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溫槽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恆溫槽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丁元華(主編)寫的 新編大學化學實驗(三):儀器與參數測量(第2版) 和張永彥的 塑膠模具設計學:理論、實務、製圖、設計(第六版)(附3D動畫光碟)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鏡片恆溫槽2.5L - 迪茂有限公司也說明:... 水膠穩定性測試儀 · 溶液攪拌儀 · 噪音分貝校正儀 · 空氣品質監測儀 · 不透明度量測儀 · 滲漏檢測設備. 鏡片恆溫槽Constant Temperature Bath of Contact lens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化學工業出版社 和全華圖書所出版 。

中原大學 化學工程學系 陳昱劭所指導 吳佳玲的 以超重力技術氣提非牛頓流體中的揮發性有機物 (2021),提出恆溫槽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超重力、氣提、非牛頓流體。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半導體製造智能化技術產業碩士專班 施明昌所指導 何宣儀的 光纖干涉儀之溫度感測應用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光纖干涉儀、溫度感測器、Zigbee無線通信的重點而找出了 恆溫槽的解答。

最後網站低溫恆溫槽 - 中文百科知識則補充:低溫恆溫水槽廣泛用於石油、化工、電子儀表、物理、化學、生物工程、醫藥衛生、生命科學、輕工食品、物性測試及化學分析等研究部門,高等院校,企業質檢及生產部門,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恆溫槽,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新編大學化學實驗(三):儀器與參數測量(第2版)

為了解決恆溫槽的問題,作者丁元華(主編) 這樣論述: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划教材《新編大學化學實驗》共包括四個分冊:基礎知識與儀器、基本操作、儀器與參數測量、綜合與探究。第三分冊儀器與參數測量部分共59個實驗,分為物理化學參數測量實驗、物系特性實驗、物質結構實驗、電化學實驗、色譜及其他實驗共六章。本書在強化基礎訓練的同時,注重與科研前言和實際應用的結合,力圖做到把抽象的物理化學理論實踐化、具體化,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新編大學化學實驗(三)—儀器與參數測量》內容廣泛、實用、系統,適用於化學、化工、環境、生物、制藥、材料等專業的本科生,也可供從事化學實驗和科研的相關人員參考。丁元華,揚州

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物理化學教研室主任,揚州大學物理化學學科是江蘇省重點學科,重點學科培育點,同時含有依托物理化學學科為基礎的江蘇省環境材料與環境工程重點實驗室。目前物理化學學科已成為碩士點和博士點學科,課程建設已由原來的本科教育發展為碩士、博士教育,並於2007年獲准建立博士后流動站。目前物理化學專業在讀碩士已近70人,在讀博士12人。近五年來在功能分子有序組合的構建、調控及其應用;導電高聚物薄膜及生物傳感器研制;功能性超分子化學研究;功能納米材料的制備、性質與應用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研究成果。近五年來,課程組教師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235篇,其中圍繞物理化學教學改革的論文30余篇,

被SCI、EI收錄150多篇,部分工作發表在Adv.Mater,J.Phys.Chem.B,Langmuir,Biomacromolecules,Electrochem.Commun.,J.Comput.Chem,J.Polym.Sci.A:Poly.Chem,Bioelec.Biosen.等國際性核心期刊上,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關注。近五年來物理化學課程組主持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項,其中重點基金2項(與北京大學、中科院共同主持);省部級科研基金12項。

恆溫槽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第四十二部影片,高雄市桃源區梅園野營秘境露營區
拍攝於2020.06.27

烙野孩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E7%83%99%E9%87%8E%E5%AD%A9-108421374001542/
烙野孩IG:https://www.instagram.com/im_yeah_hi/

這次端午連假,很怕遇到人擠人的狀況,我們找了一個不用走太久,但有機會在連假包場的瀑布。

這個瀑布很簡單,下車5分鐘,就能看到清澈的游泳水道,水流平緩很舒服。瀑布有兩層,上層不太好攀爬,上攀路程傾斜,需有裝備及防護。上層瀑布下有深潭,好下去不好上來,潭邊的落差不好攀爬,兩人協力下,才上攀回到路徑,此次在當地人可以協助的情況下才前往。

原本要去的第二個泳池,因為天色過晚,飄起雨,路線也有危險性,選在隔天前往,會放在下一集。

火鍋很好吃,想知道的可以私訊詢問。

梅園野營祕境露營區,已從友人得知此營區至少兩年,但都未探訪,這次連假選擇前往,才覺得"挖到寶了!!!",梅山口本來就是清幽的地方,風景很美,Amber讚不絕口,營主非常熱心導覽,有野的活動,也有親子的活動,是一個來一次玩不玩的地方。

營區設備充足,水槽、電箱不用擔心,我路上不容易找到廁所資訊,影片中也帶到了,非常乾淨,熱水恆溫OK!

