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訶讀音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摩訶讀音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星雲大師寫的 成就的祕訣:金剛經 和(德)施勒伯格的 印度諸神的世界--印度教圖像學手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原來以前全讀錯,佛經中常見字的特殊讀音,了解清楚才能讀懂 ...也說明:如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的摩訶迦葉,就是指大迦葉,又如佛教天台宗的經典《摩訶止觀》,漢語就是大止觀。其中的訶字不讀ke,而讀hē。葉字在佛經中也不讀做ye,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佛光 和百家所出版 。

中國文化大學 美術學系 洪昌穀所指導 魏朱淑薇的 究竟涅槃 — 魏朱淑薇書法《心經》創作論述 (2021),提出摩訶讀音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究竟涅槃、心經、書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中國文學系 陳梅香所指導 郭懿儀的 東漢佛經複合詞研究 (2014),提出因為有 東漢佛經、複合詞、並列式複合詞、偏正式複合詞、聲調的重點而找出了 摩訶讀音的解答。

最後網站摩诃婆罗多读音_抖抖音則補充:您在查找摩诃婆罗多读音吗?我们提供全网最全的内容介绍,每天实时更新,最新最全的资讯一网打尽。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摩訶讀音,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成就的祕訣:金剛經

為了解決摩訶讀音的問題,作者星雲大師 這樣論述:

  《金剛經》係藉由佛陀與弟子須菩提間的問答,闡述「一切法無我」、「一切法皆空」的「般若空性」;一旦證悟了「空」、通透了「般若」,我們在人間,出世入世都能受用、皆得成就。   《成就的祕訣:金剛經》是大師和大家共享佛法實踐於人間的信念:佛法是用來實踐的。我們不但讀經,並且要能夠「行經」,學佛是為了在人間成就,在我們生活的行住坐臥之間,哪裡不能修行呢?  

究竟涅槃 — 魏朱淑薇書法《心經》創作論述

為了解決摩訶讀音的問題,作者魏朱淑薇 這樣論述:

書法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散發著無窮的藝術魅力,在傳統的美術品類裡,實有著很重要的位置。書法源自文字,隨著文明進展由實用功能轉進藝術情趣。在形式與內容高度統一之中,書者以一管之筆,表現出宇宙觀、人生觀、生命哲學,這在世界的藝術殿堂裡具有相當的特殊性,它具體呈顯了漢文化的美學特質,也表現了無盡的心象世界。所以漢字書法被形容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 書法是藝術的哲學,更具有豐富的美學思想。歷代書法名家正是以其敏銳的心,觀其形、思其理、練其技,以獨特的生命情感去駕馭筆墨,締造高妙深閎的書法藝術,創造各種不同的美感風貌,同時也開展出廣闊生動的藝術天地,許多傳世名跡至今

仍熠熠生輝,令人吟詠讚嘆。 本論文以書法《心經》為題,由形而上的理論研析至形而下實務創作,探賾索隱,然《心經》傳世名品甚多,為避免論述過於寬泛,本論文以王羲之、虞世南、歐陽詢、蘇軾、趙孟頫、文徵明、董其昌、何紹基、溥儒的書法論述、心經書蹟、書法藝術及影響等,進行系統性的探討。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緒論,敘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名詞定義﹕究竟涅槃、《心經》和《心經》法書。第二章為《心經》般若於美學思想之影響,內容含括《心經》內容與出處,《心經》釋經題「般若」, 和《心經》般若的美學思想及文藝哲思。第三章《心經》名家法書名作舉隅。以名家之生平事蹟與書法理論、書寫淵源、書風發展、書體

特色、創作樣貌、藝術成就帶給後世之影響,依次作出論述。第四章為筆者《心經》書法創作作品之分析與解說。第五章結論,包含研究心得回顧和後續發展前瞻。

印度諸神的世界--印度教圖像學手冊

為了解決摩訶讀音的問題,作者(德)施勒伯格 這樣論述:

本書對有關印度教諸神的圖像學、尤其是藝術品進行描述和闡釋。這些藝術品體現了對諸神的特定理解。在形式上,宗教神像(無論雕塑還是浮雕)與傳統、成規密切相關。通過觀察和闡釋印度教的神像,我們不僅了解到「偉大」的諸神,而且了解到「細節」的多樣性;我們學會通過法器、體態、手勢、服裝、坐騎等來區分他們。我們深深地沉浸在印度神話里,體驗那神聖的圓舞、諸神與阿修羅之戰、其喜怒哀樂與爭權奪利,就如同大史詩《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及往世書的神話傳說所預示的那樣。圖像學可謂是通過神話「叢林」的路標,應被理解為一種高度形式化的圖像與符號語言,對它的解讀可以幫助我們走近印度人的思維世界。E.施勒伯格(1950-)是

