在月光朦朧的熱海沙灘上,貫一對阿宮悲憤告白後,消失在黑暗之中。兩人再次重逢時,一個過著錦衣玉食的富裕生活,卻從未感到快樂,另一個對人生絕望,做起過去唾棄的高利貸生意,陷入追逐金錢的深淵…… 尾崎紅葉吸收西方文學精髓,作品一方面寫實地反映社會沉淪、人心墮落,另一方面充滿浪漫色彩與細膩的心理描寫,深刻影響了後世大文豪谷崎潤一郎。此外,他融合江戶時代井原西鶴的典雅文字與西方小說的技法,巧妙並用白話文與文言文,堪稱日本明治維新以來「言文一致運動」之先驅。三島由紀夫曾說:「《金色夜叉》在當時是相當大膽的實驗性小說。」泉鏡花稱尾崎為讓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的讀者都能閱讀,字斟句酌煞費苦心。他的作

品不僅兼融文學與娛樂,更擴大了讀者閱讀文學作品的視野,促成國民閱讀的普及化。是十九世紀末日本最暢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楊照導讀= 若是細讀細品《金色夜叉》,我們一定會在尾崎紅葉表面的冷靜社會寫實中,體會到他也有癡心的理想主義一面,才能寫出間貫一的執念,也才會讓已經嫁入豪門的阿宮回頭肯定愛情其實比財富更可貴、更難得。這種藏在寫實冷酷底下的浪漫溫柔,是《金色夜叉》能夠被誦讀百年最強大的魅惑條件吧! =譯者撰序= 紅葉曾在《金色夜叉上中下篇合評》一文提到,他企圖藉由女主角阿宮的故事,反映出明治時代新女性的形象。這種故事設定配合當時社會變遷的時代背景,再加上紅葉出色的文筆,巧妙地混合使用文言體

與口語體,因此小說公開發表後,立刻獲得廣大讀者的好評。 據說在小說連載期間,許多讀者每天起床後第一件大事,就是等待報紙送到手上,然後閱讀當天刊登的章節。甚至還有一位女性讀者曾在臨終前立下遺囑,希望親友將來用一本《金色夜叉續篇》代替鮮花供奉在自己的墳前。 =精彩摘文──稜鏡下的《金色夜叉》= §彷彿紅樓夢,明治時代的華麗風情 她那風情萬種的眼角周圍,正在逐漸染上一層粉紅,愉悅的心情使她的身軀顯得有些慵懶,彷彿全身都在散放某種異香。好熱啊!滿枝嚷著,脫了最外層的深藍斜紋絲毛混織的和服大衣。大衣下面竟然沒穿外套,只穿了一身高級提花皺綢的有裡和服,腰上繫一條黑檀花紋的正式腰帶,裡面配上華麗的紅

花友禪襯帶。滿枝舉起左手撩一下覆在耳際的髮絲,那個兩股蕨草扭成蝴蝶形狀的金鐲頓時閃出耀眼的光芒。 §愛情麵包難兩全的亙古辯證 最深摯的愛情應該不會受到金錢誘惑,也不可能出現移情別戀的意外,如果愛情發生了變化,那一定是愛得不夠深。或許,女性對異性的愛情都不會很深,就跟我經歷過的一樣?或者,阿宮只有對我,才愛得特別淺,就像我以往懷疑的那樣?她的無情無義令我滿懷憤恨,所以我才開始懷疑世上的愛情,甚至拒絕愛情。然而,在排斥愛情之後,我心中的憤恨卻沒有消失。我那時因為失去了即將到手的東西,心中充滿喪失的感覺,彷彿心底破了一個大洞,那種感覺雖不至於令我活不下去,卻總像有個無法驅除的冤魂,時時刻刻都讓我痛

苦不堪。 回想起來,只怪自己那時做事太過草率,我真是後悔莫及啊。但我現在又有什麼藉口可說呢?還記得你流著眼淚對我說過,『沒有愛情的婚姻會帶來後悔!』這句話,直到現在,還在我耳中迴響。當時我真是鬼迷心竅,為什麼不能多考慮一下呢?一切都怪自己愚昧,為什麼對你做出這種用生命也無法贖罪的事情?貫一,我已經遭到報應了!這報應讓我再也活不下去!所以請你原諒我吧,好嗎? §封建與資本主義交融的過渡時期 傳說現存的子爵輩人物當中,有位家道殷實的資產家,就是指這位名叫田鶴見良春的少爺。……少爺回國跟他母親提起這樁婚事,母親卻驚訝地說:「田鶴見家的來歷源遠流長,婚姻是多麼重要的大事!我們怎可跟夷狄聯姻?更何況