這次介紹到這邊,大家可以試著找找瀑布在哪裡,真的不知道,那就去露個營問問吧~期待下一集哦!

祝大家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
瀑布每年都不一樣,山裡的狀況也每年都不一樣,出發前記得做好功課。

離開時要帶走垃圾,最好可以帶袋子幫忙撿垃圾。

對影片有問題可以在下方留言,有幫助的話🙇懇請按讚訂閱分享。

瀑布下的橋:
https://goo.gl/maps/ugCtyGaC2bDHZAq88
梅園野營祕境露營區:https://goo.gl/maps/Kwi7uNNnyVk9hNiE8

#Taiwan#imyeahhi#waterfall#高雄#Kaohsiung
#梅園野營祕境

以超重力技術氣提非牛頓流體中的揮發性有機物

為了解決恆溫槽的問題,作者吳佳玲 這樣論述:

旋轉填充床(rotating packed bed, RPB)是製程強化的設備之一,能利用離心力場產生比傳統填充塔高出幾百倍的質傳效率,是製程強化的關鍵。在文獻中有許多對於黏性流體在RPB中質傳係數影響的相關研究,但大部分都是針對牛頓流體進行探討,比較少針對非牛頓流體的質傳特性進行研究,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非牛頓流體的質傳特性,使用旋轉填充床氣提羧甲基纖維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 Sodium Salt, CMC)水溶液中的丙酮,探討RPB轉速、氣體流率、液體流率、CMC水溶液濃度對丙酮移除率(E)和總括氣膜質傳速率(KGa)的影響。 實驗結果顯示

,CMC水溶液的黏度會隨轉速增加而下降,尤其在1.0 wt% CMC時更明顯,轉速從500 rpm提升至2000 rpm時,黏度可降低約14% (20 cp)。在RPB氣提丙酮程序中,黏度對丙酮移除率和總括氣膜質傳速率的影響很小,且丙酮移除率和總括氣膜質傳速率不會隨著CMC濃度增加而下降。丙酮移除率隨轉速增加、氣體流率增加而上升,隨液體流率增加而下降,最佳丙酮移除率可達到62.38%,為0.6 wt% CMC在轉速2000 rpm,氣體流率70 NL/min,液體流率100 ml/min;總括氣膜質傳速率會隨轉速增加、氣體流率增加、液體流率增加而上升,最佳總括氣膜質傳速率可達到9.36 s-1

為0.6 wt% CMC在轉速2000 rpm,氣體流率70 NL/min,液體流率300 ml/min。 將KGa的實驗值與計算值比較後可以發現實驗值的KGa確實比填充塔的KGa計算值高很多,尤其是高黏度流體時,代表在高黏度流體下使用RPB進行氣提可以有更好的質傳效率。

塑膠模具設計學:理論、實務、製圖、設計(第六版)(附3D動畫光碟)

為了解決恆溫槽的問題,作者張永彥 這樣論述:

  本書是作者任教職訓中心塑膠模具養成訓練與塑膠模具設計夜間進修訓練班之多年使用的教材及本身現場(外商公司:光學部)之實作經驗與設計心得,再加上赴日研修塑膠模具製作與設計技術所編著而成。書中內容討論有關塑膠模具設計的各種相關問題,並深入介紹目前塑膠模具的核心─射出成形模具設計,從塑膠材料、成形品設計、模具設計、模具材料、熱處理再述及成形技術並配以豐富的圖表、照片、設計圖例,可供職業訓練、研究所、大學、科大、技術學院及職訓中心之機械、模具相關科系教學之用及業界技術人員研讀、參考、自修、設計之用。 第1章  塑膠概論 1.1 人類(humanity)與塑膠的關係 1.2 塑膠(plastics

)的定義 1.3 塑膠的通性 1.4 塑膠的分類 1.4-1 熱可塑性塑膠(thermo plastics) 1.4-2 熱硬化性塑膠(thermosetting plastics) 1.5 塑膠的中文名稱、簡稱及全名 1.6 主要熱可塑性塑膠之特性與用途 1.7 主要熱硬化性塑膠之特性及用途 1.8 塑膠的鑑別法(燃燒試驗flame test) 1.9 用為機械材料(mechanical materials)的塑膠 1.10 強化塑膠(FRP) 1.10-1 強化塑膠的用途 1.10-2 FRP及FRTP之性能比較 1.11 塑膠副資材(subsidiary materials) 1.11-