一位頗具聲望的德國印度學家,《印度諸神的世界》一書為歐洲世界對印度神話、造像的認識與研究奠定了基礎。譯者范晶晶,北京大學東方文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助理教授,北京大學文學博士。 譯序前言有關印度語言詞匯的拼寫和讀音緒論印度教神像印度文化與宗教史作為宗教體系的印度教聖典印度教徒的宗教生活概述第一章 印度教中神性觀念的圖像學轉化 1.1 神秘的圖表(Yantra,幻方)、語言公式(Mantra,咒語)與象征性的祭祀 1.2 比例理論 1.3 神像的種類第二章 印度教的萬神廟 2.1 三相神,創造、維持、毀滅的三位一體(Dreiheit) 2.1.

1 訶利(Hari)—訶羅(Hara)—祖父(Pitanaha) 2.1.2 單足相(Ekapada.Mhrti) 2.1.3 訶利—訶羅相,濕婆與毗濕奴的合體 2.2 創造者梵天 2.2.1 梵天形象的變體 2.2.2 梵天的不同層面 2.2.2.1 創造之主(生主)與創造萬物者(毗首羯磨) 2.2.2.2 作為諸神之父的梵天(祖父) 2.2.2.3 世界的保護者(Lokapala—Brahma,護世者—梵天) 2.3 持世者毗濕奴 2.3.1 毗濕奴的各種形象 2.3.1.1 新時代之初的毗濕奴(那羅延) 2.3.1.2 坐在

蛇身上的毗濕奴(Adimfnuti,原始相) 2.3.1.3 與妻子吉祥天女相伴的毗濕奴(吉祥天女—那羅延) 2.3.1.4 天界之主(Vaikunthanatha,毗恭吒之主) 2.3.1.5 善意的、滿足願望的國王(Varadaraja,與願之王) 2.3.1.6 迦摩(Kama),愛神 2.3.1.7 女性形象的毗濕奴(Mohini,摩希尼) 2.3.1.8 馬頭毗濕奴(Hayagriva,訶耶揭哩婆) 2.3.1.9 婆羅門達塔特雷耶(Dattatreya),《坦陀羅》的創造者 2.3.2 毗濕奴的十個化身與四個時代 2.3.3 魚

化身(Matsyavathra) 2.3.4 烏龜化身(Kfirmavatara) 2.3.5 野豬化身(Varahavatara) 2.3.5.1 大地野豬(Bhuvafftha) 2.3.5.2 祭祀野豬或毀滅野豬(Yajfiavarfiha或Pralayavaraha) 2.3.6 人獅化身(Narasimhavafftra) ……第三章 攪乳海與自然的顯現第四章 諸神的體態第五章 手印與手勢,諸神的手勢語言第六章 諸神的法器第七章 諸神的裝飾第八章 圖案與符號語言索引

東漢佛經複合詞研究

為了解決摩訶讀音的問題,作者郭懿儀 這樣論述:

  《東漢佛經複合詞研究》一文主要將焦點擺在東漢末期的複合詞變化,並嘗試描寫這些複合詞的生命史,同時採以佛經為主要核心語料,是取佛經歷來被視為是記錄該時代口語最好的材料這項優點,藉由揀選東漢佛經中具有高度口語化特色的複合詞來進行研究,符合這個條件的複合詞有51例複合詞,後將這些複合詞與六朝至隋唐的佛經及文獻加以對照比較,描述出這51例複合詞的歷時變化,包含詞義演變、使用方法、詞性變化等等方面逐一討論。  另一部分則針對這51例複合詞的構詞情形加以探討,區分出五種類型:並列式複合詞、偏正式複合詞、述賓式複合詞、述補式複合詞及主謂式複合詞,這其中以並列式複合詞的發展最為成熟,數量也最多。其次是述

賓式複合詞,數量僅次於並列式,發展快於偏正式複合詞,這和以東漢時期中土文獻為材料的詞彙研究結果,皆是偏正式的發展快於述賓式,這與東漢佛經分析後的結論不同。數量名列第三的是偏正式複合詞,數量僅少於動賓式複合詞一例,類型亦多樣化,可見,偏正式複合詞在東漢佛經的發展和述賓式不相上下,以名詞性偏正式複合詞最多。發展最慢的則是述補式及主謂式複合詞,不僅數量少,類型也單純。  從東漢佛經複合詞可以觀察出複合詞早期的發展過程,且比對複合詞的變化過程東漢至六朝的佛經及中土文獻,可以釐清複合詞的生命歷程。另外,東漢佛經複合詞具備高度口語化的特質,也能對於鑑定佛經翻譯的確切時代提供一定程度的佐證。