蠻夷比賤民的地位更低,你是想把田鶴見家變成飼養野獸的動物園嗎?唉!你身為人子,竟說出這種話。」說完,母親流著淚再三苦勸兒子,不久,竟因過度悲傷而病倒了。 經歷多年的奮鬥與努力之後,鰐淵體認到一件事:金錢即權力。於是,他拿出工作多年積存的三百多元做本錢,開始在暗中從事高利貸業務,趁著當時一般人對這種犯罪行業還不熟悉,他用盡一切惡劣的手段,詐欺、恐嚇、慫恿、暴力……等,專挑法律的漏洞投機生財,很快就賺到五、六千元的骯髒錢。更巧的是,這時又遇到了畔柳這個金主靠山,這對鰐淵來說,簡直就是如虎添翼,據說他現在手裡能夠週轉的資金已經高達數萬元。 §《金色夜叉》在當代,關於性別的反思──什麼是好女人?

富裕其次,女人首重美麗? 若是講起穿著﹐比阿宮穿得更高級的女孩也多得是﹐阿宮在她們當中﹐至多只能算是穿戴中等的一個。譬如那個貴族院議員家的小姐﹐明明長相奇醜﹐但她全身的裝扮卻是眾人裡面最美的。她那粗壯的肩膀裹在三件一組的套裝禮服裡面﹐腰間繫一條紫草根染織的絲綢腰帶﹐上面用金線浮繡百合花紋﹐令人惋惜的是﹐衣裝雖然鮮豔眩目﹐卻只招來人們的反感與側目。 她也看過很多富戶老爺嫌棄醜妻﹐而專寵貌美的嬌妾。阿宮一直相信﹐女人能靠自己的容貌換來財產與身分﹐就像男人能靠自己的才幹立身處世一樣。 美麗還不夠,必須深情又純真? 「她已經不是從前的阿宮﹐她不但背叛過我﹐甚至連身體都已被人沾汙。所以她絕對不再是

貫一的珍寶。五年前的阿宮才是我的珍寶﹐就連阿宮自己﹐現在都沒辦法找回五年前的她了。」 深情之餘,務必「貼心」? 她不但默許唯繼整天往外跑﹐幾乎從不制止他出門尋樂﹐她甚至還發揮賢妻美德﹐每次在丈夫出門之前﹐總是捧著外套幫他穿上﹐生怕他在外面受涼感冒。唯繼也把阿宮視為模範賢妻﹐從來不敢對她稍有怠慢。就連唯繼的父母和親戚朋友﹐也都異口同聲地讚揚阿宮是個好媳婦﹐人人都對她的健康表示關懷。 =麥田日文經典新書系:「幡」= 致所有反抗者們、新世紀的旗手、舊世代的守望者—— 你們揭起時代的巨幡,我們見證文學在歷史上劃下的血痕。 「日本近代文學由此開端。從十九、二十世紀之交,到一九八○年左右,這條浩浩

蕩蕩的文學大河,呈現了清楚的獨特風景。在這裡,文學的創作與文學的理念,或者更普遍地說,理論與作品,有著密不可分的交纏。幾乎每一部重要的作品,背後都有深刻的思想或主張;幾乎每一位重要的作家,都覺得有責任整理、提供獨特的創作道理。在這裡,作者的自我意識高度發達,無論在理論或作品上,他們都一方面認真尋索自我在世界中的位置,另一方面認真提供他們從這自我位置上所瞻見的世界圖象。 每個作者、甚至是每部作品,於是都像是高高舉起了鮮明的旗幟,在風中招搖擺盪。這一張張自信炫示的旗幟,構成了日本近代文學最迷人的景象。 針對日本近代文學的個性,我們提出了相應的閱讀計畫。依循三個標準,精選出納入書系中的作品:第一

