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小團圓線上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張愛玲小團圓線上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許子東寫的 許子東細讀張愛玲 和陳淑瑤的 雲山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小團圓【張愛玲百歲誕辰紀念版】 - 張愛玲 ... - AP 推書夥伴也說明:小團圓 【張愛玲百歲誕辰紀念版】》電子書- 張愛玲:這是一個熱情故事,我想表達出愛情的萬轉千迴,完全幻滅了之後也還有點什麼東西在。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北京大學 和印刻所出版 。

臺北市立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陳思齊所指導 劉菀芹的 蕭紅於左翼思潮下的女性書寫 (2021),提出張愛玲小團圓線上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蕭紅、左翼文學、五四文化、女性書寫。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中國文學系所 黃東陽所指導 陳彥霈的 張愛玲短篇小說中婚前女性所反映之婚姻觀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張愛玲、〈傾城之戀〉、〈心經〉、女性情感、婚姻觀的重點而找出了 張愛玲小團圓線上看的解答。

最後網站小團圓- 張愛玲則補充:... 張愛玲,文件:小團圓.mobi,大小:759.55KB 繁體,[點擊下載],評分:7.8分, 網友 ... 最優速度的Kindle推送及下載,支持批量與單個檔案,線上閱讀點擊打開單個檔案。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張愛玲小團圓線上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許子東細讀張愛玲

為了解決張愛玲小團圓線上看的問題,作者許子東 這樣論述:

《許子東細讀張愛玲》聚焦張愛玲一生重要的作品及其特殊的家世、經歷,分析張愛玲與“五四”啟蒙文學以及以張恨水為代表的通俗文學在主題、風格、敘事視角與模式、題材、結構方式、語言特徵、文學意象、文學觀等方面的同與不同,在作家作品比較與文學史意義這樣兩條線上,定位張愛玲作品的價值。 本書以對張愛玲作品的文本細讀為中心,但又區別於瑞恰慈開創的新批評式文本細讀之困於語義分析,它既有中國傳統的知人論世,又不難尋出西方結構主義、原型批評、精神分析、女性主義、意象象徵、殖民主義、接受美學等文學理論的影子,小文本背後有大的文學史觀,堪稱文學批評的典範之作,重建了文本細讀這一文學批評寫作的新範式。  

許子東 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華東師範大學紫江講座教授,著作有《郁達夫新論》《吶喊與流言》《為了忘卻的集體記憶》《張愛玲的文學史意義》《許子東講稿》(三卷)《許子東現代文學課》等十四種。曾參與《鏘鏘三人行》等談話節目。   前 言 第1章 東方主義與長三堂子 1 第2章 以實寫虛與物化蒼涼 21 第3章 張愛玲的父親和母親 37 第4章 論七巧 66 第5章 《傾城之戀》中的上海與香港 96 第6章 《傾城之戀》與五四愛情小說模式 116 第7章 讀《封鎖》 136 第8章 “ 胡說”張愛玲 155 第9章 《紅玫瑰與白玫瑰》 167 第10章 雌雄同體的《茉

莉香片》 196 第11章 “ 人艱不拆”的《留情》 206 第12章 散文:“ 張看”與“ 私語” 224 第13章 散文中的文學觀與歷史觀 241 第14章 從上海到香港 257 第15章 張愛玲在美國 272 第16章 《小團圓》與晚期風格 294    

蕭紅於左翼思潮下的女性書寫

為了解決張愛玲小團圓線上看的問題,作者劉菀芹 這樣論述:

許多研究者從不同面向探討蕭紅與其作品,部分的研究者將蕭紅視為左翼作家。但分析蕭紅的作品,不只充滿了對底層女性的關注,也將自己的生命經驗投射在筆下的女性形象,這樣的作品基調與左翼文學的訴求並不一致。因此本論文以「蕭紅於左翼思潮下的女性書寫」為研究主題,探究蕭紅的女性觀點與描寫女性的方式,以及其女性書寫的時代意義。本論文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除了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外,也從文獻中探求現有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探討影響蕭紅女性書寫的背景,包含五四文化、左翼文學,以及東北的風土民情。除此之外,個人的生命經驗是蕭紅創作最大的養分,漂泊的生活以及坎坷的愛情,都影響了蕭紅筆下的女性形象。第三部

分透過蕭紅的作品,從三種不同的角度探討蕭紅所描述的女性形象。首先是女性在經濟、教育、婚姻都處於弱勢,因此淪為男性附屬。其次看蕭紅作品中很重要的主題――愛情,不管是沉浸於愛情的患得患失,或是渴望愛情而得不到的惆悵,還是對於自身情慾的負面想法,都呈現愛情的苦痛。接著是蕭紅筆下的母親,生產帶來的肉體痛苦,養育子女的無力,以及母親與成年女兒的情感糾葛,構成了蕭紅眼中的母親形象。第四部分比較蕭紅作品與其他左翼文學的不同,在寫作的主題上,愛情多於革命。在描寫的技巧上,重視對個人的具體描述,而非整體的群像。在基本的寫作精神上,拒絕空泛的政治口號,而以同理的角度看待女性的命運,並為自己以及其他女性發聲。第五部