1 填充料(filler)、強化材(reinforcement)對塑膠性能 (specialty)之貢獻 1.12 塑膠與強化塑膠之性能(specialty) 1.13 塑膠之化學性能(chemical specialty) 1.14 工程塑膠(engineering plastics) 第2章  成形加工法概要 2.1 成形加工(molding)原理 2.1-1 可塑化(plasticization) 2.1-2 充填(filling) 2.1-3 冷卻(cooling) 2.2 成形加工法(molding method) 2.2-1 壓縮成形(compression molding) 2.

2-2 轉移成形(transfer molding) 2.2-3 射出成形(injection molding) 2.2-4 擠製成形(extrusion molding) 2.2-5 吹入成形(blow molding) 2.2-6 輪壓成形(calendering molding) 2.2-7 熱成形(thermo molding) 2.2-8 流動成形(fluidized molding) 2.2-9 發泡成形(foam molding) 2.2-10 積層成形(laminating molding) 2.2-11 各種塑膠成形法的比較 第3章  成形品設計 3.1 成形品設計(mold

ings design)原則 3.1-1 分模線(parting line)之選定 3.1-2 脫模斜度(draft) 3.1-3 肉厚(thickness) 3.1-4 補強(strenthen)與變形(deformation)之防止 3.1-5 凸轂(boss)之設計 3.1-6 孔(hole)之設計 3.1-7 成形螺紋(screw thread)及輥紋(rolling thread)之設計 3.1-8 埋入件(insert) 3.1-9 成形品設計要點改善 3.2 成形品加飾(embelish)的方法 第4章  成形品的品質 4.1 成形品的尺寸精度(dimension accurac

y) 4.1-1 成形品發生尺寸誤差(deviation)的原因 4.1-2 成形品的尺寸精度與模具構造(mold structure)的關係 4.1-3 成形收縮率(shrinkage) 4.1-4 成形品的尺寸公差(dimension tolerance) 4.2 塑膠成形品的實用物性(practical substance property) 4.2-1 一般的特色 4.2-2 耐熱(heat resistance)特性的重要性 4.3 成形品的機械性質(mechanical property) 4.3-1 機械性質與模具設計、成形方法等的關係 4.3-2 殘留應力(residual s

tress)導致成形品的破壞destructive) 4.4 成形品的熱處理(heat treatment)與吸濕(moisture absorption treatment)處理 4.4-1 退火(annealing) 4.4-2 吸濕處理(moisture absorption treatment) 第5章  射出成形用模具 5.1 射出成形用模具(injection mold)的種類 5.2 模具各部之名稱(name)及其功能(function) 5.2-1 射出成形用模具各部構件之名稱 5.2-2 模具各部構件(structural parts)之功能 5.3 流道系統(runner

system) 5.3-1 注道(sprue) 5.3-2 滯料部(slag well) 5.3-3 流道(runner) 5.3-4 澆口(gate) 5.3-5 澆口的種類 5.3-6 各類型澆口使用要點 5.3-7 各類型澆口之尺寸計算 5.3-8 流道與澆口的選擇基準 5.3-9 澆口平衡(BGV)與流道配置(OC配置) 5.3-10 排氣孔(air vent) 5.3-11 無流道模具(runnerless mold) 5.4 頂出機構(ejector mechanism) 5.4-1 成形品的頂出(moldings ejector) 5.4-2 點狀澆口之流道部的頂出 5.4-3 

兩段頂出(two stage ejector) 5.4-4 兩段頂出之定位(locate)及行程調節(stroke regulate) 5.4-5 頂出機構超前退回(previous return) 5.5 Undercut處理 5.6 有螺紋(screw thread)的成形品(moldings)之處理方法 5.6-1 螺紋部的脫模處理 5.6-2 旋轉部之驅動(drive)方式 5.7 模具的溫度控制(temperature control) 5.7-1 溫度控制的必要性(necessity) 5.7-2 溫度控制的理論要素(theory element) 5.7-3 模具的冷卻(coll

ing)和加熱(heating) 5.7-4 冷卻管路(water channel或colling channel)的分佈 5.7-5 冷卻管路實例(example) 5.7-6 無流道模具(runnerless mold)之溫度控制 5.8 模具材料(mold materials) 5.8-1 模具材料的種類和用途 5.8-2 模具材料之化學成份與機械性能 5.8-3 模具材料對照與硬度(hardness)換算 5.9 模具材料之熱處理(heat treatment)與表面處理(surface treatment) 5.9-1 模具材料用熱處理(heat treatment)概要 5.9-2