,作品具備當下閱讀的趣味與相關性;第二,作品背後反映了特殊的心理與社會風貌;第三,作品帶有日本近代文學史上的思想、理論代表性。也就是,書系中的每一部作品都樹建一竿可以清楚辨認的心理與社會旗幟,讓讀者在閱讀中不只可以藉此逐漸鋪畫出日本文學的歷史地圖,也能夠藉此定位自己人生中的個體與集體方向。」──楊照(「幡」書系總策畫) 幡,是宣示的標幟,也是反抗時揮舞的大旗。 二十一世紀的我們,仍需懂得如何革命。   日本文學並非總是唯美幻象, 有一群人,他們以血肉書寫世間諸相, 以文字在殺戮中抱擁。 森鷗外於一百年前大膽提示的人權議題; 夏目漱石探究人性自私的「自利主義」; 金子光晴揭示日本民族的「絕

望性」; 壺井榮刻畫童稚之眼投射的殘酷現實; 川端康成細膩書寫戰後不完美家庭的愛與孤寂。   觀看百年來身處動盪時局的文豪, 推翻舊世界規則,觸發文學與歷史的百年革命。   ▶「幡」書系出版書目〔全書系均收錄:日本文壇大事紀‧作家年表〕 川端康成《東京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畢生唯一長篇巨作 森鷗外《山椒大夫》:與夏目漱石齊名日本文學雙璧‧森鷗外超越時代的警世之作 壺井榮《二十四之瞳》:九度改編影視‧以十二個孩子的眼睛所見,記錄戰爭殘酷的反戰經典 金子光晴《絕望的精神史》:大正反骨詩人‧金子光晴尖銳剖析日本人的「絕望」原罪 夏目漱石《明暗》:日本國民作家‧夏目漱石揭露人類私心的未竟遺

作 高村光太郎《智惠子抄》:改變現代詩歌走向的文學先鋒‧日本現代詩歌史上最暢銷的愛情經典之作 宮本百合子《伸子》:日本戰後抵抗文學先鋒‧宮本百合子宣揚女性解放的超越時代之作 野坂昭如《螢火蟲之墓》:一個少年最沉痛的懺悔錄‧焦土黑市派作家野坂昭如半自傳作品 尾崎紅葉《金色夜叉》:三島由紀夫讚為劃時代之作‧十九世紀末日本最暢銷「國民小說」‧全新中譯本

寫實主義代表人物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關於命運。這是我所讀過最恐怖的短篇小說之一──它是馬奎斯寫的,收錄於《異鄉客》,與魔幻寫實這件事幾乎一點關係也沒有。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0/27/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馬奎斯 #百年孤寂 #文學
────
有很多朋友一直來問
說我既然已經一不做二不休做了一個頻道
為何不乾脆自己拍影片
(說我長得又不醜,演講時口才也不差)
要不然至少自己出聲音講旁白
要不然至少吃播(?
要不然拍奇怪的文具或電腦開箱文
  
ㄚㄚ我也很想啊
我百分之一百二十同意我不醜啊(很重要!)
我百分之一百二十同意我口才不差啊XD(?
(但其實真實生活中我話很少,和朋友聚會時也話少;
我後來發現那是因為我直覺性地非常害怕自己給人mansplaining的感覺
所以除非是演講場合
否則大概都一定要特別去「詢問」我事情的時候
我才會開始認真發表看法)
 
好啦,其實總而言之
除了我個人不太想露臉之外
主要還是希望自己專心寫稿、研發內容啦
但是
我有認真考慮拍影片回答大家的問題
這種答疑影片我大概就會自己出人來拍了吧
我是說目前這樣想啦
所以大家有任何問題可以留言問我呦
─────
莎士比亞說:「人生就像一個舞台,我們都是舞台演員」;愛情如喜劇般到來,同樣可能如悲劇般離去。我們該如何看待生命中無可迴避的悲喜呢?今天小編要和大家繼續分享伊格言老師的文章:〈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