分為結論,蕭紅關注的對象集中在底層女性,但在創作題材、寫作技巧以及基本訴求上都與左翼作家不同。初萌的女性意識,以及在女性書寫上承先啟後的地位,都是蕭紅作品價值所在。

雲山

為了解決張愛玲小團圓線上看的問題,作者陳淑瑤 這樣論述:

  ◎《流水帳》之後,相隔十年,陳淑瑤再以彩筆細描二十萬字長篇小說,邀您穿雲入山。   ◎何止愛寫、善寫尋常百姓家,她讓凡俗點滴在紙上靈巧飛動起來,重現生氣!所謂恬淡的日常,只是緩下來的怵目驚心。   ◎童偉格  劉乃慈  相惜推薦   ◎二十多年來,陳淑瑤實是台灣文學創作者中,最自有堅持的微物體察者。--童偉格   遇到危險的時候,像個孩子一樣,向上跑就對了。   向上的路也簡單多了。   浮雲城市,邊陲小山   人們在此生活、遊憩、躲藏、追尋   也在此相聚和離別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山常在,人亦在   一個個安靜行走,不使生活敗下陣來   人類走向老、病

、死的過程,最嚴苛的挑戰是精神層面的孤寂。   將此歷程視作珍貴美好的記憶的人也許寥寥無幾,但絕對值得嘗試。--陳淑瑤   張愛玲的《半生緣》開頭是這樣的:「日子過得真快,尤其對中年以後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顧間的事,可是對於年輕人,三年五載就可以是一生一世。」《雲山》著筆於中年以後的十年八年,攤開那些被遺落在千門萬戶裡的生活,何其緩慢凝滯,更是一生一世。   面山而居的四口之家折半,留下一對母女相伴養老,歲月看似靜好,卻暗埋衰病的威脅,惘惘恢恢之際夾雜細碎的驚擾,每日都是永遠的一天。   她們相約一週分離一天,各尋出路。   每個周末免費夜間開放的美術館是她唯一能寄放自己的地方,習

於天未暗就抵達,算準時間再純熟踱步過去,如朝聖般將典藏品從頭到尾觀看一回。   眾人皆睡我獨醒的夜間警衛,化身創作者「施烈桑」,展開字詞夜間飛行,默默雕刻大樓眾生相,進而結識忘年知音。   接獲已逝戀人母親的電話,男子和渺遠的青春重新連結,仍是往山上走,相伴的人總是不同,紛雜的想念一路拾撿,重啟再一次的漫長告別。   不管眼前是怎麼樣簡瘠荒涼、粗俗鄙陋的現實樣貌,陳淑瑤都有本事耐著性子品味那股獨特的在地情趣。秋日田裡收割花生,是澎湖版本的「拾穗」。從大樓警衛亭望出去、黑深與路燈炫出的光暈,則是台北版本的「星夜」。--劉乃慈(國立成功大學台文系副教授)   整部《雲山》,即在凝縮的時空裡,

如此迴旋、並洗鍊出一種摯切的低語:在一個生活場域的重複動線上,各色人物或偶然交集,或孤自潛入對所見事景的獨特格思中;從而,譜寫出一段同場異徑的遍路之行。——童偉格   ※【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長篇小說創作發表專案」補助】   ※ 封面畫作:   許國鈺〈後勁很強的悲傷--念恩師〉   97x145.5cm  布面油畫 2010年  

張愛玲短篇小說中婚前女性所反映之婚姻觀研究

為了解決張愛玲小團圓線上看的問題,作者陳彥霈 這樣論述:

在未婚女性的內心裏,總有著許多對未來婚姻的期許,一方面渴望愛情,一方面又得考量婚後生活及對方家庭環境等種種因素,而張愛玲則透過這些對未來婚姻感到懵懂的女性,觀察她們面對經濟、社會層面及情感需求時,將會採取何種手段與反應來滿足自我。本篇論文以未婚女性對婚姻的渴望作為主題研究,並藉由張愛玲短篇小說作品〈傾城之戀〉與〈心經〉為研究主體,另以〈花凋〉、〈琉璃瓦〉、〈等〉、〈留情〉、〈封鎖〉、〈第一爐香〉、〈第二爐香〉、及〈鴻鸞禧〉篇章作為輔助說明,加強敘述論點,先從未婚女性的婚姻觀中反映出對生存的需求,同時揭示女性欲求得生存,必須符應男性的需求,而處於新舊世代交接中的未婚女性,逐漸將婚姻建立在情感的

互相連結上,但是情感仍受限於社會現實規範,進而呈現出兩性心理規範的衝突與現代女性抉擇在自我生存和自我情感矛盾的心理,而〈傾城之戀〉以再婚女性為主角,探討女性二次踏入婚姻的目的,另闡釋出女性對婚姻觀的重新反思與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