 模具材料的表面處理(surface treatment) 5.10 模具強度(strength)計算 5.10-1 型穴側壁(side wall)計算 5.10-2 承板之厚度(thickness)計算 5.10-3 心型側壁(side wall)計算 第6章  模具構造零件及尺寸規格 6.1 模具尺寸精度(mold dimension accuracy) 6.1-1 模具構造部(mold structure)的尺寸精度 6.1-2 模具一般尺寸公差(demension tolerance) 6.2 標準模座(mold base) 6.2-1 二板式標準模座(two plates mold

base)尺寸規格 6.2-2 點狀澆口用標準模座(point gate mold base)尺寸規格 6.3 模板(mold plate) 6.4 定位環(locate ring) 6.4-1 定位環尺寸規格 6.4-2 定位環之使用例 6.5 注道襯套(sprue bush) 6.5-1 形注道襯套尺寸規格 6.5-2 形注套襯套尺寸規格 6.5-3 注道襯套裝配孔之尺寸 6.5-4 注道襯套之使用例 6.6 導銷(guide pin)及導銷襯套(guide pin bush) 6.6-1 形導銷尺寸規格 6.6-2 形導銷尺寸規格 6.6-3 導銷裝配孔之尺寸 6.6-4 導銷襯套尺寸規

格 6.6-5 導銷襯套裝配孔之尺寸 6.6-6 導銷及導銷襯套之使用例 6.7 頂出銷(ejector pin) 6.7-1 頂出銷尺寸規格 6.7-2 頂出銷之裝配孔尺寸及使用例 6.8 頂出套筒(ejector sleeve) 6.8-1 頂出套筒尺寸規格 6.8-2 頂出套筒之裝配孔尺寸及使用例 6.9 回位銷(return pin) 6.9-1 回位銷尺寸規格 6.9-2 回位銷之裝配孔尺寸及使用例 6.10 注道抓銷(sprue snatch pin) 6.10-1 注道抓銷尺寸規格 6.10-2 注道抓銷之裝配孔尺寸及使用例 6.11 流道抓銷(runner snatch pin

) 6.11-1 流道抓銷尺寸規格 6.11-2 流道抓銷之使用例 6.12 停止銷(stop pin)之尺寸及使用例 6.13 斜角銷(angular pin) 6.13-1 斜角銷尺寸規格 6.13-2 斜角銷之裝配孔尺寸及定位角度 6.13-3 斜角銷作動之側向心型定位方法 6.14 斜角凸輪(angular cam) 6.14-1 斜角凸輪形狀 6.14-2 斜角凸輪作動之側向心型定位方法 6.15 側向心型(side core或slide core) 6.15-1 側向心型之形狀及滑動部尺寸 6.15-2 側向心型種類 6.15-3 側向心型導承塊(guide block)之形狀與滑

動部尺寸 6.15-4 滑動保持件(slide holder)之形狀與滑動部尺寸 6.15-5 側向心型導承塊與滑動保持件組合使用例 6.16 定位件(locking block)種類 6.17 側向心型定位裝置 6.17-1 側向心型定位方式及定位裝置尺寸 6.17-2 側向心型定位裝置使用例 6.18 拉桿(puller pin) 6.18-1 拉桿尺寸規格 6.18-2 拉桿使用例 6.19 連桿(link) 6.19-1 連桿尺寸 6.19-2 連桿用螺絲尺寸及使用例 6.20 拉桿(puller pin)及連桿(link)使用例 6.21 頂出板導銷(ejector guide pi

n) 6.21-1 頂出板導銷尺寸規格 6.21-2 頂出板導銷使用例 6.22 支座(support pillar)尺寸規格及使用例 6.23 頂出桿(ejector rod)尺寸規格及使用例 6.24 內六角沉頭螺絲(socket cap screw) 6.24-1 內六角沉頭螺絲尺寸規格 6.24-2 內六角沉頭螺絲裝配孔尺寸 6.25 螺旋彈簧(coil spring)使用例及回位銷彈簧(return pin coil spring)尺寸規格 6.26 吊環(eye bolt)尺寸規格 6.27 管用螺紋(pipe screw)尺寸 6.28 冷卻管路接頭(water janction