前二講我們討論了〈你滴在雪上的血痕〉這篇小說。藉由胸腔中不可見的心跳,藉由那些神秘的聲響和自然律動,馬奎斯試圖暗示的,或許就是性、愛情或命運本身的不可捉摸。新婚夫婦比利與妮娜前往歐洲度蜜月,妮娜的手指意外被玫瑰花刺傷。在冬雨連綿的巴黎,妮娜被送入急診室,留下比利獨自住進旅社。
離開妻子的比利像是掉進了一個生命的空洞。伊格言提到,在認識妮娜之前,比利就像莊子寓言中的「渾沌」,原本懵懂無知,但因為出身太好,所以過得倒也歡樂。直到被愛情鑿開了一竅(所謂「開竅」)──原本萬事順遂,以為能順利與妮娜走完全程,成為名副其實的人生勝利組。然而妮娜突然被玫瑰花刺傷,送入醫院急救,幾乎毀了他們的蜜月。

在此刻天色灰暗的巴黎,傻瓜比利身陷未知命運的巨大羅網之中,又發現他的賓利跑車擋風玻璃上被夾上了罰單。不會法語的他,怎麼可能搞得懂「單日要停在單號邊,雙日要停在雙號邊」是什麼意思呢?伊格言說,這就是巴黎版本的「卡夫卡迷宮」。人生地不熟的傻瓜比利這也不會,那也不順,四處碰壁之餘,終於想到該去一趟大使館尋求母國官方協助。但諷刺的是,大使館官員沒能認出他來,聳聳肩表示愛莫能助(比利傻到連自己的家世特權都不會用啊;聰明的太太不在身邊,他就什麼也不會了)。然而此刻,他卻看到抵達巴黎後第一次出現的,像加勒比海那般亮麗的陽光......
────
賈西亞‧馬奎斯,一九八二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一九二七年生於哥倫比亞小鎮,拉丁美洲魔幻寫實主義代表人物之一,名作如我們所知:《百年孤寂》。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曾於一短文中討論《百》書中的人物命名問題。是,昆德拉說得對極了,我們確實不容易弄清楚那四五個奧瑞里亞諾、七八個阿加底奧‧布恩迪亞之間的差別;這除了折磨讀者之外,也簡直是在為難那些人物關係圖的編纂者。(可憐的編輯!)而昆德拉的看法是,沒錯,馬奎斯當然就是故意的,他使用重複姓名隨機產生器的目的,正是取消個體獨特性,刻意將讀者擲入系譜的迷宮之中──於此,時間洪流浩浩湯湯,個體被消滅,代之以一組又一組的同名序列(奧瑞里亞諾們、阿加底奧們),而「歐洲個人主義的時代已經不再是他們的時代了,可是他們的時代是什麼?是回溯到美洲印地安人的過去的時代嗎?或是未來的時代,人類的個體混同在密麻如蟻的人群中?我的感覺是,這部小說帶給小說藝術神化的殊榮,同時也是向小說的年代的一次告別。」

這論點深沉,武斷,尖銳,帶有昆德拉式的洞見與其狡獪之慣性,需要解釋。他的意思是,於其個人之小說史觀中,現代主義小說的人物們特別不愛生小孩──因為「後裔的終結」正象徵著個人獨特性的標舉。(如何面對一個小孩?至少有著你一半基因,介乎雷同與差異之間,且個人的任何特質皆可能於小孩身上被精準複製?)而《百年孤寂》在小說史上的革命意義在於,布恩迪亞家族雖同樣以絕子絕孫告終(後裔之終結),然而其中的個體獨特性卻也被馬奎斯的命名策略徹底消滅。這是現代主義內部一個嶄新的矛盾──標舉個體獨特性的現代主義傳統V.S.泯滅個體獨特性的現代主義《百年孤寂》──亦因之而被昆德拉界定為「向小說的年代(即現代主義時代,強調個體殊性的年代)的一次告別」。對此,育有二子的馬奎斯不知作何感想──二0一四年四月十七日馬奎斯以八十七歲高齡辭世,我們再也沒機會問他了。───伊格言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漫話‧視界:臺灣棒球漫畫的圖像敘事

為了解決寫實主義代表人物的問題,作者李鳳然 這樣論述:

臺灣曾於1966年至1987年出版三百餘本運動漫畫,以棒球漫畫居多,其出版受到「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及相關條例影響,需經政府審查通過,始能發行。另一方面,1960年代的棒球運動,隨著臺灣少年棒球運動的熱潮,促使棒球讓更多人認識與參與。棒球漫畫做為休閒娛樂的讀物、政府訊息宣傳的媒介以及運動文化的傳播文本,本文從棒球漫畫的封面結構、漫畫圖像及文本內容,展現棒球運動的各種面貌,並揭露棒球運動的文化樣態,呈現棒球漫畫的敘事文本功能性。連環圖畫審查廢止後,經國立編譯館審查之漫畫,皆轉贈至中崙圖書館典藏,普查館藏之臺灣早期漫畫,曾出版121部棒球漫畫,其出版來源以日本棒球漫畫為主,經漫畫家及出版商轉繪

與轉製後發行,未產生觀看的扞格,主要來自於臺、日所共有的漫畫文法體系以及棒球運動文化的親近與依賴性。繼之,從圖像的表象中,說明棒球漫畫的教育與知識傳播力量,透過圖像與文字的塑造,傳遞棒球運動的規則、文化、精神與價值。再者,深入棒球漫畫圖像背後的本相,在棒球漫畫與社會情境的相互對話中,論述漫畫裡棒球員的身體訓練、女性棒球員的形象與運動明星的塑造,揭示棒球運動文化的現象、反思以及召喚對棒球運動的情感與認同。最後,棒球漫畫在不同的生產形式,對棒球運動提供不同的視域,在描繪「土味」的臺灣棒球以及棒球場上的各種現象與理想,藉由圖文的脈動傳遞對棒球運動的想像以及意識形態的觀點輸出。在歷史與社會的脈動下,漫

畫雖受到法規的箝制,但此時期所出版的棒球漫畫,將棒球運動的各種面向以寫實、虛構、真實與想像的混合形式轉譯而出,在展現棒球文化的圖像力量之下,蘊藏著臺、日棒球的嫁接關係。

臺灣2016至2019年進口兒童圖畫書插畫風格分析

為了解決寫實主義代表人物的問題,作者洪于茜 這樣論述:

圖畫書在兒童閱讀與審美教育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由於臺灣長期進口外國兒童圖畫書,來自不同國家的插畫風格對國內創作者與讀者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既有國內圖畫書插畫風格研究的結果觀察,它們反映了不同時空背景下圖畫書普遍的風格特徵。然而尚未有研究針對特定時空下的進口兒童圖畫書風格進行深入分析。因此本研究針對臺灣於2016年至2019年出版之進口兒童圖畫書插畫風格進行比較與分析,探討與分析該時期的圖畫書插畫家風格特色。以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與民生圖書館之圖畫書為樣本來源,先以圖畫書繪者國籍分類與統計,再根據當年度各國所佔百分比進行系統分層抽樣,得到682筆插畫樣本。研究方法承襲伊彬(2015)的整體直

觀法與14種風格大項進行分類,項目名稱如下:「類西畫表現」、「類國畫表現」、「設計概念式繪畫」、「抒情寫實」、「溫馨甜美」、「童話卡通特質」、「漫畫氣質」、「怪趣」、「童趣」、「裝飾圖案化特質」、與「類版畫剪紙等民俗特質」、「立體書」、「拼貼」、「並置」。研究結果將既有研究中的14大項風格增為15大項。結論包括:(1)整體圖畫書風格偏向年輕、兒童化,以「童話卡通」、「漫畫」、「裝飾圖案化特質」風格為三大主軸。(2)出現結合人物模型與小型劇場進行拍攝的「劇場攝影風格」。(3)亞洲國家插畫風格朝向兒童主義風格發展。(4)歐美國家風格雖然多集中於「童卡」卻保留有插畫家個人特色。(5)韓國風格在亞洲國

家中變化劇烈,並且偏向西方國家氣質。本研究同時觀察到:(1)熱門動畫電影改編圖畫書、次文化風格影響兒童審美。(2)插畫家受流行風格影響而出現「扁平化」圖畫書風格。(3)兒童對圖畫書互動需求增加形成紙本立體書的多樣化。(5)出版社進口跨年齡圖畫書,臺灣邁向全年齡圖像閱讀。(6)視障讀者的圖像閱讀議題需被重視,圖書館並未有完整雙視圖畫書資源,而以點字圖畫書居多。期望以上結果能提供國內藝術教育學者、出版社、創作者與研究人員作為插畫風格研究之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