s) 6.28-1 標準形冷卻管路接頭 6.28-2 長形冷卻管路接頭(water janction) 6.28-3 冷卻管路接頭使用例 6.29 塞(tapered screw plug)尺寸及使用例 6.30 冷卻管路接頭及塞之裝配孔尺寸 6.31 O形環(O ring)及O形環槽尺寸 6.32 開閉器(parting lock set) 6.32-1 單行程開閉器尺寸 6.32-2 雙行程開閉器(parting lock set)使用例 第7章  模具加工法概要 7.1 模具構造零件(parts)加工 7.2 模具成形品部加工 7.3 模具加工流程(working process)與機械

設備(machine equipment) 7.4 特殊加工法(special working method) 7.5 整修(amendment)裝配(assembly)加工 7.6 模具的檢查(inspection) 7.6-1 工場(factory)檢查 7.6-2 試模(try mold)檢查 7.7 模具整修(amendment)保養(recuperation) 7.7-1 防鏽(rust resistance)與除油(oil removal) 7.7-2 模具修護(repair) 7.7-3 研磨劑(abrasive)與使用方 第8章  考慮加工性之設計 8.1 心型(core)、型

穴(cavity)的加工與組合 8.1-1 安裝於型模板盲孔(blind hole)的方法 8.1-2 安裝於型模板貫穿孔(through hole)的方法 8.2 模具構造部或成形品部考慮加工性的實例 8.2-1 分件(split)組合(assembly)改善加工性(machinability) 8.2-2 使機械加工(machine working)容易(easy)及簡化(simplification)的設計 8.2-3 簡化整修(amendment)、裝配(assembly)作業的設計 第9章  射出成形機 9.1 射出成形機(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的種類

9.2 射出裝置(injection equipment) 9.2-1 代表性射出裝置的構造與特色 9.2-2 螺桿(screw)式射出裝置的主要部份 9.2-3 排氣(air vent)式射出裝置 9.3 合模裝置(mold clamping equipment) 9.3-1 直壓(straight hydraulic)式合模裝置 9.3-2 肘節(toggle)式合模裝置 9.3-3 肘節直壓(toggle straight hydraulic)式合模裝置 9.4 成形品的頂出裝置(ejector equipment) 9.4-1 機械(machine)式頂出裝置 9.4-2 油壓(hyd

raulic)式頂出裝置 9.5 油壓裝置(hydraulic equipment) 9.5-1 油壓的基本知識 9.5-2 油壓缸(hydraulic cylinder) 9.5-3 油壓泵(hydraulic pump) 9.5-4 油壓閥(hydraulic valve) 9.5-5 蓄壓器(accumulater) 9.6 射出成形機的性能或大小的表示法 9.6-1 選擇射出成形機時的關鍵 9.6-2 關連成形品之大小者(成形能力) 9.6-3 關連模具之大小者(模具相關尺寸) 9.6-4 關連成形循環(molding cycle)者 第10章  射出成形機之周邊機器 10.1 何謂周

邊機器(surround machine) 10.2 關連成形材料(molding materials)的處理(treatment) 和供給者(feeder) 10.2-1 箱形乾燥機(box dryer)(恆溫槽) 10.2-2 漏斗乾燥機(hopper dryer) 10.2-3 漏斗進料器(hopper loader) 10.2-4 粉碎機(crusher) 10.3 關連製品的取出(take out)及其後處理(post treatment)者 10.3-1 製品的自動取出裝置 10.3-2 製品的落下確認(confirmation)裝置 10.3-3 輸送帶(transporter

belt或conveyer belt) 10.4 模具的溫度調整(adjustment)裝置 第11章  射出成形實務 11.1 成形材料流動特性的表示法 11.2 代表性塑膠材料的射出成形 11.2-1 結晶性(crystalline)塑膠的射出成形 11.2-2 非結晶性(amorphous)塑膠的射出成形 11.3 特殊材料的射出成形 11.3-1 玻璃纖維強化塑膠(FRTP)的射出成形 11.3-2 難燃性(flame resistance)塑膠的射出成形 11.3-3 低發泡(low foam)塑膠的射出成形 11.4 熱硬化性塑膠(thermosetting plastics)的射

出成形 11.4-1 熱硬化性塑膠之射出成形法概要 11.4-2 熱硬化性射出成形材料 11.4-3 熱硬化性塑膠之射出成形條件 11.4-4 熱硬化性塑膠的射出成形用模具 11.4-5 熱硬化性塑膠用射出成形機 11.5 成形材料的預備乾燥 11.5-1 預備乾燥(predrying)的重要性 11.5-2 預備乾燥的方法 11.6 成形材料的著色(coloring) 11.6-1 利用乾式著色劑的方法 11.6-2 利用著色料的方法 11.6-3 利用擠製機的方法 11.6-4 利用液狀著色劑的方法 11.7 換料作業(purging) 11.7-1 同一材料的換色 11.7-2 不同材料

的更換 11.7-3 換料作業實例 11.8 成形不良的原因(cause)及對策(improvement) 11.8-1 充填不足(short shot) 11.8-2 毛邊(burr)過剩 11.8-3 收縮下陷(sink mark) 11.8-4 氣泡(bubble) 11.8-5 破裂(cracking) 11.8-6 白化(blushing) 11.8-7 翹曲(warping)、扭曲(torsion) 11.8-8 熔合線(weld line) 11.8-9 流痕(flow mark) 11.8-10 噴流痕(jetting mark) 11.8-11 銀條(silver strea

k) 11.8-12 燒焦(burn mark) 11.8-13 黑條(black streak) 11.8-14 表面光澤不良(haze) 11.8-15 表面剝離(pelling) 11.9 射出成形工程(injection molding engineering)的控制方法 11.9-1 基本觀念 11.9-2 利用固態回路 11.9-3 何謂程式控制(program control) 11.9-4 電腦控制(computer control)射出成形工程 第12章  模具設計 12.1 模具設計(mold design)檢討事項 12.1-1 射出成形機形式的檢討 12.1-2 檢討所

用成形材料的性質 12.1-3 使用何種模具構造 12.1-4 成形品形狀外觀及尺寸的檢討 12.1-5 成形技術的檢討 12.2 模具設計的程序(process) 12.3 模具設計規範(regulation)與檢查表(inspection list) 12.4 高速化(high-speed)、自動化(automation)用模具設計 概要 12.4-1 高速化用模具設計 12.4-2 自動化模具設計 12.5 電腦輔助模具設計(computer aided mold design)實例 12.5-1 二板式直接澆口頂出銷頂出方式模具設計 12.5-2 二板式側狀澆口頂出銷頂出方式模具設計

12.5-3 二板式潛狀澆口套筒頂出方式模具設計 12.5-4 二板式潛狀澆口頂出銷頂出方式模具設計 12.5-5 三板式點狀澆口剝料板頂出方式模具設計 12.5-6 二板式側向心型潛狀澆口頂出銷頂出方式模具設計 12.5-7 二板式側向心型重疊澆口套筒頂出方式模具設計 12.5-8 二板式重疊澆口頂出銷頂出方式模具設計

光纖干涉儀之溫度感測應用研究

為了解決恆溫槽的問題,作者何宣儀 這樣論述:

因應全球化智慧製造的趨勢,半導體廠逐漸將廠區設備導入物聯網與雲端資料庫連結,透過雲端技術可以隨時掌握設備的運作及做優化製程控制,物聯網技術中使用各種物理量的感測器,透過這些感測器來收集設備及製程相關數據,其中溫度的感測器目前常用的電子式溫度計,在監控線路佈局上較複雜且訊號穩定度也會因為距離拉長而導致訊號變差,因此我們想利用光纖質量輕、距離長達到訊號穩定且不受電磁波干擾等優點,應用於廠區監控溫度的研究,本論文主要利用光纖環中的光場的極化隨溫度的變化而改變,藉由光纖環內正時鐘/反時鐘兩光束的干涉,干涉光強度會隨著溫度線性變化,實驗中將光纖感測環置於一控溫水槽中,使用Zigbee無線傳輸信號將光偵

測器得到的干涉訊號傳到一個人電腦,同時利用ESP32單晶片模組Arduino-DHT11溫度感測信號上傳置雲端資料庫,數據整理分析後可得水槽溫度與光纖環干涉信號的關係,發現溫度與光纖環干涉強度有線性關係,經過運算得到光纖環干涉信號電壓與溫度的對應函數校正,結果證實光纖溫度感測範圍-4℃~83℃,溫度量測精準度可達到±"0.3"℃,此光纖干涉溫度感測器也可以應用在大範圍廠區溫度數據收集,有利於未來廠區設備準確的預警並提升整體生產線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